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解析
龙胆泻肝丸(汤)临床新用的初探
龙胆泻肝 汤载于清 《 医宗全鉴》 。系元代 李东垣方 。药物组成 : 龙胆 草、栀子 、黄芩 、泽 泻、木通 、车前 子、柴胡 、当归,生地 、甘 草 。功效 :清肝 胆实火 ,泻下焦湿热 。主 治肝热头晕 、耳痛耳鸣 、胁 痛 口苦 、小便短 赤等症 。随着现代医学 的普 及与发展 ,龙胆泻肝丸 的 应用近年来 日 益增多 ,在 临床上也发现了其他作用 。 1多 囊卵 巢综合 征 多囊卵巢综 合征是 一组复 杂的症 候群 ,系下丘脑 一 垂 体一 卵巢 功能 失调和卵巢 类固醇激素 生成异常 ,破 坏了平衡 ,使卵巢 长期 不排卵所 致 。临床 表现为月 经稀 少 、闭 经不孕等症状 ,终于认为此证 是肾亏为 主 ,兼有 肝郁肝 阳上 亢 ,痰瘀互结 等 ,故在 临床治疗 中单独 补 肾效果 不佳 ,治疗 时应补肾填精益气坚 固清肝 泻火 ,化痰散结。
龙胆泻肝丸泻 中有补 ,利中有滋 ,以使火 降热 清。
故方 中用生地黄 、当归 以养肝 阴 ,以血濡 之 ,柴胡疏肝 解郁 ,使 其条 达 有序 ,龙胆 草 、黄芩 、栀子 以清肝 胆之 火 ,以 平肝 阳之亢 盛 ;泽
泻 、木通 、车前泻肝胆之湿热 ; 此病 得解也 。 2 M o n d o r 氏病
参考文献
[ 1 ] 李彦 , 侯 明 晖, 陈雪 莲 . 高 龄 直肠 癌 患 者根 治 术 后 并 发症 原 因及 分析 护理 [ J 】 . 中国肛肠 病杂 志, 2 0 0 4 , 2 4 ( 8 ) : 3 0 . [ 2 ] 张耕 田. 耳穴 急症 经验辑 要 [ . 北京: 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 , 2 0 0 7 :
带状 疤疹 等 。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配方,用于治疗属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疾病。
经临床实践证明,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地治疗体内湿热病变造成的各种不适和症状,例如胁痛、嗳气、胸闷、脘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本文将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详细阐述。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龙胆泻肝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连翘、栀子、黄芩、柴胡、枳实、泽泻、茯苓、芒硝等九味草药。
其中,龙胆草、黄芩、栀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连翘、柴胡具有舒肝散郁、平和肝气的功能;枳实可以燥湿化痰;泽泻、茯苓可以利水消肿;芒硝具有清退火毒的功能。
1. 治疗湿热所致的脘痞不适龙胆泻肝汤中的黄芩等清热草药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湿热所致的脘痞不适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上常见的脘痞原因包括肝郁气滞、饮食不节、久坐不动等,龙胆泻肝汤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肝胆的功能,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从而消除脘痞不适的症状。
2. 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龙胆泻肝汤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不适。
胁痛通常与肝胆湿热有关,龙胆泻肝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通调肝胆、平衡人体气血运行等作用,达到缓解胁痛的效果。
3. 改善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龙胆泻肝汤中的茯苓、泽泻等利水消肿草药可以改善胸腹部气滞、水肿等不适症状。
此外,龙胆泻肝汤中的连翘、黄芩等清热解毒草药也可以调和人体阳气运行,缓解肝胆湿热所致的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4. 治疗消化不良所致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龙胆泻肝汤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良所致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龙胆泻肝汤中的柴胡、茯苓等草药也可以调节人体水代谢,消除胃肠道内的水肿、积液等不适情况,减轻呕吐、恶心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龙胆泻肝汤首载李东垣《兰室秘藏》,由龙胆草、生地、当归、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组成。
《医方集解》收载该方,增加了黄芩、山栀子、甘草三味药。
该方有清利肝胆湿热之功,主治肝经实火之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 肝经湿热下注之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囊痈、便毒等症。
临床用该方辨证治疗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收效较好。
现介绍如下: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陈xx,男,19岁,住院号: 82017。
患者二年前始患急性鼻窦炎,以后每于感冒后则鼻塞、流脓涕,10天前感冒又出现发热,头痛,鼻塞流脓涕,二天来四肢末端呈手套袜子样酸胀麻木,活动障碍。
曾在当地卫生站就诊,注射维生素B1,口服四圜素,疗效不显,因症状加重,于1982年2月11日下午急诊入院。
查:体温37.4℃,心肺、肝脾无异常。
四肢呈对称性弛缓性瘫痪,手不能握拳,足不能站立,小腿肌压痛,腱反射减弱,四肢末端痛觉略减弱。
血常规:红细胞382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11克%,白细胞总数21,000/立方毫米,中性75%; 血钾18毫克%; 小便常规阴性; 脑脊液外观无色澄清,蛋白质(+),细胞数(0),糖(+++++)(约合50毫克%),氯化物720毫克%。
西医诊断: 1.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2.急性鼻窦炎。
入院后即给维生素B1、B12肌注,因二天来进食少,并静脉补液2, 000毫升、维生素C2克、10%氯化钾10毫升,中药辨证治疗等。
