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 液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案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尝试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4、体验血液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成分和主要功能(二)教学难点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分三种血细胞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知识容量较大,教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处理。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问题驱动为一条主线,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释疑点拨、学以致用等“七环节”为教学策略,以“六步”探究式诊断卡为抓手,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视频、动画来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流程设计:创设情景,设疑启思→问题引领自主思考→实验、视频增强感性认知→疑难问题,合作释疑→展示交流,点拨释疑→归纳梳理,学以致用。
同时渗透“无偿献血,奉献爱心”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现象与生理功能之间相联系等生物观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疑问与困惑,用科学的生物知识指导学生健康生活成长。
教学流程环环相扣,抽丝剥茧式探“血液”之奥秘,以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教学准备(一)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加入抗凝剂的羊血、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红色气球、血液常规化验单。
(二)学生预习教材和诊断卡上的相关知识,带着疑问进课堂,师生、生生思维碰撞;复习显微镜的使用。
教学过程预习感知生:课前利用探究式诊断卡预习教材,发现疑惑。
师:课前批阅,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关键知识点,明确自身需要学什么?想什么?议什么?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从而使课堂探究有的放矢。
探究新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图中这位可爱、坚强,令人心疼的小朋友正在通过什么方式维持生命呢?生:输血师:输血为什么能维持一些病人的生命,点燃生命之光呢?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血液的秘密。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 血液习题

19.在某些新闻事件(shìjiàn)中,常听说抽血进行DNA(在细胞核内)鉴定以确定
身份。检验DNA主要是取得血液中的哪一种成分来做分析( )
C
A.血浆 B.血小板
C.白细胞 D.红细胞
第十九页,共二十六页。
20.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
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如图是小明检查(jiǎnchá)时的血涂片和化验单,有关说法正确
17.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人从平原地区(dìqū)到高原地区(dìqū),一段时间后血细
胞会明显增多的是(
)A
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第十八页,共二十六页。
18.某人体检时发现体内有炎症,医生可能是根据下列哪一种细胞的数量判断的
()
B
A.血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红细胞
Image
12/12/2021
第二十六页,共二十六页。
无
“有”或“无”)细胞核。 (2) 可 以 看 到 具 有 细 胞 核 的 血 细 胞 是 ____白__细__胞_ , 这 种 血 细 胞 的 作 用 是
____包__围__、__吞__噬__(t_ūn_s。hì)病菌 (3)用低倍的物镜看不到的血细胞是________,血小如板果此种血细胞在血液中数量过
第四章 人体内(tǐ nèi)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zǔzhī)——血液
第一页,共二十六页。
第二页,共二十六页。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液的分层实验:取10毫升(háo shēnɡ)动物的新鲜血液放入试管中, 再加入少量的_____________抗__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会出现明显的 _____________。 分层现象(xiànxiàng) 2 . 血 液 由 _血__浆__(_xu_è_jiā和ng)_血__细__胞____ 组 成 , 后 者 又 分 为 ___红__细__胞_ 、 ___白__细__胞__和_____血__小__板组成。
永泰县二中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 二.水分的运输途径
茎 根 根毛 水分 上端
有机物
水分是 在植物 茎内通 过木质 部中的
导管
筛管
叶
水分和无机盐
联系生活
1、把柔嫩的植物的茎掐断,从茎的断面上会渗出汁液, 这些汁液主要是从茎的什么结构中渗出来的?
