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第四章药用植物资源化学
《药用植物学教案》
![《药用植物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25a17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da.png)
《药用植物学教案》word版第一章:药用植物学概述1.1 药用植物学的定义1.2 药用植物学的研究内容1.3 药用植物学的历史与发展1.4 药用植物学的意义与应用第二章: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2.1 药用植物的分类系统2.2 植物的命名原则与方法2.3 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2.4 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第三章: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3.1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3.2 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3.3 药用植物的生殖方式3.4 药用植物的生态适应性第四章: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4.1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分类4.2 常见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作用与用途4.3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与鉴定方法4.4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与应用第五章: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5.1 药用植物资源的现状与问题5.2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措施5.3 药用植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5.4 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第六章: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6.1 药用植物的采集方法6.2 药用植物的鉴定技巧6.3 常用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实例6.4 药用植物采集与鉴定的注意事项第七章: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7.1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式7.2 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7.3 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实例7.4 药用植物繁殖与栽培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八章: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8.1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的分析方法8.2 药用植物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8.3 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实例8.4 提高药用植物质量评价准确性的措施第九章: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1 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9.2 常见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9.3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研究方法9.4 药用植物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的进展与趋势第十章: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10.1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的意义与价值10.2 药用植物产业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0.3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实例10.4 药用植物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的发展策略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药用植物学概述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脉络及其对现代医药的贡献二、药用植物的分类与识别难点解析:掌握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识别技巧三、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难点解析:了解药用植物生长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四、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难点解析:记忆和理解药用植物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特性和应用五、药用植物的资源保护与利用难点解析:平衡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可持续发展六、药用植物的采集与鉴定难点解析:掌握正确的药用植物采集和鉴定技术,确保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七、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难点解析:了解和应用不同药用植物的繁殖与栽培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八、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难点解析:准确分析和评价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确保药材质量的稳定性九、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难点解析:理解药用植物的药理作用机制,合理应用于临床治疗十、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与产业化难点解析:掌握药用植物综合开发和产业化的策略,促进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全文总结和概括:本教案全面介绍了药用植物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分类识别、生长发育、化学成分、资源保护与利用、采集鉴定、繁殖栽培、有效成分分析与质量评价、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以及综合开发与产业化等方面的知识。
药用植物资源
![药用植物资源](https://img.taocdn.com/s3/m/ef748161a5e9856a56126097.png)
5、多用性
许多药用植物具有多种用途,既可 直接入药,又能从中提取制药的原料; 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可用 于食品、保健、日用化工、轻工、农林、 园艺等。
6、国际性
药用植物种类分布广泛,往往遍及 同一气候带的各个国家;另一方面各不 同的国家对相同或近似的药用植物种类 各自进行着多方面、不同深度的学术和 技术探索。其分布和研究均超出了国界 而带有国际性。
(3)进口药代用品国产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有了突破。
通过对植物、生药、化学、药理及临 床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已成功地在我国 植物区系中找到一批进口的国产资源。
进口药代用品国产资源研究利用种类
进口药 安息香 马钱子 阿拉伯胶 胡黄莲 大风子 蛇根木 沉香 阿魏
国产资源 国产安息香 国产马钱 国产金合欢属植物的树胶 国产胡黄莲 国产大风子 国产萝芙木 国产白木香 国产新疆阿魏
子中提取的地瓜子酸可用于抑制吸虫。 (10)无机成分类药用植物
植物中的无机成分多为K、NaNH4+的药 类。如夏枯草内的钾盐有药理作用,海带、 海藻所含的碘可治甲状腺增生。
菠萝蛋白酶
四、国内外药用植物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研究和利用
东汉《神农本草经》;唐《新修本 草》;宋《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明《本 草纲目》;清《本草纲目拾遗》、《植物 名实图考》;新中国《中国药用植物志》。
(6)增强妇幼保健类药用植物 (7)防治性病与艾滋病类药用植物 (8)抗衰老类药用植物 (9)防治肥胖和促进健美类药用植物 (10)美容和药膳类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资源
一、我国主要栽培药用植物的种类 我国幅员辽阔,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
