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ppt课件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 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 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 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logo呼吸道加温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预防呼吸道散热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湿热交换器能保持呼吸道的恒定温度和湿度防止体腔热量散失对于手术时间腹腔脏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垫覆盖脏器使用温热液体冲洗腹腔减少体热的散失logo用合理安全的体温监测方法在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要加强对病人皮肤温度的观察对早期出现低体温患者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手段进行适当的保暖logo目前通过术前和手术过程中控制体表和体腔的散热采取多种护理措施营造从体内到体外温暖舒适的内外环境可有效防止病人术中发生低体温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4.电热毯的应用(3种) 1)电热毯 2)循环水毯 3)充气式保温毯 5.减少因消毒蒸发带走的热量 采用碘伏消毒 6.输入复温的库血、液体可预防低体温的发生
预防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措施
7. 呼吸道加温 利用呼吸蒸发器加热吸入氧气, 预防呼吸道散热,在全身麻醉中应用湿热交 换器能保持呼吸道的恒定温度和湿度 8. 防止体腔热量散失 对于手术时间、腹腔脏 器长时间暴露者,术中使用温热盐水垫覆盖 脏器,使用温热液体冲洗腹腔,减少体热的 散失
Low temperature preventicn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 和护理
索引
1
低体温的定义
2
3 4 5
低体温的原因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及防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围术期轻度体温降低的影 响
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影响
01
02
03
心血管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心率下降、 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
呼吸系统
体温降低可引起呼吸频率 加快,增加呼吸肌负担。
神经系统
体温降低可导致意识模糊、 反应迟钝等神经系统症状。
对手术效果的影响
手术难度
体温降低可影响手术视野,增加手术 难度。
减少暴露时间
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患 者暴露于低温环境中的时间,
以降低体温降低的风险。
药物治疗
在必要情况下,可以使用药物 预防体温降低,如使用抗胆碱
能药物或血管收缩剂。
治疗措施
复温措施
在手术后,采取适当的复温措 施,如使用加温床、加温毯等 设备,以促进患者体温的恢复
。
液体治疗
对于因体温降低而导致循环血 量不足的患者,需要进行适当 的液体治疗,以维持正常的血 液循环。
案例二:长时间手术导致的轻度体温降低
总结词
手术时间过长,热量流失增加
VS
详细描述
手术时间过长,导致患者身体长时间暴露 在手术台上,热量流失增加,进而引起轻 度体温降低。这种情况常见于大型手术或 复杂手术。
案例三
总结词
麻醉药物影响体温调节
详细描述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影响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 导致轻度体温降低。此外,麻醉药物还可能 引起血管扩张,进一步加速热量的流失。
麻醉药抑制体温调节
麻醉药物会抑制患者的体温调节机制,使患者对寒冷环境的 适应性降低。
麻醉药影响产热和散热平衡
麻醉药物可能导致产热和散热平衡失调,使患者更容易出现 体温下降。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防治ppt课件
医务人员应在术前评估记录患者实时体温,对于全麻患者的术前评估建议采用围手术期低体温风险概率评分表(该评分表是基于我国全麻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建立的患者低体温预测模型)
(1)患者术前体温<36°C应尽快实施主动加温(除非病情紧急需立刻进行手术);(2)即使患者术前体温≥36°C,也应于麻醉诱导前实施至少20min主动体温保护措施;(3)维持环境温度(包括手术室或患者等候区)不低于23°C。(4)保持患者良好的热舒适感主诉,麻醉前核心体温不低于36°C。(5)积极采取体温保护措施并贯穿整个围手术期。
低体温可延缓麻醉药物代谢,导致患者麻醉苏醒速度减慢,苏醒时间延长
低体温可减弱血小板功能,降低凝血酶活性;通过调节测定温度后的血栓弹力图监测提示,低体温导致血栓形成过程受阻,血液凝集强度减弱
住院时间延长
低体温导致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滞留时间延长,进入重症监护室几率增加,术后恢复缓慢,住院时间延长。
04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防治
同术中,一般情况下,患者体温≥36°C方可离开麻醉恢复室。另外,可给与药物以减轻或抑制寒战反应,达到体温保护效果。目前抑制寒战反应的常用药物包括哌替啶、曲马多,右美托咪啶、氯胺酮等,但这些药物抑制寒战反应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降低机体寒战阈值有关。
总结