导管
2、在热带雨林中,有些树木茎干往往长着许多毛茸茸
1.移栽树苗、花苗及蔬菜时,为什么根部要带着 土坨? 提示:保护根毛和幼根,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 2.导管细胞是活细胞吗?为什么? 提示:导管是由许多长形、管状细胞上下相连而 成、上下细胞间的细胞壁消失而形成的中空的管
三种血细胞的区别
种类 形态结构
功能
说明
红细胞
呈两面凹的圆 盘状,无细胞核
运输O2和 部分CO2
少 贫血
白细胞
比红细胞大, 有细胞核
个体最小, 血小板 形状不规那
么,
吞噬病菌 , 对人体有保护 多 炎症 和防御作用
止血和 加速凝血
少
异常 出血
练习
1.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 , 血 液中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通常采用什么方法 来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量
根尖成熟区
的
根
毛
一、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俗话说“根深叶茂〞。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哪里?水分进入根内部以 后是怎样运输到植物体其他局部的? 1.根对水分的吸收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_______。该处生有大量的_____,增大了根 吸水的______。
成熟区
2.水分的运输 (1)实验:取一段_带__叶__的茎,放进滴有几滴红墨
为了〔 B 〕
A.减少水分散失
B.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汇总2023-2024学年鲁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思维导图:第一节:物质运输的载体1.循环系统的组成(1)人体要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要排出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这都依赖血液循环系统。
(2)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和血液。
2.血液的分层现象:离心静置后分为三层,上层淡黄色,中层白色,下层深红色。
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溶液目的是防止血液凝固。
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1)成分: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作用:血液是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载体,并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4.血浆和血细胞在显微镜下能看见的血细胞有红细胞和白细胞。
(血小板很小,需要进行特殊染色才能看见)(1)血浆①成分:水(主要成分)、各种营养成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代谢废物(尿素、二氧化碳)。
②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2)红细胞(RBC)①特征:数量最多;两面凹的圆饼状;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②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③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于氧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于氧分离。
④红细胞异常时的症状: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饮食建议(了解):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拓展: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3)白细胞(WBC)(重点)①形状(了解):球形,自身可以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②特点:有细胞核;体积最大;数量最少。
③作用:吞噬病菌,起到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④白细胞异常时的症状:白细胞数目偏高说明有炎症;数目偏低,会削弱机体抗菌能力,易受病菌感染。
⑤白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了解):当病菌侵入人体内时,白细胞能穿过毛细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部位,通过自身的变形将病菌包围、吞噬。
(3)血小板(PLT)①特征:个体最小;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②功能:止血,凝血③血小板异常时的症状:血小板过少,不易凝血、机体异常出血;过多会形成血栓。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单元教案与反思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众所周知,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
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在全身的血管(bloodvessel),血管里流动着血液(blood)。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以生活实际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可以较好地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液既熟悉又陌生。
虽有流血、验血的经历,但对血液含有哪些成分,以及各成分有什么作用,还知之甚少。
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学生便于掌握。
教学目标: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解决疑难----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以观察小鱼尾鳍实验为背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功能特点,学会区分三种血管。
学情分析:学生对血管的知识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的流动情况教学策略: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课型:新授课课时:2教材分析:通过观察与思考,让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学会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
学情分析:学生对这部分知识较陌生,以教师要注意多从感性识出发,通过演示实验和图片分析,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教学策略:创设情景---演示实验----分析讨论---相互交流---得出结论教学过程:练习巩固教学反思:第四节输血与血型课型:新授课课时:1教材分析: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能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知道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无偿献血的制度。
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4-4-1 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析,描述血液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②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2、过程与方法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以及伤口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形成正常的血液观,激发学生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及各自的主要功能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3、难点突破: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研究病人的一些血细胞数目异常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血细胞功能溶入生活中去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分析法,讲授法【课前准备】1、血常规化验单.2、人血永久涂片.3、课件PPT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观察演示实验和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了解血液成分――根据血浆成分推断血浆功能――列表归纳血细胞的种类、结构及区别方法——归纳总结血液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我们都知道,长江、黄河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同样,在我们体内也有一条生命之河,那就是血液,它像小河一样不停流动。
它能及时将养料运输给细胞,又能及时运走体内的废物,这条运输线就是遍布全身各处的血管。
血管里流动着血液。
那么,血液有哪些成分组成?各成分又有何功能呢?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流动的组织——血液。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探索血液的组成师: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讨论问题1.含有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或静置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分成了几层?2.综合上述材料,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位?总结: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设疑:我们今天的课题是流动的组织——血液,让同学回忆我们上学期学的人体的四种组织,引导学生回答血液是结缔组织,具有运输功能,因为血液可以流动,所以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31物质运输的载体

联系实际
运动后,大量出汗,血液中丢失了什么 成分?怎样补充血液丢失的这些成分?
