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材料的结构

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案

无机化学《分子结构》教案 [ 教学要求] 1 .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区别。 2 .掌握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3 .掌握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4 .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及氢键的性质和特点。 [ 教学重点] 1 .VSEPR 2 .VB 法 3 .MO 法 [ 教学难点] MO 法 [ 教学时数] 8 学时 [ 主要内容] 1 .离子键:离子键的形成、离子的特征(电荷,半径,构型) 2 .共价键:价键理论-电子配对法(本质,要点,饱和性,方向性,类型σ 键、π 键)。 3 .杂化轨道理论:杂化轨道理论的提出,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 sp 、spd 等各种类型及举例。 4 .分子轨道理论:分子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分子轨道的能级图,实例- 同核:H2、He 、O2、F2、N2;异核:NO 、HF 。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键级。 6 .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 教学内容] 2-1 化学键参数和分子的性质 分子结构的内容是:分子组成、分子空间结构和分子形成时的化学键键参数:用各种不同的化学量对化学键的各种属性的描述。 键能:在101.3KPa ,298K 下,断开1molAB 理想气体成 A 、B 时过程的热效应,称AB 的键能,即离解能。记为△H ° 298 (AB ) A ─ B (g) =A (g) +B (g) △H° 298 (AB ) 键能的一些说明: 对双原子分子,键能即为离解能,对多原子分子,键能有别于离解能。同种化学键可能因环境不同键能有很大差异。对同种化学键来说,离解产物的稳定性越高,键能越小。产物的稳定性可以从电荷的分散程度、结构的稳定性来判断。 键能越大键越稳定,对双原子分子来说分子就越稳定或化学惰性。 成键原子的半径越小,其键能越大,短周期中的元素的成键能力与其同族元素长周期的相比键能肯定要大得多。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可以想见其成键能力应增大。但F-F 、O-O 、N-N 单键的键能反常地低,是因为其孤电子对的斥力引起。 一般单键键能不如双键键能,双键键能不如叁键键能。但双键和叁键的键能

无机化学:第七章 晶体结构

第七章 晶体结构 二、离子晶体 3、离子极化理论 离子极化的定义——当离子中的电子置于外加电场中,离子的原子核就会受到正电场的排斥和负电场的吸引;而离子中的电子则会受到正电场的吸引和负电场的排斥,原子核与电子发生相对位移,导致离子变形而产生诱导偶极。如图所示,此过程称为离子的极化。 离子极化的强弱取决于两个因素:①离子的极化力;②离子的变形性。 ( a ) 无电场作用 ( b ) 外加电场作用 阳离子、阴离子既有极化力,又有变形性。 通常阳离子半径小,电场强,“极化力”显著。 阴离子半径大,电子云易变形,“变形性”显著。 A 、离子的极化力『主动』 定义:某种离子使异号离子极化而发生变形的能力。 离子的极化力可以用“离子势(?)”或“有效离子势(*?)”来表示。 ?(或*?)→∞?离子极化力→∞。 定义式: =Z r ?(主要用于s 区,p 区) * *= Z r ?(主要用于d 区,ds 区) 式中Z 为离子电荷(绝对值), Z *为有效核电荷,r 为离子半径(pm ),常用 L.Pauling 半径。 离子的极化力与离子的电荷、半径以及离子的电子构型密切相关。 离子的电子构型 ①阴离子:ns 2np 6 8电子构型 ②阳离子价电子分布通式 离子电子构型 实例 1s 2 2(稀有气体型) Li +、Be 2+ ns 2np 6 8(稀有气体型) Na +、Mg 2+、Al 3+ ns 2np 6nd 1~9 9~17 Cr 3+、Mn 2+、Fe 2+ ns 2np 6nd 10 18 Ag +、Zn 2+、Hg 2+ (n-1)s 2(n-1)p 6(n-1)d 10ns 2 18+2 Sn 2+、Pb 2+、Bi 3+ a 、q →∞,0r →,电场强度→∞?离子极化力→∞; b 、离子电荷相同,半径相近时,离子的电子构型决定离子极化力的大小。(18+2)e ,18e ,2e >(9~17)e >8e ;『原因: d 电子云“发散”,对核电荷屏蔽不完全,使 Z *↑,对异号离子极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气体 第一节:理想气态方程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 = R 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 =8.31411--??K mol J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第二节:气体混合物 1、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 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2、Dlton 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3、(0℃=273.15K STP 下压强为101.325KPa = 760mmHg = 76cmHg) 第二章:热化学 第一节:热力学术语和基本概念 1、 系统与环境之间可能会有物质和能量的传递。按传递情况不同,将系统分为: ⑴封闭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只有能量传递没有物质传递。系统质量守恒。 ⑵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能量传递〔以热或功的形式进行〕又有物质传递。 ⑶隔离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没有能量传递也没有物质传递。 2、 状态是系统中所有宏观性质的综合表现。描述系统状态的物理量称为状态函数。状态函 数的变化量只与始终态有关,与系统状态的变化途径无关。 3、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而与其他部分有明确界面分隔开来的任何均匀部 分叫做相。相可以由纯物质或均匀混合物组成,可以是气、液、固等不同的聚集状态。 4、 化学计量数()ν对于反应物为负,对于生成物为正。 5、反应进度νξ0 )·(n n sai k e t -==化学计量数 反应前反应后-,单位:mol 第二节:热力学第一定律 0、 系统与环境之间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称为热。热能自动的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 物体。系统的热能变化量用Q 表示。若环境向系统传递能量,系统吸热,则Q>0;若系统向环境放热,则Q<0。 1、 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以外其他的能量传递形式,称为功,用W 表示。环境对系统做功, W>O ;系统对环境做功,W<0。 2、 体积功:由于系统体积变化而与环境交换的功称为体积功。 非体积功:体积功以外的所有其他形式的功称为非体积功。 3、 热力学能:在不考虑系统整体动能和势能的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微观粒子的全部能量之 和称为热力学能,又叫内能。 4、 气体的标准状态—纯理想气体的标准状态是指其处于标准压力θ P 下的状态,混合气体 中某组分气体的标准状态是该组分气体的分压为θP 且单独存在时的状态。 液体(固体)的标准状态—纯液体(或固体)的标准状态时指温度为T ,压力为θP 时的状态。