富的国家之一,也是药用植物资源生物多样 性最丰富的国家,仅种子植物就有24 500 种,分属253科、3 184属,仅次于马来西 亚和巴西,居世界第三位。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
![《中药资源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6f56b3102020740bf1e9b02.png)
《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一、课程说明、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中药资源学是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专业课之一。
, , , , , , , .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使学生了解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掌握中药资源学的基本理论,在掌握中药资源的分布规律和调查方法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经济效益的优化技术,合理安排中药资源的采收、加工和综合利用等,为人民保健事业和制药工业提供质优量足的中药材原料,培养学生既具有深厚中药资源理论功底,又具有一定实践操作的技能。
, , . , , , ,.、课程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掌握中药资源和中药资源学的基本概念。
掌握我国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
掌握中药资源的调查研究方法。
掌握药用植物的资源化学和植物化学分类学的基本理论;掌握药材的品质形成及影响因素。
掌握道地药材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变迁与发展。
掌握《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中药材规范化种(养)植(殖)的技术要求及认证标准。
掌握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法和途径。
了解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措施。
. , . . . . , , . ‘’ . . .、学分:、学时:、性质:必修课、教材选用及主要参考书教材:郭巧生主编《药用植物资源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
主要参考书:段金廒、周荣汉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王文全主编《中药资源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时间:年月;周荣汉、段金廒主编《植物化学分类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年月。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学时)[基本内容].中药资源的概念、范畴、特征及作用.中药资源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中药资源学的范围和任务.中药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中药资源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基本要求].掌握“资源”、“中药资源”、“中药资源学”的含义;掌握中药资源的特征。
《药用植物资源》课件
![《药用植物资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8b7e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0.png)
叶
药用植物的叶子形态各异,包括卵形、心 形、圆形等,叶序、叶缘、叶脉等也是鉴 别植物的特征之一。
药用植物的分类方法
01
02
03
04
按照药用部位分类
根据药用植物的不同部位,如 根、茎、叶、花、果实等进行
分类。
按照药用功效分类
根据药用植物的不同功效,如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进行分
类。
按照生长环境分类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如 水生、陆生等进行分类。
求。
播种与种植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当地的气 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和种植 方式,如穴播、条播或撒播。
除草与病虫害防治
及时清除田间杂草,防治病虫害,确 保药用植物健康生长。
药用植物的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通过采集药用植物的种子,进行播种繁殖,适用于大量繁 殖。
分株繁殖
将药用植物的根茎或匍匐茎分割成若干小株,分别栽种, 适用于多年生药用植物。
总结词
加工方法与技术对药用植物的品质和药效具 有重要影响。
详细描述
药用植物加工的目的是去除杂质、保持药效 和便于储存。常见的加工方法包括清洗、干 燥、切片、粉碎、提取等。加工过程中应遵 循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原则,确保 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得到最大程度的保留。
药用植物的质量标准与鉴别
要点一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药用植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了药用植物的生 长和分布。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特色和优势,如中国的中草药、印度的阿输吠陀草药等。此外,一些 地区还存在着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药用植物资源,如南美洲的马卡等。
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性与应用
总结词
药用植物资源在医疗保健、食品补充剂、化 妆品等多个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和价值。
药用植物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作用
![药用植物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701c52f46527d3240ce0c6.png)
催化下还原为乳酸的过程 酒精发酵 丙酮酸在脱羧酶催化下, 脱去CO2生成乙醛,然后由乙醇脱氢酶催
化生成乙醇的过程
乙醇脱氢酶 乳酸脱氢酶
丙酮酸脱羧酶
☆无氧呼吸
☆细胞有机物消耗大,能量利用效率
低。
☆乳酸和酒精积累对原生质有毒害作用
3、EMP的生理意义 1)EMP是植物体在特殊的生理和病
理情况下获取能量的一种适应过程
1011121314淀粉己糖磷酸ppp戊糖磷酸emp丙糖磷酸丙酮酸乙醇酒精发酵脂肪乳酸乳酸发酵脂肪酸乙酰辅酶aoaa柠檬酸乙酸oaa柠檬酸tcac乙醇酸gac琥珀酸草酸乙醛酸异柠檬酸甲酸gaop151617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乳酸乙醇乙酰coa18丙酮酸20212223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乳酸脱氢酶24252627281tcac的生化途径29303132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柠檬酸33卟啉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芳香族柠檬酸异柠檬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343536371ppp的生化途径383912nadppi40是生物体中各种生物合成代谢所需还原力的最主要来源对于过氧化物氧化具重要意义
琥珀酸
延胡索酸
二、氧化磷酸化
1、定义:随着物质的氧化发生
的ATP生成的过程。
2、P/O比:每吸收1个O(传递2
个H)时所形成的ATP的个数。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在氧化的
过程中,因分子内部能量的重新分配
而形成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通过酶 的作用将其高能磷酸基团转移到ADP 上,生成ATP。
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呼吸作用的调节与控制
呼吸作用与药用植物生产
第一节
呼吸作用的概念、生理意义
和场所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呼吸作用(respiration)指一切生活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鉴定和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f98732390b4c2e3f572763a2.png)
将种质资源作为育种材料创造出新品种。 潜在利用 — 对有育种价值但目前还未利用的 资源加以保存,以待研究鉴定和利用 1.特征特性鉴定 2.基础理论研究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
关键词
就地保直接利用 种质资源间接利用 种质资源潜在利用 1.种质资源的保存有哪些方式? 2.种质资源的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3.种质资源创新有何意义? 4.种质资源创新有哪些途径? 5.种质资源如何利用?
