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中医一般护理中医得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得护理,饮食得调护,情志得调护与二便得调护等、第一节生活起居得护理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二、生活起居有常三、劳逸适度四、锻炼身体五、戒不良习惯第二节情志护理一、情志护理得基本原则(一)诚挚体贴(二)因人施护(三)避免刺激二、情志护理得一般方法(一)劝说开导:就就是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得情节失调,就是“生乃不固”得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开导与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与情志。

(二)交心谈心:通过病人对护理人员得信任,询查清楚患者真正致病得原因、(三)移情相制:移情就就是注意力得转移。

相制,即就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得精神状态得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顺从病人得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得需要,这就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根据天人相应得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第三节饮食调护饮食调护就是指在治疗病人得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得护理、一、食物得性味与功效二、膳食分类与作用(一)一般性饮食1、普食2、半流3、流食(二)治疗性饮食1、低蛋白饮食2、高蛋白饮食3、高热量饮食4、低热量饮食5、低脂饮食6、低盐、无盐饮食三、中医饮食调护得原则中医饮食调护得原则,应以清淡、有节、杂食(不偏嗜)、辩证施食等为宜、(一)清淡:就是指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蔬菜、豆类、植物油为辅调配得饮食称为清淡饮食。

(二)有节:就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合理饮食、饮食得冷热、软硬相宜,定时用,食量适度。

(三)杂食:就是指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嗜、(四)辩证选食:根据病人体质与病证得性质给以合理饮食,如寒证应以温热性质类饮食;热证应以寒凉性质类饮食;虚寒应以温补类饮食;实证应宣散消导类得饮食等等。

四、饮食宜忌(一)食药配伍:就就是指食物与药物相配伍后来调护疾病得一种方法。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科1病区中医一般护理中医的一般护理,其内容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饮食的调护,情志的调护和二便的调护等。

第一节生活起居的护理一、顺四时调阴阳,避时邪养形神二、生活起居有常三、劳逸适度四、锻炼身体五、戒不良习惯第二节情志护理一、情志护理的基本原则(一)诚挚体贴(二)因人施护(三)避免刺激二、情志护理的一般方法(一)劝说开导:就是通过正面说理,让患者认识到“喜怒不节”的情节失调,是“生乃不固”的重要原因之一,从而开导和引导病人自觉地戒除恼怒,调和情志。

(二)交心谈心:通过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询查清楚患者真正致病的原因. (三)移情相制:移情就是注意力的转移。

相制,即是以一种情志抑制另一种情志,达到淡化甚至消除不良情志,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的一种精神疗法. (四)顺情从欲:顺从病人的意志、情绪,满足其心身的需要,这就是“顺情从欲"。

(五)顺应四时: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四时季节气候不同而调摄精神情志亦应随之而不同。

(六)气功调神第三节饮食调护饮食调护是指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进行营养膳食方面的护理。

一、食物的性味与功效二、膳食分类与作用(一)一般性饮食1、普食2、半流3、流食(二)治疗性饮食1、低蛋白饮食2、高蛋白饮食3、高热量饮食4、低热量饮食5、低脂饮食6、低盐、无盐饮食三、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中医饮食调护的原则,应以清淡、有节、杂食(不偏嗜)、辩证施食等为宜。

(一)清淡:是指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副食以蔬菜、豆类、植物油为辅调配的饮食称为清淡饮食。

(二)有节:是指饮食要有节制,合理饮食。

饮食的冷热、软硬相宜,定时用,食量适度.(三)杂食:是指饮食要多样化,不能偏嗜.(四)辩证选食:根据病人体质和病证的性质给以合理饮食,如寒证应以温热性质类饮食;热证应以寒凉性质类饮食;虚寒应以温补类饮食;实证应宣散消导类的饮食等等。

四、饮食宜忌(一)食药配伍:就是指食物和药物相配伍后来调护疾病的一种方法。

中医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护理常规范文中医护理常规是指中医学中的一系列护理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常规注重人的整体健康,以平衡人体的阴阳平衡为基础,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运行等方法来维护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医护理常规的方法和技巧。

1.饮食调养:中医饮食调养强调“药食同源”,即通过食物来治疗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可根据不同体质和病情来选择合适的饮食方法,如饮食调节、药膳疗法等。

