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4反坦克火箭筒
破甲先锋—国产1956式4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图)
破甲先锋—国产1956式4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56式火箭筒左、右两侧特写单兵反坦克火箭筒是一种在二战期间诞生并逐步发展成熟的轻型攻坚武器,它的出现使得步兵独立对抗坦克等坚固目标的胜算成倍增加。
二战中此类武器最为完善的当属德国的“铁拳”和美国的“巴祖卡”,它们分别采用平衡抛射和纯火箭原理,并由此发展出相对独立的两大系列。
国产1956式40毫米单兵反坦克火箭筒是仿自前苏联的РПГ-2,而后者则是在“铁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РПГ-2的始祖——德国“铁拳”M150德国“铁拳”系列包括M30、M60、M100和M150四种型号。
严格地说,它的发射原理与火箭并不相同,而是更接近于无后座力炮,发射药包在身管中燃烧,产生的一部分能量用于推动弹头向前飞出,而另一部分则向后喷出,抵消发射时的后座力,故称之为“平衡抛射”。
“铁拳”为一次性使用的不占编武器,由钢型材经冲压、焊接而成,配用大直径空心装药破甲弹头,成本低廉,使用方便。
只有少量生产试用的M150是“铁拳”系列的最后型号,性能相对比较完善,当时盟军所有坦克均无法抵御这种武器的直接命中。
早就领教过“铁拳”威力的苏联人很快在M150的基础上研制出了一种原理和结构基本相同的武器,但将身管改为可重复使用的,同时增加了独立的小握把,使之可以像“巴祖卡”那样肩扛发射。
这种后来称为РПГ-1的反坦克武器初速和威力都很有限,装备数量并不多。
但战后的1947年,全新设计的РПГ-2出现了,它的发射机构造更加简单耐用,风帽也改为阻力更小的流线锥形,大大提高了初速和射程,直射距离达到100米,最大有效射程150米,射速每分钟4到6发,垂直破甲厚度达152至180毫米。
РПГ-2是前苏联第一种批量生产并列装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除苏军大量装备以外,还向很多原华约国家提供过实物以及生产技术,使之成为前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中常见的一种第一代反坦克火箭筒。
1960年代后期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缴获的РПГ-2火箭筒引进、仿制、定型经过1954年,冷战阴云使得战后世界重新划分成相互敌对的两大阵营,联邦德国的加入使得北约成员国数量在当年达到了15个,前苏联针锋相对地组建了华沙条约集团。
反坦克火箭筒
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火箭筒是一种重要的反装甲武器,它是专门设计用来摧毁敌方坦克和装甲车辆的。
本文将介绍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发展历史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
在那个时候,坦克战斗机动性和装甲防护水平大幅提高,传统的步兵武器已经无法有效对抗坦克。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各国开始积极研发反坦克火箭筒。
最早的反坦克火箭筒采用了后座力产生推进力的原理,通过发射火箭弹来穿透坦克的装甲。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坦克火箭筒逐渐发展出了更加先进的型号。
二、工作原理反坦克火箭筒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即每个动作都会有一个相等且反向的反作用力。
当火箭弹发射出去时,燃烧推进剂产生的高速燃气会迅速排出筒体,这将产生一个巨大的反向推力,将火箭弹射出。
火箭弹尾部有一个稳定翼,能够保持弹道稳定,并且具有一定的制导能力。
当火箭弹命中坦克装甲时,会以非常高的速度和威力穿透装甲,并在内部爆炸,从而摧毁坦克。
三、应用领域反坦克火箭筒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是步兵部队的重要武器之一,在城市作战和近距离战斗中具有很高的杀伤力和精确性。
此外,反坦克火箭筒还可以用于固定防御、控制阵地和拦截装甲车辆等任务。
对于那些无法使用坦克或其他重型装甲车辆的部队来说,反坦克火箭筒是打击敌方装甲的主要武器。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反坦克火箭筒的发展也在不断演进。
未来的反坦克火箭筒可能会更加轻便和精确。
新型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将使得火箭筒更加轻巧,提高士兵携带的便利性。
此外,随着对电子技术和制导系统技术的应用,反坦克火箭筒可能会拥有更强大的穿透力和制导能力,从而提高对抗装甲目标的效果。
总结:反坦克火箭筒作为一种重要的反装甲武器,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经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改进,如今已经成为步兵部队不可或缺的武器之一。
