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

合集下载

麻疯树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麻疯树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B o o c fte p to e fp w ey mc e n J t p a c ra/ AO Y u , ta.( i u n in mis h ah g n o o d r l w i ar h uc sXI u i e 1 Sc a o d o h Acdmyo oet ,h n d 0 , hn ) ae f rs y ce g u6 8 C ia F r 1 1 0

t e i ta ea i e h mi iy o 5% ;n ta H4, p i m H6, l l e o so r nai n. ato— h ni lr l tv u d t f3 i i ii lp o tmu p pi 0 wh n t t p gemi to J r
is i c bai n e i d f a u 1 d y .Ari ca i o u ai n e t e u t s ow t t h e e p r t r t n u to p ro o bo t 0 a s tf i l n c lto t s r s ls h i ha t tm e a u e 2 C 5o
粉病病原菌寄生性很强, 有伤和无伤接种均能发病, 其潜育期 1 左右。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 明, 0d 在 温度 2 5℃ , 相对 湿度 9 % , H 0 p 6时麻 疯树 白粉 病发 生 最严 重 。
关键 词 : 疯树 ; 麻 白粉病 ; 原 菌 ; 病 生物 学 中 图分类 号 :7 3 1 文 献标 志码 : 文 章编 号 :6 1— 8 6 2 1 ) 2—0 0 0 ¥6. 5 A 17 08 (00 0 0 5— 3
地区, 尤其 以亚洲 中南半岛以及我 国云贵高原南部 的干热河 谷地 区为集 中分 布 区。麻 疯树 是 多用途 树

杨树白粉病病原菌鉴定

杨树白粉病病原菌鉴定

杨树白粉病病原菌鉴定裴冬丽;刘筱斐;李成伟【摘要】对河南商丘地区的毛白杨白粉病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显微观察该病原菌无性和有性世代特征,初步鉴定为杨球针壳白粉菌(Phyllactinia populi;对该病原菌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该序列与GenBank中杨球针壳白粉菌的同源性为99%.【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44)001【总页数】3页(P100-102)【关键词】毛白杨;杨球针壳白粉菌;形态学鉴定;ITS序列【作者】裴冬丽;刘筱斐;李成伟【作者单位】植物与微生物互作重点实验室(商丘师范学院),商丘,476000;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植物遗传与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周口师范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5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因其具有生长快、树干挺拔、树形优美等特点,是优良的造林绿化树种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速生材林、防护林等。

杨树白粉病发生较为普遍,病害发生严重时,引起叶片小,生长势衰弱,影响绿化效果和树木材质。

据研究报道,山西杨树白粉菌主要由杨球针壳菌(Phyllactinia populi)侵染所致[1],甘肃枫杨白粉菌由胡桃球针壳菌(P. juglandis)侵染所致[2],内蒙古杨树白粉菌主要由杨球针壳白粉菌(P. populi)和钩丝壳白粉菌(Uncinula mandshurica)侵染所致[3-4]。

病原菌一般6—9月份致病,严重时使整个叶片呈白色,秋后形成闭囊壳,成熟后越冬。

2013年6月,河南省商丘地区种植的毛白杨暴发了严重的白粉病,严重地块发病率达到了80%~90%。

笔者报道了河南商丘地区白粉病菌的发生,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为杨树白粉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1 材料供试植物材料为河南商丘师范学院校园内种植的毛白杨。

1.2 病原菌显微形态鉴定病原菌染色采用台盼兰染色法[5]。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某城市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案例
发病情况
该城市多种园林植物遭受白粉病侵害,其中以叶片和嫩枝受害最为严重。受害植 株生长受阻,叶片变黄、脱落,甚至导致整株死亡。
防治措施
加强植物检疫,防止带病植株进入该城市;加强园林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株 的抗病能力;定期喷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04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方法
种植抗病品种
选择对白粉病具有较强抗性的 品种进行种植,降低病害发生
的风险。
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物的 抗病能力;及时修剪,改善通 风透光条件,减少病害的传播

轮作换茬
对于发病严重的地块,可以采 取轮作换茬的方式,避免病害
的连续发生。
生物防治方法
发现了一些可用于 白粉病防治的新型 生物防治剂。
明确了环境因素和 病原菌对白粉病发 生发研究白粉病的抗药性和抗药机制。 加强园林植物白粉病的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设。
针对白粉病的综合防治策略仍需完善。 需要进一步探索生物防治剂的研发和应用。
THANK YOU.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
生长发育
白粉病病原菌的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0~25℃,最低温度为15℃,最高温度 为30℃。
抗逆性
白粉病病原菌的抗逆性较强,在干燥环境下仍可存活。
病原菌的分类与鉴定
分类
白粉病病原菌有多种,如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等。
鉴定方法
一般采用显微镜观察分生孢子、菌丝等特征进行鉴定,同时也可以采用分子生物 学方法进行鉴定。
越冬病菌的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
再侵染源
病菌的菌丝和分生孢子。
白粉病的传播途径
风传播

