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陀小说中的经济伦理叙事——以《无望村的馆主》《结婚》为例
吴军英结课论文
道德目光下的城市审视——浅析师陀的《结婚》摘要:在长篇小说《结婚》中,师陀以生动细腻地笔触刻画了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小人物胡去恶在大上海茶馆、咖啡馆、舞厅等象征现代文明生存空间的行为表现和心理活动,从乡下人的文化视野凸显了都市现代化的快速进程中传统和现代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揭示了上海“毁人炉”的特性。
作者对大上海灯红酒绿的浮华以及对人性的扭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批判。
关键词:师陀;《结婚》;都市文明;人性扭曲; 叙事视角一、传统和现代交错夹缝下的中间人小说的主人公胡去恶是一个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员—在上海这是一个令人鄙视的职业,薪水很低,他穿着寒酸,深感自卑。
他对恋人林佩芳真实地吐露着强烈的自卑:“我自惭形秽,想起我的衣服是补缀过的,裤脚是补而不能再补的,不由我不将两臂夹紧,尽量缩小自己,使人家不看见我的丑样;我的脚也忽然害羞,似乎觉得他没有踩马路的资格。
它应该钻进小胡同去,找个地缝躲起来。
”偌大的上海,却容不下小小的他和他的铺盖。
他自卑,他羞愧。
形单影只的他,与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孤独感、寂寞感。
当佩芳一家不得已离开上海,胡去恶看着“人山人海、红尘万丈”的大都市,他一时间不知所措:“举目无亲,载浮载沉,被卷来卷去,冷了,饿了,病了,死了,谁来关心?”此时的去恶,深深地爱着佩芳,他想多挣钱尽快和佩芳结婚。
他忍辱负重地在上海苟延残喘的挣扎。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现代西方文明在大都市生根发芽,咖啡馆、舞厅、跑马场等现代都市文明的公共空间随处可见,胡去恶强烈的自卑感和孤独感正是浮华的上海新的生活方式下的产物。
这些公共空间所展现的是迥异于乡村生活的城市生活方式,其中所聚集的陌生人群会使初来乍到者倍感孤独失落。
西美尔曾说:“人们在任何地方都感觉不到在大都市人群里感到的孤立和迷失。
”胡去恶的自卑、孤独感在上海的公共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内心的困扰、外界的诱惑,这似乎是作者有意的安排。
胡去恶终究抵挡不住对金钱的渴望,这一切刺激了他要融入这个城市的野心,从他准备借钱做生意赚大钱、在“小天堂”咖啡馆第一次和钱亨谈话时,他就钻进了别人设计的陷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道德目光下的城市叙事——以师陀《结婚》为例
维普资讯
对现代化模式的思考和选择有所局限, 加上 中国现代都市尚未发育成熟 , 现代性矛盾 尚未充分显露 , 从
叙事不同, 大部分乡土作家对城市的认识较为偏颇 , 情感上比较抗拒 , 在他们的作品中, 城市是作为对立
的“ 异乡” “ 、 他者” 进入他们的认识视野和文学叙事的 , 城市i 往成为他们现实 中和心理上的压迫者。二 丰 十年代乡土作家就在作品中表达了对都市唯利主义侵入乡村的惴惴不安 ; 三十年代左翼 和京派作家对 都 市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进行 了 批判 ; 四十年代作家的笔下都 市最终沦为罪恶 的渊薮 。由于这种偏颇
的反城 市 的立 场 和情 绪 , 妨碍 了他们 对都 市 的深入 观察思 考 , 而在 城市叙 事 总体 上显得 局促单一 从
师陀是介于左翼与京派之间的作家, 他的都市叙事兼取了左翼和京派的立场。谈 到《 结婚》 的主题
时, 他说那时“ 最苦的是中小学教师……我同情他们 , 憎恨那个社会。于是我便制造 了小说的主人胡去
在讨论 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时 , 人们大多把 目光集 中到城市作家或现代派作家中, 而对乡土作家
或具有 乡土文化倾向的作家则有意无意地忽略 r。其实 , 在乡村叙事之外 , 他们或多或少对城市有所言 说, 但这种言说往往被看作乡村叙事的附庸和对照而失去 独立的价值与意义。但是 , 作为中国现代文
维普资讯
20 0 6年 3月 第 2期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Junl f c 0I f hns I g aeadC l r N ni oma Un es y o ra o hD o iee mn ug n u ue aj gN r l i ri s C t n v t
叙述与意义——论师陀小说《马兰》与《结婚》的叙事艺术
叙 述 与 意 义
— —
论 师陀小说《 马兰》 结婚》 - 9《 的叙事艺术
邱 丽 平
( 广西师范学院 中文系, 广西 南 宁 50 0 ) 301
[ 要】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着鲜明创作风格特 色的 乡土小说作 家。他 的作品 摘 既呈现 了深广的现实社会 内涵。 又彰显 了独特的历 史时代风貌、 , 并且在 写作技巧上有 自己独特的艺 术追求。小说《 马兰》 结婚》 与《 呈现 了与众不同的叙述特点与个性风格, 凸显 了文本独特的存在价
维普资讯
第 1卷 第4 8 期
20 0 6年 l 月 2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Junl f h ncu i ri f o rao ag h nUnv s yo C e t ho g( n b y 望
Vo . 8 No 4 I1 .