反坦克火箭筒的工作原理基于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发射高速火箭弹来穿透和摧毁敌方坦克。
朝鲜战场上的反坦克利器—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
朝鲜战场上的反坦克利器—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说起抗美援朝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反坦克作战,文登里、古直木里两个战例至今仍为军迷们所津津乐道。
而谈到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国产兵器——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能说清楚来龙去脉的人恐怕就不多了。
目前,不少资料里只提及这型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是一种参考美制3.5英寸(88.9毫米)M20“超级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研发的武器。
它配用旋转稳定与尾翼稳定两种火箭弹。
也有不少资料认为,它参考了二战末期的日制反坦克火箭筒(喷进炮)。
但细究其构造和性能,就会发现相关资料太缺乏了。
检索出版物中对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的名称,最常见的就是“51式90毫米火箭筒”。
但该名称实际在50年代国内资料中很少出现。
当时除极少数国内资料使用过“53式90mm火箭筒”等名称外,绝大多数记录都直接将该武器称为“九○火箭筒”。
那么,90毫米火箭筒及其配用的火箭弹的构造有哪些特点?反坦克效能究竟如何?为何能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投产?笔者通过观察保存至今的90毫米反坦克火箭筒及火箭弹的实物,配合现有的可靠资料,试图为读者最大程度地还原这型只闻其名、难见其形的武器的本来面目。
志愿军手中的美制3.5英寸反坦克火箭筒从抗战时期开始,美制2.36英寸(60毫米)“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便出现在了中国战场上。
根据美方资料,共有2018具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和多达376900枚反坦克火箭弹根据《租借法案》输入中国。
解放战争期间国共双方均使用“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国民党兵工署第二十一厂也仿制了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称为三六式火箭筒)和火箭弹。
但从现有的资料推断,朝鲜战争之前,国内对美制3.5英寸反坦克火箭筒的仿制工作似乎并未进行。
实际上,被称为“超级巴祖卡”的美制M20/M20B1型3.5英寸反坦克火箭筒早在1945年10月11日就已定型,但一直到1948年才进入小批量生产。
“超级巴祖卡”的大规模生产,是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的1950年8月才开始。
台湾新型单兵战斗与防护装备概览
台湾新型单兵战斗与防护装备概览近年来,各国及地区纷纷推出新型单兵战斗与防护装备,中国台湾地区也不例外――2016年初,位于台湾南港的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第202厂等单位展示了多款自研单兵战斗与防护装备,许多装备为首次展示,原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参观了展览。
台湾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的前身是联勤生产署,2003年联勤测量署并入后改隶于国防部军备局。
其中,台军在本次展会中按照步兵、伞兵、特勤、特战、陆战队、宪兵、化学兵和工兵、装甲和炮兵通讯兵这8个兵种对其单兵战斗与防护装备进行展示。
枪械台湾军备局生产制造中心举办的展会现场展出的枪械研发成果,如正在研发的M14精准步枪(上)和安装在武器上的TS93步机枪夜式瞄具(下)本次展会参展的枪械主要包括XT105多用途特种突击步枪、XT104冲锋枪、M14精准步枪,以及采用折叠式枪托的步枪等。
5.56mm XT105多用途特种突击步枪的前身就是2013年台湾国际航太展中的MSR突击步枪,由台湾第205厂研制。
该武器在2015年6月4日的一次媒体采访中,以金色枪身曝光而名声大噪。
XT105全枪质量3.6kg,射速550~700发/分,单、连发发射方式。
该枪配用可伸缩枪托,多重操控机构双侧设计,具有良好的人机工效,射击精度高。
9mm XT104冲锋枪采用自由枪机式工作原理,配用较轻的折叠枪托,具备低后坐力等特性,改善了台军现有冲锋枪高射速条件下不易操控等问题,有效提高了射击精度。
全枪长660mm,枪托折叠后全枪长为420mm,有效射程50m,射速为700~900发/分。
