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配方,用于治疗属于肝胆湿热证的临床疾病。
经临床实践证明,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地治疗体内湿热病变造成的各种不适和症状,例如胁痛、嗳气、胸闷、脘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本文将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详细阐述。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龙胆泻肝汤的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连翘、栀子、黄芩、柴胡、枳实、泽泻、茯苓、芒硝等九味草药。
其中,龙胆草、黄芩、栀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连翘、柴胡具有舒肝散郁、平和肝气的功能;枳实可以燥湿化痰;泽泻、茯苓可以利水消肿;芒硝具有清退火毒的功能。
1. 治疗湿热所致的脘痞不适龙胆泻肝汤中的黄芩等清热草药可以清热解毒,对于湿热所致的脘痞不适有很好的疗效。
临床上常见的脘痞原因包括肝郁气滞、饮食不节、久坐不动等,龙胆泻肝汤可以通过调节人体肝胆的功能,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从而消除脘痞不适的症状。
2. 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龙胆泻肝汤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可以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胁痛不适。
胁痛通常与肝胆湿热有关,龙胆泻肝汤可以通过清热解毒、通调肝胆、平衡人体气血运行等作用,达到缓解胁痛的效果。
3. 改善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龙胆泻肝汤中的茯苓、泽泻等利水消肿草药可以改善胸腹部气滞、水肿等不适症状。
此外,龙胆泻肝汤中的连翘、黄芩等清热解毒草药也可以调和人体阳气运行,缓解肝胆湿热所致的胸闷气短等不适症状。
4. 治疗消化不良所致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龙胆泻肝汤可以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良所致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龙胆泻肝汤中的柴胡、茯苓等草药也可以调节人体水代谢,消除胃肠道内的水肿、积液等不适情况,减轻呕吐、恶心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起源于《伤寒论》,是由张仲景所著的一部古代医学巨著。
龙胆泻肝汤主治肝胆湿热、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疾病,具有清热利湿、泻火解毒、健胆消结、舒肝透疏、平肝熄风、安心安神等功效。
我是一名中医临床医生,多年来不断积累了许多关于龙胆泻肝汤的临床经验,下面将分享一些我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胆湿热方面效果显著。
肝胆湿热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症状包括口苦口干、头晕头痛、口渴、恶心呕吐等。
龙胆泻肝汤可以清热利湿,缓解这些症状。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许多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后,感觉口干口苦等症状有所减轻,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
龙胆泻肝汤在胆结石的治疗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
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疾病,常常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
龙胆泻肝汤具有健胆消结的功效,可以帮助患者排出胆结石,缓解疼痛。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60岁的女性患者,因为胆结石导致频繁胆绞痛,经过连续服用龙胆泻肝汤一个疗程后,疼痛明显减轻,胆结石也有所缩小。
龙胆泻肝汤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方面也表现出了很好的效果。
慢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慢性胆道疾病,症状包括腹部不适、脾气暴躁等。
龙胆泻肝汤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可以缓解慢性胆囊炎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我曾经治疗过一位患有慢性胆囊炎的中年男性患者,连续服用龙胆泻肝汤一个疗程后,症状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
除了上述的病症之外,龙胆泻肝汤还在其他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等肝脏疾病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在治疗一些情绪失调引发的肝郁气滞、肝火上扰等症状时,龙胆泻肝汤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肝胆湿热、胆结石、慢性胆囊炎等症状,对于一些肝脏疾病和情绪失调引起的症状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在使用龙胆泻肝汤时,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用药,并且注意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配方,用于治疗肝胆湿热、黄疸、肝炎、胆囊炎等疾病。
龙胆泻肝汤的主治功效是清热泻火,利胆解毒。
在临床实践中,龙胆泻肝汤常常被用于治疗各种肝病和胆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本文将结合临床医生的实际经验,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总结。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患者常常伴有发热、黄疸、乏力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肝功能,减轻黄疸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们发现,龙胆泻肝汤结合其他药物治疗肝炎,可以加速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胆囊炎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疗效。
