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蛋白(a)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脂蛋白a解读

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脂蛋白a解读

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脂蛋白a解读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脂蛋白a解读脂蛋白a是一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指标,它可以作为评估患者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

在生化检验报告单中,我们可以看到脂蛋白a 的检测结果。

本文将详细解读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脂蛋白a。

一、什么是脂蛋白a?1.1 脂蛋白a的定义脂蛋白a是一种由低密度脂蛋白(LDL)和一种特殊的大分子质量多肽组成的复合物。

它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1.2 脂蛋白a的作用据研究显示,高水平的血浆中的Lp(a)可能会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因此,Lp(a)可以作为评估患者心血管健康状况的重要参考。

二、如何理解生化检验报告单中的Lp(a)?2.1 检测方法目前常用于检测Lp(a)的方法有免疫测定法、电泳法和PCR等。

其中,免疫测定法是最常用的方法。

2.2 检测结果在生化检验报告单中,我们可以看到Lp(a)的检测结果。

通常以mg/dl 或nmol/L为单位进行表示。

2.3 正常范围不同的实验室可能会有不同的正常范围,但一般来说,正常人血浆中Lp(a)水平应该低于30mg/dl或300nmol/L。

三、如何判断Lp(a)是否异常?3.1 高水平Lp(a)的危害高水平的血浆中的Lp(a)可能会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因此,如果检测结果显示Lp(a)高于正常范围,则需要引起重视。

3.2 高危人群以下人群可能存在高水平Lp(a)的风险:(1)家族史: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或卒中等心血管事件,则家族成员都有可能存在高水平Lp(a)的风险。

(2)高胆固醇:如果患者同时存在高胆固醇和高水平Lp(a),则其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将更高。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可能存在高水平Lp(a)的风险。

3.3 如何降低Lp(a)水平?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可以直接降低Lp(a)水平。

但是,以下措施可以帮助控制Lp(a)水平:(1)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戒烟、控制饮食等。

脂蛋白(a)与疾病的关系研究(一)

脂蛋白(a)与疾病的关系研究(一)

脂蛋白(a)与疾病的关系研究(一)【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与疾病的关系。

方法以64例健康成年人的血清Lp(a)为正常对照,收集肛周脓肿23例,高血压病58例,冠心病25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脑出血10例,脑梗塞恢复期13例,糖尿病38例(血脂正常32例,血脂异常6例),慢性肾炎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27例,重症肝炎及肝硬化15例,恶性肿瘤58例,测定Lp(a),并分别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连续检测血清Lp(a)及Cr浓度。

结果肛周脓肿、高血压、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塞恢复期、糖尿病(血脂异常)、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肝炎及肝硬化、恶性肿瘤等疾病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糖尿病(血脂正常)、慢性肾炎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急性心肌梗死与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恢复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冠心病、脑出血、脑梗塞恢复期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血清Lp(a)由肝脏合成,因此重症肝病及肝硬化患者的血清Lp(a)降低。

血清Lp(a)受白细胞介素-6(IL-6)的调控,而IL-6则主要由内皮细胞分泌,因此疾病状态下血管(或微血管)的炎症或损伤可能就是这些疾病血清Lp(a)升高的共同原因。

肿瘤细胞合成和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γ-干扰素及IL-6等异常,这可能就是肿瘤患者血清Lp(a)升高的原因。

