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传播技术发展历程及其效果分析
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发展
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发展一、引言农业科技的推广与发展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和农业科技推广的路径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推动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二、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农业科技推广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农业科技推广可以通过引进高效农业机械设备、新品种、新技术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丰富多样的农产品需求。
2. 促进农村农民收入增加农业科技推广可以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为农民创造更多增收机会,促进农村农民收入的增加。
3. 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可以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生态化、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三、农业科技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不足我国农业科技研发投入相对较低,农业科技人才短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2.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相对薄弱,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距离较远,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程度有限。
3. 农业科技推广渠道有限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主要依靠传统的技术推广方式,缺乏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渠道,限制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四、农业科技推广的路径为了推动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大政府对农业科技的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的农业科技人才,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和金融支持。
2. 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加强农业科技人员与农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网络平台,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接受度。
3. 发展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推广渠道借助互联网、手机应用等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渠道,推动农业科技的广泛应用,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实现农业科技与农民的有效对接。
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主要路径与方法
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主要路径与方法以农业技术传播与应用的主要路径与方法为标题,我将为您撰写一篇相关的文章。
农业技术的传播与应用在现代农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有效的传播与应用,农业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从路径与方法两个方面,详细介绍农业技术的传播与应用。
一、农业技术传播的主要路径1. 农业技术推广站点:农业技术推广站点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这些站点可以通过组织农业技术交流会、示范田观摩、技术培训等形式,向农民传授最新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方法。
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站点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将农业技术知识传播到更广泛的农民群体中。
2. 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农业技术示范基地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实践平台。
在示范基地中,农民可以亲身参与农业技术的实施与应用,了解到具体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
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通过开展观摩会、培训班等活动,向农民普及农业技术知识,引导农民积极应用新技术。
3.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是农业技术传播的重要力量。
他们通过走访农户、开展技术培训等方式,向农民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帮助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与农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个性化的技术指导。
二、农业技术应用的主要方法1. 种植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势作物,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科学合理的轮作与休闲制度,有助于土壤的保育和养分的恢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2. 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
农业机械化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农业机械化涉及到农业机械设备的选购与使用,以及农民对机械化操作技术的掌握。
因此,加强农机设备的宣传推广和农民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
3.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技术应用的核心。
《传播与农业传播》课件
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培养新型农民 ,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业科技推广的挑战
如何与农民沟通、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接 受度等。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农业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农业政 策、市场行情、科技动态等信息 服务,帮助农民做出科学决策,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关注度。