前的叙述方向, 让读者在阅读中不断的产生疑惑, 得 到一个意外的结局 , 给读者 的“ 阅读期待” 带来一种
意外感 、 震惊感 , 从而使读者犹若被诱入一个圈套最
后掉入“ 陷阱” 一样。入的信息 , 否定 了前文 中叙述 的李伯唐 的“ 好运气” 。真实 的事实 是“ ” 幸运 ” 我 的“ 荡然 无
-- -— —
1 6 ・— 0 。 。 —
维普资讯
有理想 、 有抱负的有 志青 年, 与林佩芳真心相爱 , 为 了筹钱结婚而学 做生意 , 并把那些混迹 江湖 的大上
海纨绔子弟认作可以信赖的好朋友 ; 总之 , 读者从信
实就是事实 , 小说写作的是一个真实的现实 , 实践了
家在下卷 中陡转笔锋 , 抛开以前 的叙述方向, 采用第 三人称全知全觉 的视角展开叙述。在下卷结局 中,
师陀小说研究综述
师陀小说研究综述师陀(1910~1988),原名王长简,河南杞县人。
另一个笔名是芦焚,1946年以后改为师陀。
1932年以芦焚为笔名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请愿正篇》,由此开始文学创作。
小说创作多集中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短篇小说集有《谷》《里门拾记》《落日光》《无名氏》《果园城记》等,中长篇小说有《无望村的馆主》《结婚》《马兰》等。
前言师陀创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与此同时,人们对他的研究也应运而生,迄今为止,已经持续了近80年,一共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新中国建国前,批评家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学识进行印象式批评。
1936年, 师陀的短篇小说集《谷》获得《大公报》文艺奖金, 这使师陀从此享誉文坛,也由此引起了大众的注意。
随后1937年,师陀短篇小说集《里门拾记》出版,刘西渭在评论中敏锐的抓住了师陀创作中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和创作追求,并形象的概括为“诗是他的衣饰,讽刺是他的皮肉,而人类的同情者,这基本的基本,才是他的心。
”①1946年,《果园城记》出版,师陀的小说创作已趋于成熟。
最早的评论文章,应该是唐迪文同年发表于《大公报》上的一篇评论文章《果园城记》,唐迪文认为《果园城记》是“古老的内地中国的一个投影, 也是一篇朴素的诗。
”②当时杨刚、金丁、孟实等优秀批评家从创作历程、题材等方面进行感悟和品评,具有很大的开创性。
第二个时期是建国后到1990年前。
建国初期,师陀研究处于停①刘西渭《读<里门拾记>》,《文学杂志》第一卷第二期(1937年6月1日)。
②唐迪文《果园城记》,《大公报》(1946年7月12日)。
滞状态,到了1980年前后,随着政治与思想的发展,学术的解放,专家学者重新梳理文学史的大背景下,师陀研究逐步苏醒,但是这一时期主要侧重于文学史的研究。
较早的如唐弢在1979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文学史》①中仅以几百字对师陀的思想和艺术风格两方面进行了概述。
而同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②则把师陀进行专章论述,对《果园城记》,《结婚》《马兰》等多个文本进行评述,并高度评价了《结婚》的艺术成就,充分肯定了师陀的文学地位和价值。
探究师陀小说的叙事技巧
128《名家名作》·研究叶淑钦小说作为叙述的艺术,作者讲故事的方式与作者想要表现的内容是不可分割的,叙事方式制约和规定着小说的主题,同时叙事方式也是故事主题的一种。
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创作而言,师陀对小说叙事技巧的探索有较大的贡献。
杨义认为“师陀创作在上海‘孤岛’和沦陷时期的一个特色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体式,由里及外地对人物的行为方式和心灵世界进行双重透视”[1]。
师陀在《芦焚散文选集·序言》中认为自己没有风格,他对自己不稳定的行文风格很失望,以至于怀疑自己的作品。
而实际上,师陀自己不愿追求任何派、任何风格,似乎显得有些另类。
他不断的实验和小说技巧尝试,本身也体现了他小说文本中所体现的“跋涉者”这个不断在寻找、结果终究只是虚无的存在感的形象。
技巧的多样化反映了师陀的文学理想。
师陀在进行小说写作时采用了一些“普遍化”的叙事技巧。
这里所说的“普遍化”是指师陀把单个故事中发生的事情普遍化为生命普遍存在的形式。
笔者分析了师陀的小说内容之后,反过来看普遍化的叙事技巧,发现普遍化的叙事技巧关系到小说的主题内容,进而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在这种技巧之下,个体命运变成了群体的命运,个体的无望成为群体的无望。
师陀不断追求自己的小说风格却又不断失败,在这样的压力之下,他采取了普遍化叙事技巧,这也反映了师陀自身的社会文化内涵以及他的人格气质。
这表现在两个层面,从表面来看,语言体式、语言秩序是叙事技巧的表现;从里层来看,作家的个人内涵、社会的文化精神在叙事技巧中得以体现。
师陀的小说《结婚》在叙事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叙事视角的多重性,在文本中小说叙事视角经常转换,难能可贵的是视角转换的形式非常巧妙。
小说《结婚》的上半部分由胡去恶写给未婚妻林佩芳的六封书信构成,这一部分以胡去恶的第一人称限知视角展开情节,讲述主人公胡去恶在都市的生活,以及他如何一步步被都市生活所俘虏。
