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飞鹰!参加对越侦察作战的空降兵侦察大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飞鹰!参加对越侦察作战的空降兵侦察大队

第7侦察大队由空军空降兵第15军侦察兵组成,1985年3月末至1986年5月末参战,是两山轮战期间第2批上战场的侦察大队,下辖3个侦察中队。同时期参战的有来自济南军区的第6侦察大队。

作战方向:1462高地--2段1号界碑,正面约63公里(猛硐)

爱头西南地区伏击捕俘战斗

1985年11月3日,原昆明军区第七侦察大队131人,在爱头西南地区组织了一次伏击捕俘战斗。俘敌1名(押至我境后因失血过多死亡),毙敌19名,伤敌3名,摧毁敌营房3栋,我无一伤亡。

爱头位于我小坝子区江寨当面,距国境线1.5公里。爱头以北3公里为发隆,以南3.5公里为大丫口,分别驻有越军一个排(约20人)和公安屯(约120人)。997高地、发隆东南无名高地各驻有一个班的兵力,且工事完备。爱头有武装民兵30余人,其东侧无名高地为民兵哨所。大丫口公安屯之敌常沿路去发隆联络事宜、购买物品,每次1至8人不等且比较麻痹。针对这一情况,我侦察队决心在爱头地区选择有利地形、设伏捕捉俘虏。

爱头地区山高坡陡,坡度50~70度,高差1200余米。中越两国以大梁子河为界,大梁子河河宽约20米,水深1~1.4米,河谷植被茂密,其余地区植被稀疏。

确实查明情况。侦察队于7月2日向小坝子、江寨派出了侦察组。在3个多月的时间里培养了数名群众情报员、并分别组织了16次国境线附近的观察,4次低近侦察。掌握了大丫口、发隆地区越军兵力部署、主要装备及爱头、空龙武装民兵情况,特别是对大丫口至发隆运动之敌途经的路线、人数、武器携带、警惕程度等主要情况做到了了如指掌。9月28日、侦察组化装成边民渗入爱头西南1117高地东北侧进行了潜伏观察和照相,查明了伏击地区地形。

拟定战斗方案。根据爱头地区的敌情、地形,侦察队制定了伏击捕俘方案:参谋赵文富带14人组成伏击组,其中王忠良带9人组织设伏,捕捉运动之敌,赵文富带4人向大丫口方向警戒,负责左翼安全。副分队长王会显带8人组成掩护组,配置在1188高地,保障伏击组右翼安全。分队长薛登荣带军医刘英杰等6人组成救护组,配置在584高地、并控制边民活动。参谋邓荣坚带10人组成接应组,配置在584高地东北侧隐蔽,随时准备前出接应。分队长李平春带炮兵小队、李勇带高机小队,携带100迫击炮3门、高机2挺,分别在1216高地北侧凹部、1341.5高地东北侧占领发射阵地,以火力支援伏击组战斗。副队长陈晓孔带40人组成保障组,负责运送弹药和生活保障。侦察队长马振祥带10人组成指挥组,配置在1341.5高地。

组织战前训练。根据作战方案,进行模拟训练:一是着重训练捕俘动作,使捕俘手对各种情况都能处置自如。二是针对接敌途中村庄多、植被少的情况进行了伪装、化装训练。三是进行负重爬山训练。四是组织了6次沙盘推演。五是演练各种的协同动作和特殊情况处置预案,按方案演练了战斗全过程。

11月2日3时0分从小坝子出发,4时30分指挥组在1341.5高地开设,高机、100迫击炮小队分别在1341.5高地东北侧、1216高地北侧凹部占领阵地。5时30分伏击组、掩护组、救护组、接应组到达487高地西南大梁子河底隐蔽待机。17时30分组织各组长现地明确渗透路线。18时按掩护组、救护组、伏击组、接应组的顺序越过界河。3日1时40分、各组准确进入预定位置。伏击组发现原定捕俘区植被太差,遂决定北移70米并严密伪装。4时30分设伏完毕。

3日5时25分至10时10分、先后有28批125人、94头(匹)牛、马通过伏击区向爱头方向运动,其间有两批6名越军与20多名越民混杂一起,为避免伤及越民而将其放过。10时10分两名越军一前一后向伏击区运动,指挥组即令做好战斗准备、并将敌距伏击区的距离及时通报捕俘组,10时16分、两名越军进入伏击区,王忠良即按动“鬼子懵”(用黑色火药制成的烟火发射器)开关,捕俘手同时跃出,两敌见此景分别前奔后逃。前敌跑出约15米、捕俘手李俊学用微冲将敌击中,随即将敌捕捉上铐并进行包扎。后敌回逃约40米、左翼警戒组赵文富等4名同志集火将其击毙。此时200多米外的越民一片喊声,997高地哨兵开枪报警,空龙民兵已出动,指挥组令其打扫战场,立即押俘回撤。

