腹痛的中医护理

合集下载

中医关于“腹痛”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腹痛”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中医关于“腹痛”及其防控措施小结
一、腹痛
1. 腹痛以胃院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疼痛为主症。

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及素体虚弱、劳倦内伤、跌仆损伤、腹部手术等。

2.基本病机为气机阻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或筋脉失养,不荣则痛。

病位在脾胃、肝胆、肠腑。

3.初期多为实证,病久多为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治疗以“通”字立法,临床可根据寒邪内阻、湿热壅滞、饮食积滞、肝郁气滞、瘀血内停、中虚脏寒等不同证候,施以相应治法,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

若虚实夹杂、寒热错杂者则应攻补兼施,寒温并用。

4.腹痛的预后,一般病程短,正气尚足者,预后良好;体质较差,病程较长,正气不足者,预后较差。

5.重症腹痛可致厥脱之危证,久病腹痛,失治误治,可变生积聚。

二、腹痛的日常防控措施
1.平素注意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进食生冷、肥甘厚味及不洁食物。

避风寒,畅情志。

2.调护方面,实证腹痛,湿热塞滞,疼痛剧烈者,应注意禁食。

3.若腹痛实证,湿热蕴结成实燥屎形成,腑气不通,而成肠结者,必要时应转外科治疗。

而腹痛虚寒证或寒实证,可予热敷疗法,以减轻疼痛。

腹 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腹 痛中西医护理常规

腹痛急性腹痛以胃脘之下、耻骨毛际之上部位卒然出现剧烈疼痛,而且变化迅速为主症。

病位在大肠、小肠、胞宫、膀胱,临床辨证可分为虚寒证、气滞证、血瘀证、食积证。

西医学中胰腺炎、阑尾炎、消化道肿瘤、肠梗阻或肠寄生虫等引起的腹痛,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要点】1.按外科有关痛证应急处理。

2.观察腹部三大症候群(腹膜刺激症候群、肠梗阻症候群、腹腔内出血症候群),如有发生应立即报告医师。

3.饮食有节、宜清淡,忌肥厚油腻饮食,勿饮酒。

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应禁食。

4.安慰体贴患者,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烦躁、恼怒不安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查体和治疗。

5.临症施护:(1)虚寒型腹痛,腹痛遇寒则发,宜保暖避寒,腹部可用腹带或置热水袋,忌生冷饮食。

(2)腹内有痈脓者,取半卧位,以防毒邪上壅。

(3)腹痛剧烈者,可遵医嘱针刺中脘、内关、天枢、三阴交、足三里等穴;寒证可艾灸神阙、关元、中极,内服生姜糖水或用莱菔子、生姜炒热熨腹部。

(4)腹胀痛者可耳穴压籽大肠、小肠、交感穴,或针刺气海、足三里穴,也可行肛管排气。

(5)腹痛伴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大黄30g煎水保留灌肠,或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

6.耳穴调护:选取大肠、腹、神门、脾、胃、交感等穴。

7.腹痛并发便血、高热、神昏、厥脱者,参照有关章节护理。

附:【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1)虚寒脘腹剧痛:1)证治:胃脘腹部剧痛,手不可以近,痛处上冲,腹满呕吐,不能饮食,或腹中辘辘有声。

治宜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方用大建中汤合吴茱萸汤加减。

2)护理:①病室适宜向阳,室温可以略偏高。

室内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因素。

虚寒型腹痛者,遇寒则腹痛加剧,故应注意腹部的保暖避寒。

②安慰、体贴病人,消除其紧张不安情绪。

腹痛剧烈者,应卧床休息。

③合理安排饮食,以少量多餐为原则。

急性、腹痛甚者,要暂时禁食,痛减后适宜予温、软、容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虚证者,进食适宜温热,忌生冷瓜果、油煎厚味和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补中益气温胃之品,如扁豆、莲子、大枣等,或以良姜炖鸡块、姜韭牛奶羹、椒盐火腿等食用。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

症状护理-腹痛(含中医内容)