选择胡去恶为叙事者的叙事方式能够充分显示主人公的内心所想,也从侧面描写了林佩芳的美好形象。
乡土作家视域下的都市书写——师陀小说《结婚》
第31卷第3期2018年5月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Vol.31 No.3May.2018乡土作家视域下的都市书写——师陀小说《结婚》牛旭鴒(南昌大学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00)摘要:20世纪30年代,乡土作家师陀在沦陷区上海创作了 一部描写农村人进入都市被逐渐腐蚀的战时小说《结婚》。
这 部小说展示了农村人胡去恶进入都市之后逐渐堕入欲望深渊的过程,显示了师陀以乡土作家身份对都市的关注,展现出乡下人眼中的现代性、先入为主的都市书写、“心理的都市与田园的争斗”。
关键词:乡土作家;师陀;《结婚》;都市书写中图分类号:1207.42 文献标识码:A20世纪20年代以后,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 以农村题材为创作重心的作家,他们身居都市,漂泊 寓居,沐浴着现代都市文明,却又挂念着故乡的民俗 风情,于是便用哀伤忧愁的笔触书写曾经的故乡。
值 得注意的是,来自河南乡下的师陀也把目 了从乡村来到都市的乡下人。
夏志清曾在《中国现代小 说史》中表示:“论才情,师陀是比不上钱钟书或张爱 玲的。
,’ra(453)的是,他仍然把这有限的才情最大 了出来,并以“是他的衣饰,讽刺是他的皮肉”的独特风格成为了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胃。
师陀 文一,自是“乡下人”,也 :明了他对都市的 的是乡下人的 ,乡下的。
师陀 ,一 的,了都市 的。
有关资料显示,鲁迅多次用“上海秽区”“”“是 乡”等明显贬义的词汇来表达他对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厌恶邮64?6-。
师陀于1936年从北 上,之后写下了以 上为背景的'《结婚》散文集《上海手札》。
《结婚》通过书写 小人物胡去恶在城市的堕落,展上海现代生活中的污秽肮脏,文学一直评价颇高。
如 的评价:“他把《》写成了一部真正出色的小说。
,’[1](459)还有严家炎的评价:“《结婚》是中国现代都市叙事的 重要收获。
论师陀小说中的经济伦理叙事——以《无望村的馆主》《结婚》为例
论师陀小说中的经济伦理叙事——以《无望村的馆主》《结婚》为例周丽娜【摘要】在师陀的小说创作中,《无望村的馆主》和《结婚》叙述的是两个典型的经济伦理故事,即经济伦理学中“棘轮效应”的强化机制.其独特价值和意义在于将中国的现代性问题延伸至经济伦理领域,提出了一个超越具体历史情境的有关个体人的现代性问题.在一个以民族国家的现代性追求为主要目标的时代环境中,师陀将道德置于了个人现代性诉求的首位,作为其对中国经济伦理现代转型的回应.【期刊名称】《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56)004【总页数】5页(P63-67)【关键词】师陀;经济伦理;棘轮效应;个人现代性【作者】周丽娜【作者单位】烟台大学人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05;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北京,10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46.7师陀是美国学者夏志清发掘的五位中国现代作家之一,但他并未如沈从文等其他四位作家那样在中国迅速走红,成为研究热点,至今师陀研究仍是寂寞的。
作为公认的乡土小说作家,其《果园城记》等典型的乡土小说文本已被反复研究过,但他于1941年创作的《无望村的馆主》却因偏离一贯的乡土小说创作模式而难以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该作虽以乡土生活为背景,所关注的问题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乡土小说。
它既非如左翼现实主义乡土小说那样,从政治角度批判乡土社会的丑恶、阴暗和不公,以表达对底层民众苦难生活的同情;又非如京派乡土小说那样,从文化角度展示乡土社会人的生存状态,追求清新的乡土气息与强烈的抒情性。
它所关注的问题超越了同时代的乡土题材小说,更接近于他于1946年创作的都市题材小说《结婚》。
二者取材不同,但讲述的都是典型的经济伦理故事,主人公的人生历程凸显了现代经济伦理学中的“棘轮效应”②棘轮效应,又称制轮作用,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有不可逆性,即易于向上调整,而难于向下调整。
尤其是在短期内消费是不可逆的,其习惯效应较大。
河南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精选(一)