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白粉病发生及其防治一、园林植物白粉病症状、病原及发病规律白粉病的种类很多,但其发病症状、流行方式和防治方法等大致相同,可为害月季、紫薇、大叶黄杨、黄栌、石楠、卫矛等多种园林植物。

1.紫薇白粉病主要侵害紫薇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染。

嫩梢和花蕾也能受侵染。

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为圆形病斑连成片。

严重者整个叶片枯黄,引起早落叶,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由白转黄,最后变为黑色的小点粒。

该病菌在生长季有多次再侵染。

主要发生在春、秋季,尤其秋季发病严重。

2.大叶黄杨白粉病主要危害幼嫩新梢和叶片,多发生于叶背。

但大叶黄杨叶片正反面的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感病叶片背面的病情随正面病情的加重而加重。

发病时,先在嫩叶表面产生白粉小圆斑,后逐渐扩大,病斑逐渐扩展成圆形白粉层,老病斑上的白粉层变灰白色。

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叶片皱缩、出现褪色斑块,甚至病叶纵卷,新梢扭曲、萎缩。

病叶、病梢为病菌翌春的初侵染来源。

春、夏、秋季都可发生。

多雨季节和高湿条件利于发病。

夏季高温不利于病害发展。

3.黄栌白粉病初期叶片出现针头状白色粉点,逐渐扩大成污白色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严重时整叶布满厚厚一层白粉,全树大多数叶片为白粉覆盖。

秋末正常叶片变为红色时,被白粉覆盖的病叶仍为暗绿色或黄色,并在白粉层上出现黑色小粒点,为闭囊壳。

病菌还侵染嫩梢。

该病多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之后逐渐向上蔓延。

发病初期至8月上旬,病情发展缓慢;8月中旬至10月上旬,病情发展迅速。

4.芍药白粉病病害先从植株内部近地面的叶片开始发生。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以后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斑,随后整个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片、叶柄,茎部也受侵染。

严重时白粉状物变成灰白色或红褐色,叶片枯黄且发脆,但一般不脱落。

高热潮湿气候和雨水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扩散。

二、园林植物白粉病防治方法1.减少侵染来源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除枯枝落叶,春季抽梢前剪除病芽、病枝,集中销毁;生长期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及时疏剪过密枝。

中药材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中药材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中药材白粉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白粉病主要由白粉菌属、单丝壳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子囊菌亚门白粉病目的真菌均能引发,病原物种类很多。

该类病菌在温度15-30℃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温暖干燥、植株间光线弱或在荫蔽的条件下发病重。

因此造成了中药材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多次受到侵染。

主要危害的中药材有芍药、五味子、当归、三七、黄连、黄芪、枸杞等品种。

白粉病刚发生时可以从植株的叶面上看到有比较小的粉斑,如果防治不及时粉斑就会迅速扩展,最后导致叶片发黄枯死,一旦白粉布满整个叶片,则会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

感染白粉病的中药材轻者减产10%-20%,重者30%-50%。

一、中药材白粉病的诊断1、初发病时叶片正、背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2、叶柄、茎部染病也生白色霉点或霉斑;3、严重时整个叶片被白粉覆盖,致叶片干枯或全株枯死;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1、病菌以闭囊壳在病叶上越冬;2、翌春产生子囊孢子进行传播蔓延;3、在芽上越冬的菌丝,翌年也可发病。

三、防治方法1、处理病残体,减少翌年初侵染源;2、轮作:白粉病病菌种类很多,一类白粉病病菌只危害一类中药材或一种中药材,如果采用中药材不同品种轮作,即可有效减少白粉病的发生。

3、做好清园工作:把中药材种植园内残枝烂叶清除出去,然后土壤消毒、棚室消毒,把棚内的病原菌杀灭。

4、种子的处理:温汤浸种,把种子放入温度在50度左右的热水中不断搅拌,直到温度降到30度再浸泡4—8个小时后,阴干后再进行播种。

5、合理密植,注意通风透光,能减少发病,发现病株或病叶及时摘除带出中药材种植园,防止病毒侵染其他的植株;6、控制氮肥的用量:氮肥超量,中药材植株体内铵态氮的可溶性增加,细胞壁变薄,也容易受到白粉病病菌侵染。

