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
![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56ed12272f60ddccda38a0c4.png)
实践主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中国近代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过程,其中有几个关键点:1840年鸦片战争和其后的《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成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起点。
1856年开始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随后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加快了中国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演进的历史进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随后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次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成。
(2)在这一屈辱的历史过程之中,西方列强通过一系列野蛮的武力侵略和战争威胁,强迫中国签订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方面的变化:一方面,随着外国列强侵略的一步步加深,中国由一个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另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重大的解体作用,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一个特殊的社会形态。
它的主要社会特点是: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
第二,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是很软弱的,它的大部分是对于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的。
第三,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
中 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 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164bd2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7.png)
中国革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中,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并非偶然,而是基于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和社会环境所做出的明智决策。
这一战略的形成和实施,对于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中国的社会性质来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在当时的中国,外有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内有封建地主阶级的剥削和统治,城市被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所控制,工人阶级力量相对薄弱。
而广大农村地区,虽然经济落后,但封建势力相对薄弱,农民受到的压迫更为深重,具有强烈的革命愿望和需求。
其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
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源泉。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
只有发动广大农民参与革命,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在农村,封建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农民深受土地问题的困扰。
通过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使他们成为革命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
再者,从敌我力量对比来看,城市中的反动势力强大,而革命力量相对弱小。
在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往往容易遭到敌人的残酷镇压。
而农村地区地域广阔,敌人的统治力量相对薄弱,有利于革命力量的生存和发展。
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可以积蓄力量,逐步扩大革命影响,形成对城市的包围之势。
另外,中国农村的经济特点也为革命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农村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为革命队伍提供粮食、物资等基本保障。
同时,农村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开展游击战,能够灵活地与敌人周旋,有效地保存和发展自己的力量。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通过在农村建立根据地,逐步向外扩展,可以切断城市与农村的联系,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
而且,农村根据地的建设可以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革命队伍,壮大革命力量。
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斗争,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08a45c36581b6bd97f19ea8b.png)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一提起“农村包围城市”的话,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可能是“秋收起义”、“农民革命根据地”还是“工农武装割据”,或许还有更多的东西···但大家一开始想到的这些可能都只是指的是中国近代史上毛泽东建立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其实早在中国古代就有了“农村包围城市”的典例了:秦朝末年因为赵高执权柄,二世形同虚设,而陈胜和吴广所发动的农民造反势力,达到了历史上破天荒的势头,打开了以农民为力量集中的从农村包围城市的混乱局面,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五千年来这样的事件发生过许多许多,大者绵延到大半个中国,小者被地方镇压后很快成为过去,甚至都没有向上方汇报,而且都无一例外的以失败告终。
但它们被大多数人认为只是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运动,几乎不会有人把他们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直接联系起来。
所以现在当我们提到“农村包围城市”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更多的是中国近代革命上至关重要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理论。
那我们就不禁要想中国革命在那几千年后为什么又必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呢?下面是我们小组根据一些相关研究所做的讨论结果:一、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经过要讨论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一下它的发展历程。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
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八七会议”。
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
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和新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9273fa6f8e9951e79b89271f.png)
2
国共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
3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中 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本质上是一质的。所以国民党 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共合作以后, 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1925年的五州运动, 1926年的北伐战争等等。在1925--1927年中国反 帝反封建运动比以往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广泛,斗争 也更加宏伟。因此这段革命被称为“大革命”。 然而共产党在大革命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革命最终失败
412政变
412政变时的国民党行刑队
国共合作最终失败
失败的原因 主要是:从客观上,反动力量大大超过了有组织的革命力量。从 主观上,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是使大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而且当时的党还是幼年的党,一切都不够成熟。
经验与教训
1. 在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必须建立广泛的反帝反 封建的革命统一战线 2. 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是无 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民主革命没有农民的积极拥护与参加,要 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 3.无产阶级 只有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才能战胜反动派。中国革命的敌人是 武装到牙齿的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派。 至此,中国革命即将进入 另一个新的阶段。那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共产党给中国革命带 来了哪些新面貌: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为中国革命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第二: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 命运动,在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工农运动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 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第三:实行国共合 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 阀统治。
