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

《病原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及复习思考题免疫学部分第一章免疫学概说课时:共1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功能和免疫应答的类型,免疫系统的组成。

熟悉:免疫学研究的范畴。

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

一、医学免疫学概述;二、免疫学发展简史;三、免疫的现象、功能与概念;四、免疫应答的类型和特点;五、免疫系统的组成。

思考题:1.免疫的现代概念?2.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及其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的表现分别是什么?3.试比较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第二章抗原课时:共2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掌握: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基本属性,表位的概念,抗原的种类。

熟悉: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种类。

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超抗原、佐剂的概念。

一、抗原的概念;二、抗原免疫反应性的结构基础;三、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四、抗原的分类。

思考题:1.抗原、表位以及交叉反应的概念?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3.交叉反应是否否定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为什么?第三章免疫效应分子课时:共4课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节免疫球蛋白掌握:抗体、免疫球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区、水解片断以及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特性和功能。

了解:抗体的发现及理化性质;一、抗体的发现及理化性质;二、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概念;三、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四、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五、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六、单克隆抗体。

思考题:1.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区别?2.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哪些?3.简述免疫球蛋白单体的基本结构?第二节补体系统掌握:补体的概念,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补体主要的生物学作用。

熟悉:补体系统的组成及命名,补体系统的旁路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

了解:补体系统的调节。

一、补体的发现及其概念;二、补体系统的组成和理化性质;三、补体系统的激活;四、补体系统的调节;五、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教案x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教案x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实验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02
病原生物概述
细菌基本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细菌的大小通常以微米(μm)为单位,形态 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VS
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等 基本结构组成。其中,细胞壁主要成分为 肽聚糖,具有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状等 作用;细胞膜为半透性膜,具有物质运输 和能量转换等功能;细胞质是细菌进行新 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 质所在,控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04
常见病原生物及其致病机 制
常见细菌种类及其致病机制
01
葡萄球菌
引起皮肤感染、食物中毒等,通 过产生毒素和酶类破坏宿主组织。
02
链球菌
引起咽喉炎、肺炎等,通过产生 透明质酸酶等降解宿主组织。
03
结核分枝杆菌
引起结核病,通过产生抗酸染色 阳性的脂质和蛋白质复合物干扰
宿主免疫应答。
常见病毒种类及其致病机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交叉 学科研究
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如微生物组学、计算免疫学等。
下一步学习建议
深入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专业知识
01
建议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相关课程,
掌握更专业的知识和技能。
关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最新研究动态
02
鼓励学生关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
03
免疫学基础知识
免疫系统组成及功能
免疫器官
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如胸腺、骨 髓)和外周免疫器官(如淋巴结、 脾脏),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
分化与定居的场所。
免疫细胞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了解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2) 掌握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免疫类型及免疫调节。

(3) 了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2. 能力目标(1) 能够识别常见病原生物及其生物学特性。

(2) 能够运用免疫学原理分析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原生物检测与免疫学研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研究的兴趣。

(2) 增强对公共卫生事业的关注。

(3) 树立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病原生物概述(1) 病原生物的基本概念(2) 病原生物的分类(3) 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2. 第二章:细菌(1)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2) 细菌的繁殖与生长(3)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3. 第三章:病毒(1) 病毒的基本概念(2) 病毒的结构与分类(3) 病毒的感染与致病机制4. 第四章:真菌(1) 真菌的基本概念(2) 真菌的形态与结构(3) 真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5. 第五章:免疫学基础(1) 免疫学的基本原理(2) 免疫类型与免疫调节(3) 免疫学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3. 实验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病原生物检测与免疫学实验,提高实践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实验报告评价:评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技能与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评价:全面考察学生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材。

2. 课件:PowerPoint课件。

3. 实验器材:显微镜、实验试剂、实验动物等。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案教案标题:《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理论教案教案概述:本教学计划是《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的一节理论课的教案,主要内容是介绍免疫学的基础知识和病原生物学的相关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免疫应答的机制,以及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本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对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

2.掌握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3.了解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4.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3.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教学难点:1.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

2.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课堂讨论题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目标。

