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单元教学计划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
(必备)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会根据角的度数区分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和周角,并知道直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
②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
难点:区别周角与射线,平角与直线。
突破方法: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生的实际操作来建立清晰的概念。
教具学具:课件,活动角,纸扇,量角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找找生活中的“角”(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有关角图片)师:“我们已经学过角,你知道角的哪几部分组成的,它们各部分名称?”学生说出角的有关知识,教师出示角各部分名称。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我们理解并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大小可用量角器来度量,角有很多种,今天我们就学习角的分类。
(板书:角的分类)1.认识平角。
(1)课件演示平角,让学生观察并说说这个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2)请你指出这个新的角的边和顶点各在哪里?(顶点没有变动,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了。
)(3)这个角是多少度?(180度,因为是两个直角组成的或者用量角器量一下。
)(4)教师指出:角的'两条边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角叫做平角。
平角是180度。
(板书)(5)请学生用活动角操作,旋转一根硬纸条,使其成为直角,再旋转成一个平角。
(6)你能说说平角与直角有什么关系吗?(一个平角等于2个直角。
)板书:1平角=2直角(7)下面图形哪个是平角?(出示ppt)引导学生明确:图①是一条线段,它有两个端点,也就不是平角;图②是两边在一条直线上,而且有一个端点,所以它是平角。
2.认识周角。
(1)教师演示。
把折扇慢慢打开,让学生看清扇子把转动了一周,也就是两条边重合了。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一起对今后的学习做个计划吧。
什么样的计划才是好的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1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材分析在这一单元我们主要是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
教材首先从老师点名的情境引入,说明我们可以用数字编码来区分班上的.每个学生。
接下来,例1和例2通过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等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字编码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与含义,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
例3和例4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两个实践活动来运用数字或字母进行编码,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例3是让学生给学校的每一个学生编一个学号,例4是让学生给班里或学校图书角的书籍编一个书号,和例3相比,更复杂一些,是用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进行编码,这种编码在生活中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汽车的车牌号、火车的车次、飞机的航班号以及商品的型号等,从而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知道邮政编码、身份证的编码含义,学会用数字进行编码。
教学难点: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单元课时安排:本单元内容可用3课时进行教学。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3一、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是由边组成的,能够在生活中观察到角的存在。
2.学会用角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描述角的大小。
3.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画出所指定大小的角。
4.能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认识到角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及特点。
2.角的大小。
3.角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三、教学难点1.角的大小的描述及理解。
2.角的绘制方法。
四、教学准备1.黑板、彩色粉笔。
2.教科书。
3.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角的引入•老师向学生展示直角、钝角、锐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角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角的概念•老师向学生解释角的概念,即由两条射线或线段围成的部分。
•让学生观察书本中关于角的图形,理解角的形成。
3. 角的大小描述•通过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可以用数字描述。
•引导学生探讨角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强化理解。
4. 角的绘制•老师示范如何用直尺和圆规画出指定大小的角。
•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画出不同大小的角。
5.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老师提供生活中的实际情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角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角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概念、大小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认识角的存在,加深理解。
七、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上关于角的练习。
2.观察周围环境,找出三个有角的实际情景并描述。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角的概念和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角,并能够准确地说出角的定义。
2.学生能够根据图形的特征判断出它们之间是否是角。
3.学生能够辨别钝角、直角和锐角,并能够在图形中找到它们。
教学重点和难点:1.角的定义和判断。
2.钝角、直角和锐角的辨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包括了不同图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你能够找出这些图形中是否有角吗?2.引导学生对角的形状和特征进行思考和讨论。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个角的定义:两条射线共同起点的部分叫做角,将其解释给学生听,并引导学生观察示例图形中的角。
