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鉴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古代书画鉴赏

一、书画及其分类:

1、书画是书法和绘画的统称:①书法,即是俗话说的所谓的字。②中国绘画是指用笔、墨、颜色在帛、布、绢、纸、绫等上面画的东西。

2、书画的分类:

(1)从画的内容来看,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卉画、禽鸟走兽虫鱼画、界画等。(2)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粗笔(泼墨)、细(工)笔、写生、写意、皴法、白描、没骨、指头画等。泼墨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相传唐人王洽每于酒酣作泼墨画。

(3)从画的用料上可分为:帛本、布本、绢本、纸本、绫本、蜡笺本等。

(4)从画的时代上可分为:古画、新画、近代画、现代画等。

一、书画的起源

甲骨文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字体,它是古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一种文字。钟鼎文始于汉代。春秋战国五百年间,东方诸国的书法,如鲁、杞、纪、祝、齐、戴、燕、晋、苏、曾、陈、郑、蔡等,且都较多继承了成熟的西周书法的特点。

(一)书法的起源

1、篆书:分为大篆和小篆。大篆:也叫籀书,又叫籀篆。秦始皇时定书体为八种,谓之八体。即: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处书及隶书。小篆:又称“秦篆”,小篆是从大篆省改而来的。

(1)三国魏的篆书,现存的只《三体石经》一种,笔较圆细,收尾保留尖锋,对后来的篆书影响很大。三国吴蜀、晋及六朝的篆书不少见;偶尔见到的如东魏李仲璇的《修孔子庙碑》,只是在楷书中杂有篆意,六义既失,笔法亦乖,不足称道了。

(2)唐代篆书,以李阳冰为最著名。他的篆法号称直接李斯,虽说高浑不足,却有规矩可寻,易于学习,故对后世影响很大。汉魏以后,篆书所以不绝,实为阳冰一人之力。(3)南唐及宋代篆书名家有徐铉、徐楷、郭忠恕、僧梦英、苏长卿等,余如黄伯思、郭安道、王寿卿、李康年、杨南仲、魏了翁、王洙、陈晞、张察、虞似良等人的篆书也小有名气。

(4)元代篆书有赵孟頫、吾丘衍、周伯奇、泰不华等。他们各有所长,都为研究篆书者所重视。其中李最有名。其他九人大都继承宋元流弊,柔媚有余,缺乏骨气。再如赵宦光,加以变化,号称“草篆”,虽说没有成熟,对篆书革新却有启发。

(5)清代篆书,人才辈出,较前代为盛。①康熙时,王澍最为著名。他的篆书,取法唐李阳冰的《谦卦》,另称一时无对。江声学《石鼓》、《国山》也为一代高手。②乾隆时洪亮吉、孙星衍、钱玷、桂馥,并以篆称雄,玷尤杰出,用“斯冰而后,直至小生”刻成私印,可见其自命不凡。③嘉庆时邓石如的篆书,取法李斯和李阳冰,兼采汉碑集篆书之大成,有时还以隶笔作书,情味别具一格,其体宽博,气势磅踏,因而开辟了新局面。④道光时黄子高的篆书,笔法峻健,逼近李斯。何绍基以颜体笔法作篆,圆融茂密,别有风格。⑤清末以后,杨沂孙的篆书,取法《石鼓》及钟鼎款识,融汇贯通,自成一家,蹚少韵致。吴大癕工小篆,极似阳冰,又参以古籀文,书家益渐,为世新重。吴昌硕曾入大澂幕,受其薰染,却不为所囿。

2、隶书:又名左书、史书,开始形成也在秦代。

①秦代初年,以篆书为正体,后来程邈以篆书不易书写,才创造了隶书。②汉代,经过无数文人多次加工,逐渐美化,才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东汉以后,体式由细