意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的 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提供了一条正确的思 想路线。
中国选择俄国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中国选择俄国革命道路的必然性](https://img.taocdn.com/s3/m/02f02566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0e.png)
中国选择俄国革命道路的必然性
1.国民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的失败,十月革命的成功,让中国人走俄国人的路。
2.国共对峙时期:俄国人中心城市革命道路的成功,让中国人走俄国人的路。
3.十年建设时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苏联初期的成功,让中国人走俄国人的路。
中国人走俄国人的路的时代价值是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十月革命的爆发并引发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开始知道并开始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来作为自己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中国之所以要选择“走俄国人的路”,是因为近代的中国社会“有许多事情和十月革命以前的俄国相同,或者近似。
封建主义的压迫,这是相同的。
经济和文化落后,这是近似的,两个国家都落后,中国则更落后。
先进的人们,为了使国家复兴,不惜艰苦奋斗,寻找革命真理,这是相同的”。
中国之所以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
自己的行动指导,是因为中国人只有“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才能起到翻天覆地的变化。
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还可以从中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过程,在各种理论观点的争论和批判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的认识。
带领全党用这样的精神、态度、方法、境界去学习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之中。
所以,中国共产党人才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之中找到了解决中国社会各种实际问题的金钥匙和科学方法。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c69289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90.png)
[文档模板]标题: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I. 研究背景尽管中国革命已经在1949年胜利完成,但是对于革命道路的选择还是值得思量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II. 中国革命历程A. 中国革命的前进步伐B. 中国革命的蜿蜒历程III.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A. 中国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B.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优势C. 对于其他革命道路的对照IV.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意义A. 革命战争实践的基础B. 革命政权的基石C. 中国革命的历史地位V. 结论本文旨在说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具有特殊优势,是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同时,这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贡献,对于我们今天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VI. 注释本文中浮现的术语和名词注释如下:1. 农村包围城市:指以农村为基础,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再向城市进军。
2. 武装夺取政权:指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府或者国家权力,从而建立新政权。
3. 优势:指胜过其他方面的优越条件。
4. 革命战争实践:指以具体的战争行动和战争经验作为探索革命战争规律的实践活动。
VII. 法律名词及解释本文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革命:指以推翻现存政治、经济体制为目的的剧烈社会变革。
2. 根据地:指革命组织在国内设置的自己控制的行政区域,具有一定政治权力和军事力量。
3. 地下党:指秘密组织的政治团体。
4. 暴力革命:指以使用暴力为手段的社会变革。
5. 新政权:指在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掌握政治、经济、文化等运转的权力机关。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0f19af20192e45361066f544.png)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选择这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发生和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决定的。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而工人阶级人数很少,因而无产阶级必需深入农村,发动武装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起革命力量的深厚社会基础,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2)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且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
广大农村,特别是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则是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环节。
因此,中国革命只有在农村积蓄力量发展壮大,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才能最后夺取全国的胜利,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根本原因:(1)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乡隔离的半殖民的半封建大国。
这一基本国情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条件。
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为无产阶级在广大经济落后的农村发动农民,开展武装斗争,建立红色政权创造了经济和政治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进行划分势力范围的争斗,为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发展创造生存空间。
(2)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决不允许任何势力对中国的内政进行干涉,中国要走自己的路,不照搬任何国家的模式。
1.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指出:不论做什么事情,不懂得那件事的情形,它的性质,它和它以外的事情的关联,就不知道那件事的规律,就不知道如何去做,就不能做好那件事。
中国革命有其自身特殊的发展规律,这种特殊的发展规律根源于中国独特的国情,农村包围城市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正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准确的把握和认识的基础上。
高中历史: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高中历史: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7df453358fafab068dc021b.png)
高中历史: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史料一1927年8月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同时选择了两条道路:一条是仿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进行城市武装暴动,如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另一条是仿中国的历史传统,在边远的农村进行武装暴动。
史料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史料三中国仍属于以农业生产方式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和交通极端落后,各地区发展又极不平衡,那种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主要依靠工人阶级利用危机时刻在反动统治力量强大的城市进行革命的理念,不符合中国国情。
[史料解读]
(1)史料一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上出现重大分歧,党内存在着走城市为中心和农村为中心的两条革命道路。
(2)史料二说明毛泽东等人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3)史料三指出革命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国情。
[史料运用]
(1)结合史料一和所学知识,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上毛泽东做了哪些贡献?