马英九参观展览M14精准步枪参考了美军DMR半自动狙击步枪(Designated Marksman Rifle)的设计,配用7.62mm专用狙击枪弹,10发或20发弹匣供弹,有效射程为800m,全枪质量(不含瞄准镜、两脚架和弹匣)7kg。
根据特勤部队作战任务需要,台湾装备局为其研发了9mm XT104冲锋枪反装甲武器近年来,反装甲武器受到台军重视。
装甲克星(下)反坦克火箭筒
龙源期刊网
装甲克星(下)反坦克火箭筒
作者:李京进
来源:《中学科技》2009年第08期
AT-4火箭筒是瑞典研制的预装弹一次性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口径为84毫米,采用无后坐炮发射原理。
其突出特点是采用了高低压药室结构,高压室位于发射筒尾部,当燃气从高压室进入低压室时,膨胀气体在推动弹丸向前运动的同时,部分气体从喷管向后排出,以保持武器发射时的平衡。
该火箭筒配有破甲弹和多用途弹,有效射程300米,火箭筒总重6.7千克。
它于1982年研制成功以来,被许多国家看好,也有幸成为美军装备中少有的“舶来品”——美国获得了其特许生产权,并将它命名为M136后装备美军地面部队,其产量超过30万套。
致命拳头:“铁拳”3火箭
“铁拳”3火箭筒由德国于1978年6月开始研制,1990年进入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该火
箭筒有重型和轻型两种,可用于摧毁现代主战坦克、装甲战车、城镇壁垒和野战工事,杀伤有生目标,施放烟幕和实施照明等。
自研制至今,已装备了德国、瑞士、日本、意大利等20多个国家。
“铁拳”3火箭筒结构紧凑、质量小、携带方便,并具有发射痕迹、噪声、烟雾及闪光小的特点。
它采用戴维斯原理,利用发射时向后抛出与火箭弹同样质量的配重体抵消后坐力,使发射管不产生后坐运动。
因此,“铁拳”3可以在密闭空间内发射,非常适合在城市环境中作战。
它可发射多种用途不一的超口径火箭弹。
对运动目标有效射程为300米,对固定目标有效射程为500米。
老兵新传:RPG-7火箭筒。
二战德国单兵火箭筒
德国二战德国单兵火箭筒1.德国的潘泽尔火箭筒一般称为“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在二战中德国共生产了超过800万各种型号的铁拳。
投入过实战的:铁拳30型射程30m, 破甲深度140mm铁拳60型射程60m, 破甲深度200mm铁拳100型射程100m, 破甲深度220mm2.Raketenpanzer büchse 43即RP43型的88mm反坦克火箭筒,尽管它的长度和口径都要比“巴祖卡”大,但就原理而言是完全相同的:它们均使用火箭增程榴弹、使用环状尾翼稳定,而且同样使用电击发装置。
但与“巴祖卡”不同的是,“坦克杀手”使用一种精巧的磁发火装置来点燃固体火箭。
可能是基于射程的考虑,也可能是德制微型固体火箭的技术仍然不够完善,因此它使用的RPGr4322型火箭弹并无法在火箭筒内燃烧完毕,火箭弹所产生的尾焰会灼伤射手的面部,因此射手必须佩戴放毒面具并穿着防具。
RP43“坦克杀手”的有效射程为150米,当它发射RP.Gr.4322型破甲弹时穿甲厚度可达200mm。
不久盟军坦克手们就感受到了这种武器的威胁,并开始在坦克上安装各种附加装甲。
RP43的绰号是“烟囱”或者“坦克杀手”,由于其优良的性能,在很多步兵单位中,它们完全取代了反坦克炮。
从44年开始,RP 43型反坦克火箭筒逐渐被改进型RP54和RP54/1所替代;之后它主要配备二线部队。
RP54型反坦克火箭筒的主要改进是为射手加装了防盾,这样射手就无需再穿着防护服了。
此外,RP54还采用了经过改进的RPGr4992型火箭弹,这样它的有效射程增至200米;不过RP54的全重也达到了10.5千克。
它的后续改进型RP54/1中,在保证威力及射程不变的前提下,RP54/1的发射管长度缩短,从而使全重减至9.5千克;RP54/1型反坦克火箭筒也是二战中德军的主要装备。
3.Paketenwerfer 43型88毫米“洋娃娃”火箭筒“洋娃娃”火箭筒是反坦克火箭筒的一种更为有效的改进型号,非常像是一种小型火炮,它采用一种轻型的双轮式炮架,安有一块防盾,使用的是单脚式大架,并且装有炮口消烟器,只不过在尺寸上比一般火炮要小。
美国AT4火箭筒威力巨大,单兵就可摧毁坦克,居然是一次性用品?
美国AT4火箭筒威力巨大,单兵就可摧毁坦克,居然是一次性用品?提到火箭筒,不管了不了解军事武器装备的小伙伴脑海中应该都会浮现RPG的身影,它不仅是近现代战争中使用最频繁的火箭筒系列,更是后世各大影视作品、游戏里出镜率最高的一款名武器。
它本是由前苏联研制,却有着一款美国的翻版,这款美国版RPG就是本期视频的主角—AT4火箭筒。
美国人在把AT4火箭筒的威力提升到RPG几倍以上的同时,还直接把它设计成了一种随拿随用、用完就扔的一次性用品,这究竟是财大气粗的美国在铺张浪费,还是根据多方面综合考虑而做出的实战需求呢?火箭筒主要是为了替代反坦克导弹作为曾经的新一代单兵武器而出现的。
上个世纪60年代,陆上战争逐渐转向强火力武器与高防护装甲的对决,各种高防护性、高厚度的装甲车、主战坦克成为了战场上的宠儿。
要想有效对抗此类“陆地之王”的威胁,反装甲武器必不可少,其中最有效的当属单兵使用的反坦克导弹,虽然它在面对厚实稳重的坦克时能够有效破除其装甲防护,但却因为造价过高、成本昂贵的因素无法量产装备于部队,于是,反坦克导弹的替代品,火箭筒应运而生。
RPG系列中最有名的RPG-7火箭筒威力又大、价格又低廉,从普及到现在一直都是世界各国使用最为广泛的火箭筒,但是它毕竟是上个世纪的产物,在面对新世纪的先进坦克还是有些力不从心。