丢失: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 补充:喝水和补充适量无机盐
血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红 细 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白细胞
在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 血 小 板
红细胞
特征: 1.两面凹的圆饼状 2.成熟的红细胞无
细胞核 3.富含血红蛋白
的是( B )
A.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B.任何人都可以参加献血
C.提倡公民自愿献血 D.一次献血300毫升不遇到车祸,儿子不幸受
伤,需家人输血,父亲为AB型,母亲为O型,儿子为A
型,女儿为A型血,根据输血原则,医生首先考虑由谁供
血( C )
A.父亲
B.母亲
检查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红细胞
2.7
3.5~5.0 ×1012个/L
血红蛋白
82
110~150
g/L
白细胞
12
4.0~10 ×109个/L
血小板
2.5
1.0~3.0 ×1011个/L
(1)经医生诊断李阿姨患有急性腮腺炎,诊断依据之一
是:化验单上她的 白细胞 数量过多。
(2)李阿姨的 红细胞 数目过少和血红蛋白的数量过少,
不凝集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B型标准血清 (含凝集素A)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同型输血
1.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输血关系表: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A
AO
B
BO
AB
A B AB O
O
O
可输给的血型 A AB B AB AB
七年级生物血液 七年级生物上册:血液和血型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
2.能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3.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
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讲清献血和骨髓捐献对捐献者的影响和对被捐献者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加入讨论,阐述观点。
难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所以要阐述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课前准备:(一)血液的成分课前一天,发“血液的成分”讲义,开放实验室,学生按讲义完成实验,讲义内容如下:医生诊断某些疾病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可见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1.实验材料(四人一组):猪的鲜血10 ml、注射器、20 ml量筒、5%柠檬酸钠、试管。
2.实验步骤:(1)用10 ml注射器吸取1mL柠檬酸钠溶液放入试管内,用量筒取新鲜猪血10 ml倒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振荡,使之充分混和。
(2)静置12小时。
(二)观察凝固的血课前半小时,按实验讲义,完成演示实验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猪血或鸡血,试管。
2.实验步骤:取5毫升猪血或鸡血,置洁净的试管中,静止一段时间(如半小时)。
(三)要求学生查阅育关血液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引言:阅读下面文字,并讨论。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第四章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人造血液与人体血液的颜色有何区别? 提示:人造血液是白色的,人体血液是红色的。 (2)人造血液能代替人体血液吗? 提示:不能,人造血液只具有运输氧和排出二氧化碳的功能,不具有人体血液的其 他功能。
提示:由于白细胞吞噬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所以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是由死亡 的白细胞和病菌组成。
提能力•层级演练
【必备知识练】 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及血浆的功能 1.(2021·绥化学业考)人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的,血液的作用不包括
( D) A.运输作用 B.防御作用 C.保护作用 D.控制作用
( A)
①血浆 ②红细胞
③白细胞
④血小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2020·阳泉学业考)(生活链接题)某单位组织的一次体检中,一位男职工血常规
检查的部分结果如下表:
检查项目
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PLT)
血红蛋白 (Hb)
测定值 3.0×1012/L 8.0×109/L 2.5×1011/L 90 g/L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探核心·思维养成 提能力·层级演练
探核心•思维养成
知识点一血液的组成及血浆的功能(教材P50~P52 ) 1.组成:
2.血浆的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_维__持__人___体__生__命__活___动__所__需__的___物__质__和体内产生的废 物。 3.请写出【情境思考】的答案。 提示:血液将来自消化道的营养物质和来自肺部的氧,运往身体的每一个细胞,同 时将细胞生活中产生的废物及时运走。
体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的是 ( D )
A.血浆
B.红细胞
C.血小板
流动的组织-血液(1)(人教版生物)

C 6、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细胞核的一组是( )
A.红细胞和白细胞 B.血小板和白细胞
C.血小板和红细胞 D.血细胞和红细胞
D 7、贫血是指( ) A.人体内的血量过少 B.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过少 C.血液中的白细胞或血小板数量过少 D.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含 量过少。
结缔 8、血液属于
组织 。
9、某患者面色苍白,精神不振,头晕无力。 经血常规化验,他的红细胞计数为5.5×10 /L,血红蛋白含量为85g/L。那么,该患者可 能患有什么病?试说明判断理由。
答:贫血。
附:成年人体内血细胞的正常值 红细胞:4.0~5.5×1012个/升(男),
3.5~5.0×1012个/升(女)。 血红蛋白:120 ~160克/升(男),
2、血浆的成分有 水 、 蛋白质 、葡萄糖 、无机盐 等,血浆 的主要功能是 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
3、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是 红细胞 ,它里面含有红色 的 血红蛋白 ,具有 运输氧气 的功能。
