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化(药用植物化学)复习
天然药化复习资料
![天然药化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305f25af45b307e8719759.png)
天然药物化学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一门学科。
2.生物合成途径:醋酸-丙二酸途径(AA-MA)代谢产物:脂肪酸类、酚类、蒽醌类。
甲戊二羟酸途径(MVA)代谢产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胡萝卜素类。
桂皮酸途径及莽草酸途径代谢产物:苯丙素类、黄酮类苯丙烯、苯丙酸、香豆素、木质素、木脂体。
氨基酸途径代谢产物:生物碱类。
3.溶剂极性顺序:乙酸≥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二氯甲烷≥氯仿≥苯≥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石油醚。
4.分离因子β:表示分离的难易,A、B两种溶质在同一溶剂系统中分配系数的比值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100>β≥10——需萃取10-12次β≤2——作100次以上萃取才能实现基本分离。
5.液-滴逆流色谱(DCCC):可使流动相呈液滴形式垂直上升或下降,通过固定相的液柱,实现物质的逆流色谱分离,分配用的两相溶剂不必震荡,故不易乳化或产生泡沫,特别适用于皂苷类的分离。
上行:流动相密度大。
6.分离提纯:硅胶、氧化铝:极性吸附(硅胶:酸性,氧化铝:碱性),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在水中对溶质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聚酰胺:氢键吸附(+分配原理)极性非极性均适用,适合分离酚类、醌类、黄酮类(羟基、羰基多的、分子小的、芳香核共轭双键多的易被吸附,分子内氢键不易吸附),用不断提高浓度的含水醇洗脱。
离子交换树脂:酸,阴离子交换树脂,碱洗脱;碱,阳离子交换树脂,酸洗脱。
7.苷键的裂解:酸催化水解反应:水或稀醇溶液中,与稀酸共热催化水解,酸水解易难程度为:N-苷>O-苷>S-苷>C-苷、呋喃糖苷>吡喃糖苷、酮糖>醛糖、去氧糖>羟基糖>氨基糖、芳香苷>脂肪苷、苷元小基团苷键横键>苷键竖键、苷元大基团苷键竖键>苷键横键、N-处于酰胺时,N-苷也难水解,水解后生成糖和苷元。
天然药化复习重点
![天然药化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500af30a6edb6f1aff001f55.png)
天然药化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1、一次代谢产物: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这些对植物机体生命活动来说不可缺少的物质。
2、二次代谢过程: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如生物碱等化合物,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来说又不起重要作用。
3、生物合成途径:①乙酸丙二酸途径(AA-MA途径):脂肪酸、聚酮类②甲戊二羟酸途径(MVA途经):萜、甾体③莽草酸途径(shikimic acid pathway途径):木脂素、苯丙素、黄酮、生物碱、香豆素4、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升华法5、溶剂提取法:①原理:相似相溶(极性从小到大进行提取)②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可互溶)6、分离常用的原理:①溶解度差别:水提醇沉,醇提水沉,酸提碱沉,碱提酸沉②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③吸附性差别④分子大小差别⑤解离程度不同⑥分子蒸馏7、吸附类型:①物理吸附:A、特点: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可逆、快速进行B、例子:硅胶、氧化铝、活性炭为吸附剂②化学吸附:A、特点:有选择性、十分牢固、有时不可逆B、例子:黄酮(酸性)被氧化铝(碱性)吸附生物碱(碱性)被硅胶(酸性)吸附③半化学吸附:如聚酰胺对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之间氢键吸附8、色谱分离的常用材料:①硅胶:A、原理:利用硅羟基和样品的极性作用吸附化合物。
B、适用:小极性和中等极性化合物②聚酰胺:A、原理:通过氢键缔合产生吸附B、适用: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类,脱除鞣质杂质③氧化铝:A、原理:碱性填料,吸附能力强B、适用:酸性化合物9、结构研究法:①红外光谱IR:4000-625CM-1,特征官能团,C=C:1600-1670,C=0:1650-1850,-OH,-COOH:>3000,苯环:650-900②紫外光谱UV:200-700nm,共轭双键、发色团和具有共轭体系的助色团分子第二章糖和苷1、糖苷:糖类化合物与其他天然产物连接的产物。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汇总(含全部答案版)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题汇总(含全部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d0835c195f312b3069a552.png)
目录第一章总论 (2)第二章糖和苷 (7)第三章苯丙素类化合物 (7)第四章醌类化合物 (11)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27)第六章萜类与挥发油 (34)第七章三萜及其苷类 (42)第八章甾体及其苷类 (47)第九章生物碱 (63)第十章海洋药物 (70)第十一章天然产物的研究开发 (71)第一章参考答案 (73)第二章参考答案 (75)第三章参考答案 (77)第四章参考答案 (78)第五章参考答案 (83)第六章参考答案 (85)第七章参考答案 (88)第八章参考答案 (90)第九章参考答案 (96)第十章参考答案 (99)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100)第一章总论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
)1.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理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溶剂中的( B )A. 比重不同B. 分配系数不同C. 分离系数不同D. 萃取常数不同E. 介电常数不同2.原理为氢键吸附的色谱是( C )A. 离子交换色谱B. 凝胶滤过色谱C. 聚酰胺色谱D. 硅胶色谱E. 氧化铝色谱3.分馏法分离适用于( D )A. 极性大成分B. 极性小成分C. 升华性成分D. 挥发性成分E. 脂类成分4.聚酰胺薄层色谱,下列展开剂中展开能力最强的是(D )A. 30%乙醇B. 无水乙醇C. 70%乙醇D. 丙酮E. 水5.可将天然药物水提液中的亲水性成分萃取出来的溶剂是( D )A. 乙醚B. 醋酸乙脂C. 丙酮D. 正丁醇E. 乙醇6.红外光谱的单位是( A )A. cm-1B. nmC. m/zD. mmE. δ7.在水液中不能被乙醇沉淀的是( E )A. 蛋白质B. 多肽C. 多糖D. 酶E. 鞣质8.下列各组溶剂,按极性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B )A. 水>丙酮>甲醇B. 乙醇>醋酸乙脂>乙醚C. 乙醇>甲醇>醋酸乙脂D. 丙酮>乙醇>甲醇E. 苯>乙醚>甲醇9. 与判断化合物纯度无关的是( C )A. 熔点的测定B. 观察结晶的晶形C. 闻气味D. 测定旋光度E. 选两种以上色谱条件进行检测10. 不属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 D )A. 氯仿B. 苯C. 正丁醇D. 丙酮E. 乙醚11. 从天然药物中提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宜选用( C )A. 回流提取法B. 