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海湖新区概念规划
西宁市人居环境的空间集聚特征与政策建议
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的影响因素多样,如宁越敏等[6]指出,可以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业设施三个方面出发,共设20个指标来探究大都市的人居环境质量;又如李雪铭等[7]从社会经济环境、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环境,以及生态环境四个方面出发,评估中国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
总之,探究人居环境质量需要从不同维度出发,评估多指标影响下人居环境的整体水平。
此外,人居环境质量的实证研究集中在辽宁[8]、湖南[9]、江苏[10]等东部中部省份,缺乏对西部地区甚至青藏高原城市的探究,因此需要加强相关区域的实证研究,而西宁市是西部城市和青藏高原城市[11],具有较强的典型性。
综上,需要从人居环境的多维度评价视角出发,探究西宁市人居环境的空间集聚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基于此,本文以西宁市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运用局域空间自相关的方法探究西宁市人居环境的空间集聚特征,为提高西宁市人居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1 数据和研究方法1.1 研究区概况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中心城市。
目前,西宁市主城区下辖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四区,共30个街道和镇。
2021年,西宁市人口为247.56万人。
西宁市的城市呈沿河湟谷地向四周发展的特征,其中河谷中心区域为西宁市的老城区。
在后续发展中,西宁市先向东和向北进行城市空间扩张。
随着西边的海湖新区和南边的城南新区的提出和建设,后转为向西和向南扩张,并成为西宁市的城市新区。
1.2 数据来源本文以西宁市主城区不同维度的人居环境空间集聚程度为研究内容,并以西宁市的居住区为研究对象。
其中,居住区的数据采用目视解译提取,居住区面积、建成年代、户均建筑面积通过爬虫技术从相关房地产网络平台进行采摘要 人居环境是城市规划学者关注的重点,目前关于人居环境空间集聚特征的研究缺少西部城市的实证案例。
因此文章以西宁市居住区为研究对象,探究空间集聚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
青海西宁绿地系统规划文本
目录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指标第三章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第四章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第五章城市绿地分类规划第六章相关绿地规划第七章树种规划第八章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第九章古树名木保护第十章分期建设规划第十一章规划实施措施第十二章附则第一章规划总则第一条规划编制依据1.0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1.0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86年颁布,1998年修订);1.0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04《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1.05《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1.0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1.07《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1993年]84号;1.08《国家园林城市评选标准》(2000年);1.09《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2001]192号;1.10《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1.11《青海省绿化条例》[2001年6月];1.12《西宁市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条例》[1995年];1.13《西宁市绿线管理实施办法》宁政办[2003]195号;1.14《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1.15国家及青海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二条规划期限《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期限为2001—2020年,其中:近期至2005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至30年。
西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作为《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专项规划,在规划时序上比总规晚了整整五年,为保持与城市总体规划统计口径的一致和对应,因而确定西宁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近期2006-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第三条规划范围根据西宁市的自然山水地貌,充分尊重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市域研究范畴,着重从宏观的城市生态发展角度来划定绿地系统范围,加强生态城市外围大环境的保护和控制,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西宁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研究
