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新人教版
《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透镜》。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的第二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例,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通过对这些实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时也能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为后续学习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但对于如何将这一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学生在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时,往往容易忽略一些细节,思维不够严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成像实例,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制模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1)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将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原理。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讲学稿word版
【2019最新】[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5-2生活中的透镜》讲学稿word版: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掌握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课前复习:1、边缘厚中央薄的是透镜。
边缘薄中央厚的是透镜2、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
3、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作用。
合作探究:1.照相机:问题1.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缩小还是放大?像是虚像还是实像?用自制的模拟相机替同学“拍照”,并探索:要使所成的像更大一些,可采取什么措施?2.投影仪:问题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虚像还是实像?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什么?3.放大镜:问题3:字是正立还是倒立?字是放大还是缩小?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小结: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在胶片上,成________________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来自投影片的光通过凸透镜后成像,再经过平面镜,使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成像。
当堂训练:1、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它们用的透镜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相机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投影仪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3、在透明塑料片下压着一张报纸,塑料片上有一水滴,透过水滴看到报纸上的字比旁边的字_______(填“大”或“小”),这说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镜,它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4、下面是对凸透镜成像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凸透镜只能成实像B.凸透镜只能成虚像C.凸透镜只能成放大的像D.凸透镜既能成实像,又能成虚像5、窗台上放着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太阳光透过玻璃缸射到屋内窗台下的桌面上,发现桌面上的光斑比窗外地面上的太阳光亮,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B.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凸透镜C.水对光线有会聚作用D.装有水的圆形玻璃缸相当于凹透镜6、手持凸透镜在人眼和课本之间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凸透镜在任何位置都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B.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远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C.凸透镜在离课本较近时,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D.无论凸透镜放在什么位置都不能看到课本放大的像7、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 B C D8、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爱的图案(这时不要接通电源),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能不能在墙上得到所画图案的像?有几个位置可以使凸透镜在墙上成像?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是正立的还是倒立的?思考:1、用凸透镜以不同的距离看物体,是否都是放大的?2、根据1中你所看到的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你提出的问题?教学反思:。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5.2《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1.教学重点:
(1)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使用不同颜色和图形,突出关键信息,增强视觉效果。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学生对透镜光学性质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特别是焦距和焦点概念。
2.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对透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掌握不足。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
1.在讲授过程中,通过实例和实验演示,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焦距和焦点。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透镜实验,如制作简易放大镜、观察透镜成像等,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2.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讨论透镜在不同设备中的应用,探讨透镜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实验操作前,详细讲解透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个别指导。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学生的课堂笔记和作业,检查他们对透镜知识的掌握程度。
2.课后访谈,了解学生对透镜知识点的理解和实验操作的体验。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如增加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教师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练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提高的方向。
(五)作业布置
5.2生活中的透镜 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活中的透镜》,《》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教材分析】1.教材的与作用:本节内容是在让学生认识了透镜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生活中的透镜的相关知识,本节教材分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实像和虚像四部分来进行,这些内容不仅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也为后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对自然科学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因刚接触物理不久,分析归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都比较欠缺。
因此,教学中要以观察和实验为突破口,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3.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现实情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在三种常见仪器上所成像的不同。
了解凸透镜成虚实像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4.重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炼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难点:受学生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对虚像的学习是一个难点内容。
【教法学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为达到教学中既要求学生“学会”,又要求学生“会学”的境界,我将采用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知识学习与兴趣培养和发展能力有机结合到一起,全面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
【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将设计如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本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透镜内容,然后,教师采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凸透镜的图片,从而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本节课的教学。
(讲授新课)1.照相机学生分组观察手中的照相机,让学生简单介绍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小组之间交流自己使用照相机的心得。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
生活中凸透镜
1、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
2、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像
3、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迁移拓展训练
小王在看地图时,有一个细小地方总是看不清楚,他想放大了再看,于是将地图放在玻璃板下,在玻璃板上滴一滴水,于是看清楚了.请你帮他分析,这是为什么?
本课最大特色
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过程,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前提问:
1、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各有什么作用?
2、什么是焦点?什么叫焦距?
3、光心有什么特点?
二、讲授新课:
引入课题:我们在生活中,有哪些仪器用到透镜?