无机化学第九章分子结构练习

第九章 分子结构练习 一、填空题 1. SiF 4中硅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该分子中的键角为_____;-26SiF 中硅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该离子中的键角为_________。 sp 3 '28109 sp 3d 2 90 2. BF 3,NH 3,H 2O ,+4PCl 的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中心原子杂化轨道中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有___________。 BF 3>+4PCl >NH 3>H 2O ; BF 3和+4PCl 3. 在C 2H 4分子中,C 和H 间形成______键,C 与C 之间形成______键和______ 键,碳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 σ σ π sp 2 4.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2H 、He 2、B 2、C 2、+2He 、Be 2中,能够存在的有__________, 不能存在的有________。 +2H 、B 2、C 2、+2He ; 2He 、2Be 5.+2O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键级为_________;+2N 的分子轨道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呈__________磁性。 ()()()()()()() 1*p 24p 22p 22*s 22s 22*s 12s 1ππσσσσσ ()()()()()()12422*2222*121p p s s s s σπσσσσ 顺 6.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4ICl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中心原子采用_______杂化轨道成键;PCl 5(g )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中心原子采用_____杂 化轨道成键。 平面正方形; sp 3d 2; 三角双锥; sp 3d

无机化学第四版第七章思考题与知识题目解析

第七章固体的结构与性质 思考题 1.常用的硫粉是硫的微晶,熔点为11 2.8℃,溶于CS2,CCl4等溶剂中,试判断它属于哪一类晶体?分子晶体 2.已知下列两类晶体的熔点: (1) 物质NaF NaCl NaBr NaI 熔点/℃993 801 747 661 (2) 物质SiF4SiCl4 SiBr4 SiI4 熔点/℃ -90.2 -70 5.4 120.5 为什么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 而且熔点递变趋势相反? 因为钠的卤化物为离子晶体,硅的卤化物为分子晶体,所以钠的卤化物的熔点比相应硅的卤化物的熔点高,离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晶格能,NaF、NaCl、NaBr、NaI随着阴离子半径的逐渐增大,晶格能减小,所以熔点降低。分子晶体的熔点主要取决于分子间力,随着SiF4、SiCl4、SiBr4、SiI4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力逐渐增大,所以熔点逐渐升高。 3.当气态离子Ca2+,Sr2+,F-分别形成CaF2,SrF2晶体时,何者放出的能量多?为什么?形成CaF2晶体时放出的

能量多。因为离子半径r(Ca2+)NaCl。所以NaF的熔点高于NaCl。 (2)BeO的熔点高于LiF;由于BeO中离子的电荷数是LiF 中离子电荷数的2倍。晶格能:BeO>LiF。所以BeO的熔点高于LiF。 (3)SiO2的熔点高于CO2;SiO2为原子晶体,而CO2为分子晶体。所以SiO2的熔点高于CO2。 (4)冰的熔点高于干冰(固态CO2);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但是冰分子中具有氢键。所以冰的熔点高于干冰。(5)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石墨具有层状结构,每个碳原子采用SP2杂化,层与层之间作用力较弱,同层碳原子之间存在大π键,大π键中的电子可以沿着层面运动。所以石墨软而导电。而金刚石中的碳原子采用SP3杂化,属于采用σ键连接的原子晶体。所以金刚石坚硬且不导电。 5.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稀有气体是由原子组成的,属原于晶体;×

