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的收缩
骨骼肌的收缩学说
骨骼肌的收缩学说
骨骼肌的收缩学说有以下几种:
1. 肌丝滑动学说:这是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学说,认为在肌肉收缩时,细肌丝(肌动蛋白丝)在粗肌丝(肌球蛋白丝)之间滑动,导致肌肉缩短。
2. 肌原纤维学说:该学说认为,在肌肉收缩时,由Z线发出的细肌丝向暗带中移动,结果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使明带变短,H带变短甚至消失,而暗带长度不变。
3. 肌纤维收缩学说:该学说认为,在肌肉收缩时,细肌微丝向M线滑行,使肌小节缩短,从而导致整个肌肉的缩短。
这些学说都涉及到肌肉收缩时的结构变化和作用机制。
其中,肌丝滑动学说是目前最为接受的骨骼肌收缩机制。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
骨骼肌收缩的四种基本形式包括:
1. 同步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刺激时,所有肌纤维几乎同时收缩。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强而有力的力量,适用于需要快速反应和高强度运动的情况。
2. 波浪收缩:在波浪收缩中,肌纤维的收缩从一端到另一端依次发生,就像波浪一样传播。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产生持续的力量,并在需要较长时间维持肌肉收缩的情况下发挥作用。
3. 张力维持收缩:在张力维持收缩中,肌肉维持一定程度的收缩,并保持一定的力量,但不产生明显的运动。
这种形式的收缩可以用于保持姿势、支撑身体或控制运动的平稳性。
4. 放松性收缩:当肌肉松弛时,它可以逐渐恢复到其原始长度。
这种形式的收缩使肌肉能够恢复并准备进行下一次收缩。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重要的肌肉之一,它们负责我们的运动和姿势。
骨骼肌的收缩方式有三种: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同向收缩。
等长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不变,但是肌肉的张力增加。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举重运动员的训练中,因为它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例如,当我们举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等长收缩,以保持肌肉的张力,从而保持重物的稳定性。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缩短,但是肌肉的张力保持不变。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跑步和跳跃等高强度的运动中。
例如,当我们跑步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等张收缩,以保持肌肉的张力,从而保持身体的稳定性。
同向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时长度缩短,同时肌肉的张力也增加。
这种收缩方式常见于举重和体操等需要肌肉爆发力的运动中。
例如,当我们举起一个重物时,我们的肌肉会进行同向收缩,以增加肌肉的张力,从而使我们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各有不同的应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运动需要选择不同的收缩方式来训练肌肉。
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我们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耐力,从而更好地完成各种运动任务。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是指肌肉通过刺激产生收缩力,改变肢体的姿态和保持身体的平衡。
具体来说,骨骼肌的收缩是通过肌肉的中心区域的肌纤维的收缩和变短来实现。
具体过程如下:
1.神经冲动:神经系统通过神经末梢向肌肉传递信息,激活一些特殊的肌纤维软骨或肌腱,从而产生肌肉收缩所需要的动作。
2.肌肉收缩:当神经系统发出信号时,神经元会在肌肉纤维和肌肉膜中释放神经递质,引起肌肉纤维收缩和变短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肌纤维由退化性蛋白质滑蛋白和肌动蛋白组成微丝,它们相互缠绕以形成肌节。
3.肌肉松弛:当神经系统停止发送信号时,肌肉开始恢复松弛状态,肌肉纤维重新延伸,肌节中的滑蛋白和肌动蛋白分离。
这个过程中需要依赖于肌肉自身的能源和呼吸过程的帮助。
骨骼肌的收缩功能非常重要,可以让人进行运动和支撑自身体重,同时也是人体保持姿势和平衡的关键。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舒张 过程
没有动作电位传来时 Ca²+被泵回肌质网
Ca²+脱离肌钙蛋白
粗、细肌丝间相互作用停顿, 细肌丝弹性回位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Hale Waihona Puke 5页二、骨骼肌收缩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骨骼肌收缩形式
1.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第40页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41页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42页
兴奋-分泌 耦联
化学接收
电刺激神经纤维达阈值 神经纤维兴奋,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到神经末梢 Ca²+进入轴突末梢 轴突末梢量子式释放递质ACh 递质经过接头间隙与终板膜上N2受体结合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43页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 The excitable transmission of neuromuscular junction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2页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第3页
结绨组织
神经-肌肉接点 肌纤维
运动神经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肌原纤维 细胞核