(三)种质资源的利用
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研究, 最终目的是为 了有效的利用。利用方式-般可分为: 直接利用 间接利用 潜在利用
直接利用 —对搜集到的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具有开 发潜力、可取得经济效益的种质材料 ,可直接用于 生产。 间接利用 —间接利用对在当地表现不很理想或不能
直接应用生产、但具有明显优良性状的种质材料 , 可作为育种的原始材料。例如 , 美国以从印度搜集 的抗白粉病的野生甜瓜作抗病种质 , 和栽培品种杂 交后, 选育出抗白粉病的甜瓜品种, 在生产上起了很 大作用。有些种质材料既可直接利用 , 也可间接利 用。例如 , 我国的月季传入欧洲后 , 既作直接观赏, 又作为育种材料, 通过杂交, 培育出了新的品种和新 的月季类型。
第四章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
第四节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鉴定 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天然或人工创造的适宜 环境保存种质资源。
一、种质资源的保存
1 就地保存 通过保护种质资源所处的生态环境 达到保护种质的目的。如划定自然保护区。
2 种质圃保存 是将种质材料迁出自然生 长地,集中改种在植物园、资源圃等地 保存。 3 种子保存 绝大多数种子可在低温干 燥的条件下保存。 (0-5℃,空气相对湿度32%-37%,可贮 藏10年;-10— -15℃,空气相对湿度 32%-50%,可保存30-50年。)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00073766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28.png)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药用植物,顾名思义,就是指人们用来治疗疾病或维护健康的植物。
药用植物在人类历史上已经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传统的医学体系中都使用了草药或植物的部分或全部。
其中,药用植物所含有的化学成分是其产生药理作用的关键因素。
药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生物碱、酚类化合物、多糖、氨基酸、特殊糖类、挥发油等。
这些成分中,最常见的药物化学成分是生物碱,它是许多药物的主要成分。
例如,我们常用的乌头、鸦胆子、风信子、白附子等等,都含有大量的生物碱,因此可以对人体产生镇痛、镇静、降压等多种作用。
酚类化合物也是药用植物的重要成分之一。
这类成分从药用植物中提取后,通常会制成各种营养保健品或药物。
例如,生姜中的姜醇、辣椒中的辣椒素、芹菜中的豆状花扁桃酮等等,都具有消炎、解热、抗肿瘤等作用。
此外,药用植物的多糖也是许多中药的重要成分,常常被用于调理人体免疫系统。
多糖的化学结构特殊,可以与人体中的多种细胞结合,从而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和抵抗力。
以枸杞子为例,其提取的多糖具有免疫调节、降血压、保肝的作用。
氨基酸、特殊糖类等种类的药用植物成分同样应该受到重视。
以人参为例,它所含有的三大类成分中,就包括了许多氨基酸和多糖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以提高体力、增强免疫力。
此外,还有一些天然的抗生素,如百部、菊花、鼠妇等,它们所含的特殊糖类物质可以有效地抑制各种细菌的生长繁殖,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
药用植物通过化学成分对人体产生药理作用,在使用时需遵循一定的规律。
首先是药量,药用植物的药量通常要按照医嘱调整,过量的使用会导致身体不适或中毒。
其次是药效,药用植物的药效与口服的时间、方式、人体状况等因素都有关,需要给出合理的用药建议。
再次是质量,药用植物的质量问题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药用植物前需要确保其真实、优质、安全。
最后还需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4章药用植物种植制度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4章药用植物种植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8cce58e71fe910ef12df8b4.png)
(二) 轮作倒茬的作用 1、减轻农作物病虫草害
病原菌一般都有一定的寄主,害虫也有一定的专 食性或寡食性,有些杂草也有其相应的伴生者或 寄生者,它们是农田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在土 壤都有一定的生活年限。
实行抗病作物与感病作物轮作,更换其寄主,改 变其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组成,使之不利于某些病 虫的正常生长和繁衍,从而达到减轻农作物病害 和提高产量的目的。
12
2、水分条件 水分是复种可行性中的关键条件。降水量、降水分 配规律、地上地下水资源、蒸腾量、农田基本建设 等都影响着复种。 3、地力与肥料条件 在光、热、水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地力条件往往成 为复种产量高低的主要矛盾,而且需要增施肥料才 能保证多种多收。地力不足,肥料少,往往出现两 季不如一季的现象。
39
2、套作类型 以棉为主的套作区,可用红花、芥子、王 不留行等代替小麦。 以玉米为主的套作,有玉米套郁金、川乌 套种玉米。
40
五 轮作与连作
(一) 轮作与连作概念 轮作是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植物的栽 培方式。 例如一年一熟条件下的白术→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这是在年间单一作物的轮作。 也有年内换茬,例如南方的绿肥-莲子-泽泻→油菜-水 稻-泽泻→小麦-莲子-水稻轮作,这种轮作由不同的复 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 连作,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而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种复种方式称为复种连作。