如何正确看待无机化学

如何正确看待无机化学 殷欣 (青海师范大学化学系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针对无机化学是各大高校面对化学系新生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后所有化学课程的基础,冲破“无机化学需要什么学什么”的狭义性。结合青海师范化学系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对如何学习好这门课程以及这门课程究竟是什么进行探索。 关键词:化学无机化学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inorganic chemistry is the depart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e new to open a required cours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emistry education, and also the foundation of all future chemistry course, break through \"inorganic chemistry need to learn what\" special sex.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qinghai normal, good to how to learn this course and the course exploring what in the world. Keywords: chemistry inorganic chemistry 1、什么是化学? 学习无机化学首先我们不由得要先提到化学,那么什么是化学?化学(chemistry)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一词,若单从字面解释就是“变化的科学”。 化学如同物理一样皆为自然科学之基础科学。很多人称化学为“中心科学”(central science),它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化学对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化学则是人类用以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之一,它是一门历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学科,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它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从开始用火的原始社会,到使用各种人造物质的现代社会,人类都在享用化学成果。人类的生活能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高教版)

注:加黑字体为知识点,加下划线为补充内容。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1)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 第二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和能量关系 (2)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3) 第二节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3) 第三节化学平衡 (3) 第四节化学平衡的移动 (4) 第五节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 (4) 第三章电解质溶液和离子平衡 (4)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 (4) 第二节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4) 第三节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5) 第四节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5) 第五节盐类的水解 (5) 第六节沉淀-溶解平衡 (6) 第七节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6) 第四章氧化和还原 (6)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6) 第二节氧化还原反应与原电池 (7) 第三节电极电势 (7) 第四节电极电势的应用 (7)

第五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7) 第六章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 (8) 第一节共价健理论 (8) 第三节分子间力与分子晶体 (8) 第四节离子键与离子晶体 (8) 第五节离子极化 (8) 第六节其他类型晶体 (9) 第七章配位化合物 (9) 第一节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9) 第二节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9) 第三节配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状况 (9) 第四节熬合物 (10) 第八章主族金属元素(一)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10) 第一节化学元素的自然资源 (10) 第二节碱金属 (11) 第三节碱土金属 (11)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聚集状态 1、气体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扩散性和可压缩性。主要表现在: ⑴气体没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⑵不同的气体能以任意比例相互均匀的混合。⑶气体是最容易被压缩的一种聚集状态。 2、理想气体方程:nRT PV=R为气体摩尔常数,数值为R=8.314 -? 1- 1 mol J ?K 3、只有在高温低压条件下气体才能近似看成理想气体。 气体混合物 1、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体在同一容器中混合时,每一种气体称为该混合气体的组分气体。 2、混合气体中某组分气体对器壁所施加的压力叫做该组分气体的分压。 3、对于理想气体来说,某组分气体的分压力等于相同温度下该组分气体单独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4、(Dlton)分压定律: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混合气体中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 5、流体 6、固体

无机化学-(2)

无机化学-(2)

(4)F-+HSO3-=SO32-+HF 2、解释下列现象 (1)AgI2-和I3-是稳定的,而AgF2-和I2F-不存在? (2)BH3CO稳定存在而BF3CO不能形成? 3—6 有效原子序数(EAN)规则(Effective atomic number) 一、概念 1927年英国化学家西奇维克提出,是指中心原子的电子数和配体给予中心原子的电子数之和。即中心原子形成稳定配合物的EAN应等于紧跟它后面的惰性原子的序数。主要用于羰基及其它非经典配合物结构中。如: [Cr(CO)6]→24e-+12e-=36e- [Fe(CO)5] →26e-+10e-=36e-→Kr(氪) -36e- [Co(NH3)6]3+→24e-+12e-=36e- 对于中心原子三偶数电子的,可直接形成羰基配合物,而一般中心原子为奇数电子的羰基配合物多不稳定,(不能满足EAN),所以它们容易氧化,还原或聚和成多核配合物,以符合EAN要求,如V为23e-,在形成V(CO)6的总电子数为35,它不稳定,易被还原成[V(CO)6]-。而V(CO)6+Na→Na++[V(CO)6]- 又如具有奇电子数的Mn(0),Co(0),它们的羰基配合物以二聚体Mn2(CO)10,Co2(CO)8或混合形式[Mn(CO)5Cl]和[HCo(CO)4]存在,它们的结构,有效原子序数计算如下图: 二、常见配体提供电子数的计算 1、NO:一氧化氮分子虽不是有机配体,但与CO十分类似。能理解成NO+,与CO有相当数目的电子(等电子体)。

