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毕淑敏小说的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试分析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点

试分析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点

试分析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点作者:曾晓平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7期摘要:毕淑敏的小说创作重在对人生的思考,对人性的呈现的,对社会现象的探究。

读者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就要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而且还会注意到,小说中更多地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

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毕淑敏小说的这一创作特点是值得重视的。

本论文针对毕淑敏小说的创作特点展开研究。

关键词:毕淑敏小说;创作特点;分析[中图分类号]:I206 [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7-0-01引言: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使得社会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人们的思想也相应地发生变革。

在这样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文学创作也趋于市场化,但毕淑敏却坚持走属于自己的文学创作道路,通过文学创作寻求对人性的思考,让读者阅读他的作品,会认识到人性在作品中实现了回归,故事内容值得深思,引发人思考。

一、毕淑敏小说中对于人物的创作特点毕淑敏在小说从创作中,吸收了鲁迅的创作理念,更多的塑造了坚强的人物形象。

毕淑敏所创作的军旅小说颇多,军人那豪迈坚毅的形象令人深表敬畏。

从故事内容来看,毕淑敏的军旅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更多地展现人性,却不是以国家或者部队为创作背景,塑造各种悲剧人物形象。

包括肖玉莲、游星、金喜蹦等等,都是具有军人尊严的,在小说中散发着浓重的悲壮色彩。

《阿里》中,游星不仅漂亮,而且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性格爽朗,做事干练,即便是男兵也对她畏惧三分,也因此没有男兵给他写情书。

当游星遇到交通员的时候,对其产生了爱慕之情,而且还违反军规与交通员约会。

战友将她的这一行为告发了,他就要背负男女不轨的罪名,甚至还存在着叛国的嫌疑。

为了男友,为了父母,游星选择了自杀,用这种方式捍卫自己的尊严。

故事以悲剧结束,主要的目的是让人们明白,无中生有的罪名会害死人,同时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会选择不归道路以表示抗议。

当然,这样的结局是时代的产物。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论文报告: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一、毕淑敏小说简介1. 毕淑敏的生平与成就2. 毕淑敏的小说题材、风格、特点二、毕淑敏小说的艺术成就1. 独特的文学语言风格2. 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3. 对女性角色形象的刻画和呈现4. 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探讨和思考三、毕淑敏小说的局限1. 片面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描述2. 忽略目标读者的诉求和喜好3. 狭隘的文学视野和思想观念4. 对情节的过度夸张和虚构四、毕淑敏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意义1. 具有时代性的社会现象和主题展示2. 提高女性文学的地位和现实意义3. 对后代作家的启示和借鉴4. 促进文学创作的多元发展五、毕淑敏小说创作的价值评析1. 对文学和社会的密切关联性的思考2. 展示了女性文学的画面和探索3. 突出了人物塑造和文学技巧的重要性4. 呈现了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六、毕淑敏小说对文学研究的启示与建议1. 关注社会现象的文学价值和作用2. 尊重读者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需求和情感投射3. 提升文学创作的内涵与深度4. 探索女性文学创作的更多可能性七、结论:毕淑敏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

八、参考文献九、附录:毕淑敏的代表作品简介。

1. 毕淑敏小说简介在这一章节,介绍了作者毕淑敏的生平、成就,以及她的小说题材、风格、特点等方面的情况。

同时,对于读者来说,对作者有基本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后面的论述。

2. 毕淑敏小说的艺术成就这一章节中,指出毕淑敏小说的独特之处:文学语言风格、对现实社会现象的揭露和批判、对女性角色的形象和人性人生的探讨等方面的艺术成就。

3. 毕淑敏小说的局限指出毕淑敏小说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片面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描述、忽视目标读者的诉求和喜好、狭隘的文学视野和思想观念、对情节的过度夸张和虚构等等。

4. 毕淑敏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意义阐述毕淑敏小说创作对中国文学的重要意义,包括展示具有时代性的社会现象和主题、提高女性文学的地位和现实意义、对后代作家的启示和借鉴以及促进文学创作的多元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毕淑敏小说文本的医者叙事探究

毕淑敏小说文本的医者叙事探究

1732014年2月(中)科教导刊毕淑敏小说文本的医者叙事探究梁春婵(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当代作家毕淑敏,其医生,作家,心理学等丰富的人生经历,使得她所关注的社会以及叙事手段都渗透着浓浓的医者意识。

她是战士,不断的冲锋在时代的最前线,她是医生,医治是她的职业天性,她是心理师,救赎灵魂是她崇高的使命。

最终,医学、文学和心理学在毕淑敏的文学创作中得到了很好的结合,从而从身体层面到精神层面实现了对人的全面关怀。

关键词创作定位医学视景医学叙事人文关怀中图分类号:I207文献标识码:ADoctor Narr ative Explor ation on Bi Shumin's Fiction TextsLIANG Chunchan(College of Liberal Arts,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Guangdong 510631)Abs tra ctContemporary writer Bi Shumin,the ir doctors,writers,psychology and other rich life experiences,making herthe means of social and narrative concerns are permeated with a strong healer consciousness.She is a warrior,constantly as-sault at the forefront of the times,she was a doctor,healing nature of he r profession,she is a psychologist,soul salvation is her noble mission.Eventually,medicine,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 has been a good combina tion in the literature Bi Shumin,so from a physical aspect to spiritual realiz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care of people.Ke y wordscreative positioning;medical scene;medicine narrative;human care毕淑敏从军11年,从医20年后,才开始她的写作生涯,著有大量的散文和小说。

论文范文:毕淑敏作品的色彩意象研究

论文范文:毕淑敏作品的色彩意象研究

论文范文:毕淑敏作品的色彩意象研究第一章毕淑敏作品的色彩运用简析文学作品,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作家凭借着语言来描摹人类的大千世界,来阐释生活的哲理玄机与人性的美丑善恶。