2.提问:你们对免疫学和病原生物学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30分钟)1.基本概念和免疫系统的组成(15分钟)a.免疫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b.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和免疫器官。

c.免疫系统的功能:识别、清除和记忆。

2.免疫应答的机制和免疫记忆的形成(15分钟)a.免疫应答的机制:抗原识别、抗原呈递和免疫应答的效应。

b.免疫记忆的形成:主要和辅助免疫应答的区别,抗体和细胞免疫记忆的形成机制。

3.病原微生物的特征和感染机制(30分钟)a.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特征和分类。

b.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机制:侵入、定植和繁殖,病理损害和免疫逃逸机制。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出示一些病原微生物的图片或案例,让学生分析它们的特征、感染机制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提问:你们能想到一些可以预防或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方法吗?请列举并简要解释。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

《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211032341,311012341,3110223412.课程中文名称: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3.课程总学时数:72学时,其中理论环节52学时、实验实践环节20学时。

4.课程学分数:3.5学分5.授课对象:三年制口腔医学(专)、护理学(高)、护理学(口腔专门化,高)6.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研究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其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及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防治原则的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其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

本课程为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护理专业及口腔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是学习各专业课程的重要基础,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将来学习药理学、传染病学及临床各门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同时着力培养的学生严密的无菌观念,将在消毒、灭菌、隔离、预防、治疗等医护实践中科学应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这门学科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应用能力,熟悉常见的免疫现象、临床免疫性疾病,以及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原、传播、特异性防治及其与临床工作的关系,深入理解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并在消毒、灭菌、隔离、预防、治疗等临床医护实践中加以具体应用;为学习口腔医学专业、护理学专业及口腔护理专业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通过系统深入的讲解和实验验证、演示,在免疫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功能及调节,引起超敏反应的基本机制及防治原则,了解免疫学与疾病的关系,免疫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在病原生物学的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和防治原则,消毒、灭菌的方法,以及在临床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五年制护理病原大纲

五年制护理病原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供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使用一、课程性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系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

其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分为二篇,第一篇是病原生物学,包括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二部分。

病原生物学(病原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是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涉及到各种传染病的发病原因(包括各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性状、遗传与变异等)、发病机理及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

第二篇是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是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领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形成了众多的分支和交叉学科。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效应、以及有关疾病的发生机理、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病原生物学和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熟悉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疾病。

掌握病原生物(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寄生虫)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实验室诊断及防治原则。

在学习过程中及时介绍该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开拓学生的视野。

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为下一步临床专业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育学生热爱本专业,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与职业素质。

三、教学时数分配学时教学内容理论实践合计医学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合计8424108本课程总学时数为108,其中理论课84学时,实验课24学时。

学分为5。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篇免疫学基础第一章免疫学基础绪论(一)主干内容1.免疫学发展简史,免疫的概念和功能,免疫应答的类型。

2.正确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二)要求1.掌握免疫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熟悉免疫应答的类型。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介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课程目标、内容和要求。

解释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

1.2 病原生物的定义和特点解释病原生物的定义和分类。

描述病原生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周期。

1.3 免疫学的定义和原理解释免疫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介绍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二章:细菌2.1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细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2.2 细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细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细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2.3 细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细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细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三章:病毒3.1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病毒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病毒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

3.2 病毒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病毒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病毒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3.3 病毒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病毒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四章:真菌4.1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描述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真菌的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质等组成。

4.2 真菌的分类和命名介绍真菌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真菌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4.3 真菌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真菌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真菌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五章:寄生虫5.1 寄生虫的形态和结构描述寄生虫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特点。

解释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和感染阶段。

5.2 寄生虫的分类和命名介绍寄生虫的分类系统和命名规则。

解释寄生虫的属和种的分类依据。

5.3 寄生虫的感染和致病机制介绍寄生虫的感染过程和传播途径。

解释寄生虫的致病机制和免疫反应。

第六章:免疫学基本原理6.1 免疫反应的类型介绍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基本概念。

解释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差异和相互作用。

6.2 抗原和抗体描述抗原的定义和特性。

解释抗体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抗体产生的机制。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经典教学计划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经典教学计划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经典教学计划《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经典教学计划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与医学有关的病原生物和免疫学基础的基本内容。

本教材的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和人体寄生虫三大部分。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此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2、掌握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3、熟悉免疫学知识在实际护理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4、建立无菌观念,学会常用病原生物标本检查的操作技能。