在饮食方面,要注意食物的质和量,不宜过量或过食辛辣、油腻等食物,同时要平衡膳食,摄入充足的营养物质。

2.气功调理: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运动及意念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

常见的气功方法有吐纳、功法和养生功等。

气功调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身心平衡,有益于身心健康。

3.中药浴:中药浴是使用中药煮水或中药包煮水后将其加入浴盆中,在温水中泡浸身体。

中药浴通过药物的渗透和体外享受来起到保健和治疗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舒缓疲劳等。

4.按摩推拿:中医按摩推拿是利用人手对人体的穴位、经络进行刺激,达到调理气血、调整阴阳平衡的目的。

常见的按摩手法有拨、揉、捏、推、波等。

按摩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疼痛,缓解疲劳,改善睡眠等。

5.中药内服:中医常用中药内服来治疗疾病。

中药内服是按照中医理论选择适合的中药,进行煎煮后口服。

中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平衡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等。

6.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利用针刺在穴位上,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方法。

针刺可以刺激穴位,激活经络,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平衡阴阳等。

7.中药外用:中医常常使用中药外用来治疗皮肤病等疾病。

中药外用是将合适的中草药外用于患病部位,起到治疗和保养作用。

中药外用可以消炎、杀菌、止痒等。

中医护理常规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饮食调养、气功调理、中药浴、按摩推拿、中药内服、针灸疗法和中药外用等方法,可以维护和促进人体的健康。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护理常规虽然可以辅助治疗,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需要结合具体病情和个体体质,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和监督。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精品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精品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3篇汇编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室环境1.病室环境清洁、舒畅、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依据病种、病情、性别、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二、入院介绍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三、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并记录。

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三天。

3.体温在37.5。

C-38°C之间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三次,连续三天。

4.体温大于38.5。

C以上者每日四次,体温正常后连续三天。

5.体温39。

C以上者,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执行。

6.体温正常3日后,常规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2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常规每4小时测量一次,其中体温至少每日测量4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每日记录大便次数一次。

五、每周测量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察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改变,觉察非常,及时汇报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成效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觉察非常及时汇报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喝吃、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九、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依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

积极配合治疗。

十一、给药的护理,依据病情指导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 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成效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二、遵医嘱给予喝吃护理、指导喝吃宜忌。

十三、预防院内交叉感染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四、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中风(脑卒中)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言语表达等情形。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常规
内科中医护理的常规有:
1. 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询问和观察,了解病情发展和病史情况。

2. 检查患者的脉搏、舌苔、身体温度和体重等生理指标,判断病情并作出治疗决策。

3.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和饮食调理。

4. 运用中医经络理论,通过推拿、艾灸、拔罐等手法刺激患者的穴位和经络,以达到调理身体的目的。

5. 调理患者的饮食,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制定适当的饮食方案,保证患者营养摄入的平衡和多样性。

6. 对患者进行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病情的特点,开具合适的中药方剂,改善患者体质。

7. 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8. 鼓励患者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适度劳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9.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调整情绪,增强治疗的信心和积极性。

10. 提供预防和康复知识,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
好的饮食习惯。

中医科常规护理

中医科常规护理

中医科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二、颈椎病护理常规三、肩周炎护理常规四、腰椎间盘突出症护理常规五、类风湿性关节炎护理常规六、软组织及骨关节损伤的康复护理常规七、面神经炎护理常规八、滑膜炎护理常规一、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噪音干扰,限制探视时间。

为确保病人安全,避免空间放置障碍物,室内物品摆放合理。

2、做好入院介绍,包括有关规章制度,如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等。

3、新入院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做好入院评估及护理记录单的记录。

4、按医嘱分级护理,通过评估确认病人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对其实施护理。

5、同一种疾病的病人,应尽量安排在同一病室,以提供互相交流及训练的机会。

6、卧床病人要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二、颈椎病护理常规【概念】颈椎病是指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继发性椎体、椎间关节退行性病变,导致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和脊髓受累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好发于中老年人和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

【评估要点】颈椎病的评估可以从疼痛程度、颈椎活动范围进行单项评定,亦可从症状体征以及影响ADL的程度进行综合性的评定。

其中,针对疼痛程度,可以采用VAS划线法,针对颈椎活动范围,可以采用方盘量角器进行颈椎屈曲、伸展、侧弯、以及旋转度的具体测量。

【护理措施】(一)颈椎病患者的睡枕要求:颈部姿势对颈椎病症状有明显影响,其中睡眠姿势影响尤大,如长期用高度不合适的枕头,常常表现为睡眠中或睡醒后晨起时颈项不适、落枕、头昏、头痛或顽固性失眠等症状。