煎煮法C. 渗漉法D. 连续回流法E. 蒸馏法12. 红外光谱的缩写符号是( B )A. UVB. IRC. MSD. NMRE. HI-MS13. 下列类型基团极性最大的是( E )A. 醛基B. 酮基C. 酯基D. 甲氧基E. 醇羟基14.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方法进行活性成分提取,下列溶剂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B)A.C6H6、CHCl3、Me2CO、AcOEt、EtOH、H2OB.C6H6、CHCl3、AcOEt 、Me2CO、EtOH、H2OC.H2O、AcOEt、EtOH、Me2CO、CHCl3、C6H6D.CHCl3、AcOEt、C6H6、Me2CO、EtOH、H2OE.H2O、AcOEt、Me2CO、EtOH、 C6H6、CHCl315.一般情况下,认为是无效成分或杂质的是(B )A. 生物碱B. 叶绿素C. 鞣质D. 黄酮E. 皂苷16.影响提取效率最主要因素是( B)A. 药材粉碎度B. 温度C. 时间D. 细胞外浓度差E. 药材干湿度17.采用液-液萃取法分离化合物的原则是( B)A. 两相溶剂互溶B. 两相溶剂互不溶C.两相溶剂极性相同D. 两相溶剂极性不同E. 两相溶剂亲脂性有差异18.硅胶吸附柱色谱常用的洗脱方式是( B)A.洗脱剂无变化 B.极性梯度洗脱 C.碱性梯度洗脱D.酸性梯度洗脱 E.洗脱剂的极性由大到小变化19.结构式测定一般不用下列哪种方法( C )A.紫外光谱 B.红外光谱 C.可见光谱 D.核磁共振光谱 E.质谱20.用核磁共振氢谱确定化合物结构不能给出的信息是(A )A.碳的数目 B.氢的数目 C.氢的位置D.氢的化学位移 E.氢的偶合常数21.乙醇不能提取出的成分类型是(D )A.生物碱 B.苷 C.苷元D.多糖 E.鞣质22.原理为分子筛的色谱是( B)A.离子交换色谱 B.凝胶过滤色谱 C.聚酰胺色谱 D.硅胶色谱 E.氧化铝色谱23.可用于确定分子量的波谱是( C )A.氢谱 B.紫外光谱 C.质谱D.红外光谱 E.碳谱(二)多项选择题1.加入另一种溶剂改变溶液极性,使部分物质沉淀分离的方法有( ABD )A.水提醇沉法 B.醇提水沉法 C.酸提碱沉法 D.醇提醚沉法 E.明胶沉淀法2.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影响溶解度而实现分离的方法 BCEA.醇提水沉法B.酸提碱沉法C.碱提酸沉法 D.醇提丙酮沉法 E.等电点沉淀法3.下列溶剂极性由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BDE )A.乙醚>水>甲醇 B.水>乙醇>乙酸乙酯 C.水>石油醚>丙酮D.甲醇>氯仿>石油醚 E.水>正丁醇>氯仿4.用于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和精制的方法包括( ACE )A.聚酰胺色谱 B.红外光谱 C.硅胶色谱D.质谱 E.葡聚糖凝胶色谱5.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分离方法有( ABD )A.重结晶法 B.高效液相色谱法 C.水蒸气蒸馏法 D.离子交换树脂法 E.核磁共振光谱法6.应用两相溶剂萃取法对物质进行分离,要求( BC )A.两种溶剂可任意互溶B.两种溶剂不能任意互溶C.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D.加入一种溶剂可使物质沉淀析出E.温度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发生改变7.用正相柱色谱法分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时( BD )A.只适于分离水溶性成分B.适于分离极性较大成分如苷类等C.适于分离脂溶性化合物如油脂、高级脂肪酸等 D.极性小的成分先洗脱出柱E.极性大的成分先洗脱出柱8. 液-液分配柱色谱用的载体主要有(ACEA. 硅胶B. 聚酰胺C. 硅藻土D. 活性炭E. 纤维素粉9. 下列有关硅胶的论述,正确的是( ABDE )A. 与物质的吸附属于物理吸附B. 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C. 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吸附力D. 一般显酸E. 含水量越多,吸附力越小10.对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进行聚酰胺色谱分离是( ADE )A.通过聚酰胺与化合物形成氢键缔合产生吸附 B.水的洗脱能力最强C.丙酮的洗脱能力比甲醇弱D.可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质处理E.特别适宜于分离黄酮类化合物11. 透析法适用于分离(BE )A. 酚酸与羧酸B. 多糖与单糖C. 油脂与蜡D. 挥发油与油脂E. 氨基酸与多肽12. 凝胶过滤法适宜分离( ACDA. 多肽B. 氨基酸C. 蛋白质D. 多糖E. 皂苷13. 离子交换树脂法适宜分离( ABCD )A. 肽类B. 氨基酸C. 生物碱D. 有机酸E. 黄酮14. 大孔吸附树脂的分离原理包括( ABD )A. 氢键吸附B. 德华引力C. 化学吸附D. 分子筛性E. 分配系数差异15.大孔吸附树脂( ACE )A.是吸附性和分子筛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B.以乙醇湿法装柱后可直接使用C.可用于苷类成分和糖类成分的分离D.洗脱液可选用丙酮和氯仿等E.可选用不同的洗脱液或不同浓度的同一溶剂洗脱16. 提取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时不需加热的方法是(BDEA. 回流法B. 渗漉法C. 升华法D. 透析法E. 盐析法17.判断结晶物的纯度包括( ABCDE )A. 晶形B. 色泽C. 熔点和熔距D. 在多种展开剂系统中检定只有一个斑点E. 是前面四项均需要的18. 检查化合物纯度的方法有( ABCDE )A. 熔点测定B. 薄层色谱法C. 纸色谱法D. 气相色谱法E. 高效液相色谱法19. 分子式的测定可采用下列方法( ACD )A.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 B.Klyne经验公式计算C.同位素峰度比法 D.高分辨质谱法E.13C-NMR法20.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 BDE)()()()()A.高效液相色谱法 B.质谱法 C.气相色谱法 D.紫外光谱法 E.核磁共振法21.测定和确定化合物结构的方法包括( ABE )A.确定单体 B.物理常数测定 C.确定极性大小 D.测定荧光性质和溶解性 E.解析各种光谱22. 目前可用于确定化合物分子式的方法有( ABC )A. 元素定量分析配合分子量测定B. 同位素峰位法C. HI-MS法D. EI-MS法E. CI-MS法23. MS在化合物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ACD )()()()()A. 测定分子量B. 确定官能团C. 推算分子式D. 推测结构式E. 推断分子构象24.质谱(MS)可提供的结构信息有( ABD )A.确定分子量B.求算分子式 C.区别芳环取代D.根据裂解的碎片峰推测结构E.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25.各种质谱方法中,依据其离子源不同可分为( ADEA.电子轰击电离 B.加热电离C.酸碱电离 D.场解析电离 E.快速原子轰击电离26.氢核磁共振谱(1H-NMR)在分子结构测定中的应用是( BC )A.确定分子量B.提供分子中氢的类型、数目 C.推断分子中氢的相邻原子或原子团的信息D.判断是否存在共轭体系 E.通过加人诊断试剂推断取代基类型、数目等27.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容主要包括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 ACE )A.结构类型 B.性质与剂型的关系C.提取分离方法 D.活性筛选 E.结构鉴定二、名词解释1. pH梯度萃取法:是指在分离过程中,逐渐改变溶剂的pH酸碱度来萃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杂质的方法。
天然药化复习题
