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式镇痛新理念汇总.

合集下载

术后镇痛新观念

术后镇痛新观念
术后镇痛新观念
谭瑞丹
• 术后有明显的疼痛:约有30%~75% 中度痛49% 重度痛23% 极重度痛8%
• 术后镇痛的新理念:
1 应从伦理及人道主义的角度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后镇痛。 pain relief is a basic human right
• 2 改变来自于医护人员及病人本身的某些 观念; • 镇痛方法单一
免疫系统
• 应激: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网状内皮细 胞处于抑制状态。中性白细胞趋化性减弱,抑制 单核细胞活性。 • 患者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弱,术后感染等并发症 的发生率增高。 • 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肿瘤扩散。
(5)术后镇痛更注重病人的功能恢复
肌张力增加:不利于早期下床活动,影响机体的 恢复过程。 疼痛刺激:失眠、焦虑等心理因素,上述疼痛的 种种不利影响,延缓患者术后的康复过程。 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
疼痛对情绪的影响形成闭合环路。
• 恐惧、紧张、易怒、失眠、焦虑等心理和精神状 态的变化。

紧张 烦躁

疼痛
血液系统
• 应激:高凝状态。 • 血小板粘附能力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下降,机体 处于高凝状态。 • 心脑血管疾病或凝血功能异常:血栓 • 术后制动的病人极易发生静脉血栓。 手术部位血栓影响手术效果。
• 不良反应 • 成瘾性 • 对恢复的影响

被动治疗 理念落后
• 3 个体化的镇痛方案; • 疼痛程度
• • • 多模式 副作用 舒适的、满意度
• 4 积极术后镇痛应能有效缩短术后恢复时 间及住院时间;
减少并发症
术后急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 手术本身是一种组织损伤,手术损伤和疾 病本身导致伤害性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起 机体的一系列的的复杂的生理、病理生理 的反应。

术后多模式镇痛(内容详细)

术后多模式镇痛(内容详细)
而介导外周镇痛作用
医学精制
8
(三) 苯环己哌啶类 NMDA受体拮抗剂 氯胺酮 右美沙芬 美金刚胺 用于治疗阿片类药物不敏感的神经病理和癌性疼痛
NMDA受体被激活后,调节Ca++内流,介导持续缓慢的去极化过程,导致中枢敏化。NMDA受 体拮抗剂(例如氯胺酮、右美沙芬、美金刚胺)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术后疼痛药物。
性疼痛(第二阶段疼痛)。 疼痛产生是一个多环节、极其复杂的过程,单一止痛机制不足以达到理
想镇痛。
医学精制
6
二、目前的临床镇痛药物及其机制
(一)局部麻醉药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 罗哌卡因 现已发现局麻药具有多种镇痛作用机制,其中包括电压门控钠通道阻断作用、
抑制G蛋白偶联受体及炎症反应调制 。行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患者,单次静脉 注射利多卡因后连续输注 4 h可明显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吸入麻醉药用量减 少35%),同时术中和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可减少50%。持续输注利多卡因 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恢复较早,减轻术后疲劳感,并缩短住院时间。 Herroeder等人证实利多卡因的抗炎症作用可降低机体促炎症因子 (IL-6、IL-8、IL1ra, 补体C3a、整合素、血小板白细胞凝集物等)的水平。 McCarthy对16项研究,共764名患者输注利多卡因的结果进行了汇总。研究中病人使 用利多卡因剂量及用法如下:单次给予100 mg(或1.5~2mg/kg)然后静脉持续输注 1.5~3mg/kg/h(或2~3mg/min)。对于腹部手术患者,应用利多卡因可减少术后恶心/ 呕吐的发生率,促进肠功能较早恢复,病人可早期下床活动,缩短康复时间及住院日。 同时他们对血浆利多卡因浓度进行了测定,其结果证明血浆利多卡因浓度在安全界限 内(<5μg/ml)。目前尚无因静脉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局麻药中毒反 应的报道,可见持续输注是安全的 。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术后疼痛是术后患者面临的一个常见问题,严重的疼痛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术后疼痛管理成为临床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多模式镇痛管理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重视和采用。