合理的枕头对治疗和预防颈椎病十分重要,合理的枕头必须具备两项:科学的高度和舒适的硬度。

合乎人体生理状况的枕头应该具有以下特点:曲线造型符合颈椎生理弯曲;枕芯可以承托颈椎全段,使颈肌得到充分的松弛和休息;枕芯透气性良好,避免因潮湿而加重颈部不适。

(二)纠正颈姿:由于颈肩部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发生颈椎病的病理基础。

故长期伏案者,应定时改变头部体位,合理调整头与工作面的关系,不宜长期低头伏案看书或工作,也不宜长期仰头工作,因为两者都可破坏颈椎的生理平衡,造成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劳损或肌肉韧带和关节囊的松弛而影响颈椎的稳定。

积聚中医护理常规

积聚中医护理常规

积聚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体系下,通过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病患进行养生保健、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常规是中医护理的基础,是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医护理常规的原则中医护理常规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个体化原则:根据个人的体质、病情和生活环境,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2.防病为主原则:重点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3.整体护理原则:强调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对身体整体的调养和疾病的综合治疗。

4.因时制宜原则:根据季节、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调整护理计划和方法,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需求。

二、中医护理常规的内容中医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调理: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包括进行节制性饮食、增强机体的消化功能、调养脾胃等。

2.按摩推拿:采用适当的按摩、推拿手法,刺激腧穴和经络,调节气血流通,促进机体的健康。

3.草药养生:通过饮用中药调理,以起到补益阴阳、调理气血、清除病邪等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4.精神调养:通过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和疾病,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5.锻炼养生:根据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进行有氧锻炼和体能训练,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6.睡眠调理: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身体的恢复和调整。

三、中医护理常规的重要性中医护理常规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免疫力:通过中医护理常规的实施,可以改善机体的阴阳平衡,调养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预防疾病:中医护理常规注重对身体的全面调养和维护,能够及时发现健康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3.促进康复:对于已经患病的人群,中医护理常规能够通过养生保健和综合治疗,促进疾病的康复和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1 护理评估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 伴随症状, 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 初咳期, 痉咳期, 恢复期(脾气亏虚证, 肺阴亏虚证)2 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3)避免接触异味, 煎炒, 辛辣, 烟熏等刺激物, 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 轻拍背部。

2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咳嗽的时间, 性质及痰的色, 质, 量以及呼吸, 神志, 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 气急鼻煽, 紫绀, 烦躁不安, 喉间痰鸣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出现痰中带血, 目睛及鼻腔出血时, 应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 屏气或抽搐不停者, 报告医师, 并配合处理。

3 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 药丸或药片药碾成粉末, 温开水调服。

4 饮食护理1)饮食易消化, 富于营养, 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 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 情志护理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 以分散注意力, 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 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 如讲故事, 听儿歌等。

6 临证(症)施护1)初轻咳时, 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 或侧卧位, 必要时吸痰。

2)服药, 哺乳, 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 呼吸困难时, 及时给氧。

3 健康指导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 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 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4)加强营养, 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 应注意保暖, 避免受凉。

十九瘾疹多由禀性不耐或对某些物质敏感所致。

以皮肤瘙痒, 搔之出现红斑隆起, 形如豆瓣, 堆累成汁, 发无定处, 忽隐忽现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皮肤。

荨麻疹可参照本病。

1 护理评估1)感受外邪史。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一、患者接待与评估
1. 患者接待:诊所接待人员应礼貌、热情地接待患者,指引患者到指定区域候诊。

2. 患者评估:护士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症状等信息,进行初步评估。

二、中医护理常规操作
1. 脉诊:护士应掌握良好的脉诊技术,准确把握患者的脉搏情况。

2. 舌诊:护士应详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质、舌形等情况,并作出相应记录。

3. 中药熬制:护士应掌握中药熬制的技术,遵守熬制规程,保证药材煎煮的质量。

4. 推拿理疗:护士应掌握推拿技术,对需要推拿治疗的患者进行正确的操作。

5. 针灸操作:护士应具备基本的针灸知识和技能,进行正确的针灸操作。

三、护理记录与卫生管理
1. 护理记录:护士应对患者的脉诊、舌诊、用药、病情变化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确保信息完整、准确。

