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一、教学设计概述(一)设计思路概述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要经循环系统才能运离细胞。
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七年级)正是讲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构成和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些知识,安排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和“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明确列出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标准,对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章的学习。
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才能让学生理解。
如:让学生通过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区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通过分组观察和探究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通过积极参与多种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的情感,关心他人,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设计1: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知道输血原则、献血的意义和四种血型系统分类。
3.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
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兔的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重点和难点:(1)、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2)、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一.创设情景师:你知道一个人体内一共有多少血吗?一碗?一盆?一桶?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没有其他颜色的血液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二.引入新课师:首先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血液的常识。
生:畅所欲言(比如:红色;在血管中流动;皮肤划破流血后,伤口较小时,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三.新课师:血液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kg,大约血量为或4500ml。
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人的生命就会遭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大家已知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血液及其功能。
师:请大家思考这样两个问题:1.试管中的血液分为几层?2.各呈现什么颜色?是什么?大致比例是多少?生:一共分为3层。
上层:淡黄色,血浆,占50%;中层:薄的白色物质,白细胞和血小板;下层:红色,红细胞。
(板书)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师:血浆的成分中90%以上为水,其次还有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
成液体。
你知道它有什么功能吗?生: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
师:血液中最主要的成分是血细胞。
观察实验:“人血涂片”师:你能分辨出哪些是红细胞?哪些是白细胞?哪些是血小板吗?生:学生观察,并找出几种血细胞。
(有的找对,有的找错,并由其他学生更正)观察红细胞图片师:请仔细观察一下,红细胞都是成什么形状的?生:像一个两面凹的圆饼。
师:为什么红细胞都是红色的呢?生:红细胞内含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使呈红色。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题单元教学设计模板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点击打开链接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描述血管和心脏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心脏的位置、形状、大小。
.利用动画和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外形,区别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腔。
.按照一定的问题层次,指导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好的猪心。
问题如下:
()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原因何在?
()心脏内部有几个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哪些血管相连?
()围成这四个腔的心壁厚薄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在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是否有一些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可能有什么作用?出示心脏结构图片,利用课件,辅助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回答,描述心脏的位置,大小。
.观察,思考,回答,认识心脏的外形、区分心脏的前后、左右,房间沟、室间沟及心脏的四个腔。
.观察实物,认识心脏的外形。
小组观察、讨论、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活动意义:对应动画,以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起示范作用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态度
.使学生形成“提出问题─观察─释疑,再提出问题──再观察──再释疑。
”的习惯。
评价要点.认识心脏的结构,并能区分心脏的各部位
.血管的分类及特征
.静脉瓣、动脉瓣和房室瓣的作用
了解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的流动方向,为血液循环做铺垫。
教学设计3:物质运输的路线
物质运输的路线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1.血液循环;2.淋巴循环。
两者都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开始进行本课之前,首先让学生阅读“开眼界”的内容进行引入。
对血液循环的教学,可首先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探究竟1”和“探究竟2”。
然后,以讨论的形式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融合在本部分解决。
对于淋巴循环的教学,首先布置学生阅读完成课本的“探究竟3”。
当学生理清三者关系之后,便可在此基础上相应补充淋巴的产生和淋巴的去向,完成淋巴循环途径的教学。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血液循环的途径;说明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2.概述血液循环的组成和路线。
3.描述动脉血、静脉血的概念和血液循环的意义。
4.说出血液、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及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1.提高表达和相互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知识的乐趣。
2.鼓励学生通过分析找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1.血液循环的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
难点:血液循环的路线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
四、【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交流讨论法五、【课时建议】1课时六、【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心脏的中血液流动的方向,及和每个腔连通的血管分别是什么回答:心脏分四个腔,血液流动的方向是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静脉回流的血液汇集到心房。
