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疽性脓皮病

合集下载

坏疽性脓皮病诊断标准

坏疽性脓皮病诊断标准

坏疽性脓皮病诊断标准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少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是溃疡性损害,通常伴有疼痛和炎症。

该病症状多样,诊断常具有挑战性。

因此,建立准确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坏疽性脓皮病至关重要。

一、临床表现。

坏疽性脓皮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溃疡、疼痛、红肿、溃疡边缘呈紫红色,以及病变周围的炎症。

溃疡通常呈不规则形状,边缘不整齐,溃疡基底呈浅表坏死性,有时可见脓液渗出。

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二、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于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断至关重要。

炎症指标如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常常升高。

皮肤活检是确诊坏疽性脓皮病的金标准,病理学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炎和坏死性血栓形成。

三、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坏疽性脓皮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典型临床表现,皮肤溃疡呈不规则形状,边缘不整齐,伴有疼痛和红肿。

2. 实验室检查,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皮肤活检显示中性粒细胞浸润、毛细血管炎和坏死性血栓形成。

3.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引起皮肤溃疡的疾病,如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性溃疡等。

四、治疗。

针对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炎症、促进溃疡愈合和预防复发。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或局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

对于合并感染的患者,需联合抗生素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预后。

坏疽性脓皮病的预后与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部分患者病情可自限性缓解,但也有部分患者病情反复、难以控制。

因此,对于坏疽性脓皮病患者,需长期随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

六、结语。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临床表现多样的炎症性皮肤病,诊断常具有挑战性。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其他疾病,以建立准确的诊断。

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坏疽性脓皮病已经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疾病了,大家对于这一疾病有关都了解的不是很多,在平时应该也很少会见到这样的疾病吧,这是一种没有感染性的皮肤溃疡,在临床上的表现就是脓疱,疖样结节有的还会出现出血性的大疱,这一疾病也是血管炎的一种,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去治疗。

大家对于坏疽性脓皮病了解吗,这样的皮肤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尽早的治疗,还要了解这样的皮肤疾病的病因是什么,一般都是由一些念珠菌素引起的,但是没有传染性。

本病表现为破坏性坏死性、非感染性的皮肤溃疡,临床还出现疖样结节、脓疱或出血性大疱。

就早期结节红斑或脓疱,本病可归属于血管炎。

触痛性的结节红斑,初为红色,以后中央变蓝色,最终形成溃疡。

一个或多个水疱脓疱,类似痤疮、毛囊炎、一过性棘层松解性皮病或疱疹样皮炎等。

两种皮损可同时出现鶒,也可互相转变。

皮损可发生于正常皮肤或原有皮肤病的部位。

潜行性边缘的痛性溃疡和渗出带有恶臭的黄绿色脓液具有诊断价值。

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

★病因有人证实,本病患者对DNCB、念珠菌素和链激酶延迟反应有缺陷。

这可以解释当网状内皮系统极度低下,当有微小的损伤或伤害时即可出现皮损新皮损亦可因针刺产生这一超敏反应尤其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接近皮损处最强烈。

已证实在豚鼠皮肤中有一种能引起皮肤坏死的血清皮肤坏死因子,但其特异性不明。

公认的免疫机制缺陷的证据是:众多患者有丙种球蛋白病、异型蛋白病、T细胞失调或吞噬细胞缺陷等★发病机制本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属Shwartzman反应。

许多本病患者免疫反应低下或不正常说明本病与免疫系统缺陷有关。

有作者报道了4例患者,显示皮肤无反应。

★组织病理无特异性改变表现为无菌性脓肿,其中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和肥大细胞浸润。

凝结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在活动边缘表现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提示血管内皮是一个早期的靶器官。

早期皮损与Behcet病、中性粒细胞性皮炎相仿。

怎样护理坏疽性脓皮症病人

怎样护理坏疽性脓皮症病人

怎样护理坏疽性脓皮症病人
一、概述
前段时间孩子身上故起了很多水疱,后来还慢慢地出现溃烂和黄色脓液。

某同事赶紧把孩子抱到医院去,医院给诊断患上坏疽性脓皮症,此病和免疫有关,医生说病后一定要好好照顾,提高免疫力才是根治的办法。

为此,某同事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在某同事的努力下,孩子没有再复发,感冒也不经常。