【关键词】脂蛋白(a);IL-6;血管损伤Therelationshipbetweenserumlipoprotein(a)anddisease【Abstract】ObjectiveToconsulttherelationshipbetweenlipoprotein(a)〔Lp(a)〕anddisease.MethodsCollected64normalpersonsascontrolgroup,determinedtheirserumLp(a).Colle ctedperianalabscess32cases,hypertension58cases,coronaryheartdisease25cases,acutemyocardial infarction6cases,cerebralhemorrhage10cases,convalescenceofcerebralinfarction13cases,diabetes millitus38cases(normalbloodpressure32cases,abnormalbloodpressure6cases),chronicnephritis7c ases,chronicrenalfailure27cases,gravehepatitisorhepatocirrhosis15cases,malignancy58cases,dete rminedtheirserumLp(a),andcomparedthemwithcontrolone.Acuterenalfailure1casedetermineditLp (a)andCrintime.ResultsComparedtheperianalabscess,hypertension,coronaryheartdisease,acutem yocardialinfarction,cerebralhemorrhage,convalescenceofcerebralinfarction,diabetesmellitus(abno rmalbloodpressure),chronicrenalfailure,gravehepatitisorhepatocirrhosis,malignancywiththecontr olgroup,therehaddistinctivedefferencebetweenthem(P<0.05).Comparedthediabetesmellitus(normalbloodpressure)andchronicnephritiswithcontrolgroup, therehadnodistinctivedefferencebetweenthem(P>0.05).Compared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withcoronaryheartdisease,cerebralhemorrhage,conval escenceofcerebralinfarction,therehaddistinctivedefferencebetweenthem(P<0.05),buttherehadnodistinctivedefferenceamountcoronaryheartdisease,cerebralhemorrhageandc onvalescenceofcerebralinfarction(P>0.05).ConclusionTheserumLp(a)issynthesizeatliver,sotheserumLp(a)ofgravehepatitisorhepatocirrh osisaredecrease.SerumLp(a)iscontrolledbyIL-6,andIL-6isexcretedmainlyfromendothelium,sotheinf lammationordamageofbloodvessel(orcapillaryvessel)indiseasemaybethereasonoftheincreaseseru mLp(a)inallthisdisease.Tumorcellsynthesizedandexcretedtumornecrosisfactor(TNF),interferon-γ(IF N-γ)andIL-6abnormally,itmaybethereasonwhytheserumLp(a)increaseintumor.【Keywords】lipoprotein(a);IL-6;damageofbloodvessel目前的研究表明,血清Lp(a)浓度与年龄、性别无关,亦不受饮食、胆固醇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而受遗传因素控制。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结论
05
研究成果总结
血浆脂蛋白(a)水平在血液透析 患者中普遍升高,与心血管疾病
风险增加相关。
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可作 为评估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之
一。
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浆脂蛋白(a) 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肾
功能不全、炎症等。
对临床实践的建议
01
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应定期监测血浆脂蛋白(a)水平 ,以便及时发现心血管疾病风险。
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总结词
血浆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糖尿病、慢性肾 脏病等其他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
详细描述
研究表明,血浆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糖尿 病、慢性肾脏病等其他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
关。因此,监测血浆脂蛋白(a)水平不仅有 助于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能为其他疾
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血浆脂蛋白(a)水平
04
变化的临床意义
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总结词
血浆脂蛋白(a)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风 险增加相关,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 指标。
VS
详细描述
血浆脂蛋白(a)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 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其水平升高与冠心病 、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监测血浆脂蛋白 (a)水平有助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
合并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的血液透析患者,其血浆脂蛋白(a) 水平可能更高。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规律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呈持续性升高趋势,且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水平逐渐上升。
特点
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个体差异。同时,其水平与心血管疾病 等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相关性

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水平及其相关性

[文章编号] 100723949(2003)1120220163202・研究简报・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 )水平及其相关性游 咏1, 杨期东1, 成 志2, 许宏伟1, 夏鹏飞2(1.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内科,湖南省长沙市410008;2.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湖南省衡阳市421001)[关键词] 神经病学; 脑卒中患者脂蛋白(a )水平; 双位点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脑梗死; 脑出血[摘 要] 为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浆脂蛋白(a )水平及与血脂其他指标的关系,采用双抗夹心法测定294例脑卒中患者及94例健康人血浆脂蛋白(a )浓度。

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脂蛋白(a )水平分别为389.5±215.8mg/L 、274.7±186.4mg/L 和210.7±128.7mg/L ,前两组患者脂蛋白(a )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增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与脑出血患者间脂蛋白(a )水平亦有显著性差异;然而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脂蛋白(a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脂蛋白(a )水平与性别、血压及血脂各项无相关性。

提示高脂蛋白(a )水平可能与脑出血及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有关。

[中图分类号] R741[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 2002207209 [修回日期] 2003203219[作者简介] 游咏,女,1969年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毕业,博士,副主任医师,现从事脑血管病研究。

杨期东,男,1944年出生,湖南省邵阳市人,湖南医科大学神经病学专业毕业,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现为湘雅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本文通讯作者。

成志,男,1962年出生,湖南省衡南县人,湖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学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血液透析患者血脂蛋白(a)检测及临床意义