生态适应是植物布局的基础。应根据栽培植物的特 性,因地因时种植,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掘生 产潜力,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5
3、高效可行原则 在作物布局中,必须根据当地自然、社会条件和 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和有效搭配各种 植物,生产适销对路,高产优质的产品,达到生 产上可行,经济上高效的目的。
中医药资源分类与调查
![中医药资源分类与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c06bdebb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17.png)
(七) 思想准备、专业知识准备
如果参加调查的人员较多, 业务水平悬殊, 则须对调查人员培训有关 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的专业知识和仪器的使用, 以统一认识、统一方法, 并 进行必要的实习, 使不同地区、不同人员在技术要求上接近一致, 尽量少 出误差。
第四节、中药资源的野外调查
( 一) 种类的调查 (二) 产量调查 (三) 中药资源更新调查
建立国家中药种质资源保护体系: 6个国家中药资源自然保护区、 5个种质收集园和2个基因库等一整套中药保护体系, 通过这些保护体系保护濒 危中药材的90%, 评价种质资源1000种, 筛选核心种质100种, 保存基因资源 6000份 。
同时利用群落分类、卫星遥感、计算机等高新技术展开100种重点中药资 源调查, 取得准确的新资料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2、产量调查及测算 为了合理采收和利用中草药, 必须调查其蕴藏量, 并进行经济量和年允
许收量的测算。 蕴藏量是一个动态指标, 它会随环境条件变化及人们采收情况而不断变
化。
3、资源更新的调查与研究 中药资源更新的调查研究, 主要是对它们的生物学、生态学、植物群落
学及自然更新规律的调查, 以便为人工更新和引种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切实可 行的技术措施。
某种植物出现的样地数
频度=
× 100%
全部样地数
如兴安杜鹃在某个“落叶松- 兴安杜鹃- 草类群落”中的频度调查, 共设样 地15个, 经调查后统计, 有7个样地里出现兴安杜鹃 (不管多度如何) , 其 频度=7/15× 100%=46.5% 。
测定各种植物的频度时, 样地面积要小, 数量设置10个以上。
多度通常分为 4 个等级: (1) 密集 指某种植物在地面部分彼此相互靠拢, 记录时通常用 SOC表示。 (2) 丰盛 就是某种植物在群落中占多数 , 记录时用 COP表示。 (3) 稀疏 意思是某植物在群落中数量不多 , 生长得很分散 , 记录时用 SP 表示。 (4) 孤独 某种植物在群落中数量很少 , 只有三两株 , 孤独地生长 , 记录时用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f320a18762caaedd33d4a6.png)
药用植物化学总结总论1.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
(注意:有效与无效是相对的)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群体物质。
有毒成分:能致病的成分叫有毒成分。
3.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1、探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2、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3、降低原植物毒性,提高疗效4、开辟新药源5、为新化合物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4.主要类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1、糖及苷类2、醌类化合物3、苯丙素类化合物4、黄酮类化合物5、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6、三萜类化合物7、甾体类化合物8、生物碱类化合物第二章提取分离1.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其极性大小如下: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己烷(石油醚)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一、提取1、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2、常用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水可以溶解: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亲水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混溶):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特点:介电常数较大,水溶性较大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较对许多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完全毒性低,价格便宜,回收方便。
乙醇提取天然产物成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石油醚或汽油: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游离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香豆素等苷元特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有局限性。
3、溶剂提取的方法:⑴溶剂提取法①水作溶剂: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
②有机溶剂: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⑵其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挥发油)、升华法、CO2-SFE、超声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
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