5、具有良好的急诊护士职业素质、行为习惯和职业道德修养。

6、具有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时间分配第一章微生物概述2学时第二章细菌概论10学时第三章免疫学基础6学时第四章临床免疫5学时第五章常见病原菌4学时第六章病毒概述2学时第七章常见病毒4学时第八章其他微生物2学时第九章人体寄生虫概述2学时第十章常见人体寄生虫4学时三、教学思路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启发学生逻辑思维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训练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及态度,可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平时测验、实验、见习及考试等方法进行综合考核,来评价学生学业的成绩。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扎实要求自己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能熟练的运用到课堂中。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免疫学绪论课程内容:1.免疫学的概念2.免疫学的发展简史3.免疫学的应用基本要求:1.了解医学免疫学、发展现状。

2.理解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本章重点:免疫的概念本章难点:免疫的功能第二章:抗原课程内容:1.免疫学的功能。

2.决定抗原免疫性的条件。

3.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4.抗原的分类: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TD-Ag和TTAg。

5.医学史上的重要抗原。

基本要求:1.了解医学史上的重要抗原。

2.掌握抗原的概念,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重要因素及抗原的特异性。

本章重点:抗原的概念,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本章难点: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课程内容:1.抗体的概念及抗体与Ig的关系。

2.抗体的结构:基本结构、水解片段及功能。

3.各类Ig的特点与功能。

4.Ig的结构及生物学作用。

5.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基本要求:1.了解抗体与Ig的关系,了解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

2.理解各类Ig的特性。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作用。

本章重点:Ig的结构和各类Ig的特性本章难点:Ig的结构。

第四章:补体系统课程内容:1.补体及补体系统、组成、命名、特性。

2.补体激活的二条途径(激活物、参与反应的补体成分、过程)。

3.补体激活后裂解片断的生物学活性。

基本要求:1.了解激活途径。

2.理解补体系统的组成、性质。

3.掌握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活性。

本章重点: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补体系统活化的调节。

本章难点:补体系统的的激活过程。

第五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课程内容:1.概述:组织相容性抗原的概念,MHAS、HLA、MHC的含义及编码基因和产物。

2.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分布与功能。

3.HLA的遗传特征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基本要求:1. 理解HLA同疾病的关系。

2. 掌握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的分布与功能。

本章重点:MHC的概念MHC的生物学功能本章难点:HLA复合体的多态性。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数:38-42其中:实践学时:4学分数:2.5适用专业: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研究基础免疫学、抗原性异物的性状、机体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免疫反应机理及常见免疫性疾病和病原生物(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学科,属医学基础课。

课程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三部分。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及寄生虫病的病原性、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作出解释,加深对病原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理解,建立无菌概念,了解机体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

本课程以化学、生物学、正常人体学为基础,又为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基础护理学及传染病学、预防医学等临床学科奠定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髙职护理专业,总学时为:38-42学时,其中实验4学时。

2.课程基本要求通过本学课学习,要求学生能:1)应用免疫学基础理论知识,阐述其在维持人体与环境平衡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解释临床常见免疫现象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超敏反应性疾病为主)。

2)掌握常见病原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原则。

3)掌握无菌概念,应用微生物理论与技术进行消毒、隔离、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及标本采送。