血液透析患者血脂蛋白(a)检测及临床意义

03
血液透析患者血脂蛋白 (a)的异常表达
血脂蛋白(a)水平升高的原因
原发性高血脂症
由于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血脂代谢异常 ,引起血脂蛋白(a)水平升高。
慢性肾脏病
肾脏功能受损导致血脂代谢紊乱,引起血脂蛋白(a) 水平升高。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过程中可能会激活炎症反应和氧化 应激反应,导致血脂蛋白(a)水平升高。
提高公众对血脂蛋白(a)的认知
健康教育
通过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血脂 蛋白(a)的认识,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
媒体宣传
专业培训
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 对血脂蛋白(a)的认知和诊断能力。
利用媒体资源广泛宣传血脂蛋白(a)的 相关知识,增强公众的健康意识。
感谢观看
THANKS
血脂蛋白(a)还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形 成的作用,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 展密切相关。
02
血液透析患者血脂蛋白 (a)的检测方法
免疫学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利用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通过酶促反应显色来检测血脂蛋白(a)的水平。该方法操作简便,可用于大量样本 的快速检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通过化学发光物质标记抗体或抗原,与待测样本中的血脂蛋白(a)结合,利用发光信号的强度来定量测定血脂蛋白 (a)的水平。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
对血液透析患者血脂蛋白(a)研究的展望
深入机制研究
01
未来将进一步研究血脂蛋白(a)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具体作用机
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个体化治疗
02
基于血脂蛋白(a)检测结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
高治疗效果。
药物研发
03

血清脂蛋白(a)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血清脂蛋白(a)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A s at O jci td e orl inb t e o cnrt no io rti( ) n l nn mo , n bt c r bet e v Tosu yt re t ewencn etai f p poe a a dmai a t u r ad hc ao o L n g t
中 图分 类 号 : 4 6 1 R 4 .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26 7 ( 0 9 0 — 1 90 1 0~ 95 20 )20 0 —2
脂蛋 白 a L a 由 L 分 ( 固 醇 、 脂 及 (p) DI 成 胆 磷
肿 瘤组 均 经病 理 切 片 确 诊 。病 例 分 为 五 组 : 巢 癌 卵 组5 O例 、 宫颈 癌 组 5 O例 、 癌 组 5 乳 O例 ; 癌 组 5 肺 O 例 、 肠 癌组 5 结 O例 ; 常 对 照组 2 0例均 为我 院 健 正 0
护士进修 杂志 20 0 9年 1 第 2 月 4卷 第 2期

1 ・ O9
血清脂蛋 白() 恶性肿瘤中 的临床 意义 a在
黄韵祝 杨文 秀 任 婷 婷 邓 松
( 阳 医学 院 附 院 生 化 科 , 州 贵 阳 5 0 0 ) 贵 贵 5 0 4

要 目 的 分 析 血 清 脂 蛋 白 () L ()浓 度 在 恶 性 肿 瘤 时 的变 化 , 讨 其 临床 应 用 价 值 。方 法 应 用 免 疫 a [ p a] 探
( p rme t f Bic e sr eto De a t n o h mity S cin,Af lae s tlo Guy n dia le e,Gu y n 5 0 4 o fiitd Hopi f ia g Me c lColg a ia g 5 0 0 )

脂蛋白a标准

脂蛋白a标准

脂蛋白a标准脂蛋白a是一种重要的脂质运载蛋白,它在人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脂蛋白a的结构、功能以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脂蛋白a的结构脂蛋白a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结构与低密度脂蛋白(LDL)类似。

脂蛋白a的蛋白质部分被称为载脂蛋白(a),它与一种称为脂蛋白(a)的糖脂复合物结合而形成。

脂蛋白(a)的糖脂复合物包含有两种蛋白质,分别是载脂蛋白B和载脂蛋白(a)。

脂蛋白(a)的脂质部分主要由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组成。

二、脂蛋白a的功能脂蛋白a的功能主要与脂质的运输和代谢有关。

脂蛋白a可以通过血液循环将脂质从一个器官或组织转运到另一个器官或组织。

此外,脂蛋白a还参与胆固醇的代谢,可以促进胆固醇的排泄和降低胆固醇在血液中的浓度。

三、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表明,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高水平的脂蛋白a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

脂蛋白a可以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脂蛋白a还可以促进血栓的形成,进一步加剧血管阻塞的程度。

四、脂蛋白a的检测与治疗脂蛋白a可以通过血液检测来确定其水平。

在临床上,脂蛋白a的水平常常与其他指标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一起进行检测,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高水平的脂蛋白a,目前还没有特定的治疗方法。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如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等,可以降低脂蛋白a的水平。

总结起来,脂蛋白a是一种重要的脂质运载蛋白,它在人体中具有多种功能。

然而,高水平的脂蛋白a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因此,及早检测和控制脂蛋白a的水平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措施来降低脂蛋白a的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清脂蛋白a(LPa)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分析