NO参加配体是以三电子成键,因而许多有亚硝酰作配体的配合物能符合EAN法则。如: [Co(CO)3NO]→27+6+3=36e- [Fe(CO)2(NO)2] →26e-+4e-+6e-=36e- [Mn(CO)(NO)3] →25+2+9=36e-[Cr(NO)4] →24+12=36e- 2、烷基与金属形成σ键,按单电子计算。对不饱和的碳氢分子或离子可按参加配位双键的π电子数目计算。 如:[Mn(CO)5(C2H4)]+=25e-+2e-+10e--e-=36e- [Cr(C6H4)2]=24e-+2×6e-=36e- [Fe(C4H6)(CO)3]=26e-+4e-+6e-=6e- 3、环戊二烯基和羰基的混合配合物:环戊二烯基作为5个e-,如: [Mn(CO)3(C5H5)]=25+6+5=36e- [Co(CO)2(C5H5)]=27+4+5=36e- [V(CO)4(C5H5)]=23+8+5=36e- 各类配体在计算EAN时所提供的电子数为: H 1 烯烃(每个双 2 键) 3 烷基、酰基 1 烯丙基 (CH2=CH-C H2·) 5 羰基 2 环戊二烯基 (C5H5·) 7 亚硝酰 3 环庚三烯基 (C7H7·) 2 苯基 6 单齿配体 Cl-; PR3等

无机化学第三章

3-1 晶体 3-1-1 晶体的宏观特征 晶体有一定规则的几何外形。不论在何种条件下结晶,所得的晶体表面夹角(晶角)是一定的。晶体有一定的熔点。晶体在熔化时,在未熔化完之前,其体系温度不会上升。只有熔化后温度才上升。 3-1-2 晶体的微观特征 晶体有各向异性。有些晶体,因在各个方向上排列的差异而导致各向异性。各向异性只有在单晶中才能表现出来。晶体的这三大特性是由晶体内部结构决定的。晶体内部的质点以确定的位置在空间作有规则的排列,这些点本身有一定的几何形状,称结晶格子或晶格。每个质点在晶格中所占的位置称晶体的结点。每种晶体都可找出其具有代表性的最小重复单位,称为单元晶胞简称晶胞。晶胞在三维空间无限重复就产生晶体。故晶体的性质是由晶胞的大小、形状和质点的种类以及质点间的作用力所决定的。 3-2 晶胞 3-2-1 晶胞的基本特征 平移性 3-2-2 布拉维系 十四种不拉维格子 类型说明 单斜底心格子(N )单位平行六面体的三对面中有两对是矩形,另一对是非矩形。两对矩形平面都垂直于非矩形平面,而它们之间的夹角为β,但∠β≠90°。a0≠b0≠c0,α= γ=90°,β≠90° 正交原始格子(O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正交体心格子(P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正交底心格子(Q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正交面心格子(S )属于正交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为长、宽、高都不等的长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b0≠c0α= β= γ=90 ° 立方体心格子( B )属于等轴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是一个立方体。单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a0 = b0 = c0α= β= γ= 90 ° 立方面心格子(F) 属于等轴晶系,单位平行六面体是一个立方体。位平行六面体参数为:

