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合集下载

氰化钠英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英文安全技术说明书

In case of emergency in China call 0556-5373833 in other countries inquired after local information center
2. COMPOSITION
Chemical components NaCN CN NaOCN SCN
Special guidelines concerning dangers to humans and environment Even carbonic acid and water (air humidity) may cause hydrocyanic acid to be released. Hydrocyanic acid may cause all degrees of poisoning.
Instructions for the doctor
5. FIRE FIGHTING MEASURES
Suitable extinguishing media
note information in additional texts enclosed alkali powder quenching agent
snuffing tobacco at work. After contact with skin, wash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Wash face and/ or hands before break and end of work. Preventive skin protective
Eye contact Ingestion
consult doctor immediately Rinse thoroughly with plenty of water keeping eyelid open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企业名称: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企业地址: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传真: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联系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企业应急电话: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致命。

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类别 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喷洒过量漂白粉或次氯酸钠溶液,将氰化钠氧化分解
水体泄漏
·沿河两岸进行警戒,严禁取水、用水、捕捞等一切活动
·在下游筑坝拦截污染水,同时在上游开渠引流,让清洁水改走新河道
·加人过量的漂白粉吹氯酸钙溅次氯酸钠,将尚未水解的氰化钠氧化成_无毒的氮气等
·监测大气中氰化氢的浓度,防止发生次生中毒和燃烧、爆炸事故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别名:山奈钠




★剧毒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
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分子式NaCN结构式 N≡C-Na+
危险性类别
6.1类 毒害品
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MAC1mg/m3(按cN计)(皮)
·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就医
·解毒剂:
(1)“亚硝酸钠一硫代硫酸钠”方案
①立即将亚硝酸异戊酯1~2支包在手帕内打碎
紧贴在患者口鼻前吸人。同时施人工呼吸,可立即
缓解症状。每1~2min令患者吸入1支,直到开始
用亚硝酸钠时为止
②缓慢静脉注射3%亚硝酸钠10一15mL,速度为2.5~5.0mL/min,注射时注意血压,如有明显下降,可给予升压药物
火灾:火场内如有储罐、槽车或罐车,隔离800m。
考虑撤离隔离区内的人员、物资
·疏散无关人员并划定警戒区
·在上风处停留,切勿进入低洼处
·加强现场通风
泄漏处理
固体泄漏
·用塑料膜覆盖,减少扩散和避免雨淋
·用洁净的工具收集泄漏物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CAS号:143-33-9分子式:CNNa分子量:49.01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致命。

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类别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1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90可能腐蚀金属H300吞咽致命H310皮肤接触致命H330吸入致命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H40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H410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34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90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4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P391收集溢出物。

•安全储存:——P406贮存于抗腐蚀带抗腐蚀衬里的容器中。

——P405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化学品别名:山奈CAS No.:143-33-9EC No.:205-599-4分子式:NaCN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吞食后有剧毒。

跟皮肤接触有剧毒。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可能有损伤胎儿或胚胎的危险。

长期暴露有严重损伤健康的危险。

对水生物有剧毒,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对水生环境可能会引起长期有害作用。

使用适当的容器, 以预防污染环境。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分类如下:急毒性-口服,类别2;急毒性-皮肤,类别1;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生殖毒性,类别2;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毒性,类别1;危害水生环境-慢性毒性,类别1。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吞咽致命,皮肤接触致命,造成严重眼刺激,怀疑对生育能力或胎儿造成伤害,长期或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使用前取得专业说明。

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收集溢出物。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产品名称: 氰化钠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修订日期: 最初编制日期:版本: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氰化钠化学品英文名:sodium cyanide企业名称:企业地址:传真:联系电话:企业应急电话: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可能腐蚀金属。

吞咽致命。

皮肤接触致命。

吸入致命。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GHS危险性类别:金属腐蚀物类别 1急性经口毒性类别 1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1急性吸入毒性类别 1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类别 1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险类别 1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90 可能腐蚀金属。

H300 吞咽致命。

H310 皮肤接触致命。

H330 吸入致命。

H372 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伤害。

H40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

H410 对水生生物毒性极大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34 只能在原容器中存放。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2 严防进入眼中、接触皮肤或衣服。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84 [在通风不足的情况下] 戴呼吸防护装置•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90 吸收溢出物,防止材料损坏。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21 具体治疗 ( 见本标签上的…… )。