2.教师出示一些具体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角。
三、讲解(15分钟)1.利用课件或者黑板,教师向学生展示直角的形状,并告诉学生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其度数为90°。
2.通过图片和实际物体,让学生观察和体验直角的出现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其他图形中的直角。
3.向学生展示锐角和钝角的形状,并告诉学生锐角的度数小于90°,钝角的度数大于90°。
四、练习(30分钟)1.学生自主观察并判断下列图形中是否存在角,并在答题卡上标记出来。
2.学生自主观察下列图形,并判断其中是否存在直角、锐角和钝角,并在答题卡上标记出来。
3.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图形,学生回答其中是否存在角、直角、锐角和钝角。
4.学生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五、归纳总结(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角的定义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判断和辨认方法。
六、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自主观察和发现日常生活中存在的角,并在课堂上用相机拍照。
2.学生将拍摄的角的照片贴在大纸上,并用彩笔标出直角、锐角和钝角。
3.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拍摄到的角,并解释其特征。
七、课堂作业(5分钟)1.学生回答课堂练习中的问题,并适量布置课后作业。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并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计划
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大单元教学计划单元名称:角的初步认识
单元目标:
1. 学生能够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
2. 学生能够正确地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3. 学生能够用尺子或其他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4. 学生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角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和特征。
3. 角的大小的比较和测量方法。
4.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
1. 实物模型:如角的模型、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
2. 工具:如尺子、量角器等。
3. 图片和视频:如角的图片、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1 课时)
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入角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2 课时)
通过比较不同角的大小,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概念和特征。
3. 角的大小的比较和测量方法(2 课时)
学习使用尺子或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角的大小比较。
4.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1 课时)
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5. 总结和评价(1 课时)
通过课堂小结、作业和测试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
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
2. 学生作业和测试成绩。
3. 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表现。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单元整体设计理念: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学生立场单元视角有机整合具体操作步骤:纵向叠加横向组合合纵连横适度分解……本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将从以下5方面开展:一、单元整体地位及学习主题《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角的初步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旨在形成初步的几何直观和量感。
小学分两个阶段认识角,第一阶段是对角的初步认识 , 主要是建立角的表象,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感知角的大小 ;第二阶段是对角的再认识,在射线的基础上建立角的概念,认识平角和周角,扩充角的分类,学会用量角器精确测量角的度数。
1、课标理念主题分析《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图形的认识主要是对图形的抽象。
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抽象出几何图形,认识图形的特征,感悟点、县、面、体的关系;积累观察和思考的经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这些反映在角的初步认识的目标上体现为:结合生活情景直观认识角,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能借助三角板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有:角的认识教学可以利用纸扇、滑梯等学生熟悉的事物或场景直观感知角,利用抽象图形引导学生知道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并比较角的大小,利用学具让学生观察角的大小变化,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这实际上明确了认识图形的一般过程和方式,即先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并落实到平面上,再通过分类把握同类事物的共性。
所以,本单元达成对角的初步认识,就要让学生经历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比较角的大小、画角、认识直角等活动,从而建立角的正确表象,为再次认识图形,能从角的角度观察图形、刻画关系做好准备。
2、单元知识整体分析1)、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角,一方面角是不封闭的平面图形,要让学生经历从显示生活中抽象出角的过程,建立角的表象;另一方面,角也是构成平面图形的基本要素之一,只有先认识角,才能从“角”这个要素的角度观察图形、刻画图形,同时研究角的大小又为后续定量刻画图形做好孕状。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角的认识:1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第三单元角的认识:1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角的概念;–能够用小于直角大于零的表示法表示角;–能够用角度尺测量和画角。