02
农业传播的重要性
农业信息传播的意义
促进农业科技推广
农业信息传播能够将最新的农业科技 知识和技术传递给农民,提高农业生 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增强农民市场意识
农业信息传播能够增强农民的市场意 识,帮助农民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动 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引导农业产业发展
农业信息传播能够引导农民调整种植 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农业产业 的可持续发展。
传播学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传播学的起源
20世纪初,美国学者开始 研究传播学,探究信息传 播的规律和方法。
发展阶段
随着社会和技术的发展, 传播学逐渐形成和发展,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和深入 。
当前趋势
数字化和社交媒体的发展 对传播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研究重点转向网络传播 和新媒体。
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5W模式
由美国学者拉斯韦尔提出,包 括谁、说了什么、通过什么渠 道、对谁说、效果如何五个方
面。
双向对称模型
由美国学者施拉姆提出,强调 传播是双向的,传者和受者之 间相互影响。
符号学理论
强调符号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 性,研究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 系。
议程设置理论
由美国学者麦克姆斯和肖提出 ,认为媒体对某些议题的关注 程度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的
2023年山东农业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总结
2023年山东农业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总结一、背景介绍1.1 国家粮食安全重要性粮食安全是国家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作为我国的粮食大省,其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对于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1.2 山东农业发展现状山东省是我国的大省之一,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由于受限于传统农业模式,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成为当务之急。
二、技术推广应用情况2.1 技术推广范围在2023年,山东省开展了广泛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工作,涉及作物种植、肥料施用、农药防治、农业机械化等方面。
2.2 重点推广技术针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山东省重点推广了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绿色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等。
2.3 推广对象技术推广应用覆盖了山东省的各个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大型农场、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三、应用效果总结3.1 农产品产量提高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山东省农产品的产量得到了明显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得到了保障,农产品供给更加稳定。
3.2 农业生产效率提高采用了精准农业技术后,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农民的生产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3.3 农产品质量提升绿色有机肥料施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产品中化学残留物的含量,农产品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3.4 农民收入增加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农民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农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有效提高,农民获得了更多的实际利益。
3.5 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推广应用,山东省农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得到了提升。
四、后续发展建议4.1 持续推广技术未来,山东省应该继续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持续传播到乡村,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4.2 加强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种植、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业的起源 传播与影响
结论
农业的起源、传播与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悠长的过程。从新石器时代到现在, 农业在为人类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然而, 面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技术创新、 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等多方面努力,相信我们能够为未来的农业生产和发展探索 出更可持续的路径。
三、农业未来与中华文明的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资源紧张等挑战,未来农业发展需要走向可持续发展之 路。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将为中华文明 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例如,通过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生态种植模式等手段, 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确保农业的永续发展。