•P330 漱口。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1+P364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氰化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③用同一针头缓慢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12.5~25g(配成25%的溶液)。若中毒征象重新出现,可按半量再给亚硝酸钠和硫代硫酸钠。轻症者,单用硫代硫酸钠即可
(2)新抗氰药物4一DMAP方案
轻度中毒:口服4一DMAP(4一二甲基氨基苯酚)1片180mg)和PAPP(氨基苯丙酮)1片(90mg)
中度中毒: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支(10%4一DMAP2mL)
氰化钠
别名:山奈钠




★剧毒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解毒剂: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4-DMAP(4-二甲基氨基苯酚)



分子式NaCN



危险性类别
6.1类毒害品
燃烧爆炸危险性
本品不燃
健康危害
●职业接触限值:MAC 1mg/m3(按cN计)(皮)
●IDLH:25mg/m3(按CN计)
●熔点:7℃
●相对密度:1.596




●佩戴全面罩防尘面具
●穿封闭式防化服




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10-15min。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就医
重度中毒:立即肌内注射抗氰急救针1支.然后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0mL。如症状缓解较慢或有反复,可在1小时后重复半量
●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洗胃。就医

氰化钠(山奈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氰化钠(山奈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急救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者,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立即就医。
食入:
误服者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洗胃。立即就医。
氰化钠;山奈钠
标识
中文名:
氰化钠;山奈钠英文名:Sodium cyanide
分子式:
NaCN分子量:49.02
CAS号:
143-33-9RTECS号:VZ7525000
UN编号:
1689IMDG规则页码:6257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理化性质
外观与性状:
白色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主要用途: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有关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相对密度(水=1):
1.60饱和蒸汽压(kPa):0.13/817℃
溶解性:
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苯、乙醇、乙醚。
燃烧爆炸危险性
避免接触的条件:
接触潮湿空气。
燃烧性:
不燃
危险特性:
本身不能燃烧。受高热或与酸接触会产生剧毒的氰化物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毒性危害
接触限值:
中国MAC:0.3mg[HCN]/m3;苏联MAC:0.3mg[HCN]/m3;美国TWA:OSHA 5mg[CN]/m3[皮];ACGIH 5mg[CN/m3[皮];美国8TEL:未制定标准

氰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溶液安全技术说明书氰化钠溶液,这可不是能随便摆弄的东西啊!它就像一只隐藏在暗处的小怪兽,要是不小心惹到它,那可就麻烦大啦!先来说说这氰化钠溶液的特性吧。

它是一种无色或淡黄色的液体,看着好像挺无害的样子,可实际上它毒性超强。

就好像是一个表面温和,内心险恶的家伙。

在使用氰化钠溶液的时候,那可得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就像战士上战场要穿好铠甲一样。

手套、口罩、护目镜,一个都不能少。

你想想,要是没有这些保护,直接和它接触了,那不是等于把自己往火坑里推吗?存储氰化钠溶液也有讲究呢。

要找个安全的地方,不能让它随便和别的东西混在一起。

这就好比把宝贝放在一个专门的保险箱里,可不能随随便便乱放。

而且这个地方还得干燥、通风,不然它发起脾气来可不得了。

要是不小心发生了泄漏,那可真是让人头疼的事情。

这时候可不能慌了神,得赶紧采取行动。

就像家里着火了要赶紧灭火一样,要迅速处理泄漏的地方,把危害降到最低。

在接触氰化钠溶液之后,可千万不能马虎对待。

得赶紧清洗干净,把可能残留的毒素都赶走。

这就像打完仗要清理战场一样,不能留下隐患。

大家可别觉得我在吓唬人啊,这氰化钠溶液的危险性可不是开玩笑的。

想想看,要是不小心让它进入了身体,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难道你想让自己的身体被这个小怪兽伤害吗?所以啊,对待氰化钠溶液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别因为一时的疏忽而给自己带来大麻烦。

就像走钢丝一样,得小心翼翼地保持平衡,稍有不慎就可能掉下去。

总之,氰化钠溶液是个厉害的角色,我们要充分了解它,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应对措施,才能和它和平共处。

可别小瞧了它,不然它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的哟!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大家一定要牢记在心!。