2. 病区卫生:护士应定期对病房进行卫生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3. 消毒操作:护士应按照规定的消毒程序对器械、设备进行定
期消毒,保证使用安全。

四、医患沟通与心理护理
1. 患者教育:护士应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讲解,引导患者正确对待治疗。

2. 患者安慰:护士应在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以上即是《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士在中医护理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程操作,保证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方案区别课件

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方案区别课件

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方案区别课

以下是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方案之间的一些区别:
1. 定义:
- 中医护理常规:指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结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护理的一般惯例和规范。

- 中医护理方案:是根据病情和患者个体差异,制定的针对性的中医护理计划,包括具体的护理目标、措施和评估指标。

2. 内容:
- 中医护理常规:包括中医养生保健、调理饮食、中药疗法、按摩推拿等中医养生方法和护理技术。

- 中医护理方案:依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的具体方案,包括针灸、艾灸、中药熏洗、穴位按摩等中医治疗方法。

3. 适用性:
- 中医护理常规:适用于普通人群和一般健康问题,如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等。

- 中医护理方案:适用于有具体病情或不适的患者,如针对特定症状的中医治疗方案。

4. 个体化:
- 中医护理常规:常规护理是通用的护理方法,适用于大多数人,没有个性化的差异。

- 中医护理方案:方案制定需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病情特点和身体状况,因此更加个性化。

5. 实施方式:
- 中医护理常规:可以自行进行,如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

- 中医护理方案:通常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或护理人员实施,包括针灸、按摩、吃药等具体操作。

中医护理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中医养生保健和护理方法,而中医护理方案是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制定的具体护理计划。

前者适用于普通人群和一般健康问题,后者适用于有具体病情或不适的患者,并需要由专业人员实施。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

中医科护理常规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一、一般护理常规(一)病情观察1、生命体征观察:测量体温、脉搏呼吸,新患者连测3天,每天测量4次,正常者每天一次。

体温超过37.5度每天测量4次,超过39度,每4小时测量1次,正常后改为每天1次。

入院时测量体重、血压并记录在体温单上。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神色、精神、睡眠、饮食、主证、舌象和脉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二)护理措施1、责任护士应热情主动迎接,准备好床单位,做好入院宣教、建立住院息,并通知管床医生。

2、辩证施食,合理调配,五位不偏,注意饮食禁忌。

3、根据病情和自理能力,按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正确指导服药,观察服药后反应和治疗效果,尤其是服用剧烈或有毒性的药物,更需严密观察和记录。

5、保持心态平和,做好情志的转化和治疗调护,避免情志内伤。

6、顺应四时,起居有常,劳逸结合。

7、落实排便护理,观察其形状、色泽、气味、量、便秘3天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给予缓泻药或灌肠处理。

8、健康指点:讲解治病防病及科学养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多活动,增强机体正气。

第一节心悸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克不及自主的一种自觉病症,包括惊慌、怔忡。

惊慌多因惊恐、愤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慌日久,可发展为怔忡;怔忡是并未吃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护理措施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

2、加强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

3、坚持病室安静,避免一切不良刺激。

4、心悸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

5、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少食多餐,心悸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

6、静脉输液时,应控制输液的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有无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服药之前应测脉搏、心率,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或发现心律失常则暂停用药,通知医生后遵医嘱执行。

7、若用汤药时,药物宜浓煎,少量多次分服,服用中成药和西药时应严格按时间、剂量给药。

8、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内伤。

9、健康指导: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疾病,预防感冒,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除烟酒及浓茶咖啡。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

中医科疾病护理常规第一节中医科基础护理常规中医科一般疾病护理常规1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

病室每日开窗通风,每周空气消毒一次,每日湿式清扫地面。

2 .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3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

4 .指导患者适当的活动和充分的休息。

老年患者活动时要防止走失。

5 .准确执行医嘱,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指导患者正确服药。

6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和干净。

7 .做好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工作,按职责完成各项工作。

8 .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状态。

康复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1 .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

重点评估患者失去和残存的功能,掌握康复训练过程中残疾程度的变化和功能恢复情况,以便明确护理问题。

采取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做好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及时评价护理效果,并做好护理记录。

