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育经济专业知识点总结
教育经济专业知识点总结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它既包含了教育学的内容,又包含了经济学的内容。
在教育经济学中,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领域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同时也可以看到经济领域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投入是指社会在教育领域的各种资源投入,包括资金、人力、物质等方面。
而教育产出则是指教育对社会、对个体产生的各种效果。
在教育经济学中,我们需要研究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实现最大的效果。
2. 教育资源配置与利用在教育领域,各种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对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也是教育经济学的研究方向之一。
3. 教育效率与公平教育效率是指在一定的资源投入下,教育所能够产生的效果。
而教育公平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对各个群体的公平待遇。
这两个方面在教育经济学中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4. 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如何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和进行教育改革。
在这一方面,教育经济学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政策和改革措施进行评估与分析。
二、教育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教育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经济学原理和教育学原理的基础上的。
在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被引入,比如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效益理论、选择理论等。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主要的理论:1. 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强调个体的教育投资对其未来收入的影响。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的生产力,从而提高其工资水平。
因此,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被看作是一种投资行为,个体愿意为了未来的收益而进行教育投入。
2. 教育效益理论教育效益理论是研究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一个重要理论。
根据教育效益理论,教育对个体的效益可以表现为增加收入、提高就业率、提高福利水平等。
而对于社会来说,教育的效益还包括了提高生产率、降低犯罪率、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的效果。
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育经济学重点第一章绪论教育经济学: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1、科学发展的历史回顾(1)萌芽时期教育经济学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名教育的经济意义》,是世界上最早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的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
美国沃尔什于1935年写了著作《人力的资本观》,它运用现值折算法。
(2)形成时期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
美国舒尔茨是人力资本的创建者,主要著作有《由教育形成的资本》、《人力资本投资》、《教育与经济增长》、《教育的经济价值》等。
美国丹尼森1962年著有《美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
(3)发展时期发展与20世纪70年代。
出现的主要学者有英国的希恩、布劳格、韦锥,美国的罗杰森、鲁什林、戴维斯。
研究的主要特征有:第一,研究的内用和范围有了很的拓展。
第二,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
第三,在研究工作组织方面,国际性研究组织与机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还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题性研究组织、学会及机构。
第四,在具体计算方法研究方面,数量化、定量化以及数学模型设计等计算方法继续被重视。
第五,国际上许多国家在大学里开设了“教育经济学”课程。
2、学科研究对象。
①西方:教育投资收益及教育对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作用等②前苏联:经济规律在教育部门所起的特殊作用③中国:厉以宁,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杨保民,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王善近,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3、学科研究方法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4、学科产生的历史条件:①是二战后科技和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结果②是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结果③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直接导致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1.教育在科学技术再生产的作用(1)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教育经济与管理知识点
教育经济与管理知识点一、教育经济学概述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与经济关系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费管理、教育投资效益评估等方面。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系统中的各种资源,研究内容涉及到教育产出、投入、影响等多个方面。
二、教育管理学基本概念教育管理学是关于组织、计划、指导和控制教育组织活动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教育领导、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方面。
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教育组织,研究内容跨越了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三、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关系教育经济学和教育管理学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经济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分析框架,为教育管理实践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而教育管理学则是教育经济学的操作平台,通过管理实践来实现教育经济学的理论目标。
四、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应用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在教育政策制定、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质量评估等方面有着重要应用。
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和预测,可以为政府部门做出科学的政策决策;而通过教育管理学的实践操作,可以提升教育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五、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教育经济学将更加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评估,教育管理学将更加注重组织与人员管理的科学方法和技术应用。
六、总结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与经济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只有深入理解和研究教育经济学与教育管理学,才能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
教育经济学重点汇总第一章研究对象和方法教育经济学: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效益。
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靳希斌观点:从宏观角度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也要从理论与实际的角度探讨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的各个方面,同时还要研究教育领域发生的经济现象及其规律,为促进教育目的的实现和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服务。