胆囊炎是胆囊内壁的炎症,常常伴有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具有利胆解毒的作用,可以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出,减少胆囊内的炎症。
临床医生们在实践中发现,龙胆泻肝汤对胆囊炎患者有很好的治疗效果,能够快速缓解疼痛、恶心等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胆囊炎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泻火、利胆解毒的功效,对肝炎、胆囊炎、肝胆湿热病证等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
临床医生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龙胆泻肝汤的应用,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龙胆泻肝汤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避免不适应症和副作用的发生。
龙胆泻肝汤虽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但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使用。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龙胆泻肝汤在不同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和疗效规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
42(下转第43页)龙胆泻肝汤出自《医方集解》,具有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之功,临床应用广泛。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言:“胁痛口苦,耳聋耳肿,乃胆经之为病也。
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乃肝经之为病也。
故用龙胆草泻肝胆之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以出也。
然皆泻肝之品,若使病尽去,恐肝亦伤矣,故又加当归、生地补血以养肝,盖肝为藏血之脏,补血即所以补肝也。
而妙在泻肝之剂反作补肝之药,寓有战胜抚绥之义矣。
”这指出了其适用于胁痛、口苦、耳聋、耳肿、筋痿、阴湿、热痒、阴肿、白浊、溲血等病。
本文介绍3例该方的临床应用。
耳聋患者女性,44岁,2020年12月28日初诊,自述耳聋50天,近期为著。
刻诊:耳鸣、耳聋、口苦、咽干、小便黄少,体温36.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0/80mmHg。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西医诊断:神经性耳聋。
中医诊断:耳聋(肝火上炎型)。
中医治法:清肝泻火通窍。
方以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取:龙胆草10g,栀子10g,泽泻10g,车前子15g(包煎),当归10g,柴胡10g,甘草3g,生地10g,蝉蜕10g,石菖蒲10g,磁石18g(先煎),神曲10g。
水煎服,7剂,每日1剂,分3次温服 。
服药后忌食生冷、油腻之物以及海鲜。
1月4日二诊:患者自述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由持续性耳聋转为间断性耳聋,要求继续调药,用药如下:龙胆草10g,栀子10g,泽泻10g,当归10g,柴胡6g,蝉蜕10g,甘草3g,生地10g,磁石20g,石菖蒲10g,赤芍6g,川芎6g。
水煎服,7剂,每日1剂,分3次温服,调护事宜同上。
后随访2周,患者耳聋已痊愈。
分析:本方所治之证皆由肝胆实火循经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
肝胆实火上炎,故见耳鸣、耳聋、口苦、咽干,湿热下注故见小便黄少,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皆为肝胆实火之征。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为君药。
龙胆泻肝汤临证应用
龙胆泻肝汤临证应用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是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当归、生地、木通、泽泻、车前子、甘草。
其功能为泻肝经实火,利肝胆湿热。
笔者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每获奇效。
1.肢麻浮肿张某,女,32岁。
半年来上肢麻木,时轻时重,重则双手麻胀不能握拳,下肢浮肿。
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泻。
舌质红绛,苔黄腻,脉沉数。
投龙胆泻肝汤加益母草、佛手、香橼3剂,诸症大减。
《素问?六节脏象论》言肝为“罢极之本”,罢极之本指四肢。
《灵枢?九针论》云:“肝主筋”,筋即筋膜,筋膜得其所养,则运动有力而灵活,否则就会出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
肝主疏泄,条达气机,使津液的输布、代谢正常。
一旦失常,则产生痰湿、水浊等病理产物,停于肠胃则出现腹胀便溏,循经郁于肌肤,则出现浮肿。
本案属肝经湿热,用龙胆泻肝汤清除湿热,加益母草利水消肿,加佛手、香橼健脾利湿除胀,标本得治,筋膜得养。
2.头沉胀痛吴某,40岁。
时感头沉痛胀,甚则如重石压顶,不能转侧,耳鸣如刮狂风,呼啸不停,舌质红绛,齿痕深陷,脉涩艰难。
投龙胆泻肝汤加怀牛膝、石决明,4剂诸症消失。
肝脉络于头,胆脉络于耳,肝胆二经,被湿热之邪所壅,清阳之气不得开,清窍失充失养,则头沉胀,耳暴鸣,用龙胆泻肝汤加怀牛膝、石决明,引湿热之邪下行,湿热一去,肝胆之气通利,清窍得养,则头清耳聪。
3.足跟疼痛张某,女,56岁。
足跟疼痛2年余,不敢站立,行路蹒跚,体胖腰圆,满面通红如醉酒状。
舌胖嫩,齿痕多,脉沉数。
前医按肾虚诊治,服补肾药数剂,久治无效,笔者投龙胆泻肝汤加薏苡仁、防己、木瓜、通草,服5剂,足跟痛除。
《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能视,足受血能步,掌受血能握,指受血能摄。
”本例并非血虚不荣,足跟失养而痛不能步,乃肝经湿热下注。
湿为阴邪,易扰阴位,足跟为人体最低下之处,水湿之邪下沉足跟,湿阻血脉,不通则痛,前有众医,以虚证诊治,投以补药,邪不得出,故不愈。
用龙胆泻肝汤加薏苡仁、木瓜等药,湿热得除,诸症自消。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剂学》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剂学》《医宗金鉴》所载龙胆泻肝汤,由龙胆草、栀子、黄芩、柴胡、生地各9克,木通、车前子、泽泻、当归、甘草各6克组成。
方中龙胆草泻肝胆,去湿热;黄芩、栀子助其清热去湿之力;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使邪从小便而出;为了防止火邪、湿热和苦燥淡利之药伤阴,故以生地、当归滋养阴血以柔肝;肝胆性喜条达,火邪或湿热犯之;则气机被郁,故又用柴胡疏之,并作为引经药;甘草除协助龙胆草、黄芩、栀子清热解毒外,尚有调和诸药及避免苦寒伤胃之作用。
因此,本方泻中有补,疏中有养,既泻肝,又保肝,攻不伤正,养不留邪,实为泻肝胆、利湿热之良方。