现在就把某同事的护理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步骤/方法:
1、病中二十四小时看着孩子,防止他把伤口抓破,加重感染。

每天要定时给孩子翻身,背部的伤口一直压着会溃烂得跟严重。

2、病后要注意身上疤痕的修复。

像某同事的孩子,身上结疤的地方比较多,病好了之后,某同事就每天给他涂修复软膏消疤。

3、病后,要注意营养要充足。

要让孩子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饮食搭配均衡,及时纠正孩子挑食的坏习惯。

因为患有这个病,孩子本来的免疫力就差,所以营养一定要充足。

4、可以通过人工增强免疫力。

某同事质询过医生,说可以给孩子注射免疫球蛋白来弥补他免疫力低的缺陷。

5、平时的感冒一定要认真处理,期间要细心照料,要好彻底了才可以让孩子去上学。

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护理

1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护理

连 膏加 拔毒 生肌散 外 敷 于 患 处 , 再 用无 菌 纱 布 包 扎
固定 , 1 周 后溃 疡 面渗 出明显 减少 , 周 围可见 新 鲜 肉
男性 , 5 9 岁, 自诉 8年 前无 明显 诱 因左足 出现 红
疹、 破溃, 溃烂面积 逐渐扩大 至鸡蛋 大小 , 检 查血糖 及 结 核杆菌均 阴性 , 换药( 具体 不 详) 1 个 半月 愈合 。之
2 . 1 皮 肤换 药 的护理 患者 溃 疡面积 大 而 深 , 且 覆 盖 有较 多 分 泌 物 和
坏 死组织 , 根 据患 者 的 耐受 程 度 给 予分 层 彻 底 清 创
后, 用红 外 线 照 射 3 0 mi n , 2次/ d , 然 后 用 自制 的 黄
1 病 例 介 绍
是一 种少 见 的非感 染 性 嗜 中性 皮病 , 常 伴 有潜 在 的
系 统疾病 。本病可 发 生于不 同年龄 , 以 4 0 ~6 0岁 最
常见, 少 见于 儿 童 。现 多认 为免 疫 机 制 在 其 发生 中 起 了主 导作 用l 1 】 _ 。本病 临床 上 少见 且 病 因不 明 , 但
物, 严 格执行 无 菌操作 技术 , 防 止医源性 感 染和交 叉 感 染 。该患 者经 多 次换 药 后 , 创 面 已被新 鲜 肉芽 组
织 覆盖 , 出院时 溃疡 面愈合 , 有少 许结 痂 。
2 . 2 饮食 护理
性 分泌物 。门诊 以“ 坏疽性 脓皮病 ” 收入 院 。查 体 : 右
患者 由于疼 痛 不适 等原 因进食 明显 减 少 , 造 成
营养不 良 , 从 而 影 响 溃疡 面 的愈 合 。患 者入 , 如 鸡
汤、 鸭汤、 蔬菜汤、 黑鱼 汤 等 , 饮 食 宜 清淡 , 多 食 新

坏疽性脓皮病怎样治疗?

坏疽性脓皮病怎样治疗?

坏疽性脓皮病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方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吃什么药。

*坏疽性脓皮病怎么治疗?
*一、西医
*1、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即予口服大剂量皮质激素:1~3mg/kg,或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g/d,共5天,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ml,静脉滴注,1h滴完。