![植物资源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9db840dc281e53a5802ff9e.png)
《植物资源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250416课程名称:植物资源学英文名称:Resource Botany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63学分:3.0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二、课程简介中文简介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科学,它以植物学和植物化学为基础,以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资源植物及其开发利用途径。
本课程重点讲述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基本特性、主要化学成分、用途、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工作,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植物资源学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边缘分支科学,它以植物学和植物化学为基础,以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来研究资源植物及其开发利用途径。
本课程重点讲述植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基本特性、主要化学成分、用途、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植物资源学的基本理论与科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植物资源调查和研究工作,变区域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扩大工、农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植物资源学概述(一)教学内容一、基本概念二、植物资源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三、植物资源的分类系统四、植物资源的基本特性五、植物资源的主要化学成分六、植物资源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七、植物资源学的研究概况和发展历史(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
第二章植物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中国植物资源分区第二节植物资源的引种驯化一、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二、引种驯化的途径与步骤第三节植物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一、保护植物资源的重要意义二、植物资源保护的内容与对策三、植物资源的管理第四节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一、植物资源利用的现状二、植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三、植物资源利用的一般性原则四、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步骤与方法(二)教学方法与手段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https://img.taocdn.com/s3/m/803fd2447e21af45b307a8a0.png)
5. 了解中药资源学与相关学科的关 系 第二章 中药资源的种类
第三章 中药资源的分布和区划 1、 了解我国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 用矿物资源的种类和组成。
2. 了解我国地势和气候特点,掌握 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概况,熟悉 各分布区的资源优势。
3. 了解中药区划的目的、任务和原 则,了解我国中药区划系统。 第 四章 药用植物资源的蕴藏量
2.掌握生态环境与药材品质的形 成的关系。
3.了解人为因素与药材品质的形 成的关系。
材形成和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 我国道地药材的分布。 第八 章 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 1.了解中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和层次。
化妆品的开发、天然香料的开发、 天然甜味剂的开发、天然色素的 开发、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民 族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方法和 基本过程。 第九章 中药资源 的保护、更新及可持续发展
18.了解甾醇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重点掌握甾体类化合物的结构类 型,在植物界中的分布;了解植 物昆虫变态激素的类型和应用。
构特点和在植物界中的分布。 20. 掌握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基本概 念和性质; 熟悉药用植物资源化 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掌握药用 植物资源化学的形成特点及分布 特点。
分简介;明确药用植物资源化学 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及研究 实例。 1.掌握种质资源与药材品 质的形成的关系。
2.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任务。
3.了解了解植物化学分类学的 产成和发展。
4.重点掌握植物分类等级系统 与物种概念。
掌握植物化学分类学的研究方法。 6.掌握初生代谢产物、次生 代谢产物和异常次生代谢产物的 概念;了解植物代谢产物生物合 成途径。
7.重点掌握植物特征性化学成 分的概念及其特点。