妇科疾患的腹痛
一.急性附件炎:剧痛、压痛和反跳痛、发热。 二.卵巢蒂扭转:突然的剧痛、下腹部可触及包块、压
痛。 三.宫外孕:激烈的下腹部疼痛和出血,无月经、面色
苍白、恶心、呕吐、脉搏细弱。 四.生理痛:未婚女性功能性的痛经(原发性):主要
由于子宫肌肉过度痉挛,子宫肌层和内膜血管收缩、 子宫缺氧、雌激素和孕激素的不均衡、子宫发育不全、 心理紧张等因素,一般在结婚后,会自然治愈。
三、中医病因病机
1、外感时邪
2、饮食所伤
3、情志失调



外感风寒暑湿热邪,内侵腹 中,使脾胃肠道运化功能失 调,传导失职,气机阻滞, 腑气不通而发腹痛。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 脾胃,或恣食辛辣肥甘,湿 热内审,或误食馊腐、不洁 之物,或过食生冷,使得脾 胃健运失常,气机通降不利, 发为腹痛。
情志不畅,恼怒伤肝,肝主 疏泄功能失常,气滞血瘀, 或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而致 脾胃不和、气机阻滞,不通 则痛。
三.粪便常规:血便提示消化道出血,大便含有白细胞提示肠道炎症。
四、护理评估
异常化验指标:
四.血生化:血、尿淀粉酶升高可能是急性胰腺炎,也可能是肠系膜血管栓塞、小肠梗阻或消 化性溃疡穿孔等疾病;尿素氮升高可能是尿毒症;血糖升高可能为糖尿病。
五.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转氨酶等升高对诊断肝胆疾病有一定帮助。 六.腹水检查:腹腔穿刺抽取腹水做腹水常规检查、腹水淀粉酶测定或腹水细菌学检查。
四、护理 评估
评估内容解析: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3、伴随症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 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腹痛中医护理方案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腹痛中医护理方案的详细信息,帮助患者缓解
腹痛症状并促进康复。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治疗、针灸调理和日
常生活建议等内容。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治疗腹痛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中医理论,腹痛可
能由气滞、瘀阻、湿困等不同原因引起。

因此,中医师会根据患者
的具体病情,开方配制中药,以调理体内的气血运行,促进病情的
好转。

患者应按医嘱准时服用中药,并注意剂量和药物的相互作用。

针灸调理
针灸是另一种常用的中医护理方法,可以缓解腹痛症状。

通过
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理人体的气血运行,促进身体的自愈
能力。

针灸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
行针灸治疗,一般需要多次疗程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日常生活建议
除了中药治疗和针灸调理,患者还可以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方式,缓解腹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建议:
-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油腻食物和
生冷食物。

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保持饮食均衡。

- 运动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腹痛症状。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等。

- 心理调节:腹痛症状与心理因素有一定关系,因此保持良好
的心态、积极应对问题,可以有助于缓解症状。

- 规律生活: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建立规律
的作息惯。

请注意,本文中提供的腹痛中医护理方案仅供参考,具体治疗
方案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由专业中医师进行判断和指导。

中医关于“腹痛”的临证备要

中医关于“腹痛”的临证备要

中医关于“腹痛”的临证备要
一、灵活运用温通之法治疗腹痛
温通法是以辛温或辛热药为主体,能动能通,以收通则不痛之效。

温通法每需与他药合用,一是与理气药为伍,如良附丸中高良与香附向用,用于寒凝致气滞引起的腹痛。

二是与活血药配用,如少腹逐瘀汤,在活血化瘀的的使用小茴香、于姜、肉桂等辛香温热之品,以化解滞留于少腹的瘀血。

三是与补气约相配,如于理中汤,既用党参、白术,又用附子、于差切中中虚脏寒的腹痛病机。

四是与养阴补血约相合,如当归四汤中桂枝、细辛与当归、芍同用,小建中汤中枝与白芍同用等。

五是与甘缓药同用,常用甘草、大枣、糖等味甘之品,一方面制约辛燥温热太过,使其温通而不燥烈,又有缓急止痛而不碍邪之效。

二、正确应用清热通腑法
清热通法以清热药(如银花、黄连、黄芩等)与通腑药(如大黄、虎杖、枳实、芒硝等)为主体,以收通则不痛之效。

但应辨证论治,且应用该法要中病即止,以免损伤正气。

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妇人腹痛中医护理常规
1、疾病名称妇人腹痛
2、临床表现
以下腹部疼痛或坠胀痛,甚至剧痛,以及腰骶疼痛、高热、白带增多,呈脓性秽臭,月经异常,低热为主要表现。