上方所以苦寒与甘淡同用,是由于肝火多挟湿热之缘故。
因为肝在右胁下,胆附于中,两者互为表里。
肝喜畅达而恶抑郁,"胆者,中精之腑",以通降为顺。
肝胆气机调畅,则脾胃升降运纳不失其常。
倘若长期精神抑郁,肝气不疏,久而不解,则易化火,亦可导致胆气不利,胆汁瘀滞,化为湿热。
肝气乘脾,脾失健运,水气不化,湿停中焦,无论化热与否,皆可加剧肝郁。
如此恶性循环,乃肝火常挟湿热之理也。
肝火内扰,藏魂失司,则失眠多梦。
其梦多在山林树下,江河之中者,欲求其凉而解之也。
火邪上炎,则头痛头晕,口苦目眩,烦躁易怒;刑肺则咳,伤及肺胃之络则鼻衄、吐血;内迫血海,月经当下不下而上逆则为倒经;扶湿热则肝胆气机受阻,脾胃升降失司,故临床每见胸胁满痛,下利呕逆,苔黄腻等;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为黄疸;湿热下注则为淋痛尿血,腰痛,少腹胀痛,带多而黄,粘稠腥臭。
由于肝脉"循阴股,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隔,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顽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颠",胆脉之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可前",故火邪或湿热犯之,其病变则又可通过上述经脉及其所络脏腑、形骸表现出来,而为阴肿阴痛,阴中溃烂,子痈,乳痈,胁痈,咽喉肿痛,目赤肿痛,耳前后肿,耳痛耳聋等症。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具有清热泻火、疏肝解郁的功效。
本文将探讨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和意义。
首先介绍了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和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
然后详细讨论了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炎、胆囊炎、肝气郁结和肝阳上亢等疾病中的具体症状和疗效。
最后总结了龙胆泻肝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启示和意义,强调其对调理肝脏功能、改善肝胆疾病的重要作用。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提升治疗效果,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肝炎、胆囊炎、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启示、现代临床。
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应用体会不仅仅在于其药理作用,更重要的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备的应用规范和用药技巧。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意义在于其对于传统中医理论的阐释和诠释,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
龙胆泻肝汤的疗效证实了中医药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和推崇。
1.2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龙胆泻肝汤,又称龙胆泻肝丸,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起源于《伤寒杂病论》。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该方首次被收录在并被用于治疗伤寒病。
在《伤寒杂病论》中,龙胆泻肝汤被列为治疗伤寒初期的经典方剂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胆泻肝汤逐渐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并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在宋代,陆羽的《肝疟论》中进一步对龙胆泻肝汤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使其在中医临床中更加重要和广泛。
在明清时期,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进一步得到完善和发展,成为治疗肝胆疾病的重要方剂之一。
如今,龙胆泻肝汤已成为现代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剂,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炎、胆囊炎以及其他相关疾病。
龙胆泻肝汤的历史背景丰富多彩,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其临床应用体会逐渐丰富,为中医药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中草药方剂,是由药材黄芩、栀子、枳实、龙胆、泽泻、生姜、大枣组成的。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胆湿热、黄疸、胆道疾病、胃肠炎
症等病症。
在我的实践中,龙胆泻肝汤对胆汁淤积引起的胃肠功能紊乱有良好的疗效。
患者出现
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等,经过中西结合的治疗多次
缓解,但病情总是反复。
通过详细询问患者病程和症状综合分析,发现患者与饮食、生活
规律等方面有关,因此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指导,并加入
龙胆泻肝汤治疗,症状明显缓解,反复发作的次数也减少了。
另外,龙胆泻肝汤在治疗黄疸上也有很好的效果。
黄疸是由肝脏和胆道疾病引起的,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龙胆泻肝汤不仅有清热解毒、利
胆通淋的作用,还能促进胆道排泄,缩小肝脏和胆囊的大小,降低体内胆红素含量,改善
黄疸症状。
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后,大便颜色明显改变,黄疸症状明显减轻,并且没有引
起其他不良反应。
总之,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草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利胆通淋、改善黄疸等功效。
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肝胆湿热、黄疸、胆道疾病、胃肠炎症等病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药物的配方和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因此在服用龙胆泻肝汤前应咨询
专业医生,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同时,应重视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加强身体的免疫力