[提示]发动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写了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根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归纳影响我国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各地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落后、薄弱;资本主义发展薄弱,工人阶级力量弱小。
第1 页共1 页。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引导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引导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a5a12df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9.png)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引导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引导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
从那时起,中国革命进入了由城市转向农村、由红旗领导下的武装斗争的新阶段。
在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过程中,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始于1927年秋季,当时国共合作破裂,中央政府开始向共产党领导的地方发动进攻。
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被迫转移到了江西省的井冈山区,他们开始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工作。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坚持了革命的立场,以扶助贫苦农民、打击豪绅地主为中心,逐渐掌握了力量,形成了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基地。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在当时的环境下,游击战争的组织是非常困难的。
然而,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从不屈服,他们始终坚持革命的理想,并且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分析力。
他们认为,革命的胜利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因此,他们放弃了城市的工人运动和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农村革命道路,转而依靠农民和乡村游击战争。
毛泽东透过贫苦农民的眼睛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从而启示出了独立自主、以农村为根据地的革命新思路。
通过开辟井冈山道路,毛泽东发现了游击战争的核心战略,即“以敌之所长,攻其所苦”,并将之付诸实践。
为了转换全局,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采用了灵活的战术,比如繁重地打靶子,通过开展生产和构筑根据地的方式来巩固义军。
同时,他们运用武装斗争和民族统一战线的方法,与农民和其他革命力量结成了联盟。
在这个组合中,农民是最强大的革命力量,而城市中的工人阶级则被看做是革命力量的补充。
1949年建国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也是由农民得到有效帮助的,因为这时农民占据了人口的大部分。
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是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毛泽东和他的同志们通过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进行革命实践,发现和掌握了革命新战略和新战术,从而摆脱了外部依赖,占领了优势地位,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4a3c42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2b.png)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内容摘要: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最具独创性的理论。
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面临的重大问题。
在逐渐深入分析近代中国国情,并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将工作中心放在农村,在农村长期积蓄力量,以农村包围城市,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才能与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党在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的过程中,不是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而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反映了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及由此决定的中国革命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中国革命正是循着这样一条正确道路走向胜利的。
中国革命道路理论不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民族争取独立自主的斗争,对当今时代建设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武装斗争,毛泽东思想一、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过程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1、党成立初期,首先将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由于党对中国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的认识还不够深刻,对于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党经历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
2、革命失败之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开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践,并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等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论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
![论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e7fe3cf6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44.png)
论中国革命发展的道路
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列强入侵、封建统治、贫困落后等诸多问题,中国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成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目标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孙中山,他提出了“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口号,奠定了革命的基础。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华民国成立,但是封建势力的残余依然存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也没有彻底消除。
第二个阶段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目标是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这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毛泽东,他提出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全民经济”等思想,领导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在不断实践和斗争中走出来的,它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着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时代性。
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引领着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 1 -。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正确选择的重要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正确选择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0ede3c71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5c.png)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这本书使我了解到。
在就中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封建地主阶级、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以及国外帝国主义形成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历史证明,在当时的国际国内条件下,中国无法选择资本主义道路。
这是因为:第一、中国不具备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国际条件。
