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文学批评中的传统观-温州大学学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卷第2期温州大学学报·社 会 科 学 版2016年3月V ol 29, No 2 Journal of Wenzhou University · Social Sciences Mar, 2012 艾略特文学批评中的“传统”观
杨向荣,何晓军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湘潭411105)
摘要:面对“传统”遭遇忽视和放逐,艾略特毅然重视传统,并独具慧眼地对“传统”的内涵进行
了极具深度地重新阐释,从而再次确立了“传统”在文学批评中的重要地位。对艾略特文学批评视域
下的“传统”观进行深入探究,可以为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重要参考。
关键词:艾略特;文学批评;传统;反思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3555(2016)02-0111-06
DOI:10.3875/j.issn.1674-3555.2016.02.016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从获得
艾略特善于分析和思考,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文学批评现状的探究和反思,艾略特提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批评理论,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被誉为“20世纪英语世界至今最重要的批评家。”[1]艾略特的文学批评论著丰富,其中《传统与个人才能》是艾略特最有代表性的著作,另外还有《玄学派诗人》、《批评的功能》、《诗歌的用途和批评的用途》、《宗教和文学》等众多文学批评名篇。值得关注的是,艾略特对文学批评中的“传统”具有独到的见解,“传统”观在艾略特的文学批评理论中占有核心地位,它凸显了艾略特在文学理论上的杰出才华和开拓创新。鉴于此,本文对T. S. 艾略特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传统”观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期在对“传统”进行详细解读的同时,也能够为现代的文学批评理论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重要参考。
一、重视“传统”
文艺复兴促使人文主义精神得以扩散,欧洲社会越来越重视人性,人的创造才能得到大力宣扬,“传统”似乎与“天才”、“独创性”等概念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到了18和19世纪,浪漫主义思潮在英国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英国文坛的主流思潮,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正如特雷•伊格尔顿所指出的“弥尔顿之后,英国文学的敏感性继续分裂为无关的两半:有些诗人能思而不能感,有些诗人能感而不能思。英国文学堕落成为浪漫主义和维多利亚风格:此时,‘诗的天才’(poetic genius)、‘个性’(personality)、‘内心之光’(inner light)这些异端邪说已经根深蒂固,而所有这些都是一个业已丧失集体信仰和堕入漫无目标的个人主义的社会的导致无秩序的学说。”[2]可以说,浪漫主义在推崇独创性、个性表达、情感流露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对“传统”继承的价值。因此,传统遭遇了一场巨大的信仰危机,文论家们纷纷脱离传统,从而进一步加速了传统的没落,并逐渐被人淡忘。正如艾略特所指出的,“在英语写作中,我们很少谈到传统,尽管我们偶尔也使用这个名词来惋惜传统的消失。我们提不出‘这一传统’或‘某一传
收稿日期:2015-10-15
作者简介:杨向荣(1978-),男,湖南长沙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
112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第29卷第2期 统’。充其量我们只使用它的形容词来描述某某人的诗歌是‘传统的’,或者甚至是‘太传统’了。或许,除非用作贬义,这个词就很罕见。”[3]1直到艾略特对“传统”进行了重新诠释之后,“传统”的重要性才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论争,“传统”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才得到了相应的提高和确立。在艾略特看来,“传统”在文学批评中占有重要地位,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文学批评都需要重视“传统”。
艾略特认为,在文学批评的过程中,许多文论家由于过多地关注“独创性”,而明显忽略了独创性其实也是“传统”的。他指出“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实之一就是每当我们称赞一位诗人时,我们倾向于强调他的作品中那些最不像别人的地方。我们声称在他作品中的这些地方或部分我们找到了这个诗人独有的特点,找到了他的特殊本质。我们津津乐道这位诗人与他的前人,尤其是与他最邻近的前人之间的区别。我们努力去寻找能够被孤立出来加以欣赏的东西。”[3]2可以看出,“独创性”被提升到了相当高的位置,似乎文学作品的“独创性”越突出,其文学价值就越高;如果诗人的作品是“传统”的,那似乎就意味着这不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其文学价值也会大打折扣。但是艾略特对于这种过于强调“独创性”的现象是持保留意见的,他认为这是一种“成见”,对文学批评没有太大意义。他强调“如果我们不抱这种先入的成见去研究某位诗人,我们反而往往会发现不仅他的作品中最好的部分,而且最具有个性的部分,很可能正是已故诗人们,也就是他的先辈们,最有力地表现了他们作品之所以不朽的部分。”[3]2很明确,艾略特在这里已经充分地意识到“传统”与“独创性”的关系。美国著名学者希尔斯也认为“T. S. 艾略特是第一个指出传统与独创性并不是互不相容的现代文学评论家。”[4]“传统”与“独创性”一方面具有很强的张力,很多人认为传统的作品代表了过去的作品,独创性的作品是现时的新的存在,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传统”与“独创性”又是一种对话关系,传统的作品与独创性的作品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性,是不可分割的。当我们在文学批评中过于关注文学的独创性时,其实忽略了文学中的“传统”。独创性古已有之,先辈们的作品之所以不朽,就在于其作品的独创性。先辈诗人们各具独创性的作品汇聚成传统,深刻地影响着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拉曼•塞尔登在评论艾略特的传统概念时总结得十分精辟,他说“然而不同的是,艾略特却并未把传统看成已死的残骸,而是把它看成一个‘同时共存的秩序’:传统的主要文本共存于今人的思想中。”[5]可见,“传统”不应该如许多文学评论家所认为的那样不值一提,“传统”具有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二、重释“传统”
艾略特在充分重视传统的前提下,重新阐释了传统的深层内涵。笔者认为,艾略特文学批评视域下的“传统”观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理解。
首先,“传统”的形式并不是唯一的,传统有着广阔的意义,它包括一种过去性与现在性相结合的历史意识,诗人或艺术家都不能完全脱离传统。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层面进行理解。第一,我们不能把艾略特的意思误解为文学创作只是为了遵循传统,因为传统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我们只是盲目地追随前人的脚步,是不会取得新的文学突破的。第二,虽然“传统”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它无法被继承,文学创作者想要获得传统,就必须通过自己的“艰苦劳动”。艾略特认为,要想获得“传统”,首先应该获得一种“历史意识”。在这种历史意识中,人们不仅能够感觉到一种过去性,而且还能感受到一种现在性,“传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