氰化钠MSDS

氰化钠MSDS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本品不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
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
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cyanide
中文名称2:
山奈钠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819
CAS No.:
143-33-9
分子式:
NaCN
分子量:
49.0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氰化钠
≥95.0%
143-33-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
废弃处置方法:
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范本(2篇)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范本(2篇)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范本1. 氰化钠的安全防护措施:1.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处理氰化钠时,必须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鞋等。

这些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确保能够有效地隔离氰化钠。

1.2 提供适当的通风设备:在处理氰化钠的过程中,应提供良好的通风设备,确保室内空气流通,降低氰化钠的浓度和风险。

1.3 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氰化钠是一种剧毒物质,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在操作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工具和仪器来处理氰化钠,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呼吸道。

1.4 确保处理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在处理氰化钠时,应保持处理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及时清理溢出物和废弃物,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和危险。

1.5 储存和处理氰化钠的设施:氰化钠应储存在特定的容器中,确保密封性和稳定性。

处理废弃的氰化钠时,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2. 氰化钠的应急措施:2.1 氰化钠泄漏事故的紧急处理:一旦发生氰化钠泄漏事故,应立即采取以下紧急措施:a) 立即撤离人员:通知所有人员迅速离开泄漏区域,进入安全地带。

b) 切断氰化钠供应源:关闭氰化钠的供应源,避免进一步泄漏。

c) 启动紧急通风设备:尽快启动通风设备,将泄漏区域中的有毒气体排出,减少人员暴露的风险。

d) 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立即寻找专业人员的帮助,包括消防队、应急救援队等,以提供进一步的处置和指导。

2.2 事故后的处理措施:在成功处理氰化钠泄漏事故后,应采取以下措施:a) 清理和处理泄漏物:使用适当的器具和装备,将泄漏的氰化钠收集起来,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避免对环境和人员造成二次污染和危害。

b) 安全检查和故障排除:对泄漏事故的原因进行彻底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

c) 防范措施的改进:根据事故的经验教训,对安全防护和应急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氰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中文名称氰化钠;山奈;山奈钠英文名称sodium cyanide 分子式NaCN 分子量CAS NO. 143-33-9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类毒害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急性毒性:生产中,可因在热处理时吸入氰化钠蒸气或室温下吸入粉尘而引起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

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

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慢性毒性: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

环境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遇酸产生剧毒气体第三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

就医。

食入如患者神志清醒,催吐。

洗胃。

就医。

第四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不燃。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或二氧化碳中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污染。

消防人员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禁止使用酸碱灭火剂。

第五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穿防毒服,戴橡胶手套。

氰化钠安全技术

氰化钠安全技术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2. 氰化物中毒急救3. 燃爆及消防措施4. 氰化钠泄漏处理5. 操作注意事项及贮存6. 防护措施7. 氰化钠主要物理性能8. 氰化钠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 氰化钠中毒机理10. 环保11. 氰化钠包装物处理及污染物处理方法12. 包装及运输1. 危险性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可用水、黄砂、干粉灭火机扑救其它物品,切忌冲入氰化钠火灾现场中,以防止毒水流淌,造成大量中毒。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2. 氰化物中毒急救3. 燃爆及消防措施4. 氰化钠泄漏处理5. 操作注意事项6. 防护措施7. 氰化钠主要物理性能8. 氰化钠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 氰化钠中毒机理10. 环保11. 氰化钠包装物处理及污染物处理方法12. 包装及运输1. 危险性各种规格的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危规编号81001;氰化钠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 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氰化钠)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氰化钠)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氰化钠)1. 危险化学品信息- 化学品名称:氰化钠- 化学式:NaCN- CAS号:143-33-92. 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结晶固体- 沸点:约1496℃- 熔点:约563℃- 相对密度:1.61(25℃)3. 危害性及安全注意事项- 毒性:氰化钠是一种强毒物,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

- 进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 危害症状:吸入可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嗜睡、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食入可引起胃肠道症状,如腹痛、腹泻、呕吐等;皮肤接触可引起刺激和灼伤;眼睛接触可造成刺激和损伤。

- 安全措施:- 避免吸入氰化钠粉尘或蒸汽,使用防护面罩、手套和工作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 避免食入氰化钠,遵循正确的实验室操作规程。

- 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要时就医。

- 眼睛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必要时就医。

- 危险区域应配备紧急洗眼器和淋浴设备。

- 储存时应与易燃物、氧化剂等分开存放,避免直接阳光照射。

4. 急救措施- 吸入:立即脱离污染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有呼吸困难,给予人工呼吸,立即就医。