一些病例可辅以Salazopyrin、磺胺吡啶或细胞毒药物治疗。

Salazopyrin具有抗生素、免疫抑制和抗前列腺素作用,用法4~6g/d。

也可皮损内注射地塞米松,但疗效不一。

可用合成树脂敷料覆盖引流。

高压氧舱可减轻疼痛、加速愈合。

有用碘化钾治疗成功的例子。

己酮可可碱有抗TNF作用,也可使用。

伴有相关疾病者要治疗相关疾病,包括用米尔法兰治疗骨髓瘤。

还可用环孢素10mg/(kgd)。

有用氯苯吩嗪200~400mg/d 控制病情。

如无继发感染,局部治疗宜温和,对症处理。

有些伴肠疾的病例行结肠切除术后常无效。

米诺四环素100mg,2次/d,对亚急性病例有特效。

静脉用人免疫球蛋白在30年前流行,近来又被采用。

*2、预后
预后不良,尤其与免疫系统是否累及有关。

但当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被控制后,皮损有望愈合,虽然以后还可复发。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坏疽性脓皮病怎么治疗,坏疽性脓皮病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坏疽性脓皮病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坏疽性脓皮病”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张翰文;关君;刘英楠;王宇;赵欣【摘要】Objective Clinical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shingles is to be discussed. Methods Clinical treatment for 14 patients with shingles is to be discussed. Results Some ulceration heals,pain was al eviated and other ulceration skin are healing after reasonable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nclusion There was no cross infection or new infection during hospital stay.Pain was al eviated.Not been hurt during hospital stay.The patients gradual y calm down and accept treatment.%目的:探讨坏疽性脓皮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方法对14例坏疽性脓皮病患者临床时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经合理治疗及的护理,部分遗疡愈合,疼痛减轻,其余溃疡面积开始缩小。

结论治疗住院期间无交叉感染的发生或无新的感染发生,减轻疼痛,住院期间无受伤发生,心态逐渐平和接受治疗。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4(000)022【总页数】2页(P145-146)【关键词】坏疽性脓皮病;护理【作者】张翰文;关君;刘英楠;王宇;赵欣【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哈尔滨市监管支队卫生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哈尔滨市安康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75坏疽性脓皮病在皮肤科疾病中是一种比较凶险、罕见的以坏疽性溃疡为特征的皮肤病。

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坏疽性脓皮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坏疽性脓皮病如何诊断鉴别,坏疽性脓皮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坏疽性脓皮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免疫病理检查、皮损、细胞组织化学染色、真菌组织病理学、涂片*一、检查组织病理:无特异性改变。

表现为无菌性脓肿,其中静脉和毛细血管血栓形成、出血、坏死和肥大细胞浸润。

凝结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在活动边缘表现淋巴细胞性血管炎,提示血管内皮是一个早期的靶器官。

早期皮损与Behcet病、中性粒细胞性皮炎相仿。

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也有部分相似。

浸润细胞中有较多的多形核白细胞,也有上皮细胞和巨细胞,特别是在慢性病例中,单核细胞显著,甚至有上皮瘤样增生。

病理检查可排除阿米巴病和深部真菌感染。

*以上是对于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坏疽性脓皮病易混淆疾病。

*坏疽性脓皮病如何鉴别?:*一、鉴别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Behcet病起病突然,脓疱成分为淋巴细胞,无溃疡,皮损愈后无瘢痕。

2、术后进行性坏疽多见胸部或腹部,常是单个损害,可从皮损中分离出微需氧的链球菌,对抗生素敏感。

3、Meleney坏疽潜行性溃疡与本病相似,但现今由梭状芽孢杆菌引起的感染不常见。

4、Wegener肉芽肿有多脏器损害,皮损多形性,呼吸道为好发部位,C-ANCA阳性。

5、暴发性紫癜皮损分布较广泛,进展较快。

6、阿米巴病、隐球菌病和芽生菌病可通过微生物学和病理学检查明确。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就是为您介绍的坏疽性脓皮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坏疽性脓皮病如何鉴别等方面内容,更多更详细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坏疽性脓皮病”了解更多,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大家!。

坏疽性脓皮病治疗进展

坏疽性脓皮病治疗进展

坏疽性脓皮病治疗进展
焦雨竹;杨青
【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年(卷),期】2024(40)3
【摘要】坏疽性脓皮病(PG)是一种以皮肤出现复发性、疼痛性及坏死性溃疡为特征的嗜中性皮病。

目前尚无PG治疗的共识,且治疗困难。

既往糖皮质激素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线治疗药物,免疫抑制剂等其他传统药物可单独或联合糖皮质激素使用,但部分患者仍难以取得满意疗效。

