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三亚湾海岸地貌与沉积环境研究进展
海岸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
海岸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海岸地貌一直以来都是地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它以其多样性和复杂性而闻名,受到地质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演变过程。
海岸地貌的演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受到海洋、气候、地形、地质构造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海岸地貌的演变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大。
首先,地质构造对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关键作用。
在大陆边缘,地壳板块运动会导致地形的抬升或降低,从而影响海岸线的位置和形态。
比如,强烈的构造活动会导致海岸线的快速侵蚀或抬升,造成海岸地貌的快速演变。
其次,地质成分也是影响海岸地貌的重要因素。
不同地质岩层的抗侵蚀性不同,会导致海岸地貌的多样性。
例如,在硬质岩质地区,海蚀作用相对较弱,岩层岩柱等地貌景观会相对稳定。
然而在软质岩质地区,海浪的冲刷会形成各种奇特的地貌景观,如海蚀洞、海蚀柱等。
最后,海洋水文条件也是影响海岸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
海水的流动速度、流向等会影响海岸线的侵蚀和沉积速度,从而塑造不同的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的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历经数百万年形成了多样丰富的地貌景观。
比如,珊瑚礁海岸地貌是由珊瑚虫的殖民形成,经过长期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壮丽的石灰岩地貌。
沙质海岸地貌则是由潮水和海浪不断地侵蚀和沉积形成,展现出柔和细腻的浪花痕迹。
火山岛的海岸地貌则是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玄武岩地貌,展现出神秘而崇高的气势。
这些不同类型的海岸地貌,展现出地质环境对海岸地貌演变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海岸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紧密相关。
地质构造、地质成分和海洋水文条件等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通过深入研究海岸地貌的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变化和地质环境的演变,为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持续的研究和探索,人类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这一独特而珍贵的地球自然景观。
岬湾海滩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研究现状
2024年 第2期海洋开发与管理115岬湾海滩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研究现状罗时龙1,靳瑞芳2(1.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洋科学技术学院 三亚 572022;2.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理学院 三亚 572022)收稿日期:2023-08-14;修订日期:2024-01-10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M S 052);海南省引进人才启动基金项目(R H D R C 202106).作者简介:罗时龙,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岸动力地貌㊁海滩生态养护和近海沉积环境摘要:文章从岬湾海滩㊁岬角沙丘以及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出发,引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概念模式,总结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常用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指出岬角-海滩-沙丘系统在海岸带输沙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现状,提出应加快海岸风沙资源现状调查㊁加强海岸风沙地貌过程研究以及协调海岸风沙地貌资源开发利用与修复保护,为我国海岸沙丘相关研究明确方向㊂关键词:岬湾海滩;岬角沙丘;岬角沙丘过路输沙;海岸侵蚀与淤积;海岸沙丘资源中图分类号:P 737.1;P 7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24)02-0115-07AR e v i e wo fH e a d l a n dO v e r p a s s i n g i nH e a d l a n d -b a y Be a c h e s L U OS h i l o n g 1,J I N R u if a n g2(1.C o l l e g e o fM a r i n e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H a i n a nT r o p i c a l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a n ya 572022,C h i n a ;2.C o l l e g e o f S c i e n c e ,H a i n a nT r o p i c a lO c e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a n ya 572022,C h i n a )Ab s t r ac t :S t a r t i n g f r o m t h e c o n c e p t s o f h e ad l a n d -b a y be a c h ,h e a d l a n d d u n ef i e l d s a n d h e a d l a n d o v e r p a s s i ng ,thi s p a p e r i n t r o d u c e dt h ec o n c e p t u a lm o d e l o fh e a d l a n do v e r p a s s i n g ,s u mm a r i z e dt h ec o m -m o n l y u s e d r e s e a r c hm e t h o d s a n d r e s e a r c hs t a t u s o f h e a d l a n dd u n e t r a n s p o r t b y ro a d ,a n d p o i n t