4、体积最小的血细胞是
血小板
,它具
有 止血凝血 的功能。
5、在血细胞中,有些 白细胞 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从而 保护人体的健康。
110 ~150克/升(女)。 白细胞:4~10 ×109个/升。 血小板(100 ~ 300) × 109个/升
血红蛋白含量太 少。
(多吃含无机盐 铁多的食物,如 红枣、木耳等。)
10、 中国足球队在备战世界杯 亚洲区预选赛时,在众多条件 优越的地点中,最终选择昆明 为训练基地。你认为最主要的 原因是什么?这对运动员的身 体机能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2、当皮肤划破流血之后,一会血就会自然止住, 这是怎么回事?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__血液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5.下列有关白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无细胞核 B.比红细胞大 C.比红细胞的数量少 D.能吞噬入侵的病菌
白细胞比红细胞大,数量少,有细胞核,能够吞噬病菌。
6.下列有关健康人体内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A.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白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但有血红蛋白 C.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D.血小板是最小的无核血细胞
解析:图中①是血小板,②是白细胞,③是红细胞。血细胞中 红细胞的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 核,具有运输氧的功能;白细胞最大,但数量较少,有细胞核,具 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 不规则,具有止血、凝血功能,但不能穿过毛细血管壁。
答案:C
轻松尝试应用
3.血液是由 血浆 和 血细胞 构成的。
二、血浆
1.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
生的废物,其中, 水
约占90%, 血浆蛋白 约
占7%, 葡萄糖
、氨基酸、 无机盐 等约占
3%。
2.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 血细胞
,
运输 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和 体内产生的废物 。
三、血细胞
1.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 、 白细胞 和 血小板 。
2.红细胞在血细胞中数量最多,呈 两面凹的圆盘 状。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 细胞核
,红细胞富含 血红蛋白 ,
故呈 红
色。
3.血红蛋白是一种含 铁 的蛋白质,在 含氧量高 的地
方容易与氧结合,在 含氧量低 的地方又容易与氧分
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 运输氧
的
功能。
4.白细胞
有
量少
。
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但数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总结1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
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
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
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解剖图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流动的组织--血液 说课稿

流动的组织—血液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初中生物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本节课主要包括“血液的组成”、“血浆的组成及其功能”、“血细胞的特点及功能”等内容。
《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没有具体的要求,但本节课是本章的基础,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是依靠血液,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对血液形成一个形象的、全面的认识,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班级的学生来自于城市,成长于一般家庭,因此,日常生活中有去医院体检抽血的经历,并能够通过其他的传播方式,如电视对血液有模糊的认识。
因为所处在一般高中,教学设施不完善,无法在课堂上实现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人血永久涂片,只能通过多媒体演示。
所授班级班风良好,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但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应更侧重于书本基础知识。
且血液各组成成分功能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因此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上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即熟悉又新奇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来寻找答案。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知道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2.学生通过血浆和三种血细胞功能的学习,获得血液的具体功能。
(二)能力目标1. 学生通过解读血液常规化验单,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通过对三种血细胞功能的了解,学会运用知识,描述贫血、发炎、血流不止的现象及原因。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三)情感目标学生通过对各种血细胞的缺乏症分析,养成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拟定(一)教学重点描述血液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主要功能(二)教学难点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2.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的功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学课件 第4章第1节

1.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盛有少量抗凝剂的试管里, 静置一段时间。
看一看: 血液出现了什么现象? 想一想: 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现象呢?