客观而言,目前围手术期低体温现象仍较为常见,积极干预并达成共识刻不容缓。近年来,随着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临床普及,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管理已成为临床路径中的重要环节。避免患者术中低体温,围手术期全程保持患者核心体温正常可显著减少手术相关感染和并发症,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及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停留时间等。可见,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防治对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时相:即周期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
手术中低体温症的预防措施手术中低体温症是指手术过程中患者体温下降至低于正常范围的症状,通常定义为体温低于36摄氏度。
低体温会导致术后恢复时间延长、感染风险增加、心血管变化和脑功能受损。
因此,在手术中预防低体温症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预防措施。
1.术前良好的沟通和准备:在手术前,医生和患者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可能的低体温症风险。
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患者的一般健康情况和可能的术后复苏需要。
同时,医生还需要有充足的准备,包括准备合适的设备和药物。
2.术前保暖:术前保暖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措施之一、患者在手术前应该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如穿着保暖的衣物和袜子,使用保暖毯等。
保暖措施能够减少热量丧失,提高患者体温。
3.避免寒冷环境:手术室内的温度应该保持在适宜的水平,避免寒冷的环境。
同时,手术室内使用的液体和气体应该保持适当的温度,以避免患者在手术中体温下降。
4.预热技术:手术中使用预热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预热技术包括使用加热的毛巾、热水瓶、电热毯等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或者使用全身预热设备进行全身加热。
预热技术能够提高患者的体温,减少热量丧失。
5.合理的麻醉管理:术中麻醉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一个重要方面。
麻醉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温情况和手术特点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一般来说,全身麻醉比局麻更容易导致低体温,因此在全身麻醉中应该采取更多的预防措施。
6.高效的循环管理:术中的循环管理也是预防低体温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麻醉医生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维持患者的体温。
常见的循环管理措施包括增加液体和血液的输注,使用加热的输液设备,使用加热的输注管等。
7.使用保温设备:手术中可以使用各种保温设备来减少热量丧失。
如加热输液器、加热输注器、加热毛毯等。
这些设备可以提供温暖的液体和气体,有效地避免患者体温过低。
8.围手术期独立检查:围手术期独立检查是指对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围手术期进行独立的评估和记录。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发生率
围手术期低体温在手术患者中的 发生率较高,根据不同的研究报 道,其发生率在20%-60%之间。
风险因素
包括手术时间过长、年龄较大、 体型消瘦、环境温度低、大量失 血、大量输液等。
02 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术前预防
01
02
03
评估患者情况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 营养状况等进行评估,了 解是否存在低体温的风险。
液体加温
对输入患者的液体进行加 温处理,如输血、输液等, 以保持患者体温稳定。
术后预防
监测体温
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 及时发现低体温情况并进行处理。
保暖护理
对患者进行保暖护理,如使用保温 毯、加盖被子等,防止热量散失。
调整病房温度
将病房温度调整到适宜的温度,提 供一个温暖的环境,有利于患者恢 复体温。
保暖措施
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保 暖处理,如加盖被子、使 用保温毯等,以减少热量 的散失。
调整手术室温度
在手术开始前,将手术室 的温度适当调高,创造一 个温暖的环境,减少患者 体温的下降。
术中预防
保持手术室温度
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 室的温度稳定,防止温度 突然变化引起患者体温下 降。
减少暴露部位
尽量减少患者暴露在外的 部位,如使用保温毯遮盖 非手术部位,减少散热。
并发症处理
及时处理
一旦发现低体温,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预防并发症
低体温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如凝血障碍、感染等,应采取措施预防。
04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管理策 略
提升医护人员意识
培训医护人员
定期组织围手术期低体温相关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低体 温的认知和预防措施的掌握。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措施首先,术前的准备非常重要。
医疗团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体温调节功能,并采取预防措施。
例如,对于易患低体温的患者,可以使用温热毯、暖室、暖床等措施来保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患者术前需要禁食禁饮,避免因饥饿和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其次,手术团队应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调整手术环境。