河南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精选(一)河南省-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真题精选(一)总分:100一、单选题(共10题,共10分)1、诗集《草莽集》的作者是()(1分)A: 闻一多B: 朱湘C: 徐志摩D: 戴望舒2、《梦之谷》是下列哪个作家的作品()(1分)A: 萧乾B: 废名C: 师陀D: 汪曾祺3、翠翠是沈从文哪部小说的主人公()(1分)A:《长河》B:《牛》C:《丈夫》D:《边城》4、鲁迅小说《示众》中描绘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1分)A: 看客形象B: 农民形象C: 知识分子形象D: 卫道士形象5、七月派最重要的小说家是()(1分)A: 东平B: 路翎C: 柏山D: 贾植芳6、曾树生是巴金哪部小说的主人公()(1分) A:《家》B:《憩园》C:《寒夜》D:《第四病室》7、《再别康桥》的作者是()(1分)A: 闻一多B: 徐志摩C: 何其芳D: 废名8、《烦恼人生》的作者是()(1分)A: 池莉B: 王蒙C: 邓友梅D: 宗璞9、下列哪部小说是陆文夫创作的()(1分) A:《红豆》B:《在悬崖上》C:《美丽》D:《小巷深处》10、《金锁记》塑造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是()(1分) A: 白流苏B: 曹七巧C: 葛薇龙D: 曼桢二、多选题(共10题,共20分)11、下列鲁迅小说被收入《故事新编》的有()(2分) A:《非攻》B:《理水》C:《奔月》D:《铸剑》E:《起死》12、下列诗集属于戴望舒的有()(2分)A:《我底记忆》B:《石门集》C:《望舒诗稿》D:《灾难的岁月》E:《三秋草》13、下列属于师陀创作的小说有()(2分)A:《谷》B:《无望村的馆主》C:《桃园》D:《结婚》E:《马兰》14、《围城》中出现的人物形象有()(2分) A: 方鸿渐B: 赵辛楣C: 唐晓芙D: 孙柔嘉E: 白流苏15、老舍塑造的正派市民形象有()(2分) A: 赵四B: 张大哥C: 李子荣D: 钱默吟E: 丁二爷16、茅盾创造的时代女性形象有()(2分) A: 孙舞阳B: 章秋柳C: 慧女士D: 赵惠明E: 梅女士17、京派小说家的风格有()(2分)A: 浓厚的传奇性B: 深沉的抒情性C: 微笑的悲剧D: 强烈的社会批判E: 歌颂英雄行为18、巴金描写封建性大家庭的小说有()(2分)A:《激流三部曲》B:《憩园》C:《寒夜》D:《火三部曲》E:《第四病室》19、艾青作品中属于"土地"系列的诗篇有()(2分)A:《死地》B:《复活的土地》C:《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D:《我爱这土地》E:《火把》20、下列作品属于张爱玲的有()(2分)A:《传奇》B:《十八春》C:《流言》D:《秧歌》E:《结婚十年》三、填空题(共10题,共10分)21、《第七连》是________的作品(1分)22、代表闻一多诗歌最高成就的诗集是《________》。
“黄花苔”的沉默——论师陀长篇小说中的小人物描写及其社会批判意识
人 )借口太平洋战争 爆发, 把他 的全部 资金吞 没; 先 前托付 田 国宝 (一个硬 充的美 术鉴 赏家, 胆小 的投 机者 ) 的 书稿, 也 被 田国宝盗印并 占为 己有; 不 仅如 此, 他已 和乡 下女 友林 佩 芳 (一个被迫辍学去教 书的大学生 )断 绝了关系, 走投 无路气 愤 之急时, 他伏击了钱亨, 而后被 警察打死, 这就 是 结婚 。 小 说把一个介于农村和都市文化心态之间的小人物的 内心世界 全面而深刻地展示在读者的面前。胡去恶本来是一个善良 忠 厚上进的小人物, 贫穷位卑, 生活艰难, 但却坚韧、辛劳。他 拿 出书稿, 以期换钱并得到社会承认, 这是值得肯定的。他赤 手 空拳, 凭 着书生的逻辑 (他相信战争 是做生意 发财的好 机会 ) 和对社会的幻想, 只身走进洋场, 而又缺乏分辨洋场美丑的 审 美能力和涵纳都市文化 进步因 素的健 全心态, 最终 结局是 必 然的: 不 是被腐化就是被毁灭。十里洋场滋养的都是钱亨、田 氏兄妹之流, 他们 是帝国主义 对善良 者进行 掠夺和 屠杀的 直 接帮凶。特别是洋场怪胎, 那个用墨镜罩住瞎眼、遍体梅毒 的
当然, 结婚 %所展示的胡去 恶的悲 剧是双向 的。一方 面 是胡去恶自身的矛盾性 酿成悲 剧, 他 的毁灭 是从弃 女友林 佩 芳而择田国秀开始的。这一迷误于田园情调和洋场风味之 间 的悲剧文化选择, 更加快了一 个意志 不坚定 的小知 识分子 走 向罪恶深渊的步伐; 另一方 面, 更 是恶社 会对之 的压迫, 而 以 个人力量、不择手 段的小人物的疯狂报复是没有出路的, 因 而 胡去恶的悲剧是社会历史悲剧。作家正是通过这二重悲剧 对 洋场恶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有力度的批判。把胡去恶 的 悲剧和社会悲剧比照 起来, 后者无 疑是根 源性的。洋 场社 会 容纳的是钱亨以及高级垃圾姨太太之类。这是由洋场社会 性 质所决定的。帝、封、官交错的势力与一切下层的人是根本 对 立的, 一 切善良者只能堕落或毁灭。 结婚 %表现和 批判的 深 刻之处正在于不是简单 地让胡 去恶或 堕落或毁 灭, 而是严 格
论师陀小说创作的形式特征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师陀小说创作的形式特征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50501中文摘要师陀的创作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
早期作品以浓郁的抒情气息和对故乡纠缠不清的爱憎表达,使他跻身现代文坛,占得了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抗战的硝烟中,他困居上海仍坚持创作,但其部分作品因和主流审美标准的某些疏远而受到了冷落。
1970年代末,国内的师陀研究开始起步。
在此之前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也在大陆研究者中间传读,师陀和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等进入了文学研究者的视野之中。