e do u t t h e i m p o r t a n t r o l e o f h e a d l a n d -b e a c h -d u n e s y s t e mi n c o a s t a l s e d i m e n t t r a n s p o r t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o f c o a s t a l d u n e r e s e a r c h i nC h i n a ,i tw a s s u g g e s t e d t h a t t h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o f c o a s t a l d u n e r e s o u r c e s s h o u l db e a c c e l e r a t e d ,t h es t u d y o f c o a s t a l a e o l i a ns a n d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p r o c e s ss h o u l db es t r e n g t h e n e d ,a n d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o f c o a s t a l d u n e r e s o u r c e s s h o u l db e c o o r d i n a -t e d ,s o a s t o c l a r i f y t h e d i r e c t i o no f r e l a t e d r e s e a r c ho n c o a s t a l s a n dd u n e s i nC h i n a .K e yw o r d s :H e a d l a n d -b a y b e a c h ,H e a d l a n d d u n e f i e l d s ,H e a d l a n d o v e r p a s s i n g ,C o a s t a l e r o s i o n a n d a c c r e t i o n ,C o a s t a l d u n e r e s o u r c e s0 引言全球约有30%的海岸线为砂质岸线,其中约有50%的砂质岸线以岬湾海岸地貌的形态呈现,这些海滩可称为岬湾海滩[1-2]㊂我国海滩资源的整体布局受新构造运动影响显著,亦以岬湾海岸为主要特征,构成复杂多样的砂质堆积地貌,岬湾海岸线约占总海岸线的66%,其中砂质岸线又占岬湾海岸线的近50%[3]㊂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全球还是在我国,岬湾海滩在规模上都占据重要位置㊂在岬湾海滩中,岬角构成自然的边界,在一定116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程度上限制沉积物的运移过程,其中岬角旁路输沙(H B)和岬角沙丘过路输沙(HO)是岬湾海滩沉积物运移的2种方式[4-5]㊂除此之外,岬湾海滩的沉积物运移还受海岸水动力㊁风沙动力以及沉积物特征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岬湾海滩的泥沙运移总是随着时间和空间变化,造成泥沙运移的不连续性和间歇性[5],在计算局部岸段年际沉积物收支过程时必须同时考虑这2种输沙方式㊂对于岬角沙丘过路输沙占主导地位的岬湾来说,岬角沙丘的地貌动力特征㊁地表覆被变化㊁土地利用变化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影响决定沉积物源汇过程,表现为岬角上下游海滩的侵蚀或淤积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研究从最初的野外观察发展到现阶段的遥感㊁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手段,取得一系列新的理论成果,在海岸输沙理论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㊂本研究回顾岬湾海滩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研究现状,梳理其近40年来的发展过程,提出我国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之处,以期促进海岸动力地貌学的发展和革新㊂1研究现状1.1岬湾海滩的分类岬湾海滩通常以天然或人工的岬头为界,包围一段弯曲的砂质岸线㊂岬湾海滩常被赋予不同的名称,如Z e t a(ζ)海滩㊁心形海滩㊁对数螺线海滩㊁锯齿形海滩㊁钩状海滩㊁袋状海滩㊂多数的岬湾海滩是不对称的,由上游弯曲的遮蔽段㊁中间微弯的过渡段和下游平直的切线段组成㊂S i l v e s t e r等[6-7]和H s u等[8]认为岬湾海滩存在静态平衡㊁动态平衡和不稳定3种状态㊂①静态平衡岬湾没有泥沙进入和输出,沿岸输沙率均为零,岬湾总输沙率为零㊂②动态平衡岬湾包括2种:一种是虽然存在不同方向的沿岸输沙,但全年2个方向的输沙率相等,则净输沙为零,海岸没有侵蚀和淤积;另一种是虽然海岸存在净输沙,但相邻2个端面的净输沙相等,海岸仍没有侵蚀和淤积㊂③不稳定岬湾的上下游输沙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不等,海岸出现侵蚀或淤积㊂通常情况下,可根据岬角的个数㊁海滩的形态㊁海湾的开敞与遮蔽情况对岬湾海滩进行分类㊂H s u 等[9]划分4种类型的岬湾海滩,即单型岬湾㊁复型岬湾㊁河口沙嘴型岬湾和连岛沙坝型岬湾㊂①单型岬湾在优势浪的作用下形成单曲线海滩,是最常见的岬湾海滩类型;通常下游无岬角或有突出的规模较小的岬角,海滩基本处于静态平衡状态(图1)㊂②复型岬湾又称凹形海湾,由2个岬角和2条曲线海滩构成,整体上近对称;上下游各有1个岬角,易受季节性的水动力影响,存在季节性的输沙,海滩处于静态或动态平衡状态(图2)㊂③河口沙嘴型岬湾形成于大型岬角的遮蔽段,河流输运物质通常由此入海;由于上游河流沉积物的输入,海滩通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图3)㊂④连岛沙坝型岬湾通常形成于海岛波影区,处于相对较弱的水动力环境,允许沙嘴和沙坝的发育,如山东芝罘岛以连岛沙坝与陆地相连而形成岬湾海滩(图4)㊂图1单型岬湾F i g.1 S i n g l eb a y w i t hs i n g l e c u r v a t u re图2复型岬湾F i g.2C o n c a v eb a y i nd o u b l e c u r v a t u r e s第2期罗时龙,等:岬湾海滩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研究现状117图3 河口沙嘴型岬湾F i g .3 I n l e t s pi t s h e l t e r e db e h i n dh e a d l a nd 图4 连岛沙坝型岬湾F i g .4 T o m b o l oh e a d l a n d -b a y be a c h 1.2 岬角沙丘的概念T i n l e y [10]认为岬角沙丘是海岸沙丘的类型之一,属于地形阻碍沙丘;这种沙丘并不像海岸输沙那样绕过岬角,而是由岬角陆侧路过,是特殊的进积型海岸沙丘;而且其向海洋方向发展而不是向内陆延伸,最终为岬角下游的海滩供沙(图5)㊂J a c k s o n 等[11]认为岬角沙丘有独特的迁移方式,并将其列为海岸沙丘的类型之一㊂此外,在巴西南部海岸㊁南非海岸㊁澳大利亚海岸㊁西欧海岸以及非洲西部岛屿海岸都存在岬角沙丘,学者将其作为单独的海岸风沙地貌类型进行相关研究㊂图5 岬湾海滩岬角沙丘位置F i g .5 H e a d l a n do v e r p a s s i n g