进人20世纪,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帝国主义,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帝国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在华的政治控制和既得利益,绝不允许中国发展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允许中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第二、中国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群众基础。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仅将要经历比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更加血腥更加残酷的道路,将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而且最终能够发展起来的,也绝对不可能是跻身先进行列的现代化国家,而只能是西方列强的附庸。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的统治和压迫,在中国人民心理上留下了深深的创伤,选择这种受帝国主义控制的资本主义道路,不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
第三、近代中国没有能够领导人民群众走独立发展资本主道路的社会力量。
封建主义为了维持自身的统治和既得利益,必然极力阻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在中国的实施。
代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民族资阶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要求,希望能够摆脱它们的压榨而获得独立的发展。
但是,他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比较软弱,具有很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无力与之对抗。
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
![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0c90834e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4a.png)
简述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战略。
这一道路的核心内容包括:
1. 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革命新道路强调农村革命的重要性,认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通过在农村地区开展武装斗争,逐步发展壮大革命力量,最终实现城市革命的目标。
2. 实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中国革命新道路强调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性,通过进行土地改革,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消除封建剥削关系。
同时,推行农业合作化,将农民组织起来,共同经营农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 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中国革命新道路提出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工业的战略目标。
通过国家计划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的方式,推动工业化进程,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基础。
4.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中国革命新道路主张建立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
通过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加强党的领导,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5.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国革命新道路主张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国际社会的正义事业,捍卫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实施,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的发展进步开辟了新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关于道路的选择及启示-文档资料
![中国共产党关于道路的选择及启示-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b10b9c2856a561252d36f67.png)
中国共产党关于道路的选择及启示一考察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轨迹,实际上就是从“走苏联走过的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从探索适合中国革命、建设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
(一)第一次关键选择,从学习西方到学习苏联选择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近代中国人经历80年的艰辛探索后,先进的中国人作出的正确选择。
1840年,当封建主义在帝国主义的炮舰面前已经败阵,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境遇面前,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对中国的出路问题开始了不懈的探索。
然而,在十月革命爆发以前,摆在中国人面前可供选择的道路只有资本主义。
为此,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80年间,中国各政党和政治派别开始向欧美、向日本学习,试图选择资本主义道路来挽救民族的厄运。
然而,翻开20世纪中国共产党出世前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悲壮历程,历史远景中摄取到的是一幅浴血悲歌的景象:从天国理想……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中国人选择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通通破产。
“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不行,中国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道路可走。
”[1]1170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黑暗的中国带来新的希望,“走俄国人的路”成为结论[2]1471。
(二)第二次关键选择,从选择“城市中心”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在这样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题的革命中,如何争取社会主义的前途?年青的中国共产党员很自然选择了十月革命那样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
遗憾的是,照搬十月革命“城市中心”道路并不适合中国国情。
大革命的失败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给“城市中心论”作了失败的注解。
在此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民主革命的一般规律与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相结合,选择了一条有别于俄国城市中心暴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道路。
这一选择,开辟了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命运的正确道路。
(三)第三次正确选择,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选不用暴力方式用和平的方式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悲惨境遇。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06d8e73a26925c52cc5bfe4.png)
秋收起义
起义于9月9日发动,原计划也是以攻取大城 市为目标,准备在占领澧陵、浏阳等县城后, 继续攻取长沙。但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各 路起义军先后遭受严重挫折,结果导致攻取长 沙的目标无法实现,这时,毛泽东表现出了善 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的本领。他当即召开紧急 会议,决定改变原定计划,决定迅速撤离湘东 地区,向南转移,在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地区 寻求立足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从 进攻大城市转向向农村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但是,考虑到 中国的特殊国情,
以城市中心的道路
是行不通的。
1、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上曾出现了三次左的错 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明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在红军遭到严重削弱、中央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 被迫进行长征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
。 1935年 1月7日,红军占领遵义。1月15~17日, 中共中央在遵义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总结 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了王明 “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以毛泽 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 制定了红军尔 后的战略方针, 从而在最危险的关头挽救了红军 和中国共产党。
广州起义
1927年12月11日,中共广东省委 书记张太雷和叶挺、恽代英、叶剑英等领 导国民革命军第四团教导团、警卫团和广 州工人武装举行起义,建立了广州苏维埃 政府。但3天后,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 下,起义失败,张太雷和许多革命战士英 勇牺牲。广州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 群众武装夺取政权的又一次尝试,它的失 败再一次证明,首先夺取中心城市来发展 革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井冈山道路,而 且只有井冈山道路才是中国革命惟一的正 确道路。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论中国特色革命道路](https://img.taocdn.com/s3/m/9fdd386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c2.png)