![天然药化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89d4505de80d4d8d15a4fd0.png)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化学2.有效成分3.香豆素4.生物碱沉淀反应5.苷6.溶血指数7.生物碱8.强心苷9.紫外吸收光谱10.溶血指数11.挥发油12.吸附色谱法第二部分填空1. 鞣质可分为,。
2. 薄层色谱在操作上可分为、、和四个步骤。
3. 常用的四大波谱,,和是鉴定天然产物成分的重要手段。
4. 吸附色谱的三要素是,和。
5. 天然药物预实验方法分两类和。
6. 区别C3-OH黄酮和C5-OH黄酮的专属反应的试剂是。
7. 天然药物或中药可能以、、三种形式入药。
8. 萜类可看作的聚合体。
9. 我国最早记载的制备有机酸的记录是法从五倍子中制备的过程,国外最早发现的化学成分是正真意义上的有效成分单体的提取,掀起了从药用植物中提取的高潮。
10. 黄连抗菌有效成分为,在和等植物中也含有此成分。
11. 下列有机溶剂常用来提取天然化学成分,请按极性大小顺序排列。
乙醚石油醚乙醇乙酸乙脂甲醇苯正丁醇水。
12. 以苷键原子不同可以将苷分为,,和。
13. 柱色谱在操作上可分为、和洗脱三大步骤。
14. 薄层色谱在操作上可分为、、和四个步骤。
15. 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内容各类化学成分的,,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
16.备选答案:生物碱、挥发油、苷、氨基酸、多糖。
①含氮溶于水的成分。
②能随水蒸气蒸馏的成分。
③非糖和糖结合的成分。
④分子大、难溶于醇的成分。
⑤显碱性可溶于氯仿的成分。
17.香豆素的母核为,由脱水而成18. Ⅲ型强心甙酶水解产物为。
19. 溶剂提取法提取天然化学成分的操作方法有、、、、和等。
20. I型强心苷是指:苷元C3-O-()x-()y。
21. 天然药物预试验供试液的制备,一般只选用、和作为提取溶剂。
22.天然药物化学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的方法及结构鉴定,对活性成分进行分析等。
23.溶剂提取法提取天然化学成分的操作方法、、、、和等。
24.黄酮分子中因含有原子而呈微弱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但不稳定。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复习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e8a780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07.png)
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复习资料天然药物化学考试复习资料(1)1、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哪些方面?答:主要是研究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知识等。
此外,还将涉及中草药制剂的成分分析等内容。
2、天然药物的开发和利用有哪几个方面?答:可概括为:开辟和扩大天然药物资源;提取制药原料和中间体;对天然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或结构改造,创制新药等几个方面。
3、怎样利用有效成分扩大药源?举例说明。
答:当从某一天然药物或中药中分离出一种有效成分后,就可以根据此成分的理化特性,从亲缘科属植物,甚至从其它科属植物寻找同一有效成分。
如小檗碱最初从毛茛科黄连分离得到,后发现小檗科、防己科、芸香科等许多植物中均含有小檗碱。
4、举例说明中草药有效成分与创制新药的关系。
答:以天然活性成分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或结构改造,以增强疗效,克服毒性,副反应。
如秋水仙碱分子中甲氧基转变成胺基,抗癌效果不变,而毒性降低。
5、简述中草药有效成分与中草药质量的关系,举例说明。
答:①根据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理化特性及其在植物体内分布、含量高低时期,适时采集,妥善保存,以发挥药材最大效用。
如麻黄的有效成分为麻黄碱,主要分布在茎的髓部,秋季含量最高。
②探知中草药有效成分理化性质后,可建立完善的药材客观标准。
如药典规定洋金花中生物碱含量,以莨菪碱计算不得少于0.3%。
6、如何理解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答:有效成分是指具有生理活性的单体化合物。
与有效成分共存的其它化学成分,则为无效成分。
两者的划分是相对的,如鞣质,在多数中草药中视为无效成分,但在五倍子、地榆等中草药中则为有效成分。
另外,随着科学发展,过去认为无效成分的多糖、蛋自质,现已发现它们分别具有抗癌、引产的活性,而列为有效成分。
7、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方法有儿种?采用这此方法提取的依据是什么?答:①溶剂提取法:利用溶剂把中草药中的所需要的成分溶解出来,而对其它成分不溶解或少溶解。
天然药化复习资料
![天然药化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3006dbdfd0a79563c1e72cf.png)
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以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等。
一.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从药材中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
(一) 常用提取方法(二)溶剂提取法●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溶剂提取法是根据“相似相容”原理进行的,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考试时请这样回答哦!)*常用溶剂极性有弱到强排列:石油醚<环己烷<苯<乙醚<氯仿<醋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丙酮,乙醇,甲醇能够和水任意比例混合。
)*常用溶剂的性质:亲脂性有机溶剂、亲水性有机溶剂、水*一般情况下,分子较小,结构中极性基团较多的物质亲水性较强。
而分子较大,结构上极性基团少的物质则亲脂性较强。
●天然药物中各类成分的极性·多糖、氨基酸等成分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鞣质是多羟基衍生物,列为亲水性化合物;·苷类的分子中结合有糖分子,羟基数目多,能表现强亲水性;·生物碱盐,能够离子化,加大了极性,就变成了亲水性化合物;·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小,易溶于氯仿、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油脂、挥发油、蜡、脂溶性色素都是强亲脂性成分,易溶于石油醚等强亲脂性溶剂中总之,天然化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解遵循“相似相溶”规律。
即极性化合物易溶于极性溶剂,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分子量太大的化合物往往不溶于任何溶剂。
溶剂提取法的关键是选择适宜的溶剂(选择溶剂依据:根据溶剂的极性和被提取成分及其共存杂质的性质,决定选择何种溶剂)(各溶剂法分类见《天然药物化学辅导教材》P5)(三)水蒸气蒸馏法只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
天然药化复习重点
![天然药化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de50e56b6c175f0e7dd13752.png)
一、名词解释:1、天然药物:天然药物是来自植物、动物、矿物,是药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2、正相分配色谱:以极性大的溶剂为固定相,极性小的溶剂为移动相的分配色谱。
3、反相分配色谱:以极性小的溶剂为固定相,移动相容剂却极性较大的分配色谱。
4、凝胶滤过柱色谱法:是以凝胶作为固定相,选择适当的溶剂进行洗脱,是混合物中分子量大小不同的化合物得到分离的方法。