因为RPG-7是死对头苏联研制的武器,所以美国陆军部队很少使用这款武器,但其武器库内的M72 LAW火箭弹性能又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落后,必须要拥有一种能够取代该火箭弹的新式武器。
恰逢当时瑞典FFV萨博军械公司应瑞典陆军的要求,研制出了一款AT-4式84毫米火箭筒,并参与了美国在1983年夏季进行的轻型反坦克武器选型试验,最终以其优异的性能被美国陆军选中,在1985年确定量产型后,美国陆军向该公司下了多达270000具的订单。
后来,美国的阿里安特技术公司购买了该型火箭筒的特许生产权,并对其进行了二次加工,重新设计后的AT4其实并无太大改动,只是将其归结为美国自家的武器,顺便还给它换了个编号,叫M136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AT-4火箭筒开火
AT-4火箭筒开火
佚名
【期刊名称】《《国际展望》》
【年(卷),期】2004(000)022
【摘要】美国海军陆战队员在演习中使用AT4火箭筒的镜头,AT4反坦克火箭筒是美军中少有的“舶来品”,它原来是瑞典FFV军械公司应瑞典陆军的要求研制的,后来美国阿利安特技术设备公司获得了特许生产权,并将它命名为M136后装备美军地面部队,获得了特许生产权,并将它命名为M136后装备美军地面部队,产量超过30万套,该火箭筒是预装弹射击后抛弃的一次性使用武器,配用空心装药破甲弹,破甲厚度在450-700毫米之间。
【总页数】1页(PF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2.1
【相关文献】
1.“压缩波”与IYPT赛题“真空火箭筒” [J], 崔卫国
2.真空火箭筒最大出射速度 [J], 雷晓军;
3.单兵肩扛式火箭筒人机参数化设计方法 [J], 魏蓉;史雪瑞;王晗宇
4.基于平衡抛射原理的火箭筒内弹道仿真研究 [J], 边朝阳;姚养无;刘怡
5.运载火箭筒体壳段自动铆接路径的仿真优化分析 [J], 檀甜甜;杨洁;高丽丽;臧建新;马跃峰;安立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火箭筒
第二代
形成于60年代。60年代是反坦克火箭筒篷勃发展的时期,各国装备了30多种型号的火箭筒,如美国的M72式, 苏联的RPG-7等。其中,苏联于1962年开始装备的RPG-7型火箭筒,是世界上第一种无坐力和火箭增程结合型火 箭筒,这种火箭筒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以色列军队损失的近1000辆坦克,有25%就是被RPG- 7型火箭筒击毁的。
第三代
发展于80年代。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第二代反坦克火箭筒纷纷加以改进,出现了第三代反坦克火箭筒。
组成部分
火箭筒由发射筒和火箭弹两部分组成,发射筒上装有瞄准具和击发机构。射击时,火箭弹飞行,火箭弹后部 多半装有稳定尾翼,弹头多为穿甲弹或破甲弹。火箭筒的有效射程一般为100─400米。
聚能效应
采用遥感自控技术开发智能火箭筒
法国研制的阿帕杰克斯自主式反坦克武器,是阿皮拉斯112mm火箭筒与探测/火控系统的综合体。它能识别目 标类型,能自动搜寻、捕捉和摧毁目标,预计2000年左右装备部队。
我国特有的手持火箭筒,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一分钟就能学会使用反装甲火箭筒穿甲
我国特有的手持火箭筒,成本低廉操作简便,一分钟就能学会使用反装甲火箭筒穿甲在中苏珍宝岛冲突结束后,我国与苏联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同时我们也面临着苏联的军事威胁,在那一时期我国的国力较为贫弱,在军事装备方面完全就是劣势,苏联的装甲部队对我们虎视眈眈,而我们自身也缺乏有效的反坦克装备,只能依靠反坦克炮和火箭筒等装备,我国的军工部门也紧急上马了一大批有关反坦克装备的研发工程,我国很多重要的反坦克装备都是在这一时期打下基础的。
当时我国走的也是藏兵于民的发展道路,民兵部队在那一时期也是重要的国防力量之一,我们也需要给民兵部队开发一款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反坦克装备。
1975年我国军工部门决定开发一款简易的反坦克火箭筒,类似二战德国的“铁拳”火箭筒。
1979年我国开发出了79式70mm微型反坦克火箭筒,这款装备看起来非常的简易,就是一款大号的反坦克手雷,79式反坦克火箭筒是由一个发射具和一发火箭弹组成的,其火箭弹的口径有70mm,弹体的尾部还设计有折叠尾翼,在发射后尾翼会自动张开,提高飞行的稳定性,79式反坦克火箭筒的火箭弹还有火箭发动机,其有效射程也在60米左右,79式反坦克火箭筒的破甲弹装药有305克,该型装备可以击穿100mm厚65度倾角的轧制钢板,79式反坦克火箭筒的穿甲能力可以对轻型装甲车辆造成有效杀伤,但是对于主战坦克来说其穿甲能力就较为薄弱了,但是考虑到79式反坦克火箭筒的使用方式就是抵近射击,在特殊地形或者巷战中也可以有效击穿敌方坦克的装甲薄弱地区。
79式反坦克火箭筒还开发有破片杀伤弹,这种弹药的装药更多,弹体内部有700枚钢珠,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对半径12米内的敌有生人员造成不小的伤害,79式反坦克火箭筒还配备有简易的标尺,其标尺是一个简单的透明塑料片,上面有50米、70米、100米、130米4个刻度,但是其瞄具的精度并不准确,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是凭借手感和经验来瞄准射击。