按照"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三项原则指导康复护理工作。

2 .保持病室清洁、整齐、安静、安全、舒适,病室每日开窗通风2次,每次15-30分钟,保持室温在18-25度,相对湿度为50-60%,每日湿式消毒清扫地面2次。

3 .遵医嘱给予分级护理。

4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并给予饮食指导。

给不能自行进食者喂食或鼻饲。

给予高热、昏迷、禁食、危重患者口腔护理,每日2次。

5 .遵医嘱及治疗师的计划,指导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

6 .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目蜥口充分的休息。

7 .及时准确执行医嘱,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8 .做好晨晚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整齐和干燥,及时修剪指甲、剃胡须、更换病员服,满足患者生活需要。

9 .入院后,测量生命体征,如高殛高热护理常规。

评估大小便次数,测量体重每周1次,记录于体温单上。

10 .鼓励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加强主动训练,注意良好体位摆放,加强排泄训练。

11 .按时翻身、拍背,防止压疮及肺部感染。

12 .保持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1.观察和询问:护士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声音、呼吸、饮食、
排便等生活习惯和生理状况,同时还要询问病史、症状、脉象等信息,以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2.脉诊:中医护士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患者的脉象变化,进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病情变化的信息。

3.舌诊:中医护士通过观察患者的舌头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
以辅助诊断患者的疾病。

4.辨证施治:中医护士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因素进行辨证
施治,例如通过遵循“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根据病情的不同,
选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和中药。

5.药物治疗:中医科护士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患者的病情,配制中药方剂,按时给予服药,并观察患者对药物的反应。

6.食疗:中医护士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特点,给出相应的食
疗建议,以改善患者的病情。

7.穴位按摩:中医护士可以进行穴位按摩,通过按摩患者的穴位,调
节患者的气血循环,促进患者的康复。

8.心理疏导: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注重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
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9.康复指导:中医护士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以进行康复指导,包括
生活习惯、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科护理的常规是基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综合运用中医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中医护士在护理过程中,需具备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1.环境舒适:确保病房内温度适宜,通风良好,保持清洁卫生,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2.病人的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和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合理安排病人的饮食,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采用药膳、病后饮食、调理饮食等不同的饮食方案,促进病人的康复。

3.病人的休息护理: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休息时间和作息规律,保证病人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4.病人的活动护理:根据病情的不同,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和活动,促进病人的血液循环,增强体力,提高免疫力。

5.病人的情绪护理:关注病人的情绪变化,给予病人足够的安慰和支持,积极引导病人的情绪,增强病人的信心,有助于病人的康复。

6.观察与记录: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以及病人的症状变化。

记录病人的诊治情况,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7.病人的口腔护理:定期给予病人口腔清洁护理,如刷牙、漱口等,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8.定期给予病人体位转换:根据病人的情况,定期帮助病人转换体位,防止病人发生褥疮和其他并发症。

9.病人的皮肤护理:定期给予病人身体清洁护理,防止皮肤感染和损伤。

10.给予病人药物管理:根据医生的嘱咐,正确给予病人药物,遵守用药时间和剂量,防止用药错误。

总之,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是为了提供全面的护理,维护病人的健康和康复。

通过合理的饮食、休息、活动、情绪的护理,以及环境的舒适和药物的管理,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恢复。

这些护理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及时报告和处理异常情况,保障病人的安全。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

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1.患者观察: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面色、表情、精神状态、活动能力等。

尤其注意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血压升高、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体温测量:体温是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中医常用腋下温度法进行测量。

护士应戴手套,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测量患者的腋下体温。

体温过高或过低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3.脉搏测量:脉搏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指标。

护士应轻柔地触摸患者的脉搏,注意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等。

脉搏过快、过缓或不规则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4.舌诊:舌苔和舌质变化是中医辨识病情的重要依据。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舌苔颜色、薄厚程度、表面光滑度,以及舌质颜色、形态等。

异常的舌苔或舌质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5.指甲检查:中医认为指甲反映人体的阴阳调和状态。

护士应观察患者的指甲颜色、形状、硬度等。

指甲呈现异常的颜色、形态或硬度需要及时记录并报告医生。

6.病历记录:护士应及时、准确地记录患者的病历,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主诉、病史、体格检查结果、医嘱、护理措施等。

病历记录应规范、清晰,并保证信息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护士应保证自身的工作环境整洁、卫生,并注意个人卫生习惯,戴手套进行相关操作。