du n e f i e l d s a c r o s s t h eh e a d l a n d 1.3 岬角沙丘输沙的概念模型岬角沙丘过路输沙是指在岬湾海滩中通过岬角陆侧沙丘将沉积物从上游海滩输运到下游海滩的过程㊂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过程与岬角沿岸输沙有所区别:岬角沙丘过路输沙是沉积物通过岬角陆侧运移,输沙动力为风沙驱动;岬角沿岸输沙(也称岬角旁路输沙)是沉积物绕过岬角的滨海运移,输沙动力为沿岸流驱动㊂有学者认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应满足3个条件[5]:①岬角上游海滩有充足的物源供应;②岬角地形㊁海滩走向和优势风向满足沉积物运移的条件;③岬角下游海滩作为沉积物源汇有足够的容纳空间㊂一些学者分别提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和岬角旁路输沙的概念模式(图6)[12-15]㊂图6 岬角沙丘过路输沙与岬角旁路输沙的概念模式F i g .6 T h e c o n c e p t u a lm o d e l o f h e a d l a n do v e r p a s s i n g an d h e a d l a n db y p a s s i n g1.4 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相关研究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研究方法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的时空尺度㊂①野外观察是最早的研究方法,同时是最常用的直观观测方法㊂例如:对岬湾海滩侵蚀地貌的野外观察能够看到侵蚀陡坎和陡崖㊁裸露的植被根系㊁倒塌在岸滩上的构筑物,据此可以推断岸滩侵蚀的时间和空间尺度㊂②借助地图软件,通过对比和处理长时间尺度的卫星影像资料,能够大致解释岸滩侵蚀和淤积的原因,计算岸线变化速率,甚至预测演变趋势㊂③通过沉积物测年,在时间框架下分析沉积物的粒度㊁矿物㊁古生物以及岩相特征,能够重建沉积过程,并了解沉积118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物的历史运移路径和源汇过程㊂④通过地形测量,能够揭示岬角-海滩-沙丘系统的地貌变化过程㊂海岸风沙地貌过程研究的测量设备包括R T K-G P S㊁无人机载光谱测量系统㊁激光雷达系统等,也有学者使用浅地层剖面仪研究沉积物的构造特征并反演沉积物的沉积建构㊂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如表1所示[5]㊂表1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其优缺点T a b l e1T h em a i nm e t h o d s o f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a n d i t s a d v a n t a g e s/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 fH O方法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优点缺点野外观察周㊁月㊁年百米最早使用的观测方法,在不借用仪器设备的状况下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最直接方法对缺乏经验的野外工作者不适用遥感年㊁年代百米㊁千米对卫星影像㊁航空照片和视频监测资料进行地理空间信息分析,能够为岬角海滩系统演变提供大量可用信息只能提供某个时刻的影像,不连续沉积物采样月㊁年米㊁百米在潜在的沉积物运移路径上,若沉积物特征相似甚至对等,则很可能发生沿岸旁路或岬角过路输沙,从而了解沉积物的历史运移路径和源汇过程实验室分析时间较长,只能提供小范围的资料地形测量季㊁年百米㊁千米计算沉积物运移速率和沉积物通量需要长期连续观测M c L a c h l a n等[12]运用野外观察的方法最先关注岬角沙丘过路输沙,并报道南非海岸的3个岬角沙丘过路输沙案例,指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是海岸带沉积物输运系统的一部分,岬角沙丘能作为输沙走廊将风沙沉积物从上风向海滩输送到下风向海滩;同时,追溯岬角沙丘地貌的演化历史,指出人类活动造成的沙丘固化阻断沉积物运移通道以及改变海岸带沉积物系统输沙平衡,导致岬角下游产生严重的沉积物 赤字 ,引发岸滩侵蚀与岸线后退㊂有学者在研究南非海岸的岬角沙丘时提出应重视岬角沙丘过路输沙过程,并充分认识海岸带沉积物输运系统的完整性和重要性[16-17]㊂P i n t o等[13]利用遥感影像分析方法研究S a n t i n h o-I n g l e s e s岬角-沙丘-海滩系统中的沙丘变化过程,并对沙丘植被覆被变化㊁城镇化以及沙丘迁移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938-2013年研究区植被覆被增加58%,大面积活动沙丘已逐渐被植被覆盖,沙丘固化过程显著,2002 2014年输沙量减少17%,同时城镇化进程逐年加快,受二者影响,沙丘迁移速率明显降低,从而减少向下游的输沙量,引起岸滩侵蚀㊂B o e y i n g a等[18]的研究表明,如果S a n t i n h o沙丘停止对下游海滩供沙,20年后海滩将后退60m;植被固化和城镇化是引起岬角沙丘动力地貌过程的主要因素,其改变海岸带沉积物运移系统的输沙平衡㊂C a l v e n t o等[19]利用卫星图片和遥感影像研究海岛岬角输沙,认为海岛的海岸带输沙系统也符合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理论,给出海岛沙丘系统沉积物运移的概念模式,指出应从整体观念出发把海岛看成单独系统来研究㊂C l a u d i n o-S a l e s等[20]运用遥感手段分析不同时期的卫星图片来获取岬角沙丘覆被变化状况,半定量地给出岬角上下游的海岸侵蚀和淤积量,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岬角-海滩-沙丘系统沉积物收支失衡和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因素㊂为研究C r e s m i n a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过程, R e b e l o等[21]监测沙丘的地形变化,运用D G P S的R T K模式采集数据,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测量沙丘地形,利用数字地形模型计算单宽输沙量;研究表明,C r e s m i n a海岸沙丘是向前进积的过路沙丘,以平均5m/年的速度向前进积,向下游的单宽输沙量达到40m3/年,形成下游海岸的持续沙源㊂K l e i n等[22]运用同样的方法研究巴西南部海岸的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给出沙丘的储沙量和输沙率,结合前人的研究指出岬角沙丘沉积物收入大于支出,沙丘将持续向下游海滩供沙㊂第2期罗时龙,等:岬湾海滩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研究现状119自M c L a c h l a n等[12]对岬角沙丘过路输沙开展研究以来,世界范围内开展多项相关研究㊂D e r e l e等[5]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 适应自然过程 