第二章形成早期:管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孔子——庶富教、墨子——教人耕者其功多、荀子——不教无以理民性初步形成:1.威廉·配弟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代表作:《政治算数》首次运用数字资料计算广义的教育成果的货币价值教育和训练使人的劳动能力出现差别。
贡献:他最早提出劳动价值论的一些基本观点,不仅肯定了劳动创造价值,而且指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不同。
“一个人如果技艺高超,可以和许多人相抗衡”2.亚当·斯密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立者代表作:《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1776年)他第一次对教育具有生产性和经济意义进行了论述。
他首次把人的知识、经验、能力看做是国民财富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生产的重要因素。
教育和训练具有经济意义。
亚当·斯密的教育经济思想1、人经过受教育,学习到的有用才能,看成是国民财富的一部分2、这种才能的获得“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
3、“劳动工资,因务学习有难易,学费多寡而不同。
4、”学习一种才能,须受教育,须进学校,须做学徒,所费不少”5、“学习的时候,固然要花费一笔费用,但这笔费用,可以得到偿还,兼取利润。
”3.大卫·李嘉图坚持和发展了劳动价值论,提出了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耗费的劳动的原理。
价值的大小和劳动量成正比,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复杂劳动所生产的价值比较大。
4.费里德里希·李斯特“一国的最大部分消耗是应该用于后一代的教育,应该用于未来生产力的促进和培养。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复习重点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复习重点一、教育经济重点复习教育经济是教育学与经济学的交叉领域,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利用以及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经济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教育经济的复习重点:1. 教育投入与产出比:教育投入包括教育经费、教育设备等各种资源,而教育产出则是指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能力等。
教育投入与产出比是衡量教育效益的指标之一。
2. 教育经费的流向与分配:教育经费的流向与分配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公平分配。
了解教育经费的流向与分配规律对于教育管理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 教育的外部性:教育的外部性是指除了学生个人外,教育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的影响。
教育的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了解教育的外部性对于制定教育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4. 教育质量评估:教育质量评估是评价教育活动的效果和价值的一种手段。
了解各种教育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指导作用。
5. 教育市场化:教育市场化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教育改革与发展。
掌握教育市场化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影响因素对于了解当今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管理重点复习教育管理是指对教育机构和师生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
教育管理旨在提高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教育服务的质量。
以下是教育管理的复习重点:1. 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流派: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科学性、实效性、人本性等。
了解不同的教育管理流派对于理解教育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影响。
2. 学校组织与管理:学校组织与管理是指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了解学校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以及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对于有效管理学校具有重要作用。
3. 教育领导与教育领导力:教育领导是指对教育机构及其成员进行指导、激励和管理的活动。
了解教育领导的基本概念、领导理论以及有效的教育领导力培养对于提高教育机构的管理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4. 教育管理中的决策与决策-making:教育管理中的决策-making是管理者在决策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
教师资格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师资格教育经济学重点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产出、教育市场及政府教育政策等方面的学科。
作为教师资格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教育经济学涉及众多与教育相关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教师资格教育经济学的重点知识点,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教育经济学是将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学科,它研究了教育投入和产出的关系、教育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府在教育领域的政策制定与实施等问题。
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考生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点概念和原理:1. 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资源配置是指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如资金、师资等,按一定原则和方法配置到不同教育领域和教育层次中,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经济活动。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其对教育公平性和效益性的影响。
2. 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投入是指为了提供教育服务而进行的各种经济支出,如教育经费、教育设施等;而教育产出是指通过教育活动获得的各种效益,如学生的知识技能、人力资本等。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包括教育投入与产出的衡量指标和评价方法。
3. 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市场是指由教育供给者和需求者组成的供求关系网络。
教育市场中存在教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价格形成机制以及供给者之间的竞争等特点。
考生需要了解教育市场的运行机制,包括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市场竞争对教育质量的影响等方面。
4. 政府教育政策政府在教育领域扮演重要角色,通过教育政策制定和实施来调控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投入产出、改善教育市场运行等。
考生需要了解政府教育政策的主要内容和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如义务教育政策、教育经费投入政策等。
二、教师资格教育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原理在教育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对教师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作为教师资格考试的一部分,考生需要了解教育经济学的应用与实践。
1. 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教资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资教育经济学重点教育经济学是教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与产出等问题。