4)将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上的理论与技术用于临床实践。

3.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绪论[掌握] 免疫的基本概念[熟悉] 免疫的功能[了解] 医学免疫学的进展教学内容:1)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医学免疫学的发展与现状第一篇医学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教学目标:[掌握] 抗原、半抗原及抗原决定簇概念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熟悉] 抗原特性抗原特异性与交叉反应[了解] 抗原的分类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与分类2)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3)抗原的特异性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第二章免疫球蛋白与抗体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熟悉] 免疫球蛋白基本结构、功能区[了解] 免疫球蛋白水解片断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的分子结构2)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3)抗体的生物学作用4)人工制备抗体的类型第三章补体系统[掌握] 补体概念补体系统组成和命名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熟悉] 补体的活化[了解] 补体成份的理化特性教学内容:1)概述2)补体系统的激活调节3)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第四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教学目标:[熟悉] MHC的分布、功能[了解] HLA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MHC编码的分子3)HLA与医学第五章免疫系统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免疫细胞的种类、作用免疫细胞、细胞因子的概念[熟悉] 免疫细胞的受体细胞因子主要的生物学的作用教学内容:1)免疫器官2)免疫细胞3)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应答的概念免疫应答场所、过程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和意义体液免疫生物学效应细胞免疫的生物学效应[熟悉] 免疫应答类型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1)概述2)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3)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第七章抗感染免疫教学目标:[掌握] 抗感染免疫类型[熟悉] 非特异性免疫组成抗感染免疫意义教学内容:1)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2)特异性抗感染免疫第八章超敏反应教学目标:[掌握] 超敏反应概念Ⅰ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熟悉] Ⅱ型超敏反应Ⅲ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教学内容:1)Ⅰ型超敏反应2)Ⅱ型超敏反应3)Ⅲ型超敏反应4)Ⅳ型超敏反应5)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第九章免疫学的应用教学目标:[掌握] 免疫学诊断的检测原理常见的抗原抗体反应种类[熟悉] 免疫学预防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了解] 免疫学治疗教学内容:1)免疫学防治2)免疫学诊断第二篇病原微生物学绪论教学目标:[掌握] 微生物的概念、分类及与人类的关系[了解] 微生物的发展教学内容:医学微生物学概述第十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胞壁的化学结构、功能与意义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区别质粒的概念芽胞的医学意义 G染色的结果及意义[熟悉] 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意义[了解] G染色的步骤教学内容:1)细菌的大小和形态2)细菌的结构3)细菌的形态检查法第十一章细菌的生长繁殖及代谢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条件细菌在培养基中生长情况[熟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细菌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了解] 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培养教学内容:1)细菌的生长繁殖2)细菌的人工培养第十二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教学目标[掌握] 消毒灭菌的基本概念物理消毒灭菌原理和常用方法[熟悉] 正常菌群和菌群失调的概念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种类和应用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了解]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常用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教学内容:1)细菌的分布2)消毒灭菌第十三章细菌的遗传与变异教学目标[熟悉] 细菌的变异现象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应用教学内容:1)细菌的变异现象2)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第十四章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教学目标[掌握] 细菌致病的物质基础内、外毒素的区别医院感染的概念[熟悉] 细菌侵入途径、医院感染的特点和传播途径感染的种类和类型[了解]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教学内容:1)细菌的致病性2)感染的来源与类型3)医院感染第十五章化脓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化脓性细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金葡菌、乙链球菌和脑膜炎双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熟悉] 肺炎双球菌、淋球菌和绿脓杆菌的致病性淋球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葡萄球菌属2)链球菌属3)奈瑟菌属4)铜绿假单胞菌5)化脓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结核杆菌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OT试验的原理、方法、结果和临床意义及用途[熟悉] 结核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其他各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分枝杆菌属2)白喉棒状杆菌3)百日咳鲍特菌4)流感嗜血杆菌5)嗜肺军团菌6)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七章消化道感染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志贺菌、沙门菌和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熟悉] 消化道感染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大肠杆菌所致疾病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消化道感染细菌的防治原则[了解] 大肠杆菌的卫生学检查意义教学内容:1)埃希菌属2)志贺菌属3)沙门菌属4)弧菌属5)幽门螺杆菌6)其他消化道感染的细菌7)消化道感染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十八章厌氧性细菌教学目标[掌握] 破伤风杆菌的致病条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与防治原则 [熟悉]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所致疾病[了解] 无芽胞厌氧菌种类、分布和防治原则教学内容:1)厌氧芽胞梭菌2)无芽胞厌氧菌3)厌氧性细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章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教学目标[熟悉]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概念和所致疾病[了解] 支原体、立克次体和衣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支原体2)立克次体3)衣原体4)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一章螺旋体教学目标[熟悉] 梅毒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了解] 梅毒螺旋体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梅毒螺旋体第二十二章真菌教学目标[掌握] 真菌的概念、培养特性和抵抗力、致病性[熟悉] 常见病原性真菌所致疾病[了解] 真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概述2)常见病原性真菌3)真菌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三章病毒的基本性状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的基本性状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和作用[熟悉] 病毒增殖[了解]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教学内容:1)病毒形态与结构2)病毒的增殖3)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第二十四章病毒的致病性教学目标[掌握] 病毒持续感染的类型病毒的致病机制[熟悉] 抗病毒免疫[了解] 病毒的感染途径教学内容:1)病毒的感染2)病毒的致病机制第二十五章病毒感染的检查与防治原则教学目标:[熟悉]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病毒感染的防治[了解] 病毒分离培养教学内容:1)病毒感染的检查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第二十六章呼吸道感染病毒[掌握] 流感病毒的抗原型别与变异、流行的关系[熟悉] 呼吸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流感病毒的形态结构教学内容:1)流行性感冒病毒2)麻疹病毒3)腮腺炎病毒4)风疹病毒5)冠状病毒6)呼吸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十七章肠道感染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肠道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了解] 肠道病毒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脊髓灰质炎病毒2)其他肠道病毒3)肠道病毒的防治原则第二八九章肝炎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甲型、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的传染途径、致病特点和免疫性及防治原则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构造和免疫学检测的关系[熟悉] 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 各型肝炎病毒的特点比较教学内容:1)甲型肝炎病毒2)乙型肝炎病毒3)丙型肝炎病毒4)其他肝炎病毒5)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查及防治原则第二十九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方式、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了解]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第三十章虫媒病毒教学目标:[熟悉] 乙型脑炎病毒的传染源、中间宿主、传染方式、所致疾病和免疫性[了解] 乙型脑炎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第二十一章其他病毒教学目标:[掌握] 狂犬病病毒致病性和防治原则[熟悉] 单纯疱疹病毒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传染方式、致病特点[了解]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教学内容:1)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3)狂犬病病毒第三篇人体寄生虫学第三十二章概述教学目标:[掌握] 寄生虫的组成寄生、寄生虫、宿主、中间宿主、终宿主、保虫宿主、感染阶段和生活史的概念寄生虫对宿主的作用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熟悉] 寄生虫生活史寄生虫病的实验诊断[了解] 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宿主对寄生虫的作用教学内容:1)寄生现象、寄生虫、宿主及生活史2)寄生生活对寄生虫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3)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4)寄生虫的实验诊断5)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原则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教学目标:[掌握] 蠕虫形态和所致疾病[熟悉] 蠕虫生活史和防治[了解] 蠕虫的实验诊断和流行因素教学内容:1)线虫:蛔虫钩虫蛲虫丝虫2)吸虫:血吸虫肝吸虫肺吸虫姜片虫3)绦虫:猪肉绦虫牛内绦虫第三十四章医学原虫教学目标:[熟悉] 原虫特征阴道滴虫的致病性、标本采集、流行因素及防治间日疟原虫、刚地弓形虫和卡氏肺孢子虫的致病性[了解] 间日疟的实验诊断教学内容:1)阴道毛滴虫2)疟原虫3)刚地弓形虫4)卡氏肺孢子虫第三十五章医学节肢动物学教学目标:[熟悉] 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了解] 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分类、发育与变态教学内容:1)节肢动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分类2)节肢动物的发育与变态3)医学节肢动物对人体的危害4)医学上常见的节肢动物4.学时分配:5、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考试形式以闭卷为宜。

