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与热学》教学大纲.
《力学》教学大纲
《力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Mechanics 课程代码 PHYS1001课程性质 大类基础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学 分 4学分 学 时 72学时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9月指定教材 张汉壮. 力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9.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
适当的为物理学的前沿打开窗口,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深层次地提升其科学素质。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使学生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其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掌握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原理,能较为灵活地加以运用;为学生后继专业基础课程,例如光学、电磁学、理论力学等课程的学习及进一步获取有关知识奠定必要的物理基础。
课程目标2: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方法,获取知识的同时,对简化模型的选取、量纲分析、数量级估计与定量计算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都应有所提高和发展,并进一步根据实际的物理运动过程构建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综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目标3:回顾力学发展史,了解一门学科发展过程中科学家所做贡献和其展现的科学精神;介绍物理学的前沿知识,适当引入新中国在工程建设、航天航空等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开阔学生的眼界、启迪并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更深层次地提升其科学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现状是人才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及对应关系说明)课程目标1 第O章 绪论第一章 质点运动学第二章 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第三章 非惯性系下质点动力学第四章 动量定理与动量守恒定律第五章 功能原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第六章 角动量定理与角动量守恒定律第七章 刚体第八章 流体第九章 振动第十章 波动2-2 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能应用物理知识和方法描述自然现象和规律2-3 掌握物理学理论知识,能解释或理解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具有初步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7-1 能够运用各类搜索工具搜索网络信息和文献资料能规范撰写物理相关领域或课题进展调研报告系统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大纲物理实验中心河北工业大学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英文名称:University Physics Experiment实验学时:60学时(春天学期30学时;秋季学期30学时)适应专业:全校理工科各专业一、实验目的: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及物质大体结构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它的进展不仅推动了整个自然科学,而且对人类的物质观、时空观、宇宙观乃至人类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物理学的研究必需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必需依托观察和实验。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的进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和直接的作用。
实验能够发觉新事实,实验结果能够为物理规律的成立提供依据。
归根结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无论物理概念的成立仍是物理规律的发觉都必需以严格的科学实验为基础,并通过此后的科学实验来证明。
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相辅相成。
规律、公式是不是正确必需经受实践查验。
只有经受住实验的查验,由实验所证明,才会取得公认。
物理学又是今世技术进展最主要的源泉。
物理实验的方式、思想、仪器和技术已经被普遍地应用在各个自然科学领域和技术部门和其他学科领域。
本课程是高校各理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实验课,它与普通物理理论课程既有紧密的联系,又彼此独立。
它不同于一般的探索性的科学实验研究,每一个实验题目都通过精心设计、安排,实验结果也比较有定论。
它不仅能够加深大家对理论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使同窗取得大体的实验知识,在实验方式和实验技术诸方面取得较为系统、严格的训练,是大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创新训练及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同时在培育科学工作者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物理实验课程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和任务: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对物理量的测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物理实验的“大体知识,大体方式和大体技术”(即“三基”能力);并能运用物理学原理和物理实验方式来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加深对物理学原理的理解。
2.培育与提高学生从事科学实验的素质。
其中包括: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困难,主动进取的探索精神;遵守操作规程,珍惜公共财物的优良道德;和在实验进程中彼此协作,一路探索的团队合作精神。
(完整版)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PhysicalChemistry)所属专业:材料化学课程类别:专业课课程性质:专业课(必选)学分: 3学分(54学时)(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课程简介:物理化学又称理论化学,是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找出化学运动中最具普遍性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共包括4部分内容:第1部分,热力学。
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势、化学平衡、相平衡。
第2部分,电化学。
内容包括: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不可逆电池过程。
第3部分,表面现象与分散系统。
内容包括:表面现象、分散系统。
第4部分,化学动力学。
内容包括:化学动力学基本原理、复合反应动力学。
