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专业级人才培养方案(4稿)
三农人才培训计划方案
![三农人才培训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e47085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05.png)
三农人才培训计划方案第1章培训背景与目标 (3)1.1 农业现代化与人才需求 (4)1.2 培训目标与意义 (4)第2章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分析 (4)2.1 农村实用人才结构 (4)2.1.1 农业生产经营人才:主要包括种植、养殖、渔业、林业等领域的生产经营者。
这部分人才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4)2.1.2 农业科技人才:主要包括农业科研、推广、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人才。
这部分人才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具有关键作用,但数量不足,结构不均衡。
(5)2.1.3 农村公共服务人才: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人才。
这部分人才对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但整体素质和数量均不足。
(5)2.1.4 农村创新创业人才:主要包括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兴领域的创业者。
这部分人才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但占比较小,发展潜力有待挖掘。
(5)2.2 农村实用人才需求与供给分析 (5)2.2.1 需求分析 (5)2.2.2 供给分析 (5)第3章培训内容与课程设置 (6)3.1 理论培训内容 (6)3.1.1 农业基础知识 (6)3.1.2 农村经济管理 (6)3.1.3 农业技术知识 (6)3.2 实践操作培训内容 (6)3.2.1 农业生产技能 (6)3.2.2 农村实用技术 (6)3.2.3 农业经营与管理 (6)3.3 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 (7)3.3.1 理论课程设置 (7)3.3.2 实践操作课程设置 (7)3.3.3 教学安排 (7)第4章培训对象与选拔标准 (7)4.1 培训对象范围 (7)4.2 选拔标准与程序 (7)第5章培训方式与方法 (8)5.1 面授培训 (8)5.1.1 理论讲授:邀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教授进行授课,为学员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8)5.1.2 现场演示:组织学员参观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企业等,通过实地演示,使学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农业技术。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fcdbf0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23.png)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适应性广、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具备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现代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相关部门从事经营与管理、推广与开发、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学生掌握农业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在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调控、遗传育种、采后处理、病虫防治以及生产管理方面得到全面训练,具有作物栽培、育种、良种繁育、采后处理、贮运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具有较好的业务素质。
二、职业岗位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2.具有扎实的土壤肥料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植物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3.掌握主要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栽培生产技术、耕作学理论与应用技术;4.作物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和利用,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技术以及作物产品的采后处理、贮运和初步加工技术;5.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知识及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外语综合应用能力;7.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身心健康;8.具有较好的科学素质、竞争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课程设置安排主干学科:作物学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遗传学、植物病理学、植物害虫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推广学、农业经济学、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种子学、农业生物技术等。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社会调查、教学实习、农学实践、综合实习与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农作物的分类识别,家庭农场的规划设计,作物良种繁育、整形、品种鉴定,作物的栽培管理,新品种选育方法等。
课程设置与学分:设有必修课100学分;公共选修课217学分,学生必选2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学生必选15学分;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素质拓展活动教育4学分。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88c1b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3.png)
05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 障
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1
质量保障体系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机 制,旨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符合社会和行业需求 。
2
该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汇报人: 202X-01-07
目录
•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 农学专业课程体系 •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 • 农学专业师资力量 •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 •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01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概述
培养具备农业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领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农 业生产经营与管理、农业教育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实践教学概述
01
实践教学是农学专业人才培养 的重要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实 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 素质。
0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补充 ,通过实践操作巩固和加深理 论知识,促进学生知识、能力 、素质的协调发展。
03
实践教学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 求的农学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 义,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 力。
该团队成员在学术界和农业生产领域均有一定 的影响力,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实践 能力。
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学术 水平和教学能力。
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 素质和水平。