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应适宜,以帮助维持患者的体温。
此外,围手术期低体温往往与麻醉药物和麻醉操作有关,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方式,减少对体温调节的干扰。
再次,手术团队应采取有效的术中措施保持患者的体温。
例如,在手术操作开始之前,可以在患者的皮肤表面涂抹保暖药物,或者使用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对患者进行局部加热。
同时,手术团队应在手术操作期间随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发现体温下降时立即采取措施,如:增加室温,调整麻醉药物和输液速度等。
此外,患者还需要在术后得到持续的护理和照顾,以防止低体温的发生。
术后应尽快将患者移至温暖的恢复室,给予温热毯、热水袋等保暖措施。
同时,围术期低体温患者还应避免剧烈运动、大量出汗等活动,以减少身体散热。
最后,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围术期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有些药物会导致体温调节失常,对影响体温的药物使用要特别关注。
此外,手术团队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避免脱水导致体温下降。
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能需要给予外源性热源,如在输液中加热。
在实施上述预防措施的同时,医疗团队还应积极教育患者和家属,在手术前和术后告知他们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危害和预防方法,使其能够主动参与预防工作。
总之,围手术期低体温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并发症,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通过准确评估和有效干预,医疗团队可以降低患者低体温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总结
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总结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总结引言:围手术期低体温是指患者术后体温低于36摄氏度的情况。
低体温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潜在风险,包括影响伤口愈合和免疫功能、延迟药物代谢、增加感染风险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
预防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措施非常重要,本文将从手术室环境、麻醉技术和体温监测等方面总结各种最佳证据。
一、手术室环境的调节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手术室环境过凉,因此合理调节手术室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
1.1 控制手术室温度:根据最佳证据,推荐手术室温度在24-26摄氏度之间,因为在这个范围内患者的体温更容易保持稳定。
但需要注意,手术室温度过高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因此需在维持患者舒适度和减少感染风险之间取得平衡。
1.2 调节手术室湿度:维持适宜的手术室湿度也是预防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
研究表明,相对湿度在30-60%之间,可改善患者的术后体温控制,减少低体温的发生率。
二、麻醉技术的选择和管理:围手术期低体温与麻醉药物的使用和管理有着密切关系,以下为最佳证据的总结。
2.1 局麻药的选择:对于一些较小手术,推荐使用局麻技术,因为相比全麻,局麻对患者的体温影响较小。
2.2 麻醉药物的温度:对于围手术期使用的液体药物,应尽量将其温度预先调至患者体温或接近体温,以减少温度差对患者体温的影响。
2.3 术前预热:最佳证据表明,术前预热是减少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有效手段之一。
使用温水浸泡,电热毯等方法,可提高患者体温,减轻低体温的风险。
2.4 导尿:围手术期使用导尿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低体温的方法。
通过引流患者体内的尿液,可以减少体温的散失。
三、体温监测的应用围手术期患者体温监测的实施和准确性,对于早期发现低体温的患者至关重要,以下为最佳证据的总结。
3.1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根据最佳证据,经食管温度探头是较常用的体温监测方法,因其准确性较高。
3.2 准确监测体温时机:围手术期监测体温的时机要选择合适,既要保证准确性又要避免过于频繁的干扰和疼痛。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
预防手术患者低体温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手术患者体温护理管理的实践指导原则,以维持患者正常体温,防止围术期(尤其是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该制度针对计划外低体温的预防,计划内或治疗性低体温不在范围内。
手术患者低体温是指在手术中非计划性的对机体有害的低体温,患者核心温度(一般指直肠温度)低于36 ℃。
二、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1、手术室护士应和手术团队(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共同评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低体温发生的风险,评估包括病人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影响围术期低体温的风险因素,采取术前、术中、术后全程的保暖措施。