7、发病前喷洒波美度2-3的石硫合剂保护;8、发病初期喷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50%退菌特、10%苯醚甲环唑,或嘧菌酯,或乙嘧酚、或腈菌唑等药剂喷雾防治。

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

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袁瑞玲;郎南军;陈鹏;向振勇;郑科;赵琳;蔡芳【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37)033【摘要】[目的] 为控制基地麻疯树白粉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制片镜检对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的麻疯树白粉病进行病原鉴定.[结果] 麻疯树白粉病病原为白尘粉孢(Oidium leucoconium Desm).初选了1个杀菌剂组合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初步结果表明,该药剂组合能促进植株正常生长发育,防治麻疯树白粉病效果明显,在病害发展较快时,间隔7 d连续施药2次,防效高达85.3%;药剂处理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施用过试验药剂的麻疯树1月份不仅不落叶,枝梢还明显生长,并于3月份结果;且施用该药剂安全无药害.[结论] 为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比较经济和有效的方法.【总页数】3页(P16207-16208,16210)【作者】袁瑞玲;郎南军;陈鹏;向振勇;郑科;赵琳;蔡芳【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西南林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相关文献】1.不同药剂对麻疯树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J], 郑少华2.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 [J], 吴跃开;欧国腾;余金勇;李晓虹3.麻疯树枯斑病病原鉴定及杀菌剂毒力测定 [J], 段帅;孙涛;蒋选利4.麻疯树白粉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J], 肖育贵;周建华;肖银波5.麻疯树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J], 袁瑞玲;郎南军;陈鹏;向振勇;郑科;赵琳;蔡芳;齐泮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麻疯树白粉病危险性分析评估

云南省麻疯树白粉病危险性分析评估
病害的报道。受害植株顶梢不能正常生长 , 叶面被满 白粉 , 严 重影响麻疯树 的光合作用 , 并导致霉 污病 的发生 , 每年都有 大
量的麻疯树人工林受到危害 , 轻则降低林木生长 , 重则导致植 株无法开花结实 , 严重影 响麻 疯树 的生物柴 油生产与产业化 发展 。 。 目前 , 仅见过该 病害发生规 律及其 防治方法 的报
道 。为正确认 识麻疯树 白粉病 在我 国对林木 所造成 的危 险
性, 加强对我 国麻疯树 自粉病的管理 , 有效地控制其危害和制 止该病害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 笔者对麻疯树 白粉病在云南省 的危险性进行了系统 的定性 与定量分析 , 以此对该种病 害的
1 . 3 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 ( )
州、 丽江市 、 西双版纳州、 普洱 市等地分 布较 为广泛 。根据
现有文献及笔者的实地调查 可知 , 麻疯 树 白粉病在云南 省双 江县 、 元谋县和元 阳县均有发生 J 。 1 . 2 潜在 的经济危 害性 ( P ' )
麻疯树 白粉病病原为 白尘粉孢 , 子实层呈 白粉状 , 菌丝生
1 0 . 8 I . L m; 分 生孢 子近椭 圆形 , 单胞 无色 , 串生 , 内含 很多 颗
1 . 4 传 播 扩 散 的 可 能性 ( P 4 )
1 . 1 麻疯树 白粉病在 云南省的分布状 况( ) 麻疯树是国际上公认 的重要 能源树种 , 具有很高 的经 济
价值 。云南省是 我 国麻 疯树重 要种植 区。云南麻 疯树 种
植 区分布于全省热 区, 以干热河谷区最为常见 , 是干热河谷最 为适宜 的造林树 种 , 在 云南省 红河州 、 楚雄 州、 临沧市 、 大 理
麻疯树是世界上公认 的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替代化石能源

麻疯树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麻疯树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P toC iaCo p n i t , e ig 1 0 9 , hn er hn m a y Lmi d B on 0 1 5 C ia) e
Ab ta t n e t ain a d ie tf ain o o rf n lds ae a ge oJ to h H C Sa d terp t o n r mplme tda a y n sr c:Iv si t n d n ic to ff u u ga ie s sd ma dt arp a C P O n h i ah ge sweei g o i e ne tYu n a g
菌 ( o e tcu . 。对病 害的症状和病原形态作 了描述 , C ltr hms ) lo i p 并提 出了加强管理 、 合理施肥 以增强树 势 , 高植 提 株抗病能力 ,清除病 叶病 果 ,药剂防治和种植抗病 品种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麻疯树 ;真 菌性病害 ;鉴定
中图 分 类号 :¥ 6 . 7 31 文 献标 识 码 :B
Z E H O Ln ,C ag ,Q a. n H NGKe,Z A i AI n F I n1 P u
( Yn a cd m oet , u mig6 0 0, hn ,  ̄ a yL b rtr oet ln ut ainad Ui- t n L b rtr , u n nA a e yo rsy K n n 5 2 4 C ia 2 mn nKe a oao o fF r " y fF rs Pa t lv t n ti i , a oaoyo C i o la o f
麻 疯 树 真 菌病 害 调 查及 其病 原鉴 定
袁瑞玲 1 郎南军 ,陈 鹏 , 向振 勇 , 2 , 郑 5 赵 琳 省林业科学院 ,云南 1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