2.过程与方法:–采用示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形状和特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手脑结合,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角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对准确性和细致性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角的基本概念;2.用度量制表示角。
难点1.如何正确理解角的概念;2.如何准确度量和画出角。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角尺、图形练习册;2.教学资源:角度尺、角度模型;3.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角的概念1.引入:通过投影仪展示各种角的形状,引起学生对角的好奇和兴趣;2.讲解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介绍角的定义,让学生了解角的起点、顶点和终点的概念;3.实例讲解:给出几个实际的角度,让学生观察并用度量尺测量;4.练习环节: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角,并用角尺测量,找出各种不同大小的角。
第二节角的度量和画角1.讲解角的度量:介绍度量角的方法和度量制的概念;2.示范画角:讲解如何用角度尺画出各种角,并让学生跟着练习;3.练习环节:让学生用角度尺画出特定的角度,并互相检查。
五、课堂小结与思考1.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角的概念和度量;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实际应用可以用到对角的认识;3.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自行寻找周围环境中的角,并用角度尺进行测量;2.让学生带来一些有趣的角度题目,进行小组讨论和解答。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基本概念,明确角的概念和特征;2.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角的能力;3.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角几何问题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角的定义和特征;2.角的测量和表示。
三、教学难点1.角的概念的理解;2.角的测量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教具:角尺、直尺、量角器等;3.教辅资料:角的相关练习题、教学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老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角,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角,并询问学生对角的理解。
2. 角的认识•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角,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每种角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习角的表示方法,如用字母表示角。
第二课时1. 角的测量•老师向学生介绍如何使用角尺和量角器测量角,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给出角度大小的测量题,让学生动手实践。
2. 角的运用•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角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更多的角,并记录下来;2.设计角度测量的游戏,增加学生对角的测量技能的熟练度。
七、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考察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应用能力;2.个人表现: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角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初步概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但在角的测量方面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练习。
以上是本文档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对教师们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分析1.1 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教授角的基本概念和初步认识。
1.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角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用简单的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安排2.1 课时安排本单元设置3节课时完成。
2.2 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定义及符号表示。
•难点:用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过程3.1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角的基本概念•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展示的图形,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角的概念。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角的定义,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和解释。
活动安排:1.观察图片,描述角的形状。
2.分组讨论,总结角的定义。
3.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探索角的特点。
3.2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角的符号表示•学生学习角的符号表示方法,理解不同角的名称。
•学生在小组中练习书写角的符号,并相互纠正。
活动安排:1.学习角的符号表示方法。
2.小组练习书写不同角的名称和符号。
3.教师辅导,帮助学生理解角的符号表示。
3.3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用工具测量角的大小•学生学习如何使用量角器和圆规测量角度大小。
•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加深对角的概念和大小的认识。
活动安排:1.学生观察和操作量角器和圆规。
2.实际测量不同角的大小。
3.学生交流实验结果,总结角的大小规律。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角的概念和符号表示,但部分学生在用工具测量角的大小时存在困难。
在教学中,应更多关注这些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帮助他们克服难点。
五、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与角相关的题目。
2.留作业:用工具测量家中不同物体的角度。
以上为本文档《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本单元的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识角的概念,并初步学会使用角的度量单位度来测量角的大小;2.能够根据给定的角度大小,画出相应大小的角;3.能够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
二、教学内容:1.角的概念;2.角的度量单位度;3.锐角、钝角和直角。