2、设定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前打开层流手术间风机,调节室温至适宜温度,应维持在21~25℃。
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年龄等设定个性化室温,高危患者(婴儿、新生儿、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患者等)在手术开始前适当调高室温。
3、严密关注手术进展,根据手术不同时段及时调节温度。
如手术区皮肤消毒时,室温应适当调高。
4、注意覆盖,尽可能减少皮肤暴露。
根据手术部位,术中非手术区域如患者的四肢和躯干可用棉被、肩垫、手臂保暖棉垫等覆盖。
5、合理配置各种保温用具,包括保温毯、电热毯、恒温箱、加温输血器等。
6、使用安全的加温设备,并按照生产商的书面说明书进行操作,做好病情观察及交接班工作,尽量减少对患者可能造成的损伤。
根据环境温度、手术类型、患者实时体温及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温度和档位,并与医生确认。
7、术中补液、冲洗液、皮肤消毒液应加温使用。
用于静脉输注及体腔冲洗的液体必须严格控制水温,宜加温至37℃。
在使用加温冲洗液前需再次确认温度。
加温后的静脉输液袋或灌洗瓶不应用于患者皮肤取暖,其保存时间应遵循静脉输液原则及产品使用说明。
血液输注如需加温时必须使用专用血液加温器。
8、科室配备体温计,加强术中病人的体温检测,以早发现患者体温过低的症状和体征( 如寒战、肢体末端冰冷),并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暖措施。
对于神经阻滞等术中清醒患者可询问患者感受并观察其状态,对全麻患者必须常规行体温监测。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术中低体温可能会导致围手术期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的预后恢复情况。
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护理。
在手术期间,患者适当的体温下降,能够降低机体组织代谢,从而增强人体对损伤的耐受性,进一步保护机体。
但若人体体温下降过度,可能会增大患者伤口感染、酸中毒的发生风险,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直接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通过了解患者手术中体温过低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1.手术中患者低体温的原因分析人体通过体温调节系统实现产热和散热,以此来保持人体动态平衡,维持人体正常的体温。
人体在接受手术时,低体温出现的原因,多数是由于患者自身因素、环境温度、麻醉剂以及术中保暖措施不到位等。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心理因素,会增强患者对冷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影响回心血量,出现低体温的情况。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不能穿着过多的衣物,因此暴露部位较多,再加上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室的温度较低,可能会使患者体热过度散失。
现阶段手术室采用空气净化层流设备,能够提高室内温度。
胸腹腔大手术时,手术切口会直接将患者体内器官暴露,在手术中使用未加温的清洗液,也会加快人体散失热量的速度。
而大量低于体温的液体的使用,不仅会导致患者体温降低,还有可能会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
手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能够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影响患者的体温情况。
由于医护人员缺少患者保暖意识,在将患者送入移出手术室的过程中,保暖工作不到位,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低体温。
二、术中低体温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低体温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加重机体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术后感染风险,延长麻醉清醒时间,容易出现脑供血不足,降低患者的免疫力。
机体代谢率及需氧量与体温有一定关联,术中低体温的发生会降低机体代谢率和氧的供给,导致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
诱发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当人体处于低体温时,交感神经过于兴奋,使人体心率加速,心脏做功增加,从而加重心肌缺血症状,引发心律失常。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预防和护理围手术期体温<36℃称为体温过低[1]。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手术在临床开展,围手术期“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文献报道[2],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约为50%~70%。
由于加温设备缺乏和工作人员相关知识的缺乏,致使手术患者的低体温问题长期以来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视,影响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术中低体温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低体温可影响凝血功能、药物代谢、肾脏功能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手术病人的危害较大。
针对造成术中低体温的原因如何进行有效预防是围手术期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发生危险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