当作家的某种抽象情绪、情感或思想借助于外在的物象表现出来时,就形成了意象。

色彩,作为一种富有魅力的独特意象,在现实世界和艺术领域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正是这种种色彩构成它的美好与繁丰,也是因为色彩让我们更感性更充沛地观察和理解生活与环境。

提到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它在绘画艺术中的广泛运用。

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便已发现了色彩的美妙,他们会在山间岩壁上用简单的黑、赤、褐描绘图画,他们也会在原始陶器上用彩色的纹样作装饰。

到了现代艺术家手中,绘画早已是炉火纯青的色彩艺术。

当然,美丽的色彩不仅钟情于绘画这种艺术,它几乎在各种艺术门类里都发挥着令人欣喜的奇妙作用。

第一节以色彩描摹环境衬托主题文学作品中的色彩语言,最直接的功能便是描摹出生活的原色。

无论是大自然的飞瀑流丹、花开叶落、朝晖夕阴,还是巧夺天工的宫殿园林、雕塑石刻都能通过简单的文字来记录它们美丽的原色。

也可以通过细腻的遣词造句描绘出它们在光影变幻和明暗调度后更加富有生机或者和谐诱人的色彩。

这些色彩直接给予读者一个形象可观的书中环境,让人仿佛身临其境,能够极其自然地把情绪溶进文学作品里,与人物或者作家展开最初的交流。

在毕淑敏的作品中,有许多环境描写都是通过色彩来细致描摹的。

这些色彩是环境的构成,同时又与特定的人物、情节、情感等构成一个整体,营造出特殊的意象或视觉效果。

“无垠的高原环绕着我们,5 个女孩子互相搀扶着,站在巨大的高原中央,惊讶它无比的美丽和壮观。

天蓝的让人误以为是深不可测的海底,一朵白云像沉睡千年的珊瑚礁,凝然不动地沉没在空中;喜马拉雅鹰像热带鱼一般翩翩而过,黑翅掀起的气流,使山影像浸在水里的绸缎般抖动不止;陡峭的山峰戴着白雪的桂冠,安然地屹立着,好像在打坐,思索着人世间的难题;在戴偏的帽子顶端,镶着钻石般的冰川,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的无数根银线,几乎要把人的双眼刺瞎;精灵般的野马,用花瓣一样的蹄子,把山石敲打出紫色的火星,似岚气顺着山脊蜿蜒攀升,只把一条乱甩的尾巴,留在跟踪它的目光里......”这是毕淑敏笔下的西藏雪域高原。

关于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关于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毕淑敏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中的重要作家,其小说创作一直备受关注和赞誉。

在这篇论文报告中,我们将对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局限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回顾毕淑敏的文学生涯与小说创作历程二、探究毕淑敏小说中的叙事艺术特点和风格三、分析毕淑敏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四、解析毕淑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与塑造方法五、探讨毕淑敏小说的情节构建与处理手法六、评价毕淑敏的作品在当代文坛中的地位和影响七、挖掘毕淑敏小说中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八、探究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主题和女性形象表现九、分析毕淑敏小说的限制与不足,并提出对其发展的建议和期望毕淑敏作品中的叙事风格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情节线索清晰,眉目传情,堪称一个小说家的基本功夫。

她的人物刻画也很有思考,人物性格比较丰满多维,巧妙表达着社会人物在中国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奔波、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争斗和活动状态等。

同时还有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现实生活等话题,充分体现了作家的主题思想追寻和文化践行。

毕淑敏的小说是否存在缺陷?当然是有的。

他们的大小、性质和影响的长度和深度各不相同,但主要的问题包括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不够深入和完整,对人物的关注不够连续和深刻以及话语中国化的程度不够深。

表面上看,这些问题都与她曾经毕业于公共外交学院如出一辙。

实际上,这些问题对于任何一名作家来说都是难以克服的,甚至是依靠更为深入的理论支持来解决的。

1. 回顾毕淑敏的文学生涯与小说创作历程在这个提纲中,重点回顾毕淑敏的文学成就和生涯,了解她的创作历程以及小说创作发展的主要阶段,从中挖掘出她小说创作的基本风格和思路。

2. 探究毕淑敏小说中的叙事艺术特点和风格这个提纲主要从叙事方式、篇幅构成、语言表达等方面来探讨毕淑敏小说的叙事艺术特点和风格,分析她小说中基于个人经历、生活体验和社会关怀所形成的独特故事表现能力。

3. 分析毕淑敏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此处提纲明确毕淑敏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探讨她的作品从文化、社会、人性等多个角度来表现思想和观点,剖析和反思当代社会状况和文化价值取向。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研究作者:梁齐双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0期摘要:毕淑敏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她创作的小说也多以女性为主题,她创作的作品大多集中军旅题材、医学题材和都市商业题材。

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一是她与别人不同的医生经历,让她对死亡有着不同于别的女性作家的深刻认识,从而她笔下的死亡真实残忍,而她描写的死亡面前的平和从容的女性形象又显得与众不同,这种死亡书写区分开了她和别的女性作家。

二是她在对女性关怀的境界上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她关注到了人类本身的价值与命运,从而引发了她对全人类的关怀。

三是她受自身经历和条件所限,无法更好的融入新的时代的女性意识中去,她的思想已经落后于时代,这是无法挽救的遗憾。

关键词:毕淑敏;女性意识;死亡;关怀所谓女性意识,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性别意识。

[1]主体意识指的是女性有了自我认识,成为个性主体;平等意识指的是追求男女平等,想要获得权利和尊重;性别意识则是注意到了男女之间的不同,将两者区别并对立起来。

这种意识引领了当下女性主义发展的主要潮流。

毕淑敏作为著名的女作家,她创作的小说也多以女性为主题,虽然她创作的作品大多集中在三个题材:军旅题材、医学题材和都市商业题材,却都少不了女性的身影。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从懵懂的少女怀春到前面提到过的女性意识中的主体意识,最后又到了平等意识,虽然时代和出身限制了毕淑敏向着更深层次的性别意识前进,但仅仅就她这三个题材的作品也让女性文学发展迈出了更远的步伐。