和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运用体会【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举例;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临床常用方之一,具有清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在临床上运用范围非常广泛,可用于内、外、妇、五官各科疾病,如鼻渊、狐惑病、胁痛、黄疸、头痛、眩晕、遗精、疝气、腹痛、血症、带下、皮肤病等。
笔者临床工作近30年,对属肝胆实火,肝经湿热之诸症者,以该方为基础,用之确具良效。
兹介绍部分典型病例分析于下。
1 临床资料1.1 治黄疸患者,男,19岁,农民。
1981年2月27日初诊。
临床表现:身黄目黄,其色鲜艳,小便色黄如菜油,发热口渴,胸胁胀满,疼痛,头昏头闷重,口苦口腻,恶油,食欲不振,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诊断:黄疸(阳黄)。
辨证:肝胆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合茵陈蒿汤加味。
药用:龙胆草18g,栀子15g,黄芩12g,柴胡9g,板蓝根30g,茵陈18g,泽泻15g,藿香12g,木香12g,云苓15g,枳壳12g,大黄9g,甘草6g,车前仁15g。
服上方3剂后,1981年3月3日复诊,诊:身黄目黄消退,胸胁胀满减轻,疼痛消失,头昏头闷减轻,未再发热,食欲增强,大便已下,日解2~3次,小便色淡黄。
目前腹中隐痛,微感怯冷,恶风,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仍宗龙胆泻肝汤化裁。
药用:龙胆草15g,郁金15g,白蔻仁10g,白芍15g,栀子12g,黄芩12g,柴胡6g,泽泻15g,藿香12g,甘草6g,防风12g。
服2剂后,患者未再复诊。
后访得患者述,病情痊愈。
1.2 治乳头皲裂患者,女,25岁,农民。
1981年4月2日初诊。
患者为哺乳期妇女,述近三、四天来右乳头发痒,干裂起痂,痂剥去流黄水,黄水浸润致乳头皮肤溃损,乳头皲裂加重,乳房疼痛,不能触及,吮乳疼痛更甚,心烦胁胀,口苦,舌质红,苔黄,脉沉弦。
诊断:乳头皲裂。
辨证:肝胆湿热。
处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用:龙胆草15g,栀子12g,生地15g,柴胡6g,赤芍12g,泽泻12g,丹皮12g,木通12g,当归12g,蝉蜕12g,白术12g,地丁草15g,地肤子15g,生甘草3g。
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一种方剂,由太和、黄芩、栀子、半夏、枳壳、生姜、大黄、甘草等8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伤寒等热病引起的胃肠道症状。
随着临床
研究的深入,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关注。
龙胆泻肝汤的主要成分是龙胆和大黄,它们具有清热解毒、泻下通便、利胆消肿的功效。
同时,豆蔻、木香、生姜等药材也能够促进胆汁分泌,从而缓解胆囊炎的症状。
研究
发现,龙胆泻肝汤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急性胆囊炎的疼痛、发热和消化不良等症状,还可
以减少炎症反应和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胆囊炎的复发也有一定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龙胆泻肝汤并非所有患者都适用。
由于龙胆泻肝汤可以刺激胆汁分泌,因此对于胆囊结石等病情复杂的患者,应该避免使用。
此外,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药物的
剂量和配伍,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药配方,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肝胆疾病。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药物组成、以及在治疗肝胆疾病、调理情绪、改善消化功能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体会进行探讨。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在临床中的重要价值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方向。
这篇文章将为读者提供关于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的全面了解,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和认可龙胆泻肝汤在中医临床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未来在临床实践中提供参考和指导。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历史背景、药物组成、治疗肝胆疾病、调理情绪、减轻压力、改善消化功能、重要价值、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介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它具有清热泻火、解毒排脓、舒肝解郁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肝胆疾病、调理情绪、减轻压力以及改善消化功能。
通过临床实践,医生和患者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体会。
本文将深入探讨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历史背景、药物组成以及在不同疾病和症状中的应用体会。
希望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患者的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2. 正文2.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历史背景在历史背景下,龙胆泻肝汤被用来治疗肝胆疾病、调理情绪、改善消化功能等多种疾病。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解郁理气的作用。
在古代,人们常常因为饮食不洁、情绪不稳定、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导致肝胆不和、气机郁滞而出现各种病症,而龙胆泻肝汤则被用来调节和平衡这些症状。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中医药的重新认识,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将龙胆泻肝汤作为辅助治疗手段,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医学知识,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逐渐得到了验证,成为中医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剂之一。