论中国特⾊⾰命道路论中国特⾊⾰命道路题记:从1940年鸦⽚战争开始,中国⼈民饱受压迫,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到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在此期间,中国⼈民也不⽢压迫、不⽢剥削,进⾏了⽆数次的反抗与改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直到后来的解放战争,⽆数的仁⼈义⼠为探索中国⾰命道路献出了⽣命,直到后来中国共产党的出现,才有了真在适合中国国情的⾰命道路。
中国特⾊⾰命道路内容:⼯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古以来就是⼀个历史悠久的⼤国,有着三千年的⽂明史,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间有着各种各样的⾰命道路,从武王伐纣开始,陆陆续续的⾰命不断涌现,每条⾰命道路都显⽰着当时的不同理念。
⼀、中国近代曲折的⾰命道路1840年随着鸦⽚战争炮声的响起,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各个阶级也纷纷涌现出来,为了实现富国强民的梦想⽽进⾏⽃争,如: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阶级。
农民阶级随封建社会产⽣⽽产⽣,他们虽然贫穷、保守、落后,但却拥有⼀颗朴素的爱国⼼。
鸦⽚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民,激起了⼈民的强烈不满,于1851年掀起了⼀场⼤规模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战争席卷⼤半个中国,延续14年,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结果虽然失败了,但它具有加速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的重要意义。
除此之外,还有发⽣于1898年秋的⼀场农民⾃发的反帝爱国运动,可最终也失败了。
这两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是⼩⽣产者,不代表先进的⽣产⼒,这就决定了农民阶级具有狭隘性、保守性、⾃私性和分散性等⾃⾝⽆法克服的弱点,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没有实际的⾰命纲领等,因此,在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单独领导⾰命取得成功。
地主阶级同样是在封建社会的孕育下产⽣的,在中国封建统治危机四伏和民族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林则徐、魏源等开明的地主阶级的代表⾸先提出了“向西⽅学习”的思想,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书,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对开阔⼈们的眼界,引导⼈们注意世界形势,起到了积极作⽤。
中国的建立与革命道路的选择
![中国的建立与革命道路的选择](https://img.taocdn.com/s3/m/956c68a3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c7.png)
中国的建立与革命道路的选择中国的建立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经历了无数次的革命和战争,才最终建立了今天的统一国家。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先后选择了不同的革命道路,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本文将从中国的建立和革命道路选择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中国的建立中国的建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建立要从夏朝开始算起。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开端。
夏朝建立后,中国的封建王朝就一脉相承,历经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直至明朝、清朝,最终迎来了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次革命,它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和共和政治的开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国开始了现代化的步伐。
但在国民政府时期,中国仍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革命的道路也因此岌岌可危。
二、革命道路的选择在中国建立的过程中,政治实践和理论探索也不断发展。
中国先后尝试了君主专制、宪政共和等不同政治体制,同时也探索了不同的革命道路,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
中国革命的道路选择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考量。
鉴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肆虐,中国人民不得不走上抵抗和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和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中国也曾尝试过不同的道路,如国共合作、土地革命、抗日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
每一次革命都是中国人民为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伟大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三、中国革命的历史启示中国的建立与革命道路的选择,是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历程的生动写照。
中国人民在革命中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革命的历史启示是多方面的:一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二是要发扬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三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促进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四是要坚持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选择正确的道路作文600字中国革命
![选择正确的道路作文600字中国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e5115706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6f.png)
选择正确的道路作文600字中国革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历史的风,翻开了九十五年前的哪一页。
那一年,“东亚病夫”的称号不再属于中国;那一年,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在那战争的年代里,中国处处枪林弹雨,中国人民饱受折磨!但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就如同黑暗的中国重见光明,我们的革命也从此有了方向。
今天,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四周偶尔听见一阵翻书声和笔尖飞速滑过纸张的声音。
回首中国当年所受的耻辱与不平,我不禁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亲爱的祖国,她的身躯已是千疮百孔,她的脸庞饱经风霜。
作为中国人,没有一个人不为此感到痛心。
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这一个个战争刻骨铭心。
这其中,又有多少人民英雄牺牲!伟大共产主义战士曾说过:“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浩气凛然,坚贞不屈。
面对敌人的劝降,痛斥他们:“让我投降?休想!”刘胡兰的事迹令我们痛心,毛泽东曾说刘胡兰是“生的光荣,死的伟大”,她牺牲的时候和我们差不多大,而我们现在,也能像刘胡兰那样英勇不屈吗?江姐说过这样一句话:“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
“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不怕流血牺牲,为了新中国,他献出了自己仅仅十九岁的生命。
如今,已是21世纪的第16个年头了。
而中国,却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我们各种资源严重不足。
我们的科学技术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极其复杂。
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新的陷阱和挑战,而这些,正需要我们这一代去解决。
我们的国家需要新的人才,就如同房子需要支撑它的房梁一样。
因此,我们就要做这一根根“房梁”。
在党的九十五岁生日、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我要把一个中国共青团员的心声告诉我们伟大的党!现在,我已成为一个光荣的共青团员了。
共青团,是共产党的有力后盾,是中国未来的栋梁。
我立志要做一个优秀的共青团员,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再创辉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德率领湘南起义。
8
革命武装斗争,永不退缩
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 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是个问题。 9
二
(1)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案例: 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就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具有社会性与历史性的实践活 动,因为有无数不同时代的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今天中国航天事业的伟大成 就。
• 案例2问题:
• 1.以上案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什么基本原理?(第1、2章中最为相符的一个或以上原2理)
• 2.如何才能做到问题1所揭示的原理?请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一 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什么基本原理?