79式反坦克火箭筒可以说是麻雀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虽然简易小巧,但是正常火箭筒该有的79式反坦克火箭筒也有。
反坦克火箭筒
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火箭筒000Rocket Propelled Grenade(便携式)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近距离打击坦克、装甲车辆和摧毁工事等目标。
学名“火箭助推榴弹发射器”,俗称火箭筒。
二次世界大战后,步兵使用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日益普遍,但战场上装甲车辆的装甲防护不断加强,使要求反装甲武器不断改进的呼声此起彼伏。
赋予步兵分队以反坦克能力是发展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动因。
而被动装甲和披挂反应装甲的不断发展,则进一步促进了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特别是其战斗部的发展。
另外,虽然冷战的结束削弱了反坦克武器的反坦克功能,但军队又面临着由于城市作战频频发生而需要性能更佳的步兵携带式反坦克武器的挑战。
在越战、中东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步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的身影。
“掠夺者”是美国自1990年开始研制的单兵便携式近程反坦克导弹,目的是为了满足海军陆战队近距离反坦克和市区反坦克作战的需要。
目前处于工程制造阶段,预计2001年装备部队。
系统全重8公斤,与一般火箭筒重量相仿。
弹长860毫米,弹径140毫米,初速34.8米/秒,最大飞行速度300米/秒,射程17/700米。
能在狭窄空间发射,适合于城市巷战。
配有自锻破片战斗部和双模传感器,能攻击坦克顶部。
为满足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紧急需求,在不到6个月的时间内,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本公司先前研制成功的“掠夺者”(Predator)肩射式近程反坦克导弹改造为直接攻击型城区突击武器。
日前,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向海军陆战队交付了400枚该改型导弹。
此前,按照第一批小批量试生产合同,该公司已经交付了344枚“掠夺者”导弹。
“掠夺者”是一种顶部攻击反坦克导弹,改造后的直接攻击武器称为多用途近程突击武器(Short-Range Assault Weapon-Multiple Purpose Variant,SRAW-MPV),配用多用途爆破战斗部,可对付诸如建筑物、掩体和轻型装甲车等多种目标。
40火使用方法
40火使用方法
40火指的是40火箭筒,是一种单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
使用40火箭筒时,可以采取卧姿、跪姿或立姿发射,但卧姿射击时,射击高度不能小于200
毫米。
火器上的瞄准镜(潜望镜或棱镜)可以卸载,射手可以根据目标距离确定射角。
如果目标是运动目标,射手需要取提前量。
在使用时,护木可以保护脸部,防止被灼伤。
冲锋时可以将火箭筒扛在肩膀上,设计时可以让射手张开嘴,减轻声音对耳朵的伤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坦克书籍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火箭筒发射原理
火箭筒发射原理火箭筒是一种常见的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其发射原理主要涉及到火箭推进技术和弹道学知识。
在进行火箭筒发射原理的探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火箭筒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火箭筒主要由发射管、发射装置、火箭弹和瞄准装置等部分组成。
当发射者按下扳机时,发射装置会引爆火箭弹的发射药,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在发射管内迅速膨胀,从而产生巨大的推力,将火箭弹推出发射管,完成发射过程。
火箭筒发射原理涉及到火箭推进技术。
火箭弹内部装有发射药和推进剂,发射药在引爆后会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燃气,推进剂则能够产生持续的推力,从而驱动火箭弹飞行。
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推进剂会不断燃烧产生推力,使火箭弹能够快速飞行并对目标进行打击。
火箭筒发射原理还涉及到弹道学知识。
弹道学是研究飞行物体运动规律的学科,火箭筒发射原理中的火箭弹飞行过程正是弹道学的典型应用。