2.2 龙胆泻肝汤的药物组成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其药物组成丰富多样,包括龙胆草、大黄、黄芩、栀子、生姜、甘草等多种药材。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的中药方剂,主要由龙胆草和大黄组成。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
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湿热胆石症、黄疸等病症。
经过我的临床实践,我对龙胆泻肝汤的应
用体会如下。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胆湿热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疗效。
肝胆湿热是指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绪紧张等原因导致的肝胆功能紊乱,表现为胸胁胀痛、口苦口干、疲倦无力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以龙胆草为主要药材,具有清热泻火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从而缓解上述症状。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经常将龙胆泻肝汤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患者,取
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黄疸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黄疸是肝胆湿热的一种表现,主要表现
为眼睛和皮肤发黄。
龙胆泻肝汤能够清热泻火、利湿功效,能够促使黄疸患者身体内的湿
热邪气排出,从而减轻黄疸症状。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我经常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黄疸患者,患者的黄疸症状明显减轻。
龙胆泻肝汤在治疗肝胆湿热、湿热胆石症、黄疸等病症方面具有显著的疗效。
在使用
龙胆泻肝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剂量和疗程,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龙胆
泻肝汤作用较强,对体弱、孕妇和儿童患者使用需要慎重。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
中药方剂,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由张仲景所创。
龙胆泻肝汤有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功效,适用于湿热内蕴、阴证阳亢等多种证候。
本文就我在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的体会进行分享。
一、对湿热内蕴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湿热内蕴型肝炎是一种炎症性肝病,以肝实证为主,患者出现黄疸,发热,腹胀等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龙胆泻肝汤对于湿热内蕴型肝炎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湿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清除体内湿热毒素和炎症,降低肝功能指标和减轻白蛋白下降。
同时其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能够消除腹胀、食欲不振、恶心等症状。
二、对于肝性脑病的辅助治疗效果
肝性脑病是由于肝功能异常导致的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严重疾病,病人会出现意识和认知能力下降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可以作为肝性脑病的辅助治疗,可以通过清热解毒,泻火利湿的功效,从根本上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负担,缓解脑部神经损伤。
加上其他治疗的综合措施,龙胆泻肝汤能够有效地提高肝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三、对于孕妇妊娠期慢性肝炎的治疗
总之,龙胆泻肝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药方剂,在肝炎、肝性脑病和孕妇妊娠期慢性肝炎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然,应用时需结合具体情况量体裁衣,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使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广泛用于肝胆疾病的治疗。
本文通过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研究成果、适应症和禁忌症、剂型和用法、药效与作用机制、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但潜在价值仍有待挖掘。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清肝火、泻肝气、利胆调胆等方面,但也需注意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实践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对其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挖掘。
【关键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研究成果、适应症、禁忌症、剂型、用法、药效、作用机制、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临床疗效、潜在价值。
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具有泻肝清火、疏肝理气的作用。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被广泛用于治疗肝胆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情绪失调等问题。
通过对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的总结和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治疗肝胆疾病方面有着显著的疗效。