西宁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研究钱晨【摘要】依托西宁市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项目,基于西宁城市形态、城市规划和出行特征分析如何选择公交专用道走廊,并从公交专用道布置、交叉口改造、站台设计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五四走廊公交专用道设计措施,总结了符合西宁市特征的公交专用道路线选择和设计方法.【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8(044)017【总页数】3页(P15-17)【关键词】公交走廊;公交专用道;交叉口改造;站台设计【作者】钱晨【作者单位】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910 引言“公交都市”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是一种综合效率和社会环境效益最好的城市发展模式[1]。
随着国家层面推广“公交都市”,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公交专用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但各城市规划、建设条件和出行习惯不尽相同,必须因地制宜设计。
2013年西宁市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根据“公交都市”建设的要求,西宁市将建成以快速公交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以特色公交、旅游公交、城乡公交多模式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其中,五四大街—五四西路廊道作为连接西宁市旧城区和规划海湖、西川两大新城之间的联系纽带,是西宁骨干公交网络中的重要通道。
本文依托“世行贷款青海西宁城市交通项目”,从公交廊道的选择和公交专用道设计两个方面论述了符合西宁市的公交专用道规划设计方法。
1 公交廊道的选择1.1 城市形态与规划发展西宁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四面环山,三川汇聚,因而城市形态呈“十字形”。
西宁未来城市发展方向为近中期向东、向南发展,远期向西、向北发展,见图1。
西宁的城市形态决定了城市通勤需求,即以“十”字交叉为中心,交通出行主要沿两根轴线展开。
根据西宁城市规划,西川新城未来将作为西宁新的城市中心,重点安排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文教、科研等职能,配套建设居住区;老城中心通过功能置换,疏散部分行政、居住等功能,置换出空间发展金融、商贸等服务业。
西宁市商业网点规划纲要西宁概述
西宁概述西宁市是青海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教和交通和、通讯中心。
全市常住人口万人,增长%,其中,城镇人口万人, 乡村人口万人。
在常住人口中,市区人口万人。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
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
以及正在建设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城南新区、海湖新区。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南北两山对峙之间,统属祁连山系,黄河支流湟水河自西向东贯穿市区。
全市总面积7665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75平方公里。
市区2261米,年平均降水量380毫米,蒸发量毫米,年平均日照为小时,年平均气温摄氏度,最高气温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摄氏度,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
夏季平均气温17-19摄氏度,气候宜人,是消夏避暑胜地,有“中国夏都”之称。
西宁历史悠久。
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西汉二年(公元前121年)将军在此设西平亭。
东汉十九年(公元214年)设西海郡。
唐初(公元619年)建鄯州,成为青藏高原与中原的交通中转站。
五代北宋时称青唐城,是吐蕃唃厮啰的国都,成为东西商贸交通的都会,兴盛一时。
宋三年(公元1104年),宋军进入青唐城,改称西宁州(取名西方安宁之意),建陇右都护府。
清三年(1725年)改置西宁府.1914年裁西宁府,设西宁道。
1926年,撤销道,改为西宁行政区,设西宁行政长官。
1946年西宁改县为市,成为青海省省会。
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仍作会省会。
西宁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多民族聚集、多宗教并存。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是青藏高原人口唯一超过百万的中心城市,移民人口达100万之多,有汉、回、藏、土、蒙古、撒拉等34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4。
36万人,占总人口25.55%。
佛教、伊斯兰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并存,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尤为深远,塔尔寺是我国六大藏传佛教寺院之一,东关清真大寺是西北四大清真寺之一。
金沙湖旅游景区概规
江苏阜宁县金沙湖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前言金沙湖,地处江苏苏北,阜宁县城以南,一块尚未旅游开发的处女地。
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开展前期的概念性规划招标,我们有幸成为竞标编制单位之一!规划组通过对规划区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研判、市场研究分析后发现,金沙湖的旅游开发面临着区位欠优越、资源非优势、市场颇严峻等诸多制约旅游发展的劣势和困境。