而在这些步伐中,即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也能显现出毕淑敏女性意识思维的优点以及局限。

一、死亡面前的平和从容也许是因为二十多年的从医生涯,毕淑敏的小说中常常提到死亡,总是充斥着生死冲突,也呈现了各种各样的死亡形态。

《生生不已》中因为疾病夭折的小女孩,在小女孩死后想要第二个孩子却难产而死的妈妈,《红处方》中被病人下毒却宁死不向毒瘾屈服的简方宁,《教授的戒指》中为了对病人的痛苦感同身受,最后患癌而死的医学教授陶若怯,还有《女人之约》中饮酒过度导致肝硬化死亡的郁容秋,这些各种各样的死亡形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所有人都平和从容地面对死亡。

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试析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开题报告】

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试析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有限生命的无限关爱——试析毕淑敏小说中的死亡意识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一)毕淑敏小说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王蒙说毕淑敏是“文学的白衣天使”。

1969年,17岁的毕淑敏便到了海拔5000米的西藏高原阿里当兵,直至1980年转业回北京。

在这11年间,她亲眼看到了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了冰冷的昆仑山,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

此后在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

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迄今为止,她已发表近四百万字作品,主要是小说和散文,其内容归拢来,一是反映藏北军旅生活,二是反映医生方面的生活,作品中始终关注关怀着人的生存状态。

作为两种人生状态,生和死是截然分开的。

但在哲学本源上,两者又是和通为一的。

海德格尔指出:“日常生活就是生和死之间的存在”。

在生命的繁衍过程中,我们一步步逼近死亡。

生与死同在,生因死的必然而显出其珍贵,死也因生的可贵更具备丰富的意义。

毕淑敏小说中对死亡的审美是我们思考和面对死亡的一种可能的方式和途径。

她以自己对人生的深入体验和对死亡的独特理解,将死亡作为结构小说的脉络。

我主要从毕淑敏的“昆仑经历”和“现实体验”来看她的小说《昆仑殇》、《阿里》、《生生不已》、《预约死亡》、《红处方》和《拯救乳房》中的死亡意识,对小说中的不同的死亡描述进行分析、审美。

在其过程中去探寻死亡背后的内涵,去直面死亡,进而揭示文本所折射出的死亡观,达到对死亡的超越。

目前为止,毕淑敏小说在国外研究总体来说还是比较少的。

我国各学者对于毕淑敏小说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有对生命观的研究,对女性生存意识的研究,对白色意象的研究等等,其中尤其是对死亡的研究颇为丰富。

如王新惠的《毕淑敏小说中对死亡的预约与超脱》认为“毕淑敏的小说彰显出她对死亡认识不断深化与开掘的过程,构建了具有现代意识的死亡观,为民族的死亡文化创作了给位生动的诠释文本。

毕淑敏小说研究述评

毕淑敏小说研究述评
镇 邦 称 其 “ 于 以 敏 锐 的 目光 捕 捉 瞬 息 万 变 的 现 实 生 活 ” 善 , “ 以直 面 社 会 直 面 人 生 的 态 度 面 对 各 种社 会 问题 , 以客 观 冷 峻
限与灵魂极 限——读 中篇小说 ( 昆仑殇 ) , 》 肯定 其“ 历史 的 在 荒唐与苦难 中展示军人 的美好 愿 望 , 生命处 于炼狱 中展示 在
蒙, 他将 毕淑敏誉为 “ 文学 界的 白衣天 使” 认为其有 着“ , 治病 救人 的宗 旨, 普渡众生 的愿 望 , 口婆 心的耐性 , 条不紊 的 苦 有 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 , 她有 一种 把对 于人 的关怀 和热情 悲 悯化为冷静 的处方的集 道德 、 学 、 学于 一体的思 维方式 、 文 科 写作方式与行为方式 ” , … 评论精 当而深刻 。
军 人 的 灵魂 极 致 ”, 昆 仑 殇 歌 悲 壮 之 音 当 千 古 袅 袅 ” 而 评 “ 。
的态度和手 中那锋利 的手 术刀剖析各 种社会 问题 ” 。将其分
为 : 是 以一 个 具 体 社 会 现 象 或 问题 直 接 切 入 现 实 生 活 , 其 一 尤
论家陈骏涛也在 18 9 8年第 1 小说评论》 期《 发表 了题为《 向新 的起点进发——读毕 淑敏 的两 部中篇处女作》, 充分肯定 了两 篇作品的价值 , 也指 出了艺术上 的不足 。随着 《 补天 石》 《 、 阿 里》 《 、 女人之约》 《 、 生生不 已》、 预约死亡》 《 《 、 红处方》 问世 , 十年问毕淑敏佳 作迭 出。而立 足作 家作 品的研究也在上世纪 9 0年代 中期渐显成 就。
壮 美 见 长 ” “ 活 积 累深 厚 , 性 开 掘较 深 且 具 有 壮 美 的 审 美 ,生 人 品格 而 受 到 读 者 和论 者 的称 道 ” 。评 论 界 普 遍认 为 ,“ 仑 j 昆

血玲珑文献综述

血玲珑文献综述

《血玲珑》文献综述-----对于女性伟大与卑微矛盾性的研究作为一名著名的女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女医者,毕淑敏的作品总能将科学与文艺结合起来,将小说中的人物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融为一体。

毕淑敏笔下的角色大多都是矛盾的结合体,特别是她笔下的一些女性角色,比如说她的小说《血玲珑》中的卜绣文这一角色,更是十分突出的体现了这一点。

小说中人物的主要矛盾能够很好的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及心理,因此对于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角色矛盾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抓住角色本身的性格特点和小说的中心内容,也能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开放进步,女性在我国的地位已经今非昔比,然而,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得男尊女卑的思想也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