实施效果评价的实践和经验总结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2cca42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29.png)
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导言农学专业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专业之一,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技研发、生产管理和农村发展规划能力的专业人才。
为适应新时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当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强调农学专业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融合。
二、培养目标1.知识与素质:使学生掌握农业科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坚实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科学素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
2.研究与创新: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科技研发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管理与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生产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管理农田生产,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三、培养内容与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农业资源利用、土壤科学等基础科学课程。
2.专业课程:包括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农业机械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推广学、农药学、植物保护学、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农田水利学等专业课程。
3.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农田实习、农业科技研发实践、农村实践等。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1.科研与创新:通过开展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2.实习与农田实践:安排学生到农田进行实践,了解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农业实践能力和农田管理技术。
3.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农村社会实践,了解农村基层建设和农民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农村发展规划能力。
五、评估与质量保证1.考试评估:采用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
2.实习评估:通过对实习表现的考察和实习报告的评价,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
2024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
![2024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5e19d32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f2f6a7f.png)
2024级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广泛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专业人才,他们具备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培养目标包括: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广博的农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感和文化素养。
二、培养内容本专业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农业经营和农业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其中,农业生产方面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经营方面包括市场营销、农产品加工等;农业管理方面包括农业资源管理、农业政策与规划等。
培养内容涵盖农业全产业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培养方法,包括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和科研实践等。
理论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研讨会和辅导学习等方式进行。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课程、农田调查、示范农场参观等,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农业生产实际情况。
实习实训主要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外出实习等方式进行,提供实际的农业生产和管理经验。
科研实践主要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四、培养方案1.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概论、农业生态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政策与规划等,培养学生对农业发展的整体认识。
2.专业课程:包括农作物栽培与管理、畜牧养殖与健康、水产养殖与水族学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践教学:包括农田调查、示范农场参观、实验课程等,旨在帮助学生熟悉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4.实习实训:通过学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外出实习等方式进行,提供实际的农业生产和管理经验,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
5.科研实践:通过参与科研项目、论文写作等方式进行,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五、论证报告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为了培养具备广泛农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高级农业专业人才,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农家乐休闲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农家乐休闲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c8156358fafab069dc02e6.png)
培养农家乐休闲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实践与研
究” ( 立项号: 2 0 1 3 R 3 0 0 4 6 ) ; 2 0 1 3年度 浙 江 省
看重毕业生自身素质。调查结果显示, 身高占 示范实训基地 的仿真 实训相 结合, 然后经过课
O . O %, 容貌 占 6 . 5 %, 气 质占 2 3 . 1 %, 吃苦耐 劳占 题修正及顶 岗实 习, 培养 出符合 农家乐休闲行
表1 依托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基于工作过程( 任务) 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职业岗位分析 典型工作任 务 职 业核心能力分析
1 、 游客组 织管理 能力
、
农家乐休闲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为 了更加科 学合理地 制定 出适应 市场 需
核心课程
导游业务
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课题组成员进行了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农业类院
但 随着休 闲旅游 的发展 , 旅 行社对导游 乡村休 校, 依托餐旅服务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培养农家
闲旅游知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对毕业生 自身 乐休闲产业高技能人才, 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
素 质要求 调查结 果: 企业 调研发 现 , 旅 行社最 的人才 培养模 式可 以概括 为理论 教学与 省级
跟进, 以有效解决农家乐休闲高技能人才稀缺 示 :旅游学 知识 ,占 2 3 . 6 %;客源 国知识 , 占 用能力上要专一 门特 长, 同时还应具备从事其 问题。 本丈在分析农家乐休闲产业人才需求的 8 . 7 %; 旅游市 场营销知识 , 占1 5 . 2 %, 旅行社经 他应用性工作 的能力 , 为浙江省农家乐休 闲产 基础上, 提出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途径。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带头人专业领军项 目 “ 农家 乐休闲产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创新 研究” ( 立项号: l j 2 0 1 3 2 1 4 ) 中图分类号: F 2 4 文献标识码: A