金沙湖的旅游开发,若效仿周边湖泊型景区(如西湖、千岛湖、太湖、天目湖等)的开发模式,设计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势必毫无生命力,将会遇到周边强烈的屏蔽效应,旅游发展必然步履维艰!因此,金沙湖要想突破区位的制约和资源的不足,从周边众多湖泊型景区中脱颖而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抢得市场,则必须要独辟蹊径!那么,金沙湖旅游出路何在?突围市场,建设具有市场号召力的景区的关键是什么?通过全面系统研究,规划组发现,金沙湖丰富而优质的湖沙资源,是旅游开发的最关键的优势资源。
首先,沙旅游在全国市场呈现火热态势,具有坚实市场基础。
其次,在周边众多的同属湖泊型旅游区中,沙资源具有稀缺性和独占性的优势。
再者,金沙湖沙质优良,完全符合沙旅游的多项要求。
所以,丰富的湖沙资源是赋予金沙湖新的生命力的源泉,也是规划区发展旅游的突破点!规划组认为:赋以湖沙主题化的开发,打造沙主题休闲体验旅游产品作为规划区吸引市场的兴奋点,形成规划区整体开发的引爆点,从而带动规划区的全面发展。
以特色沙主题体验为规划区核心引擎力,继而引动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的发展,整体形成以沙主题休闲体验为核心,以休闲度假、商务会议等旅游方式为辅助,将金沙湖建设成为国家级的“沙主题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区”。
规划组断言:金沙湖必须要选择“主题式休闲度假旅游”的开发模式,以沙主题休闲体验为发展特色,以地域文化特色为灵魂,以复合、多元的旅游业态为盈利模式,建设一个国家级的沙主题休闲度假旅游区,既是英明之举,也是必然之路!江苏阜宁县金沙湖生态旅游区概念性规划规划重点介绍一、现状认知 (1)二、问题解读 (1)三、模式探讨 (1)四、突破要点 (1)五、发展之路 (2)六、总体愿景 (2)七、开发策略 (3)八、谋略布局 (4)九、核心项目 (5)十、分区规划 (9)十一、近期建设 (10)一、现状认知规划区位于江苏苏北,阜宁县城以南,城南新区组成部分,城南新区规划中定位于“休闲度假旅游组团”。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
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西宁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21.03.13
•【字号】宁政〔2021〕12号
•【施行日期】2021.03.13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西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
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
宁政〔2021〕12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局、委、办:
《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西宁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附件:西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
要(略)
西宁市人民政府
2021年3月13日。
西宁市人口结构演变动态与机制研究
地 区
城 东 区
城 中 区 城 西 区
决 策 依 据 的 作 用 , 究 城 市 人 口分 布 对 提 出 人 口发 展 的 政 研
策 起 决 策 性 作 用 , 而 更 好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 进 社 会 经 济 发 从 促 展 。对 人 口问 题 发 展 的 研 究 一 直 是 热 点 , 者 们 已 经 对 西 学
宁 市 的 土 地 利 用 变 化 与 人 口迁 移 进 行 研 究 , 是 到 目前 为 但 止 , 研 究 西 宁 市 人 口分 布 与 结 构 演 变 的 研 究 较 为 欠 缺 , 对 运
低 死 亡 率 的 特 点 。 ( ) 宁 市 各城 区人 1 密 度 较 大 , 中 区 为 西 宁 市人 口 密 度 高 度 集 聚 区 , 西 区 与 城 东 区 为 西 宁 市人 口 2西 2 城 城 密 度 中 度 集 聚 区 , 北 区 为 城 市 人 口 密度 低 度 集 聚 区 。 () 宁市 人 口结 构 中 , 龄 结 构 表 现 为 老 龄 化 现 象 加 重 , 龄 化 人 城 3西 年 老
口 以低 龄 为 主 ; 宁 市 民 族 构 成 表 现 为 少 数 民 族 人 1 总数 上 升 , 回族 为 主 。 西 2 以 关 键 词 : 宁 市 ; 口 变化 ; 口 结 构 西 人 人 中图分类 号 :2 F 文献 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23 9 ( 0 2 1 — 0 40 1 7 - 1 8 2 1 ) 50 6 — 3
3 旅 J. 2 0 ,6 : 到 贯 彻 落 实 , 正 当 竞 争 、 受 回扣 、 黑 团 以 及 误 导 性 宣 [ ]曹诗 图. 游 城 市空 间 竞 争探 析 [] 地 域 研 究 与 开 发 ,0 3 ( ) 不 收 组
西宁城市进入性报告
户型南北通透
2014年1月
绿地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69万平米 城市综合体;绿地云香郡
外来
2016年3月
西宁碧桂园,碧桂园进入西宁首个项目, 城北区核心,精装
中房城北国际村
西宁碧桂园
绿地公馆
西宁万达广 场
伟业香格里 拉
中惠紫金城
海亮大都汇
竞争:市场单盘产值低,2017年品牌开发商典型项目释放产 能、单盘产值提升
9,795
7,183
7,359
7,908
3499 2703 3182 3117 2837 2038 2238 1647 1182 935
成都
武汉
重庆
西安
昆明
6,788
942 639
贵阳
7,384
8,722
6,452
3157 2754
530 392
884 570
乌鲁木齐
郑州
兰州
4,796
565 271
411.28 439.52 514.5 560.73 543.47 595.64
332.01 770.7 380.4 851.09 427.93 978.53 478.66 1077.14 550.69 1131.62 613.37 1248.16