2、智能化农业的前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 广阔。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性、效率与抗风险能力。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气候预测、病虫害预警等,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水平。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农业起源和传播对中西早期文明发展的影响。 研究发现,农业的起源和发展对早期文明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人类社会的 进步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中西文明在农业起源和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了 一些差异,这些差异影响了不同文明的发展路径和特点。然而,无论是中国的精 耕细作还是西方的规模化生产,农业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支柱。
感谢观看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将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和数字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通 过文献分析,我们将梳理中西早期文明的历史背景和农业起源、传播的过程。其 次,通过实地调查,我们将深入了解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的现状以及它们对当地 社会文化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字分析,我们将整理和比较中西早期文明在农业 起源和传播过程中的异同点。
农业技术推广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二、调研目的三、调研方法四、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1.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和意义2.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历史回顾3.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五、影响农业技术推广因素分析1.政策因素2.经济因素3.社会因素六、农业技术推广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1.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2.缺乏专业人才和科学管理3.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传播渠道不畅七、结论与建议一、调研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于农产品品质和产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这些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因此,为了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现状,探索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国现阶段农业技术推广的现状,分析影响农业技术推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强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农户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看法和需求;其次通过实地访谈深入了解当地政府、专家学者和企业机构对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四、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1. 农业技术推广的概念和意义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将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科学防治等一系列先进的生产方式向全社会普及,从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其意义在于能够帮助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2.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历史回顾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包括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个方面。
3.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分析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试用农业传播原理分析某地成功的农业传播推广实例
农业传播推广与应用思考题试用农业传播原理分析某地成功的农业传播推广实例(每题20分,共100分)1、实例的重要内容。
1.海南圆椒品种引进推广进展情况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海南圆椒等冬季瓜菜已成为海南热带高效农业中的主要支柱产业。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着重开展引种试验圆椒优良品种工作。
在初步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了正规的品种比较试验,并且取得了圆椒当家种———中椒5号引种试验的成功。
从1999年开始,在海南省种子站的密切配合下,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以项目计划,科技下乡等推广方式,联合文昌、东方、临高、澄迈等市县农业单位,全面开展冠爵等30多个优良圆椒品种的多点试验示范和大面积推广工作,加速了中椒5号等新品种的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据统计,1999-2005年,中椒5号等圆椒品种经过7年连续不断的引进、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已经收到极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效果,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①先后引进、试验、示范了30多个甜(圆)椒新品种。
经比较试验、示范筛选出中椒5号圆椒新品种,且推广多年来经久不衰。
目前仍为我省甜椒产区的主栽品种。
②研究制订出科学、适应、可操作性强的甜(圆)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包括苗床规格、栽培季节、品种选择、苗床处理、种子处理、播种、苗期管理、土壤治理与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标准化技术内容。
③推广效益显著。
栽培甜(圆)椒的耕地原来主要是水稻田,实行稻椒轮作有利于改善生态条件。
中椒5号比原来主栽品种百利西圆椒抗性明显增强,能大大减少农药用量,有利于甜椒的无公害生产。
通过良种与良法的配套推广,中椒5号在海南甜椒生产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逐步形成了以文昌、临高、东方为优势区域中心的圆椒产业带。
据统计,海南中椒5号甜椒示范产量达2696~3784kg/667m2;大面积甜椒的栽培产量亦超过2000kg/667m2。
每667m2产值超过5000元,增值2000~3000元。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引言晚清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接触和引入西方农业科技的时期。