血清脂蛋白a(LPa)的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分析
B一100,Apo
度均较高时,其相对危险陛可增至6倍,还有一前瞻
性研究指出,LP(a)高于450mg/L的人群中。心血管 病死亡多2.6倍,心血管病发作多4倍。 因而Lp(a)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心肌梗塞 的独立危险因素。张丽霞等报道Lp(a)是一种急性
相反应产物(acute
phase
B一100)和一分子Apo a通过二硫键共价连接,具有 亲水性。Apo a是Lp(a)的特征性糖蛋白成分,由单 体肽链组成,含有多个称作三环域(Kringle)的区域, 该区域是蛋白折叠区,依靠三个二硫键稳定,其氨基 酸排列及其cDNA的核苷酸排列与PLG有高度的同 源性和交叉反应。Kringle不仅存在于Apo a和PLG 中,而且存在于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其他蛋白质中,包 括凝血酶原(因子I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制。
2.2.2.3
Mahmoud等通过对OX—Lp(a)的特性和
功能活力的研究发现,OX—Lp(a)同OX—LDL一 样,一是通过清道夫受体、二是通过诱导单核细胞黏 附于动脉内皮和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进 而被巨噬细胞摄取和降解导致细胞内胆固醇酯的蓄 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从而促进动脉硬化的发展。 2.1.3在白细胞防御素作用下在血管内皮下定位 与保留Higazi等人发现白细胞防御素(又称杀菌素, 是一种富含Arg的阳离子蛋白)与内皮细胞和平滑 肌细胞结合后,使Lp(a)与内皮细胞结合增强4倍, 与平滑肌细胞结合增强6倍,而且防御素还能使这 些细胞内吞Lp(a)的量明显增加,提示从活化的或 衰老的中性粒细胞释放出的防御素有助于Lp(a)在 血管内皮内的定位和保留,因而促进了动脉硬化的 发展。Lp(a)在血管中的聚集造成一种抗纤溶环境,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脂肪斑块的生成和平滑肌细 胞增生,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 理变化。

脂蛋白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Lp(a)升高的临床管理要点

脂蛋白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Lp(a)升高的临床管理要点

脂蛋白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Lp(a)升高的临床管理要点脂蛋白(a) [Lp(a)] 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新的数据表明,即使在有效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情况下,Lp(a)也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许多证据表明,Lp(a)是潜在的血脂管理靶点。

在中国人群中,应如何预防和控制Lp(a)升高呢?近日,北京心脏学会发布科学声明,阐述了Lp(a)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群中Lp(a)升高的临床管理要点。

图中国人群中的Lp(a)备注:ASO=反义寡核苷酸,CAD=冠状动脉疾病,CAVS=钙化主动脉瓣狭窄,siRNA=小干扰RNA。

7项专家意见汇总Lp(a)概述Lp(a)仅在肝脏中合成,主要由肝脏中的LDL受体清除,部分通过肾脏和其他途径清除。

Lp(a)水平通常具有偏态分布特征,约70%的人低于30 mg/dL。

在江苏省9238名接受常规体检的健康人中,Lp(a)水平中位数为5.6 mg/dL,女性和男性第80百分位分别为20.7 mg/dL和14.5 mg/dL。

Lp(a)水平主要取决于LPA多态性(约70%-90%),但一些非遗传因素也可能与Lp(a)水平有关。

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血清Lp(a)水平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而升高。

此外,大多数肝病患者的血清Lp(a)水平降低,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血清Lp(a)水平升高。

尽管血清Lp(a)水平与年龄或性别无关,但绝经后女性的激素替代疗法可显著降低血清Lp(a)水平。

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个人一生中至少检测一次Lp(a)水平,来筛查Lp(a)水平极高者(≥180 mg/dL [≥430 nmol/L])。

这些Lp(a)水平极高者的ASCVD终生风险非常高,于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患者相近。

Lp(a)的可能致病机制基因组学、流行病学和孟德尔随机化研究表明,Lp(a)水平升高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冠状动脉疾病、缺血性卒中和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

脂蛋白a测定标准值

脂蛋白a测定标准值

脂蛋白a测定标准值
脂蛋白a(Lp-a)是一种血液脂质成分,其水平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

在临床检测中,了解脂蛋白a的正常范围和异常变化对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值范围:
脂蛋白a的正常值范围在10-140mmol/L(0-300mg/L)之间。

在这个范围内,个体差异较大,但总体上能反映一个人的心血管健康状况。

异常值解读:
1.升高:脂蛋白a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存在高脂血症,进一步可能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血管狭窄等心血管疾病。

长时间的高脂蛋白a水平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如心肌梗死、脑卒中、冠心病等。

2.降低:虽然脂蛋白a水平降低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但过低的水平也可能与其他疾病有关,如营养不良、慢性贫血等。