休闲农业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农业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2fc1275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6.png)
休闲农业专业2024级人才培养方案休闲农业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结合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等功能,满足人们对于生态环境、农村文化、农业体验等多方面需求的一种农业形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休闲方式的追求,休闲农业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培养具备休闲农业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我校制定了以下的2024级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专业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休闲农业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人才,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和休闲旅游管理的知识,能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规划、设计与管理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2.培养要求2.1理论基础:学生要掌握农业生态学、休闲农业发展理论、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实践能力:学生要具备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与管理的实践能力,能够进行农业生态系统评估和休闲农业项目的策划与实施。
2.3传统文化素养:学生要了解乡村文化,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2.4团队协作能力:学生要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能在跨学科的团队中协调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内容3.1基础课程:农业生态学、休闲农业发展理论、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农业经济学等。
3.2专业课程:休闲农业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项目管理、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农村企业管理等。
3.3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与休闲农业实践活动,包括参观农场、乡村旅游区和休闲农业项目现场实习等。
3.4创新实践:组织学生参与休闲农业项目创新和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4.培养模式4.1课堂教学:开设基础理论课程,引导学生建立理论框架,掌握核心知识。
4.2实践教学:通过参观、实习和项目设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3项目指导:指导学生进行休闲农业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实际操作指导和指导。
5.评价方式5.1平时成绩:考虑学生的出勤情况和参与度,对课堂讨论、实验报告等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62a247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0.png)
农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农学基础知识和理论,熟悉农业生产与技术的本科人才。
2.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能够运用农学知识解决农业实际问题的研究型人才。
3.培养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能力,能够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应用型人才。
4.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能在农业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全面发展人才。
二、培养内容和课程设置1.农学基础课程:包括农业植物学、农业昆虫学、农田水利学、农业机械与电气化、农业生态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提供深厚的农学基础知识。
2.农业技术与管理课程:包括农业作物种植与管理、养殖与畜牧学、农药与肥料使用与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的能力。
3.农业经济与市场课程:包括农业经济学、农村发展学、农产品市场分析与营销、农业政策与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农业经济和市场分析的能力。
4.农业科研与创新课程:包括农业科学研究方法、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科研与创新的能力。
5.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课程: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法律与法规、农业文化与传统等课程,培养学生具备广泛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三、实践教学和职业实习1.实践教学:a.院内实验:开设农业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b.田间实习:安排学生到农田实习,熟悉农业生产实际操作和管理。
c.示范农场实习:提供机会让学生在示范农场进行实习,了解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
d.实验室研究:鼓励学生参与农学相关的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与创新能力。
2.职业实习:a.组织学生到农业企事业单位实习,让学生接触农业管理和实际运营。
b.开设职业素养培训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c.配备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在实习中解决问题,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
四、毕业设计或实践1.毕业设计:要求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所学知识,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一项农业科研或技术创新项目,完成科研报告和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
![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https://img.taocdn.com/s3/m/eca0e760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2.png)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目标
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农业科学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核心课程
1. 农业基础:涵盖植物学、动物学、土壤学、气象学等基础知识。
2. 农业技术:包括作物栽培、养殖技术、农业机械化等实用技能。
3. 农业经济管理:涉及农业企业经营管理、农业市场分析等内容。
4. 农业环境保护:重点介绍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5. 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提高其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三、实践教学
1. 实验课程: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2. 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到农业生产一线实习,了解实际生产情况,积累实践经验。
3. 科研项目: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其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四、师资力量
1. 专任教师:具备农业专业背景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2. 兼职教师:聘请行业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
3. 导师制度:为学生配备导师,实行个性化指导,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五、教学资源
