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强排行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强
排行榜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工程机械观察联合《中国工程机械》杂志推出
2017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
2016年,世界最大的50家工程机械制造商中,32家销售额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其中下滑幅度较大的企业,多数来自欧美发达地区。其中,卡特彼勒工程机械业务销售额下滑11.53%。
这样的全局性下挫,让2016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的整体销售额只有1296.21亿美元,仅相当于6年前——也就是2011年度的65.5%,而营业利润则为57.69亿美元,只相当于2011年时候的25.9%。
尽管卡特彼勒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但它和第二位企业——小松之间的销售额差距,进一步缩小。2016年,卡特彼勒整体出现亏损,这是近20年来其首度出现亏损。究其原因,拖后腿的是其斥巨资收购整合的矿山设备板块。2016年该业务巨亏超过10亿美元;而同期,建筑设备业务则实现营业利润16.50亿美元。
和排名第二的小松相比,卡特彼勒销售额是后者的近1.6倍,但营业利润却只相当于后者的43.6%。正是因为糟糕的利润表现,卡特彼勒此次没有进入“利润率最高的15家企业”之列。
虽然销售额排名全球第10,但阿特拉斯·科普柯的营业利润却高达11.91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超过卡特彼勒。
从盈利水平看,盈利最高的15家企业,营业利润在50强企业总营业利润中,占比超过95%,利润集中度远高于销售额。可见,50强企业中,运营质量领先的企业,只是少数。显然做强、做好,远比做大更有难度,更富“技术含量”。
本届排行榜,日本企业——日立建机位居第三。
前10强中,唯一的中国面孔是徐工集团,排名第7位。从近5年来的榜单看,徐工也是唯一连续多年始终稳居全球前10强的中国企业,且历经多年波动和调整,徐工地位一直稳定,排名含金量不断提升。
曾经多年位居全球第三的特雷克斯,在相继剥离矿山设备、建筑设备、小型设备等业务后,销售额明显缩水,此次排名第8位。
从销售额规模上看,前10强企业中,排名第4到第10位之间的企业,相邻二者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最多只有3.1亿美元。
从增幅上看,前10强中徐工增幅排名第三,仅次于小松、日立建机,超过利勃海尔。
综合规模差距、增幅、业务板块等多方面因素考量,未来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向上的后劲和空间,都相当值得期待。
制造布局调整
欧美企业业绩普遍不如意,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欧美市场境况不佳。为了化解挑战,2016年一年,欧美企业开始集体“关停工厂”,缩减成本。据工程机械观察报道,卡特彼勒关停、整合了全球30多家工厂,工厂面积减少了约14%,并削减了16000多名员工,其成本总计降低了23亿美元。美国企业马尼托瓦克,2016年工厂面积减少了26%。业务分布在美国和欧洲的CNH,则关闭了德国工厂,将该处平地机产品线转移到意大利。
制造基地减少没有限制CNH产品线拓展。2016年,CNH和现代工程机械达成贴牌合作协议:前者销售由后者代工的4款迷你型挖掘机,并获得后者其他10款5吨级以下迷你挖掘机生产许可。此外,双方还将携手开发6吨级以下的新产品,并升级现有产品线。
小型设备领域,专业化制造商久保田2016年则在小型挖掘机产品之外,推出了全新的滑移装载机,并主攻美国市场。看起来,在美国小型设备市场,日本、韩国、欧美企业,正在展开一轮新的竞争。
和C N H 正好相反,卡特彼勒在2016年和威克诺森达成协议,双方将于2018年5月31日终止迷你挖掘机合作,而从2010年至今,威克诺森奥地利工厂一直为卡特彼勒独家贴牌生产3吨级以下挖掘机。不过虽然和卡特彼勒“分手”,但2016年威克诺森在全球最大的挖掘机市场——中国,成功启动制造基地投资建设项目;2018年工厂就会正式投入使用。
还是在中国,矿山设备制造商山特维克,与山东临工成立合资公司,生产露天钻机,井下铲运车,井下矿车等。至此,全球三大矿山设备制造商——阿特拉斯·科普柯、山特维克、美卓,都在中国拥有了独资、合资公司。
整合成功率降低
尽管上一个十年,全球产业再次掀起收购高潮,但经历数年整合期后,成功者寥寥。比如卡特彼勒收购比塞洛斯、阿特拉斯·科普柯收购戴纳派克,以及沃尔沃建筑设备收购英格索兰,至今都是难以止损。斗山Infracore收购山猫也是经历了近10年后,才开始盈利。至今,从销售额上看,斗山Infracore的挖掘机业务规模远低于山猫板块,后者在斗山Infracore工程机械业务中的占比已经达到68%;从这个意义上推演,不知未来斗山会不会变身为“小型工程机械制造商”
类比比塞洛斯一役,小松所收购的久益环球,最高峰时销售额超过比塞洛斯,但收购价格却只有28.9亿美元。从这点上看,无疑是捡了一个大便宜。
据工程机械观察报道,2017年至今,还有两起发生在路面设备领域的收购——约翰迪尔吃下维特根,法亚接手戴纳派克业务。前一宗收购中,维特根的盈利表现甚好。后一宗收购,法亚虽然拥有上一次整合宝马格的成功经验,但是否能够顺利消化戴纳派克,盘活宝马格、戴纳派克都处于劣势的中国市场,尚待观察。
还有一宗收购,来自于一直少有波澜的全球装载机领域。日立建机收购了同属日本的装载机制造商——川崎重工66%的股权;而收购后不久,日立又推出了全球第一批混合动力装载机产品。
剥离&聚焦
有买就有卖。过去一段时间,大企业的剥离行动也此起彼伏。
日立建机出售了其和住友成立的起重机合资公司——日立住友的部分股权;神钢则是退出了和成工的合资公司,抽身中国装载机行业。有意思的是,神钢前脚刚走,紧接着中国装载机市场就出现回升;而神钢美国工厂甫一投产,欧美市场又出现了大面积下滑。看起来,“准确拿捏市场节奏”,对企业而言并非易事。
欧美市场,特雷克斯出售了物料搬运及港口解决方案业务;而传闻中卖给中国企业的起重机业务,则在出售中止后,重新以德马格品牌开始运作。
同是起重机企业,马尼托瓦克完成了对食品机械部门的剥离,成为一家专业化的起重机制造商。
矿山设备领域,山特维克出售了“采矿系统业务”,专注于采矿设备和后市场产品线。
异曲同工的是,2017年5月,阿特拉斯·科普柯宣布,2018年将矿山设备等业务分拆,成立专门服务于采矿和民用工程领域的新公司——EPIROC,并计划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