应对策略: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

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多吃蔬菜、水果,减少油腻、高胆固醇食物摄入。

增加有氧运动,提高身体代谢水平,有助于调节脂蛋白a 水平。

2.控制体重:肥胖是脂蛋白a水平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控制体
重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3.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病情需要,采用相应药物调节脂蛋白a水平,如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等。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脂检查,密切关注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时发现并干预异常情况。

总之,了解脂蛋白a的正常值范围及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

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合理用药和定期检查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DN是引发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美国2000年统计,每年新增ESRD患者中由DN导致的近50%[1]。

目前DN已成为全球性非传染性疾病,冠状动脉事件(CE)是其重要并发症之一,且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生CE事件多为无症状或不典型性,发生率在16%~42%。

脂蛋白(a)[LP(a)]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收集了2003~2005年我院120例住院糖尿病肾病患者实验室检查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监测,以研究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

1临床资料1.1调查对象收集我院2003年1月~2005年1月经临床诊断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年龄15~36岁。

同时收集糖尿病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37岁;正常健康体检官兵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19~32岁。

对照组既往均无原发肾脏疾病、高血压和泌尿系感染,无呼吸道、消化道等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1.2仪器与试剂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检测前对仪器进行预温和标准校正,保证仪器测试状态良好。

1.3方法取空腹安静状态下仰卧位肘前静脉血5 ml 不抗凝血注入洁净玻璃试管中,分别检测LP(a)、GLU、GSP、BUN、CREA。

各项目均在4 h内完成。

1.4 统计学处理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糖尿病肾病组和糖尿病组、正常健康体检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x±s,表1 )。

3讨论DN病变已成为尿毒症的重要危险因素[2],DN的病理学特点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和肾小球系膜区为主的细胞外基质积聚,导致弥漫性或结节性肾小球硬化。

特别是DM一旦肾脏累及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脏病变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最终在较短时间内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

脂蛋白a的临床研究及进展

脂蛋白a的临床研究及进展

脂蛋白a的临床研究及进展脂蛋白 a 是一种特殊的脂蛋白,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脂蛋白 a 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脂蛋白 a 主要由载脂蛋白 a 和载脂蛋白 B100 组成,其结构类似于低密度脂蛋白(LDL),但又有独特之处。

它的生理功能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其水平升高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首先,脂蛋白 a 水平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这是因为脂蛋白 a 能够促进胆固醇在血管壁内的沉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而且,脂蛋白 a 还可以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得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

在临床上,检测脂蛋白 a 的水平对于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来说,脂蛋白 a 水平超过 30mg/dL 被认为是升高的。

然而,由于脂蛋白 a 的水平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大,个体差异也较为显著,因此对于其正常范围的界定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在心血管疾病方面,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脂蛋白 a 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即使在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脂蛋白 a 水平升高仍然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而且,脂蛋白 a 水平越高,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越大。

除了心血管疾病,脂蛋白 a 还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高水平的脂蛋白a 会增加脑卒中的发生风险,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

其可能的机制包括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影响血小板功能以及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等。

在临床检测方面,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但检测成本相对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基层医疗机构的广泛应用。

此外,由于脂蛋白 a 的水平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且受遗传因素影响显著,因此对于检测结果的解读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危险因素和临床症状。

在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降低脂蛋白 a 水平的特效药物。

脂蛋白小a

脂蛋白小a

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LP{a}
脂蛋白a主要是在肝脏合成。

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有密切关系。

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脂蛋白a简介:
脂蛋白a主要是在肝脏合成,主要的生理功能可能是阻止血管内血块溶解,病理上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脂蛋白水平持续升高与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溢血有密切关系。

是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

脂蛋白a的检查值:
脂蛋白a在不同种族差异很大,非洲裔可以比亚欧裔高一倍。

临床检查值可以为0.5~500mmol/L 或(0.2~200mg/dL) 之间
“正常值”最好为小于 35mmol/L 或小于14mg/dL。

交界性危险值: 35~75mmol/L 或 14~30mg/dL 之间。

高度危险值: 75~125mmol/L 或 30~50mg/dL 之间。

极端高度危险值:大于125mmol/L 或大于50mg/dL。

脂蛋白a的临床意义:
增高:
生理性改变:一般认为,LP{a}对同一个个体相对恒定,其水平高低与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受性别,年龄,饮食,营养和环境影响较小。