但以往对师陀的评论多集中在政治、文化的层面,而对其创作艺术形式的研究仍没有人给予充分的关注。
’本文试图从师陀小说所具有的独特形式特征入手进行评论。
中国现代小说在形式上受西方理论影响最为明显。
师陀的创作理论不是简单的对西方移植,他从中国传统的史传文学和白话说书体小说中汲取有益因素,大胆尝试采用多角度叙述方式表达复杂的人生体验,在这一点L,可以看出师陀独异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艺术创造。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论述师陀在短篇文体上的探索及所受史传文学的影响。
师陀在短篇小说文体的形式探索上,既有继承更有创新。
他并未恪守短篇创作“横截面”理论的成规,而是按照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审美标准去探索一种新体式。
《谷》和《罩门拾记》里的部分篇章就是以人物及场景的复杂多变而取胜。
史传文学对中国文学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自幼对史书的偏爱,陶冶着师陀深层的审美意识。
体现为:一方面,在行文结构上倾向于用“传汜体”而非jF宗的小说的方法叙述,用短篇体式写出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如《城主》、《刘爷列传》等:另一方面,其作具有较强的历史意识,笔端充满了冷峻的历史感,如对果园城破落公馆的描述,对魁爷、素姑等人物历史命运的展现。
第二.部分论述师陀以说书人语调讲述故事所带来的魅力。
“讲故事”的叙述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其不足之处,但在另一方面又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继,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师陀小说研究综述
3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师陀小说研究综述文/刘宁宁 摘要:1961年,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第一次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这个一直被人忽视的作家——师陀,列入了史册。
从此重新拉开了对作家师陀及其作品的研究的序幕。
尤其是八十年代之后,学界和评论界对于师陀的研究呈现繁荣之势,于是本文截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师陀小说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师陀;小说研究;综述1984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刘增杰的《师陀研究资料》,该资料包括六部分:生平资料,创作自述,评论、研究论文选编,著作年表,著作目录,研究资料目录索引,比较全面地收集了关于师陀的研究资料。
作为师陀晚年的至交[1],刘增杰无疑成了师陀研究领域的权威人物。
在此基础上,研究者在史料考证与补遗、作家论、作品论、比较研究等方面又展开了孜孜不倦的探索。
一、史料的考证与补遗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上的马俊江的《<师陀著作年表>勘误补遗及其他》,从篇名、写作和发表时间、入集等方面对刘增杰《师陀研究资料》中《著作年表》进行了勘误和补遗。
该文考证出了师陀的一篇短篇小说《奈何桥》,但并未作详细说明。
直到江红的《关于师陀的一篇佚文<奈何桥>》才从作品风格和内容方面考证出了佚文《奈何桥》的作者为师陀。
2012年9月,解志熙发表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2卷第5期上的《芦焚的“一二•九”三部曲及其他——师陀作品补遗札记》,不仅考证出了师陀“一二•九”三部曲中《雪原》的后九节,打破了为研究界普遍接受的“《雪原》未完”的定论,而且和裴春芳合作完成了《争斗》半部(其中七章以《争斗》为名,两章以《无题》为名)的发现与考证。
并且,发现了三篇师陀写于抗战前的佚文——《渔家》《筏》《人在风霜里》,同时进一步提到了别人发现的《奈何桥》,并指出《奈何桥》的文体看似小说,实为散文。
胡斌的《关于师陀的“‘一二•九’运动三部曲”》,从《学生月刊》的真实面目、《争斗》未完成的原因、历史情境的还原、发现历程中的诸多遗憾这四个方面对解志熙对于刊发《雪原》的《学生月刊》、《争斗》未完成的原因等问题的论述臆测和错误之处给予了说明[2]。
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体——论师陀的长篇小说《结婚》
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体——论师陀的长篇小说《结婚》祁春风
【期刊名称】《菏泽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32)6
【摘要】师陀的长篇讽刺小说<结婚>有着独特的文体,即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
统一.小说的上卷属于独白讽刺,而下卷是叙述讽刺,师陀进行文体转变是由于小说中
讽刺力量的一度减弱.他巧妙地整合了独白讽刺和叙述讽刺两种文体,并取得很好的
讽刺效果,达到了讽刺文体的创新.