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园林植物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害,它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这种病害主要侵袭植物的叶片、芽、茎等部位,会导致植物叶片开裂、变形、褪色等情况,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本文将着重探讨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症状1. 叶片上呈现白粉状的结构,影响植物的整体美观度。

这时要进行及时的清除,以保证植物的干净。

2. 叶片上的白粉状物质长时间不被清除,会形成厚重的灰色,从而将植物叶片上的毛孔堵塞。

这样会使植物的呼吸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植物的生长受阻。

3. 长时间被感染白粉病害的植物会导致导致植物产生变形、凋萎等现象。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容易导致植物死亡。

二、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分析1. 植物管理不当。

主要指的是植物的养殖过程中,没有进行及时的清洁或者对本身就患有白粉病的植物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长时间的忽略,就会导致白粉菌在植物内部大面积繁殖,从而形成白粉病。

2. 天气原因。

园林植物的生长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天气的影响,如果当地的气候多变或潮湿,就会更容易导致白粉病的产生,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三、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措施针对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以下措施是需要着重注意的。

1. 加强植株管理。

管理是防治的前提,因此要定期给植物进行除草、清洗、修剪等工作。

如果发现植物已经患有白粉病,就要尽快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病菌在植物本身上大面积的繁殖。

2. 使用化学药物防治。

白粉病在园林植物上的治疗一般使用化学药物。

化学药物有广谱和窄谱之分,窄谱药品能够精准打击白粉病,对植物的伤害较小,同时对害虫的威胁也较小。

化学药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使用,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方面也需要严格把控。

3. 生物防治。

白粉病有着强烈的地域性,依赖于微生物活性很高,使用一些具有杀菌、调节土壤等功能的微生物氮结构因子种类进行防治,能够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同时也避免了化学药品对植物和环境的影响。

树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树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树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树木白粉病的分布与危害:白粉病分布在全国,主要危害玫瑰、月季、槐树等。

树木白粉病的症状:主要发生在叶两面,叶面多于叶背,叶两面初现白色稀疏的粉斑,后不断增多,常融合成片,似绒毛状,严重的布满全叶,后期常现黑色小粒点,即病菌闭囊壳。

树木白粉病的病原:uncinulasinensistai&wei称中国钩丝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菌丝体叶两面生,以叶背为主,展生。

子囊果散生或聚生,暗褐色,扁球形,大小90—120μm。

附属丝10—20根,直或弯,长为75—160μm,是子囊果直径0.8—1.25倍。

具子囊4—8个,近球形或不规则卵形,有短柄或无,大小48.3—55.9×38.1—43.2,有4—6个子囊孢子,短圆卵形,大小17.8—22.9×10.2—15.2。

树木白粉病的发生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组织内或芽鳞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大。

树木白粉病的防治方法:初期摘除病叶,秋季清除病叶。

喷洒50%硫磺胶悬剂3000倍液,7—10天1次,连续2—3次。

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白粉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白粉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

园林植物侵染性病害---白粉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摘要:白粉病是园林植物上发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侵染性病害,病原菌主要危害植物的嫩叶、幼芽、嫩梢和花蕾,从而抑制植物光合作用,削弱植物的生长势。

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可多次进行再侵染,有时后期可在病部产生黑色小点,影响开花,降低观赏价值,严重时甚至引起植物死亡。

引起园林植物白粉病的常见病原菌是白粉菌属、单囊壳属、内丝白粉菌属、叉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

主要为害杨树、垂柳、碧桃、蔷薇、大叶黄杨、月季、紫薇、丁香、牡丹、芍药、菊花以及草坪等多种园林植物。

关键词:园林植物;白粉病;综合防治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满足物质文化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

园林绿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

但在园林规划和建设中,急功近利、违背园林植物自然规律的绿化手法屡见不鲜。

大树进城,大草坪、大色块、高密度种植,不仅造成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同时也导致植物病害的大面积发生。

白粉病就是一种较为常见、对园林植物危害较为严重的病害,因此认知其发生规律并进行综合防治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危害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园林植物的叶片、嫩梢、花蕾、花芽、花梗等部位。