尽管在当今社会,各个行业都能看见杰出的女性,但在很多时候女性还是不能实现与男性的平起平坐。

女性是伟大的,她们孕育了生命,支撑了家庭,为各行各业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女性也是卑微的,在一男性为主导的社会苦苦挣扎的同时,她们承受了比常人更多的压力和目光,又时更要放下女性的尊严。

《血玲珑》中的主人公卜绣文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矛盾性。

在读完毕淑敏的小说,我接着又阅读了一些关于《血玲珑》和作家毕淑敏的一些文章和论文,大多数学者的文章和论文就对女性的伟大与卑微这一矛盾性进行了解读。

许多学者认为《血玲珑》中的卜绣文这一角色是伟大的,卢海英认为卜绣文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引用了弗洛姆的作品《爱的艺术》中的话:“母爱的本质是无条件的,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就本质而言是不平等的”,“正因为母爱的这种无私的特性,它被认为是最高层次的爱,是一切情感中最为神圣的”。

尽管小说中的卜绣文出于十分艰难的困境,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而且每次的选择都是残酷的,但在她伟大母爱的映衬下,她消耗着快要枯竭的身体,一次又一次的投入到女儿的拯救中去。

孙亚茹也认为卜绣文是一个伟大的女性角色,在得知女儿病重的情况下,她依然可以保持沉稳,在商业界苦苦周旋的同时,也撑起了一个快要破碎的家庭,她体现了一个伟大女性的善良,智慧,勇气和美丽。

现代文阅读深入探索毕淑敏的文学思想

现代文阅读深入探索毕淑敏的文学思想

现代文阅读深入探索毕淑敏的文学思想毕淑敏,现代文学界的璀璨明星,她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具有独特的文学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索毕淑敏的文学思想,并对其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一、毕淑敏的文学思想毕淑敏的文学思想具有多元化和深刻性。

她在作品中强调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描绘与剖析,关注人的情感和内心。

她深信文学的力量可以唤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思考。

其次,毕淑敏的文学作品表达了对于现实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她以敏锐的观察力揭示出社会的阴暗面,探讨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不公。

通过作品,她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揭示出其中的深层次意义。

此外,毕淑敏的文学作品还体现了女性主义的思想和关注。

她通过女性视角展现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命运,并对女性的困境和抗争进行探讨。

她希望能够唤起女性对于权益和自我解放的重视,实现性别平等。

二、毕淑敏代表作分析①《某某小说》《某某小说》是毕淑敏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残酷。

故事主要围绕着一个中年男子的内心世界展开,讲述了他在现实生活和幻想之间的挣扎。

这部小说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引人入胜。

毕淑敏通过剧情的紧凑和人物的塑造展示了她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洞察力。

这种细腻的刻画让人们对人性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②《另一个世界》《另一个世界》是毕淑敏的另一部杰作,也是她对社会问题深度思考的体现。

这本小说以一个少女的视角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并呼吁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

通过这部小说,毕淑敏传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她试图唤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引发他们对人性的深入反思。

三、毕淑敏作品的影响与启示毕淑敏的文学作品深入人心,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启示。

首先,我们可以从毕淑敏的作品中学习到对人性的深入洞察力。

她通过细腻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激发我们对于人性的思考。

其次,我们可以从毕淑敏的作品中汲取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文学论文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  文学论文

浅析毕淑敏作品中的死亡主题摘要:毕淑敏是一位具有深厚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她在创作方面对死亡主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

结合她自身多姿多彩的经历和相关的知识,她对死亡主题的描写经历了“描写死亡”、“直面生死”、“挑战死亡”三个阶段。

她的创作展现了死亡的真相和价值同时又启发人们思考生存的意义与方式。

关键词:毕淑敏死亡主题生存《预约死亡》前言:毕淑敏是文学界的一朵奇葩,她的人生经历给了她创作的素材,同时也使她把她自己心中的对生命和死亡的独特的感悟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分享又启发人进行深刻的思考。

一、从军行医的经历毕淑敏生于新疆伊宁。

17岁时,正值“文革”期间,毕淑敏参军入伍,被分配至西藏阿里军分区;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是一名部队医生,在西藏高原当兵11年。

1980年转业回北京后,曾担任内科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

1986年,毕淑敏在其34岁时写出处女作——小说《昆仑殇》,并于次年发表在《昆仑》杂志上。

她于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1991年,她退出已从事22年的医生职业,开始全职写作。

她于1991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94年,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奠定了毕淑敏在中国文坛的声誉。

此后,毕淑敏陆续发表作品《红处方》、《拯救乳房》、《血玲珑》。

1998年她于46岁高龄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方向入读,其后,她成为注册心理咨询师,并开办诊所。

二、关注死亡主题(一)描写死亡毕淑敏的处女作《昆仑殇》写了一群为了执行命令而葬送生命的年轻士兵,“殇”就是未成年英勇而亡。

“1号”首长不甘寂寞,争强好胜,为了自我的邀功请赏,强硬下达了让军队穿越无人区进行拉练的命令。

战士们一个个都表现得非常勇敢、无畏:号兵李铁为了鼓舞士气用生命吹响进军号,炊事班长金喜蹦为救护同行者滑下悬崖,女卫生员肖玉莲为荣誉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作战参谋郑伟良在赶送描写这次壮举的新闻稿件路途中车翻人亡。

但壮烈的背后还有让人陷入沉思的许多东西:“1号”首长明知是常年冻土的无人区却还要下命令让部队穿越;号兵李铁明知在高原缺氧状态下吹号无疑是送死却偏偏要主动去吹;炊事班长金喜蹦就因为读错一个字就背上沉重的十字架,要时时准备着用生命去赎罪;比任何人更懂得女性生理期需要避免剧烈活动的卫生员肖玉莲却硬是要和自己的生命较劲。