【总页数】4页(P19-22)
【作者】祁春风
【作者单位】荷泽学院中文系,山东菏泽,274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5
【相关文献】
1.小人物的悲观和期望——评师陀的长篇小说《结婚》和《马兰》 [J], 王雯
2.古代讽刺小说讽刺风格观的重新审视--鲁迅讽刺风格观的分期研究 [J], 郭志强
3.激动的讽刺与平静的讽刺--比较《格列佛游记》与《动物农庄》的讽刺手法 [J], 聂素民
4.忽略讽刺的讽刺——对曹禺讽刺艺术的认识批评 [J], 刘家思
5.乡土抒情与严峻讽刺的和谐统一——论师陀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 [J], 蒋明
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师陀小说《结婚》的租界叙事
第 卷 第 2 期 2 1 年 6月 01
论师 陀小 说《 结婚》 的租界叙 事
雷 国宏
( 西南大学文学院, 重庆 40 1) 075
摘 要: 在长篇小说《 结婚》 师陀以结婚这一主题为脉络, 中, 展示了租界化上海的独特层面。《 结婚》 和上海租界文化之间
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它揭示 出租界深层 的文化特性 , 并且渗透 着殖民的 因子 , 这些都 凸显 出师陀的文化立场和精神 困境 。
收稿 日期 :0 1 3 5 2 1 —0 —0
上海的弄堂也很有特色。《 结婚》 描写 了胡去恶 去的弄 堂里 的股 票 交易所 , 里 虽设 施 简 陋 , 子 里 那 屋 烟雾 弥漫 , 又充满汗的臭味 , 却聚集着许多梦想着通
过投机股票来发 财的 旧式商 人、 司职员 、 职寓 公 退 公, 无业游 民、 小姐、 小报记者和少奶奶等等 , 他们 因 为投机欲望 的驱使而聚集在一起 , 了共 同的 目标 为
文章 编号 :09 3 82 1)2 0 6 3 10 —4 1 {0 10 —05 —0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un l f i y n a gT c nc olg o r a La u gn eh ia C l e o n l e
V0 . 4 No. 12 2
J n .0l ue2 l
— —
“ 掳钱” 可以不顾身份和地位并肩闲聊 。在他们
师陀《结婚》主人公胡去恶对城市身份的追求
师陀《结婚》主人公胡去恶对城市身份的追求王唯力【期刊名称】《绵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4)010【摘要】Hu Qu'e,the hero of Shi Tuo's Getting Married,showed his indifference towards the countryside and enthusiasm to the city as he had a dual identity of a unique countryman and an intellectual. He encountered frustra-tions one after another in the process of pursuing the city identity,and in the end he fell into a desperate predica-ment that he was in the city but he could not be accepted by the city.%师陀《结婚》主人公胡去恶的特殊"乡下人"以及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决定了他对乡下的冷漠、对城市满腔热情的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在对城市身份追求的过程中,主人公屡屡受挫,与城市"在而不属于"的关系最终使他陷于绝望的困境.【总页数】4页(P88-91)【作者】王唯力【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 61006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6【相关文献】1.论师陀小说中的经济伦理叙事——以《无望村的馆主》《结婚》为例 [J], 周丽娜2.道德目光下的城市叙事--以师陀《结婚》为例 [J], 赵江荣3.论师陀小说《结婚》的租界叙事 [J], 雷国宏4.乡土作家视域下的都市书写——师陀小说《结婚》 [J], 牛旭鸽5.去他者化:农村村干部的身份追求 [J], 徐慧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最全2017017年00812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__历年真题
2011年全国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 七月派取得显著成就的两个方面是小说和()A. 散文诗B. 话剧C. 诗歌D. 报告文学答案:C2. 文坛上形成“王蒙热”是在20世纪()A. 50年代中期B. 70年代末C. 80年代初期D. 80年代中后期答案:C3. “古衣冠的小丈夫”出现于鲁迅小说()A. 《补天》B. 《理水》C. 《采薇》D. 《起死》答案:A4. 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走向成熟是在()A. 50年代前期B. 50年代后期C. 60年代D. 70年代答案:C5. 《预言》的作者是()A. 何其芳B. 李广田C. 卞之琳D. 戴望舒答案:A6. 吕宗桢和吴翠远形象出自张爱玲小说()A. 《倾城之恋》B. 《金锁记》C. 《十八春》D. 《封锁》答案:D7. 艾青为纪念“左联五烈士”而创作的诗是()A. 《煤的对话》B. 《黎明》C. 《笑》D. 《春》答案:D8. 对京派小说悲剧风格理解不正确的是()A. 微笑的悲剧B. 命运悲剧C. 社会压迫悲剧D. 人性悲剧答案:C 9. 下列诗作中,艾青创作于延安时期的是()A. 《献给乡村的诗》B. 《播谷鸟集》C. 《旷野》D. 《北方》答案:A10. 徐志摩《婴儿》一诗的主题是()A. 歌颂爱情B. 歌颂大自然C. 对理想境界的执着追求D. 对现实社会的批判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1. 鲁迅后期(1926年以后)创作的历史小说有()A. 《出关》B. 《采薇》C. 《起死》D. 《非攻》E. 《理水》答案:A^B^C^D^E^2. 师陀“果园城家族”中的知识分子有()A. 朱魁爷B. 葛天民C. 素姑D. 贺文龙E. 小茨儿答案:B^D^3. 王蒙下列小说中,属于“青春+革命”小说的有()A. 《青春万岁》B. 《活动变人形》C. 《最宝贵的》D. 《春节》E. 《悠悠寸草心》答案:A^C^D^E^4. 鲁迅小说中采用纯客观叙事的有()A. 《狂人日记》B. 《示众》C. 《阿Q正传》D. 《肥皂》E. 《起死》答案:B^D^E^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析高觉新思想性格的多重矛盾。
浅析《结婚》的都市叙事
或 是 看 见 书 法 大 家 苍 劲 雄 深 的 笔 迹 给 人 的相 同 的 快 乐 。 这 追 求 的是 一 种温 馨 的和 睦 与惬 意 ,那份 与 世 无 争 ,非 道 行 深 其 中 的美 感 与 意 味 正 是 秋 天 的 内涵 。在 这 里 , 林 语 堂 将 这 厚 者所 能体 会得 到 。尽 管有 人 评 价他 的这 种 人 生观 念 不 免 带
种 知 足 白娱 、优 游 自得 的 人 生 境 界 , 于 不 露 深 色 的 运 笔 给 了每 一 位 读 者 ,让 我 们 备 受 启 发 。 中 , 潜 移 默 化 地 透 示 出 自 己的 情 绪 与 感 受 。 至此 ,文 章 的 氛 围 抑 或 人 生 的 氛 围 , 也 在 这 无 以 言 说 的 氛 围 中 荡 漾 开 参 考 文 献 : 来 , 永远 属 于 了心 灵 的 境 界 , 它 笼 罩 在 作 家 直 至 读 者 生 命
国 现 当代 文 学 研 究
浅 析 结 婚- 的 都 市 叙 事
。 李 欣 子
摘 要:师陀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风格独特的作家,他的小 说 结婚 讲述一个特殊的年代里男女的爱情婚
姻,蕴含着深刻的社会现 实。它 同样适合移植于 当今这个 时代 ,爱情婚姻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叙述婚姻话题的
[ 】刘鸿 伏 . 文 的感 悟 与境 界 [ 】 1 散 N .湖 南 日报 ( 三 版 ), 1 9 年 第 2 9
9月 1 6日.