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和病原生物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大纲(供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卫生保健专业用)一、课程性质和任务《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是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卫生保健专业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免疫学基础、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免疫学基础主要介绍抗原、抗体、补体、组织相容性抗原、免疫应答、超敏反应和免疫学防治;医学微生物学主要介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规律、影响因素、致病性;人体寄生虫学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流行因素、寄生虫学检查、防治原则。

通过上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相关的基础课、专业课、职业技能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1.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具备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专业作风和敬业精神,树立牢固的无菌观念和科学理念,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人才。

2.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培养无菌观念,并为学习药理奠定基础。

4.掌握人体特异性免疫力的形成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能分析超敏反应性疾病的发生原理和防治原则。

5.熟悉常见感染性疾病的发病原因,特点、防治原则6.学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养,掌握无菌操作方法,学会常用的消毒方法和验证性实验的操作技能。

三、教学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学时数理论实践合计免疫学基础一、免疫系统 2 2 4二、抗原 2 2 4三、抗体 2 2 4四、补体系统 1 2 3五、免疫应答 2 2 4六、抗感染免疫 1 0 1七、超敏反应 3 0 3八、免疫学应用 1 4 5医学微生物学九、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 4 6十、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1 4 5 十一、细菌与外界环境 1 2 3 十二、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 0 1 十三、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6 4 10 十四、非细胞型微生物 2 0 2 十五、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1 0 1 人体寄生虫学十六、医学蠕虫 6 4 10 十七、医学原虫 1 2 3 十八、医学节肢动物 1 2 3 合计36 36 72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五、大纲说明(一)本大纲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方法1.本大纲主要供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卫生保健专业教学使用。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总1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5学分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

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

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界定“我”与“非我”,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病起因研究的科学。