1.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危险因素1.1麻醉因素:手术时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通过中枢和外周作用降低了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
麻醉抑制了血管收缩、寒颤和非寒颤产热机制。
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体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有些还能扩张血管,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3]。
全身麻醉可明显抑制正常的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使体热从核心室向外周室重新分布,是大多数患者低体温的主要原因,区域阻滞麻醉亦抑制体温自身调节功能,但比全身麻醉范围小[4]。
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低温干燥的气体直接进入患者肺部,可增加呼吸道的热量的丢失[5]。
肌肉松弛药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消除肌紧张及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1.2手术室内温度:手术室正常温度应该在22~25℃,相对湿度在50%~60%[6]。
如果空调温度设定低于22℃,再加上空气对流速度过快,往往会引发体温过低,老年人及婴幼儿更多见。
长时间处于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大于产热,保暖不够,就易造成体温过低。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及管理PPT课件
麻醉药物选择及剂量调整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在选择麻醉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其对患者体温的影响,尽量选择对 体温影响较小的药物。
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根据患者的体温变化,适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维持患者的生 命体征稳定。
与麻醉师密切合作
手术过程中,应与麻醉师密切合作,共同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确保 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活动 ,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
05
围手术期团队协作与沟通
医护人员角色定位与职责划分
外科医生
负责手术操作,对手术过程全 面负责,同时需关注患者的体
温管理。
麻醉医生
负责麻醉管理,包括麻醉药物 的选择和调整,以及麻醉过程 中患者的体温监测和调控。
手术室护士
协助医生和麻醉医生完成手术 ,负责手术器械的准备和传递 ,同时需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 和体温变化。
患者个体差异较大, 需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低体温预防和管理方 案。
围手术期保暖设备和 技术有待进一步更新 和完善,以提高保暖 效果。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围 手术期低体温预防及管理将更 加智能化、精准化。
保暖材料和技术将不断更新换 代,提高患者舒适度和保暖效 果。
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更加深 入人心,推动围手术期低体温 预防及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提升围手术期患者安全水平
01
持续优化手术流程和环 境,减少患者暴露时间 和感染风险。
02
加强医护人员团队协作 和沟通,确保患者围手 术期安全。
03
定期开展质量评估和安 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整 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04
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 、新方法,不断提高围 手术期患者诊疗水平和 安全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对胃肠道的影响
* *
低温(32℃时)有肠蠕动的减低
如果体温低于26.7℃则出现胃粘膜糜烂、溃疡和
出血性胰腺炎。
其他影响
* * * *
低温可引起高血糖
围术期低体温可能影响癌症病人的长期预后
低温病人病死率高于体温正常者,尤其是创伤严重者 ……
低体温的护理
心理护理
1、术前访视、综合评估患者 2、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低温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 *
轻度体温降低可使循环血中血小板数减少、降低血
小板功能,降低凝血因子的活性,激活血纤维蛋白
溶解作用系统,从而导致出血时间延长 严重低温可导致DIC 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将显著增加失血量和对输血的 需要
*
低温又导致静脉淤滞和局部组织氧供减少,进一步
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低温对心血管的影响
液体加温
1、保持中心体温的有效措施,尤其是大量输液输血 时此方法更合适。 2、恒温箱加热静脉输液便是方便快捷、行之有效的 方法,要确保恒温箱性能稳定,温度适中,勿使 液体加热过高,不能超过39℃。 3、恒温箱内液体应按入箱时间先后使用,一次放入 箱内液体不要太多,以免在高温下存放时间太 长,最好勿超过6 h。 4、对出血性疾病和高热患者应慎用加热液体,防止 加重病情 5、体腔冲洗液可带走大量热量,冲洗体腔的液体应 加热,以40℃为宜。
其他
热水袋
红外线辐射
体外循环加热
单一的保温方法并不一定能起到保温作用。 术中采用复合保温护理方法可有效地维持 病人正常体温。
实践证明!
我们所能做到的!