1. 教材建设:选用优质教材,同时组织教师编写具有特色的教材和讲义。
2. 教学设施:配备先进的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设施,满足教学需求。
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
4. 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范文
![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d9a4a0d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71.png)
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范文一、前言三农人才培养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问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三农人才来支撑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立足于此,提出了一套完善的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
二、背景分析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而农村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滞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民素质低下,导致了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人口素质低下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因此,要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就需要依托于一支高素质的三农人才队伍。
三、存在问题1.现有农村人才素质不高。
目前,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学历较低,缺乏专业化、职业化的三农人才。
2.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机构较少,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3.三农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目前,三农人才培养的机制相对滞后,缺乏一套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培养计划。
四、三农人才培养工程方案1.加大农村教育资源投入。
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
2.建立专门的三农人才培养机构。
为了更好地培养三农人才,可以建立一些专门的培训机构,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教育。
3.加强农村实践教育。
在农村学校设置相关的实践教育课程,让学生在实际的农村生活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4.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实践。
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到农村实践的鼓励力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培养他们的三农意识和技能。
5.加大农村科技创新力度。
政府可以设立一些专门的科研项目,鼓励农村青年参与农村科技创新,提高他们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6.加强农村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培养三农人才,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企业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力度,为农村青年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af39bd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1.png)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背景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地区需要更多技术精湛、专业知识丰富的农业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因此,制定适合当地、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当地经济繁荣发展的动力之一。
目标制定适合当地、具有可操作性的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农村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
实施内容1. 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农业人才培养基地是农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是提高农村农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建立健全的农业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培养大纲和教学计划,根据当地最新农业技术和市场需求制定培训方案;•建立现代化的培训设施和设备,提供实验室、教室、图书馆、实地观察和实习等必要设施;•培养师资力量,招聘地方专家和行业精英组成农业科技专家团队,开展技术讲座和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当地实际开展骨干培训、技术培训、职业技能考核等各种形式的培训;•建立学员质量评估和追踪服务机制,对培养出的农业人才进行评估和追踪服务,提高农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年限。
2. 加强农业人才培训课程建设制定适应当地、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农业人才培训大纲和教学计划,同时根据当地的农业市场需求,制定技能培训课程,全方位、全过程、全方位地培训农业人才,从而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3. 加强农业人才短期培训对农村的农民或返乡创业者进行短期的农业培训,提高他们在干部队伍中的综合素质和农技水平。
通过短期培训,加快农业人才培养速度,使当地农业生产水平更加高效。
4. 加强农业人才派遣引进高水平农业技术人才、农业管理团队、农业科技专家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升本地农业管理及生产效率,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
结语本文以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主题,简要论述了建立健全农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农业人才培训课程建设、加强农业人才短期培训和加强农业人才派遣等四个方面的实施内容,以期帮助农村建立适应当地、具有实际效果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当地农业技术水平和保障农业有序有质量发展,实现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稿
![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45436a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e.png)
休闲农业专业2023级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制高职)一、专业阐明二、培养目旳本专业重要面向休闲农业行业企业, 培养拥护党旳基本路线,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旳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 掌握休闲农业专业知识与技能, 能从事休闲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管理、服务及规划设计等岗位工作旳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一)知识构造知识构造分解表(二)技术技能能力构造分解表(三)素质构造素质构造分解表四、人才培养模式双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一体化”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二元主体融为一体, 按照休闲农业岗位能力发展规定, 以校企合作联盟为平台, 构建由休闲农业有关专业旳教育资源和企业对应生产经营整合构成旳紧密型实体。
校企双方在教学内容、师资、场所及时间等方面实行产教一体, 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构建生产与教学“双元一体化”旳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教育, 引进企业资源进课堂, 重组职业岗位共性规定旳平台课程群和职业岗位特色能力旳方向课程群, 构建“平台+方向”项目化课程体系。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建立、开放教学资源库, 建立远程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 培养休闲农业急需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就业单位:(一)各级自然保护区、休闲观光农业园、休闲农业管理部门等, 从事休闲农业管理、营销、管理和旅游等方面旳工作。