3、临症护理
(1)脾虚者勿劳
(2)淤互结证者,中药灌肠,药液位38°插入直肠14cm,月经干净后3—5天开始治疗。

4、饮食护理
(1)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营养之品为宜
(2)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物
5、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湿补脾肾、去湿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酒
(3)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6、情志护理
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7、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寒湿,勿劳,节房事
(2)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内裤清洁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背景介绍
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可以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比如消化系统紊乱、肠
胃炎、肠道感染、腹膜炎等等。

中医认为,腹痛是由气血运行不畅或者脏器功能失调引起的,治疗时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调理气血、调理脏腑等。

中医疗法
中药调理
中药调理是治疗腹痛的经典治疗方式,常用中药包括柴胡、黄芩、黄连等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消炎、杀菌、止痛,同时还能促进腹部血液循环,缓解肠胃疼痛。

饮食调节
根据中医认为,饮食也是治疗腹痛的重要手段。

在饮食方面,需要避免食用辛辣、过于刺激性的食物,同时推荐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品,比如燕麦片、粥类等。

此外,熬制一些中药饮品,比如薄荷茶、山楂汤等,也有助于缓解腹痛。

穴位按摩
针灸和推拿按摩是中医经典疗法,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帮助腹部脏器的恢复。

常用的穴位包括“中极穴”、“四缝穴”等,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

注意事项
治疗腹痛需要注意一下事项:
•不要暴饮暴食,避免吃过多的刺激性食品;
•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调节腹部的肌肉和脏器;
•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如果痛感持续加剧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要尽快就医。

结论
腹痛是一种需要认真对待的症状,通过中医护理可以促进病情的缓解和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治疗腹痛的过程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而非单一的治疗手段。

腹痛的中医护理业务查房

腹痛的中医护理业务查房

腹痛的中医护理业务查房•腹痛的中医护理概述•腹痛的中医护理方法•腹痛的中医护理实践目录•腹痛的中医护理研究•腹痛的中医护理展望01腹痛的中医护理概述腹痛的中医理论0102同的护理措施。

随着中医护理学的不断发展,腹痛的中医护理也在不断进步和完善。

中医护理在腹痛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还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中医护理业务查房,可以进一步了解腹痛的中医护理现状和发展趋势,提高中医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专业、全面的护理服务。

02腹痛的中医护理方法中药治疗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中脘、天枢、足三里等,以调和气血、舒缓疼痛。

针灸治疗通过按摩腹部或特定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腹痛。

推拿按摩药物治疗利用艾叶的温热作用刺激穴位,达到温经散寒、通络止痛的效果。

艾灸治疗拔罐治疗刮痧治疗通过拔罐产生的负压作用,促进局部气血流通,缓解腹痛。

利用刮痧板刺激体表特定部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腹痛。

030201非药物治疗温热饮食易消化饮食便秘引起的腹痛。

多饮水饮食调理胜疾病的信心。

情绪调节不良情绪对病情的影响。

心理疏导心理护理03腹痛的中医护理实践诊断评估根据诊断结果,选择合适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

治疗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给予患者生活和饮食方面的指导。

护理心理护理腹痛往往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不适,因此心理护理非常重要。

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安慰,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推拿护理在推拿过程中,要注意力度和手法,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同时要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停止治疗。

案例一案例二04腹痛的中医护理研究传统中医护理临床观察对腹痛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古籍、现代文献,系统梳理腹痛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方法。

实验研究通过设立对照组、实验组,对不同护理方法进行对比研究,验证其有效性。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的中医特色护理因六淫外感,内外损伤,火、食、石类痹阻,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等所致。