目标与任务:使学生掌握物理化学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同时还应得到一般科学方法的训练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训练和培养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和掌握怎样由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归纳和演绎,或由假设和模型上升为理论,并结合具体条件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先修课:高等数学(微分、积分)、大学普通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后续相关课程:无。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物理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参考书目:[1] 付献彩主编,《物理化学》上、下册. 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6[2] 胡英主编,《物理化学》上、中、下册. 第一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3] 宋世谟主编,《物理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1[4]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例题与习题,第二版,印永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二、课程内容与安排绪论讲授,1学时。
第一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1 热力学的研究对象1.2 几个基本概念1.3 能量守恒1.4 体积功1.5 定容及定压下的热1.6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1.7 热容1.8 理想气体的绝热过程1.9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1.10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11生成焓及燃烧焓1.12反应焓与温度的关系(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讲授,8学时。
大学物理(一)教学大纲
《大学物理(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1.中文名称大学物理(一)2.英文名称 University Physics (I)3.课程号 WL310011二、学时总学时54学时其中:授课54学时实验0学时三、考核方式考试四、适用专业应用型非物理各专业五、课程简介(200字以内)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理学中“力学”和“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力学”包括质点运动学、牛顿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刚体转动、振动、波动、相对论等;“热学”包括气体动理论和热力学基础等。
六、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物理学是探讨人类直接接触世界、时间、空间、以及时空中的物质结构和物质运动规律的科学,物理学着重研究世界中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规律。
因此,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也是人类思想方法、世界观建立的基础。
在高等工科院校中,物理是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一门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的基础课。
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是: 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了解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以及物理学的近现代发展和成就。
使学生在运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对世界的认识能力等方面受到初步的训练;熟悉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在学习物理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建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充分发挥本课程在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面的作用,进行科学素质教育。
大学物理课的教学宗旨不仅是为后续专业课打好基础,而且也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思想和方法论的一门基础课。
作为处在当今科学、社会高速发展阶段的大学生,应了解科学的进展,具备科学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可以培养自己判断、推理、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细致、敏锐、准确的观察能力、想象创造力和运用其他学科知识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这些能力正是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中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热学》教学大纲
《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热学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学分:_____课程总学时:_____授课对象:_____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了解热学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使学生理解热学中的基本概念,如温度、热量、内能、熵等。
2、掌握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了解气体动理论的基本内容,能够运用气体动理论解释气体的宏观性质。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一)绪论1、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介绍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热现象的宏观规律和微观本质。
阐述热学的两种研究方法:热力学方法和统计物理学方法。
2、热学的发展简史简述热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建立。
(二)温度1、平衡态与状态参量解释平衡态的概念和特点。
介绍描述系统状态的常用参量,如压强、体积、温度等。
2、温度的概念定义温度的概念,说明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引入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理想气体温标讲解理想气体温标的建立过程。
说明理想气体温标与热力学温标的一致性。
(三)热力学第一定律1、功、热量和内能介绍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解释热量的概念和热传递的方式。
定义内能的概念,说明内能是系统状态的函数。
2、热力学第一定律阐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举例说明热力学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热容定义热容的概念,介绍定容热容和定压热容。
推导理想气体的定容热容和定压热容的表达式。