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肺静脉与与左心房相通,上下腔静脉连通与右心房。
导入:人体内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系统内不停的循环流动,运输着各种物质,人体内物质运输的路线是怎样的呢人生病治疗时需要打针,注射的部位多在臀部,那么,注射进去的药物是怎样到达病灶处的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究一下《物质运输的路线》。
板书:第三节物质运输的路线新课教学教师活动:假设有一个红细胞,随着血流在人体内周游,如果以左心室为出发点,那么它旅行的路线是怎样的如果让你对它的旅程进行划分,你认为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多媒体课件内容,在学生活动报告单中标注血液循环的途径,有能力的小组可以试着写出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一、导入1. 引入话题:同砚们在平时生活中是否注意到,我们的身体需要不息地进行新陈代谢,这就需要体内各种物质的运输。
那么这些物质是如何在我们的身体内传输的呢?2. 目标:通过本节课进修,我们将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以及它们在我们身体中起到的作用。
二、知识讲解1. 血液的循环系统:a.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b.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循环。
c. 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在体内形成一个完备的血液循环系统。
d. 血液的运输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
2. 淋巴系统:a. 淋巴液的产生和组成: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逢迎和淋巴液组成的,它起着排除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和免疫功能的作用。
b. 淋巴系统的运输功能:淋巴液通过淋巴管在体内循环,将废物和病原体带到淋逢迎进行过滤和清除。
三、案例分析1. 某人在高山徒步观光时因氧气不足导致头晕、乏力,这是因为血液中氧气供应不足。
请问该人应该怎么做?2. 某人在感冒期间淋逢迎肿大,这是因为淋巴系统正在清除体内的病原体。
请问该人应该如何加强身体免疫力?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的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血液通过心脏的推动在体内循环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淋巴系统则在体内清除废物和病原体,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活动和免疫功能。
五、课后作业1. 请同砚们总结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体内物质运输中的作用,并写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请同砚们选择一个身体不适的情况,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六、拓展延伸1. 请同砚们了解更多关于心脏和血管疾病的知识,提高对身体健康的重视。
2. 请同砚们观察周围环境,了解不同运动方式对心脏和血液循环的影响,增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doc文档七年级生物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人教版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复习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靠血液循环系统来完成的,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懂得一些病理知识和如何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和道德修养。
教材分别以血液、血管、心脏,来阐述人体内的物质是怎样运输的。
心脏和血管中流动着血液。
血管和心脏虽然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但他们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
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些关于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知道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三部分。
但是血液、血管和心脏都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这一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所以,本节课就是把这些知识综合在一起,把零散的知识点穿起来,通过复习让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相互合作交流能力,形成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等的观念是可以实现的教学目标。
三、设计思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掌握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意义。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循环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
(2)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复习能力。
(3)通过实际问题的考察,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
(2)联系实际,鼓励学生通过分析得出答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鼓励学生勤思考,做到学以致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血液的成分及功能。
(2)血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4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大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5.掌握营养物质、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物观察、模型制作、实验操作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
2.组织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c.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一个有趣的生物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5.拓展阅读作业:推荐同学们阅读《血液循环的故事》等相关科普书籍,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作业要求:
1.作业需按时完成,字迹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简答题和小组报告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注意使用专业术语。
(二)教学设想
1.导入新课:以生活实例导入,如运动后的心跳、受伤时的止血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讲解:结合课本内容,采用讲解、演示、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全面了解血液循环系统。
3.实践活动:设计相关的实验和观察活动,如制作心脏模型、观察小鱼尾鳍血管等,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讨论、分享、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家庭实验作业:请同学们观察并记录家庭成员在安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后的心跳次数,分析心跳次数与运动强度之间的关系。此作业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并提交一份小组报告:
a.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
b.如何保护血液循环系统,预防相关疾病;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血液循环系统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设计相关的习题和测试,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管》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1]