- 食入:不要催吐,给予大量清水稀释,立即就医。

- 皮肤接触:立即脱离污染区域,用大量水和肥皂彻底清洗,必要时就医。

- 眼睛接触: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必要时就医。

5. 泄漏处置- 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防止无关人员接近。

- 封锁泄漏源,防止扩散。

- 戴适当个人防护装备。

- 小量泄漏:用干砂或惰性吸收剂将泄漏液体收集起来,转移到防水中,然后用大量水稀释。

- 大量泄漏:建立应急预案,联络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以上是对氰化钠的安全周知卡,描述了氰化钠的危害性、物理性质、安全注意事项、急救措施以及泄漏处置方法。

在使用和储存氰化钠时,务必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帮助,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氰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
中国MAC(mg/m3):
前苏联MAC(mg/m3):
TLVTN:
TLVWN:
接触限值:
中国MAC:0.3mg[HCN]/m3 苏联MAC:0.3mg[HCN]/m3 美国TWA:OSHA 5mg[CN]/m3[皮];ACGIH 5mg[CN]/m3[皮] 美国8TEL: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
工程控制: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001
UN编号:
1689
IMDG规则页码:
6257
包装标志:
13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参考文献: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
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氰化钠;山奈钠
化学品俗名:
氰化钠;山奈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
Sodium cyanide
英文名称:
Sodium cyan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1
CAS No.:
143-33-9
生产企业名称: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氰化钠;山奈钠
禁配物:
酸类、强氧化剂、水。能出现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属高毒类 LD50:6.4mg/kg(大鼠经口) LC50: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RTECS:
VZ7525000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2. 氰化物中毒急救3. 燃爆及消防措施4. 氰化钠泄漏处理5. 操作注意事项6. 防护措施7. 氰化钠主要物理性能8. 氰化钠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 氰化钠中毒机理10. 环保11. 氰化钠包装物处理及污染物处理方法12. 包装及运输1. 危险性各种规格的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危规编号81001;氰化钠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 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液体氰化钠安全操作规程

液体氰化钠安全操作规程

液体氰化钠安全操作规程1. 前言液体氰化钠是一种极其有毒的化学物质,它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使用,但若使用不当会对人身安全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档旨在提供液体氰化钠的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生产环境的防护。

2. 液体氰化钠概述液体氰化钠是无色至微黄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气味。

它溶于水,并能迅速和酸反应产生剧毒的氢氰酸气体。

液体氰化钠应以极高的警惕性对待,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发生。

3. 安全操作规程3.1. 工作环境准备在操作液体氰化钠之前,必须确保工作环境具备以下条件:•通风良好: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和系统以保持空气流通。

在操作液体氰化钠时,不允许使用局部通风系统,因为它们不足以有效控制氰化物的释放。

•防护设备:操作人员应佩戴化学护目镜、防护手套和防护服。

确保这些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并在操作前进行检查。

操作人员应熟悉正确使用和清洁这些设备的方法。

•废弃物处理:建立正确的废弃物处理程序,包括正确密闭和标记废弃液体氰化钠容器,以及正确的废液处理方法。

3.2. 液体氰化钠操作•操作前准备:操作前应对液体氰化钠进行理论和实践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了解氰化物的危险性和正确的操作程序。

•操作计划:在液体氰化钠操作开始前,制定详细的操作计划并进行现场核查。

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理解该计划,以便他们在事故发生时能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液体氰化钠的测量和混合:使用专门配备的器皿来测量和混合液体氰化钠。

在操作过程中,保持容器密闭且稳定,避免溅洒和泼洒。

•操作技术:操作人员应始终小心谨慎地操作液体氰化钠。

避免滴漏和溅洒,确保液体氰化钠只在所需区域以防止未控制的接触。

•处理泄漏:如发生液体氰化钠泄漏,立即启动泄漏应急预案。

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设备,使用适当的吸收剂快速吸收液体,然后将其转移到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处置。

•事故应对:在发生泄漏、溅洒或其他事故情况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适当的紧急措施,包括撤离并向上级报告,同时根据需要提供急救措施。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本手册是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16483-1996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编写规定》编写,可同时称作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