自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开始逐渐进入中国,并将先进的农业科技带入中国,对中国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晚清时期(1840-1911)西方农业科技的引入、认识、传播和推广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方农业科技引入中国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开放的大门逐渐向西方敞开。
西方农业科技开始有了较大的进入空间,西方传教士、商人和外交官等逐渐带入了一些新的农业科技。
其中最重要的是引入的农作物种植、农田灌溉和农业机械等方面的技术。
1. 农作物种植技术晚清时期,西方引入了一系列新的农作物种植技术。
例如,西方传教士将马铃薯、玉米、番茄等作物引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作物品种,改善了人们的饮食结构。
此外,西方还带入了种植技术,包括育种、肥料使用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经验,提高了中国的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2. 农田灌溉技术晚清时期,西方的灌溉技术也逐渐传入中国。
西方传教士通过在华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改造了中国的灌溉系统,并将先进的灌溉技术传授给中国农民。
这些包括排灌、注水、引水和井灌等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中国农田的水源问题,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3. 农业机械技术西方农业机械技术的引入是晚清时期的一大亮点。
西方传教士带入了西方的农业机械,包括锄头、铁锄、犁、收割机、磨谷机等,这些机械设备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例如,引入的收割机可以代替人工劳动,大幅度提高了庄稼的收割速度和品质。
二、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与传播晚清时期,西方农业科技在中国的认识和传播也逐渐成熟。
1. 农学研究的兴起晚清时期,西方农学研究在中国开始兴起。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并研究西方的农业科技知识,积极借鉴和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不少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设立了农学学院,举办农业讲座,培养了一批中国的农学家,促进了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最新-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 精品
农业科技传播方式及应用1农业科技传播概况农业科技传播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科技传播最早的起源之一。
农业科技传播的目的是将农业科技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受众,基于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将私有知识冶转化为社会共享知识冶的方法,最终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农业科技传播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最主要的桥梁和纽带,能够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业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农业科技需要。
因此,要从我国农业、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多项措施,切实可行地推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自十一五以来,国家建立了现代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体系,覆盖了60多种农作物,国家谷子糜子产业技术体系汾阳综合试验站自2008年加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承担了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与示范、丘陵旱薄区谷子糜子增产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谷子糜子大众化食品加工技术研发、谷子糜子特异资源创新和育种创新能力提升、谷子糜子主要病虫害动态及防控技术研发示范、谷子糜子抗旱耐瘠薄栽培生理研究、谷子糜子产业信息与政策研究等多项任务。
在任务执行过程中,团队成员及示范县技术骨干,结合各示范县农业局的培训活动,根据农民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的特点,采取集中会议培训、田间现场观摩会、专题讲座、座谈会、田间巡回指导、现场指导、入户培训、科技下乡、印发宣传资料、出版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宣传、网络电话沟通等多种形式,共同对试验站的服务区内对象进行培训活动。
主要内容包括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农业法律法规、谷子糜子新品种介绍、轻简化栽培、抗旱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化学除草、病虫害防、加工贮藏等。
农业科技传播的对象主要是农户、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基地负责人、技术骨干、乡村干部、部分农业主管部门。
2农业科技传播的机制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是关系农业、农村、农民的重大问题,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推广十分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已经初步建成了覆盖全国、运行正常、能够基本满足需求的农业科技推广技术体系,对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农业推广案例分析一个农业推广的典型案例及对它的分析
农业推广案例分析一个农业推广的典型案例及对它的分析农业推广是指将新的农业技术、农业管理经验、农产品市场信息等有效地传播给广大农民,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
下面将介绍一个典型的农业推广案例,并对其进行分析。
典型案例:中国地农业推广基地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分析:1.市场需求:该地区是典型的盐碱地,传统农作物难以在此种植,但市场对稻米的需求较高。
因此,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提供一种新的盈利途径。
2.选择合适的技术:海水稻是一种适应盐碱地的新型水稻品种,对盐碱地的耐受能力强。
农业推广基地选择这一技术来推广,因为这种稻米在市场上有较高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3.培训农民:农业推广基地组织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培训,教授海水稻种植技术、管理方法以及市场信息,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
4.提供优质种苗和相关支持:农业推广基地提供海水稻的优质种苗和其他必要的农业支持,如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措施等,确保农民能够顺利种植和收获。
5.建立合作关系:农业推广基地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确保种植的海水稻能够有市场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益。