《人体内物资的运输──血管》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初中生物在义务教育新课标中的次要任务是培养先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根据,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领域构建先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留意了三个领域的平衡和谐和。
加强对先生理论能力、探求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精简教学内容,减轻先生负担。
一切教学要有益于先生的自动学习和全面发展,有益于推进本质教育,有益于构建和谐校园师生关系为准绳。
根据我所教的班级先生特点进行预先分析,确定教学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经过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实行,使教学活动的程序得到有序的安排,并达到进步先生获得知识、技能和爱好学习生物学的兴味。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本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材第十五章第一节,本章首先介绍了血管,然后再讲心脏与血液和人体的血液循环。
这样先生能从学习中了解到本章内容与消费、生活毫不相关,更有益于初二年级先生全面了解血液、心脏及血液循环零碎。
因而,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就非常的重要,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是本章内容的基础,血管这一节内容,重在观察与实验,知识本身富有内容但也容易操作,先生的学习生物兴味,会在课堂演示实验的观察与老师的讲授中不断上升。
本节的教学重难点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
2.学情分析八年级先生,之前学习过自然学科和一年的生物课,已具备了必然基础知识,课堂上学习了生物学探求的普通方法,初步具备了必然的思想、观察和分析成绩的能力,在上课的过程中能与老师积极合作。
先生对学习生物的热情较高,恪守纪律和尊重老师,爱好提出成绩并富于想象,反应快捷,动手动脑能力较强。
先生对人体进行生命活动时,必须不断的获得物资和能量有必然的认识和了解;对血液循环的作用,大致过程和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概念也有必然的认识和生活体验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脉搏及“切脉”。
(2)掌握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血液在这三种血管的流动特点。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基本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生命活动的干系。
二、导学内容1.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2. 血液循环系统3. 淋巴系统4. 呼吸系统三、导学重点1. 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观点和重要性。
2. 掌握人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和机制。
3. 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生命活动的干系。
四、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对我们的生命活动有着怎样的重要作用?第二步:进修1.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概述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指将氧气、营养物质、废物等物质在人体内部进行输送和交换的过程。
它通过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来完成。
2. 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主要功能是将氧气、营养物质等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同时将代谢废物输送到肾脏和肝脏进行排泄。
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的运动推动血液流动,血管则将血液输送到全身遍地。
3. 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逢迎等组成的系统,主要功能是将组织间的液体和废物排出体外。
淋巴管通过收缩运动将淋巴液输送到淋逢迎,再经过淋巴管排出体外。
4. 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肺部的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输送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二氧化碳则从组织和器官中排出,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第三步:总结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它通过血液循环系统、淋巴系统和呼吸系统协同工作,确保人体遍地的组织和器官能够得到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五、教室练习1. 请简要描述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观点和重要性。
2.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主要通过哪些系统来完成?3. 请说明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在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的作用。
六、作业1. 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的机制和调节。
2. 思考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与生命活动的干系,写一篇小结。
初中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姓名
教师姓名
任教学科
生物
学校
学校名称
教龄
11年
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教学反思
学生的情绪没有完全被调动起来。个别学生缺少积极主动地参与意识。学生的兴趣没激发出来,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扩展,对问题的探究就缺少深度,致使学生的讨论活动不热烈。针对以上的不足之处,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难点
(1)知识方面: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
(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
(3)科学价值观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学生学情分析
农村中学基础较为薄弱。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教学引入1.用美国红十字会主席伊丽莎白说过的一句话的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2.过渡语:输血对人类有重要意义,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那么,血液有什么作用呢它的成分是什么引入课题,并举例说明血液与人类的关系。
血液的成分1、演示实验——血液的分层。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断和归纳。提出问题:为什么把血液称做“流动的组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以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为主题,以人体的循环系统为基础。
通过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了解血液的运输作用和重要性,掌握与循环系统相关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等知识。
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初中生物(七年级下)教学,建议使用《精品资源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基本概念,包括血液的运输作用和重要性。
(2)掌握相关的概念,如心脏、血管、血液等。
(3)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1)能够描述和解释人体内的物质运输过程,包括血液循环和气体交换。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保护和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责任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血液循环的过程和作用。