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学者们分别在各自著作中涉及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内容,指出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的重要性[9,23-26]㊂国内学者董玉祥[27-28]和方海燕等[29]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类型进行研究,但没有对岬角沙丘进行描述,目前我国仍未有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发表㊂2我国海岸沙丘输沙现状2.1海岸沙丘固化严重,活动沙丘锐减乌戈特茉勒等[30]利用地形图和E T M影像数据研究近50年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的沙地变化,结果表明海岸沙地空间范围经历由初期的扩展到后期的缩减变化,如有林沙地的面积由1956年的1.23k m2扩展到2000年的58.44k m2,增加近60倍,而裸沙地面积则不断减少㊂王金华等[31]利用G I S技术分析福建海岸沙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和驱动因素,结果亦表明海岸沙地总体呈减少趋势, 56年间共减少931.53h m2,缩减速度达到17h m2/年㊂廖继武[32]在研究海南西部沿海地区防护林演变规律时发现,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南西部沿海风沙化土地呈减少趋势,到2000年减少到历史最低水平,而防护林面积则一直呈增加势头㊂自20世纪中期以来,典型的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规律表明,从北方到南方的海岸带沙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巨大变化,主要是由裸沙地转变成有林沙地或防护林㊂分析表明,治沙造林和城镇化是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主要驱动力,由此造成海岸风沙地貌植被覆被增加㊁沙丘固化率升高以及原本的活动沙丘变成固定沙丘㊂防护林具有固沙功能毋庸置疑,但同时也阻断风沙的运移路径,从而改变风沙地貌的自然演化规律㊂2.2沙丘海岸侵蚀和淤积严重,灾害地质现象频发根据文献研究可知,对于岬角沙丘过路输沙海岸,岬角陆侧输沙通道是沉积物运移的走廊,上游海滩的沉积物在风驱动下被搬运到下游海滩,并为下游海滩补充沉积物沙源㊂也就是说,岬角-沙丘-海滩组成有机联系的系统,该系统中存在自身的沉积物源㊁沉积物汇和沉积物运移路径,从而保证系统泥沙收支平衡;而泥沙收支平衡一旦被打破,在建立新平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海岸侵蚀和淤积现象㊂通过研究海南峻壁角岬角-沙丘-海滩系统动力地貌过程可以发现,岬角上游的棋子湾海滩近年来有淤积现象,滨海地区遭受风沙的侵扰;为防止风沙进入生活区,人们筑起防沙栅栏,风沙在栅栏的向海侧逐渐积累,形成可见的沙堆并呈现风沙堆积地貌(图7);相应的,岬角下游小角湾海岸侵蚀严重,沿岸防护林被冲刷,木麻黄倒塌或根系裸露,甚至可见高近10m的侵蚀陡崖,显示典型的侵蚀地貌特征(图8)㊂图7岬角上游棋子湾防沙栅栏前的风沙堆积地貌F i g.7 T h e l a n d f o r mo fw i n d b l o w n s a n da c c u m u l a t i o n i n f r o n t o f t h e s a n d p r o o f f e n c e i nQ i z i B a y u p s t r e a mo f t h e c a pe图8岬角下游小角湾的海岸侵蚀地貌F i g.8 C o a s t a l e r o s i o n l a n d f o r m s o fX i a o j i a oB a yd o w n s t re a mof t h e c a p e3我国海岸风沙研究展望罗时龙等[33]和董玉祥等[34]指出现阶段我国须依托野外观测㊁分析实验㊁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 四位一体 多学科协同的技术方法,进行海岸风沙地貌与大气㊁波浪㊁海滩的综合研究㊂从保120海洋开发与管理2024年护海岸风沙地貌以及减少地质灾害的目的出发,开展海岸风沙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治理的协调研究㊂除此之外,针对我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的现状和不足及其与国际研究成果的差距,在新时代背景下应在3个方面加以重视㊂①加快海岸风沙资源现状调查;②加强海岸风沙地貌过程研究;③协调海岸风沙地貌资源开发利用与修复保护㊂参考文献(R e f e r e n c e s):[1] L U I J E N D I J K A,HA G E N A A R SG,R A N A S I N G H ER,e t a l.T h e s t a t e o f t h ew o r l d's b e a c h e s[J].N a t.S c i e n t.R e p.,2018,8(6641):1-11.[2] S H O R T A D,MA S S E L I N K G.E m b a y e d 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l y c o n t r o l l e db e a c h e s,h a n d b o o ko f b e a c h a n d s h o r e f a c em o r p h o d y n a m i c s[M].N e wY o r k:J o h n W i l e y a n dS o n s,1999.[3]蔡锋.中国海滩资源概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9.C A IF e n g.O v e r v i e wo f b e a c h r e s o u r c e s i nC h i n a[M].B e i j i n g:C h i n aO c e a nP r e s s,2019.[4] T H OM B G,E L I O TI,E L I O T M,e ta l.N a t i o n a l s e d i m e n tc o m p a r t m e n t f r a m e w o r kf o rA u s t r a l i a nc o a s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J].O c e a n&C o a s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2018,154:103-120.[5] D E R E K W T,A N D R E W DS.S a n d y b e a c hm o r p h o d y n a m i c s[M].A m s t e r d a m:E l s e v i e r,2020.[6] S I L V E S T E RR,H S UJRC.C o a s t a l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i n n o v a t i v e c o n c e p t s[M].E n g l e w o o dC l i f f s:P r e n t i c eH a l l,1993.