休闲农业有关生产技术和管理、都市和旅游农业有关生产管理和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园有关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岗位。
(二)乡(镇)园艺技术指导站、园艺场、有关研究所, 可承担技术员、技术推广员等岗位, 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园艺植物育苗和苗木生产管理、科研有关旳田间管理和试验操作、温室旳建造和维护管理等工作。
(三)园艺产品加工厂及经营部门, 可承担技术员、质检员、销售员、业务员等岗位, 可从事加工前旳果蔬生产管理、园产品加工旳质量控制和加工操作、园艺加工产品旳经营管理和销售等工作。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方案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7d713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2.png)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培训方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人喜欢的旅游方式,它能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乡村的美景。
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培养专业的乡村旅游服务员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是一份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员的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学员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一定的了解,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培训内容1.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概念和特点:介绍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与其他旅游方式的不同之处,引导学员对乡村旅游进行全面了解。
2.乡村旅游景点的选择和开发:介绍如何选取适合乡村旅游的景点,以及如何进行开发,包括保护环境、规划路线、设计景点等方面的知识。
3.乡村旅游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介绍如何策划和组织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设计活动方案、了解客户需求、协调资源等技巧。
4.客户服务技巧:培训学员懂得如何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客户的疑问,提供专业的建议和帮助,以及如何面对各种突发情况。
5.安全管理:学员需要学习如何保障游客的安全,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了解急救知识,以保障游客的安全。
6.菜品制作和供应:介绍相关的菜品制作技巧和知识,使学员能够向客户提供有特色的农家菜。
7.乡村旅游宣传和推广:学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乡村旅游的宣传和推广,包括通过社交媒体、旅游机构和旅游展览等方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的客户。
三、培训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专业讲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幻灯片展示、讲解案例等方式。
2.实践操作:学员需要参与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了解具体的乡村旅游和农业工作。
3.互动讨论:培训学员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员之间的合作和互动。
四、培训评估1.笔试和口试:通过考试评估学员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实践操作:通过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评估学员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评估问卷:通过学员对培训内容和方式的评估问卷,了解学员的培训反馈和意见。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d5628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b.png)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休闲农业资源开发与规划、休闲农业产品策划与营销、休闲农业企业管理与运营等能力,能在休闲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规划设计、营销策划、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四个模块。
其中,通识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休闲农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则围绕休闲农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学习和实践;专业拓展课程旨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
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本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实践、专业实训和综合实习三个环节。
课程实践主要结合理论课程进行实验、研讨等形式的实践操作;专业实训则通过模拟或真实项目,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综合实习则安排学生在企业或相关机构进行顶岗实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职业素养本专业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通过开设职业规划课程、举办职业讲座、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等途径,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道德、职业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同时,通过实践教学和校企合作,使学生更加熟悉行业规范,了解职场环境,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潜力。
五、评估与反馈本专业建立了完善的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考试、测验、项目评估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同时,通过学生评教、同行评价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结果将作为调整教学计划、优化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六、师资力量本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教师团队中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学者,也有实践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
他们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人才培养方案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42e9f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2.png)
休闲农业生产与经营人才培养方案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休闲农业,听起来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谁说农业就只能是种地、喂猪呢?现在这时代,休闲农业可是个新风口,大家都想往里钻呀。
想象一下,阳光明媚,草地上满是鲜花,孩子们在欢快地奔跑,老年人在树荫下聊天,真是个美好的人间仙境啊。
可是,想要让这个美好的画面更真实,咱们就得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
要知道,好的经营管理可是整个休闲农业的命脉呀。
咱们得说说这些人才得有什么样的本事。
不是说只会种点菜、养点动物就行,得懂点市场,知道什么季节种什么,什么时候收获最划算。
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学题,得有实战经验才行。
就拿水果采摘来说吧,别以为只要有果树就完事了,果子的成熟时间、采摘方法都得讲究。
想想,如果你没挑对时间,结果一堆烂果子,那可真是哭都来不及呀!再说了,客户来采摘,心情好的时候,果子好像也甜一点。
所以,培养这些人才,得让他们先从田间地头的实战中学起。
沟通能力也得提升。
咱们要和游客、客户打交道,不能光靠面子功夫。
想想,如果你跟人家说“欢迎光临我们的农场”,人家可能就乐了,可要是你跟人家说“这个农场真的好玩,你一定要来”,那可就引人入胜多了。
幽默感、亲和力,这些都得有。