火箭弹在发射后会受到重力、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其飞行轨迹将呈现出一定的弹道特性。
因此,发射者需要通过瞄准装置准确瞄准目标,以保证火箭弹能够命中目标。
总的来说,火箭筒的发射原理是基于火箭推进技术和弹道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合理设计的发射装置和火箭弹,火箭筒能够实现高速、精确的打击效果。
在实际使用中,发射者需要充分了解火箭筒的发射原理,合理操作并准确瞄准目标,以确保火箭筒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火箭筒发射原理涉及到火箭推进技术和弹道学知识,是一门复杂而又精密的技术。
只有深入理解火箭筒的发射原理,才能够更好地掌握其使用方法,并在实际作战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火箭筒的发射原理,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rpg火箭筒原理
rpg火箭筒原理
RPG火箭筒原理。
RPG火箭筒是一种便携式、单兵可携带的反坦克武器,其原理是利用火箭推进技术来发射高爆弹头,以对付装甲目标。
其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发射、飞行和命中三个阶段。
首先是发射阶段。
当士兵扣动扳机时,火箭筒内的发射药就会点燃,产生大量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些气体在火箭筒内迅速膨胀,产生巨大的推力,将火箭筒内的火箭弹推出筒体,从而实现发射。
接着是飞行阶段。
一旦火箭弹离开火箭筒,内部的发动机就会点火,产生持续的推力。
火箭弹在飞行过程中,通过尾部的喷口排出燃气,从而产生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弹向前飞行。
同时,火箭弹内部的导引系统会根据预设的目标信息,自动调整飞行姿态,确保火箭弹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最后是命中阶段。
当火箭弹接近目标时,其高爆弹头会在预设的距离处引爆,产生巨大的爆炸威力。
这种威力足以穿透装甲,摧毁目标,并对周围的人员和设施造成严重伤害。
总的来说,RPG火箭筒的原理是利用火箭推进技术,通过发射、飞行和命中三个阶段,对装甲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其便携式和单兵可携带的特点,使其成为现代战场上不可或缺的重要武器之一。
在使用RPG火箭筒时,士兵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操作。
同时,还需要对火箭筒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总的来说,RPG火箭筒作为一种重要的反坦克武器,其原理简单明了,但在实际使用中需要士兵具备丰富的战术经验和严谨的操作技能。
只有在士兵熟练掌握其
原理和操作技巧的情况下,RPG火箭筒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对敌方装甲目标造成有效打击。
rpg火箭筒原理
rpg火箭筒原理RPG火箭筒原理。
RPG火箭筒是一种便携式反坦克武器,它的原理是利用火箭推进技术来对敌方装甲目标进行打击。
它通常由发射管、火箭弹和火控系统组成,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RPG火箭筒的原理。
首先,RPG火箭筒的发射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发射管内部设计有导向装置和点火装置,导向装置能够确保火箭弹在发射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飞行轨迹,而点火装置则能够在发射时点燃火箭弹的发动机,使其获得推进力。
其次,火箭弹是RPG火箭筒的弹药,它内部装有发动机、燃料和弹头。
当火箭弹被发射出发射管后,发动机会点燃燃料,产生高温高压的气体,通过喷射产生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弹飞向目标。
而火箭弹的弹头则是用来对敌方装甲目标进行打击的部分,通常采用高爆或者穿甲弹头,能够在击中目标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最后,火控系统是RPG火箭筒的关键部件之一,它能够帮助操作人员对火箭弹的飞行轨迹进行精确控制。
通过火控系统,操作人员可以在发射前对目标进行锁定,并根据目标距离和速度等参数进行调整,确保火箭弹能够精确命中目标。
总的来说,RPG火箭筒利用发射管、火箭弹和火控系统的协同作战,能够在战场上对敌方装甲目标进行有效打击。
它的便携式设计使其成为了士兵们重要的反坦克武器之一,而其简单的原理也使其易于操作和维护。
在现代战争中,RPG火箭筒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士兵们提供了重要的火力支援。
综上所述,RPG火箭筒的原理主要包括发射管、火箭弹和火控系统,它利用火箭推进技术对敌方装甲目标进行打击。