(四)热力学第二定律1、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两种表述介绍克劳修斯表述和开尔文表述。
说明两种表述的等价性。
2、卡诺定理讲解卡诺定理的内容和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通过初中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基本认识和兴趣,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实验方法,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学1.运动和力2.力的合成和分解3.物体的平衡4.物体的运动5.动能和功6.能量守恒定律7.牛顿运动定律8.万有引力定律2. 热学1.温度和热量2.热的传递和热量计算3.热力学定律4.热量传递的应用3. 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2.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3.光的色散和光的波动性4.光的干涉和衍射4. 电学1.电荷和电场2.电流和电阻3.电路和电能4.静电场和静电力5.电磁感应和电磁波5. 声学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2.声音的特性和应用三、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原理。
2. 探究教学法通过启发式问题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3. 讨论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合作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演示教学法通过演示物理现象和实验过程,直观地展示物理原理,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理论。
四、教学评价1. 考试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的考核,检测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情况。
2.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中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能力,以及实验结果和结论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课堂表现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主动提问和解答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和讨论的能力。
4. 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准确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材,内容完整、系统性强,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联系紧密。
2.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提供适用于初中物理实验的实验室设备和材料,保证学生能够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热学》教学大纲
《热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英文名称 Thermal Physics 课程代码 PHYS1002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 物理学学 分 3学分 学 时 54学时主讲教师 修订日期 2021年9月指定教材 李椿等,热学(第3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让学生了解热力学和统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掌握由宏观的热力学定律和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研究宏观物体的热的性质的研究方法,了解宏观可测量量与微观量的关系以及如何把宏观规律与微观解释相联系的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对热学相关问题的深入讨论、物理前沿课题、新技术应用的教学和讨论,强化学生对热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体会物理学思想及科学方法,更好地理解科学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科学的时空观,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系统的学习热学的基本规律,让学生掌握物体内部热学的普遍规律,以及热运动对物体性质的影响。
课程目标2:体会该课程理论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物理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模型建构、分析与综合、推理类比等科学思维方法,掌握研究宏观物体热性质的宏观描述方法(热力学)和微观描述方法(统计物理学),为学习后续课程和独力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
课程目标3:应用热学理论分析讨论固、液、气相变中的问题,适当介绍一些与本课程相关的前沿课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课程目标4:通过学习和了解热学发展史、重大科学事件和物理学家故事等,体会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探索未知、追求真理、永攀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课程目标对应课程内容对应毕业要求(及对应关系说明)课程目标1 第一章 温度第二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第三章 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第四章 气体内的输运过程第五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第六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第八章 液体第九章 相变7-2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了解物理学前沿和物理教学领域及国际发展动态。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初中物理教学大纲一、前言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初级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进行编制的,旨在指导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基本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学会使用基本的物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物理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 能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需要通过以下过程与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观察与思考: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实践与探究:通过动手实验和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分析与综合:通过分析物理问题和综合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需要树立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科学,对物理学习充满兴趣;- 尊重事实,勇于探索,敢于质疑;- 坚持真理,积极进取,为人类科学事业作贡献。