毕淑敏小说浅析

毕淑敏小说浅析

毕淑 敏 凝 聚 昆仑 经 历体 验 ,冷静 而 出 色地 描 绘 了严 酷 惨 珑 》 、 《拯 救 乳 房 》 、 《女心 理师 》 中 ,毕淑 敏 将 医者 的情
烈 的 昆仑边 缘 地 域 环境 ,抒 写 了如 火 如荼 的 军人 情 怀 ,再 现 怀和 作家 的 审美 意 识 整合 起 来 ,在 文 学 作 品 中为 荣誉 的平 凡 而 漫长 、遥 远 而 人迹 罕 至
的 道路 上 , 以致 人 们 不 易觉 察 。
毕淑 敏 戍 守 昆仑 的 岁月 ,也 正 是文 化 大革 命 从发 生 到演
化 的年 代 ,那 时 的 昆 仑 山也 是 极 左 路 线 统 治 的 王 国 。小 说
眼 。 ” 【2J“冷 ,痛彻 心 脾 地冷 。… …在 万 古不 化 的 寒冰 上 僵
卧 了一夜 , 内脏都 几 乎冻 成 冰 坨 了 。 ” “唯有 昆仑 山才 会
出现 这种 奇观 ,腾起 的波 浪来 不 及落 下 ,便 在 半空 中冻 结 ,
却 依 然保 持 着 前赴 后 继 的身 姿 。 ” 【2】‘‘高原 的景 象 不应 该 是
是 甜 蜜与 幸福 ,而 在毕 淑 敏 昆仑 军旅 生 活所 获得 的体验 中 ,
军人 的 爱情 更 多 的 时 候 是 与 失 意 、痛 苦 相伴 。 小 说 《昆 仑
殇 》 中 , 即使 天天 相 见却 只 能 以信 传情 ,最后 带着 遗 憾 双双
牺 牲 在 拉练 中 的恋 人 郑伟 良、 肖玉 莲 ; 《补 天 石 》 中为 了肩
1 1 6曙 言,展现高原粗暴、残酷、荒蛮的地域风貌,如 “奇寒而威 《最后一支西地兰》、 《昆仑殇》等记述了反常时代赋予各
一 根舸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 汉语国际教育

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  汉语国际教育

论文题目:毕淑敏创作研究综述摘要在中国当代作家群中,毕淑敏从而立之年开始创作,可谓是大器晚成。

她的作品有《血玲珑》、《红处方》和《昆仑殇》等。

不管是创作过程、主体、以及艺术造诣等方面来分析,其从存在特别重要的示范意义。

围绕创作主题来分析可知,因为特殊的生长环境以及生活历练,尤其是她从事了丰富的工作,让她存在了多种的身份特征,比如作家、军人等,她创作了大量的作品,获得了众多民众的重视以及推崇,如此也具备主流引领作用;从创作内容度看,她的人生经历为她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从军旅、心理、医疗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涉猎,她所处时代的变化也使她的创作内容丰富,富有成效,风格多样。

本文通过对毕淑敏创作的归纳整理,从主题和题材两方面对其作品进行综述性研究,重点分析了毕淑敏作品中呈现出的女性主题、死亡主题、心理学主题和母亲主题,并对军旅等三种题材小说进行了讨论。

通过这些研究进一步探寻毕淑敏的创作风格,更好地把握对其作品的深入理解。

关键词:毕淑敏;创作;综述目录摘要 (I)绪论 (1)1作品创作综述 (2)2主题研究综述 (4)2.1 女性主题 (5)2.1.1觉醒 (5)2.1.2 提升 (6)2.2 死亡主题 (8)2.2.1 直面死亡 (8)2.2.2 超越死亡 (8)2.3 心理学主题 (9)2.4 母亲主题 (10)3 题材研究综述 (12)3.1 军旅小说 (12)3.2城市小说 (13)3.3新体验小说 (14)结论 (16)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8)绪论从研究现状来看,迄至目前,关于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研究已有众多。

此篇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和概括,其研究目的在于总结毕淑敏现有作品的写作方向和写作意图。

毕淑敏小说中的拯救主题研究 正文(九月修改版)

毕淑敏小说中的拯救主题研究 正文(九月修改版)

摘要毕淑敏作为一名充满着生命关怀意识和浓厚人文情怀的女作家,其以医者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在文坛颇具影响力。

她的作品不仅有着对于生命的大悲悯,同时又能够以温暖和爱感拯救人于现实生活的泥淖中,是真正具有力量的爱的文学。

本文试图以拯救作为主题研究对象,从生命困境和心灵危机、拯救生命与抚慰心灵、拯救他人与自我升华这三个向度来探讨毕淑敏作品中的拯救主题。

第一章是生命困境和心灵危机。

这一章从人与自然的生命困境,人与社会的心灵危机,人与他人的情感冲突,人与自我的精神分裂以及女性的性别困境这五个向度展开。

毕淑敏作品中的昆仑山系列呈现出的自然下的生命困顿看似难以逃脱,但她展示的是自然下的人类抗争以及蓬勃的生命力,对抗中有共生。

同时,人与社会的危机更多的体现在心灵上的纠缠,她以沉敏的笔触揭开了社会给予人的束缚,提出人该如何生存的深刻命题。

另外在人与他人以及人与自我的矛盾冲突中,体现出的情感危机更是为世人敲响警钟,她更倾向于突出这种矛盾,展示困境与危机并进而以爱的笔触来拯救世人。

第二章是拯救生命与抚慰心灵。

这一章通过医生的职责与作家身份,庄严的职责与悲悯情怀,悲剧人生的救赎尴尬这三方面来阐释。

这部分从毕淑敏的医者经历及作家的双重身份入手,体现医者与作家的治病救人的共通之处,二者的结合更好的体现了毕淑敏对于生命的悲悯情怀,在对于生死的思考中贯穿了对于生的珍重以及对于死的通达。