以腹部疼痛为临床表现。

护理评估:1.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及诱因。

2.呕吐物、二便等伴随症状。

3.疼痛承受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辩证:肠胃实热证、肝胆湿热证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1绝对卧床休息。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

1.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面色、生命体征。

1.3急性腹痛未明确诊断时暂禁食;禁用镇痛剂。

1.4注意腹胀的程度,腹痛性质、部位及伴随症状,发现异常,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1.5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的次数、呕吐物的量、性质,二便及伴随症状。

1.6口腔护理每日2次,胃管应每周更换一次。

1.7每次灌肠后应用温水清洗肛周并涂石蜡油以防止皮肤受损。

1.8保持胃肠减压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物的量、性质并做好记录。

1.9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注意热型及体温升高的程度。

1.10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情志护理2.1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思想顾虑,配合治疗。

2.2多与患者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安心养病。

3.给药护理3.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3.2鼻饲中药:胃肠减压时前用一次性负压吸引器进行充分的胃肠减压,确保胃管是否在位,将温热的中药(39-42℃)从胃管内缓慢注入,每次注入量<200ml,注入前后均用温开水20 ml冲洗胃管。

注入中药后夹闭胃管。

5-1小时,再行胃肠减压。

3.3中药灌肠:温度39-41℃,药量每次200ml,保留灌肠。

肛管插入深度20-25cm,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

灌肠后保留30分钟以上。

4.时间护理4.1日间观察外敷药部位皮肤情况,有无皮疹、瘙痒等症状。

4.2夜间观察病人腹痛有无加剧、呕吐有无加重变化。

5.饮食护理5.1腹痛早期应禁食以减少消化酶对胰腺刺激。

5.2恢复期可根据病情逐渐给予清淡流食,易消化半流食。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肠梗阻)

腹痛中医护理常规(肠梗阻)

腹痛(肠梗阻)一、定义:肠梗阻系不同原因引起肠道内容物通过障碍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

二、临床表现1、气滞血瘀腹部阵阵作痛,恶心呕吐,腹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舌质淡或红苔薄白,脉弦。

2、肠腑热结腹痛腹胀,痞满拒按,恶心呕吐,发热口渴,小便短赤,无排气排毛重者神昏谵语,舌质红,苔燥,脉洪数。

3、肠腑寒凝腹痛剧烈,遇冷加重,得热稍减,腹部胀满,恶心呕吐,无排气排便,脘腹怕冷,四肢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紧。

4、水结湿阻腹痛阵阵加剧,肠鸣辘辘有声,腹胀拒按,恶心呕吐,口渴不欲瓢无排气排便,尿少,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数。

5、食积中阻饱餐、用力或剧烈运动之后,腹痛骤起,持续阵发加重,频繁呕吐,上腹胀满拒按,无排气排便,苔黄厚腻,脉滑而实。

6、虫积阻滞腹痛绕脐阵痛,腹胀不甚,腹部有条索状团块,恶心呕吐,有吐蛔、便虫史,苔薄白,脉弦。

三、一般护理(非手术病人护理)1、保持病室整洁、干净、凉爽,要定时通风。

及时更换污染衣被及呕吐物。

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病人的腹部保暖。

2、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规律。

3、肠梗阻病员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应取半卧位。

4、禁食禁饮。

5、胃肠减压:注意固定胃管,保持通畅,持续负压吸引。

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生理盐水或银花、甘草煎水清洁口腔。

并应密切观察记录引流的颜色、性状和数量。

6、准确记录出入量。

7、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并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动态变化,以及神志、尿量、腹痛程度、皮肤弹性和肢温等情况。