患者服用龙胆泻肝汤后,肝胆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龙胆泻肝汤还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在临床应用中罕见不良反应。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医生和患者进一步认识和探索。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龙胆泻肝汤的潜在价值还有待挖掘,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福祉。
2. 正文2.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的临床研究成果在肝胆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胆囊排石,治疗黄疸、脂肪肝等疾病。
一些临床实验显示,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肝胆疾病的患者,肝功能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症状得到缓解。
在消化系统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具有明显的消炎、镇痛、抗痉挛等作用,对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胆囊炎等有一定疗效。
临床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可以减轻痛苦感,缓解消化不良等症状。
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龙胆泻肝汤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龙胆草、黄连、大黄、栝蒌等草药组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利胆的作用。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湿热胆道疾病、肝火上炎等症状。
以下是我对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的体会。
龙胆泻肝汤主要适用于湿热胆道疾病,如黄疸型肝炎、胆结石、胆囊炎等。
我在临床上使用龙胆泻肝汤治疗黄疸型肝炎的时候,发现该方剂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毒功效。
龙胆草和黄连能够清热利湿,舒肝解郁,对于湿热胆道疾病引起的黄疸、发热、口苦口干等症状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大黄和栝蒌则具有泻火解毒的功效,能够排除体内的湿热毒素,对于治疗湿热胆道疾病非常有效。
在治疗肝火上炎的时候,我发现龙胆泻肝汤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肝火上炎多见于情绪不稳定、易怒、烦躁的人群,常常伴有口苦、目赤、头痛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能够清热解毒、泻火降压,对调理肝脏功能、消除炎症非常有效。
临床上,我采用龙胆泻肝汤联合其他中药方剂治疗肝火上炎,患者往往在短时间内症状明显好转,精神状态得到改善。
龙胆泻肝汤是一种非常实用的中药方剂,适用于湿热胆道疾病、肝火上炎等症状的治疗。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清热解毒、泻火降压,能够调理肝脏功能、缓解炎症。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往往与其他中药方剂联合使用,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孕妇、儿童、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应慎重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我希望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能够进一步探索龙胆泻肝汤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张仲景所创,具有祛热解毒、清肝泻火、疏肝行气的功效。
常用于治疗湿热黄疸、热痢便秘、胆囊炎、慢性肝炎等病症。
本文将分享我在临床应用中的体会。
一、湿热黄疸
湿热黄疸是由于湿热困脾,经脾不运,湿热上犯而致黄疸。
患者常伴有头痛、口苦、纳差、胁痛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中龙胆草可清热解毒,疏肝散郁,良药苦参有燥湿消肿作用。
临床上,我常常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湿热黄疸,常常配合中药清热泻火、疏肝理气、健脾行湿等方剂使用,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二、热痢便秘
热痢便秘是由于湿热蕴结,大肠积热致使的症状。
临床表现为腹泻或便秘,甚至排便困难,腹痛胁闷等不适。
龙胆泻肝汤有清热泻火、疏肝解郁、润肠通便的功效,临床上可加减使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三、胆囊炎
胆囊炎是由于胆汁淤积、炎症感染所致,患者常常伴有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具有清热解毒、泻热通便、疏肝解郁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胆囊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在使用该方剂时必须注意调配剂量和加减法。
四、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病,患者常伴有疲乏、食欲减退、腹泻等症状。
龙胆泻肝汤可通肝脏,疏肝解郁,清热泻火,有较好的治疗慢性肝炎的作用。
临床上常常配合中药养肝护肝、化痰祛湿等方剂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总之,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合理的调配和加减,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同时,治疗过程中要重视患者的饮食保健和生活调理,达到“三效合一”的治疗效果。
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临床应用价值【摘要】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龙胆泻肝汤作为传统中药方剂,在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通过清热泻火、疏肝理气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并有助于恢复胆囊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并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上都有一定优势。
在使用龙胆泻肝汤时也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以及注意事项。