三、教学内容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物理学基础知识-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物理量的度量及其单位。
2. 力学- 静力学:物体的平衡、摩擦力、重力等;- 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势能、能量守恒等;- 流体力学:流体的流动、压强、浮力等。
3. 热学- 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 热量和比热容;-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 物态变化和相变。
4. 电学- 静电学:静电荷、静电力、静电场等;- 电路:电路元件、电路图、欧姆定律等;- 磁学:磁场、磁力、电磁感应等;- 电磁波:电磁波的产生、传播、应用等。
5. 光学-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光的反射:平面镜、球面镜、凸透镜等;-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等;- 光的速度和波粒二象性。
四、教学安排初中物理教学安排分为三个学年,每个学年教学内容如下:- 七年级:物理学基础知识、力学;- 八年级:热学、电学;- 九年级:光学、实践与探究。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学大纲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物理学教育本科编制时间:2007年2月修改时间:2008年8月一、预备知识:普通物理课程《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和《原子物理》,以及《高等数学》,还有《理论力学》的学习,《热学》是其前期课程。
二、教学目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物理学科主干课程体系中四大力学之一,其主要内容都是后续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是有承上启下的知识连接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在《热学》的基础上,较深入地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系统地理解研究热现象的宏观与微观理论,基本掌握运用有关理论处理具体问题的方法,在逻辑思维和演义推理方面得到进一步训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一些物理学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如何由分析物理实验结果出发、建立物理模型,进而建立物理理论体系的过程,了解微观物理学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了解并适当涉及正在发展的学科前沿,扩大视野,引导学生勇于思考、乐于探索发现,培养其良好的科学素质。
三、教学要求:本课程是后续多门专业课程,特别是固体物理学与半导体物理学的基础。
课程的学习有别于中学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该课程重物理概念和基本原理,轻数学计算(热力学方面要求熟练运用雅可比行列式,统计物理学方面会运用玻耳兹曼分布和配分函数)。
在热力学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热力学的系统描述参量及其性质;热力学中的基本实验规律与三大定律;状态函数的本质及其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了解相变的基本规律和描述方法。
在统计物理学方面要求学生能够用物理学微观的统计方法把物理系统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粒子的统计规律联系起来。
掌握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学会用来解决一些基本的和与专业有关的一些热运动方面的问题。
掌握热力学的基本规律和统计物理的基本理论,重点为三种分布函数及其关系;学会由配分函数导出系统的热力学函数和其他的物理量。
热学教学大纲
《热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Thermal Physics总学时:48 讲授学时:48 实验(上机、设计、实训、见习等)学时:0 学分:3先修课程:力学、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物理学开课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一、课程简介本课程为物理学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与热相关的理论,主要包括宏观的热力学基础知识和微观的物质热运动的分子物理学。
内容包括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速度分布率,输运理论基础。
为进一步学习电磁学、原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 学时)教学内容:1热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热学发展简述教学要求:了解热学发展史。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二章:温度(4 学时)教学内容:1平衡态2温度3气体的物态方程教学要求:1了解热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掌握平衡态的概念,明确热力学平衡与机械平衡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温度的宏观含义、理想气体温标,理解经验温标对测温物质及其物理属性的依赖性;4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授课方式:讲授第三章: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7 学时)教学内容:1物质的微观模型2理想气体的压强3温度的微观解释4分子力5范德瓦耳斯气体的压强教学要求:1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模型2掌握理想气体及其压强的实质3掌握温度的微观实质及其对理想气体定律的推论4理解分子力的简化模型、分子力曲线及势能曲线5掌握范德瓦耳斯方程授课方式:讲授+演示第四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6 学时)教学内容:1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律2用分子射线实验验证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3玻尔兹曼分布律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4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教学要求:1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2了解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3掌握波尔兹曼分布律4掌握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5掌握气体内能的微观意义授课方式:讲授+演示第五章:气体内的输运过程(5 学时)教学内容:1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2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3输运过程的微观解释教学要求:1掌握气体分子的碰撞频率与平均自由程的概念2了解输运过程的宏观规律3掌握输运过程的微观规律授课方式:讲授+演示第六章:热力学第一定律(12 