8、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行中药直肠滴注。

9、呕吐护理:病人要注意保暖,扶助其坐起或头偏向一边。

呕吐后予以冷开水或等渗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并注意颜面部的清洁。

观察呕吐出现时间、次数、性质、量等,并做好记录。

四、临证护理1、腹痛时可遵医嘱行热水袋热敷或盐熨腹部,或遵医嘱654-2 针足三里穴位封闭。

2、呕吐者可遵医嘱针刺内关、中脘、足三里、上脘、曲池等穴位以助止吐。

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之腹痛护理常规

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之腹痛护理常规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 、心率、呼吸等,以及腹部体 征,如腹部压痛、反跳痛、肌 紧张等。
进行必要的体格检查,如腹部 触诊、听诊等,以了解腹痛的 进展和变化。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01
根据病情需要进行血常规、尿常 规、大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以 了解是否有感染、贫血、肾脏疾 病等引起腹痛的病因。
02
中医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之腹 痛护理常规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腹痛护理常规概述 • 腹痛患者的护理评估 • 腹痛患者的日常护理 • 腹痛患者的疼痛管理 • 不同类型腹痛的护理常规 • 腹痛患者的康复与预后
01
腹痛护理常规概述
腹痛的定义和分类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 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 病症,常分为急性和慢性腹痛两
慢性腹痛的病因病理
多因脏腑虚弱、气血不足、外邪久羁 等病因引起,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 血不足、阴阳失衡等病机变化,引发 腹痛。
腹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根据腹痛的部位、性质、伴随症状等诊断,如急性腹痛多起 病急骤,疼痛剧烈;慢性腹痛多起病缓慢,疼痛轻微。此外 ,还需结合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注意用药时间
镇痛药物通常需要按照规定的 间隔时间服用,以保持药物在
体内的浓度和效果。
观察不良反应
镇痛药物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 反应,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需要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
逐渐减少剂量
在疼痛得到控制后,应在医生 的指导下逐渐减少镇痛药物的
剂量,以避免药物依赖。
疼痛护理教育与患者自我管理
疼痛评估
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总结词
关注患者心理状态,给予关心与支持
详细描述

脾心痛中医护理常规

脾心痛中医护理常规

腹痛(急性胰腺炎)腹痛(急性胰腺炎)是因六淫外感、内外损伤,火、食、石类痹阻,气滞血瘀或气血亏虚所致,以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急性胰腺炎引起的腹痛,可参照本病护理。

【辨证分型】1、肝郁气滞证脘腹胀痛或窜痛,嗳气频作或干呕,甚或便秘,得矢气痛减,或寒热往来。

舌苔薄白或微黄,脉弦。

2、脾胃实热证腹满痛拒按,痛如刀割,恶心呕吐,大便不通或燥结、小便短赤,口渴喜冷饮,高热或兼寒战。

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3、蛔虫上扰证持续性腹痛伴陈发性钻顶样痛,痛时汗出肢冷,通后如常,多有吐蛔、有白斑。

舌红苔白或微黄而腻,脉弦紧或弦细。

4、肝胆湿热证胁腹剧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身重倦怠,胸闷心烦,口干、口渴而饮不多。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

【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做好口腔护理。

2、病情观察(1)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时间,肛门排气、排便等,做好护理记录。

(2)密切观察神志、瞳孔、血压、呼吸、脉搏、面色、生命体征等变化及伴随症状,并详细记录。

(3)若出现休克、明显的腹膜炎体征、左腰肋部肿胀、上腹部肿块、黄疸或脐周及两侧腰部蓝棕色瘀斑等,应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医师做好抢救,并做好急诊手术术前准备。

3、情志护理介绍病情,安慰患者,使之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4、饮食护理(1)禁食,进行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

(2)可以进食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

忌食油腻、辛辣的食物,戒烟酒。

(3)肝郁气滞证,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或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马铃薯、红薯、南瓜等,多食萝卜,橙子等,以理气消胀。

(4)肝胆湿热证,多饮清凉饮料,如各种果汁,多食蔬菜。

5、用药护理(1)遵医嘱按时、准确给药。

(2)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或胃管注入。

(3)腹痛未明确诊断时,禁用或慎用麻醉、镇痛药。

6、临床辨证(症)护理(1)高热都绝对卧床休息,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记录。

(2)按医嘱给予双柏水蜜膏外敷上腹部,使用加味双柏散每次200~300g,水蜜调敷上腹部,每日2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痛的中医护理
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的症状而言,临床上极为常见,在多种疾病中表现出来。