的旅 途 之 中 。 “ 文 的境 界 , 总在 折 射 出人 的境 界 。 ”笔 者 非常 赞 同 散
刘 鸿 伏先 生 的观 点 。关 于人 生 的话题 ,历 来 是 中外 文 学 和哲
[ 林语堂. 语堂文选 [ 2] 林 M】. 京 : 中 国 广播 电视 出版 社 ,1 9 . 北 0 9 [] 3 刘金 双. 林 语 堂散 文 的 立 体视 野 [ . 昌师专 学报 ,2 0 , 论 川 许 0 1
独白讽刺与叙述讽刺的统一体——论师陀的长篇小说《结婚》
《 结婚》 的成 就 在 现 代 中 国 小说 中实 在 是 罕 有 其 匹 的 O [ ’ ” ] 以及 杨 义 所 论 : 这 种 复 合 视 角 的叙 写 “ 方 式 , 了 随之 写 成 的 另一 部 长 篇 《 到 结婚 》 得 到 了 ,
更 富有才 华 的发 挥 。… …在于他创 造 了一种新 的小 说 体式 , 由里及 外地 对 人 物 的行 为 方式 和 心灵 世 界 实行 双重 透视 。 [《 这类评 论角 度及相 关 的文本 ”3 】
白讽刺 和叙 述讽刺 两种 文体 , 并取得 很好 的讽刺 效果 , 到 了讽 刺 文体 的创新 。 达
关 键词 : 师陀 ;结婚 》 独 白讽刺 ; 《 ; 叙述 讽刺 中图分类 号 : 2 7 4 5 I 0 .2 文献标 识 码 : A 讽刺是 师 陀小 说 中渐 行 渐显 的重 要 特征 , 长期 的 孕育 最 终 促 成 了 长 篇 讽 刺 小 说 《 婚 》 诞 生 。 结 的 早 在 以“ 焚 ” 笔 名 出 版 的 《 》 《 门 拾 记》 芦 为 谷 、里 等
的衣饰 。 …¨ 如 此 判 断 甚 至 到 了 《 园 城 记 》、 ” 恤 果 《 无望村 的馆 主》 然有 效 。而且 , 陀继 续前 行 的 仍 师 小 说创作 路 径 , 由《 兰》 经 马 而完 成 《 婚 》 正 好 验 结 ,
证 了李健 吾 的不 无 遗 憾 的 预 言 : 芦 焚先 生 渐 渐 要 “
第3 2卷 第 6期
Vo . 2 13 No. 6
菏 泽
学
院
学 报
2 0年 1 01 1月
NO . V 2 O 0l
Ju a fHeeUnv ri o r lo z ies y n t
有个性的叙述者——读师陀《无望村的馆主》
作者: 谢伟民
出版物刊名: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页码: 95-105页
主题词: 师陀;陈世德;叙述方式;小说叙述;形式创造;叙事者;叙述人;讲述者;胡大海;叙述内容
摘要: 形式创造内容。
当作者以一种独特的叙述方式讲述一个荡子的兴亡故事的时候,他无意中也创造了一个富于个性的叙述者形象。
叙述者对故事的背景交代,种种穿插议论,随意发挥和品头论足,竟将他自己不知不觉地拖上了前台,而这个剧情解说者自始至终没有参与故事其中(并非与故事无涉,然从不影响故事进程)。
这是读毕《无望村的馆主》后,深感惊奇之余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仍是 寂 寞 的 。作 为 公 认 的 乡 土 小 说 作 家 , 《 其 果
园城记》 等典 型 的乡土小说 文本 已被反 复研究 过, 但他 于 14 年创作 的《 91 无望村 的馆 主》 因 却
偏离 一贯 的 乡土小 说创作 模式 而难 以 引起研究 者 的兴趣 。该作 虽 以 乡 土生 活 为 背 景 , 所关 注 的 问 题却 不 同于一般 意 义 的乡土小 说 。它 既非如左 翼
息 与强 烈 的抒情 性 。它所关 注 的 问题 超越 了同时
代 的乡土题 材小 说 , 接 近于他 于 14 更 9 6年创 作 的
度与往来不公的普遍的衰败过程。“ 衰败呈现周 期 性 波动 与震 荡 。在 周 期 性 逆 转 之前 , 循 着 逆 其
向选择 的不 可逆 路径 前行 , 所 以如此 , 由于不 之 是 可 逆过 程 中 的强 化机 制 的存在 与作 用导 致 了正反 馈 作用 。机 制之 一是 代 际传递 中的布登 洛克 家族 式 的代 际衰 竭 。其 间包括 创业 、 拓疆 的 开业一 代 , 勉 强守业 的继业 第 二 代 和 玩 世不 恭 、 挥霍 无 度 的
棘 轮效 应或 消 费不 可 逆 的放 大 ” … 这 种不 可 。
会 的丑恶 、 暗和不 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阴 以表达 对底层 民众 苦难 生 活 的同情 ; 又非 如京 派 乡土小说 那样 , 文化 角度 从
逆 情 形是 一 种 道 德 堕落 、 伦 崩 坏 、 人 社会 不 义 、 制