(2)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1)对学生较为抽象的生理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描述。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
例如:“你们觉得自己为什么会感到疲劳?”“运动前和运动后,你们的呼吸和心跳有什么变化?”等。
2.概念解释(15分钟)通过多媒体和图示等方式,讲解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心脏、血管、血液等。
并解释血液循环的过程,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
3.血液的运输作用(15分钟)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血液的运输作用。
例如,血液运输氧气和养分到各个组织细胞,清除代谢产物等。
同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作用对人体的重要性。
4.活动设计(30分钟)(1)观察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显微镜、载玻片和鲜血涂片,引导学生观察血涂片中的血细胞,理解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功能和形态特点。
(2)小组讨论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回答以下问题: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是什么?血液中白细胞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能够通过讨论加深对血液的理解。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背景知识1. 体内物质的运输是指生物体内各种物质在体内通过血液运输到各个器官和组织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维持生物体内稳定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2.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是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网络通过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将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
3. 血液中还含有废物和二氧化碳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中,这些废物会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从体内排出。
二、目标1. 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和主要方式。
2. 掌握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作用。
3. 理解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
三、学习内容1.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 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四、学习过程1. 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 了解体内物质的主要运输方式是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进行的。
血液中含有氧气、营养物质、激素等,通过血管网络输送到全身各处。
- 通过观察血管网络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血液是如何在体内输送各种物质的。
2. 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心脏通过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流动。
- 了解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是血管网络中的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
-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观察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过程,以及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情况。
3. 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 了解体内废物通过血液循环系统从体内排出的过程,主要通过肾脏、肝脏和肺部完成废物的排泄。
- 通过实验或模拟实验的方式,观察废物从血液中被过滤出来的过程,了解肾脏和肝脏在体内废物排泄中的重要作用。
五、总结及练习1. 总结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主要方式是什么?2. 总结血液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心脏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3. 总结体内废物的排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主要依靠哪些器官完成?六、拓展实践1. 利用动画、模型或其他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体内物质的运输过程。
2. 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观察血液循环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何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八年级生物教案-八年级上册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生物《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3)课型:新授时间:xx/9执笔:缪xx 审核:生物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区别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2)描述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3)描述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4)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2、能力目标(1)通过描述血管、心脏、血细胞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
(2)能熟练使用显微镜观察鱼尾鳍血液循环。
(3)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体验生命,关爱生命。
(2)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脉搏、心率、血压的测定,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人体的血量、输血和血型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每个健康公民都有献血义务”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心脏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肺循环、体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和血压。
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在我们的身体中有一条红色的长河,它比世界上最长的河流还要长,这就是潜藏在你的、我的、他的身体中血管,血管中流动着红色的血液,我们叫它生命河,它能运输我们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又是医生为我们检查身体的一面镜子。
二、自学自测1.血量⑴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⑵一个体重为60kg的健康人,体内的血液量为。
假如你是成年人,估算一下你体内的血量大约是多少? 2. ⑴正常的血液为色黏稠的液体,它由(占%)和(占%)组成。
血细胞包括、和。
⑵将一定量的人的血液放入装有抗凝剂的试管中,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______现象,分成_______层。
上层是_______,呈色;下层是_______,呈色;中间还有一层薄层是和,呈色。
⑶血浆的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___________,运输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的教学设计
肺 循环
体 循环
图 2 人 体的血液循 环系统模式 图