症见:发热,口干口苦,鼻塞流浊涕,头痛头眩,心烦胸闷,大便秘结,小便短赤,四肢痿软,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数有力。
中医诊断: 1.痿症, 2.鼻渊。
证属肝胆湿热,胆热上扰,湿热浸淫,伤及筋脉。
治以清肝泻热利湿,予龙胆泻肝汤加味: 龙胆草、黄芩、山栀子、泽泻、车前子各10克,生地、制大黄、桑枝、生苡仁各15克,木通5克,甘草3克,当归、柴胡各6克。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用于治疗肝胆湿热、黄疸、肝炎、胆囊炎等疾病。
龙胆泻肝汤的主治功效是清热泻火,利胆解毒。
在临床实践中,龙胆泻肝汤常常被用于治疗各种肝病和胆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总结。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发热、黄疸、乏力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黄疸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发现,龙胆泻肝汤结合其他药物治疗肝炎,可以加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胆囊炎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胆囊炎是胆囊内壁的炎症,常常伴有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具有利胆解毒的作用,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减少胆囊内的炎症。
临床医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龙胆泻肝汤对胆囊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恶心等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胆囊炎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泻火、利胆解毒的功效,对肝炎、胆囊炎、肝胆湿热病证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医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龙胆泻肝汤的应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龙胆泻肝汤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避免不适应症和副作用的发生。
龙胆泻肝汤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龙胆泻肝汤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规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标签:龙胆泻肝汤;月经期疾病;青光眼;带状疱疹;临床新用龙胆泻肝丸载于清·《医宗金鉴》,系元代李东垣方。
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
功效: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热头晕、耳痛耳鸣、胁痛口苦、小便短赤等症。
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经前、经期目衄患者,女,40岁。
近两年每逢月经来潮前或经期,两目充血伴疼痛。
伴心烦,口苦便干,月经量少色红。
眼科诊断为急性角膜炎,用氯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等眼药水滴眼,效果欠佳,故而求治本科。
辨证属肝经火盛、血不循经。
治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栀子、黄芩、大黄各10g,车前子、菊花、枸杞子、生地、赤芍、当归各15g,木通、甘草各6g,配用云南白药0.5g/次,3次/d,口服。
5剂后经回目衄止。
嘱患者每值经前1周服上方3~5剂。
3个月后月经量及色质正常,目衄治愈。
2青光眼所致头痛、失眠患者,女,55岁。
有青光眼病史年余。
用激光行巩膜穿透治疗后,视力恢复正常,眼压正常,但出现左侧头部及太阳穴胀痛,甚则恶心呕吐,目痛不能睁,彻夜不能入睡。
用卡马西平及其他扩瞳眼药水点眼后,疼痛加剧,伴阵发性心慌、憋闷。
查心电图正常,心脏B超示:舒张功能降低。
脑电图示:脑动脉轻度硬化。
辨证属肝胆实火上炎,心阳偏亢。
予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山栀各10g,菊花、车前、泽泻、当归、生地各15g,枸杞子、丹参各30g,黄连、木通、甘草各6g,配合耳穴治疗,每次用王不留行籽贴一侧耳穴,每隔2日换贴对侧耳穴。
1周后头痛恶心消失,睡眠明显改善。
3经前、经期外阴疮疡患者,女,35岁。
经前或经期外阴生疮3个月,夏天尤甚。
伴瘙痒,口苦,小便短,脉滑数,苔黄厚。
用皮炎平治疗无效。
辨证属肝经湿热下注。
治以清肝泻火、健脾利湿。
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黄芩、黄连、黄柏、苦参各10g,当归、车前草、茯苓、牛膝各15g,木通、甘草、大黄各6g。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探讨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探讨外耳湿疹患者,男,12岁,2006年4月6日初诊。
自诉:左外耳道、耳郭红肿,瘙痒1个月余。
西医诊断:外耳湿疹。
曾服用阿莫西林、扑尔敏,外用无极膏、龙胆紫等罔效。
诊见:外耳道及耳郭周围皮肤潮红、灼热、瘙痒,局部有水疱、糜烂、渗液及黄色痂皮附着,烦躁失眠,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旋耳疮。
证属肝胆湿热,治宜清泻肝胆,解毒祛湿;以龙胆泻肝汤化裁,处方:龙胆草10g,山栀10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0g,苦参15g,当归6g,生地10g,甘草6g。
水煎服,共服15剂而愈。
按:外耳湿疹中医谓“旋耳疮”,方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清泻肝胆湿热,加入金银花、蒲公英、苦参以助之,使其如虎添翼,功效倍增。
方中龙胆草入肝经,清肝火除湿热,并引诸药直达病所;黄芩、山栀清热解毒祛湿;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引火从小便而出;生地凉血滋阴;柴胡舒肝理气,并“引诸药归于肝经”。
全方配伍得当,相得益彰,功效卓著。
急性膀胱炎患者,女,25岁,2006年1月26日初诊。
自诉:尿频、尿急、尿痛3天。
西医诊断:急性膀胱炎。
经口服氟哌酸、呋喃妥因等治疗,效果不显。
服用中药“八正散”罔效。