进行新课:
出示真实照相机,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相机镜头的形状,使他们对照相机镜头有直观的印象,指出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目标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喜悦。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教学重点
照相机的原理。
教学难点
凸透镜成像的特征。
问题探讨
要点记忆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各自的成像特点
教具、学具准备
凸透镜、纸片、光屏、光具座
四、课堂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所提的问题
根据自己的实际见识情况进行举例
通过观察实物和观看图片,说出照相机的主要结构和照相机成像的特点。
自制模型照相机
观察实验现象后,归纳出投影仪成像的特点
观察放大镜成像特点后,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的异同
2019-2020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word版
学生探究三:放大镜
1、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把玻璃放在书上,观察字迹的大小,然后将水滴在玻璃上,观察字迹大小,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探究为什么水滴可以让字迹放大。
2、学生拿起桌上的放大镜,边看边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观察书上的字字是否永远呈放大正立的像?大体什么时候才会放大?
三、说程序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是属于学生的”,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课,我本着以探究学习为载体和主线,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课堂探究、难点突破、课堂小结与学习评价、教师小结等环节以达到“以活动促发展”的目标。具体操作是:
(一)、创设教学情境,导入学习目标
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北京20xx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圣火的相关图片,了解圣火采集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体育盛事采集圣火常用的方式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多媒体出示照相机的构造,探究:
(1)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闪光灯的位置及作用。
(2)照相机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并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画面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拿起自制的照相机,对着大屏幕(教师播放画面),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说教法和学法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一、课程背景《生活中的透镜》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单元,也是学生初次接触光学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可以了解常见的透镜种类、透镜的工作原理以及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单元内容既涵盖了光学的基础知识,也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理解透镜成像的基本原理;•掌握透镜的焦距计算公式;•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实验确定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能够分析透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应用透镜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1.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和特点;2.透镜的成像规律与实验验证;3.透镜的焦距计算公式;4.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透镜的概念,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使用透镜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
步骤二:讲解(15分钟)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基本结构和特点。
重点强调透镜的两个焦点和焦点与透镜的关系。
步骤三:实验演示(20分钟)设计实验,通过放置凸透镜和凹透镜在光线下的实际成像,让学生自己亲自操作实验,观察并验证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
步骤四:讲解焦距的计算公式(10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焦距的计算公式,并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
步骤五:应用拓展(15分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透镜在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等设备中的应用,并展示相关实例。
步骤六:归纳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透镜的基本知识点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教学方法•讲述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提供基本概念和原理;•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直观呈现透镜成像的规律;•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章书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本章书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书的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表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 HM yA<《生活中的透镜》这节书安排在第二节,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后,能够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个顺序安排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对于旧课程安排先探究规律,再认识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特征3、情感价值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动手动脑探索生活中的物理规律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归纳出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
2、难点:能区分实像和虚像四、备学生初二学生非常喜欢动手做实验,喜欢提出问题。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大部分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并了解放大镜的基本作用。
但对于凸透镜其他方面的应用并不是很了解,所以课前安排学生制作模拟照相机和触摸投影仪,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课堂上让学生展示作品,交流经验有利于深刻的认识到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促使学生不断的自主学习、了解凸透镜的多种应用。
五、教具照相机模型、投影仪、幻灯片、放大镜、光具座,蜡烛,白屏六、教学设计1、引入:展示一张毕业照片,提出问题:如何把如此美好的笑脸记录在一张小小的纸片上?学生回答:用照相机;继而提问:为什么照相机可以实现这一功能?通过什么实现?学生回答:照相机中的镜头是凸透镜,可以把景物照在胶卷上。
八年级物理上册 5.2 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奖励制作优胜组,师生合影。让学生发现改变像大小的调节方法。拓展认识。
学生欣赏
思考回答
学生介绍
自主学习
师生交流
自主学习
学生动手制作
学生观察记录
学生参与、交流发现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及阅读文本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在模型照相机制作过程中,收获劳动的喜悦。
器材
一、教师演示器材:真实照相机、模拟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同有照相机原理简图的投影片一张,“安培和移动黑板”的故事投影片一套)、放大镜。
二、学生制作器材: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焦距为7.5cm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玻璃片、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通过自制水滴放大镜,初步感受等效原理的应用。
3.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情感。
4.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照相机与投影仪原理
难点:通过模拟成像的活动,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2.演示实验,体会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3.小结板书。
思考回答
观察现象,总结
通过明显的演示实验突破实像虚像这一教学难点
知识应用,巩固提升
1.播放视频,找寻其中的光学仪器。