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

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要求】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免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微生物)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一、课程简介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为一门医学基础课,其包括医学微生物学的细菌、真菌和病毒,及与病原生物学相关的免疫学的抗原、免疫球蛋白、补体、免疫应答、抗感染免疫和超敏反应等免疫学基础内容。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人体健康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生物学、免疫学诊断和防治。

免疫学基础主要研究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各类免疫应答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免疫学理论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程学习,能使学生较为全面掌握与医学有关的主要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与致病性,认识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免疫作用,感染与免疫相互关系,以及所引起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免疫学诊断方法及防治原则。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是一门医学基础课,又是一门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密切相关桥梁课程,其内容渗透于医学相关的各学科。

因此,本课程着重基本理论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实践相关知识的介绍,为学习其他医学相关知识奠定病原学和免疫学的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护理专科和本科、口腔医学专科、医学检验专科、乡村医学专科和临床医学专科二、总体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1.掌握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性。

2.掌握免疫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发生规律。

3.能理论联系实际,将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知识应用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

4.能在显微镜下识别主要病原体的形态特征,及微生物学检查的特点。

5.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发现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要求1.按照掌握、熟悉二个层次,记忆、解释和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考核。

2.理论考核成绩占80%,题型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名词解释)、④问答题。

3.实验和平时成绩占20%。

第一部分医学微生物学概述学习目的和要求掌握:微生物的种类及各类微生物的结构特点了解:微生物的概念分布,微生物与人类及医学的关系课程内容一、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的概念、特点、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供三年制临床、全科、麻醉专业使用)前言课程目标:《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临床医学、全科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通过免疫学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与免疫有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免疫诊断和疾病的特异性防治等;通过医学微生物学和人体寄生虫学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常见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法以及防治原则。

同时,使学生认识人体与病原生物、感染与免疫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无菌观念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为学习有关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及预防医学课程打下基础。

考核内容与方式:考核内容主要涉及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内容中要求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占90%以上)。

理论考试占总评成绩80%(闭卷、笔试);实验考查占10%(考勤、实验报告);平时考查占10%(考勤、课堂提问、作业)。

教学要求:本大纲教学内容按三级要求。

掌握的内容,要求教师应精讲,使学生理解、牢记,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的内容,教师应重点讲授,使学生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了解的内容,教师可概括讲解,使学生有一般理解和认识。

本大纲按新修订教学计划及新版专科教材编写,总学时为9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18学时。

教学内容绪论(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现代免疫的概念、免疫的基本功能;微生物的概念与分类。

2.熟悉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3.了解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与人体寄生虫学发展简史;二、教学内容第一节免疫与医学免疫学概述(0.5学时)第二节病原生物学概述(0.5学时)附:免疫学讲授内容简介;免疫器官(1学时)第一篇免疫学基础第一章抗原(2学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抗原的概念、特性;抗原特异性;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及其意义。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临沂校区《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开课单位:课程负责人:课时:66学时适用专业: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各专业一、课程内容和任务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阐述与医学有关的病源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的基本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微生物、免疫学基础和人体寄生虫三大部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此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总时数为6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60学时,实验教学为6学时。

2、考核方法由平时考核(占总分20%)、期末笔试(占总分的80%)两部分组成。

三、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分类方法;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掌握微生物学的学习方法。

绪论计划 1 学时。

二、课程内容1.掌握微生物的概念。

2.掌握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3.熟悉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提示重点: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大小与测量单位、结构及其生物学意义;了解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及其意义;熟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及规律;了解细菌的培养方法;掌握细菌在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掌握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掌握正常菌群的分布及生理意义;掌握正常菌群转变为条件致病菌的特定条件;理解消毒与灭菌的方法,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理解其原因及预防和控制;掌握细菌的致病因素;了解感染的发生与发展,掌握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血症的概念及区别。

计划8 学时。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熟悉细菌的大小 ( 测量单位 ) 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的功能、主要成分及其医学意义。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

《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40921105课程中文名称: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课程英文名称:Pathobiology and Immuin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92学时(其中理论66学时,实验26学时)总学分:6适用专业:护理学本科一、课程的性质、地位与任务《病原生物学和免疫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它主要研究抗原性异物的性质,机体免疫应答的机理和一定条件下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命活动规律、致病性与免疫性、实验室检查及特异性防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代谢、遗传变异以及免疫学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微生物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突出理论与应用相接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的其他医学基础课程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本课程内容包括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三部分。