(3)通过仿做 哈维实 验 ,初 步养成 运用科 学 的思 维方法认识事物 、解决实际问题 的思维 习惯 和能力 ;通 过学 习本节知识认 同人体 内血液是循环流动 的。 3 教 学 过 程 3.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出示 某学生手 背输液 的图 片 ,并提出问题 :“如果某同学头部受伤需要输液 ,注射的 部位在手背部的静脉处,请问注射的药物怎样到达受伤部
生 物学 教学 2018年(第43卷)第11期
· 27 ·
人体 内物 质 的运 输 血 液循 环 ’’的教 学 设计
朱兆军 潘何伟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中学 淮安 223001)
摘 要 在“血液循环”一节教学 中,采用 自主 、合作 、实验的教学方法 ,通过仿做科学家实验 、角 色扮演和交流展示等 活动 ,帮助学 生 建 构 血 液 是 循 环 流 动 的 认 知 体 系 。 关 键 词 血 液 循 环 自主 合 作 学 习 教学 设 计
位 呢?”引出本课主题“血液在人体内是如何流动的?” 设计 意图 :借助 日常生活 经 历——输 液 ,创 设 问
《体内物质的运输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浙教版2013》
《体内物质的运输》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工作原理。
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上节课进修的内容,人体内的物质是如何进行交换和传输的?2. 你知道人体内有哪些系统可以进行物质的运输?二、进修内容1. 血液系统- 血液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 血液的功能: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维持体温和酸碱平衡- 血管的分类: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脏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心脏收缩和舒张实现血液的循环2. 淋巴系统- 淋巴液的组成和功能:清除体内废物和细菌,维持体液平衡- 淋巴管的结构和功能:将淋巴液输送至淋逢迎和淋巴器官三、进修方法1. 观看视频:观看相关视频,了解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血液和淋巴系统在人体内的重要作用,并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实验探究: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类型的血管在输送液体时的特点和差别。
四、进修评判1. 完成练习题:根据进修内容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自己对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理解水平。
2. 知识检测:进行知识测试,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文章:阅读相关文章,了解血液和淋巴系统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动物体内的血液和淋巴系统结构。
六、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包括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心脏的工作原理。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身体健康,保持血液和淋巴系统的通畅,才能更好地保持身体健康。
七、作业安置1. 完成课后作业: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完成相关作业。
2. 自主进修: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血液和淋巴系统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注重保持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血液和淋巴系统始终保持通畅,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
初中生物《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②表述规范,没有错别字。
专题二 专题二:物质运输的器官
所需课 本专题使用 2 课时
时
专题二概述
本专题的学习,学生对血管和心脏的形态和功能有一定的认识和生活 体验,知识没有系统的学习,还不能分清什么是动脉、什么是静脉, 也不了解心脏的内部结构。另外,对这些内容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空 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困难。 在教学中要很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先观察 三种血管的结构,学习其结构特点,再通过观察心脏模型,直观了解 心脏的结构特征。将心动周期的动画、图片、文字描述三种媒介结合 起来学习心脏跳动的规律,从而降低学习难度。
对应课标:
1、 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2、 概述血液循环。
主题单 元问题 设计
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是如何到达全身组织细胞 的?
专题一:物质运输的载体 (4 课时)
专 题 划 专题二:物质运输的器官 (2 课时)
分
专题三:物质运输的途径 (2 课时)
专题四:关注心血管健康 (1 课时)
专题一 专题一
适用年 七年级
级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所需时
课内共用 5 课时,每周 3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是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内容。这一章既是对 前两章消化吸收、呼吸运动等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学习泌尿、排泄 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单元包括“物质运输的载体”、“物质运输的器官”“物质运输的途 径”、“关注心血管健康”四个内容。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是了解人体物 质循环载体(血液)、器官(血管+心脏),理解并明确血液循环的两 条途径。最后通过学习心血管疾病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因素,养成良 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做一个文明生活、健康生活、为社会做贡 献的人。
初一七下生物第四单元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及反思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输血与血型》复习课教学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复习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四节内容,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核心,血液如何循环?失血量达到多少才需要输血呢?怎样才是安全输血?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学生们能够提升自己观察图片和巩固学习的能力。
在第四节最后倡导无偿献血是本节内容教学的最后落脚点,一方面,献血能拯救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适量的献血对健康成年人并无不良影响,这就为学生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奠定了科学的知识基础。
(二)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心脏的结构。
2.血液循环的途径。
3.列举ABO血型的类型。
4.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外形图、解剖图、和图示的方位,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使学生掌握观察心脏结构的方法和步骤。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3.学生更加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三)复习重点1.心脏的结构。
2.血液循环的途径。
3.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4.输血的原则――同型输血(四)复习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二、学情分析随着七年级下学期的孩子逐渐适应初中生活和生物学学习方式。
动手和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升。
但是还是具有注意力易分散,分不清学习重点等缺点。
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尝试设计如导学案等方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竞争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1.直观教学法在充分准备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概述