发病初期,叶上出现褪绿小圆黄斑,逐渐扩大,以后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粉层。

病部表面长出一层白色至灰白色粉状霉层,即病菌无性世代的分生孢子,也是白粉病的典型特征。

后期白色粉状霉层出现黄绿色不规则斑点,渐变为淡灰色,受害病叶或枝条上有黑色小粒点产生,即病菌的有性世代的闭囊壳,也有白粉始终不产生黑色小点。

被害植株矮小,生长不良,叶子凹凸不平或卷曲,枝条发育畸形,不能开花或开花畸形。

严重时,叶片萎缩枯死,以致整株死亡,影响植株的生长和观赏价值,连年发病可严重削弱其生长势。

2传染源白粉病的传染源--病原菌为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的各种白粉菌属。

麻疯树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麻疯树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麻疯树真菌病害调查及其病原鉴定袁瑞玲;郎南军;陈鹏;向振勇;郑科;赵琳;蔡芳;齐泮仑【摘要】调查鉴定了云南省元阳县膏桐良种繁育基地麻疯树(Jatropha curcas)上4种真菌病害及其病原菌,分别是:麻疯树叶斑病(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其病原为油桐叶斑球壳菌(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麻疯树白粉病(Oidium leucoconium),其病原为白尘粉孢(Oidium leucoconium);麻疯树赤枯病(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其病原为异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heterocornis);麻疯树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其病原为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 sp.).对病害的症状和病原形态作了描述,并提出了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清除病叶病果,药剂防治和种植抗病品种的防治建议.【期刊名称】《浙江林业科技》【年(卷),期】2010(030)003【总页数】4页(P64-67)【关键词】麻疯树;真菌性病害;鉴定【作者】袁瑞玲;郎南军;陈鹏;向振勇;郑科;赵琳;蔡芳;齐泮仑【作者单位】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森林植物培育与开发利用、云南珍稀濒特森林植物保护和繁育重点实验室,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昆明,650224;云南省林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204;西南林业大学,云南,昆明,65022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北京,1001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麻疯树(Jatropha curcas),又名小桐子、膏桐、黑皂树、芙蓉树、臭油桐等,为大戟科麻疯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世界热带地区,在我国分布于云南、四川、广西、广东、海南等地。

麻疯树枝干溃疡病的病原鉴定

麻疯树枝干溃疡病的病原鉴定

麻疯树枝干溃疡病的病原鉴定吴跃开;欧国腾;孙建昌【摘要】Stem and branch canker disease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occurred in the biofuel plantation (Jatropha curcas L.) in Luodi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 usually resulting in the death of the seedlings, branches, stems or even the whole big trees. The dam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ypotoms of the disease were introduced;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morphological study and pathogenicity inoculation test, the causal agent of the canker disease was identified asBotryosphaeria.dothidea(anamorph:Fusicoccum aesculi).%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枝干溃疡病是麻疯树主要病害种类之一,常引起幼苗、枝干枯死,甚至全株死亡.对该病的危害特点、病症特征进行了介绍,并根据形态学特征观测及致病性接种试验的结果,将其病原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其无性型为Fusicoccum aesculi.【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51)003【总页数】4页(P518-521)【关键词】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枝干溃疡病;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Fusicoccum aesculi【作者】吴跃开;欧国腾;孙建昌【作者单位】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11;贵州省罗甸县林业局,贵州罗甸550100;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659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新兴的重要能源植物种类之一,目前在世界各地均大面积推广种植。