诊见:寒热往来,心烦欲呕,少腹痛,尿频、尿道口灼痛,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中医诊断:淋证。
证属膀胱湿热,治宜清热利湿,利尿通淋。
予龙胆泻肝汤加减。
处方:龙胆草10g,山栀10g,黄芩10g,柴胡10g,车前子10g,泽泻10g,木通10g,乌药10g,扁蓄10g,瞿麦10g,黄柏10g,甘草3g。
每日1剂,水煎服。
2剂后症状明显减轻,效不更方,继服5剂而愈。
1周后复查,此症未见复发,小便常规正常。
按:急性膀胱炎,中医谓之“淋证”。
少腹乃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患者情志怫郁,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而化热,湿热互结,膀胱气化不利,遂致寒热往来,尿痛、尿频、尿道口灼热,尿黄赤。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进展龙胆泻肝汤是一首经典良方,其同名方之多在众方中也是屈指可数的,可见历代医家对该方的重视。
当今临床常用的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
随着对该方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临床及药理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多成果,本文拟对5年来该方临床应用及药理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临床应用1.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刘雨杭将9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给予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枣仁、夜交藤、合欢皮,水煎服;对照组46例,用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安眠药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4%、88%;对照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32.61%、69.57%~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程维德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27例。
结果,痊愈6例、显效21例,总有效率为90%。
曹臣和汪经革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龙胆泻肝汤加全蝎、僵蚕、天麻、川芎,水煎服;对照组20例口服钙通道阻滞剂盐酸氟桂利嗪、中枢抑制剂米格来宁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王喜芳用龙胆泻肝汤去木通、甘草,加川牛膝、地龙、蜈蚣、丹参,治疗非根性坐骨神经痛200例。
结果,显效76例、好转1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7%。
此外,以龙胆泻肝汤治疗焦虑证58例,结果,痊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70%。
1.2肝胆系统疾病:杨先礼以龙胆泻肝汤去柴胡,加半枝莲、虎杖、丹参、薏苡仁汤治疗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30d为1个疗程。
4例服药2个疗程,6例服药3个疗程,18例服药4个疗程以上。
结果,痊愈19例(HBV-DNA、HBsAg、HBeAg均转为阴性),有效9例(HBV-DNA、HBeAg转为阴性,HBsAg阳性)。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06--01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历代医家应用甚广,在诸多临床疾病中疗效甚好,笔者临床工作20多年,应用此方在外科痔瘘疾病;内外科常见感染及妇科感染性疾病中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一、方剂组成:龙胆草、生地黄、车前子、栀子、黄苓、柴胡、泽泻、当归、木通、生甘草。
二、方剂解析:本方所治乃肝胆实火、湿热之症,治宜泻肝胆实火,清肝胆湿热,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入肝胆经,为凉肝猛药,专泻肝胆之火,善清下焦湿热,泻火除湿而两擅其功;黄芩、栀子清上导下,苦寒降泄;泽泻、木通、车前子渗利湿热。
肝乃藏血之脏,为实火所伤,阴血亦为之消耗,且方中以苦寒药为主,苦燥、渗利又伤其阴,故配用当归、生地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火郁易使肝气上逆,故用柴胡疏肝解郁,并引诸药归于肝经;甘草协调诸药,既缓肝急,,祛邪不伤正,泻火不伐胃,配伍严谨,诚为泻肝之良方;从西医角度分析,对感染性疾病效果较佳。
三、在常见临床疾病上的应用:1、辩证使用:肝阳上亢之眩晕:每因烦劳或恼怒而眩晕增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心胸烦热,失眠多梦,口苦苔黄等,可用本方加天麻、牛膝、石决明;相火偏亢而梦遗者,可加丹皮、玄参、桑叶、菊花,眩晕而头疼者。
肝火犯肺之咳嗽:证见气逆作咳,面红咽干,咳时胸痛者,口苦苔黄少津,宜用生地、玄参、沙参、麦冬治阴虚肺燥者。
肝气化火之头痛:证见头痛,面红目赤,口苦,便秘,尿黄,痛甚不止者加牛膝、地龙、夏枯草、莲子。
肝胆湿热:证见发热口渴,皮肤黄染,小便短少黄赤,大便秘结,加茵陈、板蓝根、大青叶、香附、郁金、枳实等。
肝火引起之各种血证:由于肝火犯肺而咳血者,用本方加青黛、蛤粉、诃子;藕节、茅根、仙鹤草、旱莲草等亦可选用。
由于肝火犯肺而致鼻出血者,用本方加丹皮、白芍、牛膝、侧柏炭;兼有肺肾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麦冬、知母。
龙胆泻肝汤临证应用
龙胆泻肝汤临证应用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是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当归、生地、木通、泽泻、车前子、甘草。
其功能为泻肝经实火,利肝胆湿热。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每获奇效。
1.肢麻浮肿张某,女,32岁。
半年来上肢麻木,时轻时重,重则双手麻胀不能握拳,下肢浮肿。
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泻。
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沉数。
投龙胆泻肝汤加益母草、佛手、香橼3剂,诸症大减。
《素问?六节脏象论》言肝为“罢极之本”,罢极之本指四肢。