(一)设计思路概述
人类的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影响。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经循环系统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也要经循环系统才能运离细胞。
本生物学科教学设计案例(七年级)正是讲述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构成和生理功能,血液循环途径及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的一些知识,安排了“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流的管道──血管”、“输送血液的泵──心脏”和“输血与血型”四节内容。
在课程标准的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下明确列出这一章的具体内容标准,对学生加深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关系,理解人的各种生命活动,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设计要求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调查、收集资料和演示实验的观察和分析,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概述血液循环。
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已经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有一定的认识,有利于开展本章的学习。
但对其中的具体结构及其功能,尤其是血液循环途径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各种的实验和多媒体辅助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才能让学生理解。
如:让学生通过完成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区分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通过分组观察和探究心脏结构,了解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
知识和技能目标: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过程和方法目标: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
通过积极参与多种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培养学生珍爱自己和他人
的生命的情感,关心他人,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难点:(1)知识方面:描述出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2)科学方法、能力方面: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调查和收集资料的方法;(3)科学价值观方面: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对应的新课标:
“五、生物圈中的人”
2.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
——(《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P21)
(三)教学框架
图1《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框架
(四)教学准备
1.根据学生兴趣和学习状况,分配学习小组和分配学习任务;
2.制作或下载相关教学视频、课件,作为信息技术支持;
3.课前指导学生预习相关内容,制定探究的方案,了解实验的过程。
4.教师课前带领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准备好实验用具和材料。
(五)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教学环境:(1)多媒体投影设备:便于教师电子文稿和教学支持材料的展示;(2)实验室:便于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完成观察和探究实验;
教学资源:(1)教师制作的专题教学演示文稿:展示教学支持材料,明确学习要求;(2)实验报告手册:便于学生明确实验的要求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3)学生堂上练习:反馈学生学习任务中的各项具体完成情况;(4)观察实验所需的
实验用具和材料:学生能动手完成实验。
二、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教学目标
(1)描述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了解贫血、化脓和伤口处血液逐渐凝固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关注造血干细胞及其研究进展,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和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1)重点:血液的成分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血液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境:课时1是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课时2是有多媒体平台生物显微镜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
三、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能力目标
1.通过对血液结构功能的学习,掌握认识和区分三种血液的能力。
2.通过对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情况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形成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结构与功能统一的思想,养成关爱生命的良好品质。
重点难点:(1)重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2)难点:结构与功能统一思想的培养。
教学环境:课时1是有多媒体的生物显微镜实验教室,课时2是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
(二)教学过程
四、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1课时: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重点难点:(1)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生物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心脏是怎样泵出血液的?
指导学生通过动画理解心脏的功能。
让学生计算心输出量,通过数据提出
问题:心脏为什么能够不停地搏动?
(请思考:心脏的结构有哪些与其功
.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结构:
按照一定的问题层次,指导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好的猪心。
问题如下:1)心脏不停地收缩和舒张,原因何
.和学生一起,提炼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教师明确指出:
1)心脏由心肌组成,围成四个腔,能产生有规律的收缩。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能产生较大的动力将血液泵至全身。
3)房室瓣和动脉瓣能防止血液倒流。
第2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
(一)教学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2)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3)了解心脏本身的血液循环——冠脉循环。
重点难点:(1)重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以及血液的变化。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教室或生物实验室。
(二)教学过程
展示:有关心脏功能的数据表
五、第四节:输血和血型
(一)教学目标
(1)例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
(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重点难点:(1)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
(2)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
教学环境:有多媒体平台的的教室。
(二)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