近年来生物制剂及小分子靶向药物逐渐应用于该病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治疗PG的生物制剂、JAK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总页数】5页(P216-220)
【作者】焦雨竹;杨青
【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坏疽性脓皮病治疗进展
2.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进展
3.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进展
4.坏疽性脓皮病治疗现状与进展
5.生物制剂在坏疽性脓皮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坏疽性脓皮病怎么治疗

坏疽性脓皮病怎么治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坏疽性脓皮病怎么治疗
导语:人体是非常脆弱的,而且人体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会出先各种疾病交叉发作的现象,虽然现代的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还是有许多疾病是医学不能
人体是非常脆弱的,而且人体在一些特定条件下会出先各种疾病交叉发作的现象,虽然现代的医学已经相当发达了,但是还是有许多疾病是医学不能解决的。

坏疽性脓皮病这种疾病是非常严重的,对人体的皮肤和循环系统的影响比较大,那么,坏疽性脓皮病怎么治疗呢?下面来看看介绍吧。

西医治疗
治疗脓皮病,可用青霉素或红霉素静脉滴注,同时口服红霉素、氟哌酸等。

一般用药持续两周。

中医治疗
中药选用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加减。

局部治疗
可选用50%的硫酸镁溶液热敷。

如有疱,应挤出疱液,然后用0.02%呋喃西林液湿敷。

也可选氯霉素酒精、百多邦软膏等外涂。

另外,对于反复发作的丹毒、毛囊炎、疖与疖病,采用紫外线照射,也很有效。

预防
1、皮肤的任何小割伤、擦伤均应迅速清洗及处理。

保持患处的清洁,避免接触及抓搔。

2、照料患者时,应经常用肥皂洗手,以防传播自己及他人。

3、不与脓皮病患者共用毛巾、浴巾、衣物,除非事先处理过。

4、发现类似的患者应及时上报,采取隔离治疗
5、在此病治愈后,由于病人的特殊体质,应该保护后自己的机体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坏疽性脓皮病2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坏疽性脓皮病26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边 缘 有 紫 红 色水 肿 晕 ,溃 疡 底 部 为 溢 脓 性 肉芽 组 织 ,上 覆 坏 发 展 而 来 的潜 蚀 性 溃疡 ,周 围绕 以 红 晕 ,伴 有 疼 痛 ,也 可继 发
死 组 织 ,溃 疡 愈合 后 留有 萎缩 性 瘢 痕 。12例 患者 皮 损 有 卫 星 疹 ,16例 患 者皮 损 有 反 复性 。皮 损 位于 双 小腿 15例 ,发 于 双 下 肢 的 5例 ,臀 部 1例 ,右 上 肢 1例 ,全 身泛 发 1例 。 3例 患 者 始 发 疹 为 位 于 正 常皮 肤 的散 在 脓 疱 ,随后 出现 潜 蚀 性 痛 性 溃疡 ,边 缘 有 水 肿 性 红 晕 。发 于 双 小 腿 2例 ,发 于 双 下 肢 1
i.1 一 般 资料 :26例 均来 自我 院 门 诊 及 住 院 患 者 。其 中 男 痊 愈 后 2年之 内 ,有 5例 患 者 复发 ,再 治有 效 。
性 1O例 ,女 性 16例 ;年 龄 28~ 62岁 ,平 均 38岁 ,病 程 1O余 3 讨 论
天 至 1年余 。 1.2 临 床 表现 :23例 患 者 始发 疹 为 红色 丘 疹 或 结 节 ,随 后 很 快 中心 坏 死 ,形 成 大 小 不 等 的 溃 疡 伴 有 疼 痛 ,溃 疡 面 呈 进 行
· 78 ·
山西医药枣 2012年 1月第 41卷 第 1期上半月 Shanxi Med J,January 2012,Vo1.41,No.1 the First
Brain,1995,118:61-73.
[4] Blume wT,Odepa D,Kander V.Frontal lobe seizu00,17:414—418.
(收 稿 日期 :2OU —O8—02) 作 者 简介 :张俊 梅 ,女 ,1970年 8月 生 ,讲 师 ,中 国 医科 大 学 附属 盛 京 医院 ,110004

