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桥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规划
来源:合作桥乡作者:发布日期:2011-01-11
一、“十一五”总结
十一五时期,我乡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实现永定综合实力领跑张家界”这一宏伟目标,始终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作为乡党委、政府发展经济、奋力拼搏的最终目的,在克服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诸多不利因素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新农村建设成效斐然,乡镇服务功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基层党组织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经济、社会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到2010年,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全乡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质量提高,后劲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为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收入大幅提高。从2006年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由5787 万元增加到7001万元,增幅达21%;粮食总产量由5300吨提高到6000吨;五年来外出务工人员达15000人次,劳务收入达2000万元;人均纯收入由2335元增加到3500元,增幅达45%。
(二)基础设施持续巩固
基础设施全面改观,辐射功能明显增强。我乡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坚持“围绕产业建基础,整合项目建基础”的思路,积极规划、包装、争取,实施了一批基础设施项目。一是道路建设,共完成30公里的村级公路整修,14公里的村组道路硬化,全乡有6个村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二是全乡共新修、整修引水渠2.8万米,推进南、北干渠的整修工程,整修了3座小Ⅱ型水库。三是完成了8个村的人饮工程,全乡80%的农户饮上了安全水、放心水。
四是实现了全乡电网全覆盖。五是完成沼气池建设248口,节煤炉45口、节柴灶34口,全乡清洁能源的普及率已达85%。六是环境建设。新修垃圾填埋场1个,修建了垃圾处理站2座、垃圾围48个,添置了垃圾箱100口,修建化粪池600余口,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0%,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到95%,无害化厕所覆盖率达75%。七是完成了王家湾等村32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八是大力推进一事一议项目,共有7个村完成了一事一议项目,争取资金70万余元。
(三)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十一五”期间,合作桥乡紧紧围绕建设旅游核心服务区后勤服务基地的目标,本着“因地制宜、面向市场、多元开发、协调发展”的原则,大力发展郊区农业,多渠道、多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传统产业不断发展。合作桥乡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本乡地域优势和优良传统,鼓励村民发展传统种、养殖业,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农业新品种26种,推广新技术9项,同时加强对动物疫病的防控,每村配备一名防疫员,随时监测疫情,确保畜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全乡水稻种植面积为12507亩,蔬菜种植面积为5000亩,比2006年分别增加了2120亩和585亩;同时发展低耗高效农业,建立起王家湾、南山高效优质水稻示范基地5000亩,产出效益大大提高;鸡、鸭、猪、羊等传统养殖已成规模,涌现出养猪大户4户,养鸭大户3户,养鸡大户2户,养羊大户2户,年产值均在万元以上,合作桥乡的畜牧产品占据了城区市场的半壁江山。
二是特色产业初具雏形。近几年来,合作桥乡不断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传统产业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扩大农民收入途径为目的,结合地域优势,着力推进“一村一品”,涌现出了“中山辣椒”、“岩口大白菜”、“官峪莲藕”“覃家山鸭”“北山乌鸡”等乡域特色品牌;巩固和建立了绿色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个,合作桥、岩口两村建立起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150余亩,年产值50余万元;北山利用山多地广的地域特点,发展楠竹产业,建立起600亩楠竹种植基地,年产值上万元;同时出现许多新型养殖,岩口村新引进建成了中华鲟养殖场,养殖水面达15亩,养鱼2万尾,产值达20万元;覃家山村民邓警,养殖黄鳝6.5亩,花果峪返乡农民工规模饲养竹鼠等,打破了合作桥乡种、养殖业单一发展的格局。
三是引导产业发展多举并措。一方面,加大农业培训力度,与市科协、农业局、区农
科教等单位联手,五年共组织种养殖技术培训35次,培训人数达625人次;带乡、村干部到海南、山东、北京、永顺、武陵源协合乡及沙堤乡、尹家溪镇等地学习考察基地建设;另一方面,乡党委、政府采取以奖代投的形式,每年都拿出专项资金用以鼓励村民发展种养殖业。2009年全乡共投入5万多元以奖代投扶持大户。2010年重点表彰了10户科技致富带头人,投入25万元用以扶持大户发展。
(四)民生保障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乡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累计拨付退耕还林生活、粮食补贴款143.89万元,发放粮食直补款83.79万元,发放家电下乡补贴款15.06万元,汽车、摩托补贴29.74万元;累计共为84人提供临时医疗救助,资金达8万余元;截止2010年9月份,完成低保核发319户582人,发放农村低保资金700.8万元;集中和分散供养农村五保户113户;投入建房资金25万元,帮助50余户贫困户重建房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以上;新修敬老院2座,实现了近70个孤寡老人老有所养。
(五)基层组织不断增强
一是抓政府班子自身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以争创“五个好党委”为目标,着力加强班子的思想、作风建设。建立健全了党委中心学习组制度,规范了每周例会报告制度,出台了干部岗位责任、主要领导点评及季度讲评等十项制度。党委班子成员坚持以身作则,做好制度落实的表率。同时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营造兢兢业业工作、真真切切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是抓村级组织建设,不断巩固堡垒作用。“村干部岗位考核制”、“农村村务财务管理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四议两公开”等制度逐步完善和落实,农村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化。2008年第七届村两委换届过程中,实行阳光操作、公平选举,严格按照选举程序进行,实现“两委”换届平稳过渡。2010年学习型党组织和争先创优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为全乡促进新农村各项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三是抓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组织活力。在发展党员上,乡党委注重吸纳优秀知识青年、优秀退伍军人以及致富带头人进入党员队伍,全乡现有党员509人,女性党员89人,2010年吸纳优秀青年进入党员队伍15人,培养后备干部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