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价值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工作与学生事务

生命的意义与德育的关怀

梅 萍

(华中师范大学理论课部,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无助感。要走出这种困境,德育工作必须改变 纯工具化 理性,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包括对生命情感的关怀、对终极信仰的关怀、对社会责任感的关怀和对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引导人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关键词:德育;生命的意义;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203(2005)10-0073-05

O n the meaning of life&the concern of moral education

MEI Ping

(I ns titution of M ar x ist T heory,Central China N or mal Univer sity,W uhan430079,China)

Abstract:H um an is not o nly a substantial ex istence,but also a m eaning existence.Fa-cing the disintegr ated meaning w or ld of traditio nal culture,the changeable and com plicated contemporary life,many people ar e lo sing the v alue resources and the meaning ends w hich maintain their lives,and having the feeling of tiredness,fatedness and loneness.In or der to shake off the trouble,and to chang e from the past pure tools reason,moral educatio n sho uld g iv e people mor e humanistic concern,w hich includes life emotion concern,ex tr em e belief concern,social responsibility concern,plight and death meaning concern,leading peo-ple to ov er step themselves lim itation and realistic material disturbance,to pur sue the ever-lasting v alue of life.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the m eaning of life;sense of social r esponsibility

人不仅是实体的存在,更是意义的存在。当一个人从孩提开始走向成熟,开始独立自主地思考人生的重要问题时,他就一直想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我在宇宙中的位置是什么样子的?我过怎样的一生才能使茫茫宇宙中微不足道的生命变得有价值?这种思考意味着人 一般是青少年开始了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探索。对意义的追寻,是人的生存方式,人就是在追寻意义的过程中获

73

2005年10月

第26卷 第10期 高等教育研究

Jour nal of H ig her Education

O ct.,2005

V ol.26 N o.10

收稿日期:2005-07-18

作者简介:梅 萍(1969 ),女,湖南常德人,华中师范大学理论课部副教授,法学博士,从事道德教育研究。

得精神生命的超越和心灵的安顿。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人的生活空间,促进和提高了人类生活的便利性和生命的成就感,为改善人的生命质量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可是技术带来的并不都是美好与幸福,人类在享受自身发明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重负: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源的日益枯竭,恐怖主义的威胁,贫困、疾病和犯罪的存在等等,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地销蚀着人的生命感,威胁着人类的存在。另一方面,人们都生活在追求成功的压力之中,而成功并不一定使他们有幸福感;相反,面对传统文化所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不少人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陷入了 存在性危机 ,处于深刻的 和自然疏离 、 和社会疏离 及 和上帝疏离 、 和人自身疏离 的困境之中。[1]

1.主体的物化导致了人们的碎片感和空虚感。商品经济时代是一个 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的时代,对物的过分依赖和追求易导致人自身的物化。针对工业社会物质性生命的片面发展,马克思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 在现代,物的关系对个人的统治、偶然性对个性的压抑,已具有最尖锐最普遍的形式,这样就给现有的个人提出了十分明确的任务。 [2]马尔库塞也认为,技术的解放力量带来了物的工具化,转而成为解放的桎梏,使人工具化,成为心灵空虚的单向度的人(One-dimensional man)。与现代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相伴生的是人的精神的不断丧失。人们求利、求欲、求更多更丰富的物质获取, 面包 几乎成为了生命的全部,而主体丰富多彩的精神性生命需要,如情感、道德、思想、信念等许多东西,不具有物一样的使用价值,不能成为商品,没有供求市场,因而受到挤压。 大众在生理感官上的沉迷轻而易举地取代了纯粹精神的运思。英雄神话已不再迷人,人们很轻松地从种种沉重 历史 与 传说 中走出来,生活于现实的平面之上。 [3]人成了弗洛姆所说的 贪婪的消费者 ,成了 物品的奴仆 。当人们把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置于纯物质性金钱财富这种无常之有、无尽之有的基础上时,无疑会更加痛感生活的艰辛、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痛苦,产生一种灵与肉撕裂分离的碎片感,心灵的空虚感。

2.价值目标的充盈和外化加大了人们的疲惫感和宿命感。现代社会出现的领域越来越多,内容越来越繁杂,变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以人们有限的精力、有限的生存空间和时间,无法把握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多的社会生活,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深感疲惫不堪。 我们放眼观望四周,人人被社会和文化裹胁着忙这忙那。我们追求名利,我们风潮逐浪头,追明星赶消费求时髦,没完没了,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殊不知这是在茫茫人潮茫茫社会中迷失了自我。我们求来求去仿佛总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因为人之物质欲望是一个永无满足可能的变量,而以我们每个人之能力而言,我们所获总是一个有限的定量,以有限追求无限,岂不殆矣。 [4]人人不仅要去寻找和获得越来越多的东西,去适应越来越多的物质与精神享受,而且还越来越看重外在的目标,看重他人的获取。 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每个人需要爱的程度比其它任何事都来得多,只是我们都忘了,我们急于追求其它目标,比如事业、金钱和财富,我们专注地追逐休闲、娱乐,而忘了生命中更重要的事。 [5]人们 一味思忖着干什么才可成为富翁,干什么才可成名人,怎样才能不劳而成功 。[6]这种价值目标的充盈和外化常常造成人们在短暂地获得喜悦后,又立刻陷入更多丧失的沮丧之中,他们时常感到自身的有限性,感受到自我的渺小,感受到生活中太多太多的无奈,从而造成身心的疲惫不堪,有时甚至觉得被他人、被社会所抛弃,被生活所湮没。 人们在就业结构变化造成的失业面前,有一种受伤的感觉;或在似乎只有少数特权人物才能参与的世界变化面前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7]

3.教育工具化、短期化滋生了人们的失衡感和无助感。工业技术时代,现代教育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了。为有效培养大工业生产所需的标准化人才,教育把受教育者投入教育的工业流程中,把人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产品,一切按事先计划的统一程序、目标和过程来进行。 如果教育只是客观传授知识学问、训练培养专精技术人员,而失去了对生命的关怀、意义的寻求以及人生视野的开拓,那么教育也许只能训练出一些 没有受到教育的专家 (un-educated ex pert),他们充其量只是一堆 快乐的,技术纯良的机器人 (cheerful,skillful r obert)。 [8]在工具价值论的导向下,教育培养的并非人,而是人力,是与机器职能等价的工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获得了 何以为生 的技能,但却不知道 为何而生 ;即使享受着越来越多的 快餐文化 ,却吸收

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