坏疽性脓皮病累及肺部1例

坏疽性脓皮病累及肺部1例

润 , 状 组 织 坏 死 , 期 可 见 淋 巴细 胞 、 织 细 胞 、 核 细 片 后 组 多 胞 浸 润 ; 肉芽 肿形 成 : 疡 周 围 表 皮 呈 假 上 皮 瘤 样 增 生 , ② 溃 真
性 边 缘 的 痛性 溃 疡 和 渗 出 带有 恶 臭 的 黄 绿 色脓 液 具 有诊 断价
年l 2月 胸 背部 再 次 多 发 溃烂 , 有 咳嗽 咳 痰 、 血 , 当地 医 伴 咯 入
院 。查 胸部 C T示 两肺 多发 性 病 灶 , 核抗 体 ( N 、 N 多 抗 A A) E A
1 病 历 介 绍
[ 献 标 识码 ] B 文
[ 章编 号 】 10 84 (0 0 2 — 6 1 0 文 0 8— 89 2 1 ) 1 29 — 2
坏 疽性 脓 皮 病 ( G 表 现 为 破 坏 性 、 死 性 、 感 染 性 的 P ) 坏 非 皮 肤 溃 疡 , 发皮 损 因 累及 深 度 不 同 , 表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触 痛 性 的结 节 原 可 红斑 , 为红色 , 初 以后 中 央 变蓝 色 , 终 形 成 溃 疡 ; 个 或 多个 最 一
值 。 P 系统 损 害 少 见 , 病 例 出现 肺 部 损 害 , 床 罕 见 , G 本 临 国外 文 献 亦 有 P 累及 肺 部 的 报 道 。 , 床 表 现 为 咳 嗽 、 血 、 G 临 咯
肺 部 单 发或 多发 性 结 节 、 洞 性 脓 肿 、 腔 积 液 、 部 浸 润 性 空 胸 肺 病 变 或 肺 部 空 洞 性 损 害 , 本 病 例 临 床 症 状 相 同。 P 与 G需 与 B h e 病 、 后 进 行 性 坏 疽 、 ee e ect 术 M l y坏 疽 、 gn r 芽 肿 、 n We e e 肉 暴 发 性 紫 癜 、 米 巴病 、 阿 隐球 菌 病 和 芽生 菌 病 等 疾病 相 鉴 别 。

浅表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病

浅表性大疱型坏疽性脓皮病

内有一大脓疱 , 脓疱两侧表皮 内有较多 中性粒细胞侵入 , 两侧表 皮有 明显 细胞 问及 细胞内水肿 , 真皮浅层及 中层有弥漫性 中性
粒细胞浸润 , 明显核尘 , 有 核碎 裂 , 真皮胶原纤维问水肿 , 皮下组织有部分 区域 出血 。类 似于典型坏疽性脓皮病 , 但是在真皮 中
的位置更表浅。给予小剂量糖 皮质 激素 , 米诺环素 , 雷公藤 多苷 治疗 , 2个月后痊愈。 【 词】 坏疽性 脓皮 病 , 关键 大疱型 , 表性 浅 冲 图分类号] R 5 . 7 85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 9 32 0 ) 1 0 2 — 2 0 0 4 6 (0 8 1- 7 3 0
肤科杂志 2 生 鲞箜 Q

t ! ! 0 o皮病
刘 平 ,唐 妮 娜 ,王 琼 玉 ,彭振 辉 ,王 俊 民
f 西安交通 大学第二 医院皮肤科 ,陕西 『 摘 西安 700) 10 4
要1 报告 1 例浅 表性 大疱 型坏 疽性脓皮病 。患者女 ,8岁 。四肢红斑 、 5 水疱 、 溃疡伴疼痛 9d入院。组织病理表现为表皮
gy o i e f t p ey im l r i n a u e n t n h . l c sd s o r tr g u wi o d i i f ,a d w s c r d i wo mo t s
[ e r J p o er a ge ou ,b l u , u e ii K y wo d y d r a g n rn s m ul s s p r c l n o f a
i t e l l r e e n h ei h r . T e e we e d f s e to h l if t t n wi u la u t a d t e d ma b t e nr el a d ma i te p r e y a u p h r r i u e n ur p i c n l a i , f i i r o t n c e r d ss n h e e ewe n h c l g n f e s i h d l n e p d r s A e le i g sts i h s b u a e u is e w r e n t o S p riil ol e b r n t e mi d e a d d e e mi. a i f w b e d n i n t e u c t n o s t u e e s e , o . u e f a e s c