三、教学方法:1.针对角的概念和度量单位度的讲解,采用讲、演、练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具体的形状和实物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2.对于角的度量和角的种类的讲解,采用讲解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示范和训练,巩固学生对不同角度的认知和判断。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出示一张平面内的图形,引出讨论:在图形中我们经常遇到哪些直线互相相交的情况?可以有哪些方法来识别和区分这些直线的各种关系?分组讨论后,学生们将自己的观点说出来。
步骤二:引入(10分钟)1.出示两条直线交叉的情况,介绍角的概念。
角是指由两条直线的共同端点和它们之间空间所包围的部分。
2.引导学生观察角的特点,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亲自摆弄和观察。
步骤三:讲解和示范(15分钟)1.讲解角的度量单位度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可以用来测量角的大小。
一周(360°)可以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度(1°)。
2.示例讲解如何度量角的大小。
例如,给定一个角ABC,在角的内部取一点D作为起始点,从AB边上的点D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当旋转到达AC边时,计算旋转的度数,就是角ABC的度数。
步骤四:练习(25分钟)1.给学生出示一系列图形,让他们用直尺和角度计算器测量和估算图中各个角的大小,并写出答案。
2.让学生互相交流,对答案进行讨论和比较,纠正错误。
3.随机抽查几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说明测量方法。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让学生回答几个问题:角是由什么构成的?角的度量单位是什么?如何测量角的大小?2.引导学生总结角的度量方法的规律和技巧,并记录在教室黑板上。
XXX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
XXX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角;2.能够用交叉竖直线来表示直角、锐角和钝角;3.能够在图形中正确标记角度;4.能够根据角的大小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3.交叉竖直线;4.角的度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用多媒体幻灯片或者实物物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角,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角,角有哪些特征。
2. 角的定义(10分钟)1.教师简单讲解角的定义,用白板或者课件演示角的图形。
2.学生观察教师演示的角,用自己的话描述角的特征。
3. 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识(15分钟)1.教师介绍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及特征,以及在不同的图形中呈现此类角的例子。
2.教师给出多个例子,要求学生分类,进行讨论,让学生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不同。
4. 交叉竖直线(15分钟)1.教师演示如何用交叉竖直线来表示直角、锐角和钝角。
2.学生相互练习,对于既是直角又是锐角或钝角的学生,思考原因并进行讨论。
5. 角的度量(15分钟)1.教师介绍角的度量的概念及单位。
2.学生观察不同角的图形,用角度量器测量角度。
6. 综合练习(25分钟)1.教师给出多个练习题,学生自己解答,加强对于直角、锐角和钝角的认知。
2.学生在课堂上检查彼此的答案,进行讨论,加深对于角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1.课堂上完成的练习;2.写一篇小论文,描述自己所了解的角的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学生可以较好的掌握角的基本知识,成果较为显著。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拓宽练习的难度,鼓励多样互动,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角度概念,提高课堂效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1篇《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内容。
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11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教学角和直角的初步认识,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和直角。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二、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教学建议:1、注意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2、在教学中注意科学性。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课时进行教学。
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重点: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
2、用尺画角教学仪器与媒体:多媒体课件,角的学具、一张长方形的纸、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并说说都看到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完以后,出示红线标出图中的角。
由此引出课题:“角”二、教学例11、让学生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角。
学生说完以后从其中的三种实物(吸管、剪刀、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直角、钝角),让学生认识。
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学生用学具自己动手做角。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自己动手做一个角,并指出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边?学生活动师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纸说:请同学们指出老师手中的纸上的角。
