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附3例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附3例分析
摘要桂枝汤是《伤寒论》方之宗,原为太阳中中风而设,它立法严谨,用药精炼,配伍得当,疗效卓著。
由于临床疾病千变万化,病情错综复杂,仲圣在确定法与方时,既因证而立,又据证而变。
关键词桂枝汤组方严谨、诸方之宗、为方剂之祖因症而立、因症而变、辩证施治
桂枝汤组方严谨,为诸方之宗:始见于张仲景《伤寒论》。
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组成。
以桂枝为君,味辛性温能助心阳而鼓舞血行,通达营卫,补虚祛邪,臣以芍药,味苦性平益阴气通血痹,与桂枝而相互制约,有安内攘外之绩,生姜助桂枝扶阳,大枣助芍药敛阴,甘草之甘缓诸急可运筹诸药为佐使,更妙在用药须以热粥助药力,使谷气内充,既易使肌表微汗以怯邪,又能助营卫之化源,营养内外扶正气。
所以该方具有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功,为太阳中风而设。
太阳病单用桂枝汤者达标14条之多,以桂枝汤变通加减者尚有20余条。
纵观《伤寒论》全文,仲景制方案13首,用桂枝汤者43首,近乎一半,可谓诸方之宗。
渊于经典,后世之范:桂枝汤是据《内经》汤液之理而制的。
《素问至真要大论》之:“辛甘发散为阳”。
仲圣渗透其精义,结合临床,创立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袪邪之方,发《内经》之微,创成典范之大法。
桂枝汤主证是太阳中风。
太阳中风证特点为卫强营弱而至恶风寒,发热汗出,头项强痛,脉浮缓。
但由于病情复杂千变
万化,仲景唯恐后人辨证混淆,故又制定了以桂枝汤方名而定的治法,即以桂枝汤为主的系列辨证法。
本方不但能治发热、恶寒、汗出、头痛项强、脉浮缓等证,并能治误汗、误下之后的变证。
临床实践也证明,本方不但能治太阳病,而阳明和三阴,凡具桂枝汤之证脉,皆可应用。
药理实验证实,本方能促使血行旺盛,具发汗解热,增强体质的作用,现代临床上用于体虚感冒、妊娠恶阻、寒性腹痛(经痛、慢性肠炎、胃炎等)、结核、神经衰弱、神经痛,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多形红斑、湿疹等。
因证而立,因证而变:仲圣既以桂枝汤证为主,兼证为辅的辨证法,有以派生出来的辩证用法,是在该方基础上变化而来的“方”和“法”即桂枝汤经过适当加减利用汤中主药桂枝功用创制了与原始法根本不同的治法,做到有主证,必有主法主方,有变证必有变方变法,有兼证必有灵活加减。
如:桂枝加桂汤治气从少腹上冲心之浊气奔豚证;桂枝附子汤治太阴病风湿相搏身重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加附子汤治太阳病发汗太过、汗出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桂枝加葛根汤治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项强痛;桂枝二麻一汤治太阳病,服桂汤后风乘汗入,汗孔反闭,形如疟状,一日再发者;桂桂二越脾一汤治太阳病,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桂枝麻黄各半汤治太阳病,内邪郁于肌表,不得外达,形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面赤身痒无汗,亦可治荨麻疹无汗者,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而兼喘咳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治太阳病误下后,脉促胸满,微恶寒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治火逆证下后,又加烧针、烦躁不安及心悸征仲等症;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太阳病服桂枝汤后或下后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倍芍药加饴糖名小建中汤,为温中补虚,缓急止痛之剂……仲景对本方之妙用,灵活加减,使解表剂扩大为调理气血阴阳,兼固内外,且可用以补虚。
《本草疏证》论桂枝云“盖其用之道有六: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淤、补中”。
后世医家继承发挥尚有如:《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桂枝汤加黄芩名阳旦汤,治发热汗出,恶风项强,鼻鸣干呕,脉浮,《论治准绳》桂枝汤加川芎,防风治柔疝,加红花附子除周身之痛。
《沈氏尊生方》本方重芍药加当归疗肾疟(温疟)等,历代医家在仲圣启发下,不局限于太阳中风,确是变化无穷。
从以上看,该方若能妙用,加减得法,临床可得心应手,疗效显著。
下举案3例。
治疗大汗亡阳:患者,男,50岁,因感冒发热头痛,过量服安乃近后,全身大汗出身痛脉沉迟,诊为汗出过多亡阳,伤及营血、筋脉失养,予桂枝加附子汤1剂愈。
治疗浊气奔豚:患者,女,48岁,因丈夫病故,悲伤太过后。
腹痛,以小腹为重,渐加重,脐下动,有一股气流从少腹上冲心下,苦闷欲死,气降则痛减,诊为奔豚气,辨证为情绪所伤,气郁寒水之气上逆,以桂枝汤加小茴香、荔枝核8剂愈。
治疗胸肋痛:患者,男,35岁,患左侧胸背连肋痛三个月,多方治疗效果欠佳,此症按太少经气不利,投桂枝合小柴胡汤加白芥
子、青皮治疗5剂愈。
辨证论治,勿犯禁忌:桂枝汤作为方之宗,后世之范,历代亦有经验之发挥,但其应用并不是无标准,亦绝非杂乱无章。
王叔和更警惕后人,“桂枝下咽,阳盛则毙”。
在变化运用在辨证施治之基础上,仲圣《伤寒论》即有明训,指出呕家、酒家、亡血家、脉紧无汗等均为禁用证,结合临床,凡脉数舌绛,唇干舌燥,渴喜冷饮,小便黄,大便干结,出血等有实热证为本方禁忌。
参考文献
1 李培生.刘渡舟伤寒论讲义.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