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经济学主观复习资料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导论

名词解释

稀缺:资源不能满足特定人群的所有需求的情况。

理性:在若干个方案里,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

机会成本:为了选择一种方案而放弃的次优方案的数量或主观价值。是稀缺条件下经济决策必须考虑的成本。

资源:又称生产要素,通常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第二章企业及其目标

名词解释

企业:将资源转化为消费者所需产品的组织。

经济成本:不仅包括显性成本和历史成本,还包括隐性成本和重置成本。

论述

公司存在的原因:交易成本决定由企业生产还是市场生产。企业与其他企业发生往来时,会产生交易成本。如果交易成本很高,那么企业就会选择自己来提供相关产品和服务。而开展部经营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包括雇佣劳动力,员工激励等。这时出现了外部交易成本和部经营成本的权衡,公司会选择在外部交易和部经营之间分配资源,以实现总成本最低。随着部经营替代外部交易,总成本先降低,越来越多经营部化导致效率损失,总成转而上升。随着部经营成本远超外部交易成本,这一种产品或者服务就可以由新企业来进行专业化的生产活动,新的企业或者行业就出现并存在了。

描述“委托-代理”的含义: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公司并不是由所有者(股东)经营,而是职业经理人。股东通常更关注股东收益最大化,经营者更倾向于保守稳健的决策。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目标分歧成为委托-代理问题。

第三章供给和需求

名词解释

供给:在短期,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出售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需求:在短期,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人们在不同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某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

论述

影响需求的因素:1.偏好和趣味2.收入3.相关产品价格4.未来预期5.买者数量

影响供给的因素:1.技术和成本2.天气3.其他产品价格4.未来预期5.卖着数量

价格的配给功能:短期

价格的指导功能:长期

第四章需求弹性

名词解释

需求的价格弹性:购买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性。

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产品被替代的难易程度,该产品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价格调整的时间跨度长度,产品的耐用性

短期 vs. 长期:长期需求曲线通常会比短期需求曲线更富有弹性。随着时

间的延长,消费者会找到适应价格变化的方式,比如通过替代品或转变消费。论述

需求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的关系: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Ep/>1),即提高价格,总收益下降;降低价格,总收益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Ep/<1),即提高价格,总收益增加;降低价格,总收益下降。

(3)单位弹性的商品(/Ep/=1),其销售总收益不随价格变动而变动•随着价格的下降

–当需求富有弹性时,总收益上升

–当需求缺乏弹性时,总收益下降

–当弹性为1时(单位弹性),总收益达到最大

边际收益曲线与X轴的交点,也是需求价格弹性为1(即单位弹性)和总收益最大的点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与替代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为正;与互补产品之间的交叉弹性为负(交叉弹性系数绝对值大于0.5)

•供给弹性:当供给曲线富有弹性时,需求量的变动对产品供给量的影响要大于对产品价格影响。当供给曲线缺乏弹性时,需求量的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

要大于对产品供给量影响。

第五章生产理论与生产预测

名词解释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其他投入不变条件下,当到某一点后可变投入边际产量开始减少

规模收益:所有投入的增加带来的总产出的增加

边际技术替代率:

MRP=MLC原则

论述

生产的三个阶段是如何划分的?为什么企业应该选择第二个阶段进行生产?

当只有一种要素可变时,我们可以将生产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从生产的初始阶段开始,一直到平均产量最大点为止的区域(MP=AP)。在该阶段,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会使平均产量增加,因为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所以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都能提高平均产量。这表明,同可变要素投入相比,固定要素投入过多,很不经济。

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平均产量最大点开始,到边际产量为0结束的区域。在该阶段,随着可变要素投入的增加,边际产量虽递减但大于0,故总产量仍然递增,直到最大点。同时,因为边际产量已经小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开始递减。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从MP为0开始,再投入可变要素,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这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要素投入反而能提高总产量,这表明与固定要素投入相比,可变要素投入太多了,很不经济。

对比第一和第三阶段可知:在第一阶段中,可变要素投入与固定要素投入比例太低;而第三阶段,这一比例又太高。在第三阶段,企业必须支付那些多余的可变要素投入,而这些投入只能降低总产量(企业使用更多的可变投入,却生产更少的产出);而在第一阶段,企业必须支付那些没有充分利用的固定要素投入(企业未充分利用固定生产能力(fixed capacity),因此,通过增加可变投入的数量,企业可以提高每单位可变投入的产出)。

第二阶段是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适当的阶段,理性的企业必然会选择在这一阶段进行生产。

产出和单可变投入关系总结:在产出和投入都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运营的企业,其利润最大化时将是使用了最优数量的该投入,在这一点上,投入的边际产出的货币价值等于使用投入增加的成本,即边际生产收益等于边际劳动成本, MRP = MLC

第六章成本理论与成本估计

名词解释

历史成本

重叠成本

机会成本

实付成本

沉没成本

增量成本

规模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