那么,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是因为单一模式镇痛效果有限。

传统上,术后疼痛管理主要采用单一模式的镇痛方法,例如单一药物使用或者单一的非药物治疗方法。

单一模式的镇痛治疗效果有限,不能完全满足术后患者的镇痛需求。

单一药物使用可能会出现药物耐受性或者药物依赖的问题,而单一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能因为缺乏长期的疼痛控制效果。

多模式镇痛管理通过结合多种镇痛方法,可以增加镇痛效果,提高术后患者的镇痛满意度。

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是因为不同疼痛类型需要不同的镇痛方法。

术后患者的疼痛类型包括躯体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炎症性疼痛等,这些不同类型的疼痛需要采用不同的镇痛方法进行管理。

单一模式的镇痛方法无法满足不同类型疼痛的管理需求,而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疼痛,采用相应的镇痛方法进行治疗,提高镇痛成功率。

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是因为个体化治疗的需要。

每个术后患者的疼痛感受和疼痛敏感度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个体化的镇痛治疗方案。

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疼痛特点进行个体化的镇痛治疗,提高镇痛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针对术后患者的疼痛特点,可以采用联合应用镇痛药物和物理疗法,或者结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镇痛药物,从而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是因为在多模式镇痛管理中可以降低镇痛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

过度使用镇痛药物可能会带来药物依赖、耐受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而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通过结合应用不同的镇痛方法,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的原因有多个方面。

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

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

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手术后的急性疼痛是患者常面临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

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多模式镇痛策略成为一种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探讨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并探索其优势和发展前景。

一、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定义和原理多模式镇痛策略是一种将多种止痛方式相结合的疼痛管理方法。

它综合应用静脉镇痛、局麻、神经阻滞、口服药物等多种方式,通过不同途径和作用机制的组合,以实现疼痛的快速缓解。

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原理是通过同时或依次应用多种止痛方式,针对不同阶段和部位的疼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这样可以提高止痛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并减少患者对镇痛药物的依赖。

二、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应用2.1 局部镇痛技术局部镇痛技术是多模式镇痛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应用局部麻醉药物,可在手术切口周围形成止痛区域,降低手术部位的疼痛感受。

常见的局部镇痛技术包括阴道环肌注射、腹壁注射、肘管穿刺等。

2.2 神经阻滞技术神经阻滞技术是多模式镇痛策略中的另一重要方法。

通过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特定神经或神经丛附近,可实现局部神经阻滞,从而实现疼痛的迅速缓解。

常见的神经阻滞技术包括硬膜外阻滞、腰硬联合神经阻滞、周围神经阻滞等。

2.3 静脉镇痛技术静脉镇痛技术通过静脉输入镇痛药物,使其通过血液循环迅速达到疼痛部位,以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常见的静脉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2.4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在多模式镇痛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种方式简便易行,患者可以在医院或家中继续治疗。

常见的口服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消炎药、醋氨酚等。

三、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的优势多模式镇痛策略在手术后急性疼痛中具有以下优势:3.1 较好的止痛效果多模式镇痛策略综合运用多种镇痛方式,可在不同层次和途径上同时发挥作用,从而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止痛效果。

3.2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传统的单一模式镇痛往往需要使用较高剂量的药物才能达到止痛效果,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随着手术切口技术的不断提高和麻醉技术的日益完善,手术已经不再是可怕的事情了。

然而,疼痛成为了术后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无论手术大小、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如何,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

这不仅会影响患者的舒适程度,也可能会影响手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及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抑制术后疼痛对于术后恢复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各种镇痛方法不断涌现,其中多模式镇痛管理已经广泛应用,而且效果显著。

多模式镇痛管理指的是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或技术来控制疼痛,这些药物或技术作用在不同的药理学受体上。