在教资考试中,教育经济学是重点考察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教育经济学的定义、原理、方法、重要概念和具体应用等方面入手,全面介绍教育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经济学的定义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经济活动的科学,它将经济学的理论、原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领域,以研究教育的经济问题为主要目标。
教育经济学包括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财政与政策等方面内容。
二、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在教育经济学中,有几个重要的原理需要了解。
首先是教育投资原理,它是指个体或社会对于教育的资金投入会在未来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
这个原理指出了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的培养和提升有着重要的经济意义。
其次是教育选择原理,它认为个人在选择教育时会根据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来进行决策。
个体会衡量接受教育的成本和个人通过受教育获得的收益,选择最优的教育方案。
还有一条重要的原理是教育生产函数原理,它描述了教育系统中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教育生产函数原理指出了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至关重要。
三、教育经济学的方法教育经济学采用了多种方法来研究教育经济活动。
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在教育经济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
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型建立和实证研究等手段,量化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此外,教育经济学还使用了实证研究、案例分析、调查研究等方法,以全面了解和分析教育经济领域的问题。
四、教育经济学的重要概念在教育经济学中,有一些重要的概念需要理解。
首先是教育成本,它包括教育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指的是为了提供教育服务而产生的费用,如教师工资、教材费等。
间接成本指的是由于接受教育而引起的其他费用,如机会成本和外部成本等。
其次是教育投入和教育产出。
教育投入是指向教育领域提供的各种资源,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财政资源等。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经济学知识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决策以及教育政策相关的学科。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教育经济学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系统的运作,并在实践中做出更好的决策。
本文将介绍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与教育经济学相关的知识点。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经济学是学者们通过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的学科。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成本、教育投资回报率等。
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活动中的物质和非物质的要素,如人力资源、教学设施等。
教育成本是指为了实现某种教育目标而支出的资源,如教师工资、教育设备购置费等。
教育投资回报率是指某种教育投入所带来的效果与投资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育经济学的原理主要包括资源稀缺性原理、效益递减原理和比较优势原理。
资源稀缺性原理认为,教育资源有限,需求却很大,因此必须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满足教育需求。
效益递减原理指出,随着教育投入的增加,教育的边际效益逐渐减少,即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效果会递减。
比较优势原理认为,教育活动中的各方应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来合理分工,以提高教育效率。
二、教育经济学与学校财务管理学校财务管理是指学校对资金和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和使用的过程。
教育经济学为学校财务管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方法。
首先,教育经济学提供了教育成本核算的工具。
通过对教育资源的核算,学校可以了解各项支出的情况,判断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优化资源使用效率。
其次,教育经济学提供了教育经费筹措和分配的原则。
学校需要筹措足够的经费来满足日常的运行和发展需求。
教育经济学指导学校在经费筹措和分配中要考虑效益、公平和可持续性等因素,以实现经费的最优配置。
最后,教育经济学还研究了教育投资的效果评估方法。
学校需要对各项教育投资进行评估,以了解投资的回报情况和效果,为后续决策提供依据。
三、教育经济学与教师薪酬教师薪酬是教师职业吸引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教师队伍建设中关注的焦点。
教育经济学-期末重点
第一章绪论1、教育经济学学科产生的理论根源:解开经济增长计算过程中的“经济之谜”,20世纪初到中叶,美国运用传统的计量经济增长的方法计算国民经济增长额,出现了剩余因子,即“经济之谜”。
2、舒尔茨(填空)舒尔茨是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和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奠基人。
他的理论研究主要涉及农业经济、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三个方面舒尔茨不仅在西方教育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和理论基础研究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在教育经济学计量方法方面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3、韦锥他于1962年出版了最早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曾有人认为他的这本专著是教育经济学形成的标志。
4、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在苏联《计划经济》杂志上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这是世界上第一篇用数量统计的方法,用数量化语言专门论述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1、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所谓生产劳动是指可直接生产使用价值的物质生产劳动。
包含两层意思:①生产的是使用价值,是维护社会生产劳动继续进行的劳动、维护劳动能力再生产的劳动;②是物质生产劳动,是人与自然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其内容是物质变换,其结果是物质产品。
总之,凡是直接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才属于生产劳动的范畴。
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关于生产劳动概念所辖的范围,观察教育劳动的性质以及教育投资的性质,可以得出如下论点:①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型的劳动②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且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劳动。
③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的性质。
4、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着重研究教育在社会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价值,即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功能和教育在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功能。
高等教育经济学重点(全)
高等教育经济学重点(全)高等教育经济学是研究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的学科。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等教育经济学的几个重要方面。
学生投资与回报学生投资与回报是高等教育经济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中所付出的投资,例如学费、时间与精力,以及这些投资所能带来的回报,例如就业机会和薪资水平。
通过分析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学生、家庭、政策制定者等决策者做出理性的选择。
教育质量和效率高等教育经济学也关注教育质量和效率的问题。
教育质量包括教学水平、教材内容、教师素质等方面的评估,而教育效率则着重于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