2.在进行观察和测量时,护士应保证患者的隐私和尊严,并尽量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3.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并定期评估和调整。

4.护士应及时向患者和其家属解释有关护理常规的注意事项,增加其对护理工作的信任和配合。

总之,中医常见病护理常规对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中医疾病的变化至关重要。

护士应将其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性。

中医专病护理常规

中医专病护理常规
共同应对问题
指导家属如何与患者共同应对疾病 带来的问题,如经济压力、家庭关 系等,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应对能 力。
PART 08
总结与展望
REPORTING
本次项目成果总结回顾
1 2 3
专病护理方案的制定与优化
针对中医专病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护理方案, 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提高了护理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02
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 与发展
未来中医护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发展 ,涌现出更多安全、有效、便捷的护 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
03
中医护理在国际上的 推广与应用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不断提 高,中医护理也将在国际上得到更广 泛的推广和应用,为全球患者提供多 元化的护理选择。
THANKS
0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 呼吸急促、喉中痰鸣、 面色苍白等应立即报告 医师。
03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 富营养,忌生冷、肥甘 厚味之品。
04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 绪激动、过度劳累等诱 发因素。
胃痛护理常规
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程度、时间及伴随症状,如疼痛 剧烈、面色苍白、大汗淋漓等应立即报告医师。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刺激 。
背景
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专 病护理在临床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其独特的护理方法和理念在疾 病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医专病护理的重要性
01
02
03
个体化护理
中医专病护理注重因人、 因时、因地的个体化护理 ,更符合患者实际需求。
整体观念
中医专病护理强调整体观 念,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 的整体,注重身心并调。
PART 05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

中医科护理常规范文中医科护理常规是指在中医科疾病的护理工作中,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和特殊护理的一系列常规操作。

中医科疾病主要以中医理论、中药治疗和中医针灸为主要手段,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达到治疗病症的目的。

1.了解病情:护士应熟悉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病情、病史等,并与医生交流病情,了解病情的进展和治疗计划。

2.观察病情:护士要仔细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包括舌苔、脉搏、体温、呼吸、皮肤颜色等,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3.中药治疗:根据医嘱,护士要准确配制中药,并在治疗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病人的用药情况和药效反应。

4.针灸治疗:护士要配合医生进行针灸操作,包括准备针具、给病人进行穴位定位、进行针刺等,并在治疗过程中注意病人的反应。

5.营养指导:中医治疗重视调理饮食,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给出合理的膳食建议,指导病人合理摄入药膳,保持营养平衡。

6.心理护理:病人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护士要通过耐心倾听、关心病人的所思所想,并给予积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

7.康复训练:中医治疗强调的是整体调理,包括病后康复训练。

护士要安排病人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帮助病人恢复体力和功能。

8.卫生护理: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进行身体清洁和床位整理,确保环境卫生。

同时,还要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保护病人免受交叉感染的风险。

9.安全护理:护士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安全情况,包括防止病人跌倒、受伤,定期检查病人的生命体征,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

10.病房管理:护士要根据病人的病情和治疗需求,合理安排病房床位,确保病人的就诊秩序和治疗效果。

中医科护理常规的目的是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促进病人的康复和治疗效果。

护士们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要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确保病人的安全和舒适,并及时反馈病情,为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护士的细心观察和专业操作是中医科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

中医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1 一般护理常规1.1 接待患者, 初步分诊。

根据患者病情, 送至抢救室或观察室, 并立即通知医师。

1.2 做好输液、给药、配血、输血及相应准备。

1.3 急诊室环境1.3.1 环境清洁、舒适、安静, 空气流通。

1.3.2 根据病证性质, 调节病室内温湿度。

1.3.3 每日定时空气消毒。

1.4 入院介绍1.4.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

1.4.2 介绍就诊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1.5 生命体征监测, 做好护理记录。

1.5.1 测量即刻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1.5.2 新入急诊室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连续3日。

1.5.3 体温37.5°C以上者, 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5.4 若体温39°C以上者, 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医嘱执行。

1.5.5 留观患者体温正常3日后, 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或遵医嘱执行。

1.5.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6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病情观察, 做好护理记录, 注明执行时间。

1.8.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等变化,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1.8.2 根据病情, 给予正确体位。