《灵枢?九针论》云:“肝主筋”,筋即筋膜,筋膜得其所养,则运动有力而灵活,否则就会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肝主疏泄,条达气机,使津液的输布、代谢正常。
一旦失常,则产生痰湿、水浊等病理产物,停于肠胃则出现腹胀便溏,循经郁于肌肤,则出现浮肿。
本案属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清除湿热,加益母草利水消肿,加佛手、香橼健脾利湿除胀,标本得治,筋膜得养。
2.头沉胀痛吴某,40岁。
时感头沉痛胀,甚则如重石压顶,不能转侧,耳鸣如刮狂风,呼啸不停,舌质红绛,齿痕深陷,脉涩艰难。
投龙胆泻肝汤加怀牛膝、石决明,4剂诸症消失。
肝脉络于头,胆脉络于耳,肝胆二经,被湿热之邪所壅,清阳之气不得开,清窍失充失养,则头沉胀,耳暴鸣,用龙胆泻肝汤加怀牛膝、石决明,引湿热之邪下行,湿热一去,肝胆之气通利,清窍得养,则头清耳聪。
3.足跟疼痛张某,女,56岁。
足跟疼痛2年余,不敢站立,行路蹒跚,体胖腰圆,满面通红如醉酒状。
舌胖嫩,齿痕多,脉沉数。
前医按肾虚诊治,服补肾药数剂,久治无效,笔者投龙胆泻肝汤加薏苡仁、防己、木瓜、通草,服5剂,足跟痛除。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能视,足受血能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摄。
”本例并非血虚不荣,足跟失养而痛不能步,乃肝经湿热下注。
湿为阴邪,易扰阴位,足跟为人体最低下之处,水湿之邪下沉足跟,湿阻血脉,不通则痛,前有众医,以虚证诊治,投以补药,邪不得出,故不愈。
用龙胆泻肝汤加薏苡仁、木瓜等药,湿热得除,诸症自消。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
本文将探讨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和意义。
首先介绍了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和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
然后详细讨论了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炎、胆囊炎、肝气郁结和肝阳上亢等疾病中的具体症状和疗效。
最后总结了龙胆泻肝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启示和意义,强调其对调理肝脏功能、改善肝胆疾病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肝炎、胆囊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启示、现代临床。
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应用体会不仅仅在于其药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应用规范和用药技巧。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在于其对于传统中医理论的阐释和诠释,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龙胆泻肝汤的疗效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推崇。
1.2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龙胆泻肝汤,又称龙胆泻肝丸,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起源于《伤寒杂病论》。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该方首次被收录在并被用于治疗伤寒病。
在《伤寒杂病论》中,龙胆泻肝汤被列为治疗伤寒初期的经典方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胆泻肝汤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宋代,陆羽的《肝疟论》中进一步对龙胆泻肝汤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使其在中医临床中更加重要和广泛。
在明清时期,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方剂之一。
如今,龙胆泻肝汤已成为现代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其临床应用体会逐渐丰富,为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龙胆泻肝汤新用
龙胆泻肝汤新用龙胆泻肝汤出自《兰室秘藏》,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当归组成。
现代多加以栀子、黄芩运用,本方具有泻肝胆实火,清肝经湿热之功效。
临床上用了肝胆实火所致的胁痛,口苦,目赤,耳聋,耳肿及肝经湿热之小便淋浊,阴肿,阴痒,带下等证。
余在临床实践中,用于具有肝胆实火,肝经湿热病理表现的急慢性前列腺炎、带状疱疹、支气管炎、病毒性角膜炎等,取得较好疗效。
兹简介数例如下。
1慢性前列腺炎(淋症)王XX,男,37岁,1993年9月2日初诊。
患者1992年上半年经常出现尿急尿痛,尿道灼热,会阴部胀痛,尿末及大便时尿道口滴白浊。
曾于某医院普外检查:尿红细胞(++),白细胞(+++),卵磷脂小体(+) 。
西医诊为慢性前列腺炎。
服用氟哌酸,肌注淋必治等药物近月,症状略减,但时有反复,遂来我院求治。
现见尿频、短赤,尿后沥浊较多,会阴部胀痛,有时睾丸坠胀不适,大便秘结,伴心烦易怒,口臭,口红,苔黄腻。
脉滑数。
证属肝经湿热壅滞,湿浊阻窍。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泽泻各12g,黄芩栀子、木通、车前草(另包)各10g,柴胡6g,生甘草15g,.蒲公英萆薜各20g, 大黄10g, 连服7剂,尿频、尿急等症消失,尿转清,大便通畅。
惟仍见口干、口苦,会阴部轻度胀痛不适,黄腻苔略退,上方加荠菜、白茅根、王不留行各20g,续服7剂,诸症悉除,继用龙胆泻肝丸及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调理善后,以巩固疗效,追踪半年未复发。
按:急慢性前列腺炎是中青年男性的常见病,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等多种因素引起。
本例系肝经湿热壅滞,湿浊阴窍所致,故投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配以清热活血化浊之大黄、王不留行、草杯荠菜等药,方切病机。
故获良效。
笔者体会本证见会阴部胀痛者,方中加入王不留行一味,疗效颇佳。
2带状疱疹(缠腰火丹)刘xx,女,20岁,1996年7月25日就诊。
左腰肋部出小水泡成串状排列,剧痛已3天,自用紫药水未愈。
刻诊见:左腰助部可见成串状簇集之粟粒大水泡,沿肋间神经分布,潮红、剧痛,微发热,口干苦,尿频,寐欠佳,舌淡红,苔蒲黄,脉弦数。