学时)教学内容:1热力学过程2功3热量4热力学第一定律5热容焓6气体的内能焦耳-汤姆逊实验7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8循环过程和卡诺循环教学要求:1掌握热力学过程特别是准静态过程的概念2掌握准静态过程功的表达式及功的图示3掌握功、热量和内能概念的含义及三者间的区别4掌握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5理解热容量的定义6掌握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热力学过程的基本方法7掌握循环过程、卡诺循环及其效率授课方式:讲授+演示第七章:热力学第二定律(7 学时)教学内容:1热力学第二定律2热力学过程的不可逆性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4卡诺定理5热力学温标6应用卡诺定理的例子教学要求:1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和克劳修斯表述,理解两种表述的一致性;2掌握可逆过程及不可逆过程的概念及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3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意义;4掌握卡诺定理及其意义;5理解热力学温标的定义及其与理想气体温标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教育:第一学期的教学大纲
九年级物理教育:第一学期的教学大纲
一、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 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力学
- 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 牛顿三定律
- 动量和能量的转化
- 机械工作和功率
2. 热学
-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 热力学定律和热能转化
3. 光学
- 光的传播和折射
- 光的反射和成像
- 光的波粒二象性
- 光的颜色和光谱
三、教学方法
- 讲授与实验相结合,提倡探究式研究
-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和讨论
-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教学评价
- 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
- 课堂参与和讨论
- 小组合作项目
- 期中和期末考试
五、教学资源
- 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
- 实验器材和实验室设备
- 多媒体教学设备
- 网络资源和科学实验网站
以上为九年级物理教育第一学期的教学大纲,希望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原理,并培养学生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研究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学与热学》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echanics and calorifics课程编码:13213 学分:5 参考学时:80 实验学时:上机学时:适用专业:地球物理学大纲执笔人:闫向宏系(教研室)主任:方建会《力学部分》一、课程目标《力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和材料物理学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但比较系统的掌握力学的基础知识,而且使学生学到力学基础的研究方法,掌握普通物理学中力学部分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另外也训练学生严密的科学思维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与物理学有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为学习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基本要求1.掌握质点的直线运动及曲线运动规律;2.掌握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定律;3.掌握刚体的平动及定轴转动的基本规律;4.掌握伯努利方程;5.掌握简谐振动和简谐波的基本规律;6.了解刚体的滚动、阻尼和受迫振动。
7.掌握洛伦兹变换、钟慢尺缩效应、相对论动量和能量、相对论时空观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物理学和力学2学时1.1发展着的物理学(-)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二)微观世界(三)宇宙的早期演化(四)非线性系统的复杂行为1.2 物理学科的特点(一)物理学以实验为基础(二)理想模型(三)物理学的思考(四)物理学理论(五)物理·技术和经济1.3 时间和长度的计量(一)时间的计量(二)长度的计量1.4 单位制和量纲(一)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二)国际单位制(三)量纲式1.5 参考系·坐标系与时间坐标轴(一)参考系和坐标系(二)时间坐标轴1.6 力学——学习物理学的开始数学知识补充与复习1.矢量2.矢量的加法与减法3.矢量的数乘4.矢量的正交分解5.矢量的标积和矢积6.矢量导数第二章质点运动学4学时2.1 质点的运动学方程(一)质点的位置矢量与运动学方程(二)位移——位置矢量的增量2.2 瞬时速度矢量与瞬时加速度矢量(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二)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2.3 质点直线运动——从坐标到速度和加速度(一)运动学方程(二)速度和加速度(三)匀速与匀变速直线运动2.4 质点直线运动——从加速度到速度和坐标(一)从速度到运动学方程和位移(二)已知加速度求速度和运动学方程2.5 平面直角坐标系·抛体运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二)抛体运动(三)用矢量讨论抛体运动2.6 自然坐标·切向和法向加速度(一)自然坐标(二)速度·法向和切向加速度2.7 伽利略变换(一)伽利略变换(二)伽利略变换蕴含的时空观(三)伽利略速度变换关系(四)加速度对伽利略变换为不变量第三章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4学时3.1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参考系3.2 惯性质量·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一)惯性质量(二)动量·动量守恒定律3.3 牛顿运动定律·伽利略相对性原理(一)力·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二)牛顿运动定律(三)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3.4 主动力和被动力(一)主动力(二)被动力或约束反作用力3.5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一)质点的直线运动(二)变力作用下的直线运动(三)质点的曲线运动(四)质点的平衡3.6 非惯性系中的力学(一)直线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二)离心惯性力(三)科里奥利力3.7 用冲量表述的动量定理(一)力的冲量(二)用冲量表述的动量定理3.8 质点系动量定理和质心运动定理(一)质点系动量定理(二)质心运动定理(三)质点系相对于质心系的动量3.9 经典力学中动量守恒定律的常见形式(一)质点系动量守恒定律(二)动量沿某一坐标轴的投影守恒第四章动能和势能4学时4.1 能量——另一个守恒量4.2 力的元功·用线积分表示功(一)力的元功和功率(二)利用不同坐标系表示元功(三)力在有限路径上的功4.3 质点和质点系动能定理(一)质点的动能定理(二)质点系内力的功(三)质点系的动能定理4.4 保守力与非保守力·势能(一)力场(二)保守力与非保守力(三)势能(四)势能是物体相对位置的函数4.5 功能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一)质点系的功能原理(二)质点系的机械能守恒定律4.6 对心碰撞(一)关于对心碰撞的基本公式(二)完全弹性碰撞·查德威克发现中子(三)完全非弹性碰撞(四)非完全弹性碰撞第五章角动量·关于对称性2学时5.1 