病理性增高: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外科手术,急性创伤和急性炎症时,LP{a}和其他时相蛋白一样增高;肾病综合症,尿毒症,除肝癌以外的恶性肿瘤,糖尿病肾病
病理性减低:见于先天性脂蛋白a缺乏,肝脏疾病【慢性肝炎除外因为LP{a}合成于肝脏】,酗酒、摄入新霉素等药物后。

{。

脂蛋白(a)[Lp(a)]测定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脂蛋白(a)[Lp(a)]测定的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脂蛋白(a)[Lp(a)]测定Lp(a)是脂蛋白中特殊的一种,其结构在蛋白质方面与LDL 很相似,但带有一个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度亲水性的叫做APO(a)的蛋白。

在Lp(a)中,一分子的APOB-100和APO(a)以单个双硫键相连。

Lp(a)有其自己的特性,但是它不能像其他脂蛋白那样能根据其在超速离心或电泳中的物理化学性质来分类,事实上在电泳谱中,Lp(a)和VLDL很相似,有一个前日迁移率;而在超速离心中,它在LDL和HDL的范围内,绝大多数Lp(a)是在1.050~1.100kg/L密度范围内。

APO(a)和纤溶酶原有同源性,而可以联附于纤维蛋白,这就产生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AP0(a)和纤溶酶原竞争,显然可以延缓纤维蛋白的破坏;另一方面,Lp Ca)促进LDL在血管壁上聚集。

因此,Lp(a)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Lp(a)成分和LDL及纤溶酶原都有相似性,那么就可以设想Lp(a)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两者之间起一个桥梁作用。

最近的研究表明Lp Ca)可以对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及细胞表面的结合进行竞争,而抑制纤维蛋白水解作用。

现在大多数的研究结果,都认为Lp(a)浓度的增加是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参考值:人群中呈偏态分布,一般以300mg/L以上作为病理性增高。

临床意义:血清Lp(a)浓度主要由基因控制,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

多数认为Lp(a)升高和CHD有关,Lp Ca)浓度明显的是CHD 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甚至在有其他危险因素同时存在时,Lp(a)可能是一个更强的预测CHD的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清Lp(a)&gt;300 mg/l.的比例约为对照组的2~3倍。

有很多临床观察报告说Lp(a)和CHD、Ml、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后的狭窄、PTCA后的再狭窄、卒中都有相关。

因此,Lp(a)可作为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蛋白(a)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关键词】脂蛋白(a);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脂蛋白(a)(lipoprottein(a))是脂蛋白大分子重要成员之一,也是目前脂蛋白研究的热点。

挪威遗传学家Berg1936年首先发现并将其命名为[lipoprotein(a),Lp(a)]。

1975年Dal-hen等研究认为Lp(a)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

1987年Mclean 等研究Lp(a)中的Apo(a)与纤溶酶原(Plas-minogen,PLG)具有高度同源性。

从而认为Lp(a)不仅是AS的危险因素,而且可能与纤溶系统有关。

1988年国际Lp(a)会议将Lp(a)定为冠心病(CHD)独立危险因素。

因此,引起人们对Lp(a)遗传学、代谢、功能以及与疾病的联系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对Lp(a)的特性与其相关疾病进行综述。

1脂蛋白(a)的理化特征1.1Lp(a)的结构及组成Lp(a)主要由蛋白质、类脂和糖类组成。

是载脂蛋白A (Apo A)与载脂蛋白B(Bpo B)两部分以二硫键共价结合的一种LDL[1]。

Lp(a)的核心部分为中性脂质和Apo B-100分子,其外围包绕着亲水性的Apo(a),两者以二硫键共价连接。

其脂质部分与LDL的Apo B-100相同,不同之处是Lp(a)除Apo B-100外还含有Apo(a)。

Apo(a)是Lp(a)大特征性糖蛋白成分,只要由特殊结构“Kringle”构成,Kringle是由3个二硫键组成的三套环境结构。

1.2Lp(a)的特征(1)颗粒大小的多态性:LP(a)颗粒密度在LDL和HDL之间,约1.050~1.100。

少量富含TG的Lp(a)密度<1.006。

Apo(a)分子由高度糖化的单条肽链组成,含糖25%~40%,分子大小极不一致,分子量大小由250~838kD,呈分子量大小不等的多态性。

Apo(a)这一多态性分子的基础,是基因中Kringle-4编码区结构重复数量差异所致。

(2)Lp(a)的不均匀性:Lp(a)颗粒在个体内和个体间存在不均一性,主要表现在体积分子质量和水合密度都有较大差异。

(3)与纤维蛋白溶酶原(PL)有高度同源性:人类的Apo(a)与PL极相似。

在与血凝有关的纤溶系统的许多蛋白,都有Kringle结构,如凝血酶原、组织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链激酶、凝血因子Ⅻ及纤维结合素等。