龙胆泻肝汤辨证治疗新体会
龙胆泻肝汤辨证治疗新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临床上常用方剂之一。
用于治疗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诸症。
笔者在临床诊治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妇女外阴瘙痒症、急性睾丸炎及习惯性流产等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一、妇女外阴瘙痒症患者常表现为外阴瘙痒,口苦心烦,夜不安寐,阴痒且肿,时流黄浊秽液,白带量多,夹杂黄带,质粘腻,有臭气或如豆腐渣状,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此为下受寒湿,肝络郁阻,以致化热生风,下注阴中,治宜清肝热、祛风湿,内服龙胆泻肝汤加味,兼以外治。
药用龙胆草、柴胡、当归、炒栀子、黄芩、泽泻、藁本各6克,生地15克,车前子10克,木通、甘草各8克。
同时用蛇床子、地肤子、鱼腥草、黄柏各30克,川椒15克,生贯众、虎杖、百部、苦参各20克,水煎外洗,上、下午各1次。
外用药一般不超过5天,而内服汤剂随证加减,坚持服用有很好的效果。
体会:出自《医宗金鉴》的龙胆泻肝汤,为医家所习用,但在临床应用时,疗效不显。
因思阴痒病机,非独湿热,必夹风邪,龙胆泻肝汤虽为清肝利湿名方,缺乏祛风药,故加藁本取其辛香苦温,以祛伏风。
《本草纲目》称藁本主治“妇人疝瘕,阴中寒痛……治160种毒风”;《本草便读》载:“藁本入足太阳经,兼通督脉,为发散风寒,祛除寒湿之药,功同羌活。
至于治妇人寒湿疝瘕等症,亦督脉为病耳。
”所以藁本上行祛风而治巅痛,下走消伏风而除阴痒。
在龙胆泻肝汤中加此一味,清肝利湿、祛风消肿的作用更加完备。
又取洗痒经验方,内外兼治,疗效满意。
二、急性睾丸炎常表现睾丸红肿疼痛难忍,红肿坠胀,伴有发热头痛,下腹痛,小便短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滑数。
方药: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车前子、泽泻、木通各9克,当归8克,桃仁、红花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剂,分2次服。
体会:急性睾丸炎多为肝经湿热下注,湿、热、毒郁滞阴囊所致。
治疗宜清利肝经湿热,佐以活血祛瘀。
所以本方用龙胆泻肝汤以清泻肝胆之湿热,加用桃仁、红花以活血祛瘀、通经止痛。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例;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方之一,具有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在临床上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内、外、妇、五官各科疾病,如鼻渊、狐惑病、胁痛、黄疸、头痛、眩晕、遗精、疝气、腹痛、血症、带下、皮肤病等。
笔者临床工作近30年,对属肝胆实火,肝经湿热之诸症者,以该方为基础,用之确具良效。
兹介绍部分典型病例分析于下。
1 临床资料1.1 治黄疸患者,男,19岁,农民。
1981年2月27日初诊。
临床表现:身黄目黄,其色鲜艳,小便色黄如菜油,发热口渴,胸胁胀满,疼痛,头昏头闷重,口苦口腻,恶油,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黄疸(阳黄)。
辨证:肝胆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味。
药用:龙胆草18g,栀子15g,黄芩12g,柴胡9g,板蓝根30g,茵陈18g,泽泻15g,藿香12g,木香12g,云苓15g,枳壳12g,大黄9g,甘草6g,车前仁15g。
服上方3剂后,1981年3月3日复诊,诊:身黄目黄消退,胸胁胀满减轻,疼痛消失,头昏头闷减轻,未再发热,食欲增强,大便已下,日解2~3次,小便色淡黄。
目前腹中隐痛,微感怯冷,恶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仍宗龙胆泻肝汤化裁。
药用:龙胆草15g,郁金15g,白蔻仁10g,白芍15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6g,泽泻15g,藿香12g,甘草6g,防风12g。
服2剂后,患者未再复诊。
后访得患者述,病情痊愈。
1.2 治乳头皲裂患者,女,25岁,农民。
1981年4月2日初诊。
患者为哺乳期妇女,述近三、四天来右乳头发痒,干裂起痂,痂剥去流黄水,黄水浸润致乳头皮肤溃损,乳头皲裂加重,乳房疼痛,不能触及,吮乳疼痛更甚,心烦胁胀,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沉弦。
诊断:乳头皲裂。
辨证:肝胆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用:龙胆草15g,栀子12g,生地15g,柴胡6g,赤芍12g,泽泻12g,丹皮12g,木通12g,当归12g,蝉蜕12g,白术12g,地丁草15g,地肤子15g,生甘草3g。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张仲景所创。
龙胆泻肝汤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阴证阳亢等多种证候。
本文就我在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的体会进行分享。
一、对湿热内蕴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湿热内蕴型肝炎是一种炎症性肝病,以肝实证为主,患者出现黄疸,发热,腹胀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内蕴型肝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湿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湿热毒素和炎症,降低肝功能指标和减轻白蛋白下降。
同时其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能够消除腹胀、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二、对于肝性脑病的辅助治疗效果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严重疾病,病人会出现意识和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可以作为肝性脑病的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功效,从根本上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负担,缓解脑部神经损伤。
加上其他治疗的综合措施,龙胆泻肝汤能够有效地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对于孕妇妊娠期慢性肝炎的治疗