质点的角动量(一)质点的角动量(二)力对一参考点的力矩(三)质点对参考点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四)质点对轴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5.2 质点系的角动量定理及角动量守恒定律(一)质点系对参考点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律(二)质点系对轴的角动量定理及守恒律5.3 质点系对质心的角动量定理和守恒定律5.4 经典动力学的适用范围第七章刚体力学6学时7.1 刚体运动的描述(一)刚体的平动(二)刚体绕固定轴的转动(三)角速度矢量(四)刚体的平面运动7.2 刚体的动量和质心运动定理(一)刚体的质心(二)刚体的动量与质心运动定理7.3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转动惯量(一)刚体定轴转动对轴上一点的角动量(二)刚体对一定转轴的转动惯量(三)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四)刚体的重心(五)典型的例子7.4 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一)力矩的功(二)刚体定轴转动的动能定理(三)刚体的重力势能7.5 刚体平面运动的动力学(一)刚体平面运动的基本动力学方程(二)作用于刚体上的力(三)刚体平面运动的动能第九章简谐振动6学时9.1 简谐振动的动力学特征9.2 简谐振动的运动学(一)简谐振动的运动学方程(二)简谐振动的x一t图线和相轨迹(三)简谐振动的矢量表示法9.3 简谐振动的能量转换9.4 简谐振动的合成(一)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二)同方向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三)互相垂直相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四)互相垂直不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利萨如图形9.6 阻尼振动9.7 受迫振动(一)受迫振动的动力学方程(二)受迫振动的运动特征第十章波动和声6学时10.1 波的基本概念(一)波是振动状态的传播(二)多种多样的波(三)平面波与球面波10.2 平面简谐波方程(一)平面简谐波方程(二)平面简谐波方程的多种形式10.3 波动方程与波速(一)波动方程(二)波速·色散现象10.4 平均能流密度·声强与声压(一)媒质中波的能量分布(二)平均能流密度(三)声强与声强级(四)声压·声强和声压的关系(五)声波的衰减·超声波的优势(六)波的反射和透射·半波损失10.5 波的叠加和干涉·驻波(一)波的叠加·群速(二)波的干涉(三)驻波10.6 多普勒效应(一)波源静止而观察者运动(二)观察者静止而波源运动(三)观察者和波源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第十一章流体力学4学时11.1理想流体11.2 静止流体内的压强(-)静止流体内一点的压强(二)静止流体内不同空间点压强的分布(三)相对于非惯性系静止的流体11.3 流体运动学的基本概念(-)流迹·流线和流管(二)定常流动(三)不可压缩流体的连续性方程11.4 伯努利方程11.5 粘性流体的运动(一)粘性定律(二)雷诺数(三)层流和湍流第十二章相对论简介4学时12.1 狭义相对论的历史背景(一)麦克斯韦方程建立引起的问题(二)菲索与迈克耳孙一莫雷实验(三)关于相对性原理的思考12.2 洛伦兹变换(一)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二)洛伦兹变换(三)洛伦兹变换蕴含的时空观(四)尺缩钟慢的实验检验12.3 相对论的速度变换12.4 相对论的动量和能量(一)相对论的动量(二)相对论的质能公式(三)动量――能量公式(四)碰撞问题四、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普通物理学-力学》,漆安慎、杜婵英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力学》,卢民强、许丽敏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力学》,钟锡华、周岳明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热学部分》一、课程目标《热学》是地球物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是普通物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熟悉热学理论的一些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般热学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既为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又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技术工作提供基本的热学知识。
二、基本要求本部分内容可概括为三部分:气体分子动理学理论,热力学基础和物性学基础。
前两部分为重点,应使学生切实学到手。
考虑到与后续课的分工和衔接,热学应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在第一部分应使学生对一些基本热学过程建立起鲜明的物理图象,而不应过多涉及统计物理学的内容;在第二部分也不应引入过多的热力学函数;第三部分涉及到液体、固体以及相变知识,这部分是介绍性的内容,仅要求学生了解。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第一章:热学基本概念6学时1.引言简要介绍热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指出热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介绍热力学系统的宏观描述和微观描述。
与热学有关的物理学前沿课题。
2.温度和温度计掌握平衡态概念和描述平衡态的状态参量;从热力学第零定律引出温度的概念;掌握建立经验温标和理想气体温标的方法,了解几种常用的温度计;根据玻义耳定律、理想气体温标和阿佛伽德罗定律建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了解非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重点:温度概念和温标的建立。
难点:温度概念的建立。
3.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概念从物质的微观结构模型出发并结合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应用统计概念和统计方法导出理想气体的压强公式,再结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导出温度公式,从而给出温度的微观解释。
要求掌握统计概念和统计方法的运用,掌握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
从分子力和分子势能曲线来理解分子间的相互碰撞过程;根据实际气体的分子模型,导出气体的范德瓦耳斯方程。
重点:气体压强公式及温度公式的推导。
难点:气体微观模型及统计概念的建立。
第二章:分子动理学理论的平衡态理论8学时理解分布律和分布函数的概念,引出麦克斯韦速度和速率的分布律,理解分布函数的物理意义和归一化条件。
掌握麦克斯韦速率和速度分布函数的数学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理解分布曲线所含的物理意义。
掌握运用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求出三种特征速率并理解其意义;运用麦克斯韦分布律求出给定区间范围内的分子数或分子比率。
了解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的实验验证方法;了解统计规律与涨落现象是不可分割的。
了解玻耳兹曼分布律,了解重力场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自由度,理想气体的内能和热容量。
理解经典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
重点:麦克斯韦分布率的意义及其应用。
难点:运用麦克斯韦分布率求解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