基本要求是使学生能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并能对临床常见的免疫现象与免疫性疾病、病原性细菌及病毒等传染病的发病机理、实验室检查和特异性防治等方面正确理解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加深对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认识、建立无菌观念,树立预防医学的基本理念,为学生今后从事的社区医疗为主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积累必要的知识。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1)本课程先修课程为:《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有:《药理学》、《诊断学》、《病理学》四、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难点内容及学时安排第一部分医学免疫学第一章绪论【教学内容】1、医学免疫学概述2、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基本要求】1、掌握现代免疫学的概念。

2、掌握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3、掌握免疫应答的两种基本类型。

4、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和重要成就。

5、了解免疫系统的构成。

【重难点】重点: 现代免疫学的概念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学时安排】理论2学时第二章抗原【教学内容】1、抗原的异物性和特异性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3、抗原的种类【基本要求】1、掌握抗原、半抗原、抗原决定基的概念;2、掌握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和抗原的特异性的决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5学分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面向中医院校各主要医学专业和部分涉医专业的基础课程。

本课程帮助学生较全面的学习、掌握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与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重点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及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以及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

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属于基础医学课程中的骨干课程。

其中免疫学是关于生物界如何界定“我”与“非我”,这一生存的最基本问题的科学;病原生物学则是有关人类生物性疾病起因研究的科学。

这两门科学系统的解释了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生、发展与转归的可能机理与规律。

通过这两门学科的学习可以为所有临床及临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最基础的疾病学知识,并熟悉与了解这两门学科在现代临床医学的诊断与治疗基础中的作用与意义。

【教学要求】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课程注重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并重,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重点掌握好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两门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对于免疫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免疫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免疫系统最基本的构成,包括主要的免疫分子(结构与生物学作用)、免疫细胞(类型与生物学功能);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熟悉临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的病理机制;了解免疫学理论与免疫学技术的应用。

对于病原生物学,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病原生物(微生物、寄生虫)的基本概念;掌握病原生物学涉及的所有基本概念;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形态、结构、遗传变异等);掌握各类病原生物的共同致病特性与危害方式;熟悉临床常见病原生物的致病性特点(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熟悉病原生物的一般检测与防治规律;了解病原生物的分类学知识及发现规律。

本课程总学时为70学时。

其中课堂讲授55学时,实验教学15学时。

二、教学要求和内容、方法第一章免疫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免疫力、先天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概念。

2.掌握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功能。

3.了解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1.免疫现象、免疫与免疫力的概念。

2.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组成与作用。

3.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免疫分子、免疫细胞、免疫器官)。

4.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5.免疫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二章抗原【目的要求】1.掌握抗原的概念、基本属性。

2.掌握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类型。

3.掌握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

4.熟悉抗原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物质。

5.了解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

【教学内容】1.抗原的概念及基本属性(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

2.抗原特异性的形成基础(抗原决定簇、表位的概念)。

3.影响免疫原性的主要因素(抗原的理化及生物学特性、免疫系统的识别能力、抗原与免疫系统的作用方式)。

4.交叉反应的概念及形成基础(共同抗原、共同抗原决定簇、相似抗原决定簇的概念)。

5.抗原的分类:根据抗原与其识别者间的亲缘关系分类(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异嗜性抗原)、根据B细胞的激活是否需要T细胞的辅助(TDAg、TIAg)。

6.医学上的重要抗原(病原生物、异种血清、红细胞血型抗原、MHC抗原、肿瘤抗原)。

7.佐剂的概念与类型。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三章免疫球蛋白【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掌握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4.熟悉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5.了解抗体的人工制备及医学意义。

【教学内容】1.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肽链组成、C区、V区、超变区、功能区、铰链区的概念、水解片段)。

3.免疫球蛋白的多聚体形式。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主要生物学功能)。

5.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与特点。

6.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

7.抗体的人工制备(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8.抗体的医学应用与意义。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四章补体系统【目的要求】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命名原则。

2.掌握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

3.掌握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4.熟悉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及MBL激活途径。

5.了解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

【教学内容】1.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命名原则。

2.补体系统的组成(固有成份、调节因子、补体受体)。

3.补体系统的经典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攻膜复合体)。

4.补体系统的替代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

5.补体系统的MBL激活途径(过程、主要参与成分、重要的转化酶、与经典激活途径的比较)。

6.补体系统激活的调节及各调节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7.补体系统各成分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五章 MHC分子【目的要求】1.掌握MHC、MHC分子、HLA复合体、HLA的概念。