“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工业经济总量 工业投资 技术创新
76
40
16020
64
83
24
37
7100
25
18
38
7000
26
88
26
近年西宁商品住宅供销存
2016年区域供求情况
结构:成交以90-140平米为主,三房居多
西北干旱地区的海绵景观化实践及探索——以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为例
西北干旱地区的海绵景观化实践及探索——以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为例摘要:随着全国快速城镇化的建设进程,大量的“灰色”基础设施打破我国原有的水文循环,使自然环境与城市的矛盾日趋突出,导致了雨水资源的大量流失、生态环境的逐步恶化、城市洪涝灾害频发等一系列问题,而西北干旱地区所面临暴雨峰值期的洪涝灾害频发,城市水土流失等问题尤为突出,雨洪危机已刻不容缓。
基于此,本文从海绵城市建设的地域性差异出发,基于西宁市干旱地区的特殊情况,以具体案例为着手点,探讨适应西北地区海绵型城市景观建设的景观策略及方式,因地制宜解决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水系统问题。
关键词:西北干旱地区;海绵景观化;实践及探索;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引言“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为缓解城市开发中的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更经济、简约和生态的方法,同时影响着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的研究。
随着我国将海绵城市建设提高至国家战略高度,将“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城市建设中,构建独具西北干旱地区特色的海绵建设模式的意义尤为重要,因此本文拟通过对“海绵城市”基础理论进行研究后提出“西北地区海绵型城市景观”的设计方法,并将此方法运用在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的景观规划中,以进行实证及探讨,期许为今后“海绵城市”理念在西北地区景观设计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推进西北地区景观设计的“海绵化”建设朝着自然、生态与人文协调共生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人与水的永续发展的目标。
1海绵城市的概念“海绵城市”的概念受多种雨洪管理理念与方法的启发,如最佳管理措施、低影响开发、绿色基础措施、可持续排水系统、水敏性城市设计、雨水收集等。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2014)中对海绵城市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定义: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必要之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运用。
2西宁海湖新区叠翠园项目的概述叠翠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14排水分区HS-6-2号项目湟水河湿地水系南侧的滨水绿地。
校园海绵城市设计方案
校园海绵城市设计方案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绿色基础设施本质上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使城市具备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手段,实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保持不变。
西宁市于2016年开始海绵城市建设,是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中西北地区典型城市,具有鲜明的气候特征。
此类特殊气候条件要求海绵设施考虑冻土层厚度,并需在冻土季前排空调蓄型海绵设施中的雨水。
同时,针对湿陷性黄土等不利地质条件严格控制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生物滞留设施距离校园建筑物的距离,防止引起局部沉降。
西宁七中文博校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湖新区,是西宁市海绵城市示范区内的改造项目。
校园海绵城市建设面临两方面难点。
其一是地表径流产生量大,本项目需达到西宁市海绵城市规划中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6%的目标,对应设计降雨量为8.5 mm。
校园铺装场地等面积较大,综合径流系数较高,雨水径流量较大,导致设计调蓄容积较大。
其二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同时需要满足校方的教学需求,需对教学实践活动与海绵城市设施相融合的方案进行探讨,并保障场地与学生安全。
本文以学校教学生活特征和现状问题为导向,进行多目标的海绵城市建设设计,解决雨水控制利用,将长廊、广场等学习生活场景与海绵设施和谐融于一体,将绿色交流空间构建与海绵户外观察融于一体,将自然调蓄与自然美育结合。
1 现状分析1.1 下垫面与竖向分析由于学生活动及教学需要,校园内广场与操场面积较大,主要为不透水铺装(占67.86%),绿化面积相对较小,面积占比仅为21.59%,综合径流系数约为0.82(表1)。
校园范围内整体平坦,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竖向特征。
北侧局部坡向北侧绿地,东侧室外操场低于西侧区域约为2 m。
1.2 现状校园排水方式屋面雨水排放:综合教学楼采用内排水方式,其他校园建筑均采用雨落水管外排雨水的排水方式。
地面雨水排放:在西侧机动车车道、学生活动广场、室外操场均分布雨水口,收集地面雨水径流。
现状雨水管网:沿西侧机动车道、中央景观轴线分别布设雨水排水主管,管坡由北向南,与综合教学楼内排雨水管网相接;室外操场雨水排水至综合教学楼东南侧,接入学校南侧美丽水街市政雨水管网。
招商项目介绍
项目总投资(亿
需引进资
元)
1
金(亿元)
0.8
合作方式 合资、合作
经济效益