第4页
1.神经-肌肉接头结构
兴奋 收缩 耦联
收缩 过程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终板膜对Na+(还有K+)通透性增高而产生终 板电位
ACh被胆碱酯酶破坏 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产生肌膜动作电位
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传到细胞内部
肌质网终末池释放Ca²+入肌浆 Ca²+与肌钙蛋白结合,暴露肌纤蛋白上与粗肌 丝结合位点
骨骼肌收缩与兴奋收缩原理
骨骼肌收缩与兴奋收缩原理
骨骼肌收缩是由于神经冲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到达骨骼肌时,它会引发一系列事件,最终导致肌肉收缩。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兴奋、收缩、松弛和恢复。
在兴奋阶段,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传递,并跨越神经肌结合部(称为神经肌突触)。
在神经肌突触的末梢,神经冲动释放了一种叫做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结合到肌肉细胞上的乙酰胆碱受体上,导致肌肉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加。
在收缩阶段,钙离子结合到肌肉细胞内的肌钙蛋白上,刺激肌纤维内的肌头蛋白。
肌头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使肌动蛋白上的阻滞物移动,暴露出肌动蛋白上的结合位点。
这使肌头蛋白结合到肌动蛋白上,产生肌肉收缩。
在松弛阶段,神经冲动停止传递,乙酰胆碱被降解并清除。
肌肉细胞内的钙离子被转运回储存器中。
这使肌动蛋白上的阻滞物再次隐藏结合位点,肌头蛋白和肌动蛋白分离,肌肉松弛。
在恢复阶段,肌肉细胞重新储存钙离子,并准备好再次收缩一次。
总的来说,骨骼肌收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神经冲动的传播、乙酰胆碱的释放、钙离子浓度的调节以及肌头蛋白和肌动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过程使得我们能够进行运动和产生力量。
简述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肌肉类型,它负责产生身体的运动和姿势的维持。
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有以下两种:
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在等长收缩中,肌肉产生力量但长度不发生明显变化。
这种收缩形式主要用于维持姿势和抵抗外力。
例如,当你举起重物时,骨骼肌将保持稳定的长度,以保持重物的位置。
缩短收缩(等速收缩):在缩短收缩中,肌肉产生力量并缩短其长度。
这种收缩形式用于产生运动和改变姿势。
例如,当你弯曲手臂来举起一个杯子时,骨骼肌会通过缩短自身长度来产生力量,并使手臂运动。
无论是等长收缩还是缩短收缩,骨骼肌都是通过肌纤维中的肌原纤维的收缩来实现的。
肌原纤维中的肌球蛋白会与ATP反应,从而导致肌原纤维的收缩。
收缩是由神经冲动引起的,神经冲动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到肌纤维,触发肌原纤维的收缩。
需要注意的是,骨骼肌除了产生力量和运动外,还具有松弛的能力。
当神经冲动停止时,肌纤维恢复到其原来的长度,并且骨骼肌放松。
总之,骨骼肌通过等长收缩和缩短收缩这两种形式来产生力量和控制身体的运动。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骨骼肌是人体内最为常见的肌肉类型,它负责维持身体的姿势和产生各种动作。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是指它在收缩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和规律。
下面将详细介绍骨骼肌的收缩特点。
1.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骨骼肌的收缩可以分为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
快速收缩是指骨骼肌在短时间内产生的高强度收缩,适用于需要迅速、短暂、爆发性力量的活动,如举重和短跑。
缓慢收缩是指骨骼肌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内产生的低强度收缩,适用于需要持久力量的活动,如长跑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
2.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肌纤维类型: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白色肌纤维(快速肌纤维)组成,这种肌纤维具有较快的收缩速度和较强的力量输出。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红色肌纤维(慢速肌纤维)组成,这种肌纤维收缩速度较慢,但具有较高的耐力和抗疲劳能力。
3.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能量供应: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依赖于肌肉内的肌糖原和肌酸磷酸盐等短期能量储备,这种能量供应相对较快,但储备量有限,容易疲劳。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依赖于有氧代谢,通过氧化脂肪和糖原为能源,这种能量供应相对较稳定,能够支持较长时间的持久运动。
4.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神经调控: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快速运动单位(fast motor units)控制,每个单位内有较多的肌纤维,神经冲动的频率较高,收缩速度较快。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缓慢运动单位(slow motor units)控制,每个单位内的肌纤维较少,神经冲动的频率较低,收缩速度较慢。
5. 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的肌肉结构:快速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较粗的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排列较少,肌纤维间的连接较松散,肌肉组织较粗糙。