通过研究如何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可以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的建议。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领域也越来越趋向于市场化。
高等教育的市场化涉及学费制定、招生机制、办学机构的竞争等方面。
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质量,以及市场化对教育公平性的影响。
政府政策与高等教育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经济学研究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政策制定和投入决策,包括资助政策、招生政策、教育补贴等。
了解政府政策如何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制定更合理和有效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是高等教育经济学的几个重点方面。
通过深入研究高等教育经济学的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经济机制与挑战,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Smith, J., & Jones, A. (2018). The Economics of Higher Educ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为了全面准确地了解高等教育经济学,建议查阅相关研究和专业资料。
自考0045教育经济学自考重点资料自考笔记
自考0045教育经济学自考重点资料自考笔记自考 0045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理解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为自考生整理的重点资料和笔记,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教育经济学主要研究教育与经济的关系,包括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投资的效益、教育资源的配置、教育成本与收益等方面。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体现在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
教育投资的效益不仅要考虑经济效益,还要考虑社会效益。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涉及到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质量的提升以及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1、培养高素质劳动力:通过教育,劳动者能够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促进科技进步:教育培养了科研人才,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3、提高消费能力: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从而提高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增长。
(二)经济对教育的影响1、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经济繁荣时,教育投入增加,教育规模扩大。
2、经济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不同的经济结构需要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才,从而影响教育的专业设置和课程结构。
三、教育投资(一)教育投资的来源教育投资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社会捐赠、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等。
(二)教育投资的效益1、个人效益:包括个人收入的增加、职业发展机会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等。
2、社会效益: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社会公平、增强国家竞争力等。
四、教育成本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主要是教育机构的经费支出,如教师工资、教学设备购置等;间接成本则包括学生因上学而放弃的收入等机会成本。
(一)个人教育收益个人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的工资收入增加、职业晋升机会等。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总结
教育经济学知识点汇总总结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领域中经济问题的学科,它将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教育领域的分析和研究。
教育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教育的经济影响和效益,并为制定教育政策和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本文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总结教育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教育投资教育被视为一种投资,因为它可以为个人和社会带来长期的经济回报。
教育投资的回报可以体现在个人收入和就业机会的增加上,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教育投资的决策需要考虑学习成本、机会成本和预期回报等因素。
2.教育支出教育支出是指政府、家庭和个人为教育目的所支付的费用。
教育支出可以用于教育设施的建设、教育资源的采购和教师工资的支付等。
教育支出的分配和使用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至关重要。
3.教育财政教育财政是指政府为教育目的而筹集和分配的资金。
教育财政可以通过税收、预算拨款、捐赠和国际援助等方式来实现。
教育财政的规模和结构直接影响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公平性。
4.教育市场教育市场是指教育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交互关系。
教育市场的特点包括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公共品等。
教育市场的运作需要政府的监管和干预,以保证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5.教育效率教育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和条件下,教育系统实现其目标的程度。
教育效率可以通过教育产出和教育投入之间的比较来衡量。
提高教育效率可以通过改善教育管理、教育政策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6.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指的是不同人群在教育机会和教育结果上的差异。
教育不平等可以体现在性别、地区、社会经济地位和民族等方面。
减少教育不平等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课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7.教育政策教育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措施。
教育政策可以包括教育财政、教育改革、教育评估和教育法规等方面。
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需要充分考虑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证研究。
总结起来,教育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研究教育领域中的经济问题,为教育政策和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
教育经济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科学发展:◆萌芽:〔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行成:〔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者、学科奠基人〔美国〕丹尼森,提出有形教育与无形教育的区别◆发展:20世纪70年代被公认为独立学科◆引入中国:1979年下半年开始,报纸杂志先后发表文章介绍1980年舒尔茨第一次访问中国并作学术报告◆最早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的人: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劳动价值学说:其核心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由劳动者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价值。
1、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2、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3、教育劳动将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教育劳动的性质:1、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
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