2.掌握HLA复合体基因组成。

3.掌握HLA的分子结构与分布。

4.熟悉MHC分子的生物学作用与意义。

5.了解MHC的遗传学特点。

【教学内容】1.MHC、MHC分子的发现及生物学意义。

2.MHC、MHC分子、HLA复合体、HLA的基本概念。

3.HLA复合体的组成。

4.HLA I、II类分子的结构。

5.HLA I、II类分子的分布。

6.HLA分子的生物学意义(抗原提呈、MHC约束性)与临床意义(器官移植、输血反应、疾病相关性、亲子鉴定)。

7.MHC的遗传学特点(高度多态性、单元型遗传、连锁不平衡)。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六章免疫细胞及其相关分子【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概念。

2.掌握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

3.掌握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

4.掌握APC的概念与组成。

5.熟悉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

6.熟悉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作用。

7.熟悉白细胞分化抗原、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细胞的基本概念以及免疫细胞的组成。

2.T、B淋巴细胞的分化、成熟过程(阴性选择、阳性选择过程)。

3.T、B淋巴细胞的主要膜分子(TCR复体、BCR复体、共刺激分子、CD4、CD8、Fc受体、补体受体、细胞因子受体、丝裂原结合蛋白)。

4.T、B淋巴细胞的亚群与功能(Th、Th1、Th2、Tc、B1、B2亚群)。

5.NK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的来源、分化与生物学作用。

6.APC的概念与组成。

7.白细胞分化抗原(CD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8.黏附分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9.细胞因子的基本概念与简介。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七章免疫应答【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

2.掌握T、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3.熟悉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过程。

4.熟悉淋巴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

5.熟悉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

6.熟悉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

7.熟悉免疫耐受的概念。

【教学内容】1.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特点)。

2.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活化的“双信号”学说、效应T细胞的作用方式)。

3.B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TD、TI抗原的识别、TD、TI抗原介导的活化过程、抗体的抗原清除机制)。

4.免疫应答的主要分类方式(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概念、初次应答与再次应答的特点与规律、正向应答与负向应答的概念)。

5.免疫应答的结局(免疫保护作用、免疫损伤作用、免疫耐受现象)。

6.免疫耐受的概念和特点。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八章超敏反应1.掌握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

2.掌握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

3.了解各型超敏反应引起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教学内容】1.超敏反应的基本概念(定义、分型原则、Coombs & Gell分型)。

2.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参与成分和细胞、发生过程、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及作用机制)。

3.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4.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细胞抗原的类型、靶细胞破坏机制)。

5.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6.II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与清除机制、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因素、免疫复合物的致病机制)。

7.II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8.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CD4+T细胞与CD8+T细胞介导免疫损伤的机制与特点)。

9.IV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代表性临床疾病。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九章免疫学应用【目的要求】1.掌握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免疫预防与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的基本概念。

3.掌握免疫诊断的基本概念与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4.熟悉常用生物制品的应用原则与计划免疫的概念。

5.熟悉凝集、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6.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了解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1.免疫学应用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免疫诊断的概念)。

2.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的基本概念。

3.人工主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疫苗、类毒素)应用原则。

4.人工被动免疫的特点、常用生物制剂(免疫球蛋白、抗血清)应用原则。

5.体外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及影响因素。

6.凝集反应的类型、原理。

7.沉淀反应的类型、原理。

8.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荧光抗体法、ELISA、放射免疫分析)。

9.免疫细胞检测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花环形成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细胞毒试验)。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章医学微生物学绪论1.掌握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2.熟悉微生物的类型、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1.微生物的概念、类型与分布状况(自然界分布、人体分布)。

2.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医学微生物的概念。

3.微生物学与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教学方式】课堂多媒体课件教学第十一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目的要求】1.掌握细菌的基本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

3.了解细菌形态学检查方法、分类及命名规则。

【教学内容】1.细菌的基本形态(典型形态与非典型形态)。

2.细菌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结构、功能、G+菌与G-菌细胞壁的差异及临床意义);细胞膜(结构、功能、中介体的概念);细胞质(组成、核糖体、质粒、异染颗粒的概念);核质(基因组D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