高中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无机化学知识点归纳 一、常见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常见分子(或物质)的形状及键角 (1)形状:V型:H2O、H2S 直线型:CO2、CS2 、C2H2平面三角型:BF3、SO3 三角锥型:NH3正四面体型:CH4、CCl4、白磷、NH4+ 平面结构:C2H4、C6H6 (2)键角:H2O:104.5°;BF3、C2H4、C6H6、石墨:120°白磷:60° NH3:107°18′ CH4、CCl4、NH4+、金刚石:109°28′ CO2、CS2、C2H2:180° 2、常见粒子的饱和结构: ①具有氦结构的粒子(2):H-、He、Li+、Be2+; ②具有氖结构的粒子(2、8):N3-、O2-、F-、Ne、Na+、Mg2+、Al3+; ③具有氩结构的粒子(2、8、8):S2-、Cl-、Ar、K+、Ca2+; ④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阳离子:Na+、Mg2+、Al3+、NH4+、H3O+; 阴离子:N3-、O2-、F-、OH-、NH2-; 分子:Ne、HF、H2O、NH3、CH4 ⑤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阳离子:K+、Ca 2+; 阴离子:P3-、S2-、HS-、Cl-; 分子:Ar、HCl、H2S、PH3、SiH4、F2、H2O2、C2H6、CH3OH、N2H4。 3、常见物质的构型: AB2型的化合物(化合价一般为+2、-1或+4、-2):CO2、NO2、SO2、SiO2、CS2、ClO2、CaC2、MgX2、CaX2、BeCl2、BaX2、KO2等 A2B2型的化合物:H2O2、Na2O2、C2H2等 A2B型的化合物:H2O、H2S、Na2O、Na2S、Li2O等 AB型的化合物:CO、NO、HX、NaX、MgO、CaO、MgS、CaS、SiC等 能形成A2B和A2B2型化合物的元素:H、Na与O,其中属于共价化合物(液体)的是H和O[H2O和H2O2];属于离子化合物(固体)的是Na和O[Na2O和Na2O2]。 4、常见分子的极性: 常见的非极性分子:CO2、CS2、BF3、CH4、CCl4、、SF6、C2H4、C2H2、C6H6等 常见的极性分子:双原子化合物分子、H2O、H2S、NH3、H2O2、CH3Cl、CH2Cl2、CHCl3等 5、一些物质的组成特征: (1)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铵盐 (2)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MnO4-、AlO2-、Cr2O72- (3)只含阳离子不含阴离子的物质:金属晶体 二、物质的溶解性规律 1、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限于中学常见范围内,不全面) ①酸:只有硅酸(H2SiO3或原硅酸H4SiO4)难溶,其他均可溶; ②碱:只有NaOH、KOH、Ba(OH)2可溶,Ca(OH)2微溶,其它均难溶。 ③盐:钠盐、钾盐、铵盐、硝酸盐均可溶; 硫酸盐:仅硫酸钡、硫酸铅难溶、硫酸钙、硫酸银微溶,其它均可溶;

无机化学第四章_化学键与分子结构补充习题

第四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补充习题 【选择题】 1.下列卤化物中,离子键成分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CsF>RbCl>KBr>NaI B.CsF>RbBr>KCl>NaF C.RbBr>CsI>NaF>KCl D.KCl>NaF>CsI>RbBr 2.下列物质中沸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H2Te>H2Se>H2S>H2O B.H2Se>H2S>H2O>H2Te; C.H2O>H2S>H2Se>H2Te D.H2O>H2Te>H2Se>H2S 3.既能衡量元素金属性强弱,又能衡量其非金属性强弱的物理量是()。 A.电负性 B.电离能 C.电子亲和能 D.偶极矩 4.Pb2+、Bi3+离子均属何种电子构型()。 A.18 B.18 + 2 C.8 D.9~17 5.下列离子型化合物熔点最低的是()。 A.NaF B.BaO C.SrO D.MgO 6.下列各化学键中极性最大的是()。 A.B-Cl B.Ba-Cl C.Be-Cl D.Br-Cl 7.下列分子中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 A.CHCl 3 B.PCI 3 C.CO2 D.HCl 8.下列分子中,空间构型不是直线的是()。 A.CO B.H 2O C.CO2 D.HgCI 2 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杂化轨道有利于形成σ键 B.杂化轨道均参加成键 C.采取杂化轨道成键,更能满足轨道最大重迭原理 D.采取杂化轨道成键,能提高原子成键能力 10.BF4-离子中,B原子采用的杂化轨道是()。 A.sp B.sp2 C.sp 3 D.不等性sp3 11.下列分子中,构型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是()。 A.CO2 B.PCl3 C.BCl3 D.NH3 12.下列分子中键角最大的是()。 A.PCl3 B.NH3 C.SiCl4 D.CO2 13.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杂化轨道理论是在分子轨道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成键过程中,中心原子能量相近的各原子轨道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新的原子轨道C.形成杂化轨道的数目等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数目之和 D.未杂化的原子轨道与杂化轨道的能量是相同的 14.OF2分子中O原子的杂化方式是()。 A.sp2 B.sp C.sp3 D.sp3不等性15.一般金属有银白色光泽,其原因是金属()。 A.一般是整体 B.存在自由电子 C.密度大 D.价电子少16.共价键若按其成键原子轨道的对称性可区分为()。 A.正常共价键和配位键两类 B.σ键和π键两类