总之,龙胆泻肝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在肝炎、肝性脑病和孕妇妊娠期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应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量体裁衣,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使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广泛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
本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研究成果、适应症和禁忌症、剂型和用法、药效与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潜在价值仍有待挖掘。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清肝火、泻肝气、利胆调胆等方面,但也需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研究成果、适应症、禁忌症、剂型、用法、药效、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临床疗效、潜在价值。
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具有泻肝清火、疏肝理气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情绪失调等问题。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后,肝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龙胆泻肝汤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罕见不良反应。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医生和患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龙胆泻肝汤的潜在价值还有待挖掘,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2. 正文2.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临床研究成果在肝胆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胆囊排石,治疗黄疸、脂肪肝等疾病。
一些临床实验显示,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疾病的患者,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症状得到缓解。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抗痉挛等作用,对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有一定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可以减轻痛苦感,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张仲景所创,具有祛热解毒、清肝泻火、疏肝行气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热痢便秘、胆囊炎、慢性肝炎等病症。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一、湿热黄疸
湿热黄疸是由于湿热困脾,经脾不运,湿热上犯而致黄疸。
患者常伴有头痛、口苦、纳差、胁痛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中龙胆草可清热解毒,疏肝散郁,良药苦参有燥湿消肿作用。
临床上,我常常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黄疸,常常配合中药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健脾行湿等方剂使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二、热痢便秘
热痢便秘是由于湿热蕴结,大肠积热致使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腹泻或便秘,甚至排便困难,腹痛胁闷等不适。
龙胆泻肝汤有清热泻火、疏肝解郁、润肠通便的功效,临床上可加减使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胆囊炎
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淤积、炎症感染所致,患者常常伴有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泻热通便、疏肝解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胆囊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该方剂时必须注意调配剂量和加减法。
四、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患者常伴有疲乏、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可通肝脏,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有较好的治疗慢性肝炎的作用。
临床上常常配合中药养肝护肝、化痰祛湿等方剂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总之,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加减,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饮食保健和生活调理,达到“三效合一”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在临床应用体会方面,许多医生和患者都对龙胆泻肝汤的疗效和安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改善肝胆疾病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如黄疸、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少见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没有负面影响。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医生和患者信赖和选择。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相信龙胆泻肝汤将在治疗肝胆疾病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与药理作用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组成主要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柴胡等草药。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胆、舒肝解郁的功效。