腹内有许多脏腑,并为手足三阴、足少阳、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因此,腹痛一症,牵涉的范围很广。

在护理工作中,根据病因、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明确其主要的受脏之腑,症情之寒热虚实等,进行辨证施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 病因病机的认识
祖国医学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病因而论,则不论外感风、寒、暑、湿或内伤饮食、气滞、血瘀以及虫病、癃闭、积聚等,均能致腹痛。

以疼痛部位而言,则大腹痛者,多属脾、胃、大小肠之病;小腹痛者,多属厥阴肝经之闭病;虫病则多见绕脐疼痛;脐后下方疼痛者多属肠病,但需结合其他症情,灵活看待。

以疼痛性质来说,则虚痛喜按,实痛拒按,痛在气分、攻注不定;痛在血分,刺痛不移;痛在腑者,脉多弦滑;痛在脏者,脉多沉弦。

因此,临床护理工作者首先全面考虑,针对不同病因病机,辨证施护。

2 辨证施护原则
腹痛是指腹部发生疼痛症状的总称,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凡脏腑、经脉,或外因邪袭,或内有所伤,以致气血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的温养者,均能产生腹痛,对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根据其病因、病机,从寒、热、虚、实不同的方面,加以辨证施护。

2.1 寒证腹痛
特点为腹痛急暴,遇冷更甚,得温则舒,口不渴,大便溏稀,小便洁利,多因感受寒邪,或中阳不足,寒积留滞而作痛,饮食应注意宜温热,禁食生冷食物,多着衣被保温,可用热水袋敷脐中,或用葱熨法、盐熨法或针灸神厥、关元、气海等穴,温中止痛,中药汤宜温服。

2.2 虚证腹痛
特点为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时喜按,喜热恶冷,饥饿及带累后更甚,得食或休息后稍减,大便溏稀,腹痛久延不愈,往往病程缠绵,多因素体阳气亏虚,中气不足,健运无权所致。

让病人注意休息,加强食补,给富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并应定时、定量,忌油煎厚味及辛辣刺激食品。

虚证、寒证腹痛,临床往往相互兼气,为此,在护理工作中两者应宜兼顾,随证施护。

2.3 热证腹痛
特点腹痛拒按,胀满不舒,大便秘结,烦渴引饮,小便短赤,多因暑热外侵,或腹中寒热湿热,郁久化热所致,热证腹痛应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番泻叶泡水,代茶饮,或开塞露等灌肠,因热痛为急热实症,病情易实变,故应随时注意,若腹痛突然加剧,伴见寒战发热,或全腹硬满而痛,拒按,或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发冷等,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腹痛原因不明者,禁用麻醉性止痛,以免耽误病情。

2.4 实证腹痛
特点脘腹胀满而痛,拒按恶食,暖气吞酸,攻窜不定,痛引少腹,并伴有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弦紧。

多因肝郁气滞,或饮食积滞,或虫积,或外伤,导致气滞血瘀,临床护理应根据不同病因病机,灵活辨证施护,属食滞引起者,应暂止禁食或给流食,病缓后逐渐转为半流质、软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充分为原则。

属肝气郁结引起的腹痛,应注意开导病人,使之心情愉快,尽量避免忧虑伤神,以免病情加重;有虫积者,合理使用驱虫剂,针对病因,辨证施护。

3 小结
腹痛为临床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出现在多种疾病中,我们遵照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根据其病因病机,将寒、热、虚、实作为辩证大纲,进行不同的辨证施护。

但在临床上往往可以互为因果,相互转化,互相兼挟,如寒痛缠绵发作,可郁久化热,热痛日久,可转为虚寒,成为寒热交错之症,又有脾虚虚痛,稍有饮食不节,或为虚实夹杂之症,至于气滞可致血瘀,血瘀可影响气机的流通;虫积可兼食滞,食滞有利于虫体寄生等,因此,在辨证施护时,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主要问题,分析主要症状,观察其相互间的关系,然后正确的辨证施护。

另外,还应注意其他兼证,如有无呕吐、腹泻、夭气等,以及体温、脉象、舌象等变化,为腹痛辩证施护,积极配合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