6.宣传推广:农业推广基地通过农业展览、宣传会议等方式积极宣传和推广海水稻种植技术,增强农民的认识和信心。
分析结果:通过对该农业推广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对推广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1.市场需求的驱动:市场对海水稻的需求提供了一个推广的机会,推广基地坚持将需求作为推广决策的重要依据。
2.科学选择技术:推广基地选择适应当地盐碱地的海水稻种植技术,这种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竞争力,可在市场上获得高价。
3.专业的培训和支持:推广基地为农民提供了全面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了他们的种植水平和市场意识,确保了推广效果。
4.建立合作关系: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农民提供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5.有效宣传推广:通过不同的宣传方式,推广基地增强了农民对海水稻的认识和信心,提高了推广效果。
农业农村公益传播工作总结
农业农村公益传播工作总结
随着农业农村的发展,农村公益传播工作也变得越发重要。
这项工作不仅可以
帮助农民了解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政策,还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进行了大量的农业农村公益传播工作,现在是时候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成果和经验了。
首先,我们在农村公益传播工作中注重了传播渠道的多样化。
我们利用了传统
的宣传手段,如广播、电视和报纸,同时也积极开展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传播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的传播,我们成功地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政策传达给了农民,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到相关信息。
其次,我们在农村公益传播工作中注重了内容的质量。
我们不仅传达了政府的
相关政策,还积极推广了一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成功农民来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使农民能够从中受益。
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播,我们成功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最后,我们在农村公益传播工作中注重了互动性和参与性。
我们不仅仅是单向
地向农民传达信息,还积极地与农民进行互动和交流。
我们组织了一些农业技术培训班和座谈会,让农民能够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地交流,解决他们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还鼓励农民参与到一些公益活动中,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相关政策和技术。
总的来说,农业农村公益传播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我们的努力,
农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相关的政策和技术,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希望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继续努力,为农民带来更多的实惠和帮助。
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分析
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分析引言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各种先进的农业技术不断涌现。
然而,农业技术的推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在农村地区,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基础设施等问题,许多优秀的农业技术并未得到充分的应用和推广。
农业技术传播则成为了促进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途径。
农业技术传播农业技术传播是指将农业技术有效的传授给农民进行实践。
传播方式包括如下几种:1.农业技术宣传:通过专业人员对农民进行讲解,或者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向农民传播农业技术信息。
2.农技员带着农民现场操作:农技员将农业技术直接应用到农民的实际生产中,并指导农民如何操作和维护。
3.在网络上发布技术和工艺:利用互联网,将最新的农业技术发布出来,供农民参考。
农业技术传播的作用1.提高农民技术素质:通过农业技术传播,农民可以了解最新的技术和工艺,并学习如何操作和维护。
2.增加农产品产量:农业技术传播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或养殖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
3.改善农产品质量:农业技术传播不仅可以实现高效生产,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
4.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农业技术传播可以将先进的农业技术融合到当地农业产业中,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农业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尽管农业技术传播对农业技术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农民接受能力限制:由于农民的教育背景各不相同,导致他们对新技术接受能力有限,需要进行耐心引导。
2.传播层面不够广泛:传统的农业技术传播主要还是依托于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缺乏社会力量的参与。
3.成本问题:某些农业技术可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一些没有良好经济基础的农户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如何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果1.多渠道推广农业技术:除了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之外,社会组织、企业,以及农业信息技术服务平台都应该加入进来,形成多渠道的技术传播。
2.加强农业技术宣传:在农村地区举办技术培训班和知识讲座,加强农业技术宣传,提高农民的技术素质。
农业科技传播
四、农业科技的特征
• 1、季节性和时效性。一年四季分明,科技按 时间发挥作用。 • 2、地域性。不同地区因韦度、海拔高度不同 ,存在气候的差异。 • 3、广泛性。涉及领域广泛。 • 4、模糊性。各种因素影响小,作用模糊。 • 5、科学性。应当客观、真实、科学。 • 6、同类信息的连续和关联性。农业生命过程 连续,信息综合。 • 7、信息源分散性。
第二节 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
• 一、农业科技信息研究的历程
• 1957年成立中国农科院;