上层
血浆(淡黄色、半透明),约占55%
中层
白细胞、血小板 (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 血细胞,
约占45%
下层
红细胞(红色不透明)
血浆
血液的组成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断疾病的重要依据呢?
2.为什么把血液称为“流动的组织”?
血液中含有大量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 和血小板。这些细胞与血浆共同构成血液,完成 物质运输等功能。因此,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 结缔组织。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 组织”。
血液成分及功能
一 血浆
血浆蛋白 约7%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 约3%
氧分子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思考讨论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 血。你认为贫血患者会表现出哪些症状?根据血 红蛋白的成分,在饮食中应注意什么?
表现出面色苍白、精神不振、疲劳、头晕、身体 消瘦、抵抗力差等症状.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的含铁的蛋白质,有蛋白质 和铁构成,人体缺铁会使血红蛋白的合成发生障碍,从而 使人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贫血.贫血患者应当 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功能:运输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知识链
红细胞特性: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结合,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氧分子
16
图例
含氧量高的地方 含氧量低的地方 红细胞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流动的组织——血液课题训练与答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 1 ) 具 有 止 血 和 加 速 凝 血 作 用③ 的 是
[血小板]
;有输送氧气和部分①二氧
化红碳细作胞用的是[ ]
。
( 2 ) 患 急 性 炎 症 时 数 目 增 多②的 是
[ 白]细胞
。
(3)①和②在结构上的区别是 成熟的①无细胞核,②有.
细胞核
。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生物 配RJ版 七年级 下册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1.右图是将人的血液加入抗凝剂静置一段时间后,出现分 层现象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a为血浆 B.b为白细胞和血小板 C.c具有运送氧气的功能 D.b的细胞中都含有细胞核
第四单元 第四章
(4)血液之所以呈红色,是因为血液中[ ① ]红细胞 中 的 血红蛋白 呈红色。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2.西藏地区的海拔比江苏地区高很多。胡老师从江苏调到 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 加。增加的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 A )Fra bibliotekA.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浆
D.血小板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3.(2022·通辽)下图表示血液含有的T细胞在血管外消灭 癌细胞的过程,据此推断T细胞属于( C )
生物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四单元 第四章
6.(2022·衡阳)右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C ) A.④是血浆,能运载血细胞和运输营养物质及废物 B.①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C.②的数量低于正常值,说明有炎症 D.③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功能
人教版 七下 4. 流动的组织——血液课件

血浆
血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
液
红细胞(最多)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血细胞 白细胞(最少) 防备、保护
血小板(居中) 加速止血、促进凝血
血液的功能: 运输、防备、保护、调节体温
26
26
病菌入侵时,我的数 量会增多,我是?
白细胞
我的形状最特别: 呈两面凹的圆饼状 ,我是 ?
红细胞
我的个头最大 ,我 是 ?
2024/10/13
白细胞
29
29
我的形状不规则 ,我是 ?
血小板
2024/10/13
30
我是一种含铁 的蛋白质,我 是?
2024/10/13
血红蛋白
31
唉哟,出血了! 别怕,看我的,我 能把血止住,我是 ?