中国药科大学(二0一三级)中药资 源与开发专业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资源学复习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资源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02579167cd184254b35354f.png)
13级药用植物资源学复习——By:Taxaceae第一章中药资源学中药资源:是指对人类有直接或间接医疗作用和保健护理功能的植物、动物、矿物资源,以及利用生物技术繁殖的个体和产生的活性有效物质中药资源学: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地理分布、时间、空间变化、合理开发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学科中药资源的特点:1)地域性:各气候带的水热条件和生长期不同2)分散性3)有限性和可解体性4)可再生性:自然更新、人为扩大繁殖能力5)多用性6)国际性中药资源学的学科范围及任务:1)调查研究中药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2)实施GAP, 保证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3)积极扩大与寻找中药新品种、新资源4)研究中药资源的动态规律,提出科学的经营管理方法5)中药资源的合理开发与综合利用中药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神农本草经》,载药365种,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记载药物的专著《本草纲目》明·李时珍,最著名的古代本草著作,载药1892种中药资源学的研究内容:1)中药资源的调查2)中药资源区划与适宜性分析3)中药资源的野生抚育和可持续利用4)中药资源的动态规律和合理开发利用研究5)积极寻找和扩大中药新资源6)濒危中药资源评价与监测中药资源的开发:目的:可供人类利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四个层次:初级开发、二级开发、深开发和综合开发1)初级开发:以发展药材和原料为主如何首乌生制之分2)二级开发:以开发中药制剂和其他天然产品为主如人参加入酒中制成的“人参酒”3)深开发:以开发天然化学药品为主如从小檗科小檗属植物中提取的小檗碱为常用的天然抗菌药物4)综合开发:在开发一种用途的同时,利用废弃物进一步开发出其他有用的药物和产品,使一种生药或药用植物发挥多种用途如甘草的根和根茎,除作中药材和提取甘草酸等原料外,其残渣可再提取出甘草黄酮类成分,用作化妆品添加剂和抗氧化剂;甘草地上部分又是优良的牲畜饲料;甘草粉和加工品,大量用于食品和烟草工业。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教学大纲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00a193a0912a21614792977.png)
《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教学大纲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课程性质:通识教育选修课计划学时: 30学时学分:1学分授课教师:程红玉教研室名称:种子科学教研室农学系《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学时与学分:30学时/1学分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是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和保健作用的植物资源的一门课程,基本内容分为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药用植物资源保护途径、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状况,加深对药用植物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意识。
本课程是一门实际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注重启发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充分利用各种药用植物图片,以及利用幻灯、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基本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第一章绪论教学时数:2学时目的要求:【掌握】药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概念;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药用植物在人类社会中所起到的作用;【熟悉】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研究方向。
【了解】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 1. 药用植物、药用植物资源的含义、药用植物资源的特点,药用植物资源的作用。
2. 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简史和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方法课堂教授,配合幻灯第二章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分布教学时数:4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数量,药用植物类群及种类:1.药用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的特点,主要的药用藻类植物;2.药用苔藓类植物:苔藓类植物的特点和主要的药用苔藓类植物;3.药用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特点和主要的药用蕨类植物;4.药用菌类植物:主要的药用菌类植物介绍;5.药用种子植物:药用裸子植物和药用被子植物【熟悉】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自然分布教学内容 1.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的数量,2.我国药用植物类群和种类:(1)药用藻类植物:药用藻类植物的特点,主要的药用藻类植物形态、分布和药理作用介绍,如:葛仙米、裙带菜、石蒓、海带、裙带菜、羊栖菜等;(2)药用苔藓类植物:药用苔藓类植物的特点,主要的药用苔藓类植物形态、分布和药理作用介绍,如:地钱、蛇苔、葫芦藓、尖叶提灯藓等;(3)药用蕨类植物:蕨类植物的特点,主要的药用蕨类植物形态、分布和药理作用介绍,如:松叶蕨、垂穗石松、狗脊、槲蕨、卷柏等;(4)药用菌类植物:主要的药用菌类植物介绍:冬虫夏草、蝉花君、木耳、银耳、灵芝、茯苓、紫芝等;(5)药用种子植物:药用裸子植物,药用被子植物主要科属介绍:菊科、五加科、毛茛科、蓼科、蔷薇科、伞形科、唇形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简介