因此,多模式镇痛管理不仅能够减轻疼痛,还能够控制炎症及神经兴奋性,并且能够发挥相互协同的作用。

术后疼痛主要由四个机制引起:组织损伤、炎症、神经兴奋性增加以及中枢敏感性增加。

因此,术后疼痛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仅仅使用单一的镇痛方法可能效果不理想。

多模式镇痛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多种药物及技术联合治疗,达到协同作用。

比如,联合使用阿片类药物和镇痛泵等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缓解疼痛,并且避免阿片类药物因为口服给药的开放性而滥用的风险。

另外,多模式镇痛无论是外周神经阻滞、脑脊液外途径药物输注还是口服给药,都能够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外周神经阻滞是最常见的外科手术镇痛技术,通过定向注射药物于神经阻滞区域,可减轻疼痛,增强肌肉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脑脊液外途径药物输注主要是在脊柱穿刺后向硬膜外涂敷镇痛剂,但穿刺的风险较高,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口服给药或者药物泵等方法则不仅更为安全,而且更加方便。

总之,多模式镇痛管理是目前治疗术后疼痛的最佳方法之一。

与单一用药相比,多模式镇痛能够提高镇痛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药物滥用风险。

因此,多模式镇痛已经成为常规疼痛管理的首选方法,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摘要】术后疼痛是术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传统的单一药物镇痛管理方法在控制术后疼痛方面存在局限性,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多模式镇痛管理则采用多种方法结合,包括药物、物理疗法和心理支持等,能够更全面地缓解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减轻疼痛,还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促进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为了更好地处理术后疼痛问题,多模式镇痛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进一步完善多模式镇痛管理的实施方法,提高其效果和普及度,以更好地服务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关键词】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管理、单一药物镇痛管理、优势、实施方法、重要性、未来发展方向、总结1. 引言1.1 术后疼痛的重要性术后疼痛是手术后常见的副作用,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延长康复时间,增加医疗成本。

疼痛不仅造成患者身心的不适,还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手术效果。

有效管理术后疼痛至关重要。

术后疼痛的影响不仅仅停留在患者身上,还会对医疗机构造成负担。

疼痛会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并发症,增加医疗费用。

及时有效地管理术后疼痛,不仅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关乎医疗机构的运营和管理。

在现代医学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术后疼痛的管理对于手术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镇痛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的恢复,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不仅需要关注手术本身的技术,还需要重视术后疼痛管理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

2. 正文2.1 单一药物镇痛管理的局限性单一药物镇痛管理在术后疼痛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局限性。

单一药物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术后疼痛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不同患者在术后疼痛的类型、程度和持续时间上表现出差异,而单一药物可能无法有效地应对所有这些情况。

长期使用单一药物可能导致耐受性和依赖性的发展。

患者可能需要逐渐增加药物剂量才能获得相同的镇痛效果,而且一旦停止使用药物可能会出现戒断反应。

术后多模式镇痛共49页

术后多模式镇痛共49页
术后多模式镇痛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END

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开胸手术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术后剧痛成为
开胸手术患者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剧痛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延长患者的住
院时间和恢复时间。

有效的术后镇痛措施对于开胸手术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1. 药物镇痛:药物镇痛是开胸术后镇痛的基本方法之一。

多模式联合治疗中常用的
镇痛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局部麻醉药物等。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
用机制和镇痛效果,可以相互协同,提高镇痛效果。

2. 神经阻滞:神经阻滞是一种通过阻断伤口周围神经传导来达到镇痛效果的方法。

常用的神经阻滞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脊麻等。

多模式联合治疗中,神经阻滞可以与药物
镇痛相结合,提高镇痛效果。

多模式联合治疗在开胸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已经得到了一些研究的验证。

研究结果
显示,与传统的单一治疗相比,多模式联合治疗可以明显减少术后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项对100例开胸手术患者的研究发现,多模式联合治疗组的术后
疼痛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模式联合治疗还可以减少术后并
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

多模式联合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开胸术后镇痛方法。

它综合了不同的治疗手段,可以提
高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多模式联合治疗的研
究还比较有限,有待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研究来验证其疗效。