5、香豆素:是一类具有α-吡喃酮母核的天然产物的总称是顺式领羟基桂皮酸分子内脱水而成的内酯。
(抗凝血作用作香料)6、挥发油:又称精油,是一类具有芳香气味油状液体的总称。
7、皂苷:是结构比较复杂的苷类化合物。
8、溶血指数: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来源红细胞、等渗、恒温)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皂苷溶液浓度。
9、生物碱:是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二、选择填空:1、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2、唯一比水重的溶剂:三氯甲烷;极性最大的溶剂:正丁醇;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的溶剂:丙酮。
3、两相溶剂萃取法的原则是:互不相溶;萃取过程中容易乳化。
4、按色谱原理不同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色谱等;按操作方式分类为柱色谱、纸色谱、薄层色谱等。
5、硅胶是一种极性吸附剂,微呈酸性的多孔性物质。
6、对于极性吸附剂而言,化合物的极性越大,吸附力越强;展开剂极性越大,解吸附能力越强,物质越容易被洗掉。
对于非极性吸附剂而言,化合物的极性越强,吸附能力越弱;同一化合物用不同的展开剂展开,展开剂极性越强,Rf值越大。
7、分配柱色谱根据固定相与移动相的极性不同又可分为(正相分配色谱)和(反相分配色谱)。
8、常用的支持剂:吸水硅胶、硅藻土、纤维素粉、滤纸。
9、反相分配色谱多采用:碳十八烷基、辛基、乙基键合硅胶作为固定相。
10、糖的检识——化学鉴定:Molisch反应又称a—萘酚—浓硫酸反应(常用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糖或苷)。
天然药化复习重点整理(1)
![天然药化复习重点整理(1)](https://img.taocdn.com/s3/m/94004356b9d528ea80c77918.png)
名词解释题(28’)天然药物化学:经典天然药物化学内容包括:各类天然药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及药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离方法;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有效部位: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被认为是有效成分时,该一类或几类成分的混合体即被认为是有效部位。
二次代谢过程:在特定条件下,一些重要的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生成如生物碱、萜类等化合物,称为二次代谢过程。
相似相容原理:相似”是指溶质与溶剂在结构、极性上相似,“相溶”是指溶质与溶剂彼此互溶。
色谱法: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流动相对固定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正相色谱:正相色谱基本上可以被看做是液固吸附色谱,其柱填料是吸附剂,其表面上分布有活性吸附位点,溶剂和溶质分子均能被吸附于活性位点上。
由于相互作用力有大有小,溶剂分子与溶质分子、溶质分子相互之间又存在竞争吸附,从而造成了在柱内保留时间的差异,使不同物质得到分离。
反相色谱:根据流动相和固定相相对极性不同,液相色谱分为正相色谱和反相色谱。
流动相极性大于固定相极性的情况,称为反相色谱。
偶合常数:信号峰的化学位移差值即为裂距,与测定仪器兆周数的乘积用以表示相互干扰的强度,即为偶合常数。
化学位移:带有磁性的原子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自旋能级分裂,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时,将发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从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
在有机化合物中,处在不同结构和位置上的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导致共振频率有差异,即产生共振吸收峰的位移,称为化学位移。
苷:苷类又称配糖体(glycosides),是由糖和糖的衍生物等与另一非糖物质通过其端基碳原子联接而成的化合物。
碳苷:非糖物质与糖的端基碳原子以碳碳键连接而成的苷。
苷化位移:糖与苷元成苷后,苷元的α-C、β-C和糖的端基碳的化学位移值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称为苷化位移。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6e12b493b3567ec102d8ac4.png)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1、天然药物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天然药物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矿物和微生物,并以植物为主,种类繁多。
3、从药材中提取天然活性成分的方法有: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及升华法等。
4、溶解提取法原理:是根据“想是想容原理”通过选择适当溶剂将化学成分从原料中提取出来。
一般来说,两种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官能团的极性越大或极性官能团数目越多,则整个分子的极性就越大,亲水性就越强;若非极性部分越大或碳链越长,则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
5、常见溶剂的极性强弱顺序: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苯<二氯甲烷<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乙腈<水<吡啶<乙酸.6、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特点:①不残留有机溶剂、萃取速度快、收率高、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②无传统溶剂法提取的易燃易爆的危险,减少环境污染,无公害;③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④萃取介质的溶解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⑤还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来提取极性物质;⑥适用于对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⑦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成本低;⑧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联用及IR、MS联用,可高效快速地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
7、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的分离:㈠、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㈡、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㈢、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㈣、根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别进行分离;㈤、根据物质离解程度不同进行分离。
