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民居为何不受白蚁侵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年老屋为何不受白蚁侵害的原因探讨
前不久,我中心应长沙县文物局的邀请,对残存于现代民居之中的四栋百年以上老屋,进行白蚁危害情况检查。检查的结果让人吃惊:四栋残存的老屋,竟无一栋受到过白蚁的侵害,而周围的现代民居或多或少地都发现了白蚁侵蚀的痕迹。为何建造三十年以内的现代民居易遭受白蚁侵害,而百年老屋反而没有白蚁侵蚀的痕迹?这种现象引起了我中心的几位专业技术人员极大地兴趣,于是挑选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桃源洞民居作了具体剖析,查找其深层次的原因。
桃源洞民居位于湘东典型的丘陵地带,座落在地势较高的半山坡中,建筑物朝向为面南背北,前方地势开阔,其左、右、后三面环山,周围空气流通不好;房屋周围树木茂盛,屋前是池塘和大片的水稻田,空气中水汽充足;种种迹象都说明,该建筑物座落在一个非常适宜于白蚁生存和繁衍的场所,这也就不难解释这里的现代民居为什么易遭受白蚁危害的原因了。而与现代民居相邻的百年老屋为何没有受到白蚁侵害?经过仔细的观察和研究,我们惊奇地发现,古人竟在防止白蚁侵害方面做足了文章。
生活在我省几种危害性最大的几种白蚁如:家白蚁、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体壁都非常柔软,几丁化程度不高,因而喜欢在温暖、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建巢和取食。我们的古人显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房屋周围的大环境虽然极滋生白蚁,但只要在建筑物内外营造一个不适宜于白蚁生存的小环境,白蚁就难以侵入室内了。因而我们在残存的老屋中处处可以查看到,古人把建筑物内的通风、防
潮、保持建筑物周围干净、整洁等防蚁害措施都做到了极致。
一、建筑物的防漏、防潮措施较好。
1、前向的山墙高大,抵挡住了风雨对屋面的侵袭。湖南地区气候湿润多雨,尤其在夏天雷雨大风的天气较多。桃源洞民居三面环山,当遇有大风雷雨时,就可从三个方向挡住风雨对房屋的损害;而在地势较为开阔、易受风雨侵袭的建筑物前向,古人则聪明地将前向山墙,用青砖砌出比内部最高的建筑物还高出四分之一的高度,这样既让人感到房屋气势高大和外表美观,同时也起到了遮挡前向风雨对整个建筑物的破坏,可谓一举两得。
2、屋面的瓦片厚实,历经百年风雨没有丝毫破损。我们从屋面取下的瓦片观察到,这些百年前的屋面老瓦块比我们现代瓦块的长度和宽度都要多出三分之一,厚度上要厚出一倍多;完整的一片旧瓦块比现代瓦块重量上要重出三倍之多,而且单片瓦块上根本找不出我们现代瓦块上常见的沙孔,表面也比现代瓦面要光滑得多,做工非常精细。我们分析认为:相较于现代瓦块而言,旧瓦面良好的光滑度,明显可以使雨水能更快速从屋面流下,减少雨水在屋面上的滞留时间;瓦面没有沙眼,能够使雨水难以渗漏,保证了檐檩和墙壁不会被淋湿;单片瓦块重量较大,可以保证其屋面比现代建筑物的屋面更难以被大风刮动而遭到损坏;瓦块厚实可以有效地防止屋面被我国南方夏天常见的冰雹打坏。正是基于以上原因,老屋的屋面百多年来竟无丝毫破损,保证了室内的干燥。
3、檐廊较宽,使木质门窗难以被雨水淋湿。百年老屋的屋檐出墙大多在2米-2.2米,檐廊明显要比周围现代建筑的檐廊宽出0.7米左右,檐廊的外边都用麻石砌成。我们分析认为:这绝不是古人摆阔或浪费的举措,宽大的
檐廊除了方便人员在其中活动外,这样做的另一个目的是使建筑物的木质门窗在刮大风的雷雨天气时不会被雨水漂湿。檐廊外边砌麻石既保护了其外边的泥土不被雨水冲涮掉,又可以使泥土不直接与屋檐水接触,保持了檐廊地面的干燥。
4、建筑物内山墙和横墙的墙脚全部使用青砖砌成。从残存下来的这些房间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百年老屋明显不属于什么大富大贵人家的,建筑物除了前向山墙全部用青砖砌成外,内部的山墙、横墙都是用较为便宜的土砖砌成。但为了防潮,在土墙的墙脚都使用青砖砌出地面30—40厘米,这样做可以阻止来自地面上渗的水份,使土砖墙脚不致于受潮。
5、木质建材全都不与地面直接接触。百年老屋是土木结构,建筑物内大量使用了木质建材,而木质材料如果直接与地面接触的时间长了,则极易上潮腐朽或遭白蚁侵害,我们可以看到古人为了不使木质建材与地面接触,所有的门都使用了门槛,门槛都用青砖砌出地面20厘米左右,上面再安置门框;在所有的木柱下面全部用石墩垫出地面30—40厘米;通往阁楼的木楼梯及扶手,在接触地面的部份都用青砖铺好。我们认为:古人这样做,不但起到了很好的防潮作用,而且起到了很好地防止白蚁侵蚀的作用。
6、水井挖在室外。从老屋原有规模来看,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家庭集居地,而整个老屋只有一口水井,说明这口水井每天都要频繁使用,这样就势必让其周围的土壤非常潮湿。我们看到在建筑物里面建有不少的天井,如果是想要用水方便的话,完全可以将水井挖在紧靠厨房的天井内,但老屋的主人并没有这样做。我们分析认为:古人肯定是在担心使用井水时,会使室内的地面和物品吸收到水份而受潮,因而特意将水井挖在室外;井栏、水井周
围的地面和排水沟都用表面粗糙的麻石砌成,这样做的目的既是为了用水时防滑,也是为了让使用后的污水能快速排出,不会因积水而使水井周围地面泥泞。
二、建筑物内外排水通畅。
1、天井的排水功能较好。我们仔细地研究了天井的排水通道:排水通道都在地面之下,为防止水分向房屋的地面上渗出,通道都用青砖砌成。一个排水通道的进水口有2—3个,大多是麻石砌出不规则的小缝隙,口径都在5×2平方厘米左右,而出水口的口径在20×1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这种进水口小、出水口大的措施,保证了通道既可以保持可以长年通畅不被堵塞,又可以防止较大的野生动物进入建筑物内;由于排水通道的进水口较小,古人为了较快地将天井内的雨水排出,每个天井都在建筑物的前向和左、右向共开出6—8个排水通道,这样就可以保证建筑物内的积水能够快速排出。
2、屋基高于屋外地坪,使建筑物内积水可以顺利排出。百年老屋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屋基要比外地坪高出80—100厘米,而天井内的地面高度要比建筑物前向外排水沟的内沟地面高出30—50厘米。古人很聪明,他们知道屋基与外地坪有一定的落差,就会使建筑物内的水很容易排出,不会因天降大雨而使建筑物内形成内涝。
3、注重建筑物外的排水。古人对建筑物外围的排水沟是动了心思的,我们发现建筑物四周的排水沟,在紧靠建筑物这一边都用麻石砌成,滴水处也垫用麻石;建筑物前向的排水沟深度在30—40厘米左右,后向的排水沟深度在30厘米左右,而两侧的排水深度都在100厘米以上。我们认为古人这样做是让房屋前后的雨水都流向两侧,而两侧排水沟比较深是为了增加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