骨科镇痛:让多模式飞

骨科镇痛:让多模式飞

骨科镇痛:让多模式飞骨科患者中常常要通过各种手术治疗,那么患者在术前中后都会面临着各种疼痛,所以骨科镇痛非常重要,近年来骨科镇痛中的多模式镇痛不断发展:一、围术期多模式镇痛之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概念从1983年到现在已经历经35年的历程,但是这个问题目前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从痛觉敏化到超前镇痛再到预防性镇痛,进化到现在的术后多模式镇痛,安全有效舒适地解决围术期疼痛问题是我们的目标,为此我们的努力一刻都不能松懈。

现在提出新的持续优化的多模式镇痛理念,还需要麻醉科、骨科医生认真思考。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核心理念是个体化,这是提出ERAS(加速术后康复)的丹麦胃肠外科医生Kehlet?H教授提出的另一理念。

众所周知每个单位都成立了相关小组,如急性疼痛服务小组(APS)、围术期急性疼痛管理小组(PAPS)、多学科疼痛管理小组(PMDT)等。

这些名词经常见到,那么做的工作有哪些?又是怎么做的呢?麻醉专业权威杂志British?J?of?Anesthesia告诉我们,手术痛带来的无论是创伤应激还是免疫炎症等,都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疼痛反应,而治疗方法也是根据不同层次给予阻断和治疗。

Kehlet?H教授在1993年就给出了手术痛与中枢神经连接的模式图,但是它在临床应用效果是不确定的。

因为多模式镇痛的通路、环节、靶点非常多,所以镇痛道路的工作异常艰难。

另外疼痛信号传递机制也存在多层面、多受体、多递质的现象,其中蓝斑核在传递机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临床镇痛中选用右美托咪定可能部分作用在蓝斑核。

蓝斑核是镇痛影响睡眠的关键核团,它与各种兴奋型递质和抑制型递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疼痛信号传递机制图模拟表达。

因此,选择镇痛药物时,可以根据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不同镇痛的时段需求进行选择应用。

其实在用药的时候我们不会细致的去思考哪个递质被哪个药物处理,但是会去考虑为什么镇痛无效或者为什么在这个时段镇痛不满意。

术后镇痛的管理在特别关注患者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麻醉科医生能够有效进行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管理的案例。

闵苏教授: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闵苏教授: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闵苏教授: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闵苏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常务委员1概述解决手术痛是所有从事麻醉专业人员根本的根本,没有手术痛就没有麻醉专业。

因此手术痛的生理、疼痛的时限、手术痛的伦理以及各种药物、方法和技术是麻醉医生每天都在关注和研究的内容。

手术痛无外乎四大原因:创伤、应激、炎症和疾病。

其中疾病部分现在疼痛科已做了很多的工作和贡献。

治疗手术痛存在多模式的问题,因此麻醉医生应该认真整合、梳理麻醉医学领域中各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麻醉医学,要将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加上“围手术期”的时限,变成围术期药理学、围术期解剖学、围术期生理学、围术期监测学、围术期管理学、围术期康复医学、围术期麻醉治疗学、围术期脏器功能保护与调控学等。

第二是先进技术,我们现在拥有很多先进技术和设备仪器,其中麻醉医生绝对不能放弃的就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

术后镇痛还涉及麻醉门诊、麻醉科护士、PACU、病房和药学部门等,这都离不开应用多模式镇痛管理的技术和策略。

手术痛到底给手术患者带来了多大的疾病负担呢?术后急性疼痛就是手术痛产生的,而术后慢性疼痛也与手术痛密切相关。

当然它与疾病和术前疼痛也有关系。

手术痛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消耗,其中包含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然而,大家都非常关注手术后急性疼痛的评估、治疗以及再评估,而术后慢性疼痛也是不能够忽视的,其发生率高达65%。

