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更应该(亲近)脱离社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方一辩邓睿婷,反方二辩李博文,反方三辩李兆瑞,反方四辩徐曼携全员恶人队问候在场各位。

(怼部分后)

我方的观点是:大学更应该脱离社会。

首先,我们来看大学的定义。大学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这里强调了鼎足而立。而德国著名学者洪堡把大学界定为“以纯知识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机构。而纯学术的研究活动正是大学孤寂和自由的存在形式的内在依据。据此,大学应有一种精神贵族的气质和对纯粹学术的强烈追求,而不应该花大量的时间去亲近社会。”

其次,我们要澄清一下“脱离”的定义。在我方的观点中,脱离不是狭义的完全隔绝,而是广义的相互独立。在大学与社会的关系这个命题中,脱离不等同于远离。前者强调的是大学与社会不黏在一起,而是都作为独立的具象个体客观存在。后者强调的是大学刻意回避隔绝社会。而对方的观点,与之相对,是亲近,它表现为一种主观能动性的刻意靠拢。而我方观点是:大学更应该脱离社会。况且,我方只是反对大学整体盲目靠拢社会,并不反对大学与社会之间必要的联系交流,比如公益,社交等有益的实践活动。

我们认为应当强调大学独立性的原因,是因为大学作为象牙塔般的学术圣地,应当保持它的纯粹性。大学理念是大学的“精气神”,反映大学的历史传统、精神底蕴和价值追求。若其被社会中的不良思想影响,其支柱难以建立。有网友对部分大学发表感慨:“突然惊觉,现

在的一些高校,好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个求学之地了,风清气朗的高校变成了乌烟瘴气的权力场!”而从另一方面的亲近社会来看,游览大学已变成了一种旅游的趋势,武大的樱花大家都有所耳闻并心驰神往吧,但校园游一事将社会中的现象也引入了校园。垃圾遍地是不说,喧闹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生活,更严重的是,一些历史文化建筑也因此遭到了损坏。正如同北大的一名学子所说:“左手是商机和拥挤,右手是嘈杂与混乱,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而《大学》中也说过:“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中首先就是要给学子营造一个脱离社会的静的氛围。大学独立于社会之外,才更有利于学子无杂心地集中于钻研学术。然而当一代代学子踏入大学,过分的追求社会上的权力,金钱,人脉,会发现曾经向往的净化圣地已不复存在时,我们还指望大学怎样进行国家软实力的提升?

而大学为大学生的三观、学术、人格等方面成长提供现实环境,所以大学与社会的密切程度,实际上决定了大学生与社会的密切程度。大学生在繁杂百态的社会面前,还是少不更事的初学者。大学生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抵制诱惑的自制力还不够强,容易误入歧途。而且,如果大学生自身素质不过硬,就极易自信心受挫,其严重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后半生。我们这些年听到的大学生深陷校园贷、大学生误入传销组织、大学生失踪被害的案例还少吗?这些听起来是不是与社会上发生的事很像呢?这是不是亲近社会了呢?

而大学本身就已经具有部分社会属性,无必要也不应当去刻意靠拢亲近社会。但我们并非都否定大学与社会的互动,而只是认为二者应当保持能过滤掉黑暗的安全距离。对于社会的亲近盲目心急,在大学期间过早地亲近社会,无异于拔苗助长,往往会与当初这样做的美好初衷背道而驰。

我们平常或许会对“社会”这个词开玩笑,或者说“so social”,实际上我们打心底并不想变成那种“社会”人,也不想让大学变为那种“社会”,我们也是想被大学庇护的呀!如果说我们要亲近社会,我们直接进入社会便是,何必要在一个并不是社会的大学亲近社会呢?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接近社会的步调应放缓,大学应独立开来,大学更应该脱离社会。

1,(实习为什么不一进入大学就进行,而是大三、大四才开始呢,除了学术方面的原因,还有部分原因是我们进入大学时并不具备亲近社会的条件,我们在此刻脱离社会进行过渡是更好的选择,总的来看,大学更应该脱离社会。)

2,(我们并不能用对西方的大学的描述去诠释我国的大学形势。

首先,现代大学的理念原本就是从西方传来,而这种理念甚至可以追溯到古典时代的雅典学院。彼时的人们认为大学就应该是一个非常自由,非常个人化,可以以自己的意愿来深造的一个场所。

这个理念一直沿袭到今天,也就是说,一个人去念大学,说明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个体,有着自我的追求,才能在那样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下找到自己的目标。而国内的基础教育,恰恰是靠着那种强压式的单向式教育来完成的。特别是高中时期,基本上每个高中生都体会过那种近乎于军事化的严苛管理,大量的题海,老师和家长的全方面压力包围……

所以这种反差所带来的,恰恰是每个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后不久所面临的迷茫。(再也没有班主任,没有各科老师盯着你不放,没有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你要好好学习,取而代之的是下课后拍拍屁股走人的老教授。课后你做不做作业是你自己的事情,考前复不复习也不会有人管你。)

这样的高度自由,反而会让很多人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正如俞敏洪最近谈到的:不少北大学生出精神问题。那便是过渡失败的例子。设想一个这样的人直接进入了社会,他会多走多少弯路?会承载多少痛苦?

3,(大学的使命之一,就是在大学生进入真正社会之前提供一个复杂阴暗

程度较小的小型虚拟社会,让学生在这个“副本”中长出羽翼,使其在受干扰尽可能少的情况下迅速成长、不断变强。这样,大学生在真正迈进社会之时,就更有可能获得强大的自信、明确清晰的目标,让自己的未来之路更加顺畅明朗。)

这时我们恰需要一个大学来合理地连接高中与社会,这时并不用主动亲近社会,因为到时候到时候你想脱离也没有机会了。)

我的观点(如果对方没有回答你的问题,就要不断追问,不断追问,不断追问,哪怕重复3遍!!要打痛对面,这是决定输赢的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