缓慢收缩的骨骼肌主要由较细的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内的肌原纤维排列较多,肌纤维间的连接较紧密,肌肉组织较细腻。
总结起来,骨骼肌的收缩特点主要包括快速收缩和缓慢收缩、肌纤维类型的差异、能量供应的差异、神经调控的差异和肌肉结构的差异。
骨骼肌的三种收缩方式
大脑指挥下的骨骼肌:三种收缩方式
骨骼肌是人体中最广泛的肌肉类型,而它的收缩方式有三种,包括等长收缩、等速收缩和等力收缩。
这些收缩方式都受到大脑指挥下的神经控制。
其中,等速收缩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当我们进行一些基础的运动,例如走路、跑步、打球等等,我们的肌肉就会进行等速收缩。
这种收缩方式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调节肌肉长度,以适应不同的姿势和活动。
等力收缩则是另外一种常见的方式,我们在举严重一些的物品或者进行需要持续力量的运动,例如举重、深蹲等,我们的肌肉就会进行等力收缩,从而帮助我们维持肌肉力量,并避免在这些活动中拉伤肌肉。
而等长收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收缩方式,它可以在肌肉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产生力量。
我们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锻炼和重量,来训练我们的肌肉进行等长收缩。
总的来说,了解骨骼肌的不同收缩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我们的身体制定锻炼计划。
在进行不同的活动时,我们可以更好地调整我们的肌肉收缩方式,从而避免肌肉拉伤和受伤的风险。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
骨骼肌的收缩特点1.骨骼肌的基本结构骨骼肌是体内最大的肌肉群,其主要由细长的肌纤维组成,这些纤维束相互交织形成网状结构。
每条肌纤维都由许多肌原纤维组成,这些肌原纤维是肌肉收缩的基本单位。
骨骼肌的基本结构还包括肌内膜、肌束膜和肌外膜,这些结构为肌肉提供了额外的支持和保护。
2.骨骼肌的收缩类型骨骼肌的收缩类型主要有两种: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
等张收缩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张力保持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即肌肉缩短或伸长。
等长收缩则是指肌肉在收缩过程中张力产生,但长度保持不变。
在实际运动中,骨骼肌往往需要根据需要表现出不同的收缩类型。
3.骨骼肌的收缩机制骨骼肌的收缩主要依赖于横桥循环机制。
当肌肉受到刺激时,横桥循环被激活,横桥与细肌丝相互作用,导致肌肉缩短。
在这个过程中,Ca²⁺离子起着关键作用,它负责触发肌肉收缩。
此外,骨骼肌的收缩还受到神经递质、激素和其他生物分子的调节。
4.骨骼肌的收缩与松弛过程骨骼肌的收缩与松弛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
当肌肉受到刺激时,神经递质会释放Ca²⁺离子,Ca²⁺离子与肌钙蛋白结合,引发肌肉收缩。
肌肉缩短后,Ca²⁺离子的浓度逐渐降低,使得肌肉松弛。
这个过程中,ATP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为肌肉收缩提供能量。
5.骨骼肌的收缩特点对运动的影响骨骼肌的收缩特点对运动表现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在短跑等爆发力要求高的运动中,肌肉的等张收缩能力尤为重要;而在耐力运动中,等长收缩能力的保持则更为关键。
此外,不同运动对肌肉的激活程度也有所不同,这影响着运动的表现和运动员的训练策略。
了解这些收缩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运动员训练和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
6.骨骼肌的疲劳与恢复骨骼肌在持续收缩时会发生疲劳,这是由于肌肉中的能量物质减少、代谢产物积累和神经肌肉电信号传导受阻等原因造成的。
疲劳的产生会影响运动表现和肌肉功能。
为了促进肌肉恢复,需要采取适当的休息和营养补充措施,如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等。
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
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骨骼肌的四种收缩形式,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骨骼肌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帮我们动来动去,简直是我们行动的“发动机”。
不过,肌肉收缩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情,它们分成了几种不同的形式,听起来就像是肌肉界的小派对,每种形式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咱们就轻松聊聊这四种收缩形式,看看它们是怎么让我们的身体动起来的。
咱们来说说“等长收缩”。
这个名字听上去挺复杂,其实就是肌肉用力,但长度不变,简直就像是在“站桩”练功。
想象一下,你试图推一堵墙,墙纹丝不动,你的肌肉在拼命发力,但就是没变长。
哎呀,这种收缩形式通常在维持姿势时出现,比如你坐着的时候,脊椎的肌肉正在努力保持你坐直的样子。
虽然不见得好像在健身房里举重那么壮观,但这也是在默默为你的身体稳定性出力呢。
接下来就是“等张收缩”,这可是肌肉界的小明星,常常在运动中闪亮登场。
你想象一下,举重的时候,肌肉开始收缩,变得更短,力量也越来越大。
这就是等张收缩!当你举起哑铃时,肌肉不断地收缩,跟着力量的变化而变化。
哎呀,看起来像是在和哑铃“斗智斗勇”,要是把哑铃放下来,肌肉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是不是觉得这场“斗争”特别精彩?这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比如跑步、游泳,随处都能找到等张收缩的身影。
再来说说“偏心收缩”。
哎呀,偏心收缩这个词听上去有点儿拗口,但其实它就是当肌肉在用力同时还被拉长。
想象一下,你在慢慢放下一个重物,肌肉在控制重物的下降,不让它一下子掉下来。
你的肌肉一边用力,一边又被重物拉伸,简直是个“多面手”。
就像是拉着绳子的一场拔河比赛,你一边使劲儿,一边得控制对方的力道,真是太考验技巧了。
这种收缩形式特别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在运动中保持稳定,减少受伤的风险。
最后咱们得提到“向心收缩”。