对烦躁不安患者加床栏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 防止发生意外。

1.8.3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

对疑似服毒、诊断不明的昏迷患者, 按病情及时收集相应标本送检。

1.8.4 注意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 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

1.8.5 随时检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

1.8.6 对诊断不明的急腹痛患者禁用镇痛药物。

1.8.7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1.8.8 凡涉及法律纠纷的患者在抢救的同时, 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9 遵医嘱准备给药,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 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常规
李文
中医一般护理包括生活起居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和用药护理。

第一节
生活起居护理
意义:
《内经》中就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近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说明要保持健康长寿,就得懂得自然发展规律,适应四时气候,做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否则就会影响人的生理功能,导致气机逆乱或真精耗竭而疾病有生。

做好生活起居护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病床安置:安置病床应根据病证性质不同而定。

如寒证、阳虚证者,多有畏寒怕风,宜安置在向阳温暖的病室内,使病人感到舒适;热证、、阴虚证者,多有恶热喜凉之求,可集中在背阴凉爽病室内,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心静,利于养病。

•2、病室环境:安静的环境有助于病人休养。

噪声的刺激常使病人烦意乱,尤其是心气虚病人常突然的声响而心悸不已。

护理人员应设法消除一切噪杂之声
•4、光线适宜:一般病室内要求阳光充足,使病人感到舒适愉快。

但不宜让日光直射病从面部。

但不同病证对光线要求也不一样。

如热证、阳亢病人,光线宜暗;痉证、癫狂证者,强光可诱发痉作,应用黑窗帘遮挡。

•5、动静相宜:患病后,需要适当的静心休养,以休体养息,培育正气,利于脏腑功能的恢复,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但随着病情的好转,应适当增加活动量。

通过适当活动,可使经络通畅,关节滑利,气血营卫调和,增强体质和抗邪能力。

尤其是恢复期或慢性病者,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更应注意动静结合,但应以不感劳为原则。

对虚证、体弱者,虽以静养为主,但也应在床上或室内行内养功、放松功等活动。

•6、气象护理:四时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长寿、衰老和死亡。

所谓: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素问。

四气调神篇》指出:“……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阴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说明生活起居中对天时地理和四时之令,只能调之、和之,顺天而行之。

因此,要根据四进气候变化,做好气象护理。

如在春夏之季,天气由寒转暖、由暖转热,宇宙万物充满新生繁茂景象,应早起床,广步于庭,使阳气更加充沛;秋冬之季,气候由热转凉而寒,万物都潜藏于内,阳气不致发泄,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这样的作息时间才有利于健康和养息。

•此外,要随四进寒热温凉气候变化而增减衣被。

春时不可遇天气转暖而顿减衣被,即不致暴伤;夏天炎热,不要纵意当风,更不应在屋檐下、过道、穿隙破窗下纳凉或睡觉,以防“贼风”所袭。

夏天多困意,但不可令久眠,久眠则神昏。

冬天严寒,不可轻出,触冒风寒。

以上的气象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情志护理
何为七情?
•中医把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心情和情绪亦称为“七情”。

在正常情况下,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若外界各种精神刺激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造成情志的过度兴奋或抑制,则可导致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病。

七情致病一般有以下特点:
1、情志致病损伤五脏
《医学正传》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谓之七情,七情通于五脏:喜通心,怒
通肝,悲通肺,忧思通脾,恐通肾,惊通心肝。

故七情太过则伤伤五脏……。

”说明情志变动可以损伤内脏,其中首先是心,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为精神之所舍。

另外,不同的情志变化,对内脏又有不同影响,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喜伤心,忧伤肺,怒作肝,思伤脾,恐伤肾,”但一般说,情志伤脏,常以心、肝、脾三脏的症状多见。

•2、情志变动影响气机
《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

”说明不同情志变化,对人体气机活动的影响是不相同的,所以导致的症状亦各异。

反之,内脏变化也可引起精神情志的变化,如《素问·宣明五气篇》中说:“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怒,并于脾则是思,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灵枢·本神》中又说:“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所以,当患病后,不论急性病还是慢性病,都可导致精神情志的变化,而情志变动反过来又可导致脏腑功能进一步紊乱。

情志护理的定义
•所谓情志护理,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行为及气质等来影响和改善病人的情绪,解除其顾虑和烦恼,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减轻消除引起病人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以及由些产生的种种躯体症状,使病人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达到早期康复的目的。