室温控制
使用加热毯 输血输液加温
冲洗术野液体加温
非手术区的四肢和躯干覆盖
让我们共同关注,共同努力!
让我们共同关注!
保暖措施不力
各个阶段 * 病人从病房至手术室 * 从手术室至复苏室 * 麻醉复苏期间 * 从复苏室回病房
保暖措施不力
环境因素
* * *
有研究证实,若手术室的室温低于21℃时,病人往 往出现体温过低。 手术室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25℃。 层流手术室的常规温度和室内空气快速对流的两个 因素,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更容易导致病人 体温下降。
其是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氧化杀伤作用
低温可减少皮肤血液和氧供,抑制组织对氧的摄取 围术期低温还与蛋白质和骨胶质合成减少有相关性
苏醒延迟
* *
低温时,儿茶酚胺产生减少,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
应激反应减弱,从而相对延长清醒和拔管时间。
低温使肝脏代谢率降低,肝功能受到抑制,使肌松
药和静脉麻醉药的作用延迟,可使苏醒期延长。
变温水毯
1、当循环水箱内水温设定在38℃时,可保证手术病 人肛温维持在36.5℃~37.5℃的正常范围 2、采用循环水毯进行保温,有助于减少低体温和寒 战反应的发生。 3、有研究证实,此方法有局限性,因水垫与病人接 触面积仅15%,接触面组织受重力压迫,局部血循 环较差,不能将热量带到身体内部。 4、热与压力易引起组织损伤,有的因变温装置失灵 可能造成严重烫伤。
国内发生率可能更高!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寒战的发生率增加
* * * *
患者中心体温约降低1℃,就会出现寒战
低温引起寒战可显著增加氧耗和二氧化碳生成
全麻恢复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复温的患者,寒战 发生率约40% 寒战增加患者不适感,以及引起伤口疼痛,而需增 加止痛剂用量
增加切口感染率
* * *
即使轻度体温降低也可直接损害机体免疫功能,尤
1、接送病人—注意保温,根据季节加盖,避免不必 覆盖物 要的暴露 2、实施麻醉及手术时—减少暴露面积,非手术区域 被服或手术巾遮盖,避免弄湿被服,保持床干燥 3、手术部位皮肤—皮肤保护膜粘帖
室温
1、病室温度:22-28℃ 2、手术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湿度在40%~ 60% 3、新生儿及早产儿手术室室温保持在27~29℃。 4、外科手术病人热量丢失最多的是在手术后的1 h 内;当手术室温度高于22℃时,保持手术室温度 手术1 h会减少病人热量丢失。
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护理
前言
体温是生命的重要指征,体温的维持对人体
各项机能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临床将体核温度 在34~36℃认定为低体温。低体温可引起麻醉药
物代谢减慢、凝血功能障碍、免疫功能抑制、增
加术后渗血和感染机会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关
注围手术期低体温,对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课程大纲
1 2 3 4
传导:传导是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 的转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机体深部的热 量以传导的方式传到机体表面皮肤,再由后 者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体。
对流:对流散热是通过气体和液体来交换热 量的一种方式。人体周围总是绕着一薄层同 皮肤接触的空气,人体的热量传给这一层空 气,由于空气不断地流动(对流),便将体 热散发到空间。
区域阻滞麻醉 硬膜外阻滞后,阻滞区皮肤温度明显增加,而非阻 滞皮肤温度下降, 通过未阻滞区的骨骼肌收缩增 加产热及血管收缩减少散热以保持体温恒定。 提示硬膜外麻醉后寒战与中心体温降低有密切关 系。
* *
肌松药 使全身骨骼肌处于松弛状态,也消除了肌紧张及
肌肉运动的产热,而导致体温下降。
机体散热因素
*
皮肤消毒:
消毒液温度低,消毒待干后才能达到消毒目的,消
毒液的挥发带走大量的热量,使体温下降。
*
大手术胸腔、腹腔暴露时间长,使用冷液体冲洗体 腔,都是使体温下降的重要因素
输液输血的影响 * 手术中输注大量温度较低的液体,特别是输入大量
*
*
库血,可明显降低机体体温. 室温下每输入1 000 ml液体或200 ml 4℃血液,可 使体温下降0.25~0.5℃。 国外研究表明,如室温设置在21~22℃、在非手术 区覆盖一层手术单及棉被的病人,对其输入的液体 或血液加温后输入,约有33%的病人术中核心体温 低于35℃.