(1)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决 定了它的历史性,实践又是历史地发展着实践。作为 实践主体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任何人的活 动都离不开与社会的联系。
• 但是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城市的道路?这是当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回答了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发展并取得全国胜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实践 上,毛泽东在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为了保存和发展革命武装,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攻打中心城市 的错误意见,率部向井冈山进军,并于1928年4月与朱德率领的湘南起义部队会师,创立了中国革命史。
10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谢您的倾听汇报人:食安本171 梁海淇 28号
11
案例2 中国革命道路的选
择
汇报人:食安本171 梁 海淇 28号
1
案例2: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
•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中国社 会仍然是半封建牛殖民地社会,中国革命转入低潮。在革命的危机关头,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 开了“八七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确定了关于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总方针,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及时向全国人民指明了坚持革命的方向,使中国革命逐步进入以土地革命为 中心的新的发展阶段。1927年秋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全国领导了二百多次武装起义,其中最著名的 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些起义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振奋了中国 人民的革命斗志,对创建人民军队,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 者和领导人
革命
蒋介石
国民党蒋介石建立了新军阀统治,对外投降帝 国主义,对内实行法西斯专政。(不适合放在 一起,是敌我双方,我们革他们的命。切记修 改,直接删除,或者另外把反面人物作一张, 要慎重表述)
周恩来
八一南昌起义,由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刘伯承、谭平山领导。
•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一系列探讨,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 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总结了井冈山等地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阐述了中国红 色政权发生的原因及其存在和发展的条件。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又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对 党在探索革命道路中的实践经验作了科学的理论概括,把建立红色区域和夺取全国政权联系起来,初步解决了 把农村作为党的工作重点这一重大问题,实际上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在农村地区先建立红色政权,待条件 成熟后,再夺取全国政权的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尔后,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 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文章中,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使之更加系统 化、完善化。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 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不愿妥协,避免伤亡的话,“那就必须 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 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依托 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其主要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由武装农民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进行游击战争。毛 泽东又指出,把武装斗争的重点放在农村,并不意味着可以放弃城市,相反,革命的最后目的是夺取作为敌人 主要根据地的城市,没有充分的城市工作,就不能达到这一目的,农村根据地也就处于孤立的地位,革命就会 失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方向,为夺取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 的理论依据。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光辉典范。它在毛泽东思 想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5
路线图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州起义 • 井冈山会师。
6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变化发展着的客观实 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 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 的主观成分。马克思主义者只能以经过严格和 确凿证明的事实作为自己的政策的前提。
7
毛泽东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把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作为根本
出发点。坚持从实际出发,就是坚持主观要符合客观,这里的“实际”,非片面的 实际,而是许多事实的总和,是多方面的客观实际,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农村 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灵魂的具体体 现,这是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得出的唯一可行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成功改变了我们中国的历 史,它是具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性的,是一定历史条件 下的产物。
4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性的, 又是不确定性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但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检 验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实践对真理的 检验,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2)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武装起义后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首先占领农村,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走
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这是当时必须解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这就体现出了实践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去实践,才 能检验出真理,才能走到正确的道路上。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实践有着自身的局限性,它不能对现有的一切认识都做 出正确的检验。也就是说,是首先夺取中心城市?还是进行农村包围城市?这个问 题在当时,人们并不知道是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