8、物理吸附基本规律—相似者易于吸附;吸附过程三要素:吸附剂、溶质、溶剂;硅胶、氧化铝因均为极性吸附剂,故有以下特点:⑴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极性强的溶质将被优先吸附;⑵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反之,较弱。
天然药化复习资料
![天然药化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e8a26e0998fcc22bcd10db7.png)
一、有效成分:指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物有效部位:指一味或复方中药中提取出的一类或几类有效的成分,如:人参总皂苷二、生物合成:基本结构单元:C1、C2、C5、C6C3、C6C2N 、吲哚C2N 、C5N合成途径:1、乙酸-丙二酸途径→脂肪酸类、聚酮类、酚及芳聚酮类2、甲戊二羟酸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MV A、DXP)→萜类、甾类化合物3、莽草酸途径→木脂素类、苯丙素类、香豆素类;芳香氨基酸和简单苯甲酸类;醌类化合物4、氨基酸途径→生物碱5、复合途径三、提取分离:(三要素:1、提取对象2、有效成分的提取3、分离与精制)溶剂提取法:(原理:相似相容)常用溶剂按极性排列:石油醚<二硫化碳<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笨<二氯甲烷<乙醚<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乙酸分类:1、浸渍法2、渗漉法3、煎煮法4、回流提取法5、连续回流提取法6、超临界萃取法7、超声波提取法8、微波提取法水蒸汽蒸馏法:实用于具有挥发性、能被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于水的成分升华法:用于提取游离蒽醌等,如:樟脑、咖啡因等压榨法:药材需新鲜,一般用于提取含量高的植物油三、有效成分的分离和精制(原理-方法)A:据溶解度差异分离:1、利用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结晶、重结晶等)2、酸碱性对有效成分的有效(碱提酸沉、酸提碱沉、pH梯度萃取等)3、不同溶剂的影响(醇醚法、水提醇沉、醇提水沉等)4、对酸碱成分加入酸碱试剂(沉淀法)B:据两相溶剂中分配比不同分离:液液萃取、纸色谱、逆流分溶法、液滴逆流色谱法、高速逆流色谱法、气液分配色谱法、液液分配柱色谱法C:据物质吸附差异分离:1、物理吸附(活性炭吸附)2、极性强弱吸附3、吸附柱色谱分离4、聚酰胺吸附色谱法(氢键多、芳化程度高的吸附性强,反之减弱;聚酰胺洗脱能力:水<甲醇<丙酮<NaOH<甲酰胺<二甲基酰胺<尿素)5、大孔吸附树脂法(影响因素:a大孔树脂吸附剂表面性质,比表面积等b被吸附化合物的结构影响c洗脱剂的影响d酸碱度pH的影响e温度的影响f其他因素影响,如流速)D:据物质分子大小差异分离:1、凝胶过滤法(葡萄糖凝胶)2、膜分离技术(渗透)E:据物质解离程度差异分离:离子交换法F:分子蒸馏技术四、单糖立体构型:D型(Fischer投影式中离羰基最远的手型碳上的羟基在右侧;Haworth投影式中C4的羟基在下面);L型与上述D型相反;α型是Fischer投影式中新形成的羟基与离羰基最远的手型碳上的羟基为同侧,异侧为β型。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f320a18762caaedd33d4a6.png)
药用植物化学总结总论1.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
(注意:有效与无效是相对的)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群体物质。
有毒成分:能致病的成分叫有毒成分。
3.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1、探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2、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3、降低原植物毒性,提高疗效4、开辟新药源5、为新化合物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4.主要类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1、糖及苷类2、醌类化合物3、苯丙素类化合物4、黄酮类化合物5、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6、三萜类化合物7、甾体类化合物8、生物碱类化合物第二章提取分离1.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其极性大小如下: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己烷(石油醚)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一、提取1、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2、常用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水可以溶解: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亲水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混溶):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特点:介电常数较大,水溶性较大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较对许多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完全毒性低,价格便宜,回收方便。
乙醇提取天然产物成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石油醚或汽油: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游离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香豆素等苷元特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有局限性。
3、溶剂提取的方法:⑴溶剂提取法①水作溶剂: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
②有机溶剂: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⑵其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挥发油)、升华法、CO2-SFE、超声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
![大二天然药物化学(药用植物化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9f320a18762caaedd33d4a6.png)
药用植物化学总结总论1.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
(注意:有效与无效是相对的)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群体物质。
有毒成分:能致病的成分叫有毒成分。