情志护理的基本方法
1、热情诚恳、全面照顾
人在患病后,常有恐惧、紧张、苦闷、悲哀等不良情绪,迫切需要新人或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顾。

因此,医护人员一定要以诚恳热情的态度去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的病痛。

除自己的语言、态度外,还应重视病室环境和病人周围的人和事,全面进行照顾。

如主动介绍医院规章制度和同病室的病友;安置优雅舒适的病室等,使病员感到如同家里一样温暖、亲切和舒适,能很快安下心来接受治疗和护理。

某些对治疗缺乏信心而终日忧心重重的病员,可安置与格开朗,对治疗充满信心的或治疗效果理想的病员在一起,以相互开导、启发和影响,可去忧解烦,增强其信心。

2、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
病人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各人的性格、年龄、爱好、生活习惯、经济情况和病证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因此,护理人员要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做好情志护理。

(1)新入院病人,由于环境陌生和生活不习惯,心情多显紧张或有忧虑,担心自己的病、工作或学习,对治疗有恐惧感。

护理人员应主动介绍有关情况,帮助解决其疑虑和困难。

(2)危重病人,病情急、痛苦大,多缺乏思想准备,而产生悲观和忧伤,尤须耐心安慰和开导。

讲清情志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和利弊,使其消除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3)慢性病或生活失去自理的病人,精神上压力大,考虑生活、工作和预后。

护理人员要主动热情地做好生活护理,实事求是地讲解疾病治疗的难易和规律,也可请治疗效果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

对住院时间长而思念新人的病人,尽可能请家人多来探视,以解思念之情。

有条件亦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以丰富生活内容和怡情悦志。

(4)对易发怒生气的病人,更应耐心,注意态度和语气,待其情绪安定后再慢慢进行劝导和安慰。

3、中医还有关于“五志过极”,“以其胜治之”的情志治疗方法即“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

在护理上也可适当用之。

第三节中医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
(1)、饮食有节,适时定量
饮食要适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更不能暴饮暴食。

(2)、合理膳食,不可偏嗜
三餐安排合理,做到饭、菜的色香味形俱全,美味可口。

忌肥甘厚味,嗜食偏好。

(3)、重视脾胃,注意卫生
注意食物宜新鲜,忌生冷,不洁的食物,防止病从口入。

(4)、辩证施食,相因相宜
遵循“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调护原则
食物的性味和功效
(1)、食物的性味
●寒性食物:绿豆、苦瓜、冬瓜、丝瓜、西瓜
●热性食物:葱、姜、蒜、辣椒、白酒、狗肉
●温性食物:糯米、羊肉、鸡、鲤鱼
●凉性食物:鸭蛋、莲子、海带、柠檬
●平性食物:玉米、红薯、牛奶、蚕豆、香菇
(2)、食物的功效
●有降脂、降压、防止血管硬化作用的食物:海藻、山楂、黑木耳、茶叶、荷叶、芹菜
●有消炎作用的食物:大蒜、冬瓜籽、菠菜根
●有解毒作用的食物:番茄、绿豆、生姜、醋
●有降糖止渴作用的食物:南瓜、山药、茭白、苦瓜
●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西瓜、冬瓜、黄瓜、苦瓜、绿豆、扁豆
●有祛湿利水作用的食物:西瓜皮、冬瓜皮、绿豆
●有强健脾胃作用的食物:生姜、鸡内金、麦芽、陈皮
●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核桃仁、芝麻、香蕉、蜂蜜
●有镇咳祛痰作用的食物:梨、萝卜、橘子、白果
●有止血作用的食物:花生内衣、黄花菜、木耳、藕
●有涩肠止泻作用的食物:大蒜,焦麦芽、炒陈皮、莲子、炒山药
●有驱虫作用的食物:槟榔、南瓜子、椰子、胡萝卜
●有生奶作用的食物:鲫鱼、猪蹄、鱼头、生南瓜子
●有补益作用的食物:大枣,花生、桂圆、荔枝
•服药饮食宜忌
•一般忌口: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肉、酒、腥臭等不易消化,有刺激性的食物。

•特殊忌口:服补药后,忌食浓茶和萝卜。

皮肤病,忌食海腥食物。

疮痈肿毒,忌食虾、蟹、羊肉、辣椒等刺激性食物。

用药护理及其他护理,请听下次讲解
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