青海具有得天独厚的中藏药资源,可开发量巨大,随着天然药物的普及, 中藏药会有广阔的前景。
产品用途
项目依托青藏高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发展中藏药产业。
市场前景
目前中藏药尤其是藏药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具有原料纯净、无 污染、有效成分含量高的特点,青海具有发展中藏药产业的独特优势,市场 前景看好。
产品用途 医药
市场前景
依托现有野生动物驯养基地,扩大驯养种类和规模,
项目建设条件
发展精深加工。
项目进展情况
企业概况
企业地址 联系单位 联系电话
门源县经贸局 0970—8613842
法人代表 联系人
张绍云
邮编
810300
传 真 0970--8612288
DHA 牦牛乳加工项目
项目概况
在现有公司的基础上扩建,尽快引进具有国际水平和较大 规模的 DHA 牦牛乳加工生产线。
法人代表
西宁市城南新区计划经济发展局
联 系 人 齐向东、张朝莲
0971-8269320
邮编
810000
传真
0971-8269178
西宁年产 5 万吨沙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项目
项目概况
青海省沙棘资源十分丰富。建设年产 5 万吨青藏高原沙棘资源综合开发 与高技术系列产品项目。按照 GMP 标准建设生产车间、办公楼及其他设施, 采用先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建设沙棘油、沙棘黄酮系列、食品配 料产品系列、沙棘食品系列、饲料系列等生产线,形成沙棘油系列 200 吨、 沙棘总黄酮 25 吨、沙棘单体黄酮 5 吨、沙棘浓缩汁 2500 吨、沙棘食品 29700 吨、饲料系列 5000 吨的生产能力。
商业地产建筑设计要点解析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2015年18期 137商业地产建筑设计要点解析——解读西宁海湖新区财富广场项目张先花青海省庄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西宁分公司,青海 西宁 810000摘要: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商业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
建筑设计师必须认识到设计环节在商业地产项目中的重要作用。
做好商业地产建筑设计,保证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功能的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此,本文解读西宁海湖新区财富广场项目,对商业地产建筑设计要点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供一个借鉴。
关键词:商业地产;建筑设计;要点解析 中图分类号:TU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18-0137-021 商业地产建筑设计的特点建筑设计师应该做好项目整体的规划,要从消费者行为心理和品牌效应入手,对设计过程加以指导,为分析项目成本、经营模式和价值提供依据。
本着利用土地最大价值和项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配合专业开发团队,做到项目的成功增值。
设计中,参考国家的一些设计标准,并且遵守法律法规,实现地产项目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商业地产与强调居住功能和生产功能的住宅房地产、工业地产不同,它的经营模式有显著的特点。
商业地产是集餐饮、娱乐、批发、零售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所以商业房地产的设计与其他建筑设计的特点和要求不同。
从商业地产的外观设计方面讲,重视地产项目的商业化包装,在形象设计中加入创新,使其成为出众的地理标志,发挥建筑设计的广告功能。
商业建筑凭借其设计理念,或者依靠时尚的建筑造型,获得消费者认同,最终实现其商业价值。
由青海庄和房地产开发的财富广场项目,位于西宁市海湖新区,东临西宁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南临世通国际(高端住宅),西邻安泰地产(高端住宅、甲级写字楼),北临科技馆,且与体育馆、博物馆也仅有一里之遥。
因此,一个成功的商业地产,场址选择是至为关键的,只有综合考虑周边环境,根据人们的需求选择适合该地段的商业业态,以及西宁市的消防状况、西宁目前的商业业态,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定位。
未来西宁的发展趋势
未来西宁的发展趋势
未来西宁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发展:西宁作为青海省的省会城市,将继续发挥城市经济中心的作用。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增加,西宁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流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2. 旅游业:西宁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
未来西宁将进一步开发旅游业,建设更多的景点和配套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游客。
3. 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省会城市,西宁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包括交通、能源、水利等方面的投资。
特别是交通建设,将进一步完善西宁的交通网络,提高城市的交通便利度。
4. 环境保护: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未来西宁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将加强污染治理,推动绿色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5. 人文教育:西宁将进一步加强人文教育事业的建设,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也将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更多的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总之,未来西宁的发展将以经济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和人文教育为重点,努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修改