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个运动会的项目,其实它就是肌肉在用力的同时缩短的过程。
就像你快速把重物举起来的时候,肌肉在用力的同时变得更短。
想象一下,你在踢足球,准备起脚的那一瞬间,腿部肌肉瞬间发力,力量向着球冲去。
《骨骼肌的收缩》课件
骨骼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 相关检查进行诊断,如肌电图、 肌肉活检等。
治疗方法
针对不同的骨骼肌疾病,治疗方 法也不同,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手术治疗等。
骨骼肌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 强肌肉力量和耐力,预防骨骼肌疾病 的发生。
康复训练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或物理疗法促进骨骼肌的损伤修复,并取得了一些 重要的研究成果。
骨骼肌与代谢疾病的关系研究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骨骼肌的功能状态与代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这为预防和 治疗代谢疾病提供了新的方向。
骨骼肌研究的未来方向
骨骼肌细胞分化与再生机制的深入研究
01
未来,我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骨骼肌细胞分化与再生的调控机
训练与适应
通过适度的训练,肌肉能 够适应更高的负荷,提高 疲劳阈值。
骨骼肌的力量与耐力
力量表现
骨骼肌的力量表现为肌肉在短时 间内产生的最大收缩力,与肌肉 的横截面积和神经募集能力有关
。
耐力表现
耐力表现为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 与肌肉的能量储备、血液供应和肌 肉纤维类型有关。
训练提升
力量和耐力的训练可以通过渐进式 的重量训练和有氧运动来实现,增 强肌肉功能和提高运动表现。
基于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了解,可以为运动员制定更加个性化 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预防运动损伤
深入了解骨骼肌的损伤机制有助于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保证运动 员的训练和比赛。
康复治疗
通过对骨骼肌损伤修复的研究,可以为受伤运动员提供更加有效的 康复治疗方案,缩短恢复时间。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骨骼肌的收缩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骼肌的收缩原理及过程。
2. 掌握观察骨骼肌收缩的方法。
3. 研究刺激强度、频率对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的收缩是由肌肉纤维中的肌原纤维上的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相互滑动引起的。
当神经冲动传入肌肉时,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导致肌细胞膜电位发生改变,形成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沿肌细胞膜传导至肌纤维,引起肌纤维内部的钙离子释放,进而触发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相互作用,导致肌肉收缩。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活体蛙腓肠肌、任氏液、蛙类手术器械、剪刀、镊子、培养皿、玻璃分针、探针、木锤等。
2. 实验仪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万能支架、张力换能器、神经-肌肉标本屏蔽盒、任氏液。
四、实验步骤1. 准备蛙腓肠肌标本:用剪刀和镊子剪去蛙的后肢,将坐骨神经和腓肠肌分离,用任氏液清洗腓肠肌,将其固定在万能支架上。
2. 连接仪器:将蛙腓肠肌与张力换能器连接,张力换能器与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接。
3. 调节实验参数:设置刺激频率为1Hz,电压逐渐增加,观察腓肠肌的收缩情况。
4. 观察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逐渐增加刺激强度,记录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5. 观察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保持刺激强度不变,逐渐增加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
6. 观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保持刺激强度和频率不变,观察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直至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逐渐增大,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逐渐延长,舒张期逐渐缩短。
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的最大幅度逐渐增大,潜伏期逐渐缩短,收缩期逐渐延长,舒张期逐渐缩短。
当刺激频率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出现完全强直收缩。
骨骼肌收缩功能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骨骼肌收缩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骨骼肌收缩功能的检测方法。
3. 分析不同刺激条件下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骨骼肌是人体主要的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功能。
骨骼肌的收缩是由神经末梢传递的兴奋信号引起的,兴奋信号通过肌纤维膜上的离子通道,导致肌纤维内钙离子的释放,进而引发肌纤维的收缩。
骨骼肌收缩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两种形式,其中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而长度缩短。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骨骼肌标本、刺激电极、记录仪、生理盐水、显微镜等。