过多: 血栓 过少:特殊出血
3
随堂测试
1、根据已学内容完成表中血液成分的主要功能和形态结构特点。
细胞种类 血浆
主要功能
形态结构特点
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 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 质、体内产生的废物以 及激素等
血液的液态部分,呈 淡黄色半透明液体
数量
红细胞
红色,数量最多,成熟红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 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
姓名:张* 性别:男 年龄:41 病案号: 科: 病号: 床号:
临床诊断:__________
送检物:__________ 项目 送检人:____________ RBC
测定值
3.59×1012/L 贫血
时间:______________ WBC 医师:______________ Hb
【请你当医生】
人体内红细胞或血红蛋白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第1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12. (资料分析)下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血涂片示意图,请根据 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有止血和加速凝血作用的是[____④____]___血__小__板____。
(2)贫血是指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贫血病人应多吃_含__铁__ ____和__蛋__白__质__丰__富__的__食__物_____。 (3)某人怀疑身体有炎症,经验血数目明显增多的是[___②_____] ___白__细__胞___,其结构特点是有细胞核。 (4)从平原到高原居住的人,其血液中明显增多的是 [___①_____]____红__细__胞___,其生理意义是有运输氧的作用。 (5)除血细胞外,血液中的另一种成分是[___③_____]__血__浆____。
实验探究
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实验目的】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 【实验材料】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 【实验步骤】 (1)将人血的___永__久___涂片,放在___低_____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对照教材P52图“显微镜下的血细胞”,认识红细胞、白细 胞,比较它们的___形__态_____和____数__量____。 【实验现象】一个视野中看到最多的血细胞是___红__细__胞___,个体 最大的血细胞是___白__细__胞___。
第4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 流动的组织——血液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精巧点拨 03 实验探究 04 课堂演练 05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1. 描述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2. 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能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血液的组成
问:血浆和血清的成分有什么区别呢?
示范答案:血浆中含有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 蛋白网住血细胞形成凝血块,所以周围析出的血清中不含有纤维 蛋白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一节血液教学目标1.知识(概念):贫血,发炎,血清,动脉血,静脉血,血浆的成分和功能;红细胞无核,含血红素,运输氧气;白细胞有核,可吞噬病菌,产生免疫反应;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促进血液凝固;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
2.能力: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认识红细胞和白细胞以及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3.态度和价值观:进行义务献血的教育。
进行骨髓捐献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血液的成分和作用,了解血液的正常值,能够基本看懂常规化验单,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和实际结合。
2.义务献血的教育和骨髓捐献的教育,应该从科学的角度讲清献血和骨髓捐献对捐献者的影响和对被捐献者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了解社会公众对此问题的看法,课堂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加入讨论,阐述观点。
难点: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学生往往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
所以要阐述清楚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一、本课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二、课前准备:(一)血液的成分课前一天,发“血液的成分”讲义,开放实验室,学生按讲义完成实验,讲义内容如下:医生诊断某些疾病往往要验血,人体失血过多,必须及时输血,可见血液对人体非常重要,那么,血液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功能?1.实验材料(四人一组):猪的鲜血10 mL、注射器、20 mL量筒、5%柠檬酸钠、试管。