在蛋白质及cDNA水平上显示高度顺序同源性,免疫化学研究也显示Apo(a)与)(PL)有交叉反应。

PL和Apo(a)结构相似表现在Kringle-4区。

两者的高度同源性决定了Lp(a)的生理作用。

研究证明Apo(a)基因上的Kringle-4密码域数量与Apo(a)的异构体大小呈正相关,与血浆Lp(a)呈负相关。

由于Kringle的结构与PL相似,推测Apo(a)可能结合到象PL受体或纤维蛋白那样的大分子上,再加之颗粒上带着胆固醇,结合到血管损失部位。

因此,它不仅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也阻碍血管内凝血块的溶解[2]。

2Lp(a)的生理功能和致病机制目前对于Lp(a)的致病机制不是很清楚。

与疾病相关的生理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即使动脉粥样硬化和促血栓形成。

主要有以下观点:2.1氧化修饰作用有学者认为,Lp(a)与DL一样,在动脉壁的三种主要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巨噬细胞)处发生氧化修饰。

通过清道夫受体和吞噬作用被巨噬细胞摄取和降角,导致细胞内胆固醇的蓄积和泡沫细胞的形成[3]。

2.2Lp(a)与Plg竞争结合同一位点Lp(a)与Plg竞争结合链激酶(SK),因而抑制Plg转变成纤维蛋白溶解酶。

当血中Lp(a)高浓度时,与Plg竞争结合SK的机率增大,使Plg丧失功能的数量增多,从而促使动脉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2.3Lp(a)和纤溶酶原有的高度同源性与PAI-1(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因子-1)竞争结合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

Lp(a)是t-PA的抑制物,增加PAI-1活性。

因此,高浓度的Lp(a)可抑制纤溶酶原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并干扰纤溶酶的形成从而影响纤溶通路而具有促血栓形成效应4]。

阻止纤维蛋白的溶解。

2.4Lp(a)具特有的渗透作用可横穿动脉内皮达内膜层,与组织基膜上的糖蛋白、胶原纤维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沉积在动脉壁上,形成动脉粥样斑块。

2.5Lp(a)可刺激人动脉平滑肌细胞生长Apo(a)本身具有促细胞分裂作用,且能降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活性,后者是平滑肌细胞增生的抑制剂。

3Lp(a)的血浆水平及临床意义Lp(a)的代谢:Lp(a)在肝脏内合成,以原形入血。

血浆Lp(a)浓度主要取决于Lp(a)的合成速率,与分解速率基本无关;人群中Lp(a)浓度个体差异极大,浓度范围可在0~1000mg/L,这种差异最主要由Apo(a)基因位点决定。

Apo(a)在人群中呈偏态分布。

通常以300ml/L为临界水平。

高于此水平者CHD危险性明显增加,AS发生的危险性上升2倍,若同时伴有LDL浓度升高,其相对危险性可增至6倍。

个体中Lp(a)的血浆浓度相当稳定。

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几乎不受年龄、性别、血脂、饮食、药物、吸烟、环境等影响。

但急性时相反应可使它上升,严重肝病可使它下降5、6]。

有报道认为激素如甲状腺素,雌激素,对血液中的Lp(a)值有一定的影响。

血浆Lp(a)浓度在不同的人种间变化也很大。

4Lp(a)与相关疾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4.1冠心病Lp(a)是心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成定论。

在冠心病中,不同临床类型Lp(a)结果亦有关异。

有关资料显示:冠心病急性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组[7],且是早发冠心病的遗传标记之一。

Lp(a)水平愈高,发生冠心病愈早。

许多调查证明,分析心肌梗死<50岁者的血浆Lp(a)水平升高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冠心病家族史者;<45岁者的Lp(a)不仅高于正常,而且与HDL无关,仅与冠状动脉斑块良迹呈正相关。

提示有遗传性高Lp(a)水平的青年人易患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最新研究显示,高浓度的Lp(a)不仅是冠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也可作为预测AMT愈后及溶栓治疗指征的临床指标[8]。

4.2脑血管病有研究发现,高血清Lp(a)水平是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且Lp(a)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生有剂量效应关系。