麻风树(小桐子)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麻风树(小桐子)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鸣谢 收稿日期
贵州省科技厅基金项目[黔科合 J 字( 2007) 2070 ]; 贵州省 年度攻关项目[黔科合 NY( 2009) 3065]。 吴跃开( 1972 - ) ,男,贵州黎平人,副研究员,硕士,从事植 物病虫害防治、有益昆虫及微生物的应用开发研究,E-mail: wuyaokai@ 163. com。 加拿大农业和农业食品部 Keith Seifert 博士惠赠镰孢菌相关 鉴定资料,谨此致谢。 2011-06-27
and rotten root
主根腐烂,全株死亡 Rotten taproot and
dead whole plant
生长正常 Normal growth
3
2
0
3
2
0
5
0
0
4
1
0
0
0
5
注: 各菌株测试麻疯树幼苗数均为 5 棵。 Note: The number of strains used for testing Jatropha curcas L. seedlings is
2. 3 致病性测试结果 将来自不同采集地点及采集时间的
4 个典型根腐菌菌株( Fusarium 1) 用于接种试验,发现 4 个
菌株对于麻疯树均具致病作用,导致产生典型的麻疯树根腐
病症状,因而都是麻疯树根腐病的病原菌。
表 2 4 个典型菌株对麻疯树幼苗的致病性试验结果
Table 2 Pathogenic results of four typical strains to Jatropha curcas
贵州省罗甸县是新兴能源植物麻疯树( Jatropha curcas L. ) 的主要种植地区之一,其育苗及种植规模都很大。然而, 自 2006 年起,笔者经调查发现麻疯树十分容易感染根腐病, 特别是移栽前的麻疯树幼苗( 1 ~ 3 年生) 发病尤其普遍而严 重,在环境荫蔽、土壤湿度大或浇水过度的地块以及在夏季 高温高湿的季节发病尤为显著,重灾地块可造成 40% ~ 60% 的苗木死亡率。根腐病的主要病状为叶子发黄、萎蔫、脱落 或新叶萌发受到抑制,根部( 侧根、主根、根茎和茎基) 逐渐变 黑腐烂,最终整株幼苗死亡。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发生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发生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发生调查及其病原鉴定刘乔丽;欧阳兵;周求根;李霖;刘登全;蒋军喜【期刊名称】《江西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034)003【摘要】对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症状进行描述,调查发生情况,并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通常在叶片正面形成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导致叶片变形;该病终年可见,新叶、嫩枝于4月上旬开始发病,8-11月为发病盛期,空旷处植株发病重于树荫处.对该病菌的有性态和无性态进行了观测,其有性态和无性态分别与文献对多丝叉丝壳Microsphaera multappendicis Z.Y Zhao & Yu和亚麻粉孢Oidium lini Skoric 的描述相吻合;对该病菌的rDNA- ITS区段进行了PCR扩增、序列测定和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与GenBank中多丝叉丝壳对应序列的同源性达99%.根据对病菌的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认为江西农业大学校园内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病原为子囊菌门多丝叉丝壳M.multappendicis,其无性态为半知菌类亚麻粉孢Oidium lini.【总页数】4页(P474-477)【作者】刘乔丽;欧阳兵;周求根;李霖;刘登全;蒋军喜【作者单位】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江西省万安县农业局,江西万安343800;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江西吉安343009;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江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江西南昌33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63.15【相关文献】1.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研究 [J], 耿晓东;周英;陈君君2.衡阳市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的发生情况及病原鉴定 [J], 李玉中;王丽;卢静;蒋瑶;刘最3.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防治技术初报 [J], 沈洁;徐薇玉;管丽琴4.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化学防治的研究 [J], 张林燕;叶建仁5.亚麻粉孢引起的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 [J], 赵桂华;姚源;赵明扬;谢春芹;郁恩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贵州林木白粉病简述

贵州林木白粉病简述

贵州林木白粉病简述
杜群红
【期刊名称】《贵州林业科技》
【年(卷),期】1989(17)4
【摘要】贵州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树种繁多,因此,微生物种类也较为复杂。

林木白粉病,就是由真菌界、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的真菌侵染所引起的一类病害。

一般危害阔叶树,常在树叶表面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肉眼看去好似涂了一层白粉。

这类病害影响树木的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引起叶变色,或产生焦黄斑以致枯死。

当病害流行时,可以造成严重损失。

笔者经过部分调查、整理标本及资料,把我省林木白粉病的种类及病原简单描述如下,供有关人士参考。

由于白粉病所表现的病状,大同小异,故不赘述。

【总页数】8页(P64-71)
【作者】杜群红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63.15
【相关文献】
1.皖东地区林木花卉白粉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J], 高建文
2.上海市嘉定地区林木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控 [J], 朱靖
3.赤峰南部林木白粉病调查及其病原鉴定 [J], 刘铁志
4.佛顶山林木白粉病调查 [J], 王才军
5.林木黑斑病和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J], 何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卷第1期2014年2月贵州林业科技Guizhou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Vol.42,No.1Feb.,2014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吴跃开1欧国腾2余金勇1李晓虹1(1.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贵州贵阳550005;2.贵州省罗甸县林业局,贵州罗甸550100)摘要:在贵州省罗甸县,白粉病是麻疯树最重要、最常见的病害种类之一。