龙胆草是龙胆泻肝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可清肝火、清胆火、利胆汁,对治疗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黄芩和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利胆通胆的作用,可帮助解决肝胆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黄连和柴胡则可舒肝解郁、平肝熄风,对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清热泻火、利胆通胆、舒肝解郁,能够有效改善肝胆湿热和肝气郁结等疾病引起的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可以作为治疗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肝胆湿热症等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使用龙胆泻肝汤时需要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字数已达要求】。
2.2 龙胆泻肝汤的适应症与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肝胆功能,治疗肝胆疾病。
它的主要适应症包括肝胆功能紊乱引起的黄疸、胆囊炎、胆结石、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舒肝解郁,润燥利湿,清热解毒。
对于黄疸型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管炎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龙胆泻肝汤还可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具有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故患者心情异常焦虑和紧张,进 一步导致气郁化火,从而加剧了 肝火炽盛,实属火上加油。我对 本案的治疗,始终抓住肝火炽盛 和肝经湿热为主线,应用龙胆泻 肝汤直折其火,清泻湿热。又加 知母、黄柏滋肾降火,以护肾精。 避免相火妄动,耗伤阴精,加剧肝 火亢盛的恶性循环。患者前后服 药仅14剂,收效非常显著,实现 了“邪去正安”。妻子喜获身孕, 家庭和睦。由此可见,正确运用 中医药理论指导临床,把握辨证 施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是提高 中医药疗效的关键。
火盛易伤阴,肝肾又同源。高 血压患者早期多以肝火亢盛为主, 迁延不愈极易发展为肝肾阴虚。 肝体阴而用阳,“阴虚阳亢”是其发 展的必然结果。故本案患者后续 治疗重在滋养肝肾,以防止“阴虚 阳亢”的发生。
4月1日二诊:患者服上药后 舌苔黄腻己除,脉象弦数而转为细 软,饮食增进,口不苦不干,小便已 清,病损区已布满短嫩发,梳头时 已极少脱发,拟改用参苓白术散善 后。后经追踪随访疗效巩固,未再 出现脱发。
按脱发大致可分为两种类 型:一为头发突然脱落,常在一宿 之间,成片成块掉落,脱发处头皮 光亮为镜,不留发根,古称油风,俗 名鬼舐头,现称斑秃。一为头发逐 渐稀落,尤以头顶为甚,日久形成 秃顶。
1976年1月6日二诊,服上方 后诸症有好转,梦遗已除,阳痿有 改善,尿后滴精已除,舌苔黄腻消 失,脉象弦数明显好转,嘱原方再 服7剂。
1977年12月20日,患者陪 同其父亲来南昌请余诊病,闻服 前方病症已愈,并告知妻子已怀 孕八个月。
按阳痿,《灵枢·经筋》称为 “阴器不用”,在《素问·痿论》中 又称为“宗筋弛纵”和“筋痿”。形 成阳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尤其 是现代社会男子产生阳痿,或称为
例一 张某,男,28岁,1975 年12月27日初诊。
病史摘要:阳痿一年余。患 者一年前突发阳痿,伴有梦遗及 滑精,有时尿后有精液滴出,性情 急躁,小便短赤,口苦口粘,偶感 腰酸痛,饮食如常,曾在当地服用 壮阳补肾中药百余剂,效果不显, 且症状日见加重。患者之妻要求 其半年内治愈,否则就要求离婚,
誊作者简介洪广祥,男,著名中医学家。主任医师、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 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 承工作导师,本刊学术颐问。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呼吸病研究所(330006)
例三 肖某,男,29岁,1986 年10月16日初诊。
患高血压已年余,血压波动在 180—150/110—100mmHg之间, 服降压西药可暂获效,但难以稳定 病情,情绪、劳累甚至饮食不当,都 可使血压波动。
证见面色红赤,口唇鲜红,性 格外向,急躁易怒,头痛头晕,口苦 口干,夜寐不安,大便较干,小便赤 热,舌质红尤以边红为甚,舌苔黄
二诊:患者服药后大便日解3 次,稀软便,头痛头晕缓解,睡眠明 显改善,血压146/90mmHg,脉弦 数已趋缓和,黄腻苔减少。再按原 方续服7剂。
三诊:血压已趋平稳,110/ 86mmHg。肝火上炎证候已趋消 失,拟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善后。
生地309,山萸肉109,丹皮 lOg,枸杞109,泽泻159,淮山159, 甘菊花109,白茯苓159,钩藤309 (后下),草决明309,生山楂309。 14剂,每日1剂。
四诊:改方后血压持续平稳, 110—120/85—90mmHg。无明显 自觉不适,继续服用杞菊地黄汤加 减以稳血压、降血脂。
按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 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人收缩压 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 小于或等于90mmHg。本案患者 治疗前血压测量结果显然属于高 血压症。中医对高血压的辨证分 型,目前较为统一的分型意见为
万方数据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3
中医药通报2008年12月第7卷第6期