这不仅在机体感受方面,在焦虑和抑郁等方面,都会带来明显的疾病负担。

以上内容均来自临床数据和文献资料。

作为麻醉科医生不能简单地成为麻醉师或麻醉将,而要做名符其实的麻醉与围术期医生。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要思考3个问题:首先是手术痛影响患者康复和预后,这与围术期医学的要求是契合的;其次要思考术后镇痛可以促进术后康复和预后么;外科医生可能不太认可这个观点,因此需要实践证明;最后术后疼痛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非常严重的造成患者负担的问题。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技术问题(EDA, PCA, PNB等),规律APS查房 医院管理:全院范围内疼痛管理政策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第25页
总之,以多模式镇痛观 念朝着一致目标(术 后镇痛效果好、药品 副作用小)努力。
无痛睡眠; 无痛静息; 无痛活动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第26页
麻醉医生作用
容量(ml)
20 10~20
辅助用药
吗啡1~2mg 吗啡1~2mg
0.25%~0.5%罗哌卡因 0.2%罗哌卡因
0.25%~0.5%罗哌卡因
30~40 10~50 30~40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第14页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PCA)
优点: 镇痛及时、快速 血药浓度平稳,镇痛时间可控 能到达个体化用药 能最大程度减轻患者、家眷、医生负担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第22页
PMDT是一个针对术后疼痛治疗应运而生全新理念,在 PMDT推广过程中沟通、了解、宣传最主要。后续要将 PMDT落实到每一位医生中心,将PMDT融入到每一项诊疗 常规中。术后疼痛治疗临床需求很大,PMDT能够融合各家 优势,强强联手,更加好地处理患者术后疼痛问题。
18.8%
16.2%
10
16.1% 15.2% 14.3% 14.8%
13.4%
0
恶心
呕吐
镇静
3.4%
皮疹
尿潴留
多学科协作的多模式镇痛PMDT Br J AnaesthHale Waihona Puke Nov;95(5):584-91.
第13页
局部给药:
部位
膝关节镜 肩关节镜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新理念逐渐被引入临床实践中。

传统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主要依靠单一的药物或技术,如静脉镇痛药或局麻药。

然而,单一的镇痛方法在效果上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充分满足患者的镇痛需求。

因此,发展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成为了一种趋势。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顾名思义即采用多种不同的镇痛方法和药物,以综合的方式来管理术后疼痛。

多模式镇痛可以根据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个体差异,个性化地制定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方案,从而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镇痛效果。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理念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多途径镇痛: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以同时利用多个途径进行药物输注,如静脉、局部和脊髓等,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例如,可以结合静脉镇痛药和局麻药的应用,以减少疼痛的传导和感知。

2.多种药物组合: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以通过多种药物的组合应用,以增强镇痛效果。

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药、非甾体抗炎药和肌肉松弛剂等。

例如,可以使用静脉镇痛药和局麻药的联合应用,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协同作用,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3.个体化管理: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将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管理,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镇痛需求。

不同的患者可能具有不同的疼痛敏感性和药物反应性,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镇痛方案。

4.综合评估: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需要综合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和不良反应等因素,以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镇痛效果更好: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结合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途径和机制发挥协同作用,提供更全面、更强效的镇痛效果。

2.减少药物副作用: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以减少单一药物的使用量,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药物组合和途径选择,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提高患者满意度: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疼痛需求进行个性化管理,提高镇痛效果,减少疼痛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提高患者的术后恢复和满意度。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ppt课件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新理念ppt课件
6
术后急性疼痛的传导途径
疼痛
4.感知 感觉到疼痛
脊髓背角
3.调节 来自脑的神经冲动下 行途径调节疼痛感觉
背根神经节
外周神经元
脊髓丘脑束
7
2.传导 神经冲动被传导 至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伤害感受器
1.转化 有害刺激在疼痛受体被
转换成神经冲动
损伤
外周组织损伤通过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机制调节神经系统的反应性
展和延伸。
Rosero EB, Joshi GP.Preemptive, preventive, multimodal analgesia: what do they really mean?[J].Plast Reconstr Surg,2014, 134(4):85-93
10
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
激动阿片受体 抑制5-HT/NE再摄取
NSAIDs
多模式镇痛
曲马多
局部 麻醉药
阻断膜Na+电压门控通道
多模式镇痛是通过联合应用能减弱中枢系统疼痛信号的阿片 类药物和区域阻滞及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信号触发为目
的的NSAIDs来实现的。
Am Surg. 2014 Mar;80(3):219-28.
4. 阿片类(尤其是高脂溶性的芬太尼或舒芬太尼)与局麻药联合用于 PCEA;
5. 氯胺酮(可减低手术后疼痛和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
13
成人手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 2017.
镇痛方法的联合应用
椎管内阻滞
(硬膜外、鞘内)
外周神经阻滞
12
镇痛药物的联合应用
1. 阿片类(或曲马多)与对乙酰氨基酚联合: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日量 1.5-2.0 g,在大手术可节俭阿片类药20-40%;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