大家都想来放松,谁愿意听个严肃的讲座呢?所以,休闲农业的从业人员可得学会怎么拉近和顾客的距离,跟他们聊聊家庭、生活,毕竟,能让人放松的地方,才是好地方嘛。
创意也是个大问题。
你想想,休闲农业可不只是种种田,搞搞采摘,得想出新花样来吸引人。
比如说,搞个农场露营,晚上在星空下烤火,吃着自己采的食材,生活多么惬意啊!或者举办个乡村音乐会,邀请一些乐队来,气氛那是相当好。
年轻人都爱这种新鲜事物,能引流就能挣钱。
人才培养这块,可得多给他们一些启发,让他们能开动脑筋,敢于创新。
管理能力也不能少。
光有创意,没有执行力,那就像纸上谈兵。
就拿一个小活动来说,得提前准备好,怎么宣传,怎么布置,现场怎么管理,得有条不紊,才能把活动办得火热。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8e50c1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5.png)
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1. 引言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是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随着农村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农业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对于提升农村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农村农业人才培养方案,以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和管理能力。
2. 培养目标本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一支具有丰富农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农业人才队伍。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民的农业技能,包括农作物种植、养殖管理、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能力。
•培养具备农业管理能力,能够在农业生产中熟练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人才,能够在农村创业,推动农村农业产业升级。
3. 培养内容3.1 学习农业知识学习农业知识是农民提高自身农业技能的基础。
培训课程应包括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相关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使学员掌握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2 提高管理能力农业产业现代化需要高素质的农业管理人才。
培养人才应注重培养学员的管理能力,包括农业生产组织、人员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能力。
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员在农业生产中的管理水平。
3.3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农村创业是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农村农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培养人才应提供相关的创业教育和实践机会,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热情,为他们提供创业的平台和支持。
4. 培养方法4.1 组织培训课程培养人才应组织培训课程,通过专业化的培训师资和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学员提供系统的培训。
课程设置应根据学员的实际需求和培养目标,包括农业知识学习、管理能力提升以及创新创业培养等方面。
4.2 实践教学农村农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强调实践教学。
培养机构应通过实地实习、农田观摩、参观考察等方式,提供学员实践的机会和平台。
实践教学能够让学员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加深对农业生产的认识和理解。
4.3 制定创业计划为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培养机构应帮助学员制定创业计划。
2016年三年制高职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21
![2016年三年制高职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5.21](https://img.taocdn.com/s3/m/d54872ff0029bd64783e2cf2.png)
2016年三年制高职休闲农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休闲农业代码:510105二、招生对象与学制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
2.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计划学习年限为三年。
三、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都市休闲农业园、农工贸企业集团,星级休闲农庄和旅游观光技术服务组织就业,培养具有都市现代休闲农业规划设计能力与创新能力,从事都市休闲农业创意规划设计与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与管理、休闲农业创意规划设计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四、毕业标准按下表修满规定学分。
序号课程类型学分1 公共必修课302 专业必修课533 专业限选课264 专业任选课105 公共任选课 66 入学教育 17 军训与公共安全 68 毕业设计(毕业作品) 69 毕业顶岗实习33毕业教育 1总计172五、教学安排表(一)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计划:建议开设:休闲农庄服务、休闲农业创意、农庄经营管理、农庄规划设计、休闲农产品加工技术、绿色果品生产技术、特色蔬菜生产技术、观赏植物栽培技术、设施园艺、农产品营销、插花、茶艺表中黄色标记的课程建议删除学期课程类型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分理论学时实践学时课外学时周学时考核方式课程性质备注第一学期理论实践课( 14 周)入学教育QT199001 28 1 28 考查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SZ199001 48 3 48 4 考查公共必修课公共英语(一)RW199001 48 3 24 24 4 考查公共必修课体育与健康(一)TY199001 24 1.5 24 2 考查公共必修课普通话(二)RW160017 24 1.512 12 2 考查公共必修课计算机基础XX199001 48 3 24 24 4 考试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一)SZ199007 8 0.5 6 2 考查公共必修课休闲学概论48 3 40 8 4 考试专业必修课旅游文化RW21500448 3 40 8 4 考试专业必修课形象与礼仪RW216005 24 1.516 16 2 考查专业限选课综合实训( 4 周)军训与公共安全QT199002 96 6 96 考查必修3周休闲农庄认知实训RW216011 28 1.5 28 考查必修1周小计472 27.5第二学期理论实践课( 14 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SZ199002 64 4 64 4 考查公共必修课公共英语(二)RW199002 56 3.5 36 20 4 考试公共必修课应用数学RW199004 48 3 48 0 4 考查公共必修课体育与健康(二)TY199002 24 1.5 24 2 考查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二)SZ199008 8 0.5 6 2 考查公共必修课公共任选课48 3 48 考查公共任选课休闲农业概论RW216001 48 3 40 8 4 考试专业必修课餐饮与客房服务RW21601348 3 24 24 4 考试专业必修课休闲农庄导游与接待实务RW216012 48 3 32 16 4 考试专业必修课学期课程类型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分学时学时学时时方式课程性质备注管理学基础GL15300132 2 24 8 2 考查专业必修课综合实训( 4 周)休闲农庄服务实训RW258025 112 6 112 考查必修小计536 32.5第三学期理论实践课( 14 周)体育与健康(三)TY199003 16 1 16 1 考查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三)SZ199009 8 0.5 4 4 考查公共必修课形势与政策讲座SZ199011 16 1 16 1 考查公共必修课公共任选课48 3 48 考查公共任选课生态与环保ZK21600132 2 24 8 4 考查专业限选课专业限选课要求修满26.5学分中国民俗RW21600748 3 32 16 考查专业限选课观赏园艺植物识别ZK31600232 2 12 12 考查设施农业ZK43800448 3 32 16 4 考试专业限选课农业政策与法规ZK31600132 232 2 考查专业限选课休闲农业旅游英语RW216002 48 3 24 24 4 考试专业限选课休闲农业营销48 3 24 24 2 考试专业必修课综合实训( 4 周)观赏植物识别实训28 1.5 考查必修1周设施农业见习28 1.5 考查必修1周休闲农业营销实训28 1.5 28 28 考查必修1周小计462 28第四学期理论实践课(14 周)体育与健康(四)TY199004 16 1 16 1 考查公共必修课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四)SZ199010 8 0.5 4 4 考查公共必修课创业基础QT598008 32 2 32 考查就业指导(一)SZ199005 16 1 16 1 考查公共必修课农业创意设计RW216009 48 3 32 16 4 考试专业必修课农庄经营管理RW216010 48 3 40 8 4 考试专业必修课CAD电脑制图ZK21601348 3 24 24 4 考查专业限选课花卉园艺ZK41600348 3 24 24 4 考试专业限选课学期课程类型课程名称课程代码总学时学分学时学时学时时方式课程性质备注观赏树木ZK43601724 1.5考查专业任选课专业任选课要求不少于11学分。