2、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具有间接的生产性质。
3、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性质。
总之教育劳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生产性质,在某种情况下又表现为非生产性质◆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理论观点: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与其评价〔简述或论述〕观点:1、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2、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3、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具体表现为:1〕教育投资是一种生产性投资;2〕提高人口质量的关键是教育投资;3〕教育投资比物力投资更有利,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4、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5、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量的。
〔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评价:合理性:1、人力资本理论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2、人力资本理论中“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人的作用胜过物的作用,对人投资超过对物投资的观点也是可取的。
3、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性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重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重点总结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经济问题的学科,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试科目。
下面将对教育经济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一、教育经济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经济问题的学科,它的基本原理有:1. 教育资源的稀缺性:教育资源是有限的,需求超过了供给,因此需要进行合理配置。
2. 教育效益和成本关系:教育应该在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成本,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 教育经济学中的效率和公平:追求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但也要关注教育的公平问题。
二、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以下内容:1. 教育需求和供给:分析教育需求的特点、规模和结构,并与教育供给进行比较。
2. 教育成本和效益:研究教育的各项成本和效益指标,评估教育的经济效果。
3. 教育投资和财政支出:分析教育投资的规模、结构和分配情况,以及财政支出对教育的影响。
4. 教育市场与竞争:研究教育市场的运行机制、竞争程度和规模。
5. 教育公平与效率:探讨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三、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理论1. 人力资本理论:指的是教育对于个体的经济价值,教育程度越高,人力资本越大,对个体的收入和就业率产生积极影响。
2. 教育的外部性:教育除了对个体自身产生影响外,还对社会产生积极外部效应,如提高整体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等。
3. 效率与公平的权衡:教育资源配置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追求资源配置的最优化。
4. 教育投资的回报率:研究不同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以及投资回报率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四、教育经济学的政策应用1. 教育改革:基于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制定教育改革政策,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
2. 教育经费分配:根据教育经济学的原理,合理分配教育经费,提高经费利用效率和公平性。
3. 教育市场化: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教育竞争力和效率。
教育经济学重要理论解析
教育经济学重要理论解析引言: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经济效益以及教育政策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它通过运用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和理论模型,系统研究教育领域的诸多问题。
本文将重点解析教育经济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理论,包括人本资本理论、教育生产函数理论以及教育市场理论。
人本资本理论:人本资本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它强调个体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该理论,个体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
这种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提高个体的就业机会、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
同时,人本资本理论认为教育对于创新和经济增长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专业知识,教育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教育生产函数理论:教育生产函数理论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教育资源投入和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认为,在特定条件下,教育资源的投入(如师资、教材、设施等)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教育生产函数理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揭示了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内在关系。
这有助于政府和教育机构更好地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的效益。
教育市场理论:教育市场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教育领域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模式。
教育市场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有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商品或服务,个体可以通过市场选择合适的教育机构和课程。
根据市场理论,教育的竞争和市场力量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
它还讨论了政府在教育市场中的角色,如监管、资助和补贴等。
教育市场理论为教育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结论:教育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领域的运行机制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人本资本理论突出了教育对于个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教育生产函数理论揭示了教育资源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内在关系,教育市场理论研究了教育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模式。
这些理论为我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效益,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知识点: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教育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作为教育学科的两个重要分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掌握相关知识点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的相关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教育经济教育经济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入与产出及其经济效益的学科。
以下是教育经济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经济问题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经济效益等问题。