她更侧重以温暖的情怀拯救受伤的生命,寻找生之价值和意义。

第三章是拯救他人与自我升华。

这部分从医患的冲突和关系的和谐,自身的矛盾与自我的救赎,生命的丰富与精神的升华这三个层面来阐释。

她试图通过个体与他者的矛盾来突出自身的价值,并寻求和谐之道,同时在对于生命尊严以及生命价值的感悟中得到救赎的力量。

此外,毕淑敏本身的博大情怀也使其作品以及自身的生命更加丰富,让读者能够与她一起凭借着爱与温暖的拯救得以精神的升华。

关键词:毕淑敏;拯救主题;生命意识;医者身份ABSTRACTBiShuMin as a full of life care consciousness and a rich humanistic feelings writer, and the providers and writers of the dual identity influential in the literary world. She works for the life not only her great grief, and at the same time, her warm and love can save people in the nud of life, so this is really powerful love of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take sav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life and mind crisis, save trouble life and placatory heart, save others and self sublimate the three dimensions to explore the works BiShuMin save theme.The first chapter is life predicament and mind crisis. This chapter presents the people and the natural life predicament, man and society heart crisis, people and other people's emotional conflicts, and himself schizophrenia and the women's gender trouble the five dimensions begin. BiShuMin entries to the kunlun mountains show under natural series of life predicament seems difficult to escape, but she showed is natural human being under the protests and vigorous vitality, against in symbiosis.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and social crisis more reflect on the mind of entwine, she sank to the sensitive unveiled the public to give people the brush of bondage, puts forward how to survive the profound proposition. In other people and others and and himself a conflict, reflects the emotional crisis is alarming for the world, she tends to highlight the contradiction, show the predicament and crisis and then, by the brush of love to save the world.The second chapter is to save lives and placatory heart. This chapter through the business of doctors and writer identity, solemn duty and grief and feelings, tragic life of redemption embarrassed to interpret these three aspects. This part of the BiShuMi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and the doctor of double identity, reflect the doctor and a writer of salving common, the combination of two better reflect the BiShuMin for life, pity feelings, for the consideration of life and death in throughout the birth and treasure for the access to death. She's more emphasis on with a warm feelings to save the life of the injury,looking for the value and meaning of life.The third chapter is save others and self distillation. This part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flict and the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its contradictory and self of redemption, of life rich and the sublim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interpretation. She tried to throug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contradiction to highlight the own value, and seek the way of harmony, and for life in dignity and value of life in the perception of the power of salvation. In addition, BiShuMin itself as the feelings and the work and their own life more rich, let the reader can with her together with love and warm save to the sublimation of spirit.Key Words:BiShuMin; Save theme; Life consciousness; Providers identity目录前言 (1)第一章生命困境与心灵危机 (3)第一节人与自然的生命困境 (3)第二节人与社会的心灵危机 (5)第三节人与他人的情感冲突 (7)第四节人与自我的精神分裂 (8)第五节女性的性别困惑 (10)第二章拯救生命与抚慰心灵 (11)第一节医生的职责与作家身份 (12)第二节庄严的职责与悲悯情怀 (15)第三节悲剧人生的救赎尴尬 (18)第三章拯救他人与自我升华 (21)第一节医患的冲突与关系的和谐 (21)第二节自身的矛盾与自我的救赎 (24)第三节生命的丰富与精神的升华 (28)结语 (31)参考文献 (32)致谢 (3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4)前言毕淑敏是中国当代著名女作家之一,她有着富有传奇色彩的独特人生经历。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导言毕淑敏,女作家,1962年生,山东省菏泽市人。

她以其独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文学内涵,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中备受推崇的一位作家。

毕淑敏的小说以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的叙述,展现出她的文学才华和艺术情怀。

第一部分: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1.深刻的思想内涵毕淑敏的小说创作,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她以独特的观察角度,关注社会中最底层的人,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和内心的精神世界,关注他们的苦难和不幸。

她关注生与死、爱与恨、善与恶等人性的复杂问题。

她的思想深邃、清晰、独到,将文学和思想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作品的文学与思想双重价值。

2.直观的现实描述毕淑敏深入社会,勇于揭露现实,她的作品贴近社会,具有强烈的现实感。

她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形象鲜明的描写,将人物和事件形象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她从生活和实践中提取素材,将现实的矛盾和冲突、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社会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等内容,通过小说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再现,让读者更深刻地认识现实和自我。

3.多样的文学风格毕淑敏的小说风格多变,字里行间,气氛跌宕起伏,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感受。

她的小说有的笔法直截、简洁、贴切,有的深刻内敛、缠绵悱恻,有的清新脱俗、隽永流畅。

她灵活运用语言、表达手法和情境,巧妙的挖掘写作主题,将小说推向了一个更高的艺术层面。

第二部分: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局限1.人物塑造有所欠缺毕淑敏小说中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但缺乏个性,有时难以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人物之间的交流、情感之间的呈现需要更有深度,更加细腻。

2.情节发展不够精密毕淑敏的小说情节比较平淡,情节发展有时欠缺紧密度。

在情节的安排和发展上,需要进一步优化,让小说更加紧凑。

3.缺乏文化底蕴毕淑敏的小说文学深度不足,缺乏对中国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渗透差异化的文学风格和语言形式等问题。