农业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方案
![农业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81533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2.png)
农业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方案一、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链日益完善,对专业化、高素质的农业实用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当前的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问题,大部分农业人才缺乏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需求。
因此,为了满足不断升级的农业发展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培训目标1. 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实用型人才;2. 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3.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化发展。
三、培训内容(一)专业技能培训1. 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农业信息技术:包括农业大数据分析、智慧农业技术等;3. 农业管理:包括农业园区管理、农业项目规划与管理等;4.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检测技术: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食品安全等。
(二)实践能力培养1. 农场实习:走访当地先进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学习和实践操作;2. 农业项目实操:组织学员参与农业项目实践,提高实践能力;3. 农技示范:邀请农业科技专家进行农技指导和示范,培养学员的农业科技应用能力。
(三)综合素质提升1. 市场营销技能:包括农产品销售技巧、市场营销策划等;2.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协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能力;3. 创新意识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创新创业讲座等方式激发学员的创新意识。
四、培训方法(一)理论讲授邀请国内外农业专家进行理论讲授,介绍最新的农业科技和管理理念,使学员了解到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二)实践操作开设实验课程,组织学员进行实地学习和操作实验,并由行业专家进行指导和辅导,提高学员的实践能力。
(三)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农业产业发展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培养学员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项目实践组织学员参与农业项目实践,让学员亲身参与项目管理和运营,培养学员的项目管理和操作经验。
五、培训方案1. 培训对象:农业从业人员、农业学生、农业创业者等;2. 培训时间:3个月;3. 培训形式:集中培训+实地实习;4. 培训地点:选择当地农业示范基地、农业园区等实地培训。
2021级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1级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3a8de47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55.png)
相思岭乡村旅游产业学院2021级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人:编制单位:乡村旅游产业学院编制日期:2021年8月10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二级学院负责人:职业技术学院制2021年7月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休闲农业经营与管理410118二、入学要求普通高级中学毕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具备同等学力三、修业年限三年四、职业面向1.就业领域:休闲农业园(景)区生产与管理,休闲农业园(景)区旅游接待和项目策划,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休闲农业行政部门。
2.初始岗位群:园艺产品生产与营销岗位,农业导游与接待岗位(导游,讲解员,接待员,服务员),休闲农业园(景)区建设与管理等岗位。
3.发展岗位群:初始岗位工作3年左右,可以从事休闲农业园(景)区运营管理与服务(园艺生产,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餐饮服务,技术研发)和行业行政管理与技术服务(企业认证、行政执法、组织管理与监督)等岗位。
五、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休闲农业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休闲农业园区生产与管理、休闲农业园区旅游接待、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素质(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崇尚宪法、遵法守纪、崇德向善,诚实守信、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质量意识、生态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工匠精神、创新思维。
(4)勇于奋斗、乐观向上,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休闲农业专业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
(三年制高职)
一、专业说明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休闲农业行业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掌握休闲农业专业知识与技能,能从事休闲农业生产、加工、营销、管理、服务及规划设计等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知识结构分解表
(二)技术技能
能力结构分解表
(三)素质结构
素质结构分解表
四、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双元一体化”模式是指学校和企业二元主体融为一体,按照休闲农业岗位能力发展要求,以校企合作联盟为平台,构建由休闲农业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和企业相应生产经营整合组成的紧密型实体。
校企双方在教学内容、师资、场所及时间等方面实施产教一体,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构建生产与教学“双元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文化素质与职业素养教育,引进企业资源进课堂,重组职业岗位共性要求的平台课程群和职业岗位特色能力的方向课程群,构建“平台+方向”项目化课程体系。
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开放教学资源库,
建立远程管理系统、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培养休闲农业急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五、职业面向
就业单位:
(一)各级自然保护区、休闲观光农业园、休闲农业管理部门等,从事休闲农业管理、营销、管理和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休闲农业相关生产技术和管理、都市和旅游农业相关生产管理和服务、现代农业示范园相关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岗位。
(二)乡(镇)园艺技术指导站、园艺场、相关研究所,可承担技术员、技术推广员等岗位,可从事设施园艺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服务、园艺植物育苗和苗木生产管理、科研相关的田间管理和试验操作、温室的建造和维护管理等工作。
(三)园艺产品加工厂及经营部门,可承担技术员、质检员、销售员、业务员等岗位,可从事加工前的果蔬生产管理、园产品加工的质量控制和加工操作、园艺加工产品的经营管理和销售等工作。
可从事的初始岗位:园艺产品生产与营销、农业导游与接待岗位(导游、讲解员、接待员、服务员)、农业观光园区规划设计岗位(景观设计、制图、工程施工),从事休闲农业管理、营销、管理和旅游等方面的工作。
发展岗位:相关岗位的部门经理及其自主创业
六、职业资格证书