[7] S I L V E S T E RR,H S UJRC.C o a s t a l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M].S i n g a p o r e:W o r l dS c i e n t i f i c,1997.[8] H S UJRC,U D A T,S I L V E S T E RR.S h o r e l i n e p r o t e c t i o nm e t h o d:J a p a n e s e e x p e r i e n c e,h a n d b o o ko f c o a s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M].N e w Y o r k:M c G r a w H i l l,2000.[9] H S UJRC,L E EJL,K L E I N A HF,e t a l.H e a d l a n d-b a y b e a c h e s s t a t i c e q u i l i b r i u mc o n c e p t f o r s h o r e l i n em a n a g e m e n t[M].S i n g a p o r e:A d-v a n c e dS e r i e s o nO c e a nE n g i n e e r i n g,2021.[10] T I N L E Y KL.C o a s t a l d u n e s o f S o u t hA f r i c a[R].P r e t o r i a:C o u n c i l f o r S c i e n t i f i c a n d I n d u s t r i a lR e s e a r c h,1985.[11]J A C K S O N D W T,C O O P E RJA G,G R E E N A N.A p r e l i m i n a r y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c o a s t a l s a n dd u n e so fK w a Z u l u-N a t a l[J].J o u r n a l o fC o a s t a lR e s e a r c h,2014,70:718-722.[12] M c L A C H L A N A,I L L E N B E R G E R W K,B U R K I N S H AW JR,e t a l.M a n a g e m e n t i m p l i c a t i o n so f t a m p e r i n g w i t h l i t t o r a l s a n ds o u r c e s[J].J o u r n a l o fC o a s t a lR e s e a r c h,1994,12:51-59.[13] P I N T O M W,M E I R E L E SR,C O O P E RA,e t a l.S a n t i n h o/I n g l e s e s t r a n s g r e s s i v e d u n e f i e l d s y s t e m,S a n t aC a t a r i n a I s l a n d(B r a z i l):t e m p o-r a l v a r i a b i l i t y i n v e g e t a t i o n,m a n m a d e s t r u c t u r e s a n d d u n em i g r a t i o n[A].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s e d i m e n t s:c o a s t a l s ed i me n t s[C].S i n g a p o r e:W o r l dS c i e n t if i c,2015:1-14.[14] R I B E I R O M.H e a d l a n d s e d i m e n t b y p a s s i n gp r o c e s s e s[D].L i s b o n:U n i v e r s i d a d e d eL i s b o a,F a c u l d a d e d eC i e n c i a s,2017.[15] D U A R T EI,T A B O R D A R,R I B E I R O M.E v i d e n c e s o f h e a d l a n d s e d i m e n t b y p a s s i n g a tN a z a r eN o r t eB e a c h,P o r t u g a l[A].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9t h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c o n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c o a s t a l s e d i m e n t s:c o a s t a l s e d i m e n t s[C].S i n g a p o r e:W o r l dS c i e n t i f i c,2019:2709-2721.[16] L a C O C K G D,B U R K I N S H AWJR.M a n a g e m e n t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d e v e l o p m e n t r e s u l t i n g i nd i s r u p t i o no f ah e a d l a n db y p a s s d u n e f i e l d a n di t s a s s o c i a t e d r i v e r,C a p eS tF r a n c i s,S o u t hA f r i c a[J].L a n d s c a p e a n dU r b a nP l a n n i n g,1996,34:373-381.[17] E L K I N G T O NL.M o r p h o l o g y,p a t t e r n s a n d p r o c e s s e s i n t h eO y s t e r B a y h e a d l a n db y p a s s d u n e f i e l d,S o u t hA f r i c a[D].C a p eT o w n:D e p a r t-m e n t o fG e o g r a p h y R h o d e sU n i v e r s i t y,2012.[18] B O E Y I N G AJ,D U S S E L J E ED W,P O O L A D,e t a l.T h ee f f e c t so f ab y p a s sd u n e f i e l do nt h e s t a b i l i t y o f ah e a d l a n db a y b e a c h:ac a s es t u d y[J].C o s t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2010,57:152-159.[19] C A L V E N T OL H,J A C K S O N D W T,C O O P E RA,e t a l.I s l a n d-e n c a p s u l a t i n g e o l i a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s y s t e m s o f t h eC a n a r y a n dC a p eV e r d ea r c h i p e l a g o s[J].J o u r n a l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R e s e a r c h,2017,87:117-125.