3.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1、探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2、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3、降低原植物毒性,提高疗效4、开辟新药源5、为新化合物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4.主要类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1、糖及苷类2、醌类化合物3、苯丙素类化合物4、黄酮类化合物5、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6、三萜类化合物7、甾体类化合物8、生物碱类化合物第二章提取分离1.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其极性大小如下: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己烷(石油醚)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一、提取1、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2、常用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水可以溶解: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亲水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混溶):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特点:介电常数较大,水溶性较大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较对许多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完全毒性低,价格便宜,回收方便。
乙醇提取天然产物成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石油醚或汽油: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游离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香豆素等苷元特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有局限性。
3、溶剂提取的方法:⑴溶剂提取法①水作溶剂: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
②有机溶剂: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⑵其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挥发油)、升华法、CO2-SFE、超声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
天然药化期末复习资料
![天然药化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ca57d3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d.png)
第一章有效成分:从天然动植物或矿物中提取的能用分子式表示,有一定物理常数,化学上常为单体,临床上有效的成分天然药物化学研究内容: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研究天然药物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天然药物中有效成分的结构特点、物化性质、提取分离方法及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鉴定二次代谢产物:特定条件下,一次代谢产物作为原料或前体,又进一步经历不同的代谢过程,这一过程并非所有植物中都发生,对维持植物生命活动不起重要作用,称为二次代谢,生成的萜类、生物碱等化合物称为二次代谢产物有效成分提取方法:1.溶剂提取法:选择适当溶剂将中草药中的化学成分从药材中提取出来,包括冷提法(浸渍法、渗漉法)和热提法(煎煮法、回流提取法、连续提取法)溶剂的脂溶性顺序: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丙酮>乙醇>甲醇>水溶剂沸点高低顺序:正戊醇>乙酸>正丁醇>吡啶>甲苯>苯>乙酸乙酯>甲醇>氯仿>丙酮>二氯甲烷>乙醚2.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挥发性成分药材的粗粉或碎片,浸泡湿润后,直火加热蒸馏或通入水蒸汽蒸馏,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蒸馏而带出,经冷凝后收集馏出液的分离方法,只适用于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与水不发生反应,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3.升华法分离方法:㈠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1、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2、改变混合溶剂的极性:水/醇法:在药材浓缩水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高浓度乙醇,以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醇/水法:在浓缩乙醇提取液中加入数倍量水稀释,放置以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3、调节溶液的pH值,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酸/碱法:一般不溶于水的生物碱遇酸生成生物碱盐后溶于水中,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后,向水溶液中加碱碱化后,又重新生成游离生物碱的方法碱/酸法:内酯类化合物(香豆素)不溶于水,但遇碱开环生成羧酸盐溶于水,再加酸酸化,又重新形成内酯环从溶液中析出,从而与其它杂质分离4、沉淀法:铅盐沉淀法、试剂沉淀法5、盐析法:在中草药的水提液中、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和状态,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㈡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分配系数K:两种相互不能任意混溶的溶剂在分液漏斗中充分振摇,放置后即可分成两相。
天然药化复习题答案
![天然药化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51b95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b.png)
天然药化复习题答案1. 什么是天然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化学结构、生物合成途径、提取分离方法、结构改造以及药理作用的科学。
2. 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有哪些?天然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如生物碱、萜类、黄酮、多糖、蛋白质和多肽等。
3. 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是什么?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物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新药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筛选、药物的结构优化以及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等方面。
4. 简述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
天然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提取分离技术、结构鉴定技术、生物合成研究、结构改造技术以及药理活性评价等。
5. 天然药物化学中常用的提取分离技术有哪些?常用的提取分离技术包括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色谱分离技术等。
6. 天然药物化学中常用的结构鉴定技术有哪些?常用的结构鉴定技术包括核磁共振(NMR)、质谱(MS)、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以及X射线晶体学等。