结论毕淑敏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推崇的女作家之一。

她的小说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直观的现实描述和多样的文学风格。

毕淑敏研究综述

毕淑敏研究综述
安乐死不合法,在绝大多数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那安乐死是否 合情合理呢?这一点见仁见智,有待商榷。但小说借齐大夫之口勇敢宣 称“假如我到了老年,一定立下遗嘱,安乐死,绝不拖累他人。死也要 有胆略” ,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作者的倾向性,引发人们深沉的思考。
2、让死亡回归家庭 死亡对于每个人都是新鲜命题,“人们不会活着体验死亡”。生命的 终点何时到达?如何抵达,又在哪里结束?既然安乐死行不通,继《预 约死亡》,毕淑敏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进一步深入,“在床边”,“让死亡 回归家庭”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 在她看来,死亡时需要学习的。一个人怎样独立地走向死亡?所有 走过的人,都不会告知我们有关的经验教训。每个人都要练习独自一个 人“在床边”——生命的最后瞬间,保持最后的平静。 在《拯救乳房》中,作者有意为安疆老人安排了一场死亡盛典。在 小组成员的包绕下,在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家中,安疆安然离去。在她 看来,让一个人在他非常熟悉得环境中安然地、有尊严地结束他的生 命,周围的亲人也用安详的态度来接纳这个过程,是对生命整个过程的 一个呵护,这就是“让死亡回归家庭”。 这一观点在其散文《让死亡回归家庭》中得以明确表达和阐释:在 美国新奥尔良临终关怀医院,“让死亡回归家庭。让濒临死亡的人,享 有最后的安宁与尊严。他们将在自己的家里和亲人的包绕之下,平静地 远行。我们奉行的观念是——不必抢救死亡。死亡是不应该进行抢救
临终关怀又叫临终照顾,是对濒死病人进行治疗和护理,使其以最 小的痛苦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其本质是对救治无望病人的照护,它不 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为目的,而以提高病人的临终生命质量为宗旨。 它是文明世界的象征,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 段。对于这一新兴的未知领域,毕淑敏在《预约死亡》、《拯救乳房》 及《女心理师》中进行了多方探索,如对临终病人采取生活照顾、心理 疏导、姑息治疗等措施,着重于控制病人的疼痛,缓解病人的心理压 力,消除病人及其家属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使临终病人尊严,死得安 逸. 四、死亡形式的艺术探求与表达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

论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与局限毕淑敏是中国当代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尤其以她的小说为代表作品。

本文将就毕淑敏小说创作的艺术成就和局限进行探究,并列举9个提纲标题,以便深入了解该作家的创作之路。

一、毕淑敏小说的艺术成就1. 毕淑敏小说具有严谨而深刻的思想性。

2. 毕淑敏小说具有精湛的叙事技巧。

3. 毕淑敏小说能够准确把握人物心理。

4. 毕淑敏小说情节紧密,节奏明快。

5. 毕淑敏小说语言朴实无华,且富有诗意。

二、毕淑敏小说的局限性1. 毕淑敏小说有时过于侧重思想意义而忽略了叙事情节。

2. 毕淑敏小说的描写过于琐碎。

3. 毕淑敏小说缺乏创新。

4. 毕淑敏小说的情节相对较为单一。

5. 毕淑敏小说呈现出浓重的悲观主义情绪。

三、毕淑敏小说的代表作解读1. 《平凡的世界》2. 《梦在浮生》3. 《三毛流浪记》4. 《秦腔》四、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1.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以内心脆弱、富有浪漫情怀的形象为主。

2.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以挣扎、奋斗为主题。

3.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多以传统美德为概念。

五、毕淑敏小说中的道德思考1. 毕淑敏小说中的道德思考述求个体内心的奋斗。

2. 毕淑敏小说中的道德思考着重探讨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 毕淑敏小说中的道德思考展现出对思想道德的高度关注。

六、毕淑敏小说的社会背景分析1. 毕淑敏小说的社会背景反映出中国社会的历史内涵。

2. 毕淑敏小说的社会背景反映出新时代下的中国社会面貌。

3. 毕淑敏小说的社会背景反映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协调性以及关系。

七、毕淑敏小说的文学价值1. 毕淑敏小说的文学价值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刻探索。

2. 毕淑敏小说的文学价值在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归。

3. 毕淑敏小说的文学价值在于其对当代文学的贡献。

八、毕淑敏小说的后现代主义特点1. 毕淑敏小说在文学叙事上展示出强烈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2. 毕淑敏小说在文学叙事上不断突破传统文化和文学模式。

3. 毕淑敏小说中语言运用出现了许多折衷主义和异质性。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情感

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情感

浅析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情感摘要:在文学领域,毕淑敏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形象,而每一个女性角色的或坚强或卑微或不堪,最终都有其令人动容的发光之处。

女性情感在她的小说中附着在每一个女性角色内心。

细腻、厚重、卑微、感动……她,以及她们用自己的情感书写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生命之歌。

这些情感组成了不为人熟知的女性感性世界,深度表现了作者从自身女性角度出发,呼吁社会对不同阶层女性情感加以关注的希望。

关键词:女性;毕淑敏;情感中图分类号:i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1-0022-01毕淑敏作为新时代女性文学作品的代表者,带着其具有传奇色彩的个性体验,以其独有的女性角度和笔触尽情书写着对人生不同一般的理解和顿悟。

王蒙曾说:“即使做了小说,也似乎没有忘记她作为医生治病救人的宗旨,普度众生的宏愿,苦口婆心的耐心,有条不紊的规章和清澈如水的医心”,也正是因为这样,她被称为“文学的白衣天使”。

一、医者仁心从医数十载在毕淑敏在刻画描写与自己本职工作的角色时总是信手拈来,不论是《红处方》中刚正不阿的简方宁,还是《女心理师》中怀揣伟大梦想的贺顿,亦是《预约死亡》中本色出演的毕淑敏,无一不怀揣着仁义的心,在救助他人的过程中实现与自己的约定。

《红处方》中是我国第一篇描写吸毒的作品。

毕淑敏对于主人公简方宁倾注了无限热情。

每一次的登场,简方宁总是衣着朴素却用威严令人折服,即便是身处戒毒所,每日的工作如同与魔鬼战斗,也丝毫不妨碍她的从容自信。

信手拈来的美貌与自信总轻易让人为之折服。

当被病人庄羽设计陷害染上毒瘾之后,她依旧在性命的最后时刻平静的写下遗书,告诉所有人,“一项伟大的事业,是要用生命献血做祭品的”。

同样作为医生的贺顿亦是如此。

《女心理师》是一部讲述女性在苦难中实现自我救赎的小说。

主人公贺顿并不具有显赫的家世,也没有《红处方》中简方宁美丽优雅的气质,但唯一相同的是面对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综述
汉语言文学
关于毕淑敏小说的研究
近年来学界对毕淑敏小说创作的研究成果颇多,主要集中在对她小说的主题及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研究上。