病菌可侵染为害植株的任何部位包括叶片、叶柄、嫩茎、嫩果及成熟果实,导致叶片变黄、提前脱落,或导致花序败育、果实变形。

形态学研究表明其病原为Oidium heveae Steim。

这是国内首次报道该病原物为麻疯树白粉病的致病病原。

关键词:麻疯树;白粉病;病原;形态学中图分类号:S763.1.02文献标识码:BFirstRecord of Oidium heveae Steim Causing Powdery Mildew Diseaseof Jatropha curcas L.in China.WU Yue-kai1OU Guo-teng2YU Jin-yong1LI Xiao-hong1*(1.Guizhou Academy of Forestry,Guiyang,Guizhou550005;2.Forestry Bureau of Luodian County,Luodian,Guizhou550100)Abstract:Powdery mildew was among the most serious diseases in the nurseries and plantations of Jatropha curcas L.in Luodian county of Guizhou province,China.The symptoms were powdery growth on petioles,stems,flowers and fruits,and the damage were premature leaf fall,flower abortion,and fruit deformation.Morphological study showed that the causal agent was Oidium heveae Steim.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this fungus as the cause agent of powdery mildew disease of J.curcas L.in China.Key words:Jatropha curcas;powdery mildew;Oidium heveae Steim;morphology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新兴的生物质能源植物,目前在世界上广泛种植。

传统上认为该植物具有较强的抗病虫特性,然而实践证明,在大量的苗圃及人工林建成之后,麻疯树病虫害的发生十分频繁,种类十分繁多,部分种类为害十分严重。

其中,白粉病是麻疯树上最普遍的病害种类之一,广泛发生于国内多个麻疯树种植区,对我国麻疯树产业发展构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及威胁。

特别是在贵州省麻疯树主产区的罗甸县境内,自2006年发展大面积苗圃及人工林以后,白粉病一直是其最常见最重要的病害种类之一。

目前,国内针对麻疯树白粉病的致病病原存在不同的报道,或为O.leu-coconium Desm(Yuan et al.2009),或为O.mo-nilioides Nees(Yuan et al.2010)。

为了确切掌握贵州罗甸境内麻疯树白粉病的致病病原,针对当地麻疯树白粉菌做了相关研究和分类鉴定,并将初步结收稿日期:2013-11-30作者简介:吴跃开(1972 ),副研究员,从事植物保护及有益生物开发利用研究;通讯作者:李晓虹(1967 ),硕士,主要从事森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研究,E-mail:lixiaohong_67@。

基金项目:贵州省年度攻关项目[黔科合NY(2009)3065]1期吴跃开等: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果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病害调查地点选在罗甸县茂井镇境内的绿能公司麻疯树种植基地。

调查地块处于中坡位,阳坡,海拔570m,年平均气温20.5ħ,年降水量1150 mm。

目前该地块上生长的麻疯树零散分布、局部成片,系2008年低温雪凝天气灾害后的自然恢复林分。

从麻疯树上选取带有显著白粉层的新鲜病叶及病果作为病原形态学的研究材料。

1.2方法1.2.1为害调查在野外直接观测记录白粉病的发生程度、发生进程、为害症状、为害后果等。

1.2.2形态观测采用解剖镜对新鲜病叶及病果上的病症(即菌丝体及产孢层)进行观测,了解菌丝在寄主表面上的生长特点;刮下菌丝体及产孢层,制成水玻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观测,重点记录分生孢子梗形态及其大小,分生孢子产生方式,分生孢子形态及其大小,分生孢子内含物,分生孢子萌发时芽管的生长方式及附着器形态,等等。

1.2.3分类鉴定查阅相关文献记载,依据最新白粉菌分类标准对病原菌进行鉴定。

2结果与分析2.1发生特点据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的调查结果,麻疯树白粉病的发病率为18.8% 57.5%。

该病在麻疯树的整个生长季节期间(5 12月)均可见发生为害。

5月初新叶刚萌发时即可见白粉病为害,从此后不断扩展,并通过孢子传播进行多次再侵染而扩大其为害范围。

病害发生高峰期(以感病率及受害程度为判断依据)为6月至9月,10月中旬以后,由于气温渐低,叶片开始自然脱落,病害为害程度逐渐降低。

最终,病菌在寄主植物的休眠芽内越冬。

一般来讲,生长旺盛的幼苗以及产生徒长枝的老树感病程度相对较重。

2.2为害症状病菌可以侵染植株的任何部位,包括叶片、叶柄,嫩梢、茎干、花序、果实,尤其是细嫩部位更易受其危害。

病菌刚侵染时,表现为较小的圆形的白粉状斑点,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最终大面积或全部覆盖叶片、茎或果,使受害部位的表面呈现一层白色的粉状物。

有时,病菌侵染点的寄主组织由于发生死亡会形成病斑。

当受害部位为叶片时,幼嫩叶片会发生皱缩、发黄、干枯;而当受害的部位为茎干或果实时,感病部位常常会流出汁液,并在遇到空气后很快氧化成醒目的血红色、最终呈暗红褐色(Fig.1,A-C),这是麻疯树白粉病区别于其它植物白粉病的一个显著的病状特点。