为什么术后疼痛强调多模式镇痛管理术后疼痛是许多手术患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它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延长患者的恢复时间。

为了控制术后疼痛,多模式镇痛管理已经成为一种先进的治疗模式,受到了广泛关注。

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通过合并多种不同的镇痛方法,使镇痛效果最大化,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多模式镇痛管理不仅仅是单一的镇痛方法,而是一个整体的镇痛体系,该体系融合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阻滞、舒缓技术等多种治疗方法。

各种治疗方法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多模式镇痛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镇痛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恢复速度和质量。

在多模式镇痛管理中,药物治疗是重要的一环,常用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消炎药、镇痛药物等。

各种药物可以相互协同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减轻疼痛。

例如,阿片类药物可以通过中枢神经系统镇痛作用减轻疼痛,非甾体消炎药则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疼痛。

药物治疗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调节,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

除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是多模式镇痛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治疗包括热疗、冷疗、按摩疗法等。

热疗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提高疼痛区域的氧供,从而减轻疼痛。

冷疗则可以减轻疼痛区域的肿胀,消除疼痛。

按摩疗法可以舒缓肌肉、放松神经,减轻疼痛和不适。

神经阻滞是多模式镇痛管理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其优点在于通过阻断疼痛信号的传递,减轻疼痛。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靶向疼痛部位,减少镇痛药物的投入。

神经阻滞可以缩短恢复时间,减少危险性高的药物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度疼痛
如: 开胸术 上腹部手术 大血管(主动脉)手术 全膝、髋关节置换术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药伤 口浸润 (2)NSAIDs (排除禁忌证) (3)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类 或外周神经阻滞或神经丛阻 滞或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注 射(PCIA)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 麻药伤口浸润 (2)NSAIDs(排除禁 忌证) (3)区域阻滞加弱阿片 类药物或曲马多或必 要时使用小剂量强阿 片类药物静脉注射
求取得完全的、长时间的、覆盖整个围手术期的有效镇痛手段
多模式镇痛(Multimodal Analgesia) 能减弱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的阿片类药和区域阻滞 主要作用于外周以抑制疼痛信号的触发为目的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s),同时可以有效抑制外周和中枢的痛觉敏化…
联合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或不同的镇痛措施,通过多种机制产生 镇痛作用,以获得更好的镇痛效果,而使药物副作用减少到最低
多模式联合镇痛组
硬膜外镇痛组
静脉镇痛组
Anesth Analg 2003;96:469–7
围手药物联合镇痛临床获益差别显著
4893名术后接受PCA镇痛患者(荟萃52个RCT研究)分4组:对照组、安慰剂 + 吗啡组、扑热息痛 + 吗啡组、NSAIDs + 吗啡组、选择性COX-2抑制剂 + 吗啡组。比较各组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出血、肾衰) 的发生率。
多种药物联合镇痛
阿片类药物
镇痛机制互补,具协同作用,增强镇
痛效果; 协同作用
减少每种镇痛剂的剂量; 可能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NSAIDs 对乙酰氨基酚 神经阻滞剂
Anesth Analg. 1993;77:1048-56. Digestion. 1991;49:198-203.
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日益引发关注
术前采取镇痛措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
围手术期 术前 术中 术后
为防止痛觉过敏的发生,应尽早进行术后镇痛,在术前采取镇痛措施以减缓 术后痛的发生,即“超前镇痛”。 Anesthesiology 2003; 98:151–5
Current Opinion in Anaesthesiology 2006, 19:551–55
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 NSAIDs与区域性镇痛技术之重要
今日主题
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多模式镇痛更有效安全 多模式镇痛中之NSAIDs NSAIDs是多模式镇痛中的重要药物 多模式镇痛中之区域镇痛技术 区域镇痛技术是多模式镇痛的基石
多模式镇痛新理念
多模式镇痛更有效安全
什么是疼痛?
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 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
临床医师 • 恶心、呕吐 • 呼吸抑制
病人
不良反应
Opioid
Concerns
社会
潜在成瘾性的担忧
Anesthesiology 2004; 101:212–27
专家共识对多模式镇痛的推荐
轻度疼痛
如: 腹股沟疝修补术 静脉曲张 腹腔镜检查
中度疼痛
如: 髋关节置换术 子宫切除术 颌面外科
现在更提倡多模式镇痛