[20] C L A U D I N O-S A L E S V,WA N G P,C A R V A L H O A M.I n t e r a c t i o n sb e t w e e nv a r i o u sh e a d l a n d s,b e a c h e s,a n dd u n e sa l o n g t h ec o a s to fC e a r aS t a t e,N o r t h e a s tB r a z i l[J].J o u r n a l o fC o a s t a lR e s e a r c h,2018,34(2):413-428.[21] R E B E L OLP,B R I T OPO,MO N T E I R OJH.M o n i t o r i n g t h e c r e s m i n ad u n e e v o l u t i o n(P o r t u g a l)u s i n g d i f f e r e n t i a lG P S[J].J o u r n a l o fC o a s t a lR e s e a r c h,2002,36(S1):591-604.[22] K L E I N A H F,V I E I R A DS,G U I L H E R M ES,e t a l.H e a d l a n d s e d i m e n t b y p a s s i n g a n do v e r p a s s i n g:e x a m p l e s f r o mS o u t h e r nB r a z i l[A].第2期罗时龙,等:岬湾海滩岬角沙丘过路输沙研究现状121 P r o c e e d i n g s o ft h e9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n f e r e n c ei nt h ec o a s t a ls e d i m e n t s:c o a s t a ls e d i m e n t s[C].S i n g a p o r e:W o r l d S c i e n t i f i c,2019: 2722-2734.[23] U T A T.J a p a n's b e a c he r o s i o n:r e a l i t y a n d f u t u r em e a s u r e s[M].S i n g a p o r e:W o r l dS c i e n t i f i c,2010.[24] K L E I N A H F,S H O R T A D.B r a z i l i a nb e a c hs y s t e m s[M].B e r l i n:S p r i n g e r,2016.[25]J A C K S O N D W T,S HO R T A D.S a n d y b e a c hm o r p h o d y n a m i c s[M].A m s t e r d a m:E l s e v i e r,2020.[26]S H O R T A D.A u s t r a l i a nc o a s t a l s y s t e m:b e a c h e s,b a r r i e r s a n d s e d i m e n t c o m p a r t m e n t s[M].B e r l i n:S p r i n g e r,2021.[27]董玉祥.中国温带海岸沙丘分类系统初步探讨[J].中国沙漠,2000,20(2):159-165.D O N G Y u x i a n g.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o f c o a s t a l d u n e s i n t e m p e r a t e z o n e i nC h i n a[J].J o u r n a l o fD e s e r tR e s e a r c h,2000,20(2):159-165.[28]董玉祥.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规律[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26(4):99-104.D O N G Y u x i a n g.T h e c o a s t a l a e o l i a n g e o m o r p h i c t y p e a n d t h e i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i nC h i n a[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Q u a t e r n a r y G e o l o g y,2006,26(4):99-104.[29]方海燕,俎瑞平,张克存.海岸风沙地貌分类研究现状[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248-251.F A NGH a i y a n,Z U R u i p i n g,Z H A N G K e c u n.E x i s t i n g c o n d i t i o no f r e s e a r c ho nc o a s t a l s a n d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i 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J].R e s e a r c ho f S o i l a n d W a t e rC o n s e r v a t i o n,2004,11(3):248-251.[30]乌戈特茉勒,董玉祥,哈斯,等.近50a来河北昌黎黄金海岸沙地变化[J].中国沙漠,2010,30(4):777-782.W u g e t e m o l e,D O N G Y u x i a n g,H AS i,e t a l.C o a s t a l s a n d y l a n d c h a n g e i nC h a n g l i G o l dC o a s t o fH e b e i P r o v i n c e i n t h e l a t e s t50y e a r s[J].J o u r n a l o fD e s e r tR e s e a r c h,2010,30(4):777-782.[31]王金华,董玉祥.1958-2013年华南海岸沙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以福建海岸为例[J].中国沙漠,2015,35(3):582-591.WA N GJ i n h u a,D O N GY u x i a n g.C o a s t a l s a n d y l a n d u s e c h a n g e i n s o u t hC h i n a c o a s t f r o m1958t o2013a n d i t s d r i v i n g f a c t o r s:t a k i n g F u-j i a n c o a s t a s a ne x a m p l e[J].J o u r n a l o fD e s e r tR e s e a r c h,2015,35(3):582-591.[32]廖继武.近百年来海南西部沿海防护林体系演变规律及优化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L I A OJ i w u.