麻疯树白粉病为害造成的后果包括:叶片发黄、提前脱落;花序及幼果干缩易落;发育后期的果实受害,其种子质量和重量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3形态特征菌丝无色,有分隔,壁较薄,直或弯曲,以直角或窄角分枝,大量菌丝缠结在一起而形成菌丝体。

分生孢子梗圆柱状,直立向上生长,由一个足细胞和(1-)2(-3)个较短的附加细胞组成;足细胞直或稍弯,圆柱形,长27.9 91.6μm,宽7.4 8.1μm。

分生孢子单生,光滑,单胞,具有明显的双层壁,大多桶状或有时卵圆形至椭圆形,大小为26.1 43.1μmˑ13.8 25.2μm,长宽比(l/ w)为1.5 2.4。

分生孢子萌发时从一端生出芽管并在其上生长出一个裂片状的附着器(Fig.1,D-F)。

分生孢子无纤维体,但含一个大型的或多个小的液泡(这些液泡的存在可能有助于孢子在缺乏水分的条件下继续维持其萌发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的标本或相同标本上的不同采样点,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尺寸大小变化较大。

有性(子囊)阶段至今未曾发现。

2.4分类鉴定麻疯树白粉菌的一些显著特征如非链状生长(即单生)的分生孢子(Pseudoidium型)、端生的芽管以及裂片状的附着器(Polygoni型)等表明该病菌归属于Oidium属中的Pseudoidium亚属(Liu et al.2006;Glawe2008)。

根据Braun&Cook (2012),麻疯树白粉病的致病病原为Pseudoidium jatrophae(Hosag.,Siddappa,Vijay.&Udaiyan)U. Braun&R.T.A.Cook.,其同种异名为Oidium jatro54贵州林业科技42卷Fig.1麻疯树白粉菌(Oidium heveae Steim)的为害症状及其形态特征:(A)为害叶片;(B)为害花序及幼果;(C)为害果实;(D)分生孢子梗从表生的菌丝上直立生长,顶端产生单个的分生孢子;(E)分生孢子梗无色,圆柱形,具一个较长的足细胞及两个较短的附加细胞;(F)分生孢子及期萌发方式(孢子内含一个大的液泡;孢子萌发时从一端生出芽管并在其上生长有一个裂片状的附着器)phae(Hosag.,Siddappa,Vijay.&Udaiyan)。

但是对比Hosagoudar et al.(1992)最初对Oidium jatro-phae的描述,本研究中的病菌与其具有明显不同的形态特征,包括较长的足细胞和较大的分生孢子。

另一方面,通过对比Limkaisang(2005)关于橡胶白粉病O.heveae Steim的形态描述,本研究中的麻疯树白粉菌与之十分接近。

而且,Ramakrishnan and Pillay(1963)曾人工将O.heveae Steim由橡胶树转移接种至麻疯树而导致后者发病,并由此认为麻疯树是橡胶白粉菌的替代寄主。

据此,我们将麻疯树白粉菌鉴定为O.heveae Steim。

Hosagoudar et al.(1992)在第一次报道O.jat-rophae时曾根据Pseudoidium型分生孢子的存在而将其与O.heveae Steins相区别。

但事实上,在空气潮湿的条件下,具有Pseudoidium型分生孢子的白粉菌也常常会出现串生的分生孢子(Boesewinkel 1980)。

以橡胶白粉菌O.heveae为例,在其首次被描述报道时即是具有串生的分生孢子(Steinmann 1925),而在后来被其他研究者描述时则为非串生(即单生)(Peries1966;Limkaisang.2005)。

可能正是这种原因,国内其它地区的麻疯树白粉病病原被报道为O.leucoconium Desm(YuanRL et al.2009)或O.monilioides Nees(Yuan LC et al.2010),因为这两者都具有典型的串生分生孢子。

3结论与讨论根据为害状及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贵州省罗甸县境内麻疯树白粉病的致病病原为O.heveae Steins。

尽管目前也有认为麻疯树白粉病的致病病原为Pseudoidium jatrophae(Braun&Cook(2012),但根据上述分析,笔者仍比较趋向于认为这两种病菌种类实际上为同一种,或至少在亲缘关系上十分接近。

在巴西,橡胶白粉菌O.heveae Steins也被报道为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菌,而且其为害症状及病原物形态特征与本研究中的麻疯树白粉病十分接近641期吴跃开等:麻疯树白粉病的病原鉴定(Avelar et al.,2007;Dianese&Carglin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