▪ 三、苯丙素类
香豆素具有的特异香气。
➢ 定义:苯丙素类是指基羟本基母香核豆具素有:一七个叶或苷几个C6—C3单
元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类呋群喃。香包豆括素简:单补苯骨丙脂素内类酯、香豆素、
木脂体。
吡喃香豆素:白花前胡甲素
➢ 分布:香豆素广泛分布双于香高豆等素植:物双中七,叶也内有酯少数来自微 生物(如黄曲霉菌、假双蜜氢环异菌香等豆)素。:富岩含白香菜豆内素酯的植物
➢ 据初步统计,现已知的氰苷有数十种,分布在60个科的植 物中,其中以蔷薇科、毛茛科、亚麻科、忍冬科、菊科、 禾本科及大戟科最为丰富;硫苷在以下科的植物中有分布: 十字花科、番木瓜科、大戟科、环蕊科、木犀草科及烈味 三叶草科等。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简介
▪ 二、醌类
▪ 定义:醌类是一类具有不饱和环二酮结构的化合物。包 括苯醌、萘醌、菲醌、蒽醌。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简介
▪ 三、苯丙素类 ▪ 木脂体是由2分子或3分子苯丙基(C6—C3)以不同形式聚合
而成的一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植物的木质部和树脂道中, 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形成苷。在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中分布较广,目前已知的就超过200种,它们绝大多数是通
过侧链的中间碳原子(β-碳原子)相连接的。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简介
▪ 药用植物化学成分分类:按照产生途径可分为初生代谢 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前者是植物获得能量代谢过程所 产生的物质,如糖类、蛋白质和脂类;后者是植物释放 能量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如苷类、醌类、苯丙素类、 黄酮类、萜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生物碱等。
▪ 初生代谢产物常为同化作用产生,而次生代谢产物常为 异化作用的产物。
▪ 分布: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在高等植物中约有50余科百 余属植物含有醌类化合物,近年来在低等植物:菌类、 藻类、苔藓、地衣类中亦有发现,但含量丰富的科仅限 于紫草科、茜草科、紫葳科、蓼科、胡桃科、鼠李科、 百合科等。
▪ 自然界的醌类化合物多具有酚羟基或羟基。一些酚性化 合物如多元酚、鞣质等很容易氧化成醌类,因此植物界 的一些醌类,如蒽醌、萘醌常与鞣质等伴存。新鲜的植 物往往含有蒽酚或蒽酮,因此需经过氧化生成蒽醌,醌 类化合物性质才稳定。游离的醌类具有升华性,在资源 利用时应加以注意。
产物的含量,而且影响其化学组成。
➢ (二)气候条件
(1)季节:季节变化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 (2)光:光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和产量。 (3)水:水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和产量。 (4)温度:温度影响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形成。如挥发
油的含量及组成除与植物种类及发育阶段有关外,外界环境 对其也有很大影响。人们早已发觉,温暖的南方芳香植物较 多,挥发油含量也较高。
主要影响因子有:产地、植物的部位、采收时间、其他生物因子。
➢ (三)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的研究
积极扩大和寻找中药新资源、新品种,增加新的药用部分。与植物化 学分类学相结合,利用它们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在近缘植物中寻找和开 发新的药用资源。
第一节 概述
▪ 三、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形成特点 ▪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是植物生长发育的质的过程,
➢ (二)研究资源植物中有用成分用的研积究累质事的动实化上态学已及成扩分其展并影到分响以离各植因类素组分。
药用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物受为到中环心境的的一影切响有,机化体学及成环分出现动 态积累,因此分析影响化学成分动境态间积通累过的化因学素物,质对为最媒大介限的度利用药 用植物资源具有重大意义。生态因子与化化学学成相分互的作关用系。。“植物有用 化学成分”主要是指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产物。化感作用和HPLC。
中以O-苷分布最多;
O-苷、S-苷、N-苷、C-苷,其
根据糖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苷、二糖苷等;
根据糖链的数目不同分为单糖链苷、二糖链苷等;
根据糖的种类不同分为葡萄糖苷、鼠李糖苷等;
也可按生理作用分类,如强心苷;或按特殊性质分类, 如皂苷。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简介
▪ 一、苷类 ➢ 在植物体内分布特点:苷与其分解酶共存于植物的同一器 官(组织)不同的细胞中,因此当组织粉碎、细胞死亡或细 胞膜失去半渗透性时,酶与苷可接触,在适宜的温度与水 分条件下发生水解(酶解)。因此采收的药用植物要及时加 工,避免苷的水解发生。
▪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质和量是动态的,它遵循自然节率(时 间层次)和地域分异(空间层次)的变化。
▪ 相关的学科:植物资源学、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 和天然药物化学。
第一节 概述