2.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光学仪器。
3.课件展示图片。
观看视频
学生举例
欣赏
物理服务于社会,培养乐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物理的意识。
知识梳理
3、照相机的成像过程是怎样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5.2生活中的透镜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的透镜》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方法与过程: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二、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
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法上采取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透镜及应用》说课稿课件 (2篇)
评价内总容之,评价时应关注学评生价的结果个的体呈差现方异式,
不以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学生,以利于学
评价建议
生健康发展。
透
定性
镜
及
其 应
鼓励性的评语
用
教学建议
利用趣味现象 创设情境
通过解释生活、生 产、自然现象加深 知识的理解
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密切联系 生活、生产实际
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教学建议 定位为认识,小学科
凸
实像
17.照相机镜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凸____透镜;显微镜的目镜是一组 透镜,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凸____透镜。在甲、乙两幅示意图中,矫正 近视眼的是___乙____;矫正远视眼的是____甲____(选填“甲”或“乙”)。
18.小虎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所用物镜和目镜上分别标有 “5×”、“10×”字样,则观察到的细胞的像对比于细胞放大了____倍。
50
19.人眼看同一物体,会出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和物体在人眼所 成视角的大小有关,如图所示,当物体离人眼较远时,视角较__小___,物 体看起来较__小____;当物体离人眼较近时,视角较___大___,物体看起来 较__大____。
20.酒厂把瓶装酒的生产日期用印章印在商标背面,贴在酒瓶上,虽然
科学探究
制定计划与 设计实验
猜想与假设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七个要素
分析与论证 评估
科 提出问题 学
交流与合作
学生实验 探究探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活动 模拟探究近视究眼远视眼的缺陷
本章在课标中 的地位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和力 声和光
电和磁
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
初中物理说课稿:《生活中的透镜》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讨论、总结归纳:零刻度线、一次能够测量最大范围(量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并由此推出最小刻度值等概念,并让学生读出最小的刻度值(分度值)。
教师弹奏歌曲,用竹竿敲打地板发出的声音模仿马蹄声,体验坐马车的滋味,想象自己正在新疆骑马观光。
这样不仅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音乐,还开阔了学生的想象空间。
(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5.2生活中的透镜》公开课(教案)
5.2生活中的透镜教学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教学用具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这就需要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今天我们通过观察、研究走近它,认识它。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照相机大家想了解关于照相机的什么知识呢?照相机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神秘的小盒子,里边到底有什么?照相机为什么能拍照?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排出全景和不是全景的照片?为什么照片中景物比实物小?有时拍出的照片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大家收集的资料,看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哪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收集到的资料。
教师适时的引导、评价。
1.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光线强拍出的照片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2.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像是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照片。
想想做做:方案1: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2: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教案一. 教材分析《生活中的透镜》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并能够分析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对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可能对生活中的透镜接触不多,对透镜的原理和作用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实际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透镜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能够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和作用。
2.难点:对透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机、显微镜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以便观察和实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光的基本概念和光的传播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图片和实物,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两种透镜。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幻灯机和显微镜中的图像,来了解透镜的放大作用。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望远镜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_第五章_第2节_生活中的透镜_说课稿
《生活中的透镜》说课稿一、关于教材: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
2.教材简析:在学生初步认识透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应用到的透镜,感知透镜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课上进一步深入的理解透镜和学习它们的工作原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科学意识。
并且在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中,安排小组合作制作,既使小组间形成适当的竞争,又可让学生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
3.教材所处地位和作用:本章主要介绍透镜的基础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掌握光学元件应用的关键内容。
整章内容安排非常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生活中的透镜》这节安排在第二节,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这样安排顺序使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下节课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4.教学目标和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与方法(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5.教学重难点:本节的重点是:(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本节的难点是:(1)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2)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透镜》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生活中透镜》说课稿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教学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照相机,投影仪,投影片.【学具】两个直径大小相近,长约15cm的圆纸筒,凸透镜一个,半透明纸一张,玻璃板一块,水.【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上节课中,我们了透镜,知道了透镜会折射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透镜,这课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生活中的透镜.板书:&3.2生活中的透镜二,展示目标:(投影)三,课堂导学:一导学“照相机”1.节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总要留影作纪念.摄影师用照相机拍出美丽的风光、动人的场境,使人们从照片中感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对于照相机,你们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展开想象,激发兴趣,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于鼓励。