龙胆泻肝汤作为急性胆囊炎的辅助治疗手段具有潜在的价值,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深入探讨。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治疗机制,疗效,比较,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辅助治疗,作用机制,研究,临床应用价值。
1. 引言1.1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病因是胆囊内胆汁淤积,导致胆囊黏膜炎症反应。
胆汁淤积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胆囊结石、胆道梗阻、胆囊感染等。
胆囊结石是最主要的病因之一,当胆囊内的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或钙盐过多,形成结晶并逐渐增多时,就会形成结石。
结石的存在使胆囊无法完全排空,导致胆汁滞留,逐渐发生胆囊炎症。
胆道梗阻也是急性胆囊炎的重要病因,当胆囊颈部或胆道被肿瘤、狭窄、炎症等因素阻塞时,会影响胆汁的排泄,进而引发炎症反应。
胆囊感染多是由细菌侵入胆囊内引起,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淋巴道或直接蔓延到胆囊,导致感染和炎症。
胆囊炎的病因主要包括胆汁淤积、胆囊结石、胆道梗阻和胆囊感染等因素。
对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除了及时去除病因外,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中医药领域,龙胆泻肝汤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其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备受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接下来将重点介绍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2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与功效龙胆泻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其由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生姜等草药组成。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
龙胆泻肝汤的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原见于《医方集解》,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木通、车前子、泽泻、生地、当归、柴胡、生甘草组成,其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本方常用于急性结膜炎、急性中耳炎、耳道疖肿、急性胆囊炎、膀胱炎、睾丸炎、湿疹、急性肝炎、盆腔炎等。
现代临床进一步扩大了其治疗范围,通过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青光眼、带状疱疹、尖锐湿疣、痤疮、小儿口疮、男性遗精、输卵管结扎术后肥胖症,均有一定疗效。
临床应用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临床表现为双目白睛发红,布满血丝,眼睑微肿,有的病人还伴有大便干、小便黄的症状。
其病机为风热毒邪外袭,肝经火盛,肝火循经上攻头目,面红目赤。
临床服龙胆泻肝汤清肝胆湿热,配黄连上清丸散风,通便解毒,用来治疗急性结膜炎效果良好。
急性中耳炎、耳道疖肿:中耳炎属祖国医学之“耳脓”、“耵耳”范畴,以耳道流脓,听力障碍为主症,分虚实两类。
实证往往伴以寒热,耳痛,多因外感风热,郁而化火,或湿热之邪蕴结肝胆,以致氣血壅阻而成,治宜祛风火、利肝胆、清湿热。
龙胆泻肝汤有利肝胆,清湿热作用,故用治本病有较好疗效。
痤疮[1]:好发于青年人。
临床表现为面部布满红色或黑色丘疹,部分形成脓疮和结节,灼涩刺痛,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脉眩数。
舌质红,其病机为肺胃炽热,上熏颜面,血热郁滞,阻于肌肤或留于腠理,加之青年人经常情绪波动,气郁不舒,思虑不解,郁怒难伸,肝木不能条达而致血滞、痰结、食积、气郁,郁久化火,上行面部所致。
吴氏用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痤疮64例,治疗结果痊愈5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
小儿口疮:中医认为口疮系感受风毒湿热之邪所致,在小儿以实证尤多,宜清热泻火解毒。
治疗用龙胆泻肝汤加竹叶、地榆。
竹叶清热除烦、导热下行,质轻性淡,善走上焦;地榆能泻火解毒,并有收敛作用,能使溃疡面渗出减少,疼痛明显减轻,愈合加速。
肝胆湿热下注:肝胆湿热下注所引起的急性肝炎、胆囊炎、泌尿系及生殖器炎症、湿疹等。
其病机为肝胆湿热熏蒸,胆汁不循常道外溢肌肤,则肌肤目睛发黄;肝脉绕阴器,湿热循经下注,浸淫阴囊,则为湿疹;瘙痒难受,郁蒸睾丸,络脉气血壅滞,则睾丸肿胀疼痛;妇女阴道为湿热熏蒸则带下黄臭,外阴瘙痒,则用龙胆泻肝汤清下焦湿热,疗效显著。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1. 引言1.1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体会在临床应用体会方面,许多医生和患者都对龙胆泻肝汤的疗效和安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们认为,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改善肝胆疾病引起的各种不适症状,如黄疸、腹痛、恶心、消化不良等,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少见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没有负面影响。
龙胆泻肝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值得医生和患者信赖和选择。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相信龙胆泻肝汤将在治疗肝胆疾病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龙胆泻肝汤的组成与药理作用龙胆泻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其组成主要包括龙胆草、黄芩、栀子、黄连、柴胡等草药。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利胆、舒肝解郁的功效。
龙胆草是龙胆泻肝汤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可清肝火、清胆火、利胆汁,对治疗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等疾病具有显著疗效。
黄芩和栀子具有清热泻火、利胆通胆的作用,可帮助解决肝胆湿热引起的消化不良、腹胀等问题。
黄连和柴胡则可舒肝解郁、平肝熄风,对治疗肝气郁结引起的头痛、眩晕等症状有一定作用。
龙胆泻肝汤的药理作用主要在于清热泻火、利胆通胆、舒肝解郁,能够有效改善肝胆湿热和肝气郁结等疾病引起的症状。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可以作为治疗黄疸型肝炎、胆囊炎、肝胆湿热症等疾病的常用方剂之一。