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a w s o f t h e s h e l t e r b e l t n e t w o r ka n d i t s r a t i o n a l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c o a s t a l a r e ao fw e s t e r n H a i n a n i nt h e l a s th u n d r e d y e a r s[D].G u a n g z h o u:S o u t hC h i n aN o r m a lU n i v e r s i t y,2005.[33]罗时龙,靳瑞芳,于帆,等.海岸沙丘风暴侵蚀研究现状与展望[J].海洋地质前沿,2016,32(2):1-7.L U OS h i l o n g,J I N R u i f a n g,Y U F a n,e t a l.Ar e v i e wo f s t o r m-i n d u c e dc o a s t a l d u n ee r o s i o n[J].M a r i n eG e o l o g y F r o n t i e r s,2016,32(2): 1-7.[34]董玉祥,李志忠.近40年中国海岸风沙地貌研究回顾[J].中国沙漠,2022,42(1):12-22.D O N G Y u x i a n g,L I Z h i z h o n g.R e v i e wo f c o a s t a l a e o l i a n g e o m o r p h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i nC h i n a i nt h e p a s t40r e a r s[J].J o u r n a l o fD e s e r tR e-s e a r c h,2022,42(1):12-22.。
海积地貌海岸特征
海积地貌海岸特征海积地貌,又称沉积地貌,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它主要分布在海岸线附近的地区,由海水和悬浮物质在海滩、河流和湖泊等地沉积而形成。
海积地貌的特征包括沉积物质的堆积、形态多样的地貌形貌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积地貌的沉积物主要包括碎屑物质和有机物质。
碎屑物质主要由岩石碎屑和矿物粒子组成,它们被海水携带到海岸线附近,并在岸边沉积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例如沙、淤泥和泥炭等。
有机物质主要来自海洋中的生物体,包括海藻、贝壳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遗骸。
这些有机物质在海水中分解和沉积,形成有机质丰富的沉积物。
碎屑物质和有机物质的沉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海积地貌。
海积地貌的形态多样,包括沙丘、海滩、盐湖、红树林等。
沙丘是由风和水的作用形成的,呈现出波浪状、弓形或长条状的形态。
海滩是海岸线上沉积的沙子和砾石组成的地区,它们通常位于滨海地区,是人们休闲、开展水上活动的场所。
盐湖是由海水或湖水在地貌中孤立成片,随着时间的推移,盐水中的盐分逐渐浓缩形成盐碱土,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红树林是一种生长在滨海地区、潮间带和河口附近的特殊植被,它们适应了高盐环境和潮汐的变化,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海积地貌还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体,它们在海积地貌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
海积地貌是各种海洋生物的栖息地,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和繁殖地。
例如,海滩是许多海鸟和海龟的繁殖地,盐湖是许多水禽和候鸟的迁徙栖息地,红树林是许多鱼类和浅水生物的重要栖息地。
海积地貌对人类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它们提供了丰富的渔业资源,支持着沿海地区的渔业产业发展。
同时,海积地貌还是旅游业的重要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海积地貌还能起到一定的环境保护作用,对海岸线进行固沙、防风固土等功能,减轻海岸带的侵蚀和退缩。
此外,海积地貌还能提供河流水域和湖泊水域的补给水源,维持地下水的平衡,保护当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08-海岸地貌
3、近岸流
当入射波浪不垂直于海岸时,便可造成水体 沿海岸流动,形成近岸流。
波 峰 线
波向线
• 1.沿岸流 • 分布在破浪带与岸线之间,流动方向与局部海岸线 平行的一股海流。其成因有两种: • ①当波峰线与岸线斜交时,由于波浪折射作用, 在波浪带与岸线之间产生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 • ②河流入海,咸淡水混合,在盛行风的作用下 形成沿岸流。如长江和钱塘江入海后形成的浙闽沿 岸流和黄海沿岸流等。 • 2.近岸循环流 • 近岸循环流由自外海缓慢输送到碎浪带的整体水流、 沿岸流和离岸向外的裂流三部分组成。 • 波峰线与岸线平行或斜交(沿岸流的雍水作用)均 可形成。
②潮汐的成因
●内因:海洋水体; ●外因:天体引潮力。月球引潮力是 太阳的2.17倍。
顺潮
对潮
③潮汐的类型
◆半日潮:在一个太阴日(24小时50分)内, 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而且两相邻高潮或 低潮的潮高几乎相等,涨落潮时也几乎相等。 潮汐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故又称为赤道 潮或分点潮; ◆全日潮:半个月内,有连续7天以上在一 个太阴日内,只有一次高潮和一次低潮,这 样的潮汐称为全日潮。北部湾是世界上最典 型的全日潮海区之一。 ◆混合潮:在一个太阴日内,也有两次高潮 和两次低潮,但潮差不等,涨潮时和落潮时 也不等。
③深水波与浅水波
★深水波——水深相对波长很大的波 (水深 > L/2 ),水质点运动轨迹 为圆形,又称表面波或短波;深水波 作用的极限水深等于一个波长,该深 度称为波浪作用基面或波底; ★浅水波——水深相对波长很小的波 (水深< L/2 ) ,水质点运动轨迹 为椭圆形, 又称长波; 浅水波与深 水波比较,波速减小,波长变短,波 高增加。
第六节 生物作用形成的海岸
• 一、珊瑚礁海岸 • 岸礁、堡礁、环礁 • 二、红树林海岸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第四章测评(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四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