具体情况如下:
关于毕淑敏小说的主题研究,贾丽萍在《向死而生一毕淑敏小说的死亡主题透析》[1]中肯定了毕淑敏借死亡来升华人格、强调人生价值的努力。

贾丽萍也发现毕淑敏早期对死亡的透视并没有摆脱传统的社会意义、人生意义的制约。

《昆仑殇》、《阿里》等一系列军旅题材的小说的死亡描写的作用仅仅在于强化作品的主题意蕴,让读者在英雄人物的毁灭中感受到一种人格的震撼力量,品尝到由此而折射出来的崇高的美学价值。

而不具备作家对死亡之本体意义的思索,也缺少对生命作为个体存在的独到感悟。

段旭宏在《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死亡主题的逐步深化》[2]补充了对毕淑敏生死主题的进一步研究。

段旭宏将毕淑敏军旅题材小说和医患关系题材小说对比起来研究,发现了毕淑敏在小说创作中死亡主题的逐步深化。

毕淑敏先以军旅题材小说中悲壮和崇高的死亡震撼人们,惊醒人们,引发人们对死亡命题关注和思考,再以《红处方》、《拯救乳房》等医患关系题材小说中对死亡的超越,对生命的存在形式和价值意义进行了终极的追问。

施津菊的《毕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建构》[3]则从美学的角度对毕淑敏的死亡主题进行了探讨。

施津菊认为毕淑敏的死亡主题有审美死亡和有价值死亡、无价值死亡二方面。

军人中的英雄烈士之死是有价值死亡,被毒品异化的生命是无价值死亡,毕淑敏在建构各种死亡时都添加了意境美,这是审美的死亡。

高丽华的《快乐地生,尊严地死一试论毕淑敏的生死观》[4]形象地概括出毕淑敏对生命的思考。

盛英在《毕淑敏小说与生命文化》[5]中指出毕淑敏小说有深刻的生命意识,有不同与中国传统生死观的独特性。

熊欣的《回归生命的死亡——毕淑敏的生命哲学》[6],沈艺虹的《生命的献祭一一毕淑敏小说创作漫谈》[7],肖飞生的《试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8],沈嘉达的《毕淑敏.执着于人的关怀》[9]以及蔡安延和赵华的《论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10],这些论作都注意到了毕淑敏小说的生死主题,并思考毕淑敏在这类主题中所表现出来的生命关怀思想。

在毕淑敏小说的人物形象研究上,研究者的目光集中在毕淑敏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多聚焦在女性意识、生育和母爱的主题上。

张喜田的《关注底层女性的力作一论毕淑敏的<女工>》[11]就专
门研究了毕淑敏的长篇小说《女工》,揭示了毕淑敏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怀。

廖健春的《无处话苍凉—毕淑敏独特的女性话语特征》[12]肯定了毕淑敏在女性文学中的独特地位。

杜秀霞的《论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13]则通过女性意识的自觉、扩展与超越,系统地解剖了毕淑敏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高飞的《论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14]和王玉琴的《女性尊严,漫长的等待—由毕淑敏<女人之约>说起》[15]触及到了毕淑敏小说中深层次的内涵,具有一定价值和积极意义,不是简单地停留在女性意识的角度去肯定其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多从死亡意识、死亡意象和生命关怀的方向上解析她小说的内涵,认为她珍惜生命,正视死亡,有着独特的生死观。

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对毕淑敏小说中的人物探讨多停留在女性形象上,对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的研究的文章寥寥无几。

仅有几篇有关她的散文中温婉的女性风格及女性意识的评论,而对她的小说中体现的女性意识的评论则更少,有也大多只是在论述女性文学时才出现一些零散的评论,更没有上升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层面上,有关毕淑敏要表达的死亡超越和有关尊严的解读上也不显著。

本论文重点从毕淑敏作品中的拯救情怀出发,超越死亡与性别的局限去探讨人类的自赎之路,进而希望有助于毕淑敏小说的研究。

参考文献:
[1]贾丽萍.向死而生一毕淑敏小说的死亡主题透析[J].小说评论.2000年第4期.
[2]段旭宏.论毕淑敏小说创作中死亡主题的逐步深化[J].安徽文学.2008年第8期.
[3]施津菊.毕淑敏文本中死亡意境的美学追求与文化建构[J].中国文学究.2003年第2期.
[4]高丽华.快乐地生,尊严地死一试论毕淑敏的生死观.长江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5]盛英.毕淑敏小说与生命文化[D].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09).
[6]熊欣.回归生命的死亡——毕淑敏的生命哲学[D].理论与当代.2006年6月.
[7]沈艺虹.生命的献祭一一毕淑敏小说创作漫谈[J].漳州师院学报.1999年第4期.
[8]肖飞生.试论毕淑敏小说中的“生命关怀”[J].故乡杂志.2002(09).
[9]沈嘉达,毕淑敏.执着于人的关怀[J].黄冈师专学报,1995年第1期.
[10]蔡安延,赵华.论毕淑敏小说中死亡意象的精神蕴涵[J].遵义示范学院学报.2003(09).
[11]张喜田.关注底层女性的力作一论毕淑敏的<女工>[J].小说面面观.2004年第3期.
[12]廖健春.无处话苍凉—毕淑敏独特的女性话语特征[J].当代评论.2006年第11期.
[13]杜秀霞.论毕淑敏小说的女性意识.[J].河北师范大学现当代文学研究生.2006(6).
[14]高飞.论毕淑敏创作中女性意识的演变[J].北华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5]王玉琴.女性尊严,漫长的等待—由毕淑敏《女人之约》说起[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7卷第4期2007(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