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传统建筑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 住 建 筑 ( 一 )古老的毡 帐建筑 1 . 独特的毡帐建筑。 毡帐建筑作为蒙古包 的雏形 , 是人类移居地面以 后较早的建筑形式之一 。最普遍 的毡帐形式是 由树枝搭成 的呈圆锥状 ,
一
、
外部蒙盖兽皮, 顶端露有树枝 , 有时为使其坚固还搭若干横杆与之交叉。 这种毡帐形式 已经沿用 至今 ,在我国额尔古纳右旗的鄂温克人仍然住 着 种叫做 “ 斜仁柱”的住宅 ,其形式上基本保 留了最古老的毡帐形式 。 2 . 毡帐的地理分布范围及发展。 在毡帐建筑出现 的早期 , 世界其他地区也 有类似的建筑 出现。从北欧 ,东北亚到北美洲都有相似的建筑形式。随 着人们生产力水平 以 及 生产 、生活方式 的转变 , 毡帐建筑发生 了两个方 向的转变 , 一种是基本上保持 了原有的建筑形式 , 就像前面说过 的 “ 斜
一
蒙古包进行着完善。( a ) 牧民的蒙古包最基本 的功能就是居住 ,这就要求 蒙古包能够适应游牧生活 ,并能适应恶劣的 自 然环境 , 所 以蒙古包发生 了由高到低 的变化 ,陶瑙 ( 天窗 ) 也 出现了整体和组合两种形式 。( b ) 王 公贵族也对蒙古包进行改造 。 他们 的改造除了要更适应居住外 ,还增加 了可供享受 的成分。比如部分王公贵族将蒙古包 门的部位增加了过厅 ,
蒙古族传统建筑研究
顾 艳秋
呼伦 贝尔学院美术学院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2 1 0 0 0
【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 了蒙古族传统建筑类型古老的毡 帐建筑、蒙古 包建筑和宗教建筑 的形成 、 发展 、变革,重点针对蒙古 包建筑的演变、基本 形式、变革、特 点及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将蒙古族传统建筑这一优 良建筑文化发扬光 大。 【 关键词 】蒙古族 造型 因素 蒙古 包 建筑 中图分类号:T u. 0 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4 0 6 7 ( 2 0 1 3 ) 0 7 — 2 3 8 —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上逐渐演变成 “ X ) L X X ”相交叉的具有现今蒙古包哈那墙基本形式的墙体 ,
最终才形成由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 ,以等距相互交叉排列起来而行成 ,
整体看上去呈渔网形,交叉处 由皮钉固定的 “ 哈那”墙。“ 哈那 ”墙的出 现标志着蒙古包形式的基本形成 。 正是 由于 “ 哈那”所具有的可伸缩性 、
为 了增大空间,蒙古包增加 了柱。依据蒙古包的大小可以增加两个或者 四个柱 , 并且绘有彩色的龙风图案 , 装饰豪华。如 《 辽史 》 记载的契丹 皇帝的穹庐是 “ 木柱竹灵 ,以毡为盖 , 彩绘韬柱 , 锦为壁衣 。 ”在蒙古人 建立了元 以后蒙古包的装饰就更为豪华。马可波罗行记 中记载:“ 此草原 中尚有一别宫殿 ,纯以竹茎结之 ,内涂 以金 ,装饰颇为工巧,宫顶之茎 上涂 以 漆 ,涂之甚密 , 雨水不能』 菏 i ( c ) 蒙古包发展到较高的成就时出 现了 “ 昔刺斡耳朵” , 就是黄色的营帐的意思。柳贯 《 观昔刺斡耳朵御宴 回》中对这座庞大的营帐作 了如下描述 “ 幕承空柱绣楣 ,彩绳亘地掣文 霓。辰旗忽动祀光下 ,甲帐徐开殿影齐。 ”这座蒙古包 中 “ 深广可容数千 人” 。可见规模大的惊人。另据元代官修政书 《 经世大典 》载,泰定二年 二月二十六 日 “ 敕造上都综毛殿铺设” ,“ 成造地毯二扇 ,积二千三百 四 十三尺。 ”从地毯面积不难想见该殿可容千人以上 。 这些足以看出蒙古包 在当时的营造技术和豪华程度已经相当高超。 4 . 蒙古包的特点 。 ( 1 ) 材料 。 