坏疽性脓皮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坏疽性脓皮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坏疽性脓皮病(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慢性、坏死性、溃疡性、瘢痕性、疼痛性皮肤病。

好发于30~40岁的男性,面部、肩部、背部是常见部位。

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

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迅速形成潜行性溃疡,剧烈疼痛,应考虑本病。

二病因本病原因不明,疾病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有细菌感染,但这不是原发菌。

目前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坏死性血管炎,其依据是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制剂治疗有效。

三临床表现好发于30~40岁的男性,面部、肩部、背部是常见部位。

初起的皮损是丘疹、水疱、血疱、脓疱及结节、相互融合形成浸润性的紫红色硬块,短期内出现坏死、溃疡,边缘仍然为紫红色,溃疡的形状不规则,其上方附有恶臭的黄绿色的浓液和结痂,溃疡中心结成瘢痕愈合的同时,边缘紫红色的斑块仍然不断地扩大,可以发展成面部的一侧或背部的一侧。

皮损的数量可以多片,常以一片为重,出新皮损的同时有高热。

四检查坏疽性脓皮病无具有诊断价值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但患者一般均有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增多和血沉增快。

胞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c-ANCA)可呈阳性。

除此之外,还应作血生化、蛋白电泳、胸部X线透视、结肠镜、血抗磷脂抗体、血冷球蛋白、动脉和静脉功能检查以及溃疡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等,以确定有无坏疽性脓皮病合并的疾病及排除与坏疽性脓皮病相似的疾病。

五诊断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

炎性丘疹、脓疱、结节,迅速形成潜行性溃疡,剧烈疼痛,应考虑本病。

组织病理对本病无诊断意义。

需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溃疡性疾病如皮肤结核、深部真菌病、晚期梅毒、非典型性分枝杆菌感染、增殖性脓皮病等鉴别。

同时应进行全身性检查,以明确是否伴有潜在性内在疾病。

六并发症常伴发系统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Crohn病)、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因此对本病应仔细全面检查,及时发现全身的潜在性疾病。

七治疗1.支持、对症治疗增强营养,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积极治疗原发性内在疾病;避免皮肤损伤及创伤性操作;切忌摄入碘化钾以防病情加重。

坏疽性脓皮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坏疽性脓皮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坏疽性脓皮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坏疽性脓皮病概述坏疽性脓皮病(pyoderma gangrenosum,PG)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破坏性的炎症性皮肤病。

其确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确,患者初起表现为疼痛性结节或脓疱,迅速发展为边缘隆起呈潜行性破坏的溃疡,常伴有发热、中毒症状及剧烈疼痛。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系统或局部药物治疗。

英文名称:pyoderma gangrenosum ,PG其它名称:坏死性脓皮病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皮肤病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倾向。

发病部位:皮肤常见症状:皮肤疼痛、皮肤溃疡、皮肤大疱主要病因:免疫因素、外伤、感染、药物因素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皮肤组织病理活检、免疫荧光检查重要提醒:本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因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医嘱用药。

临床分类:坏疽性脓皮病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溃疡型是此病的典型类型。

有溃疡及潜行性边缘。

可从周围绕有红晕的炎性脓疱或结节发展而来,也可继发于损伤引起的同形反应处(针刺同形反应)。

数天后变大,开始形成溃疡。

常开始于下肢或躯干,但也可发生于其他任何部位,常合并的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关节炎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2、脓疱型脓疱并不发展成溃疡,在正常皮肤上出现疼痛性脓疱、边缘伴炎症性红晕。