体温的相关知识
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低体温对机体的影响 预防低体温发生的护理
体
温
体温
体核温度: 机体深部的体温 较为恒定和均匀 正常值: 直肠温度36.537.5 ℃
体表温度: 机体表面的温度 受多种因素影响 变化和差异大 正常值:36.237.2 ℃
机体散热机制
辐射: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外界 较冷物质的一种散热形式。安静状态下辐射散 热占总散热量的60%。辐射散热量同皮肤与环 境间的温度差以及机体有效辐射面积等因素有 关。环境与皮肤的温差越大,或是机体有效辐 射面积越大,辐射的散热量就越多。
温度监测
1、体表各部位温度差异大,核心温度比较均衡。 2、核心温度可在肺动脉、鼓膜、食管远端、鼻咽 部、口腔、直肠等处测出 3、直肠为较理想测温部位 4、手术病人应常规监测体核温度,做到早发现、 早处理,防止低温并发症发生
减少散热
1、乙醇在皮肤上能迅速蒸发、吸收和带走大量的热 量,可使体温在短时间内降低 2、不使用挥发性消毒液,碘伏为最佳消毒液。
充气加温装置
1、充气加温是较稳定、有效的方法,是目前认为最 有效且可行的方法 2、采用高对流加温装置,接触面积上半身可达35%, 下半身可达36%,升温效果好 3、充气式保温毯因设定合理,能持续维持所设定的 温度,不会造成烫伤或温度不够影响效果等不良 反应。
湿热交换器
1、即人工鼻,使病人吸入气保持一定的湿度 和温度,但只能提高湿度50%,不能防止体温下降
* * *
寒战可增加氧耗109%~468%。术后患者的体温降低
0.3~1.2℃,平均增加氧耗92%
中度或重度低温则引起心排出量降低、低血压和致 死性心律失常 中心体温低于30℃时,常见心房颤动,体温再下降 时可发生心室颤动
低温对呼吸的影响
* *
严重低温时,呼吸频率可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抑制
而变慢
极度低温的气体可致支气管痉挛,在慢性状态下可 见肺水肿、支气管分泌增加和肺血容量的增加。
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 时,辐射、传导和对流的散热方式不起作用 。此时 蒸发就成为机体唯一的散热方式。
低体温发生的原因
心理因素
*病人因恐惧、紧张、焦虑等情绪波动,使血液பைடு நூலகம்新分
配,影响回心血量和微循环,易致术中低体温。
患者四肢冰凉、湿冷
年龄因素
*青春期----正值发育旺盛期,体温控制不稳定 *老年人----皮下脂肪少,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低,
导致体温偏低,对温度变化敏感度差 *小儿-----由于体表面积相对体重大,且体温调节功能 不完善,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禁食禁饮
* *
术前禁饮食时间过长:常规术前12 h禁食,4h
禁饮
灌肠、服用泻剂:时间过早,使病人空腹等待手术 时间延长,易产生饥饿感,增加焦虑感及不适感, 降低机体抵力,影响病人的睡眠,还容易导致麻醉 诱导期间低血压及术后低体温的发生
麻醉因素
* * * *
全身麻醉
气管插管
区域阻滞麻醉 肌松剂
* *
全身麻醉 全麻后人体核心温度的变化可由原有的0.2℃
增加至4℃,高达正常体温调节阈值区间的20倍
* *
气管插管 气管插管→气管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丧失
滤过、加温和湿化作用→冷而干燥的空气直接
进入肺部→带走体内大量热量→体温下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