大学无机化学第六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六章化学键理论 本章总目标: 1:掌握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的区别; 2:了解物质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和键参数的关系; 3:重点掌握路易斯理论、价电子对互斥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以及分子轨道理论。4:熟悉几种分子间作用力。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离子键理论 1:掌握离子键的形成、性质和强度,学会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型和半径三个方面案例讨论离子的特征。 2:了解离子晶体的特征及几种简单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初步学习从离子的电荷、电子构象和半径三个方面来分析离子晶体的空间构型。 第二节:共价键理论 1;掌握路易斯理论。 2:理解共价键的形成和本质。掌握价键理论的三个基本要点和共价键的类型。3:理解并掌握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要点并学会用此理论来判断共价分子的结构,并会用杂化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来解释分子的构型。 第三节:金属键理论 了解金属键的能带理论和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 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 1:了解分子极性的判断和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力)以及氢键这种次级键的形成原因。

2;初步掌握离子极化作用及其强度影响因素以及此作用对化合物结构及性质的影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化合物含有极性共价键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KClO3 B.Na2O2 C. Na2O D.KI 2.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能最大的是() A. O2 B.O2- C. O22+ D. O22- 3. 下列化合物共价性最强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LiI B.CsI C. BeI2 D.MgI2 4.极化能力最强的离子应具有的特性是() A.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大 B.离子电荷高,离子半径小 C.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小 D.离子电荷低,离子半径大 5. 下列化合物中,键的极性最弱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FeCl3 B.AlCl3 C. SiCl4 D.PCl5 6.对下列各组稳定性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无机化学结构篇强化练习题

第八章原子结构 一、是非题 1、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能量越高,它与原子核的距离就越远。任何时候1s电子总比2s电子更靠近原子核,因为E2s > E1s。 2、在电子云图形中,黑点越密的地方其几率密度就越大,电子出现的机会就越多;反之,黑点越稀的地方,电子出现的机会就越少。 3、3p电子的电子云图象代表了它在核外空间几率密度的分布而不是径向几率分布。 4、原子中某电子的各种波函数,代表了该电子可能存在的各种运动状态,每一种状态可视为一个轨道。 5、n=2的原子轨道离核的平均距离是n=1的原子轨道离核距离的2倍;m=+2说明该轨道的方向是+2,m=0说明该轨道无方向。 6、氢原子中,2s与2p轨道是简并轨道,其简并度为4;在钪原子中,2s与2p 轨道不是简并轨道,2px,2py,2pz为简并轨道,简并度为3。 7、根据原子轨道能级图和能级高低的顺序,氟原子2p电子能量应比铍原子2s电子能量高。 8、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的元素个数正好等于该周期元素最外电子层轨道可以容纳的电子个数。 9、元素在化合物中的最高氧化数,不一定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次。 10、就热效应而言,电离能一定是吸热的,电子亲和能一定是放热的。 11、原子中某电子所受到的屏蔽效应可以认为是其它电子向核外排斥该电子的效应。 12、根据原子轨道的能级,人们将能量相近的轨道划为同一能级组。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属于同一能级组,它们的能量也很相近。 13、铬原子的电子排布为Cr:[Ar]4s13d5,由此得出,洪特规则在与能量最低原理出现矛盾时,首先应服从洪特规则。 14、s区元素原子丢失最外层的s电子得到相应的离子,d区元素的原子丢失处于最高能级的d电子而得到相应的离子。 15、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递变趋势完全一致,电子亲和能大意味着容易得到电子而不易失去电子,电离能也应该比较大。电离能小的元素,它的电子亲和能也小。 二、选择题 1、玻尔在他的原子理论中: A、证明了电子在核外圆形轨道上运动 B、推导出原子半径与量子数平方成反比 C、应用了量子力学的概念和方法 D、解决了氢原子光谱和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问题 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A、波函数是函数式,原子轨道是电子轨迹 B、波函数和原子轨道是同义词 C、只有轨道波函数与原子轨道才是同义的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对 3、轨道上的电子在xy平面上的电子几率密度为0: A、3Pz B、3dz2 C、3s D、3Px 4、估计一电子受屏蔽的总效应,一般要考虑的排斥作用是: A、内层电子对外层电子 B、外层电子对内层电子 C、所有存在的电子对该电子 D、同层和内层电子对该电子 5、电子的钻穿本领和受其它电子屏蔽的效应之间的关系是 A、本领越大,效应越小 B、本领越大,效应越大 C、上述两种关系都可能存在 D、没有一定关系 6、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顺序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A、轨道能量逐渐降低,但能级顺序不变B、轨道能量基本不变,但能级顺序改变 C、轨道能量逐渐增加,能级顺序不变 D、轨道能量逐渐降低,能级顺序也会改变 7、下列电子构型中,电离能最低的是: A、ns2np3 B、ns2np4 C、ns2np5 D、ns2np6 8、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 A、B B、C C、Al D、Si 9、下列元素中,其电负性依次减小的是: A、K Na Li B、O Cl H C、As P H D、三者都是 10、原子轨道中“填充”电子时必须遵循能量最低原理,这里的能量主要是指: A、亲合能 B、电能 C、势能 D、动能 11、各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中有的出现“例外”的现象,对于这些元素: A、电子填充的三原则不适用 B、电子填充的三原则互相矛盾 C、通常使用的能级图不准确 D、三者都有可能 12、在周期表中,氡(86号)下面一个未发现的同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应该是: A、150 B、136 C、118 D、109 13、下列哪一原子的原子轨道能量与角量子数无关? A、Na B、Ne C、F D、H 14、零族元素中原子序数增加电离能随之减少,这符合哪条规律? A、原子量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B、核电荷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C、原子半径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D、元素的金属性增加致使电离能减小 15、下列原子中,第一电子亲合能最大(放出的能量最多)是: A、N B、O C、P D、S 16、用来表示核外某电子运动状态的下列各组量子数中哪一组是合理的? A、(2,1,-1,-1/2) B、.(0,0,0,+1/2) C、(3,1,2,+1/2) D、(2,1,0,0) 三、填空题 1、宏观物体的运动可用方程F=ma 描述,但微观物体的运动要用量子力学中的描述。它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式。 2、主量子数为4的一个电子,它的角量子数的可能取值有种,它的磁量子数的可能取值有种。 3、填上合理的量子数:n=2、l= 、m= 、ms=+1/2。 4、+3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与S2-离子相同的元素是。 5、元素的电负性数值越大,则在分子中此元素的越强。元素的电离能越小,则此元素的金属性越。 6、微观粒子运动与宏观物质相比具有两大特征,它们是和,说明微观粒子运动特点的两个重要实验是和。 7、氢原子的电子能级由决定,而钠原子的电子能级由决定。 8、Mn原子的价电子构型为,用四个量子数分别表示每个价电子的一定状态,是。 9、在空白处填上元素符号,原子序数或者适当的数字。 (1) 电子排布式为:[Ar]3d24s[ ],元素符号为,原子序数为。 (2) 电子排布式为:[Kr]4d[ ]5s25p1,元素符号为,原子序数为。 (3) Bi(Z=83)电子排布式为:[Xe]4f[ ]5d[ ]6s[ ]6p[ ]。