学生指完后师说:其实除了这四个角以外我还可以用这张纸做出其他的角,你能吗?学生动手操作并出示自己做成的角三、教学例2下面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怎么样画角。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共4课时)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共4课时)课时1:认识角目标•了解角的概念和基本特征•能够用角的概念描述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教学内容1.角的定义2.角的命名3.角的大小比较教学活动1.角的示意图展示2.利用实物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角3.角的测量和比较练习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角的练习课时2:角的构成目标•掌握角的构成与性质•能够根据角的特性进行角的分类教学内容1.角的构成方式2.角的种类3.角的特性与分类教学活动1.角的构成方式示例讲解2.学生互相展示不同种类的角3.角的分类游戏课堂作业•利用家中物体,找出不同种类的角并互相描述课时3:角的测量目标•学会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理解度量角的概念教学内容1.角的测量工具:量角器2.角的度量单位:度3.角的度数表示方法教学活动1.教学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度2.角度测量练习3.复习角的性质与度量单位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角的测量练习课时4:角的运用目标•能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在平面图形中识别和描述不同的角教学内容1.角在平面图形中的应用2.利用角的性质解决问题3.角的应用举例教学活动1.通过举例讲解角的应用2.让学生在平面图形中寻找角3.角的实际问题解决训练课堂作业•完成练习册上关于角的运用题目以上是本次《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概念和应用。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精选7篇)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精选7篇)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1教学目标:1、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在情景中找角,摸角、制作角,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感知生活中处处有角。
教学重点: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一、读题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进入第三单元的学习,想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把题目读一:角的认识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8页。
a、同学们知道这是在哪里吗?(美丽的校园)b、谁来说说图中画了哪些景物?c、图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呢?同桌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2、教学例1(1)找角a、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剪刀钟面三角尺b、让学生找实物中的角。
C、师:这三个物品都有角,闭上眼睛想想角是什么样子的。
生:都是尖尖的。
生:都有两条直直的边。
(2)认识角a、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
师:尖尖的地方是角的顶点。
(板书)师:这是角的两条边,都是直直的,这个顶点和这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
(也就是角有1个顶点,两条边)b、学生齐说角的名称。
C、判断角,学生判断再说理由。
(3)判断角的大小。
师: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呢?a、教师画线,提问,角有什么变化吗?b、剪刀演示。
c、教师小结:角的两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4)画角师:先确定一个顶点。
师:从顶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线,这就组成了一个角。
师:学生练习画角,教师纠正。
师:展示画得较好的同学。
最后要求学生把角的名称写上去。
三、完成做一做。
四、教师小结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篇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理“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生活情景,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做角、比角等活动,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
教学重点:能直观地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明确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越大,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人教版2023-2024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共4课时)
人教版 2023-2024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认识角目标•了解角的概念•能够用家庭用品模型展示角•能够用手指、两手等工具测量角活动安排1.观察教师展示的角模型,并描述角的特征2.分组用家庭用品模型展示不同角度的角3.角测量实践:手指法、两手比较法等作业•家庭用品物品测量角的实践:观察家中物体,寻找角,并用手指、两手等测量第二课时:角的分类目标•能够根据角度大小对角进行分类•能够用图形展示不同类型的角活动安排1.角的大小比较:形成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2.角的分类实践:用图形展示各种类型的角3.角的分类游戏:根据角的大小进行分类作业•画出家中不同房间的平面图,并标注各个房间中的角类型第三课时:角的运用目标•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角的存在•能够用角的概念解决简单问题活动安排1.角的观察实践:在校园或家庭中发现角的存在2.角的应用实践:解决简单的日常生活问题,如门的开合角度等3.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作业•想出5个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角概念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解决方法第四课时:复习与检测目标•复习角的基本概念•进行小测验,检测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活动安排1.复习角的基本概念:回顾前几课的内容2.进行小测验:出几道简单的选择题、判断题,检测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3.师生互动:讲解答案,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作业•小测验的错题集,学生完成正确后提交,作为本单元最后的验收通过本教学计划的设计,二年级学生将对角的初步认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数学的趣味和实用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3篇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5学情分析: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借助三角板上的直角去判断锐角和钝角,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目标:1、能够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2、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渗透集合与无限的思想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锐角与钝角的概念,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而与所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观察“鸟巢”引入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角”。