7. 天然药物化学中生物合成研究的重要性是什么?生物合成研究有助于理解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为合成生物学和代谢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发现新的生物活性物质。
8. 天然药物化学中结构改造技术的目的是什么?结构改造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天然产物的生物活性、改善其药代动力学特性或者降低其毒性,以期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
9. 天然药物化学在药理活性评价中的作用是什么?药理活性评价是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天然产物的药理作用机制,为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0. 举例说明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发现中的应用。
例如,从红豆杉树皮中提取的紫杉醇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其发现和应用就是天然药物化学在新药发现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通过研究紫杉醇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合成途径,科学家们能够对其进行结构改造,开发出一系列新的抗肿瘤药物。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doc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doc](https://img.taocdn.com/s3/m/e3ec4966ce2f0066f43322a9.png)
天然药物化学复习资料液一液萃取法:又称溶剂萃取或抽提。
用溶剂分离和提取液体混合物中的组分的过程。
先导化合物:指通过生物测定,从众多的候选化合物中发现和选定的具有某种药物活性的新化合物,-•般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并有衍生化和改变结构发展潜力,可用作研究模型,经过结构优化,开发出受专利保护的新药品种。
有效成分:天然药物中具有一定生物活性,能代表天然药物临床疗效的单一化合。
无效成分(相对性):即药材中没有功效的化学成分如蛋白、多糖等糅质:又称单宁,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多元酚类化合物。
隐性酚羟基:酚羟基其实是一个烯醇式结构,它也可以与酮式结构发生互变异构。
含有六元碳环并且有-CH2-C0-CH二的结构就可以发生互变异构生成酚羟基。
昔类:甘是由糖及其衍生物的半缩醛或半缩酮羟基与非糖物质(苜元)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以前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 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香豆素:具有苯骈毗喃酮母核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在结构上可看作顺式邻羟基桂皮酸失水而成的内酯。
生物碱:是指来源于生物界(主要是植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
次生代谢产物:由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物浴血指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使血液中红细胞完全溶解的最低浓度。
第一章绪论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及其特点和应用提取法:溶剂提取法:相似相溶原理1)浸渍法: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不稳定的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粘液质的药材;2)渗漉法3)煎煮法:适用于不含挥发性成分或对热稳定的药材;4)回流提取:对热稳定的成分;5)连续回流提取即索氏提取:受热易分解的成分不适宜;6)超临界流体萃取极性大小:石油醍(小)一环己烷一四氯化碳一三氯乙烯一苯一甲苯一二氯甲烷一氯仿一乙暇一乙酸乙酯一乙酸甲酯一丙酮一正丙醇一甲醇一毗嚏一乙酸(大)水蒸气蒸馅法:适合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馅而不被破坏、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提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化学总结总论1.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内容2.有效成分与无效成分的概念及相对性有效成分:有生理活性,能治病的单体物质。
无效成分:无生理活性,不能治病的成分。
(注意:有效与无效是相对的)有效部位:具有生理活性的群体物质。
有毒成分:能致病的成分叫有毒成分。
3.药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意义1、探讨天然药物防病治病的物质基础2、控制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3、降低原植物毒性,提高疗效4、开辟新药源5、为新化合物研究提供先导化合物4.主要类型药用植物化学成分1、糖及苷类2、醌类化合物3、苯丙素类化合物4、黄酮类化合物5、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6、三萜类化合物7、甾体类化合物8、生物碱类化合物第二章提取分离1.常用溶剂的极性大小水、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
其极性大小如下:吡啶>水>乙腈>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乙醚>氯仿>苯>己烷(石油醚)亲水性有机溶剂亲脂性有机溶剂一、提取1、选择溶剂的原则:对有效成分溶解度大,而对共存杂质的溶解度最小。
2、常用溶剂可分为以下三类:①水可以溶解:氨基酸、糖类、无机盐等。
②亲水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混溶):甲醇、乙醇、丙酮(与水任意比例混溶):苷类、生物碱、鞣质等。
特点:介电常数较大,水溶性较大对植物细胞穿透能力较对许多成分的溶解性能好,提取完全毒性低,价格便宜,回收方便。
乙醇提取天然产物成分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③亲脂性有机溶剂可溶解(与水不能任意混溶):石油醚或汽油:油脂、蜡、叶绿素、挥发油、游离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氯仿或乙酸乙酯:游离的生物碱、有机酸、黄酮、香豆素等苷元特点:沸点低,浓缩回收方便,易燃,有毒,价贵,设备要求较高,穿透药材组织的能力较差,有局限性。
3、溶剂提取的方法:⑴溶剂提取法①水作溶剂:浸渍法、渗漉法、煎煮法。
②有机溶剂:浸渍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连续回流提取法。
⑵其他方法:水蒸气蒸馏法(常用于挥发油)、升华法、CO2-SFE、超声提取方法、微波辅助提取方法。
浸渍法:含淀粉、树胶。
果胶。
粘液质成分多的。
含挥发油的。
遇热不稳定易分解的。
渗漉法-适宜对热不稳定且易分解成分。
提取效率最高煎煮法-不适宜对热不稳定的成分的提取。
加热回流法、连续回流法-不适用对热不稳定成分。
4、影响因素:药材的粉碎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