无机化学 晶体结构习题

第八章晶体结构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离子中,半径依次变小的顺序是( ) 2. A. F-,Na+,Mg2+,Al3+ B. Na+,Mg2+,Al3+,F- 3. C. Al3+,Mg2+,Na+,F- D. F-,Al3+,Mg2+,Na+ 4.NaCl晶体中钠和氯离子周围都是由六个相反离子按八面体形状排列的,解 释这样的结构可以用( ) A. 杂化轨道 B. 键的极性 C. 离子大小 D. 离子电荷 5.石墨晶体是( ) A. 原子晶体 B. 金属晶体 C. 分子晶体 D. 前三种晶体的混合型. 6.关于离子晶体的性质,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所有高熔点的物质都是离子型的物质; B. 离子型物质的饱和水溶液是导电性很好的溶液; C. 熔融的碱金属氯化物中,导电性最好的是CsCl; D. 碱土金属氧化物的熔点比同周期的碱金属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物质中,熔点最低的是( ) A. NaCl B. AlCl3 C. KF D. MgO 8.关于离子极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离子正电荷越大,半径越小,极化作用越强; B. 离子极化作用增强,键的共价性增强; C. 离子极化的结果使正负离子电荷重心重合; D. 复杂阴离子中心离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 9.下列离子最易变形的是( ) A. F- B. CN- C. NO3- D. Br- 10.下列阳离子变形性最大的是( ) A. Na+ B. K+ C. Li+ D. Ag+

11.下列各组离子中,既有较强的极化性又有较强的变形性的一组是( ) A. Li+、Na+、K+ B. Mg2+、Ca2+、Ba2+ C. Ag+、Pb2+、Hg+ D. Cl-、Br-、I- 12.下列化合物熔点最高的是( ) A. MgCl2 B. NaCl C. ZnCl2 D. AlCl3 13.下列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 A. AgF B. AgCl C. AgBr D. AgI 14.下列化合物哪个熔沸点最低( ) A. KCl B. CaCl2 C. AlCl3 D. GeCl2 15.下列氧化物属于离子型的是( ) A. Ag2O B. ZnO C. PbO2 D. BaO 二.填空题 1.离子的结构特征一般包括<1>.离子电荷<2>.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简单离子的电子层构型(除2e.8e,18e外)还有: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同周期元素离子电子层构型相同时,随离子电荷数增加,阳离子半径____, 阴离子半径________. 4.指出下列离子的外层电子构型(8e. 18e (18+2)e (9-17)e ) <1>. Cr___________ <2>. Pb_____________ 5.在同一周期中主族元素随着族数的递增,正离子的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 ___________,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一元素其阴离子半径________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________原子半径. 7.晶体的特性有三: <1>.有固定的几何外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NaCl MgCl2AlCl3SiCl4自左向右各化合物熔点依次__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填下表: 物质晶格结点上质点质点内作用力晶体类型预测熔点高低