性功能障碍,由于单纯“肾虚”所致 者已不多见。大多数原因是由于 生活、工作节奏紧张,精神过度疲 劳,心情调节平衡紊乱,或因慢性 前列腺疾病等,而导致性功能障 碍,是一种综合因素的结果。《中 医内科学》在阳痿的病因病机中, 引用《景岳全书·阳痿》说:“火衰 十居七八,火盛者仅有之耳”的说 法,从而提出“就临床所见,以命门 火衰较为多见,而湿热下注较为少 见”的见解。笔者认为,阳痿由于 命门火衰者已少见,而湿热下注已 较常见。从诸多报道中也证实了 这一观点。
例二 蔡某,女,20岁,1977 年3月14日初诊。
病史摘要:于两年前突然发生 脱发,以头顶部较显著,在梳头、洗 头或搔头皮时脱发更甚,病损部位 发根较松,很易拔出。脱发时轻时 重,严重脱发前,皮肤萎黄,饮食不 振,精神倦怠。脱发处于低潮时, 上述症状好转,但平素情绪压抑, 焦虑烦躁,口苦口干,晨起口粘,小 便短赤,有时伴灼热感,曾屡服益 气养血、滋补肝肾、养血祛风以及 胱氨酸、维生素类等中西药物,局 部涂生姜等均未见明显效果。终 日戴帽上班,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 巨大。
本案患者为妙龄未婚女性, 从事商业服务工作,大量脱发多 方治疗不愈,已严重影响其心身 健康。查阅治疗记录,常规方案 已重复多遍,始终未能获效。我 接诊后,认真分析其证候表现及 治疗经过。从总体上看,患者虚 实见症并存,既有脾虚血亏,气虚 不固之虚证,如精神倦怠,饮食不 振,皮肤萎黄,发根疏松等;又见 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数,VI苦口粘 1:I干,小便短赤灼热等湿热证候。 上述见证为进一步辨证施治提供 了重要基础。但导致大量脱发的 主要矛盾是由虚还是因实而致? 这决定着辨证施治的正确定位, 以及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从证 候特点分析,我认为是由实致虚,
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
龙胆泻肝汤临床新用解析
●洪广祥’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应用指征典型案例
本方出自《医方集解》,由龙 胆草(酒炒)、黄芩、栀子(酒炒)、 泽泻、木通、车前、当归(酒炒)、生 地(酒炒)、柴胡、生甘草组成。具 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证,肝胆湿热 下注证。
清肝胆,利湿热是龙胆泻肝汤 的功能定位。笔者经验,凡属肝胆 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各种 证候,均可使用。本方的适应范围 较广,疗效确切,病症涉及临床各 科。临证时,证候不必悉具,而以 口苦溺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为证治要点。方中药多苦寒,易伤 脾胃,故对脾胃虚寒和阴虚阳亢之 证皆非所宜。
脱发属于难治性疾病,目前尚 无较好的治疗方法。大量脱发女 性高于男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如长期的心理压力、未治愈的感染 或不正确的饮食,也可能是某些疾 病或先天性疾病所致,皮脂腺分泌 过多或皮脂腺分泌性质改变都可 引起脱发。
中医多责之于肝肾两虚、血虚 风燥、湿热内蕴、瘀阻经脉等病因。 发失濡养为其共同病机。
中医药通报·名医精华
实为因,虚为果。脱发是由实所 致。所谓“实”是湿热邪实,阻遏 头皮经络气血的正常运行。头为 诸阳之会,为气血聚会之所。又 “发为血之余”,头部为神经、血管 极为丰富之处,“发”得气血之濡 养,则“发”润根固而茂密。气血 不足,或瘀血阻络,“发”失濡养, 则毛发干枯,发根不固,而易脱 落。头皮经络与“肝主筋”和“肝 藏血”功能密切相关。从本案证 候表现分析,显然为肝经湿热循 经上蒸巅顶,热郁经络,气血瘀 滞,毛发失养,发根不固所致。故 用龙胆泻肝汤加味以使火降热 清,湿浊得消,经络气血运行通 畅,发得濡养,故服药后肝经湿热 证候首先消除,继而病损区布满 短嫩发,梳头时已少脱发,经追踪 随访疗效巩固。由此可见,正确 的进行证候分析,区分矛盾的主 要方面,及其因果关系,结合临 床,融会贯通中医药理论的纵横 联系,这对丰富临床思路,提高 临床水平,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 作用。
我认为,龙胆泻肝汤组方择药 极有特色,充分体现了以中医药理 论为指导,以I临床疗效为基础,有 较强的实用性。因而获得古今临 床家的高度认可。本方的功能主 治定位非常明确,可操作性强。方 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专泻肝胆之 火,……善清下焦湿热。”(《药品 化义》)故为主药,并以名方;黄芩
清肝、肺之火,栀子泻三焦之火,二 味苦寒清热,共助龙胆草以泻肝胆 经实火,清利肝胆湿热;木通、车 前、泽泻利水祛湿,使肝胆湿热从 小便而出;然肝为藏血之脏,肝经 实火,必伤阴耗血,故用生地、当归 养血益阴以柔肝,使祛邪而不伤 正;肝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 抑郁,火邪内郁则肝气不舒,故又 用柴胡疏畅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 归于肝经;甘草调和诸药,以免苦 寒伤胃,并可缓肝之急,以制其横 逆之性,诸药合用,泻中有补,疏中 有养,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 火而不伐胃。配伍谨严,照顾周 到,堪为泻肝之良方。
故患者精神异常紧张,迫切要求 进行有效治疗,经友人介绍前来 就诊。
西医检查:前列腺无异常,小 便常规正常。
舌质偏红,舌苔黄腻,脉弦数, 左尺旺。
辨证:肝经火旺,肾精耗伤(火 灼肾精),相火妄动,兼挟下焦湿 热。拟直泻肝火,以护肾精,佐清 利湿热。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 草69,黄芩lOg,生栀子lOg,泽泻 129,木通99,车前子159,当归99, 柴胡69,甘草39,生地189,知母 99,黄柏99。7剂。
腻,脉弦,以左关弦甚,偏数。 西医检查:心电图提示窦性心
动过速;高脂血症、脂肪肝。血压
168/100mmHg。
辨证为肝火炽盛,湿热内蕴。 治宜清肝泻火,利湿泻热。方用龙 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59,生枝子 lOg,黄芩109,生地309,北柴胡 lOg,木通109,生甘草lOg,车前子 209,丹参309,草决明309,钩藤 309(后下),生大黄109(后下)。7 剂,每13 1剂,水煎服。
外观头顶部毛发极为稀少,病 损处皮肤光亮,无疤痕及鳞屑,发 根疏松,易将毛发拔出。舌质偏 红,舌苔黄厚腻,脉弦近数。
辨证为肝经湿热,循经上扰巅 顶,经络气血瘀滞,毛发失养所致。 治以清肝利湿泄热。
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 69,生栀子99,黄芩99,生地129, 车前草159,泽泻99,木通69,甘草 39,当归99,柴胡99,革薜129,赤 小豆159。嘱连服10剂再来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