常发生于炎症性肠病的急性加重期,常在炎症性肠病控制后消失。

也可与增殖性脓性口腔炎、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和免疫球蛋白 A 丙种球蛋白病合并存在。

3、大疱型为浅表的大疱,可发展为糜烂或浅表溃疡,边缘常有红晕。

具有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的临床及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炎症性斑块。

常伴有的潜在疾病为白血病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增生性疾病。

4、增殖型(浅表性)溃疡较浅表,边缘无潜行性,也不大呈紫色,基底无脓性,疼痛较轻。

坏疽性脓皮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坏疽性脓皮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坏疽性脓皮症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引言坏疽性脓皮症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皮肤疾病,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组织坏死和全身感染。

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坏疽性脓皮症的表现特点及常用的诊断方法。

1. 病因坏疽性脓皮症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感染通常发生于皮肤损伤或手术部位,也可能从其他感染部位蔓延而来。

2. 表现坏疽性脓皮症的症状和体征各有特点,常见表现包括:•疼痛:患者往往出现剧烈的疼痛,甚至连轻微触碰都会引起剧痛。

•红肿:感染部位出现明显的红肿,局部皮肤发红热,可伴有明显的肿胀。

•水肿:患者可能出现局部明显的水肿,皮肤变得紧张和发亮。

•发热: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会导致患者体温升高,常伴有寒战等全身不适症状。

•脓液:有时患者可见到有刺激性的脓液溢出,常伴有恶臭。

3. 诊断方法正确的诊断是治疗坏疽性脓皮症的关键。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3.1 体格检查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观察感染部位的红肿程度、皮肤状况、水肿情况及有无脓液溢出,并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3.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可伴有核左移现象。

•细菌培养:从感染部位采集标本进行培养,确定感染的致病菌及其药物敏感性。

3.3 影像学检查适用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影像学检查: - 超声检查:用于评估感染部位的深度和程度。

- CT扫描:可以进一步明确感染范围、有无深部组织坏死等情况。

3.4 病理活检当病情严重或特殊病因需要明确时,医生会建议进行病理活检。

这个过程通过取得组织样本进行活检,并送往病理科进行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以帮助确定病因和了解病变程度。

4. 治疗治疗坏疽性脓皮症应以早期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静脉注射。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等,必要时可以联合应用。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坏疽性脓皮病1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发坏疽性脓皮病1例

但 坏 疽 性 脓 皮 病 并 发 骨 髓 增 生 异 常综 合 征 少 例 骨髓 增 生 异 常综 合 征 并 发 坏 疽 性 脓 皮 病 患

1
病历摘要

患 者 女 6 4 岁 因 乏 力 口 唇 苍 白 7 年 全 身皮 损 伴 疼 痛 2 年 于 2 0 0 7 年 4 月 2 6 日至 我 科 就 诊 7 年 前 患 者 因 乏 力 口 唇 苍 白在 外 院 就 诊 根 据 血 常 规 及 骨 髓 穿 刺 检 查 结 果 ( 具 体 情 况

外 用 消炎 药 膏 后 未 见 个 月 后 硬 肿 中心 变 软 皮 损 扩



















=










右 腹 部 可 见 潜 行 性 溃 疡 形 状 不 规 则 基 底 有 新 鲜 肉芽 组 织 表 面 有 少 量 脓 性分 泌 物 图 1 骨 髓 增 生 异 常综 合 征 并 发 坏 疽 性 脓 皮 病 患 者 腹 部 皮 损

种 皮 肤 复 发性 破 坏 性 溃 疡 超 过


50%的
坏疽 性 脓 皮病 患 者 伴 有 其 他 系 统 性 疾 病 其 中溃 疡 性 结 肠 炎 最 常 见 其 次 是 克 罗 恩 病 ( 节 段 性 回 肠 炎 ) 及 关 节 炎 约 7 % 的患 者