2.实验步骤:(1)用10 mL注射器吸取1mL柠檬酸钠溶液放入试管内,用量筒取新鲜猪血10 mL倒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振荡,使之充分混和。
(2)静置12小时。
(二)观察凝固的血课前半小时,按实验讲义,完成演示实验准备工作。
1.实验材料:猪血或鸡血,试管。
2.实验步骤:取5毫升猪血或鸡血,置洁净的试管中,静止一段时间(如半小时)。
(三)要求学生查阅育关血液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引言:阅读下面文字,并讨论。
“能够输血是本世纪伟大的医疗成就之一,尽管输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些血液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等。
但是,人类在医学领域的进展使我们相信,献血是安全的,输血也是安全的。
不过,医学最终比不上这样一个“奇迹”: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心甘情愿地把鲜血捐献出来,以拯救他们从未谋面,不曾相识的人的生命”。
——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汉福德·多尔讨论要点:输血对人类社会的重大贡献,面临的挑战。
讨论题目:1.谈谈输血的意义。
2.在今日社会中,输血面临巨大的挑战,你认为挑战来自何方?3.谈谈你对文中“奇迹”一词的看法。
讨论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同组同学围坐一起,小组长担任讨论小组的主席,负责记录同学的发言,控制讨论进程,主席要注意安排每一个同学发言,自由发表对讨论问题的看法,讨论时间为15分钟,教师在各组之间巡视,并参加讨论。
总结:正如同学们提出的输血对人类有很大的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它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特别是世纪之症——艾滋病对输血的威胁,因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会使正常人感染艾滋病毒。
艾滋病是无药可救的,死亡率是百分之百,输血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之一。
另外,在我国,肝炎病毒的感染者在人群中占较可观的比例,特别乙肝是血液传染的,所以,不合格的血液非但救不了人的命,反而威胁人的生命。
尽管如此,输血还是拯救垂危病人的最主要方法,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同学的回答,指出血液的功能:人体从外界摄取的养料和氧,被快速地运输(to and from all living cells)。
本节的主题是:血液。
血液是循环系统的一部分。
循环系统组成: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液、血管组成。
是一个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遍布全身的封闭管道系统,血液就在这个封闭式的管道系统里循环流动。
(二)实验:血液的成分观察《血液的成分》的实验结果。
讨论:1.为什么加柠檬酸钠?柠檬酸钠是一种抗凝剂,加入后,可防止血液凝固。
2.观察时,注意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部分?各呈什么颜色?各部分的容积比例大致是多少?通过实验可以看到,试管中的血液分为两部分:上面部分是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一血浆,占血液容积的55%左右。
下面的部分是血细胞,不透明,呈暗红色的是红细胞,在红细胞和血浆的交界处,有很薄的一层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
可见,血液是由血浆有细胞组成的。
(三)血浆1.性质:血浆是一种溶有多种物质的液体,略呈淡黄色。
2.成分:含水分约90%血浆中还含有以下物质:(1)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是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多是由消化管吸收而来,经血液运输,供各部分细胞利用。
其中血液中的葡萄糖占0.1%,此浓度为血糖浓度,正常人空腹时为100毫升全血中含80~120毫克葡萄糖。
葡萄糖为细胞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血液中无机盐的浓度小,为0.9%,此为生理盐水浓度。
(2)细胞代谢废物,如尿素和尿酸等含氮废物。
(3)蛋白质,简称血浆蛋白。
其中有些与血液的凝固作用有关,一些免疫球蛋白也是血浆蛋白的一小部分。
血浆蛋白在血浆中的含量占7%~8%,分子量大,使血液具有适宜的粘度和浓度,除此以外,血浆中还含有02和CO2。
3.功能: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课堂讨论:(1)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时,是输鲜血还是血浆?烧伤病人血液中的水分大量渗出,血液的浓度上升,粘度变大。
所以在抢救时,应给病人输血浆,如输鲜血,血液粘度大,心脏负担大,反而威胁生命。
(2)严重的贫血病人,救治时,如何输血?严重的贫血病人,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浓度下降,应输浓缩的红细胞。
(四)血细胞1.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讲义)通过实验一可知,血液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如何?数量如何?实验材料:人血的永久涂片,显微镜实验步骤:把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低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对照彩图四,认识红细胞,白细胞,比较它们的形态和数量。
讨论: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哪种细胞?它有哪些形态特点?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数目最多。