站、小桥站、西宁北站(中间站)、西宁西站等铁路场站。西宁站是兰青、青藏、宁大三条 铁路的交汇点,客货两用站,车站等级为一级,主要承担兰州、拉萨、大通三个方向客货列 车的到发和编解任务。西宁市区各方向出入口中出入交通量最大的是东,西,北三方向,南 向最小。其中客运量最大的为西向,货运量最大的为东向。“十二五”时期,随着海湖新区的 建设和香格里拉二期工程的完工,拟在海湖新区新开城市公交线路 5 条,另延伸 5 条城市 公交线路至海湖新区,延伸 3 条城市公交线路至香格里拉,新增城市公交车辆 150 台。并 根据城市道路建设情况,及时在市区新建道路上开辟和调整公交线路,扩大城市公交线路覆 盖面,进一步方便广大市民的出行。
西宁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中心城市现状——
西宁位于青海省东部,日月山东麓湟水谷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农业区与牧 业区、汉文化与藏文化的三大结合部,西南与共和县、贵德县毗邻,东与平安县接壤,北与 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相接,西与海晏县交界。西宁是青藏高原对外联系的门户, 是青海省的交通枢纽和省内外物资的集散地,是青藏高原唯一的百万人口特大城市。相对较 好的环境、气候以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条件,使西宁成为整个青海乃至青藏高原的最适宜人 类居 住的城市。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展规模、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实施措施。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立足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把西宁 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依照 “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拉开城市骨架、完善服务功能、丰富文化 内涵”的原则,坚持“国际视野、国内前沿、西部一流”理念,牢牢把握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 性、综合性和战略性问题,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整个规划编制工作。 在规划编制中,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青海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纲要》和《关于 推进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城市群建设的意见》的总体要求,从区域层面审视了西宁发展问题, 认真分析了西宁、兰州两地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研究了城市职能分工、区域性重大设 施协调布局、区域性城市群发展网络统筹构建等问题,对影响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和 战略性问题进行了全面考虑,确定未来西宁市的城市性质、职能,合理预测了城市规模,确 定了未来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的基本框架,坚定不移地落实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做强西宁、 服务全省”的目标要求,进一步突出了西宁作为东部城市群“极核”的功能和作用。
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城市发展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把握全局;力求近远期结合、保持弹性;放眼未来、立足现实,坚持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努力促成西宁市经济社会发展新的跨越,保证西宁市经济快速增长,加强城市建设,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城市建设目标将西宁建成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的桥头堡、发展地区特色经济的主力军、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模范城、青海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的美丽家园。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近期到2005年,中期到2010年,远期到2020年,远景指2020年以后20年至30年。
城市性质与规模城市性质:西宁是青海省省会,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多民族共同繁荣的高原名城。
城市人口规模:2005年达到100万人;2010年达到110万人;2020年达到130万人。
城市用地规模:西宁市远期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在98平方米以内,西宁市主城区近期2005年用地规模为96.6平方公里,2010年用地规模为100.3平方公里,远期2020年用地规模为128.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为:西宁市区、市域范围内重要的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和正在建设的黑泉水库、自然生态保护区以及自然与历史遗产保护范围,以及鲁沙尔镇、多巴镇、甘河滩镇的规划范围,总面积约3930平方公里。