蒙古包 出自草原 、用于草原 , 自 然选材 于草原 ,毡、毛是草原上 与牧 民 生活最为接近、最易取得的材料 ,所以蒙古包采用毡为覆盖物 , 利用毛 来将毡缝在一起 ,木是从蒙古包的雏形一直沿用至今 的,同 样也是取材 于自 然 ,回归于 自 然。同时,蒙古包的覆盖物还有芦苇杆和兽 皮 , 芦苇 杆是根据气候变化而选用的,用于夏季可以通风 、乘凉 。兽皮是最初蒙 古包采用的覆盖物,随着蒙古包 的发展 , 兽皮开始作为装饰品出现在王 公贵族 的蒙古包 内外 ,也成为了身份地位 的象征。蒙古包 的所有用材在 废弃后完全可以回归 自然 ,例如 旧的陶瑙 因其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所 以蒙古人将它放在人畜少去的高地或敖包附近 ,使其在大 自然中风化永 恒 。这种有意或无 意的行为其实正是现今我们所追求的绿色 、环保的理 念。( 2 ) 色彩。蒙古族 自古就有 尚白、蓝 、 红 的习俗 , 蒙古包中就使用 了这三种颜色。从材料上看毛毡本身就是白色 的,用毛毡包裹的蒙古包 就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 , 孕育着一代又一代 的蒙古人 。 在 1 3 世纪 中叶 , 基督教使节 团的威廉 鲁布鲁乞的描述中曾有 “ 他们以白毛毡覆盖在骨 架上面,并常常在毛毡上面涂以石灰或白黏土和骨粉 ,使之更为洁白。 ” 可见当时蒙古先民有 尚白的习俗 。蓝色是天空 的颜色 , 象征着永恒 、 坚 贞 、忠诚 。出现在蒙古包 中的蓝色是作为装饰 的外罩 ,有的蒙古包在顶 棚上会有用蓝布制成的云纹 、莲花的图案装饰 ,这层红色或蓝色的布就
仁柱” 。另一种则发展成 了如今我们看到 的蒙古包式的穹庐毡帐,而这种 穹庐毡帐的发展也并不是一致的 ,不同的民族形成 了带有各 自的民族特 点 的穹庐毡 帐, 如突厥式包顶部稍呈圆形 , 而蒙古式包顶则稍呈圆锥形 , 如今阿富汗的莫戈勒人使用的毡包是顶部带有齐头尖顶 的烟囱 , 传统的 土耳其式蒙古包有五米多高等等。 ( 二 )蒙古包建筑 1 . 毡帐到蒙古包 的演变 。从对北方 草原岩画及相关历史文献 的研究 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古包经历 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随着畜 牧业发展以及 自 然环境的影响,古老的毡 帐出现了墙 ,并 由最初 的简单 的几个 “ ^ ”形支撑 ,发展到 由 “ ^ ”连接而成的 “ MM ”形 ,在其基础
一
、
外部蒙盖兽皮, 顶端露有树枝 , 有时为使其坚固还搭若干横杆与之交叉。 这种毡帐形式 已经沿用 至今 ,在我国额尔古纳右旗的鄂温克人仍然住 着 种叫做 “ 斜仁柱”的住宅 ,其形式上基本保 留了最古老的毡帐形式 。 2 . 毡帐的地理分布范围及发展。 在毡帐建筑出现 的早期 , 世界其他地区也 有类似的建筑 出现。从北欧 ,东北亚到北美洲都有相似的建筑形式。随 着人们生产力水平 以 及 生产 、生活方式 的转变 , 毡帐建筑发生 了两个方 向的转变 , 一种是基本上保持 了原有的建筑形式 , 就像前面说过 的 “ 斜
一
蒙古包进行着完善。( a ) 牧民的蒙古包最基本 的功能就是居住 ,这就要求 蒙古包能够适应游牧生活 ,并能适应恶劣的 自 然环境 , 所 以蒙古包发生 了由高到低 的变化 ,陶瑙 ( 天窗 ) 也 出现了整体和组合两种形式 。( b ) 王 公贵族也对蒙古包进行改造 。 他们 的改造除了要更适应居住外 ,还增加 了可供享受 的成分。比如部分王公贵族将蒙古包 门的部位增加了过厅 ,
蒙古族传统建筑研究
顾 艳秋
呼伦 贝尔学院美术学院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2 1 0 0 0
【 摘 要 】本文主要研究 了蒙古族传统建筑类型古老的毡 帐建筑、蒙古 包建筑和宗教建筑 的形成 、 发展 、变革,重点针对蒙古 包建筑的演变、基本 形式、变革、特 点及功能进行深入分析 ,以期将蒙古族传统建筑这一优 良建筑文化发扬光 大。 【 关键词 】蒙古族 造型 因素 蒙古 包 建筑 中图分类号:T u. 0 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4 0 6 7 ( 2 0 1 3 ) 0 7 — 2 3 8 — 0 2