• 1963年制定科技发展规划,召开全国农业科技情 报工作会议;
• 1971年农业科技情报工作开始恢复;
• 1980年召开第三次全国农业科技情报工作会议;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业科技情报工作快速发展。
二、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
• 一、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
• 7、农业技术标准资料。
• 8、文献专利:全世界每年专利100多万件。
• 9、农业产品目录资料。 • 10、出国考察和国外来华讲座资料。 • 11、广播电视节目。 • 12、音响资料。
• 二、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 1、真实准确。
• 2、全面完整。 • 3、系统连续。
• • • • • • • • • •
四、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一般步骤 (一)制定计划 1、确定收集内容; 2、确定收集对象; 3、确定收集渠道; 4、确定收集方法。 (二)设计表式 设计好所需要的表格和式样。 (三)进行收集 采取座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收集。
• 五、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程序
• • • • • • • • • • • (一)筛选 1、根据需求取舍; 2、剔除重复信息; 3、检查时效性; (二)分类 按使用要求做好分类。 (三)审核 确定真实性、时效性、合理性、全面性和有效性。 (四)农业科技信息的综合分析 1、直观分析 2、统计分析
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分析方法
农 业科 技信 息传 播 效 果 的分 析 方 法
李 芸
( 中国农业科 学技 术 出版社 ,北 京 1 o 8 ) oo 1
摘
要 : 农业信 息传 播效 果科 学评价 的方 法做 了简单 的探讨, 析 了农 业信 息传 播 与传 播效 果 的实质 内涵 , 对 分 列举 了传播 效
果评 价 的主要 方法 , 并重 点讨论 了理论 分析 法在传 播效果 评价 中 的应 用 。由于 在传播 学 效果研 究中 , 论分 析还处 于 刚 刚 理
起 步 阶段 , 因此 , 有待 补充大 量 的实例 , 从而进 行有 效 的科 学分 析 , 为农 业科 技信 息的有 效传播 提供科 学途 径 与理 论支持 。 关键 词 : 息传 播 ; 果评价 ; 业 信 效 农 中图分类 号 : 2 G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码 :6 2 6 5 ( 0 0 0 — 1 4 0 1 7 — 2 12 1 ) 0 2 — 3 2
te rs ac n e e te au t n i t li tr—u tg , r a e h ud bec nd ce o e e tv l aye t ed se n t n h e e rh o f c v l ai ssi n sa t p sa e mo e c ss s o l o u td t f ciey a l z h is miai o l n o e e t.S s t o ie s ini c wa s a d te rtc u p r o h fe tv nomain d se n t n o g iutr ce c f cs O a o prvd ce tf y i n h o eia s p otf rte efcie i r to ismi ai fa rc lua s in e l f o l n e h oo y a d tc n lg . Ke r : omain ds e n to ;e e te auain a rc hu e y wo dsi r t ismi ain f c v f n o l to ; giu r
农业政策传播效果调查分析
882005.6 CHINESE JOURNALIST2004年1月,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
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对此进行了大量宣传和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一定反响。
大众传播渠道传播农业政策的效果如何?对农业政策的执行和落实所起作用有多大?农民受众对农业政策类信息的关注程度、知晓程度如何?是否能够完全理解(理解度)?是否赞同支持其措施(赞同度、支持度)?是否愿意贯彻执行或接受采纳(信奉度)?本文以2004年1月中央下发的中央1号文件为主线,对新闻媒介(广电、报纸)传播农业政策的效果及其农户接受度进行了调查分析。
发现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类型农户对电子媒介播放和报纸讲述农业政策信息的理解度有较大差异(如下图表)。
一、存在问题1.电子媒介传播农业政策信息的效力不高。
总体看,不同收入地区的农户对电子媒介传播农业政策类信息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
2.不同地区不同收入类型农户对报纸媒介传播农业政策信息的理解度有较大差异。
农户对报纸媒介传播农业政策类信息的理解度普遍较低,但农户对农业政策理解度与富裕程度基本也呈正相关关系。
3.传统媒体传播新闻的延续性较差。
农户获取农业政策信息常常从“新闻联播”节目中获知,而多数农户很难保证晚上7:00准时收看;电视自身传播不易保存、不易重复,农户很难将“1号文件”全部内容记下来;报纸虽易保留,对农业政策的宣传较深入,但农户中有看报习惯的比重不大,看报的农户多为村干部、村能人或村核心人物;由于人们对信息内容的理解程度不一,该信息经过一次次传播后,信息内容常常会有所走形。
所以,真正了解“1号文件”内容的农户有限。
二、建议1.加强多种信息传播渠道的有机结合与转换。
建议发挥大众传播媒介中电视、报纸、网络的先锋作用,基层组织传播积极配合,调动民间信息传播组织的主动性,鼓励农民个体(人际传播)积极参与,并尽快建立农村各种信息传播主体相互转换的机制。
试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分析方法(一)
试论农业科技信息传播效果的分析方法(一)论文关键词:信息传播效果评价农业论文摘要:对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科学评价的方法做了简单的探讨,分析了农业信息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内涵,列举了传播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理论分析法在传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由于在传播学效果研究中,理论分析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有待补充大量的实例,从而进行有效的科学分析,为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传播提供科学途径与理论支持。
1传播效果评价的重要意义传播活动是一项有目的的人类社会实践活动,是以追求一定的效果为先决条件的。
就农业传播而言,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农业活动,也就有了农业信息的传播,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思考、发现和创造就是农业信息传播的内容。
千百年来,人类农业技术的进步都仰赖于农业信息的传播和农业技术的推广。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信息,通过一定的传播渠道到达受众之后所引起的受传者思想与行为的变化。
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无论是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还是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或者其他形式的媒介传播,人们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进行的。
