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消减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案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消减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方案

中国、武汉魏界民;

澳大利亚、墨尔本赵捷 2014年6月26日

第二节地球变暖的主体原因是地球固碳体系日益衰退

-------青藏高原的虹吸效应的危害

上一节我们谈到,我们需要建立固化200亿吨/年二氧化碳的“固碳库”,才能降解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之由400ppm逐年下降到200ppm左右。进而彻底解决地球变暖问题;

按照1平方千米森林植被可以固化3万吨二氧化碳计,则我们需要新建立60—70万平方千米的森林植被。再加上草原,农耕用地,则需要150万-200万平方千米的新增土地;

当然必须还要有与之相配套的水利系统,森林植被才能生长;、、、、、、

为了人类的生存,我们必须解决这个世界性的天大难题;

我们利用已有要素,克服千难万险,一定能解决这个世界难题。

一定能找到新增的150—2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一定能找到与之相配套的水系的8万亿吨水!

一定能找到这些庞大量的水又输送方法!

一定能找到为输出水的水源地创造更有利的生态环境方法!

这不是“可能实现”或者是“不可能实现”的问题的探讨!而是为了拯救人类必须完成这个任务!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

只要我们努力,总是有办法的!、、、、、、

真能行吗?!科学不是只喊口号;实干才能冲出“围城”;

由此信念,加强科学研究。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1.地球变暖的主体原因是:“地球自我固碳能力在日益减弱”。

我们在研究气候变暖问题时发现,“几千年来,地球的“荒漠化、沙漠化”程度在日益扩大,近二十年,仅仅中国的大西北,草原、森林植被就按照5万平方千米/年速度日益减少,即地球每年至少减少15亿吨固碳能力;(按十年计,则地球减少了150亿吨的固碳能力;这还没有加上其它地区的沙漠化导致的森林植被减少)于是,地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则日益增加;地球温室效应则日益加强。

所以地球自我固碳能力是日益减弱。”是地球变暖的的主体原因。这种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自然地、单一趋向地、持续地发展着。我们由此认为:

当我们了解到“地球自我固碳能力在日益减弱”是地球变暖的的主体原因后,那修复《地球日益衰退固碳体系》就是解决问题方法了。《修复地球日益衰退固碳体系》机理确定后。即是我们应该解决《地球日益荒漠化、沙漠化》问题,就是解决地球的“固碳库”问题;研究中,我们有幸发现,建立巨大的“固碳库”所需要的土地问题,所需要的水的问题和输送水问题也迎刃而解了、、、;地球变暖的难题也就可以解决了。这就是发表本文的原因。

是什么原因造成《地球日益荒漠化、沙漠化》呢?

下面我们一一讲述:

2.青藏高原虹吸效应是地球自我固碳能力在日益减弱的罪魁祸首

研究地球变暖问题时,科学家发现温室效应在工业化以前就已经开

始;其起因时间不在现代,而在古代、远古代,

起因地点是中国的青藏高原,(泛青藏高原)

起因事由就是青藏高原的隆起。

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欧亚大陆,崛起青藏高原。青藏高原近三百万平方千米一大块(从北纬26度至46度,从东经71度至101度)的崛起,对欧亚大陆气候的影响也日益显现。

科学考察说明:影响是决定性的。首先是把气流格局改变。

开始的4800万年,青藏高原隆起到两千米,影响还不算大,严重的问题,发生在以后的260万年,一下长高了2400米,达到4600米。更要命的是最近的6000年,更增高600米达5200米。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拔高度达5200米,这是空前的凸起。地球历史上没有过这样的高度,这么广大面积的凸起,它彻底打乱了地球气流正常的秩序。过去,西风环流,如季风一样,准时把水汽带来洒在北非、欧洲、西亚、中亚和中国的北方,使它们成为温润区,森林茂盛,草原如茵,年降水900毫米,气温15℃上下,温暖融融,成为人类宜居之地。所以,人类能够在这一时期、这一地区诞生巴比伦文明。

当青藏高原崛起五千米以上后,一切都改变了,巨大的高原体逼迫西风环流分成南北两支,70%南支,30%北支。

南支:顺喜马拉雅山谷坡向东南~东北,遇阻岷山、秦岭,转西~西南……形成涡流.吹上高原。高原高寒,所带水汽全被冻结在高原。他们是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的江河源。

北支:受帕米尔高原顶托到海拔六千米高空,进入高速风道,快速沿

天山~阴山谷坡向东,过三江平原到日本海。

北支由于在高空、高速通过,很少形成大地降水。

图片的地势说明:西风环流北支,就是这样被顶托到海拔6000米的高空。无法形成降水。这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

图片:凸起的青藏高原和塔克拉玛干盆地的地形图

又:中国北部的盆地带与青藏高原形成了一个具有强烈对比的海拔高

度差和温度差的地貌结构。使青藏高原除了以其高度阻隔印度洋暖湿气流外,还以其温度差、地形差所形成的能量将中亚地区的水分虹吸到印度洋和太平洋。使该地区的水汽循环呈单一趋势,水汽循环平衡被断链,进而破坏了这一地带区的生态平衡系统。促使荒漠化、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

要维持这一地带的稳定生态系统,至少需要一个完整的水循环,即高原北部高温将水蒸发到高空,然后在低温的高原或高空凝聚,形成降水,再由高原北部经过地下渗透或地表流动流回盆地。

这一个水循环之所以不能完成,就是因为从高原北部蒸发上高空的水分,无法从高原北坡流回北部,反而顺着高原的南坡流入印度洋或向东流入太平洋。实际情况是:

欧亚中心的中国的塔里木盆地(含七大沙漠)蒸发出来的水汽,翻越四面高山后,不能回流到盆地,而是从空中被吹到(或者经江河流到)了太平洋,印度洋;同时,塔里木盆地的降水量日益减少,致使塔里木盆地每年的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五、六倍。从而使中亚地区的荒漠化、沙漠化面积以每年5万平方千米的速度日益扩大;(1999年统计数)森林植被的减少,促使地球固碳能力按15--20亿吨/年速度日益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