பைடு நூலகம்
上逐渐演变成 “ X ) L X X ”相交叉的具有现今蒙古包哈那墙基本形式的墙体 ,
最终才形成由长短粗细相同的柳棍 ,以等距相互交叉排列起来而行成 ,
整体看上去呈渔网形,交叉处 由皮钉固定的 “ 哈那”墙。“ 哈那 ”墙的出 现标志着蒙古包形式的基本形成 。 正是 由于 “ 哈那”所具有的可伸缩性 、
为 了增大空间,蒙古包增加 了柱。依据蒙古包的大小可以增加两个或者 四个柱 , 并且绘有彩色的龙风图案 , 装饰豪华。如 《 辽史 》 记载的契丹 皇帝的穹庐是 “ 木柱竹灵 ,以毡为盖 , 彩绘韬柱 , 锦为壁衣 。 ”在蒙古人 建立了元 以后蒙古包的装饰就更为豪华。马可波罗行记 中记载:“ 此草原 中尚有一别宫殿 ,纯以竹茎结之 ,内涂 以金 ,装饰颇为工巧,宫顶之茎 上涂 以 漆 ,涂之甚密 , 雨水不能』 菏 i ( c ) 蒙古包发展到较高的成就时出 现了 “ 昔刺斡耳朵” , 就是黄色的营帐的意思。柳贯 《 观昔刺斡耳朵御宴 回》中对这座庞大的营帐作 了如下描述 “ 幕承空柱绣楣 ,彩绳亘地掣文 霓。辰旗忽动祀光下 ,甲帐徐开殿影齐。 ”这座蒙古包 中 “ 深广可容数千 人” 。可见规模大的惊人。另据元代官修政书 《 经世大典 》载,泰定二年 二月二十六 日 “ 敕造上都综毛殿铺设” ,“ 成造地毯二扇 ,积二千三百 四 十三尺。 ”从地毯面积不难想见该殿可容千人以上 。 这些足以看出蒙古包 在当时的营造技术和豪华程度已经相当高超。 4 . 蒙古包的特点 。 ( 1 ) 材料 。 蒙古包 出自草原 、用于草原 , 自 然选材 于草原 ,毡、毛是草原上 与牧 民 生活最为接近、最易取得的材料 ,所以蒙古包采用毡为覆盖物 , 利用毛 来将毡缝在一起 ,木是从蒙古包的雏形一直沿用至今 的,同 样也是取材 于自 然 ,回归于 自 然。同时,蒙古包的覆盖物还有芦苇杆和兽 皮 , 芦苇 杆是根据气候变化而选用的,用于夏季可以通风 、乘凉 。兽皮是最初蒙 古包采用的覆盖物,随着蒙古包 的发展 , 兽皮开始作为装饰品出现在王 公贵族 的蒙古包 内外 ,也成为了身份地位 的象征。蒙古包 的所有用材在 废弃后完全可以回归 自然 ,例如 旧的陶瑙 因其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所 以蒙古人将它放在人畜少去的高地或敖包附近 ,使其在大 自然中风化永 恒 。这种有意或无 意的行为其实正是现今我们所追求的绿色 、环保的理 念。( 2 ) 色彩。蒙古族 自古就有 尚白、蓝 、 红 的习俗 , 蒙古包中就使用 了这三种颜色。从材料上看毛毡本身就是白色 的,用毛毡包裹的蒙古包 就像散落在草原上的珍珠 , 孕育着一代又一代 的蒙古人 。 在 1 3 世纪 中叶 , 基督教使节 团的威廉 鲁布鲁乞的描述中曾有 “ 他们以白毛毡覆盖在骨 架上面,并常常在毛毡上面涂以石灰或白黏土和骨粉 ,使之更为洁白。 ” 可见当时蒙古先民有 尚白的习俗 。蓝色是天空 的颜色 , 象征着永恒 、 坚 贞 、忠诚 。出现在蒙古包 中的蓝色是作为装饰 的外罩 ,有的蒙古包在顶 棚上会有用蓝布制成的云纹 、莲花的图案装饰 ,这层红色或蓝色的布就
仁柱” 。另一种则发展成 了如今我们看到 的蒙古包式的穹庐毡帐,而这种 穹庐毡帐的发展也并不是一致的 ,不同的民族形成 了带有各 自的民族特 点 的穹庐毡 帐, 如突厥式包顶部稍呈圆形 , 而蒙古式包顶则稍呈圆锥形 , 如今阿富汗的莫戈勒人使用的毡包是顶部带有齐头尖顶 的烟囱 , 传统的 土耳其式蒙古包有五米多高等等。 ( 二 )蒙古包建筑 1 . 毡帐到蒙古包 的演变 。从对北方 草原岩画及相关历史文献 的研究 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蒙古包经历 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随着畜 牧业发展以及 自 然环境的影响,古老的毡 帐出现了墙 ,并 由最初 的简单 的几个 “ ^ ”形支撑 ,发展到 由 “ ^ ”连接而成的 “ MM ”形 ,在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