▪ 二、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研究范围和任务 ➢ (一)从药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植的物角化度感研作用究最植开物始化的学定义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简介
▪ 一、苷类
➢ 定义:苷类(glycoside,又称配糖体)是糖或糖的衍生物与 非糖物质(称苷元或配基,aglycone)通过糖的端基碳原子
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
➢ 分类:
按苷元结构不同可分为香豆素苷、黄酮苷、蒽醌苷等;
按在植物体内存在方式不同分为原生苷和次生苷;
第一节 概述
▪ 三、药用植物资源化学形成特点 ➢ (三)异常次生代谢产物:由于植物遭受某些刺激, 如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如病、虫害)而产生的 物质称为异常次生代谢产物。如盐肤木上的虫瘿大量 积累的鞣质;切割松树、桃树流出的树脂、树胶等。 它们在植物体内可能原本缺乏,或含量很少,经刺激 后迅速、大量产生,是一种应激产物。这类物质主要 有萜类、酚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及炔类等。
➢ 根据挥发油的化学组成分为萜类(包括单萜和倍半萜)、芳香族、脂肪 族和其他类等。在植物界中分布很广,主要存在于种子植物中,尤其是 芳香植物中。在我国野生与栽培的芳香植物有56科,136属,约300种。 特别是菊科、芸香科、伞形科、唇形科、姜科及樟科植物中最多。挥发 油主要存在于植物的腺毛、油室、油管、分泌细胞或树脂道中,大多数 成油滴状存在。挥发油在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时,往往受热发生变化,因 此资源利用时应注意尽量避免。
第一节 概述
▪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分布特点
➢ (三)不同采收期的分布特点
植物的同一药用部分在不同采收时期,所含化学成 分不完全一样
植物不同药用部位的采收期不同,次生代谢产物含 量不同
➢ (四)植物不同部位的分布特点
同一植株的不同部位,其含量差别较大。如相思树 树干基部皮的鞣质含量最高,向上含量渐少;而红 树则相反,上部含量高,下部低;英国栎的嫩叶主 要含逆没食子酸鞣质,而皮及幼枝则兼含逆没食子 酸鞣质与原花色苷元缩合鞣质等;樟科桂属植物的 树皮挥发油多含桂皮醛,叶中则主要含丁香酚,而 根和木质部含樟脑多。
➢ 萜类的分类方法:仍然沿用经验的异戊二烯法则,分为半萜、单萜、倍 半萜、二倍半萜、二萜、三萜等;每类萜进一步按基本碳链是否成环及 成环数的多少,分为无环萜(或链状萜)、单环萜、双环萜、三环萜等 等。萜类分布很广,至1997年已有26000种以上萜类化合物。
➢ 挥发油(essential oil,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 可随水蒸气蒸馏,形成与水不相混溶的油状液体。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包括药用活是性指成植分物和通其过他向一环些境可释用放于特食品、日 化、植物农药、轻工等行业的化学定成的分次,生如物色质素从、而香对料邻、近鞣其料、树脂、 树胶、甜味剂、油脂等。它们可能它存植在物于(资HP含L源C微生(生物高物的效及液药其相用自色部身谱位)法,,也Hi可gh 能是非药用部位。在我们对药用成生分长进发行育系产统生研Per的究fo有的rm益同an和时ce有,Li害对qu这id类成 分的研究也不可忽视。要注重综合的开影发响利Ch。r用om现。at在og,ra植ph物y )化主感要作用于分析物
药用植物资源学 Science of medicinal resources
李景照 ljzqbasic@
南阳师范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科院
第四章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
▪ 研究主要内容:药用植物所含的化学成分。 ➢ 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鉴定等植物 化学知识; ➢ 植物化学成分在植物界中的分布规律,在不同植物类群中 的含量。 ➢ 同一物种中药效成分随种质、时间、空间的变化, ➢ 生物因子和加工方法对化学成分质和量的影响规律等。
物在植物体内,过去认为是新陈代谢的末端产物,但是同位素标记 实验表明,它们在植物体内可以相互转化为其他化合物,如酚类可 以氧化为醌,松柏醇可以聚合成木质素。儿茶素是缩合鞣质的组成 单位等可见。
第一节 概述
▪ 四、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分布特点 ➢ (一)在植物科属中的分布特点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具有专属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尤其是同属植物,常含有相同 结构类型的次生代谢产物 同种次生代谢产物分布在不同科属植物中 ➢ (二)生长发育不同时期的分布特点 不同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不同 同一植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主要次生代谢产物 不同
▪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简介 ➢ 第三节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成分的主要生物合成途径及研究实例
第一节 概述
▪ 一、药用植物资源化学的概念和性质
▪ 药用植物资源化学(resources chemistry of medicinal plants)是药用植物资源学的分支学科,它是植物化学 (phytochemistry)与药用植物资源学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而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既包含植物化学的内容,论 述植物化学成分的类型、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和结构分析鉴 定,同时又遵循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和基本观点,从资源 的可用性和多用性出发,研究药用植物资源中化学成分的类 型、质量、数量、时间、空间等基本属性及其变化规律。
类群有伞形科、芸香科、菊科、豆科、茄科、瑞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