伴有恶性 疾病


见 笔者 诊 治 1 者 现报告如下
临 床 皮 肤科 杂 志 2 0 0 9 年

坏疽脓皮病的治疗方案

坏疽脓皮病的治疗方案

坏疽脓皮病的治疗方案引言:坏疽脓皮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疾病,常见于肢体末端和压迫部位,由于细菌的侵袭和破坏,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疼痛、红肿、溃疡和坏死等症状。

治疗坏疽脓皮病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伤口护理和手术干预等。

一、早期诊断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特别是有无外伤、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相关疾病。

2. 体格检查:仔细观察患者的皮肤病变,包括红肿、疼痛、溃疡和坏死等症状。

同时还要检查局部淋巴结是否受累。

二、药物治疗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进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

治疗方案通常包括静脉注射抗生素和口服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2.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药物,如止痛药、抗炎药等,以减轻疼痛和红肿等不适症状。

3.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适当加强免疫治疗,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三、伤口护理1. 清创保湿: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有助于组织的修复和细菌的清除,可使用温盐水或温生理盐水进行伤口清洗。

2. 脓肿引流:对于有明显脓肿的患者,可进行脓肿的引流,以减轻疼痛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 伤口敷料:选择合适的敷料进行伤口包扎,保护伤口免受外界污染,并促进伤口的愈合。

4. 定期更换敷料:保持伤口的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四、手术干预1. 肢体切断:对于广泛坏死的肢体,可能需要进行切断手术,以阻断坏疽组织的进一步扩散,并减轻患者的痛苦。

2. 切除坏死组织:对于局部坏死的皮肤组织,需要进行坏死组织的切除,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3. 封闭性引流:对于复杂性脓肿,可以进行封闭性引流术,以促进脓液的排出,减轻患者的痛苦。

结论:坏疽脓皮病是一种严重的皮肤感染疾病,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伤口护理和手术干预是治疗坏疽脓皮病的关键措施。

对于严重病例,需注意联合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愈率。

但需要强调的是,患者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并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规范、全面的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坏疽性脓皮病
坏疽性脓皮病是一种以皮肤破坏性溃疡为特征的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成年人,其皮损形态有一定的特征性。

本病临床少见,但病情较严重,多与一些系统性疾病有关。

其组织病理改变属于嗜中性皮肤病范畴。

典型的PG为溃疡型PG,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变异型,如大疱型PG、脓疱型PG、增殖型PG。

1.大疱型PG
大疱型PG其特征为迅速发展的疼痛性水疱和大疱,或一群大疱相融合,继而中央出现浅表性糜烂而非坏死性溃疡,皮损四周形成一同心青灰色环,主要分布于面部和上肢。

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除真皮有中性粒细胞增多外,尚有表皮下大疱形成。

本型愈后无筛状瘢痕,有时与Sweet综合征难以区别;本型约有70%的患者合并有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如在白血病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出现大疱性PG常是预后不良的信号,患者可在短期内死亡。

诊断大疱型PG,必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大疱病。

2.脓疱型PG
本型开始为疼痛性脓疱,直径0.5~2.0cm,四周绕以红晕,且不会发展成溃疡,多合并有炎症性肠道疾病,并可作为肠道疾病活动的标志。

当治疗基础病后脓疱性皮损常能得到改善。

诊断本型前必须要排除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脓疱,如感染、药物或银屑病等。

3.增殖型PG
增殖型PG又称浅表性肉芽肿性脓皮病,为一种局限性慢性浅表性PG,具有疣状和浅表溃疡性皮损,其溃疡浅表和边缘增殖是其临床特征。

皮损主要发生于躯干部,一般进展缓慢,边缘无潜行性破坏,组织病理学上显示有肉芽肿形成并伴有窦道。

本病相对良性,一般不需要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也不伴系统疾病。

诊断前应排除增殖性脓皮病、芽生菌病样脓皮病或增殖性天疱疮。

注意事项:坏疽性脓皮病的治疗采用“捷生”保足疗法,此方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效果不错,主要是中西医结合、内外结合、整体与局部结合,标本监治、治本为主。

坏疽性脓皮病属于血液性的疾病,即使伤口治好了,病根还是没有办法去除的,建议每天锻炼身体,加强营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