城镇体系规划城镇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西宁市在各个区域层面,尤其是在海东地域经济中心的作用,协调城镇体系在西宁—兰州、西宁—拉萨两条轴线上的整体功能,建立结构合理、有机扩展的“核心—外围”体系。
城镇体系发展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市域城镇体系结构,促使“核心—外围”体系的有效生长,建设特色文化和旅游经济职能,促使城市高级职能的强化和主体地位的实现。
城镇体系总体战略目标:建立一个适宜西宁市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等级规模完善、中间布局合理、功能组织协调的城镇体系结构。
西宁市城南新区分区规划
西宁市城南新区位于西宁城区南部的⼭⾕地带,分区规划对新区采⽤了“⼀⼼两轴”的规划结构。
“⼀⼼”是指以市政府、市民⼴场为核⼼,结合商业、⽂化娱乐等设施为⼀体的⾏政商贸中⼼区。
“两轴”是指以宁果公路为核⼼的城市拓展轴和以新城⼤道为依托的商贸发展轴。
在这两条轴线的基础上,沿线布置⽣态住宅区、观光农业区、旅游接待区等城市功能。
新区核⼼⽚为该区⾸期启动区,位于全区北部邻近城区部分。
控制性详细规划根据本区⽤地特点及与城市总体布局的结构关系,确定本区规划结构特点为“⼀⼼⼀横三纵⼀带”,即位于核⼼区中⼼的⾏政商贸中⼼、东西向的商业轴,两条南北向的绿轴和中间⼀条南北向的⽂化轴及核⼼区北部东西向的滨河绿化带,从形象与内涵两⽅⾯构成城市的风貌特⾊。
绿化建设体现系统化思想,以点带线、以轴带⾯,与原有⾃然景观资源共同构筑清晰完整的绿化络。
城市与绿地空间的关系:绿带贯穿、绿轴渗透、绿点点缀,城市与绿地和谐共⽣。
各种绿地在功能构成和空间布局上形成⼀个完整体系,从景观和⽣态两个⽅⾯来改善城市空间的环境品质。
临电方案
目录一、工程概况 (2)二、编制依据 (2)三、主要施工用电设备 (2)四、总供电容量计算和变压器选择 (3)五、现场临时用电规划 (4)六、施工临时用电技术交底 (4)七、安全用电措施 (6)八、临时用电防火措施 (7)九、安全用电管理制度 (8)十、附图:施工现场临电布置图 (9)一、工程概况五四西路东起海湖路,西至通海路,道路全长3271.53m,路幅宽度60m,西宁市把五四西路规划为东西向城市主干道,为五四大街西延段。
沿道路方向向西穿过苏家河湾村、市水磨石厂、刘家寨和刘家寨上庄等村镇。
红线范围为民房、菜地、大棚,五四西路规划为一条直线。
二、编制依据本方案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JGJ46-2005)及现场实际情况编制。
三、主要施工用电设备本工程包括道路工程、雨污水管线工程和桥梁工程。
根据本工程特点,主要施工用电设备主要包括:生产用电负荷计算表生活用电负荷计算表四、 总供电容量计算和变压器选择1、变压器容量:其中K1为现场动力设备需要系数,总台数在10台以内时为0.75,总台数在10~30台时取0.70,30台以上时取0.60,本工程取0.6;P1为电动机功率,本工程为211Kw 。
其中K2为电焊机需要系数,总台数在3~10台以内时为0.6,总台数在10台以上时取0.5,本工程取0.6;P2为电焊机功率,本工程为128KVa 。
根据计算结果和现场突发情况较多的实际情况,在五四西路K0+500处北侧设置变压器1台315KVA 的变压器。
现场临电布置见后附图。
KVAP K K S 2582∑2φcos 1P ∑106.1=+=)(总2、导线截面积I总=KP/(3Ucosφ)=0.6*315*1000/(3*380*0.72)=399A,取400A。
根据计算结果,查表得架空设置的BX型铜芯橡皮线允许电流为400A时,导线截面积为120mm2。
因为现场搅拌站处为用电量最大处,故只计算此处导线截面积,现场其他处支线在接线时,导线的截面积以此为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城市规划通讯
CHENGSHI GUIHUA TONGXUN
2007.19中规院专栏
1.项目背景
“西宁海湖新区”是指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海湖路以西约7平方公里的区域。
作为一片全新开发的城市片区,海湖新区建设一直受到政府的高度关注。
“十五”期间,市政府认识到当时西宁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比较慎重和冷静的对待海湖新区开发,严格控制审批片区内建设项目。
近几年西宁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城市发展进入“提速期”;青藏铁路开通等外部条件的改变也给西宁带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新区开发的时机已经成熟。
进入“十一五”之后,市政府决定将海湖新区开发作为“西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重点之一。
为了适应这些内外环境的变化,地方政府暂停实施2005年编制的“海湖新区详细规划”方案,重新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新区发展全局性、结构性问题进行研究,为新区的近期开发和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性指引。
2006年1月13日,国务院正式审批了新版《西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在新版“总规”中,海湖新区是西宁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个市级中心之一。
“总规”既从城市整体层面为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框架,也对新区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期待。
2.审题思路缩小——区域分析
青海省有众多大型工矿企业深处高原腹地。
作为青藏高原上唯一的大城市和最适宜居住的城市,西宁是这些企业重要的后勤补给和生活服务基地。
青海省的特殊城镇体系特征,使西宁成为唯一辐射全省的中心城市。
全省人口的70%集中在西宁及其周围的海东地区。
西宁市地处高原交通要道,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和运营,西宁作为连通西藏与内地的重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在资源开发、产业集聚、物流辐射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将更加明显。