无机化学——晶体结构 习题解答

第9章习题解答 一、是非题 1.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单原子离子,阳离子的半径往往小于阴离子的半径。( ) 解:对 2. 离子半径是离子型化合物中相邻离子核间距的一半。() 解:错 3. 同种元素离子的半径随离子电荷代数值增大而减小。() 解:对 4. 仅依据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的相对大小即可决定晶体的晶格类型。() 解:错 5. NaCl晶体中配位数比是6:6,因此每个晶胞中含有6个Na+和6个Cl-。( ) 解:错 6. NaCl晶体是由Na+和Cl-组成的面心立方晶格交错(重叠1/2)排列而成。() 解:对 7. CsCl晶体是由Cs+和Cl-的简单立方交错(重叠1/8)排列而成。() 解:对 8. 每个CsCl晶胞中含有1个Cs+和1个Cl-。() 解:对 9. 每个NaCl晶胞中含有4个Na+和4个Cl-。() 解:对 10. 固体物质可以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解:对 11. 所有无机盐都是离子晶体。() 解:错 12. 任何晶体都存在晶格能,晶格能越大则物质的熔点越高。() 解:错 13. 所有原子晶体的熔点均比离子晶体的熔点高。() 解:错 14. 在常温常压下,原子晶体物质的聚集状态只可能是固体。() 解:对 15. 分子晶体的物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导电。() 解:错 16. 分子晶体的特性之一是熔点均相对较低。() 解:对 17. 原子晶体的特性之一是熔点高。() 解:对 18. 所有层状晶体均可作为润滑剂和导电体使用。() 解:错 19. 某物质可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晶体,这种现象叫做类质多晶现象。() 解:错 20. 石墨晶体层与层之间的主要结合力为金属键。()

北师大、华中师范、南京师范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册)(课后习题 分子结构)【圣才出品】

第3章 晶体结构3-1 给出金刚石晶胞中各原子的坐标。 答:金刚石晶胞中有8个原子,各原子坐标为: 0,0,0;(顶角原子); 11022,,;11022,,;11022 ,,;(3个面心原子);311444,,;131444,,;113444,,;333444 ,, ;(4个分处晶胞4条对角线上的原子)。3-2 给出黄铜矿晶胞(图3-1)中各种原子(离子)的坐标。图3-1 黄铜矿晶胞 答:黄铜矿晶胞中各原子坐标如下: Cu :0,0,0;111222,,;110,24,;130,24 ,。Fe :11022,,;11024,,;10,20,;130,24 ,。S :311448,,;131448,,;113448,,;333448,,;335448,,;315448,,;135448,,;117448 ,,;337448 ,,。

3-3 亚硝酸钠和金红石(TiO2)哪个是体心晶胞(图3-2)?为什么? 图3-2 NaNO2(左)和TiO2(右)晶胞 答:亚硝酸钠是体心晶胞,金红石是素晶胞。 3-4 黄铜矿晶胞(图3-1)是不是体心晶胞? 答:黄铜矿晶胞是体心晶胞。考察方法:体心铜原子与顶角铜原子周围的氧原子的方向相同,而且氧原子上(例如体心铜原子左下前的氧原子与右上前顶角铜原子对比)连接的铁原子的方向也相同(注意:顶角原子是完全等同的,因此,体心原子可与任一顶角原子对比)。 3-5 白钨矿晶体(图3-3)是素晶胞还是体心晶胞?说明理由。

图3-3 白钨矿晶胞 答:白钨矿晶体是体心晶胞,因为处于晶胞顶点的W 原子本身以及其周围环境与处于体心的W 原子以及周围环境相同。 3-6 碳酸氢钠晶胞的投影如图3-4所示,请问:平均每个晶胞含几个相当于化学式 NaHCO 3的原子集合(代号:Z )? 图3-4 NaHCO 3晶胞投影 答:平均每个晶胞含有4个相当于化学式NaHCO 3的原子集合。计算Na 原子数为4×1/2+2=4,所以NaHCO 3原子数也为4。 3-7推算典型离子晶体的各种堆积-填隙模型的堆积球和填隙球的半径比。 答: 表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