2. 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生产函数理论、教育市场理论等。
人力资本理论强调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教育生产函数理论研究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教育市场理论研究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分配机制。
3.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它涉及到教育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教育资源的配置原则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4. 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投入与产出是教育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它衡量教育投入对于教育产出的影响程度,评估教育经济效益的高低。
二、教育管理教育管理是指运用管理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进行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过程。
以下是教育管理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教育管理是指教育机构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和指导的过程。
2. 教育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教育管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责任管理、变革管理等。
3. 教育组织与领导教育组织和领导是教育管理中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以及领导者的能力。
4. 教育质量评价与监督教育质量评价与监督是教育管理的重要任务,它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保证,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监督机制。
总结: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是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的重要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重点教师资格证考试是教育行业的重要考试之一,通过该考试可以获得合格教师的资格证书,进而从事教育工作。
而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和知识领域。
本文将重点介绍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的相关内容,包括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分配、教育市场与竞争等。
1.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的学科,它关注教育与经济资源的配置、效益、投入产出等经济问题。
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教育资源、教育投资和教育经济学原理等。
教育资源是指投入到教育中的各种物质和人力资源,它对于教育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教育投资是指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而进行的各种投入活动,包括教育经费、师资培训等。
2. 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分配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分配是教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教育的公平与优质。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合理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教育质量的下降。
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分配中,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供求关系、教育需求的多元化以及政府和市场的角色等因素。
3. 教育市场与竞争教育市场与竞争是教育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关注教育市场的运作机制和竞争格局。
教育市场是指通过买卖教育服务来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市场,它与其他市场有许多不同之处,如信息不对称、外部性等。
竞争是教育市场的基本特征之一,它可以促进教育机构提高办学质量、降低教育成本,进而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但是,竞争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如低级竞争、教育资源过度集中等。
4. 公共财政与教育支出在教育经济学中,公共财政和教育支出是重要的研究领域。
公共财政是指政府对于教育资源配置和分配所进行的财政活动,包括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和管理等。
教育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和覆盖范围而进行的各项支出,如教育经费、教师待遇等。
在公共财政和教育支出中,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效益和公益性,以及教育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等。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重难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教育经济学重难点总结教育经济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涉及到教育领域的经济理论与实践。
在备考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教育经济学的重难点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教育经济学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
一、教育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的学科。
在教育经济学的学习中,需要掌握教育资本、教育生产函数、教育效率等重要概念。
其中,教育资本是指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总和,而教育生产函数则是教育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教育效率则是评估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二、教育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效益在教育经济学中,成本与效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了解教育成本的构成和评估方法,以及教育效益的衡量和提高方式是备考的重点。
教育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费用,而间接成本则是教育活动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在评估教育效益时,可以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经济效益主要关注投资回报率,而社会效益则涉及到教育的整体影响。
三、教育经济学中的教育投入与产出教育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提高教育质量。
在备考教育经济学时,需要了解不同类型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投入与产出关系,以及教育投入的有效性问题。
此外,还需要掌握教育资本积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了解投资教育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教育经济学中的政策与实践教育经济学的研究结果需要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教育实践的改进。
在备考过程中,需要了解教育经济学与教育政策、教育改革的关系,以及教育经济学在实际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掌握教育经济学相关政策和实践案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听课和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
五、教育经济学的前沿研究与发展趋势教育经济学作为一个学科领域,也有着自己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
了解当前教育经济学的热点问题和新的研究方向,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把握教育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自考00451《教育经济学》考前复习重点(保密资料)