展示乡土社会人 的生存状态 , 追求清新 的乡土气
现实 主义 乡土 小说 那 样 , 政 治 角 度批 判 乡土 社 从
陀创作《 无望村的馆主》 结婚》 和《 的初衷 , 但从经 济伦 理角 度看 , 者 又 确 是 两个 完 整 的典 型 经济 二
伦理 学故 事 , 它们 共 同将 对 中 国现 代 性 问题 的思 考延 伸至 经济 伦理 领域 。 按照 经济 伦理 学 的观 点 , 在 正 常 、 “ 平稳 情 况 下 , 明发 展呈 现不 可逆 情形 , 文 其表 现为 一种 文 明 舒 适 追求 或享 乐 的不 可 逆 性 , 就 是 经 济学 上 的 也
中“ 轮效应” 棘 的强化机制 。其独特价值和意义在于将 中国的现代 性问题 延伸 至经济伦 理领 域 , 出了一个 超越具 提
体历史情境 的有关个体人 的现代 性问题 。在 一个 以民族 国家的现代性追求为主要 目标 的 时代环境 中, 师陀将道德
置于 了个人现代性诉 求的首位 , 作为其对 中国经济伦理现代转 型的回应 。 关键词 : 师陀 ; 经济伦理 ; 轮效应; 棘 个人现代 性 中图分类号 : I4 . 2 67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0 1 5 7 ( 0 1 0 0 6 0 10 — 9 3 2 1 )4— 0 3— 5
活 关 系的独 特思考 。
收 稿 日期 :0 1 3—1 2 1 —0 2
作者简介 : 周丽娜 (95 17一
员。
)女 , , 山东蓬荣人 , 台大学 人文学院讲师 , 士; 烟 博 中国传媒大 学影视 艺术 学院博 士后流动 站研究人
① 基金项 目: 本文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 目“ 中国文化现 代化 的另类思维体系” 批 准号为 0 F W 1 ) ( 9 Z 0 2 的阶段性成果。 ② 棘轮效应 , 又称制轮作用 , 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形成 之唇有不 可逆性 , 即易于 向 J调整 , 二 而难 于 向下 调整。尤其是在 短期 内消费是 不可逆 的, 习惯效应较大 。这种习惯效应 , 其 使消费取决 于相对 收入 , 即相 对于 自己过去 的高峰收入 。
山东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文社 会科 学 版 ) 人
J OURNAL OF S HANDONG NORMAL UNI VERST IY(Hu nt sa dS ca ce c s ma ie n o ilS in e ) i
21 0 1年第 5 6卷 第 4期 ( 总第 2 7期 ) 3 2 1 V 15 N . ( n rl o 2 7 01 o. 6 o 4 Ge e N . 3 ) a
6 3
辛 而 功成 名就 以后 的享 乐补 偿 。… …机制 之 三是 横 向诱 惑 和纵 向腐 蚀 。机制 之 四是境 遇 与环 境改 变 当事人 。 ‘。 ” 丹’
望产 生于 屈辱 痛苦 的人 生体 验 , 种屈 辱感 、 苦 这 痛 感伴 随外 在社 会环 境 和 自我 人生境 遇 的变化 而 不 断加 强 , 钱 欲 望也 随之 强 化 。虽 然 胡 去 恶 的父 金
论 师 陀 小 说 中 的经 济伦 理叙 事
— —
以《 无望村 的馆 主》 结婚》 《 为例
周 丽 娜
(烟台大学 人文学院 , 山东 烟 台,6 0 5 中国传媒大学 影视艺术 学院 , 24 0 ; 北京 ,0 04) 10 2
摘要 : 在师 陀的小说创作 中,无望村 的馆主》 结婚 》 《 和《 叙述 的是 两个典 型 的经济伦理 故事 , 即经济 伦理 学
师 陀是美 国学 者夏 志清 发掘 的五 位 中国现 代
一
作 家之一 , 他并 未 如 沈 从 文等 其 他 四位 作 家那 但
样 在 中国迅速 走红 , 为研究 热点 , 成 至今 师 陀研究
、
两 个典 型 的经济 伦理 学故事
不可 否认 , 民族 国家 现代 性 追 求 的立 场是 师
败 业第 三代 的代 际轮 替 。机制 之二 是经 历创业 艰
都市题材小说《 结婚》 。二者取材不同, 但讲述 的
都 是典 型 的经济 伦 理 故 事 , 主人 公 的人 生 历 程 凸 显 了现代 经 济 伦理 学 中 的 “ 轮 效 应 ” 深 蕴 师 棘 , 陀对个人 现 代性诉 求 中个体 的物 质生 活与 精神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