二、分离1、药用植物分离与精制的依据五种差异:溶解度、两相分配比、吸附性、分子大小、解离程度常用方法:系统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结晶法、透析法、分馏法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异进行分离—系统溶剂分离法、结晶法、沉淀法、盐析法、2)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不同进行分离—两相溶剂萃取法3)根据物质吸附性差异进行分离—色谱法4)根据物质各成分非典差异进行分离—分馏法5)根据物质分子大小以及通过透析膜差异进行分离—透析法2、沉淀法-试剂沉淀法①生物碱沉淀试剂:生物碱②雷氏铵盐:水溶性季铵盐③胆甾醇:甾体皂苷⑤明胶、蛋白:鞣质⑥水提醇沉法:多糖、蛋白质、淀粉、粘液质、树胶(逐级)⑦醇提水沉法:树脂、油脂、叶绿素3、两相溶剂萃取法原理:分离因子β=A/B β》100 一次100 》β 》10 10~12次β 《2 100次以上β =1 无法分离4、结晶法溶剂的选择:溶解度热使大,冷时小。
(热大冷小)三、色谱法:液-固色谱(固体吸附剂、液体流动相)、又称层析法1)按原理不同: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胶滤过色谱2)按操作不同:薄层色谱(TLC)、纸色谱(PC)、柱色谱(CC)3)按流动相不同:液相色谱(LC)、气相色谱(GS)、超临界流体色谱(SFC)1、吸附色谱法:原理-吸附剂和展开剂对各成分吸附能力的差异。
1)构成要素:分离成分、吸附剂-固定相、展开剂-流动相或洗脱剂2)吸附剂:亲水性-硅胶、氧化铝、聚酰胺亲脂性-活性炭亲水性对极性大的吸附能力强,亲脂性对极性小的吸附能力强。
3)操作技术: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CC①薄层色谱法-TLC操作方法:薄层板的制备(硬软)、点样、展开、显色、计算比移值。
4)②柱色谱法-CC操作方法:装柱、上样、洗脱、收集,2、分配色谱技术: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1)构成要素:支持剂、固定相、流动相、被分离成分2)分类①按操作:薄层色谱(TLC)、纸色谱(PC)、柱色谱(CC)②按固定相的极性不同:正相色谱、反相色谱正相色谱:固定相的极性大于流动相的极性,极性小成分先洗下,极性大成分后洗下。
反相色谱:固定相的极性小于流动相的极性,极性大成分先洗下,极性小成分后洗下。
3)操作技术:同上3、离子交换色谱:1)原理:阳离子交换树脂:RSO3ˉH++ Na+ClˉRSO3ˉNa++ H+Clˉ阴离子交换树脂:RN+OHˉ+ Na+ClˉRN+Clˉ+ Na+OHˉ2)操作方法:预处理、装柱、上样、洗脱、收集、再生。
4、凝胶色谱技术1)原理:分子筛的原理3)操作技术:预处理、装柱、上样、洗脱、收集、再生。
10、大孔吸附树脂色谱技术1)原理:吸附性与分子筛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2)操作技术:预处理、装柱、上样、洗脱、收集、再生。
5、吸附色谱法常用的吸附剂?活性炭(非极性吸附剂)、硅胶、氧化铝(极性吸附剂)、聚酰胺(氢键吸附)、大孔吸附树脂(极性和中等极性)等。
第三章糖及苷类一、糖:单糖、低聚糖、多糖1.重要单糖的构型单糖是多羟基醛或酮,是组成糖类及其衍生物的基本单元。
2、低聚糖:芸香糖、蔗糖3、多糖:无还原性-纤维素、甲壳素、半纤维素二、苷1、①脱水形成的一类化合物。
(苷元+ 糖/苷)②苷的性质:多为固体、无定性粉末、吸湿性、无色或白色、一般无味、均炫光且左旋、亲水性2、按苷键原子分类:①氧苷:依苷元羟基的类型分为: 醇苷:红景天苷、毛茛苷 酚苷:天麻苷、红花苷 酯苷:山慈姑苷A 、B 氰苷:苦杏仁苷 吲哚苷:靛苷②硫苷:萝卜苷、黑芥子苷、 ③氮苷:腺苷、虫草苷、巴豆苷 ④碳苷:芦荟苷.3、苷与苷元溶解性的差异水 甲/乙醇 乙醚/苯 石油醚苷元(亲脂性) - + + +(-) 苷 (亲水性) + + - - 4、显色反应⑴Molish 反应:液层交界处有紫红色环。
检识糖和苷、区别苷和苷元、不能区别糖和苷。
⑵Fehling 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氧化铜沉淀。
表明供品中有还原糖。
⑶Tollen 反应:银镜或黑色银沉淀。
表明供品中有还原糖。
三、苷键裂解 1、酸催化水解:⑴不同苷键原子的苷类酸水解的顺序易 难:N-苷 > O-苷 > S-苷 > C-苷 ⑵按糖的种类不同呋喃糖苷 > 吡喃糖苷 酮糖苷 > 醛糖苷易 难:五碳糖 > 六碳糖 > 甲基五碳糖 > 六碳糖苷 > 七炭糖苷 > 糖醛酸苷 易 难:2,6-二去氧糖苷> 2-去氧糖苷 > 6-去氧糖苷 > 2-羟基糖苷 > 2-氨基糖苷 2、其他水解方法:碱催化水解、酶催化水解、氧化裂解方法 3、碱催化水解方法:酯苷、酚苷、稀醇苷、β-吸电子基团的苷4、氧化裂解法:Smith 降解法对象-难水解的碳苷和苷元结构不太稳定的氧苷(皂苷)5、不同存在状态的苷提取时的注意事项原生苷:抑制酶活苷的存在状态 (苷与酶共存)次生苷、苷元:促进酶活第四章黄酮类化合物1.黄酮类化合物的骨架类型,区分黄酮类与异黄酮类狭义:2-苯基色原酮广义:C6-C3-C6(基本骨架)取代基:-OH、-OCH3、-CH3、异戊烯基等结构类型:二氢异黄酮二氰查尔酮类其他黄酮类花色素类黄烷醇类口山酮橙酮双黄酮类2.黄酮醇类的代表化合物3.黄酮类化合物性质:苷元多为结晶性固体,黄酮苷为无定形粉末4、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多含酚羟基影响酸性强弱的因素:羟基的数目、位置综合起作用。
PH梯度萃取:由强到弱7,4′-二OH > 7-OH或4′-OH > 一般酚羟基> 5-OH5% NaHCO35% Na2CO3 0.2% NaOH 4%NaOH*5、用化学方法鉴别不同结构的黄酮类化合物1、还原反应①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最常用鉴别黄酮类的显色反应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多橙红~紫红;少紫色~蓝色异黄酮类——不显色②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酮类——红色~紫色2、与金属盐络合反应①铝盐反应——三氯化铝反应与1%AlCl3反应显黄色或黄色加深,UV下荧光增强。
定性或定量分析。
②锆盐反应——锆盐-枸橼酸反应-鉴别3-0H和5-OH的存在③镁盐反应——醋酸镁反应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天蓝色荧光其他黄酮类——黄色~橙黄~褐色④氨性氯化锶反应⑤三氯化铁反应:最常用的酚类显色试剂。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故呈阳性反应。
可据酚羟基数目和位置呈现紫。
绿、蓝颜色。
6、硼酸显色反应7、碱性试剂显色反应8、鉴定下列化合物:EFG910第五章醌类化合物1.醌类化合物的类型及代表性化学成分醌类化合物:是指分子内具有不饱和二酮结构(醌式结构)或容易转变成这样结构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苯醌类:(一个苯环)萘醌类:(两个苯环)类型菲醌类:(三个苯环,线形)蒽醌类:(三个苯环,角形)蒽醌类:1、蒽醌衍生物:根据-OH在蒽醌母核中位置不同,可将羟基蒽醌衍生物分为两类:①大黄素型:-OH分布在两侧的苯环上,多呈黄色。
②茜草素型:-OH分布在一侧的苯环上,颜色较深,多为橙黄或橙红色。
2、蒽酚衍生物:蒽醌在酸性下易被还原成蒽酚及其互变异构体蒽酮。
蒽酮、蒽酚性质不稳定易,故只存在于新鲜植物中。
3、二蒽酮类衍生物:二蒽酮类是两分子蒽酮在C10–C10’位或其他位脱氢而形成的化合物。
如:番泻叶中致泻的有效成分—番泻苷A、B、C、D等。
2.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及其应用酸性强弱将按下列顺序排列:酚羟基形成分子内氢键会降低酸性。
含-COOH > 2个以上β-OH > 1个β-OH > 2个α-OH > 1个α-OH5%NaHCO35%Na2CO31%NaOH 5%NaOH 应用:可用于提取分离。
3. 菲格尔反应、无色亚甲蓝反应、活性次甲基反应1、菲格尔(Feigl)反应:各种醌类(+紫色)醌类衍生物在碱性下加热能迅速与醛类及邻二硝基苯反应→紫色化合物。
2、无色亚甲蓝反应:苯醌、萘醌—区别于蒽醌3、碱显色反应羟基蒽醌遇碱液显红或紫红色及蓝色4、活性次甲基反应:苯醌及无2,3位取代的萘醌(+);蒽醌(-)5、醋酸镁反应:特点:有颜色(生成橙红、紫红、或蓝紫色络合物),灵敏。
应用:鉴别,及TLC,P.C 显色剂4、一般不用氧化铝,尤其不用碱性氧化铝分离游离羟基蒽醌的原因何在用层析法(利用苷元的极性差异)对游离的羟基蒽醌进行分离时选用的吸附剂有:硅胶、磷酸氢钙、聚酰胺粉、葡聚糖凝胶,不用氧化铝,尤其不用碱性氧化铝,因为:使用碱性会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吸附,造成拖尾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