目的
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减少其副作用

提出
1990年Dahl等医生在结直肠手术中 硬膜外(Loc + Opioid) + IV NSAIDs 镇痛效果改善,病人康复加速

此后,多模式镇痛得到发展
Dahl JB, et al. Br J Anaesth.1990, 64(4): 518-520. Kehlet H, Dahl JB. Anesth Analg. 1993, 77(5): 1048-1056.
由组织损伤所致的不愉快情绪感受
术后镇痛的目的
减轻疼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帮助快速恢复 尽早出院 改善生活质量 降低死亡率
改善术后临床转归
围手术期镇痛新理念
围手术期镇痛 ≠ 手术后镇痛
围手术期镇痛的目的是缓解手术造成的疼痛及其带来的不良反应,
实质是防止外周及中枢敏化的发生
预防性镇痛(Preventive Analgesia) 采用持续的、多模式的、阻止痛敏感状态形成的预防性镇痛,以
(1)对乙酰氨基酚和局麻 药伤口浸润 (2)NSAIDs(排除禁忌 证) (3)外周神经阻滞(单次或 持续注射)或曲马多或阿 片类药物注射(PCIA)
多模式镇痛效果更优
114例胃肠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局部浸润+术后镇痛泵组(多模式镇痛组)、硬 膜外镇痛组、静脉镇痛组。结果显示多模式镇痛组VAS评分更优,且各组严重不良 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Fig. 3. Visual analog scale (VAS) score forpain intensity at rest at 24 h (0–10 cm)
Anesthesiology 2005; 103:1296–1304
围手术期镇痛切实可行
围手术期
术前 术中 术后
有必要对术前、术中、术后均采取镇痛措施,抑制疼痛敏化的 发生,即针对于整个围手术期的全程疼痛管理
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5;25(1);11-3
多模式镇痛的理论基础
疼痛 NSAIDs抑制COX过量 表达降低中枢敏化
调制 传入
背角 脊根神经节
NSAIDs抑制COX过量 表达降低外周敏化 外周神经元
阿片类药物与阿 片受体结合产生 镇痛作用
硬膜外阻滞或其 它局部麻醉技术
损伤
外周伤害感受器
药物联合镇痛的理论基础
阿片类药物仅阻断中枢痛觉传导,不能抑制外周炎症反应; NASIDs可抑制外周致痛的炎症因子,同时减少中枢COX-2表达上调 以抑制中枢痛觉超敏
NSAIDs
CNS Drug,2007;21(3),185-211
现在更提倡多模式镇痛
现代多模式镇痛的基石是“区域性镇痛技术” PCEA, CPNB 术中采用局部浸润(使用Loc.) 术后伤口使用局部麻醉药持续输注
静脉小剂量利多卡因持续输注
结合多种药物 NSAIDs,COX-2 inhibitors 其它药物
对乙酰氨基酚,氯胺酮,右美沙芬,地塞米松,可 乐定,右美托咪啶,腺苷,镁离子,Gabapentin, Pregabalin, Beta-blocker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