本手册仅供参考,内容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化学危险品规定。

1. 危险性2. 氰化物中毒急救3. 燃爆及消防措施4. 氰化钠泄漏处理5. 操作注意事项6. 防护措施7. 氰化钠主要物理性能8. 氰化钠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 氰化钠中毒机理10. 环保11. 氰化钠包装物处理及污染物处理方法12. 包装及运输1. 危险性各种规格的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危规编号81001;氰化钠致死剂量为0.1-0.3g。

当与酸类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放时,或者长时间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

当HCN 在空气中浓度为20ppm时,经过数小时人就产生中毒症状、致死。

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危险程度分级为I级(极度危害)。

2. 氰化物中毒急救2.1. 中毒主要由呼吸道吸入其粉尘或氰化氢气体。

亦可通过皮肤、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

人口服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死亡。

2.2. 吸入氰化钠粉尘或吸入氰化氢气体,应立即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用解毒剂解毒,中毒特别严重者呼吸、心跳骤停,按心肺复苏方法进行抢救;当身上沾上氰化钠粉尘或被氰化钠溶液溅污时,应及时脱去被污的衣物,用清水冲洗皮肤,皮肤灼伤可用3% 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处。

2.3. 解毒剂的应用如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加入25% 葡萄糖溶液40ml 静脉缓慢注射。

注射完毕后随即用同一针头同一部位即刻缓慢静脉注射50%硫代硫酸钠25-50ml。

如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给适量硫酸亚铁溶液口服。

3. 燃爆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反应强烈,有爆炸危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氰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氰化钠;
化学品英文名称:Sodium Cyanide
中文名称2:山奈钠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CAS .No.: 143-33-9
分子式:NaCN
分子量:49.0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

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

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
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
腔发麻等。

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
等。

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

麻痹期全身肌肉松驰,呼
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长期接触小量氰化物出现视神经衰弱综合征、
眼及上呼吸道刺激。

可引起皮疹。

环境危害:无资料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

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
脏按压术。

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燃。

与硝酸盐、亚硝酸盐、氯酸盐反应剧烈,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遇酸会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气体。

在潮湿空气中或二氧化碳中
即缓慢发出微量氰化氢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氰化氢、氧化氮。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发生火灾时应尽量抢救商品,防止包装破损,引起环境
污染。

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干粉、砂土。

灭火注意事项: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
罩),穿防毒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消除方法: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
器中。

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

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
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注意事项: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内。

操作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尽门培训,严格遵守操
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穿
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氧化剂、
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配备泄漏应
急处理设备。

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库内相对湿度
不超过80%。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
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应严格执行极毒物
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MAC(mg/m3): 0.3[HCN][皮]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OSHA 5mg[CN]/m3[皮]
TLVWN:ACGIH 5mg[CN]/m3[皮]
监测方法:异菸酸钠-巴比安酸钠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尽可能机械化、自动
化。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洗。

单独存放
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

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

作业
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或灰色粉末状结晶,有微弱的氰化氢气味
pH值:无资料
熔点(℃):563.7
沸点(℃):1496
相对密度(水=1):1.60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0.13(817℃)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意义
临界压力(MPa):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意义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无意义
爆炸下限[%(∨/∨)]:无意义
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液氨、乙醇、乙醚、苯。

主要用途:用于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和淬火,并用于塑料、农药、医药、染
料等有机合成工业。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酸类、强氧化剂、水。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禁配物:不聚合
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刺激性:无资料
致敏性:无资料
致突变性:无资料
亚急性与慢性毒性:仓鼠植入最低中毒量剂量(TDL0):5999mg/kg(孕6~9天)引起
胚胎毒性。

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及心血管(循环)系统发育异常。

致畸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无资料
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非生物降解性:无资料
其他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可能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无资料
废弃处置方法:加入强碱性次氯酸盐,反应24小时后,再用大量水冲入废水系统。

废弃注意事项:无资料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61001
UN编号:1689
包装标志:剧毒品
包装类别:I类包装
包装方法:装入塑料袋,袋口密封,再装入厚度不小于0.75毫米的坚固钢桶中,桶盖严密卡紧,每桶净重50公斤;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
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须加塑料袋。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
过程中要确保窗口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
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
处理设备。

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
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1月26日国务院发布),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等法规,针对化学危
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 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6.1
类毒害品;剧毒物品分级、分类与品名编号(GA 57-93)中,该物
质属第一类A级无机剧毒品。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填表部门:
填表时间: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第一版,每五年修改一次,重要数据发生变化时随时修改。

填表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