农业信息传播的目的,就是为了传承农业生产技术和对自然界的认识的积累,实现农业对人类生活的改善,促进人类经济文化活动的开展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准。
农业信息传播效果的科学评价,有助于农业信息化,有助于农民尽快掌握先进技术和市场信息,有助于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模式,推进农村及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农业信息的传播与传播效果的实质信息传播的效果是各种传播要素相互作用的集合效应,也是受众受到信息作用在某些方面发生的具体变化。
这些变化有的可能微不足道,有的可能引人注目甚至轰动一时,更有经久不衰的,也有潜移默化的,这些都是农业科技信息技术传播效果的实质所在。
任何农业信息传播的效果都可以说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2.1构成受众的变化如受众因获得信息而增长了知识、智能(能力的提高),改变了价值认知、关切态度和行为模式等。
《2024年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范文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篇一一、引言晚清时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由于西方的侵入,科技知识得以大量传入。
这其中,西方农业科技对于中国传统农业体系带来了深刻的冲击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晚清时期西方农业科技在中国的认识、传播与推广过程,分析其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
二、西方农业科技的初步认识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通商口岸,西方农业科技开始逐渐传入中国。
最初,中国对西方农业科技的认知主要来自于外国传教士和商人的介绍,以及一些早期来华的西方学者。
他们带来了关于现代农业技术、作物种植、农业机械等方面的知识,使中国人对现代农业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西方农业科技的传播途径1. 外国传教士与商人的推动: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传播西方农业科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还通过建立农场、园艺场等方式,向中国人展示现代农业的样貌。
2. 官方与民间机构的推动:随着中国对西方科技认识的加深,官方机构如清政府农事试验场等开始积极引进和推广西方农业技术。
此外,一些民间机构和人士也积极投身农业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工作。
3. 教育机构的推广:清末新政中,各类新型教育机构如农学院等开始建立,这些机构在传授现代农业知识、培养农业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西方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在晚清时期,随着对西方农业科技认识的加深,其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
如引进了新品种的作物,改进了耕作技术,引进了先进的农业机械等。
这些科技的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五、对晚清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与推广对中国传统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它促进了中国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农业逐渐走向了科学化、机械化的道路。
同时,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业机械制造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传播技术发展历程及其效果分析Y15食安邹俊杰Z150********农业技术传播是技术传播中的一个特殊类型, 农业技术传播行为在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时,必然具有传播/大众传播的一般行为特征。
中国逐渐进入市场经济发展之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理所当然地出现了并还将出现新的情况,需要我们不断通过实践、学习、改革去适应。
具体说来,应该着重研究农业技术传播行为的特殊性和他所具有传播/大众传播的一般行为特征是如何表现的,怎样了解和掌握其行为规律,从而制定有效的推广方法策略。
只有在研究过程中坚持理论依托,才能摆脱就事论事、短期行为的干扰,从而对我国农技推广现状保持超脱的观察,形成科学的决策。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行具有理论意义和学术意义的研究。
同时,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有着丰富的实践,其推广、传播经验不仅在进入市场经济的今天仍然具有意义,同时具有世界范围意义,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应该很有借鉴。
通过对这些实践的研究,还将丰富和发展传播学理论。
1.农业传播技术发展历程美国的杂交玉米技术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不久就进入推广阶段。
这个技术推广的成功及其对美国农业发展以及美国农户带来的利益,引起两位美国农业社会学家瑞安和格罗斯(Bryce Ryan和Neal Gross)的兴趣。
从1941年到1943年,他们对爱达荷州的259位农民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从1928年至1941年,259位农民中有257位接受了杂交玉米技术,采用率很高。
此间,美国的农业推广模式采取的是传统授教的方式,农民接受该技术的态度表现出明显特点:1928年至1933年接受该技术的农民仅10%,而至1936年的3年间即达到40%,出现了明显的“起飞”阶段(took of)。
之后,接受杂交玉米技术农民的比例又开始减少。
进一步分析说明,在技术传播开始阶段扩散较慢,当采用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后(10%~15%),也即达到临界数量(critical mass)后就会到达起飞阶段,之后持续上升,在采用者的比例超过50%后,曲线又呈平缓趋势,因为大部分人已经采用了技术,新的采用者就越来越少,最后发展曲线与时间线平行[1]。
以湖南省为典型代表作出的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杂交水稻技术传播趋势分析,表明其在发展初期就发展迅速。
中国现代化的农业推广技术起步较晚,对于新发现的种植技术还只能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得出的一些经验,加之来自外界传媒诸如报纸、广播、电视、上级文件中得到技术的传播。
一般在接受技术人数比例达到其临界数量(10%~15%)后才出现发展顶峰,而对于此案例,与经典的发展趋势完全不同,在此时间段中国农业杂交技术达到迅速发展。
嘉善县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广杂交水稻。
推广初期,农业传播技术方式单一,接受面虽广,但效果不理想,传播渠道有限,导致分级严重。
从1976年开始,第一年种了140余亩,在与全国其他地区类似的、强有力行政干预式的推广工作带动下,1977年就上升至15370余亩,1979年达到最高峰。
自1980年开始,杂交水稻在嘉善的种植势头骤然下降,从1981年至今就几乎没有农户种植杂交水稻了。
到90年代后期,嘉善大棚栽培技术的利用已经形成相当规模效应。
嘉善大棚栽培技术传播的发展趋势经历了较明显的逐渐发展阶段和以后的平稳发展阶段。
嘉善大棚栽培技术的传播趋势与杂交水稻在80年代左右的传播趋势不同[2]。