使用龙胆泻肝汤时需要遵医嘱用药,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字数已达要求】。
2.2 龙胆泻肝汤的适应症与临床应用龙胆泻肝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肝胆功能,治疗肝胆疾病。
它的主要适应症包括肝胆功能紊乱引起的黄疸、胆囊炎、胆结石、肝炎、肝硬化等疾病。
在临床应用中,龙胆泻肝汤可以有效舒肝解郁,润燥利湿,清热解毒。
对于黄疸型肝炎、慢性胆囊炎、胆结石、胆管炎等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龙胆泻肝汤还可用于治疗肝郁脾虚型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具有调节情绪、改善睡眠的作用。
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临床应用价值
胆囊是人体重要的消化脏器之一,经常发生胆囊炎是很常见的情况,急性胆囊炎是其
中一种较为严重的情况。
在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龙胆泻肝汤是常用的方剂之一。
下
面就来介绍一下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龙胆泻肝汤是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枳壳、泽泻、香附等草药组成的。
草药
中的龙胆草,具有解毒祛热通胆、利胆药效,能够有效缓解胆囊炎等胆道疾病的症状,黄芩、栀子有清热解毒、泻火泄热药效,能够消除炎症并降低胆囊的内压,达到解毒、抗炎、利胆的作用,柴胡、枳壳则有舒肝解郁、疏胃导滞的药效,能够有效改善胃肠道安排,泽泻、香附有化湿泻下、除湿利水的药效,对于胆囊炎伴有肝虚偏热、便秘等情况也有很好
的治疗作用。
龙胆泻肝汤能够有效地改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症状,例如,能够消除胆囊区疼痛、发热、头痛、黄疸、发热等不适症状,有助于镇痛、解热消炎、利胆通降的治疗作用。
由于
龙胆泻肝汤具有非常好的药效,因此在临床应用中被广泛应用于急性胆囊炎的治疗中,尤
其在胆囊炎初期、症状较轻时使用效果最佳。
虽然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中的治疗效果非常好,但是在应用时也需根据患者病情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症状较轻的急性胆囊炎患者,龙胆泻肝汤单用效果较好,但对
于患者病情严重,疑似急性胆囊炎并发胆管梗阻、胆囊结石等情况时,则需与中西医结合
治疗,以保证治疗的效果。
综上所述,龙胆泻肝汤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缓
解患者的症状,使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治疗。
但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
636000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红十字医院陈从勇
【摘要】龙胆泻汤乃(李东垣方条《古今医方集成》泻肝胆经湿热,疗效满意。
【主题词】龙胆泻肝汤临床应用泻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经湿热,此方治肝胆实火和肝经湿热的病症。
近几年来,笔者运用此方治疗、阴痒、胁痛、月经不调、带状疱疹收到一定疗效。
现举临床病案如下:一、阴痒
李某某,女,48岁,已婚,患者近两年来,月经周期紊乱,近半年来阴痒,有时痒痛交作难忍,白带呈水样、量多、有味,舌红苔薄黄,脉弦,此乃肝经湿热下注,治以清肝化湿热。
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30g,黄芩、技子、生地黄、柴胡各15g,当归10 g,甘草3 g,泽泻10 g,前仁10 g,丹皮10 g,床子20 g,地肤子20 g。
阴痒痛均减轻,舌红苔薄,原方再进三剂,诸证消失。
讨论:本例阴痒,其病因为肝经湿热下注,侵犯阴道以致阴痒,以湿丛热化,湿热并重是此例辩证要点,肝之经脉绕阴部入少腹,因此与肝经有密切关系。
二、胁痛
陈某某,女,38岁,干部,间断发作右胁疼痛近两年,多因
油腻饮食后发作,此次发作两天有余,无明显放射痛,腰部有胀感,口中干苦,嗳气泛恶,食不香,大便干,面色萎黄,舌苔白微黄,脉弦细,B超提示,胆囊炎。
查体:体湿37.6℃,心率82次/分,律齐,腹平软。
右上腹有压痛,无反跳痛,白血球总数9600mm³中性80%,淋巴20%,诊断为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证属湿热内蕴,肝气失疏,胆府不利,治用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方药:黄芩15 g、技子15 g、柴胡15g,龙胆草15 g,木通10 g,车前仁10 g,当归10 g,玉米须15 g,郁金15 g,槟榔15 g,丹参15 g,甘草3 g,服药5剂后,胁痛大减,有时作呕、头昏、小便稍黄此为性热,壅遏气机,故需加重理气化湿之品,原方中加沉香6 g,乌药10 g,再进三剂,诸证消除。
讨论:胆囊炎一般多归临床于“胁痛”范畴,胁痛包含疾病范围较广,可与肝、胆、脾等病变有关,本例符合于“胆瘅”,此由胆邪逆于胃、胆胃失降所致,所谓“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临床以口苦、呕恶、脘腹胀痛等为特征,治当遵循腑病宜通宜降之理。
三、月经不调
周某某,女,40岁,已婚,干部,患者月经失常已久,每月后期,量少,色黑有块,经来少,腹胀痛,伴有头痛头晕,午后五心烦热,汗出口干,喜凉饮,失眠,小便黄有热感,面色萎黄,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乃湿热郁闭三焦,络
脉受阻,肝失疏泄,胆火上蒸,以致月经不利,治宜清热利湿,消瘀行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生地、车前仁、当归、技子、黄芩、柴胡10 g,甘草3 g,鸡血藤、泽泻、牛夕、桃仁10 g。
连服三剂,烦热、口干、汗出、俱减,在原方中加青蒿、知母各15 g,再进四剂诸症消失,食欲增进。
讨论:本例月经不调,乃由湿热郁闭,脉络阻滞而成,湿郁则化热,热郁则血结,以清泄湿热为主。
若单调经不清除湿热,则热愈盛则血愈结,月经则终不调。
四、带状疱疹
杨某某,女,38岁,腰部起疱疹,呈绿豆大小有水泡,有烧灼感疼痛,周围皮肤充血,部份水泡糜烂、结痂、舌红、脉弦。
此乃肝胆火热、瘀阻经脉,治宜清肝熄风,活血止痛通络,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
方药:龙胆草30g,柴胡10 g,黄柏15 g,技子15 g,当归15 g,生地15 g,丹皮10 g,床子15 g,泽夕10 g,赤药10 g,甘草3 g,板兰根20 g,每日一剂,连服三剂。
疼痛减轻,疱疹大部结痂。
原方中加姜虫10 g,蜈蚣3条。
再进三剂全愈。
讨论:带状疱疹祖国医学称为“蛇丹”“火带疱”,认为系肝胆火热所致,“诸痛疡疮,皆于火”,因肝胆火热瘀阻经脉,热灼皮肤,故皮肤红肿疱疹,本病例系肝胆火盛,故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方证相合,疗效理想。
2013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