长化为扁平,笔画增加了波磔,形成“汉隶”的楷模,基本上已经定型。③晋唐以后,仅仅是书写者在形式风格上作变化罢了。唐代隶书用笔点画圆润而有顿挫,且较多转侧而露锋芒,结体较汉隶加高,多数成正方形,与当时的楷书相近。④唐代以后的书家,无论直接或间接,大都受徐氏父子的影响,如元代的吴睿、褚奂,一直到明代的文征明等人,都是一派相承的。⑤宋朝书法家多不以隶书擅长。⑥明代写隶书的书法家渐多,如李西涯、程南云、黄以周俱有名。不过他们学的是唐隶,寻汉魏碑缺乏临习的工夫,这是因为唐隶结体峭严,波磔森棱,对他们的影响甚大,故他们难以跳出唐隶的窠臼,而不能自辟蹊径。⑦清初到中叶,有两种隶书风格,一种是结体稍趋方扁,走笔沉著不太讲究圆润,转折用方,波磔有力,郑簠属于这一派。另一种是学汉铜器上的所谓“分体”,结体略长,纯用中锋,笔画横平竖直,圆润中含有刚劲,篆意多于隶意,住收笔的波磔不甚明显,风貌深厚朴质,以伊秉绶、伊念曾父子为代表。⑧民国时期,还有少数人写它,如给商务印书馆写书签的青山农写的就是这种隶字。这种隶字,工艺性强,看起来非常醒目,也整齐好看。

3、楷书:又叫正书、真书。也就是标准字体。叫真书是指它有别于行书和草书。

①东晋以后,书法出现了不同的风格。南朝名家有王羲之、王献之、王僧虔、僧智永(羲之的七代孙)等。北朝名家有索靖、崔悦、卢谌、高遵等。②南朝多帖,书法婉丽风流,行草书兼工。③北朝多碑,书体比较守旧,雄奇朴拙,楷书较精。南朝书法多用圆笔,长于使转。④北朝书法多用方笔,工于点画。⑤隋代统一南北以后,书法也出现了总和南北、下开唐宋百花齐放的局面。⑥唐代书法,大都继承前代,精益求精,有所创新,自成一格。⑦唐末五代,书家很少,只有杨凝式自颜、柳入二王之妙,笔迹雄杰,楷法精确,对宋代影响较大。唐代最重结构,宋代却特重姿态,正因如此,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行草书成就较大,楷书则不及唐代。⑨元代书家,最著名的是赵孟頫。他对前代名家书法,几乎无所不学,功力极深,兼长众体,尤得二王之妙。⑩明代书家,因为重视帖学,大都擅长小楷,而大楷其所长。⑩清代初年的书家,大都习阁帖,学赵、董,很少有独立风格。

4、行书:起于东汉末,相传为颖川人刘德升创造,到晋代最为盛行,是楷书的一种变体。

①唐主流是王羲之的《兰亭序》和《集王圣教序》,所以《兰亭序》就成为行书的典范。从唐宋至今,摹仿的人很多。③北宋有代表的书法家为苏、黄、米、蔡。苏的楷书肩耸肉多,行书字形大都带些扁方,较肥,喜用浓墨,因此前人有“黑猪”之称。宋代的书法总的说来,楷书不及唐代,而行书神韵特胜。④元代赵孟頫的行书,从李邕上溯王羲之,略带媚姿,晚年比较苍劲。⑤明代书家,大都长于行书,对正楷和草书写得较少,有时还往往在楷书、草书中杂有行书。⑥明清之际的书法家以行草见长的。⑦清代的书法,尤其是行书,由于赵董影响颇深,大都重视帖学,形成了“台阁体”,人们称为帖学时期。楷、行书都不例外。

5、草书:草书的“草”字,有草创、草稿的意思。这种字体又分“章草”和“今草”二种。

①汉代书法家张芝,善写章草,也是今草的创始者,对后来草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他的草书,体势联绵,笔意奔放,人们称为“一笔书”。②晋王羲之对汉魏书,仅推张和钟繇,认为其余不足观,而王的草书也受张的影响。③隋代草书家,以智永为最著名。他是王羲之的七代孙,功力很深,以精熟守法见称。④唐代书家,以楷书为主,也多能草书。且大多是今草,偶尔写章草。⑤宋元明诸书家,多善行书,草书则非所长。这种现象在宋四大家及元明清的赵、董、文、祝、吴宽等人的作品中都不能免。⑥清代草书从总体上看,无多大变化,更谈不上新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