2、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角的名称: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对于“角”,你有什么认识?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它吗?(复习角的各部分的名称: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复习直角:在这些角中,找一找有没有自己已经认识的?它的名字叫什么?(直角)怎么验证呢?二、新授:1、认识锐角和钝角:(1)请小组合作给角分类并反馈。
(2)认识锐角与钝角的特点。
(3)巩固认识的锐角和钝角:a.完成书本练习P52并反馈。
b.指出三角尺上的角。
2、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关系:(1)情景出示大三角尺与小三角尺在吵架,大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大,小三角尺说它的三个角与大的一样大,你们怎么认为呢?同桌讨论。
(2)学生上来演示比较,教师在大屏幕上再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3)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4)学生拿出学具角摆角。
(5)教师摆角。
(6)学生讨论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叉口有关。
(7)讨论三类角的大小关系。
3、小结三、巩固练习1、说说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夹角是什么角。
(9:00、9:45、10:00、9:30)2、判断。
角的两条边越长,角就越大。
()钝角比直角和锐角都大。
()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可以拼成一个钝角。
()四、课堂小结角的认识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课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会用尺子画角。
2023年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
2023年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了解角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能够准确测量角的大小。
3. 能够识别并绘制直角、钝角和锐角。
4. 通过练习,掌握求解简单角度问题的方法。
5.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角的基本概念和符号表示。
2. 角的大小测量。
3. 直角、钝角、锐角的识别与绘制。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 角的概念:a. 讲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角,并提问学生对角的认识。
b. 给出角的定义,并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角的例子。
c. 引导学生观察平面上的图形,了解角的构成要素——两条射线。
d. 带领学生观察几何图形中的直线、射线和线段,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
e. 引导学生了解角的符号表示法,例如:“∠ABC”表示角ABC。
f. 引导学生练习书写角的符号,并与学生一起完成练习题。
2. 角的大小测量:a. 讲解角的大小在数值上的表示方法。
例如:“度”作为角度的单位。
b. 引导学生认识直角、钝角和锐角,并带领学生观察与这些角相关的日常事物c. 引导学生通过使用量角器或者手机软件来测量各种角的大小。
d.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角的大小,总结直角、钝角和锐角的特点。
e. 带领学生发现直角是90度、钝角大于90度、锐角小于90度,并通过比较大小来验证。
f.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角的大小测量的方法。
3. 直角、钝角、锐角的识别与绘制a. 引导学生观察直角、钝角和锐角的特点,并在绘画课上绘制出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形状。
b. 引导学生观察各种图形,识别其中的直角、钝角和锐角,并用符号表示出来。
c.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习题,进一步巩固直角、钝角和锐角的识别与绘制。
4. 简单角度的求解方法a. 引导学生观察几何图形,发现其中的角度问题。
b.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解决简单的角度问题。
c.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求解简单角度问题的方法。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范文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在实践中充分感知角,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孩子的智慧来自于指尖。
孩子们动手实践,操作参与这一教学设计适应了儿童好动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符合着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
让学生充分感知角的内涵,并利用语言描述出角的特点: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从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疑激趣,以趣解疑”用有疑问的尝试题可以鼓励他们找出规律和办法,使学生在尝试学习中感觉到知识的力量,拥有学习的快乐。
这一组尝试题目既是对前面学习知识的总结,同时也是对有关角的表象知识的巩固。
尝试教学中“学生讨论”这一步,动员大家积极发言,说出他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讨论中“悟”出道理,发现获取知识的.手段和方法,从争论中筛选信息,辨别真伪,分析对错。
既培养了学生数学的表达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的意识;既发展了学生思维,也发挥了学生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知识,解决了尝试题,同时对“什么是角”在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表象,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由具体到抽象,又由抽象回到具体,在这样周而复始的过程中,学生在获得了从感性材料向理性知识的飞跃过程。
在各抒己见的发言中,知识得到更深的理解。
(二)第三次尝试练习:1.数数每个图形中有几个角:2.动手利用小棒(2根)摆图形,数数你摆的图形中角的个数:3.发展题:一张正方形的纸,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小组讨论,每个人试着剪一剪:动手实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渠道。
第一题是一个铺垫,第二题让学生利用摆一摆,数一数的实践活动,既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又在动手操作中,创新精神得到了展现。
认识角单元教学计划
1. 角的初步认识2. 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1.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 ,能正确认识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4.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 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 ,能正确认识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初步认识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教学课件共 3 课时认识角认识直角练习1 课时1 课时1 课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学具准备自学目标学习内容及安排教材第 84、85 页。