2.红细胞:(1)数量:红细胞的数目最多,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
(2)形态:人类及一般哺乳类的红细胞均无细胞核,(P.26图Ⅳ-28电子显微镜下的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平均直径只有7.7微米(1微米一1/1000毫米)左右。
四周较厚(约2微米),中央较薄(约1微米)。
这样的结构增大了红细胞的表面积。
(3)成分:红细胞内部含有血红蛋白,这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血红蛋白的特性是:为运输O2的主要工具。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分离。
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使血液呈鲜红色,这种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叫做动脉血。
血红蛋白与氧分离后,使血液呈暗红色,这种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血,叫做静脉血。
(4)功能:运输氧和一部分二氧化碳。
课堂讨论:某同学经常出现精神不振。
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医生检查的结果是血色素太低,被诊断为贫血,这是怎么回事?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一定,即血色素(男子为12~15克/100毫升,女子为10.5~13.5克/100毫升)。
如血红蛋白含量过低,或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过少,即为贫血,贫血患者由于血液运输氧的能力低,影响体内各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常常表现出精神不振、疲劳、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当100毫升动脉血中血红蛋白的量低于5克时,嘴唇、牙床等处就会呈现紫色,应该找医生诊断和治疗,还要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质丰富的食物。
3.白细胞:(1)数量:数量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只有5000~10000个,通常每日清晨时数目最少,午后即渐增多,此为正常的生理变动。
(2)形态:白细胞有多种,通常呈圆球形,有细胞核,一般都比红细胞大,重量较红细胞轻,所以沉淀后,积于红细胞之上。
(3)功能:白细胞有数种不同的类型,有些种类可吞噬病菌,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
同时,伤口周围出现红肿现象,即“发炎”。
当病菌消灭后,炎症也就消失,可见有些白细胞对人体起着防御和保护的作用。
课堂讨论:白细胞比红细胞大,分布在血液中,而身体的某一部分被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如何到达感染处,吞噬病菌?白细胞可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吞噬病菌。
人体受病菌感染时,血中的白细胞总数高于正常,感染处也聚集大量的白细胞,所以,白细胞计数是临床化验的重要项目。
4.血小板:(1)数量: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含量为10万个~30万个。
(2)形态:呈不规则状,远比红细胞小,也无细胞核。
直径2~3微米。
(3)功能: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向同学介绍实验“观察凝固的血”,观察试管内出现了什么现象?讨论:试管中血块周围出现的液体叫什么?皮肤划破后流出的血液,为什么会凝固?实验中,观察到了凝固的血-血块,以及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透明的液体,叫血清。
当血管受伤而流血时,血小板会在出血的伤口处聚集成团,并经伤口粗糙表面的摩擦,即破裂而释出一种物质,发生一连串的化学反应,最后产生不溶性的蛋白质纤维。
这种蛋白质纤维,将血细胞缠绕成一团血块。
血液凝固后,在血块之外,所遗留的澄清的液体,即是血清。
所以,血小板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人体内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可由红骨髓内的细胞演变而来;也可由脾脏和淋巴结负责制造。
血细胞也有一定的寿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白细胞寿命不等,约13天,血小板的平均寿命是7天。
由于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短,所以在血库中贮存的血液基本上只有红细胞。
在4℃,加一定的保护剂的条件下,也只能保存6~7周。
而需要补充白细胞和血小板时,则要给病人输新鲜的血。
另外,血液对调节体温也有重要作用。
如果造血系统出现了恶性增生性病变,即白血病,会出现白细胞异常增生并侵润全身各组织,血液中有幼稚白细胞出现,病症除了血细胞形态和计数异常以外,还出现贫血、出血、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
虽然应用抗肿瘤药物、放射疗法等能够治疗,但最根本的方法是给病人换正常人的骨髓。
骨髓捐献对白血病患者来说意味着重新获得第二次生命。
据统计,白血病的发病率在我国约十万分之三,每年约有30000人患此病,而且青壮年的发病率非常高。
如果这些患者都能植入相合的骨髓,可以挽救生命。
我国的骨髓捐献与临床需要差距大,因为并不是任何一个患者只要有与他血型相同的骨髓就得救了。
白细胞血型非常复杂,实际上约10000例骨髓中才有一例与患者的白细胞血型相合,所以捐献者越多,骨髓库的容量大,数据多,查出合适的捐献者的几率就大,患者康复的几率就高。
但是,自愿捐献骨髓的人却很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对骨髓的认识不够,担心身体健康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