2. 实验仪器:刺激电极、记录仪、显微镜、恒温水浴箱、计时器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前准备:将骨骼肌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用刺激电极与记录仪连接,调整好实验参数。
2. 骨骼肌收缩特性观察:观察骨骼肌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变化,记录电位值;给予骨骼肌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电位变化和肌肉收缩情况;改变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特性的变化。
3.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观察:分别给予骨骼肌不同强度的刺激,观察肌肉收缩时长度和张力变化。
4. 不同刺激条件下骨骼肌收缩特性分析:改变刺激频率、强度、时间等条件,观察骨骼肌收缩特性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静息状态下,骨骼肌电位为-70mV,给予刺激后,电位值发生变化,说明兴奋信号已传递至肌纤维。
2. 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电位值逐渐增大,肌肉收缩力度也随之增强,表明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度呈正相关。
3. 改变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特性的变化:当刺激频率较低时,肌肉表现为单收缩;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肌肉收缩特性逐渐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肌肉收缩特性变为完全强直收缩。
4.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观察:给予不同强度的刺激,肌肉收缩时长度和张力变化如下:(1)等长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张力逐渐增加。
(2)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时张力不变,长度逐渐缩短。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11页
材料与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观察复合收缩:
用最适刺激强度,给予不一样时间间 隔两个单刺激,分别观察舒张期和收 缩期复合收缩
(双刺激 波间隔50ms、15ms)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12页
材料与方法
观察强直收缩: 用最适刺激强度,给予不一样频率串 刺激,分别观察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 全强直收缩 连续刺激:8Hz 30个、15Hz 45个、 25Hz 60个; 经典试验、当代试验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13页
材料与方法
标本制备过程:注意保持标本兴奋性 刺激过程:
第18页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5页
序言
复合收缩: 舒张期复合收缩 收缩期复合收缩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6页
序言
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正常人体肌肉收缩形式几乎都是完全强直收缩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7页
序言
本试验以蟾蜍为试验对象,经过改变刺激 强度和刺激频率,观察肌肉收缩改变,以 期了解骨骼肌收缩“非全或无”特征或 “分级性”特征,以及复合收缩与强直收 缩形成条件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1页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 骨骼肌收缩反应关系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2页
刺激强度和频率与 骨骼肌收缩反应关系
骨骼肌收缩专题知识
第3页
序言
肌肉收缩是肌细胞兴奋外在表现。 单收缩:
阈刺激和阈收缩 阈上刺激和阈上收缩 最适刺激和最大收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 1、制备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1小段脊椎骨
1小段股骨
坐骨神经
腓肠肌
棉线
2、安装仪器及标本
连接张力换能器
刺激电极到蛙板
连接刺激输出
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选择实验项目;调节好刺激参数
该通道记录肌肉收缩状况,注意生理指标及单位 该通道记录刺激状况,注意单位
3、改变刺激强度,记录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变化
实验1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影响 实验2 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目的: 1、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2、观察骨骼肌单收缩过程以及分析单收缩的三个时相 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总和现象,观察不同频率阈上刺 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
பைடு நூலகம்
动物与材料:青蛙、常用手术器械、蛙板、小烧杯、棉花、 棉线、滴管、锌铜弓、任氏液、刺激器、记录仪。
1、调节电刺激类型为单刺激(自动完成) 2、调节电刺激幅度逐步增大
3、实施电刺激及终止电刺激
最大收缩
阈上收缩 阈收缩 逐渐增加刺激强度
4、用阈上刺激强度刺激,记录骨骼肌单次收缩的曲线变化 (观察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
5、改变刺激频率,记录骨骼肌收缩反应的变化
1、调节电刺激类型为连续刺激(自动完成) 2、调节电刺激幅频率逐步增大
3、实施电刺激及终止电刺激
实验结果;[把实验参数记录好]
6、做好实验报告,注意实验报告的格式与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