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文学馆
煌煌巨著——中国现代文学馆中国现代文学馆是国家级重点文化单位,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于一身,是中国第一座、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文学馆。这里主要展示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以及重要作家、文学流派的文学成就,是现当代文学研究的阵地。中国现代文学馆与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密不可分,他在晚年时希望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能够搜集、收藏、整理、研究、展示现代作家作品,这一倡议于1981年3月12日在《人民日报》正式刊载,立即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4月20日,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会议讨论通过,决定筹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并报中央批准。因此,文学馆正门一块五十吨重的山东莱州巨型花岗岩屏风正反两面,刻着巴金先生的两段话,向世人宣示着文学馆办馆的宗旨。
1985年3月26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典礼,巴金先生亲自主持,胡乔木、王蒙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位知名作家出席了开馆典礼。1996年,由于旧馆万寿寺已经承载不下逐年增加的文物、书籍,以及考虑到对书信、手稿的保护程度,希望能够建成独立新馆。在巴金先生的再次积极争取下,国家在朝阳区芍药居地区为文学馆开辟新址,新馆计划得以实施。1997年底动工,1999年9月底完
工,于2000年5月23日新馆开馆。新馆在总体布局中,将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庭院组合和江南园林建筑的造园手法相结合,并融入了一些彩灯、暗流、涌泉和椭圆形社交广场等西式文化。屋顶的设计上更有独到之处:传统的双坡和四坡攒尖的屋面都不到顶,省去了顶尖部分的无用空间,在顶部开辟了各种形状的采光天棚,大大丰富了室内空间和光影变幻;从外部看,更形成了双屋顶脊或三角形屋脊,再结合传统屋脊鼻子,大大丰富了建筑的外部形象。在酱红色的新疆花岗岩石板外墙中间,有一圈白色大理石腰线,间隔镶嵌着曲阳“草白玉”的方块浮雕,其取材于郭沫若著名诗集《百花齐放》上的插图木刻图案,寓意着现代文学百花齐放。在绿意缭绕的建筑周围,有十五尊文学大师们的雕像散落其间,使整个建筑组群的平面和空间活泼多变,极富现代感,又有历史的文学气息。法籍艺术家熊秉明雕刻的鲁迅雕像,看起来很抽象,却很得要领。先生的面孔上,横眉冷眼,一排浓密的胡须,把其冷峻、坚毅和铮铮铁骨表现得十分鲜明。
身穿风衣、左手插兜站立的茅盾,简化得如同浮雕的沈从文、额旁有几枝湘西翠竹,敞着衣襟、身子挺直头朝上、双手仰天呈呼喊状的郭沫若。一个农民拉着一头毛驴,驴背上侧坐着漂亮的村姑,定睛一看,居然是赵树理和小芹。披着军大衣、头戴军帽、意气风发的丁玲,
背着双手、微驼腰肢、满脸沧桑的巴金,坐在椅上左手夹着香烟、身子微往右倾、有着沉思状的艾青。
唯一以洁白大理石呈现的,手托左腮向着远方遐想的少女冰心,同时辅之以先生的手模及手迹“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两坐一站的叶圣陶、曹禺、老舍,似乎正在促膝谈心中。静静沉思的朱自清背对着林间小径,面前的草坪上有一尊白色荷花荷叶的雕刻小品。新增的两座雕塑是邹韬奋和顾毓琇。顾毓琇铜像由中国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所作,从顾先生的身上,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诗意,更是一种境界,这是中国知识分子人格的自我写照。从深邃而淡定的眼神中,看到一种精神的存在;从颤抖而坚定的手上的道道脉管中,感到流动着中华文化的血液。正对鲁迅文学院主楼的那方巨型火山岩上,有白描院长题写的鲁院校训“传承、创造、担当、超越”。文学馆曾请三位文学巨匠题名:叶圣陶、冰心、巴金。在新馆建设中,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又为新馆题写了馆名。因此共有四个题名,文字一样,字体不同。江泽民的题名安排在两个主厅的入口上方,呈匾额状。三位老人的题名分别安排在主体建筑的三个墙体上,东、北、西三面,一面一个,直接刻在墙面白大理石上,白底黑字,有署名有红印,高高在上。
门把是每个走进文学馆的观众首先接触到的东西,馆方自
已“发明”了一个别出心裁的门把。按巴金的手形翻一个石膏模,再设计成一个长方形的铸铜件,正中是巴老的手印,连手掌上的纹路都清晰可见,旁边有一个名章。装在每一扇进出文学馆的玻璃大门上,成为一景。巴老的手不大,甚至可说是小而纤细的那种,因年迈而伸不太直,更显文人气。这只手写出了几十卷的著作,译出了几十本的外文书,妇孺皆知、闻名天下。从接触这特殊门把的一刹开始,便跟随大师走进一座神圣的文学殿堂。大堂迎面有两扇大玻璃墙,左右分立在大门的两侧,每侧有14公尺长,3.6公尺高。文学馆请来了画家叶武林设计大型彩色玻璃镶嵌壁画,经过反复探讨,决定选六大文学巨匠的各一部代表作。它们是鲁迅的《祝福》、郭沫若的《女神》、茅盾的《白杨礼赞》、巴金的《家》、老舍的《茶馆》和曹禺的《原野》。这六组画各自有一幅主画,两幅副书和六幅背景画。于是,国内幅面最大、由内容到结构都有创新的大型彩色玻璃镶嵌壁画就此诞生,斑斓耀眼、宏伟新颖。五十种不同颜色的彩色玻璃,切成形状各异的块块,总数为二万四千余块,用金属条包边,彼此焊接相连,形成两堵巨大的画墙,逆光看去,五光十色,十分抢眼。
在廊壁前分别立有两个由景德镇烧制的大青瓷花瓶,每个高三米、重一点五吨,上面有五千多名中国作家的签名字迹。每一炉只烧一枚,在烧制过程中,由于难以控
制,烧毁了若干枚。作家名字按汉语拼音的顺序排列,观众可以很容易地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家名字。瓶上花纹的设计者是新加坡著名艺术家陈瑞献,取《诗经》之典故绘制,但画法相当现代。瓷瓶由青岛华夏文化艺术传播中心的杨志鹏出资烧制,同时还承担了搜集作家签名的全部事务工作。最后,由其出面捐献给了文学馆。文学馆的油画厅相当大,左右两面墙各有十八公尺长。两幅油画的总面积为一百平方公尺,相当一个巨型长轴。油画家阎振锋和叶武林受命创作两幅以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为题材的大油画,他们选择了两个主题: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学名著中的“受难者”,另一个则是“反抗者”,将两者有机地安排在画面中。画家们画了整整一年半,将埃及彩色浮雕、敦煌绿黄色基调和现代叠加技术调和在一起,在表现手法上显示了很大的创新力度,成就了一件难得的真正表现时代旋律的大作品。跪着画押的阿Q,拄着拐杖、神色呆滞的祥林嫂,敞着褂子、露半个胸膛、怒气冲天的仇虎……美术和文学的亲密结合,艺术形象和真实背景的巧妙穿插,绣像式的情节性和各种作品之间有机的连贯性,都使这两幅大油画成为当今美术作品中表现主旋律题材的上乘之作。在文学馆B座前小广场上,在两列罗马柱廊中央,有一尊文学馆的主体雕刻。设计者在房山县境内找到一块体积巨大的奇石,像一尾展开的孔雀屏,中间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