)2.自学课本P62-63一、二段照相机。
自学指导:(1)仔细观察图3.2-1,你看到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_______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这个镜后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___的像。
(2)胶卷上涂着一层_______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________,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卷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3)比较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会发现物距_____像距,像___物体(填大于、小于)。
(4)观察物体和像位于镜头的____侧(填同侧、异侧)。
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及指导。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学生自学课本P63想想做做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提示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1)做一做将大纸筒的一端嵌上一个焦距为5―10cm的凸透镜,另一个纸筒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把两个纸筒套在一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生活中的透镜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是在学生学习了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基础上,进一步对透镜成像的知识有感性的认识。
学生能具体、生动地认识透镜的成像特点及生活应用,能引起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求知欲,有利于开展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活动,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也能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初步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方法与过程: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3.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了解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应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具有强烈的操作兴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
但是他们刚接触物理,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需要直接经验的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事物和现象引入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三、教法与学法
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法。
亲身经历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因此,学法上采取探究法、实验法、情景教学法、演示法、练习法,充分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地活动和独立地获取知识。
让学生在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中,主动提供自己的想法,分享他人的智慧,体验合作学习的
愉快。
四、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播放多媒体课件,观看北京xx年第二十九届奥运会圣火的相关图片,了解圣火采集的方式。
组织学生讨论体育盛事采集圣火常用的方式有哪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我国第七届残奥会用凸透镜采集圣火的画面,引入凸透镜。
组织学生交流有关生活、学习和生产中用到的透镜的实例,教师评价后明确本节学习目标:学习《生活中的透镜》。
第二环节: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探究一:照相机成像
1、用多媒体再现圣火采集等照片,教师启发说明:如果没有凸透镜就没有照相机,包括数码相机和摄像机;如果没有相机我们就无法留住这些精彩的画面!关于照相机,你想了解什么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师及时引导,给予鼓励。
)
2.多媒体出示照相机的构造,探究:
(1)镜头、调焦环、光圈环、快门、闪光灯的位置及作用。
(2)照相机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
3、小组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并根据课本内容及投影画面以小组完成下列活动:
(1)拿起自制的照相机,对着大屏幕(教师播放画面),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半透明纸的距离,把你看到的像描述一下并展示给同学们。
(体会成功的愉悦,对于做不好的组教师给于指导。
)
(2)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请制作者展示其作品,然后评选全班最佳照相机。
(3)以小组评价这次活动,有哪些不足及优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鼓励有创意的发现)
4、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照相机工作原理(强调关键地方的光线途径、物距、像距和物像的大小、正倒)
5、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通过凸透镜,可以将很大范围的景色缩小在一张小小的底片上,同学们想一想,通过凸透镜可不可以把小小的底片上的景色放大成像呢?
探究二:投影仪成像
1、教师演示通过凸透镜让灯丝变大,启发学生思考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特点可以做些什么。
2、多媒体出示投影仪构造,探究
(1)投影仪的构造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强调平面镜和螺纹透镜的作用)(2)猜一猜:将投影片“F”放在投影仪的载物台上,显示出的像的大小、正倒将会如何?
3、演示:(教师演示,学生认真观察)
将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取下,投影片F放到载物台上,调节镜头(可以让学生操作),在天花板上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清晰的像,观察像的正倒、大小,比较像距物距的大小,像与物体在透镜的同异侧。
再将平面镜装上,观察像的位置,启发学生分析平面镜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演示幻灯机工作的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倒、物距和像距等)。
探究三:放大镜
1、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把玻璃放在书上,观察字迹的大小,然后将水滴在玻璃上,观察字迹大小,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像的特征,探究为什么水滴可以让字迹放大。
2、学生拿起桌上的放大镜,边看边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拿起桌上的放大镜看书上的字,观察书上的字字是否永远呈放大正立的像?大体什么时候才会放大?
(2)学生描述该像的特点。
(3)要想使放大镜所成的像更大些,该怎样调节放大镜的位置?
3、利用多媒体演示放大镜成像的
原理(强调光路图、物像大小、物像正反和像的虚实)。
探究三:实像与虚像
1、多媒体显示凸透镜规律情景示意图,引导学生总结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成像特点,组织学生探究:
(1)为什么同一个凸透镜有时可以把很大范围的景色缩小在一张小小的底片上,有时却又可以把一张小小的胶片上的景色放大?有时通过凸透镜成的是实像,为什么有
时却又成了虚像了呢?(强调凸透镜成像光路图及成像特点)
(2)实像和虚像区别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根据提示以小组分析实像、虚像特征,教师启发学生从以下方面考虑:a、是否由实际光线汇聚而成;b、能否用光屏承接;c、能否用眼看到;d、在凸透镜成像中,实、虚像与物在透镜的同异侧。
2、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和实像、虚像特征进行总结,教师给予指导、评价。
第三环节:感悟收获,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探究了哪些问题?你获得了什么知识?
通过问题式的小结,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重点,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巩固升华。
课外作业是课内作业的延续,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有效地进行第二次学习,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布置了以下作业:必做题:第65页动手动脑学物理的第1、2、3、4题
选做题:自己动手制作照相机模型
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两个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能力的需求,既使学生进行了
基础知识的训练,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