西宁目前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增强经济实力,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影响力和带动力。
近几年西宁市发展迅猛,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城市在中、低端层面的需求比较完善,而高端服务职能的不足制约了西宁区域作用的发挥。
与此同时,西宁市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界,干旱缺水、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基础条件较差。
自然生态系统的生产率很低,生态系统结构也很脆弱。
海湖新区的建设要特别重视环境问题,坚持走资源节约和生态和谐的路线。
平移——联系、比较
通过将海湖新区与城市中心、其他片区的发展条件和前景进行比较,以及对城市交通、房地产业等方面的分析,得出新区未来发展适宜选择的功能定位如下:
高品质、高效率的高原窗口:
西宁以其适中的海拔和相对完善的服务设施成为旅游、探险、开发、赛事等各种高原活动的服务基地。
每年有大量的游客和人员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青海,也期望在西宁看到与众不同的城市风貌与景观。
然而目前西宁缺乏特色的城市面貌与游客心目中的“高原名城”形象难以匹配。
近五年在西宁城市中心逐渐形成了高层建筑的密集区。
这既说明西宁的繁荣发展,也意味着高地价、高成本、高消耗。
高密度开发同时带来特色缺失、交通拥堵等降低城市环境品质的问题。
此外旧城还有大量危旧房等待改造更新,中心区城市面貌难以在短期内有明显的转变。
为展示高原名城的风采,海湖新区定位于城市窗口,创造高品质的城市空间环境。
将富有高原特色城市面貌展现给往来游客。
专业化、多层次的高端服务平台:
以“环湖自行车赛”为代表的大型体育赛事,和以青藏铁路为代表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带来
西宁海湖新区概念规划
屈伸 李慧轩
・项目简介・
15城市规划通讯
CHENGSHI GUIHUA TONGXUN
2007.19
中规院专栏
了日益扩大的服务需求如旅游后勤、商贸信息、生活配套等等,目前西宁特别需要加强的是针对高原活动的专业化服务。
环境友好、舒适健康的生态示范区:
海湖新区位于湟水河西宁河段的上游,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湟水河及黄河流域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
新区作为主城区的未开发城市用地,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提倡节约型发展,这对整个西宁的城市建设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放大——现场调查
通过深入细致的现场调研,项目组找到一些特征性要素如冲沟、陡坎、滩涂以及城市的废弃用地等等,通过有效的设计可以发掘其潜力:
地形破碎、河流冲积而形成的冲沟、陡坎、滩涂等不适宜建设的用地,同时也是人难以抵达的“消极场所”。
由于互相连通性好,有完整的连接体系,且有便捷的绿化水源,可以在此基础上建立绿色生态网络。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处理和场地设计,将这些场所转变为供市民游憩休闲的绿色开场空间,不仅节约土地,也提升了地区环境质量和趣味。
本地有庭院绿化的传统习俗,这是几百年来当地人民为了适应当地气候和水土条件逐渐选择的结果,在规划建设中应当积极采用传承。
鼓励采用乡土树种、草种,增强绿化的识别性和地方特色。
规划区内已废弃的二水厂改造成为工业遗址公园。
厂房转换为展示、娱乐、商业等类型的公共活动空间,其他构筑物改造成为游憩场地和小品。
既保留了当地发展的历史记忆,又节约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还节省房屋拆除、重新建造设计小品等费用。
3.解题方法
为了印证上述分析,提供解决措施,本项目在技术方法上分为两类:
广泛借鉴
例如借鉴同心圆理论、生态型城区的模式、BEDZED(零能耗小区)、湿地理论、“四节一环保”、MRT(大运量轨道交通)、RBD(中心商务游憩区)等,既在理论上支撑了确定新区结构的依据,又在实践上为地方政府解决诸多疑惑和难题提供了借鉴。
积极策划
针对前面分析得出的功能需求,本项目策划了一系列公共服务设施项目,如旅游信息中心、体检康复中心、应急救护中心、高原特训会馆、特殊装备器材城等等。
针对原有的跨河桥建设计划,本项目提出了弹性的跨河交通组织方案,在保证交通组织合理性的前提下,大大节省了建设费用。
通过分析现有西宁东站的功能局限性,本项目提出了建设“西宁西站——旅游专列停靠站”的设想,获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同。
4.项目启示
梳理发展思路,把握项目难点
海湖新区作为一个全新开发的城市片区,如何规划?如何建设?表面上有很多牵扯不清的思路和貌似独立难题,如“湿地公园”、“轻轨项目”、“跨河交通”、“拆迁安置”等等让人感到无从下手。
其中的核心问题:一是西宁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与城市服务水平低、经济落后之间的矛盾;二是城市加速发展与本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之间的矛盾。
只有把握住这个研究主线,将思路梳理清晰,才能将诸多问题一一化解。
明确项目定位,注重规划实效
作为研究型的规划项目,在项目定位上,要处理好与法定规划的关系。
既不能“照搬”也不能“抛开”。
总体规划中已经明确的强制性内容必须遵照;总体规划中尚未深入考虑的内容要积极创新,使其成为法定规划的有力补充。
从规划类型来看,本项目可以看作是一种“主动型”的城市设计。
除了解答地方政府明确提出的疑惑,还考虑到很多地方政府尚未意识到的问题,主动策划出一些推动地区发展的关键性项目,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实施建议,为当地人民提供一个科学、合理、全面、可行,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的技术咨询。
西宁海湖新区概念规划
规划示意图范围示意图
交通组织示意图
区位分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