通过发射管的导向装置和点火装置,火箭弹的发动机和弹头,以及火控系统的精确控制,RPG火箭筒能够在战场上发挥重要作用,成为士兵们的得力助手。
博福斯公司展出AT4 CS火箭筒及配用的两种新型弹
博福斯公司展出AT4 CS火箭筒及配用的两种新型弹
作者:双金
来源:《轻兵器》 2014年第23期
双金
2014年9月17~21日,非洲航空航天防务展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市瓦特克鲁夫空军基地举行。
展会上,瑞典博福斯公司展出AT4 CS火箭筒及其配用的两种新型弹——增程破甲弹和高爆弹,使该火箭筒可在复杂环境中攻击多种目标,射程更远,威力更大。
公司早先的AT4火箭筒在发射时,火箭筒后方喷射较大火焰,可能会对邻近同伴甚至使用者造成严重的烧伤和冲击波爆轰伤,不能在有限空间内使用。
而AT4 CS火箭筒在AT4火箭筒的基础上保留了高低压室设计,但采用平衡抛射方案取代无坐力方案,用液体作平衡抛射物,同时起到冷却后喷燃气的作用,使用者可以安全地从掩体或建筑物内发射。
A T 4 C S 火箭筒发射增程破甲弹时,有效射程达到600m,可贯穿400~600mm的装甲。
而发射非增程弹时,有效射程只有300m。
AT4 CS火箭筒发射的高爆弹有空爆和碰炸两种爆炸火箭筒及配用的两种新型弹瑞典萨博公司研制的AT4 CS火箭筒模式供选择,主要用于攻击有生目标。
编辑/曾振宇。
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的区别和误解
火箭筒与无后坐力炮的区别和误解火箭筒和无后坐力炮都是步兵主要反坦克武器,均曾有过傲人战绩。
先从火箭筒来介绍,到冷战中期RPG-7和M72两种分别代表了火箭筒具有的几个基本特性:平衡抛射原理(注1),复装,超口径(注2),火箭增程弹(注3)——RPG-7。
纯火箭原理,不占编制(注4)——M72。
而无后坐力炮的变化在二战前就基本定型,一般无后坐力炮都有膛线采用平衡抛射武器方式发射弹药,同时弹体和装药是分开的大多数都需要架设在三脚架上使用。
不过也有像瑞典古斯塔夫无后坐力炮这种轻便的可以一人使用的无后坐力炮。
而苏联的SPG-9虽然名为无后坐力炮却无膛线弹药也类似于RPG-7的弹药,可以说是重型火箭筒。
RPG-7虽然名为火箭筒可是装药包可以取出十足的无后坐力炮风格。
增程弹原理也是在以平衡抛射方式发射弹体后,20-25米击发二级装药,再以纯火箭的方式瞬间加速到时速达到400m/s以上,但二次点火和第一次一样都是瞬间的无法持续。
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共同点在于都避免弹体射出发射管/炮口时后喷尾焰烧到射手。
两者解决办法类似均是让发射药/推进剂快速燃尽,保证在射出发射管后已经熄灭凭借惯性飞行。
两种武器发射的弹药种类基本一样破甲弹,高爆杀伤榴弹和一些多功能弹药,其中某些还装备过碎甲弹比如铁拳3。
一般来说有膛线的无后坐力炮在精度,射程上要大于单纯的火箭筒。
这些火箭筒,无后坐力炮发射时候都不会和游戏,电影里那样尾部喷火或者拖着长长的尾烟发射出去。
真正屁股冒火的是火箭发动机可持续长时间工作反坦克导弹,但尾烟也看不见保证不会被看出飞行轨迹从而发现发射位置。
随着反坦克导弹的出现无后坐力炮的地位逐渐动摇,并且威胁到了需要2人操作的复装火箭筒。
同样的人员使用反坦克导弹在1000米距离上明显高于无后坐力炮,更别说火箭筒大多都没有1000米的有效射程。
一枚反坦克导弹的重量比火箭弹可重的多,不可能普通战斗士兵携带主战枪械,其他装备的同时再带上全套的火控和导弹。
喀秋莎火箭筒的工作原理
喀秋莎火箭筒的工作原理喀秋莎火箭筒是一种便携式单兵反坦克武器,主要用于对敌方装甲目标进行打击。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内置的火箭发动机产生推力将火箭弹射出筒体,通过弹头的穿甲作用或高爆炸药的爆炸冲击来摧毁敌方装甲目标。
喀秋莎火箭筒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火箭发射和弹头作用两个过程。
首先,在火箭发射过程中,火箭筒发射员在射击前需要打开火箭筒的保险装置,并将火箭弹插入筒体。
火箭弹通过筒体与导线连接,导线与发射员的控制装置相连。
当发射员准备就绪后,控制装置会向火箭发动机发送启动信号。
火箭发动机的启动信号后会点燃火箭发动机的固体推进剂,一般为尾部点燃式发动机或者回转箭式发动机。
固体推进剂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火焰和燃气,从而产生高压和高温的燃气射流。
接下来,高压的燃气射流通过喀秋莎火箭筒的推进装置,通过筒内的导向装置将燃气射流从筒体后部射出,从而产生与发射方向相反的推力,将火箭弹迅速射出火箭筒。
在射击过程中,火箭筒发射员需要保持对目标的准确瞄准,确保火箭弹能够命中目标。
接着,火箭弹开始进入弹头作用过程。
火箭弹前部分是负责穿甲的金属弹头,也可以是装有高爆炸药的弹头。
当火箭弹射出火箭筒后,通过内部稳定装置的作用,火箭弹会保持旋转稳定,以提高打击精确度。
当火箭弹接近目标时,发动机燃着的推进剂被耗尽,燃气射流消失。
此时,火箭弹的速度会逐渐减慢,然后开始自由下落。
为了保证火箭弹在离目标较近时还能产生足够的效果,火箭弹的弹头上配备了传感器和引信。
当火箭弹接触到目标装甲时,传感器会感知到与目标的碰撞,并通过引信触发弹头内部的装药。
装药的爆炸能够产生剧烈的冲击和高温,使目标表面的装甲受损、破裂或溶熔,从而有效摧毁或伤害目标。