《教育经济学》考前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知识点1.教育经济学的概念【P68】【名词解释】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知识点2.教育投资的含义【P68】【名词解释】教育投资,也称教育投入、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条件等,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向教育领域内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及其货币表现。
知识点3.教育效率的含义【P68】【判断、名词解释】教育效率又称教育经济效率、教育机构内部效能、教育资源利用效率等,是指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比,即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为取得同样的教育成果,教育资源占用和消耗的程度。
知识点4.教育收益的含义【P68】【判断、名词解释】又称教育社会经济效益、教育社会经济价值、教育经济收益等。
是指教育领域内劳动消耗同教育所得到的经济报酬在数量上的对比。
知识点5.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方法有哪些?(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2)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方法;(3)经济分析法;(4)教育研究法;(5)经济计量法和教育统计法;(6)比较研究法;(7)概算法。
知识点6.教育经济学在西方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产生于50年代,形成于60年代,发展于70年代。
【P73】【单选、判断】知识点7.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是前苏联C·T·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
【P74】【单选、判断】知识点8.西方“人力资本论理论“是教育经济学产生和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
【P74】【单选、判断】知识点9.西欧北美各国最早讨论教育经济意义的论文,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J·R·沃尔什于1935年撰写的《人力的资本观》,他主要采用的是”现值折算法“。
【P75】【单选、判断】知识点10.20世纪70年代之后,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的特点有哪些?【P76】【简答】(1)研究的内容及范围有了很大的拓展;(2)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重视研究教育对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适应问题;(3)在研究工作组织方面,国际性研究组织与机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孩子高等学校设立专题性研究组织、学会及机构;(4)在具体计算方法研究方面,数量化、定量化以及数学模型设计等计量方法继续被重视并且有了计算方面的专著;(5)国际上许多国家大学里开设了“教育经济学”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经济学的形成于发展一、教育经济学思想萌芽①孔子: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是教育重要,二是先富后教②墨翟:“教人耕者其功多”③孟轲:主张英明的君主规定民众的产量,让他们丰衣足食,再办好各级学校。
④柏拉图:“如果把算术、量积、称重等方法从生产工艺中拿掉,那剩下的只有猜测了。
”把生产工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耕田、畜牧、仿制器具,这一类与知识的关系甚为密切。
深刻认识到知识在生产工艺的作用二、古典经济学家的教育经济思想①统计学家威廉配第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认为由于人的素质的差异,他们所提供的生产力也是不同的。
②亚当斯密:对早期的教育经济思想首次进行较为系统和较为专门分析,认为劳动生产率的水平受制于人们在劳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熟练、技巧和判断力,而这又是人们受到教育和培训的结果。
三、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经济思想1、教育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的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决定着教育及其发展。
2、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性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形态;教育可以增进劳动者劳动变换的能力。
3、劳动价值论与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马克思指出:“比社会平均劳动力较高级较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普通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它具有较高的价值。
既然这种劳动力的价值较高,它也就表现为较高级的劳动,也就在同样长的时间内物化为较多的价值。
”这就说明复杂劳动之所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是由于教育和训练的结果。
四、教育经济学的形成1、教育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苏联著名经济学家、科学院院士斯特鲁米林1924年发表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2、西方教育经济学的最早论文,是美国学者沃尔什1935年发表的《人力资本观》3、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运用余数分析法为西方教育经济学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4、1962年经济学家韦泽的《教育经济学》标志着教育经济学的诞生。
五、教育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1、是二次大战后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产物。
2、是西方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发展的结果3、计量经济学的进步和发展,直接促进了教育经济学的诞生。
六、教育经济学的发展(一)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1、筛选理论代表人物:迈克尔·斯彭斯和罗伯特·索洛基本观点:所谓筛选理论,系指把教育看成是一种帮助雇主识别不同能力的求职者,以便将他们安置到不同工作岗位上的装置的理论。
评价:筛选理论描述和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困扰许多国家的教育文凭膨胀问题,并因此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传播,但该理论片面强调教育的信号筛选作用,否认教育提高人的认知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忽视了教育的重要职能)2、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代表人物:瑟罗皮奥里戈登多林格卡洛伊基本观点: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是对人力资本理论的一种批判,该理论注重分析劳动力市场的内部结构,从而说明不同的劳动力在不同的劳动力市场受到不同的待遇。
核心思想:“二元劳动力市场”评价:劳动力市场划分理论揭示了教育在资本主义国家劳动力市场划分中的作用,解释了教育的扩展未能改变各阶级、集团间收入不平等的现实,从而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它对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论述是不够全面的。
3、社会化理论代表人物:鲍里斯金梯斯基本观点:社会化理论是一种激进的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生存和发展。
核心思想:职业分工中的等级差别与个性特征。
高等职业:独立性、自尊型、多问多思、创新进取的品质;低等职位:准时上班、循规蹈矩、少疑少问。
评价:社会化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教育的阶级实质,指出学校教育的社会化职能不仅在于使未来的劳动者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习得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个性品质。
在强调教育与经济存在对应关系的同时,却忽视了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与经济生活相矛盾的一面,因而,它对教育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论述带有片面性。