1.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各部份名称及特征。
教学难点: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课件、两张长方形纸片、自制角上课时间1.通过预习,我知道角的各部份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我能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1. 预习书第 84 页,了解角各部份的名称。
2. 想一想: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各有几个角?3. 把两根硬纸条钉在一起,做成一个活动角。
我学会了什么我的疑问评价自我评价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 ☆☆☆ ☆☆☆☆☆ ☆☆ ☆☆☆ ☆☆☆☆☆ ☆☆ ☆☆☆ ☆☆☆☆前置性学习内容学情分析: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角这个概念,并不目生但是语言表述不规范。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在我们的学生时期,说起主题班会,大家一定不陌生吧?为了孩子们的授课能够更加顺利美满,教师准备策划一场教学主题活动。
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觉角、感知认识角的进程。
认识常见的各种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画角。
2、经历视察、比较、操作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视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
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3、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能画出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开口大小有关,与边长无关。
教学、具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直尺。
2、学具准备:三角板、圆形纸、练习簿等。
教学进程:一、激趣导入1、猜图形游戏师:同学们,咱们今天先来玩猜图形的游戏怎么样?听好了:老师的信封里装了一些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请你根据露出来的部分,猜出它是什么图形,明白了吗?师出示信封,露出图形的一角,生猜(信封里装有正方形,三角形)。
质疑:为何没有人猜圆形?(设计意图:)2、折角活动建立表象(要不要视频?)师:(出示圆形)圆形没有角,那你能用圆形折出一个角吗?言而不行可不行,课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圆形纸,请你用它来折一折,看能不能折出角,开始吧!生动手活动,师巡查。
二、初步感知1、初步感知师:折好了吗?没折好的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折。
现在来摸一摸你折出的角,你有什么感觉?引导:(1)尖尖的,扎手,这是角的顶点(2)从尖尖的点动身,往这,是一条直直的线,往另一个方向,也是一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线和顶点就围成了一个角。
3、揭示课题(书写)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角。
白板板书课题:角的认识三、探究体验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找角师:角不仅存在于平面图形中,在生活中,角的身影也随处可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认识角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1. 角的初步认识2. 直角、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认识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4.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认识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初步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角,锐角和钝角,能借助三角尺等工具上的直角判断出上述几种角。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间:共3课时认识角 1课时认识直角 1课时练习 1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角主备人:牛琴审核人:徐瑞琴复备人:徐瑞琴第二课时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主备人:牛琴审核人:徐瑞琴复备人:徐瑞琴第三课时练习九主备人:牛琴审核人:徐瑞琴复备人:徐瑞琴教学内容:练习九1-7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角的认识,利用所认识的平面图形找出其中存在的角之间的联系。
增强学生对综合图形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
2.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够判断各是什么角。
教学难点: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的角的特征。
教具准备:一副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
教学时间:月日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1.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练习九)3.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几个角。
∧┘ <(1)让学生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2)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3)哪些是直角?并标上直角符号。
二、基本练习(一)完成“练习九”第1题。
1. 出示图,提问: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它们各是什么角?2. 指出:队旗上非常大的角,是钝角。
(二)完成“练习九”第3题。
1. 出示图,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图形,各有几个角。
2. 指出:从这几个图形中可以得出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提醒学生几边形一定要写语文字,数几个角可以角的符号做记号)(三)完成“练习九”第4题。
出示图中的角,提问: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哪两个角相等?它们各是什么角?(四)完成“练习九”第5题:研究平行四边形的角的特征。
1. 先让学生找找图中各有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2. 小组讨论,两个锐角的大小关系。
3.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纸,提问:要想知道这两个角的大小,就要把这两个角进行比较,怎么比?集体操作,比一比,两个锐角的大小。
提问:它们的大小怎样?4.用同样的方法比一比两个钝角的大小。