总之,喀秋莎火箭筒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内置的火箭发动机产生推力将火箭弹射出筒体,再通过火箭弹的弹头作用,实现对敌方装甲目标的打击。
这使得喀秋莎火箭筒成为一种便携式、高效的反坦克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T4反坦克火箭筒
AT4(或AT-4)是瑞典绅宝波佛斯动力公司(Saab Bofors Dynamics)生产的一种单发式单兵反坦克武器,它取代了美国和NATO武器库内的M72 LAW火箭弹。
绅宝在AT4的销售取得了颇为显著的成功,使它成为世界上最为普遍的反坦克武器之一。
此武器设计是希望让步兵单位有能力去摧毁或瘫痪他们所遇到的装甲车辆和工事,不过对于击毁现代主力战车方面不是很有效。
此武器发射器和火箭弹在制造后会先行组装好,再做为单一弹药释出,而非一武器系统,发射筒在用后抛弃。
研革
美国海军陆战队使用AT4
AT4是瑞典陆军在1960年代采用的60mm Pskott m/68(Miniman)的后继型。
如同m/68,AT4是由佛伦内德飞比斯福肯公司(Förenade fabriksverken; FFV)所设计,并由他们设在瑞典卡尔诗达(Karlstad)尔圭斯斗(Zakrisdal)的工厂制造。
甚至在AT4被瑞典采用之前,它便参与了美国陆军的新型反坦克武器竞标,最后决胜者为AT4和德国的十字弓火箭筒(Armbrust),虽然对AT4很满意,美国陆军认为它的瞄准具和背带还有改善空间,在重新设计后,AT4被美军采用并称之为M136反坦克榴弹发射器(antitank grenade launcher;LAW),瑞典陆军也认同这些改善,并随后采用了美国版的AT4称之为Pansarskott m/86(Pskott m/86)。
在1990年代初,曾测试了一种130 mm纵列装药版本的AT4,此版本能贯穿任何现代主力战车(MBT)的装甲,不过计划最后因苏联解体和国防预算萎缩而取消。
操作
AT4射击中
AT4是一种无后座力武器,这代表炮弹向前推进的惯性与炮管后方喷出的推进气体的质量达成平衡,因为这种武器几乎完全不会产生后座力,因此可以使用其他单兵携带武器所不能使用、相对更大规格的炮弹,另外,因为炮管无需承受传统枪炮要承受的强大压力,因此可以设计成很轻。
此设计的缺点是它会在武器后方产生很大的“后焰”区域,可能会对邻近友军甚至使用者造成严重的烧伤和压力伤,这使这种武器在封闭地区很难使用。
要发射此武器,使用者必须先确定目前没有友军或装备在后焰区,若是趴射,他还必须将他的脚放至侧边以免烧到自己,然后他将两个保险装置打开,扳起开火击针和压下扳机。
瞄准是靠一个塑胶可调距瞄准具完成,运输时以滑盖保护,除此外,此武器也可加装光学夜视镜在一个可拆式固定架上。
使用AT4无需太多训练,且操作容易,使它能适用于很多情况。
因为单价昂贵,并不适合定期实弹射击训练,因此有一些与之操作完全相同的练习版本,只不过发射的是可重上弹的9mm或20mm曳光弹,20mm的版本也是一种无后座力武器,并受瑞典陆军偏好,因为它的后焰增加了真实性,相比9mm的“磅”声(类似以手指敲空罐的声音)。
后焰的问题已经被新出现的AT4-CS解决,AT4-CS会在发射时向后方排出盐水以减缓冲击波,此改良使得部队无须再将身体曝露在敌火下即可向敌方装甲运兵车或坦克射击。
规格
•长度:101.6厘米
•重量:6.7公斤
•炮口直径:84 mm
•最大有效距离:300米,区域攻击可超过500米
•贯穿力:400 mm滚轧均质装甲(Rolled homogeneous armour;RHA)
•飞行时间(至250米):少于1秒
•炮口初速:285 m/s
•操作气温:-40至60°C(-40至140°F)
•弹药:锥形装药翼稳穿甲弹
火箭弹AT4有许多不同种类火箭弹,注意因为AT4是一次性武器,这些火箭弹都是事先装好。
•HEAT(高爆穿甲弹):AT4 HEAT是一种低弹道低分散武器,可穿透420 mm的装甲。
•HE-DP(高爆两用弹):用在碉堡和建筑物上,火箭弹可设定为碰撞引爆或延迟引爆。
•HP(高穿透力弹):更强的穿透能力,可贯穿500至600 mm的装甲。
AT4 CS AT4 CS(Confined Space)是一种为都市战而设计的AT4次型,一般的AT4从密闭空间发射是非常危险的事,因为会使周边压力极速增加,若后膛15米内有墙或其它硬件,后方火焰也可能会回扑士兵身上。
CS版在发射时会从后方排出咸水以中和后焰。
海内杂谈辣评热议民间呼声草根爆料社会万象热点新闻体育沙龙国际聚焦
谈房论市科技大观职场人生数码产品IT业界电脑之家手机世界汽车天地
游戏乐园财经纵横品味生活健康医学艺术创想军事天地美食天下奇闻异事时尚先锋女性时代风尚购物大话教育校园青春学习资料问题互助海内读书早期教育娱乐八卦明星秀场幽默至上旅游攻略音乐之声绝美图库影视天堂休闲水吧综艺频道论坛公告意见投诉版务讨论
澳门论坛鞍山论坛北京论坛保定论坛包头论坛常州论坛长沙论坛沧州论坛长春论坛重庆论坛成都论坛东莞论坛大连论坛东营论坛大庆论坛鄂尔多斯论坛佛山论坛福州论坛贵阳论坛广州论坛合肥论坛哈尔滨论坛邯郸论坛海口论坛杭州论坛吉林论坛金华论坛嘉兴论坛济宁论坛济南论坛昆明论坛洛阳论坛兰州论坛临沂论坛南昌论坛宁波论坛南京论坛南宁论坛南通论坛南阳论坛泉州论坛青岛论坛深圳论坛上海论坛苏州论坛绍兴论坛石家庄论坛沈阳论坛唐山论坛泰安论坛台州论坛天津论坛太原论坛台湾论坛泰州论坛威海论坛无锡论坛乌鲁木齐论坛武汉论坛温州论坛潍坊论坛徐州论坛香港论坛西安论坛厦门论坛盐城论坛烟台论坛扬州论坛中山论坛镇江论坛郑州论坛淄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