传统的农业传播学对媒介的研究结果认为书面资料、听觉信号和电视信号在劝说受众接受信息和通过教育提高受众的认知能力中最有效。
一般说来电视图像在改变态度上最有效, 其次是听觉信号和电视信号。
书面写作信息容易学到和记忆,在传播复杂信息和科技信息时更有效。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 一些“小媒介”经常更为有效, 如有线广播、活页资料、小册子、黑板报、展板、录像带、录音带。
在农业技术推广中, 大众传播媒介在与人际传播相结合的情况下更有效。
在中国杂交水稻推广过程中, 大众传播媒介得到了高效利用。
这表现在20 世纪70 到80 年代大众传播媒介在宣传杂交水稻技术的时期长、频度高、形式多。
报纸, 包括国家、省、市、地区、县级、公社(乡镇)出版的报纸、各类活页资料、小册子, 地头、田间的黑板报、大字报等,都以高强度、高密度、大范围的规模对杂交水稻进行宣传;各级政府有关贯彻推广杂交水稻的文件、会议持续不断;各级推广组织重点实施了大量试验田、示范田和组织现场参观工作[3]。
这里, 要特别提出有线广播在推广杂交水稻中的重要作用。
上个世纪70 年代的中国与当前中国的情况相比, 大众传播媒介无论在种类、技术水平、覆盖范围方面, 都是落后的, 与同期的发达国家更无法相比。
但是, 有线广播这样一个技术简单, 投资不高的传播媒介, 在推广杂交水稻的过程中得到非常有效的利用, 这是中国农业技术扩散现象中的一大特点[4]。
在启发和刺激农民对杂交水稻技术的认知能力方面, 起到很大作用。
研究表明, 至今, 在对大众传播媒介的利用中, 借助于有线广播, 仍然是广大农民(即使是浙江省嘉善县这样较为富裕的地方)得到农业技术信息、农业基本技术操作指导的首选或次选;在安徽省卢江县有不少有线广播站从原来设置在乡镇, 发展至村级。
其次是书面材料、黑板报。
电视也是农户获得农技信息的重要媒介, 并受到农民的喜爱。
但是电视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无法及时并有针对性地提供技术[5]。
至于光盘、因特网的利用, 对处于广大地域并仅进入温饱的农户来说还有相当距离。
无疑, 这类技术还有待国家投资, 更重要的是有待基层技术人员、干部素质的显著提高。
2.对此两个案例作出的效果分析(一)杂交水稻技术传播20世纪70~80年代的杂交水稻技术传播在中国的巨大成功堪称世界农业技术传播史的经典,我们应分析它的成功并为农业技术传播留下具有普遍意义的研究成果。
杂交水稻技术传播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具有以下社会特征、技术特征和技术传播策略。
1.社会特征(1)市场经济不发达,农产品商品率低,农业结构比较单一,仍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目的仍以满足家庭需要为主,力求得到或保持稳定的温饱生活状况;农民经营意识不强,经营能力也不强。
这样就随之产生下一个问题。
(2)在农业技术传播处于市场经济不发达的背景下,农民形成科技需求的动力不足,需求意识低;农民文化程度低,获取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更低。
我们已经在以往的课题研究中验证了农民科技需求不足的问题,科技需求不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在技术传播中会造成迟迟不能达到临界数量以至推广失败的结果。
(3)在这类地区,农民人际交流的能力不强,机会也不多,缺少人际交流网络。
虽然有传统的集市、茶馆、饭场、洗涤等公共场所可利用作为人际传播科技信息的资源,但由于科技需求动力、获取信息的意识不足,相应就缺少产生意见领袖的资源,这些场所的人际传播难以被催化成技术传播的网络。
由于缺少活化人际交流的机制,在进行技术传播时不得不利用行政干预手段培养地方人际传播网络。
(4)由于政府行政系统客观上被用以作为技术传播的网络,农民在技术传播时所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类似在正规组织或在公社时期中的被管理者,使行政干预措施可以比较顺利进行。
特别是在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中国,农民刚刚开始具有土地经营权,经营自意识还不强,从总体看其经营者特征不明显,仍习惯于被管理的地位。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基本上仍处于这种状况。
(5)地区所处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
在这种地区,一般具有以上几种特征[6]。
2.技术特征(1)种植作物单一或一般种植大田作物,所传播技术相对单一,与市场关系相对简单。
(2)传播的技术必须具有明显的相对优越性,同时要具备明显的可观察性和可试验性;要与当地习俗相容,还必须将复杂技术转化成相对简单的、适应于当地环境的适用技术。
3.传播策略特征(1)充分利用系统中最有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人,利用他们对技术传播的决策权力,使系统中有利于技术传播的组织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他们可以促使农民做出接受新技术的决定,使临界数量如期或提前出现。
(2)舆论宣传。
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作用,通过反复宣传,强化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和认可,同时配以有效的人际传播措施。
(3)奖励。
利用物质和精神奖励,如奖励化肥、农药,会议表扬或发放奖状。
*在以行政干预为主的情况下,惩罚也是经常利用的措施+ 。
奖励那些接受新技术较早的农民,使其他农民感到早日接受新技术可以减少初期投入,同时提高自己在社区的地位,从而积极加入接受新技术的行列。
(4)进行有效的面对面传播,如培养示范户、专业户等成为意见领袖,利用召开现场会、培训班、村民会、科技下乡等制造人际传播机会。
(二)嘉善县大棚栽培技术传播1.社会特征(1)地处东南沿海地区、80年代中期的嘉善,经济发展水平比内地高,农民的生活已开始从温饱朝向小康;历史上农民有多种经营传统,经营意识较强;其间,嘉善长期作为“粮食大县”的束缚有所松动,农民有可能寻求自己认为更好的经营方式。
(2)农民得到稳定的温饱生活后,会产生对提高生活质量的向往,从而形成对农业科技不同程度的需求,产生利用科技的动力。
大棚栽培技术的发展是从农民自发需求开始的,其初期传播是农户的自主选择,不会出现如杂交水稻技术传播那样在初期就陡然上升的现象。
(3)与经济落后的地区相比,这类地区农民人际交流的能力较强、机会较多,农民之间互相传播技术的传统渠道比较通畅,信息渠道相对也多些。
加之传统上经营农业的能力也强一些,产生意见领袖的资源比较丰富,具备较多活化人际传播网络的因素。
(4)由于农民自主经营的能力较强,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营者而不完全是被管理者。
有的已经完全以经营者的身份出现,成为自己经营事业的法人。
2.技术特征(1)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业结构已进行初步调整,多种经营已成为基本格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这类地区对农业技术的要求已经从单一技术向多种技术、综合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较高层次方向发展。
(2)对技术仍然要求具备相对优越性、可观察性、可试验性、简易性、相容性等。
但是在相对优越性方面的要求更高,即更具体了。
(3)技术的来源和相对先进性常常不在政府机构掌握中,而是由农民首先在实践中遇到,并摸索解决;或是在生产中发现问题后向农技员咨询寻求解决,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利用技术的双向互动。
农民和行政干预行为的关系在这里与相对贫困地区有所不同,经常以服务的形式出现[7]。
3.传播策略特点(1)保持必要的行政干预手段。
这类地区市场经济虽然相对发达,毕竟还很不完善,仍然需要借助行政干预的推动。
但是在行政干预工作中出现了很多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形式,更多的表现为对农户的公益服务或有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