指名说说结果怎样。
5.小结:平行四边形的两个锐角相等,两个钝角也相等。
三、综合练习(一)完成“练习九”第6题:研究三角形的3个角的特征。
1. 指名说说各是什么角。
2. 每个三角形中有几个锐角?3. 教师小结:每个三角形中最少有2个锐角。
(三)完成“练习九”第7题。
1.出示左图的上半,说一说,这是什么图形,图中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出示左图的下半,提问:它是什么图形?有几个直角?标出直角符号。
现在把这两个图形合并成左图,大家数数有几个直角。
2.出示右图的一半,数数图中有几个直角?出示右图,提问:现在你能数出图中的直角吗?讨论:图中有几个直角?四、完成“练习九”思考题。
1. 出示图形,你能找出其中的角吗?2. 小组讨论,你是怎样数的?交流数的过程。
先数出相对独立的每一个,有3个;它们有同一个顶点,每两个角可以合成一个大角,有2个;这3个独立的角还可以组成一个更大的角。
因此一共有6个角。
3.提问:直角有几个呢?拿出三角尺来找一找。
五、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第三课时第七单元试卷主备人:牛琴审核人:徐瑞琴一、口算270-70= 60+500= 700-400=42÷7= 110-60= 50+80=1000-400= 2×9= 36÷6=880-80= 40+500= 800-400=32÷8= 110-50= 80+40=二、用竖式计算,每行的最后一道要写出验算的竖式。
465-396= 606-314= 700-538=543-239= 728-536= 800-356=三、下面的哪些图形是角,在()里画√,哪些不是在()里画×。
()()()()里画√。
五、给下面的图形中的直角画上标记六、在下面的图形吩别再画一条线。
形成一个角形成两个角形成四个角七、在点子图中分别画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在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下面画√()()()()九、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填在表格里。
(1)(2)(3)思考题1.在下面的图形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和几个钝角?2.你能找出下面的图形有多少个角吗?第八单元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7页二、教学目标:1.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
初步体会收集、整理数据的常用方法。
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
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分析,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积累一些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经验,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
初步体验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积极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体会用数据进行表达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形成尊重事实的态度,培养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按不同标准对简单数据进行分类,能用自己的方式描述数据。
教学难点: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信息或简单规律。
四、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按不同标准分类主备人:徐瑞琴审核人:徐瑞琴复备人:徐瑞琴上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你打算怎样分类?用你自己的方法表示出分类的结果。
第二课时数据的调查和分类整理主备人:徐瑞琴审核人:徐瑞琴复备人:徐瑞琴你们小组是怎样记录的?把你们小组的记录分类整理,填写下表。
☆☆☆☆☆☆☆☆☆☆自我评价第三课时练习十主备人:徐瑞琴审核人:徐瑞琴复备人:徐瑞琴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7页二、教学目标: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学生对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意识。
在参与收集和整理的活动中,体会与同伴合作交流的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理性精神。
三、教学重点:巩固分类整理和记录数据的方法记录数据。
四、教学难点:实际调查并记录结果。
五、教具准备:玻璃球、筷子。
六、教学过程:一、知识再现提问:前面我们学习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这些知识。
(板书课题:练习十)二、基本练习1.完成“练习十”第1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动物运动会,你看吗?出示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些什么?小组讨论:可以按照什么分类?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表示它们的个数?可以打“√”。
也可以画“□”,或者其他你想到的方法。
现在独立整理数据,然后填表。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哪种小动物只数最多,哪种最少?你是根据第几个表格来回答的?提问:跳高的比跑步的少几只?你是怎么知道的?追问: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指出: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板书: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不同)2.完成“练习十”第2题。
师:(出示场景某停车场)现在看完动物比赛,我们要回学校了,停车场里的车真多呀!你知道有多少辆吗?老师已经帮大家作了一个记录,看看它们各有多少辆?出示教材的记录表。
提问:老师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追问:一个正字表示几辆车?现在请大家独立思考,小汽车、面包车和大客车各有几辆?组织交流。
指出:在实际生活中,通过统计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情况,画“正”字记录数据,很方便,也是常用的方法。
(板书:画“正”字,方便、常用)三、综合练习1.完成“练习十”第3题。
谈话:我们每天都在进行体育锻炼,但老师对大家的爱好还不太清楚,想请大家帮老师来作一个调查。
我们活动主要有拍皮球、踢足球、跳绳和打乒乓球。
每个同学先想一想你最喜欢的一项活动。
展开活动。
请小组长汇报整理好的数据。
提问:如果在小组里组织一次体育活动,你认为哪项活动最受大家欢迎?出示其中一个小组的表格,全体分析。
追问:你还能想到什么?2.完成“练习十”“动手做”。
拿出准备好的玻璃球和筷子。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夹玻璃球的游戏,你玩过吗?边示范边告诉学生怎样玩。
提问:你估计自己3分钟能夹住几个玻璃球?现在我们分组进行,请小组长负责把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出示表格,组长写出各个成员的姓名。
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结果,提问:你们小组里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你的夹球成绩在小组里排第几?班上夹球个数最多的是谁?能夹多少个球?四、反思总结提问: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新的收获和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