(二)、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1、新技术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研究;2、过度教育与生产率研究;3、关于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和收入分配;4、学校规模经济研究(三)、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1、教育和以信息为基础的世界经济的关系;2、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3、教育成本及财政的研究;4、教育经济学跨国家的比较研究(四)中国教育经济学的发展1、引进、吸收、借鉴国外学科;2、建立中国教育经济学倡导阶段;3、全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会筹备组成立;4、中国教育经济学会成立第二章一、现代经济增长可以划分为现代经济增长与非现代经济增长,前者指的是18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增长模式。
后者指的是远古到18世纪以前人类经济增长的模式。
两者本质的区别在于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增长所依靠的手段的不同二、经济发展的内涵分析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和量度;2、技术经济组织创新是经济结构演进与经济模式转型的动因;3、经济绩效是经济制度的函数;4、福利改善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三、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一)经济发展决定教育发展1、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教育资金是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与持续推动力;教育物资为教育发展提供现实条件;经济发展对教育发展提出要求:社会要求和个人要求;经济发展通过提供条件与提出要求的耦合,从总体上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
2、经济发展决定教育结构经济部门的产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类别结构;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程度结构;地区经济结构对教育的地区结构有很大的影响3、经济发展决定教育体制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体现了经济体制与教育体制的关系;教育外部体制受经济的影响较大:教育规模、教育速度等。
教育内部体制受经济影响相对较小: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等。
(二)、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1、教育发展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首先,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和生产力中所必需的各种人员“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从而为物质生产提供前提;其次,教育提供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为社会物质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教育是科学技术迅速、大规模、有效传递和传播的基本途径(教学);第二,教育是科学体制化的重要途径(科研);第三,高等学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重要基地(社会服务)。
2、教育发展直接影响经济运行(1)教育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作用:提高对生产要求过程的理解程度和劳动技能技巧的熟练程度;(2)教育促进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培养管理队伍;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经济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3、经济发展是教育发展的函数:教育不仅影响经济发展、经济运行,而且影响经济的实绩。
四、教育、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①教育的发展有助于规范劳动力行为;②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③教育的发展有助于劳动力配置结构的改善第三章一、人力资本:指的是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二、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两个概念的区别:①人力资源是一种数量概念,人力资本是一种质量概念;②人力资源反映不出人的素质差异,而人力资本则反映人的能力差异;③人力资源是未开发的资源,而人力资本则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结果;④人力资源自然状况强,不能反映人的素质要素的稀缺性,而人力资本正与之相反。
三、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①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②人力资本投资与物力资本投资都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生产性投资,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四、人力资本包括的主要内容:教育资本:用于教育的费用;健康资本: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的费用;流动资本:用于劳动力国内交流流动的费用;迁移资本用与国外移民入境、智力引进、国际人才吸流的费用。
五、(一)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观点:1、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收益率(机器、厂房);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的作用;2、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3、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4、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有效地合理使用与分配时间的能力,也是人力资本的构成部分。
“机会成本”,“时间就是金钱”是舒尔茨的命题。
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贡献:①为人力资本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微观经济分析基础,并使之数学化、精细化和一般化;②对正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在人力资本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③对家庭在人力资本中的地位和作用;(二)人力资本理论的评析:1、人力资本理论价值及贡献: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的李嘉图的“地租论”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相比,有很大的进步;改进以实物投资为重心的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2、人力资本理论的实践意义:促进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它使人们认识到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高度互补性;他促进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同时促进科学与技术的发展;3、人力资本理论的某些合理性:在经济理论上改变了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主导的理论格局,为经济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是有贡献的;人力资本理论中的“全资本”的概念指出了人的作用胜过物的作用,对人投资超过对物的投资的观点是可取的;人力资本理论十分重视劳动力质量的提高,这对于探讨人口问题、劳动力结构就业和人才质量问题,是有意义的;人力资本理论把教育投资作为人力资本的核心观点是合理的;4、人力资本理论的局限性:该理论将人的一切都资本化,将人等同于资本,贬低了人的价值,具有阶级局限性;从政治角度分析,人力资本理论所宣扬的是符合资本主义制度和阶级差别需要的价值观念;人力资本理论从方法论上,力图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建立自己的体系,证明自己的结论,一方面有可取之处,一方面抹杀了人的本质是生产关系总和的特点,不可取;六、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作用:①一国人力资本存量越大,劳动力质量越高;②人力资本的提高还会导致物质资本生产效率的改善;③人力资本额在生产诸要素之间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替代作用;④人力资本本身还具有收益递增的重要特点;七、教育在人力资本行程和发展中的作用:1、教育是培养人的道德价值观念的最重要手段;2、教育是提高人的智力素质的最重要途径;3、教育对人的身心健康也有着极大的影响。
第四章一、劳动力市场:是指广义的、抽象的、以市场机制来调节供求关系的经济关系,把有关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问题都包容在劳动力市场之中。
劳动力市场的分类:①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区域特征:全国性劳动力市场、地方性劳动力市场②根据劳动力市场规则与程序的限制:外部劳动力市场与内部劳动力市场③根据劳动力市场的层次:主要劳动力市场、次级劳动力市场④根据市场的职业或行业特征,可分为不同职业或行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