针对休闲农业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从休闲农业行业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中选择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多种资格证书,由学生从中自主选择参与不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以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
职业资格证书一览表
七、课程体系
根据休闲农业专业特点,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研问卷,通过问卷、网络、访谈、电话等形式,开展职业岗位分析,确定园林、营销、旅游接待、植物栽培技术、园区规划设计等职业领域;并将休闲农业职业领域划分为营销员、导游、设计员、技术员职业岗位;分解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能力需求;结合工作任务要求,提出知识要求,以此确定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拓展课,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或工学交替教学方法,纯理论课较少,专业实践学时数(工学交替、综合技能训练、校外生产实训、考试训练、顶岗实习、社会实践、专业第二课堂、毕业设计)占专业课总学时数的比例超过50%,但不超过60%;职业拓展课(含限选课与公选课)学分占总学分的达到15%,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如下:
6 / 146 / 14
八、教学安排
(一)教学活动周安排
(二)课程设置与学时进度分配
(三)其它安排
注:[01]项由团委组织实施,[02]项由学院思政部安排,[03-04]项由各二级院系组织实施。
八、教学条件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初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合理;本专业现有专业教师
15名,其中,专任教师13名,兼职教师2名。
从专任教师的职称构成上看,高级职称4名,占教师比例的27%;中级职称8名,占教师比例的53%;初级职称3名,占教师比例20%,硕士学位教师占80%。
2.专业教师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5年以上企业实践的企业技术骨干。
3. 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比例达到93%。
4. 企业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时占专业总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
5.专任教师接受过职业教育的培训,具有开发职业课程的能力。
6.专业带头人掌握前沿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能正确把握本专业行业的发展方向,具有较高的教科研水平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二)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中心
2.校外实训基地
3.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本专业建立了由实训内容、实训形式、责任制度、评价办法等几个方面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训质量,系部成立了实训中心,负责统一协调实训的相关事宜,强化了实训教学的管理。
在实训期间,专业负责人深入实训场所检查进展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指导老师全程跟进实训过程,全面负责实训期间的管理和考核,提交日志和总结。
这些措施确保了实训高质量地开展。
(三)教学资源
1.课程教学资源库网站平台
以休闲农业专业为基础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组织,构建了休闲农业核心课教学资源库网站平台。
每门课程设置课程简介、课程定位、授课计划、教案、视频资料、教学条件介绍、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评价、习题与试题库、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介绍、在线测试、教学参考资料等内容,学生可以查阅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测试,教师网上答疑等,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促进师生互动。
同时方便兼职教师直接参与校内的教学活动,将企业的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优质专业教学资源共享。
2.教材资源
优先选用国家级、省级获奖教材、规划教材。
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体现基于工作过程和职业资格培训内容特点的
教材。
本专业图书的数量不少于每个学生50本,图书的新添置量每年不少于5%。
九、教学建议
(一)根据专业特点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构建并实施以“双元一体化”等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打造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实现专业同企业岗位之间的对接。
(二)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案例或项目作业来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掌握操作。
(三)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
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职业意识,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四)注重职业情景的设计,以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实训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
(五)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工学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轮岗实训的机会与平台,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十、教学组织管理
在学院教务处和教学督导处的领导和专业教学委员会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并成立二级督导小组负责教学全过程的监控。
基本文化素质课的教学由学院思政部、基础部具体负责。
职业技术核心课程由农商管理系、园林园艺系、水产科技系组织,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基础技能训练、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训和顶岗实习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和管理学生,与企业共同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将学生分组轮流到企业的“厂中校”开展生产实训,并在企业完成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通过顶岗实习,结合工作内容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5.毕业论文(设计)须在顶岗实习前安排2周时间完成选题、开题工作。
十一、考核与毕业要求
(一)考核要求
考核评价方式由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两部分组成。
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60%,结果考核(期末考核)占总评成绩的40%。
过程评价以学习态度、操作能力、方法运用、合作精神为考核要素,以学习阶段、学习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为单元组织考核。
考核内容以能力考核为主体。
(二)学时及学分要求
学生需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修满169学分2651学时。
其中:公共基础课44学分661学时,职业技术课97学分1575学时(包括理实教学一体化课程、综合技能训练、技能鉴定与考证训练、生产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论文答辩等),职业拓展课22学分325时、其他安排6学分(英语4学分,计算机2学分)176学时。
(三)证书要求
学生必须参加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鉴定,必须取得花卉园艺师、园艺师、景观设计师、观光农业师或导游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之一,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
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必须完成一篇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实习结束后,返校进行实习总结交流和论文答辩,合格者方可取得毕业实习学分和毕业论文学分。
十二、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专升本课程,再学习两年,毕业后可以拿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自学考试本科文凭和学士学位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