提示Lp(a)水平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9]。

Lp(a)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现在还有争议。

一些流行病学和动物实验研究认为血浆Lp(a)与动脉硬化和脑梗死的发病有关[10、11]。

在脑梗塞患者中,皮层动脉梗塞>穿刺性动脉脑梗塞。

有研究显示Lp(a)升高和Apo(a)下降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这些都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但也有学者认为高Lp(a)可能不是年轻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而高甘油三酯、高血压、心脏病和吸烟与年轻人脑梗塞的发病有关[13]。

4.3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升高,当合并冠心病时Lp(a)进一步升高,可见高Lp(a)血症与DM合并冠心病的发生有关11]。

许多研究发生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尿白蛋白率(UAER)与血浆Lp(a)呈正相关关系。

提示高Lp(a)水平是DN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现在,还不能完全否定Lp(a)是中晚期DN的独立危险因素[14]。

可见,Lp(a)水平在判定病人的病情轻重和血糖控制与否是一项很有参考价值的指标。

4.4肾病在最近一些对尿毒症的研究中证实,C反应蛋白(CRP)与Lp(a)、TG 关系密切,提示炎症与脂质代谢之间存在某种关系。

Lp(a)不仅是致AS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尿毒症并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5]。

4.5炎症在某些炎症时,如外科手术、急性尿路感染、胆囊感染等都可测出Lp(a)值升高。

有些学者认为,Lp(a)是比C反应蛋白(CRP)更敏感的急性时相蛋白,对判断是否有炎症有重要意义[6]。

4.6激素甲状腺激素对Lp(a)代谢有影响,甲减患者伴有Lp(a)水平升高。

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后,血浆Lp(a)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前后FT3的变化呈负相关[17]。

另外,绝经后妇女Lp(a)水平的上升,增加了CHD的危险性。

4.7肝病有报道在严重肝病、肝硬化、肝癌患者Lp(a)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肝脏受损,合成功能下降有关。

4.8其他曾有报道,海洛因依赖者Lp(a)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血脂各项指标中有多项异常,其发生AS危险性高于正常人。

对此类病人要注意Lp(a)和血脂水平的监测。

综上所述,Lp(a)是一种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特殊的脂蛋白,血浆Lp(a)高浓度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达成共识。

除了可以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良好危险因素指标外,还与糖尿病、肾病、炎症、肝病遗传学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有一定的诊治价值。

当然,与LDL相比,它还是个谜,有待大量的实验依据和临床观察不断地深入探索研究和论证。

【参考文献】[1]贾宏钧,王钟林,杨期东.离子通道与心脑血管疾病——基础与临床床[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5.[2]江一清,刘朝中,朱国英,等.现代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44.[3]安君,闫德民,谷春久.脂蛋白(a)对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2A表达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1,29(9):553-555.[4]吴春芳,陈良华,陆国平,等.脂蛋白(a)对HepG2细胞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分泌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9,27(3):232.[5]鄢盛恺,林其燧.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检测与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99,22(44):256.[6]孙芹.脂蛋白(a)与血栓性疾病.中国检验医学与临床.2000,1(2):78.[7]孔繁林.脂蛋白(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大理医学院学报.2000,9(4):73.[8]李牧蔚,高传玉,黄克钧,等.脂蛋白(a)在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学栓形成及再通中的临床价值[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2):431.[9]谈永飞,姚才良,沈靖,等.血清脂蛋白(a)与缺血性脑卒中[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1998,19(1):38.[10]shintani S,Kikuchi S,Hamaguchi H,et al.High serum lipopro-tein(a)levels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erebral infarc-tion[J].Stroke,1993,24:9652969.[11]Fan J,Sun H,Unoki H,et al.Enhanced atherosclerosis in Lp(a)WHHL transgenic rabbits[J].Ann N Y Acad Sci.2001,947:3622365.[12]王素红,朱云玲,杨心忠,等.急性脑梗死患者与血浆脂蛋白(a)和载脂蛋白A)的关系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089.[13]曹贵方,杨期东,刘运海,等.脂蛋白(a)与年轻人脑梗死[J].中华流行病杂志,2003,24(5):399.[14]李军,刘勇.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蛋白(a)检测的临床意义[J].天津医药,2003,31(9):586-587.[15]谢恺庆,张绍峰,杨海波,等.尿毒症患者炎症反应与血脂的关系J].临床内科杂志,2004,21(4):257.[16]毕会民,胡胜.Ⅱ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a)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关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1,17(5):311-312.[17]向光大,陈志松,蒋文.亚临床甲减患者甲状腺激素治疗后血浆脂蛋白(a)水平的变化[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2):107.(收稿日期:2005-04-28)【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人民医院家庭病床科,536000【作者简介】陈红斌(1967-),女,广西北海市人,主治医师,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