10时20分按伏击组、救护组、掩护组依次后撤。10时35分、发现空龙方向部分越军及武装民兵10余人向伏击区追击,此时指挥组令高机和迫击炮分队以猛烈火力拦阻追击之敌。10时45分、爱头民兵20余人沿小路下山欲断我退路,我高机火力压制,迫敌停止追击,敌占领阵地射击。11时43分、发隆敌炮兵开始对我进行还击。12时15分爱头重机向我射击。12时38分至14时、大丫口敌炮兵数次向我射击。我境外各组在我炮火掩护下,迅速隐蔽回撤。14时20分撤至境内时伤俘因流血过多生命垂危,经抢救无效死亡。4日13时10分我侦察队返回驻地。

坚守1426高地防御战斗

1426高地为老山右翼的重要屏障。该高地由5个山头组成,(编为1、2、-2、3、4、号阵地)其西侧1.4公里的1436高地由守备2团14连防守。

1426高地当面之达莫扣,1058高地分别为越军谓川5营3连和881团一个加强排防守。

奉上级命令,我部即原昆明军区第七侦察大队二个排的兵力,配属轻机枪3挺、高机、重机各2挺、82迫击炮3门、100迫击炮3门,于5月8日18时接替13军侦察大队(第4侦察大队)2连防务。

5月2日、6日,我部军副参谋长白绍珍、侦察大队、中队主要领导先后2次上阵地勘察地形、敌情,研究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参谋李恭平带骨干进驻阵地见学,熟悉情况。

8日18时接防后,各阵地迅速组织昼夜观察、潜听;11日20时18分,观察员王泰山发现3号阵地西南约300米有灯光、并听到碰竹子发出的响声,即以火力封锁,粉碎了敌人偷袭。

14日23时08分、发现2号阵地西北凹部有灯光,15日8时、教导员李应魁带工兵3人组织搜索,发现周围植被踩倒,排除3枚地雷。

16日19时至24日6时、连长朱家林带2班4人、工兵2人,排长李树凯带1班3人、工兵2人,分别在1号阵地西南侧沟谷和4号阵地前沿组织设伏。

25日9时05分、敌乘我开饭之机用120迫击炮向我3、4号阵地射击,我即进入防炮洞,避免了伤亡。

26日14时35分、达莫扣之敌向我-2、3、4号阵地发射炮弹40余发,我82迫击炮、100迫击炮予以还击,发射炮弹52发。

31日4时30分、越军以团规模兵力向老山发起进攻,向我阵地发射炮弹100余发、并以小股兵力从4号阵地东南方向对我偷袭,当进至前沿约50米处时我突然向敌开火,歼敌10余人、余敌逃窜。

14时40分、我82迫击炮、100迫击炮对进攻老山之敌实施火力压制,发射炮弹186发,打乱敌战斗队形,配合了主战场行动。

6月3日9时、发现达莫扣高地前沿有散兵活动、并不断对我实施观察,我先后4次对敌暴露人员实施“冷炮”袭击,发射炮弹259发,歼敌10余名,摧毁屯兵棚2栋,火力点2个。

1985年5月8日至6月10日,原昆明军区第七侦察大队在坚守1426高地防御期间,抗击越军15次大口径炮火袭击,粉碎5次小股兵力偷袭。5次对敌实施炮击,歼敌21名,摧毁屯兵棚2栋,火力点2个,我雷伤1人。

1段13号界地区遭遇战斗

1985年9月5日,原昆明军区第七侦察大队6人,在中越边境1段13号界地区勘察地形,选择设伏地点时,与渗入我1432高地地区的越军触发交火,激战25分钟,毙敌2名,伤敌不详,缴获苏式冲锋枪2支,手电筒13只。战斗中我亡2人(朱道泉、王勇)。

1段13号界地区,为我军防御间隙地段,该地区地形复杂,杂草丛生,隐蔽条件较好。当面越军经常以小股兵力渗入我境,进行侦察袭扰活动。为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我侦察队领导决心首先查明该地区的敌情、地形、道路等情况,掌握敌人的活动规律。尔后、选择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打击敌人。

8月18日、侦察中队长殷义水带领侦察组5人,在1353高地开设观察所,实施观察。同时、对附近的村寨进行深入调查、询问。掌握了越军小股兵力(5-7人)经常渗入我境的情况,即决定在13号界附近地区,派出侦察组实施抵近观察,勘察地形、选择设伏地点、并制定了勘察方案,编成勘察组、警戒组。行动前进行了认真的准备,2次在图上研究方案,选定了勘察路线,停留观察点及活动区域,研究了对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法。为隐蔽企图,侦察组化装成边民,所带武器分别隐蔽在背篓和背囊内,并挑选2名民兵担任向导。

9月5日6时、侦察组从大箐口出发,沿大箐口西侧小路,于7时40分到达1456高地北500米岔路口。在此短停休息,进一步明确任务并令警戒组排长朱道泉、战士王勇占领岔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