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2.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①多溶洞、峰林②地表崎岖不平③岩石呈深红色④西北地区广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题,读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发育的顺序: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乙);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下渗和溶蚀(丙);地下水到达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丁);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甲)。
第2题,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
2.A“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其独特的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5为地下暗河,因淀积作用形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4.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是环境变化的记录器,随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3题,地下暗河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都是在流水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和3之间为裂隙。
第4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4.C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5.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B.乙C.丙D.丁6.海浪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景观是()A.甲B.乙C.丙D.丁,甲图为角峰,属于冰川侵蚀地貌;乙图为海蚀柱,属于海岸侵蚀地貌;丙图为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丁图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口。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保护对策研究_金羽
一、前言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过渡地带,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受人类干扰最大的生态系统。
由于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过渡性和脆弱性,对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敏感。
海岸带生物多样性下降、环境污染、赤潮污染、台风和风暴潮影响、洪涝灾害、海水入侵、海岸侵蚀等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生态退化问题,已威胁到海岸带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海岸带生态系统,并且在珊瑚礁、红树林、海洋生物、海洋水质污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是一个岛屿省份。
自20世纪80年代未以来,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海南岛海岸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
位于海南岛海岸带上的海南省沿海12个市县的人口总和约占海南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它既是海南省人口比较集中区域,又是经济发展较快的区域,然而,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天然森林的开发,使海岸带生态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明显削弱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本文以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变化为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试图利用系统生态学的方法分析海南省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及其原因,探索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期为海岸带开发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特征海南岛海岸线总长1528km,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提供的遥感解译数据,2005年海南岛环岛海岸带面积为8743km2,占海南岛总面积的25.7%;其中林地面积最大,占海岸带面积的52.2%,其次为耕地占30.7%。
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有天然林、红树林、珊瑚礁、河口、潟湖、农田湿地等生态类型,这些生态系统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而且是海南省生态系统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1.森林海南岛海岸带分布的天然林、海防林和红树林等森林生态系统是海岸带生态安全的保海南岛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保护对策研究金羽1、2欧阳志云1林顺坤2王效科(1.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100085;2.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海口570203)摘要本文以海南岛海岸带为案例,分析了海岸带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了海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提出海岸带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以期为海岸带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海南岛西南部砂质岸滩沉积特征
1许宗藩 . 西南 海岸 地貌 .中山大 学地 质地 理系 编. 南 岛 自然 地理 1 琼 海 论 文集 . 州 :中山大 学, 94 广 16 .
18 . ,女 ,在读 硕士 ,主要 从事 海岸 带资 源与环 境研 究 。 作者 简介 王敏 京 ( 9 6 ) 4 76 ) 基金 项 目 中国 自然科 学基 金 ( 0 7 0 3
c om bna in fs nd.itca .Se i e tg an i ei ne n n rfo a h t e rs r nd fo ou h t rh i to o a sl— ly d m n r i sz Sf ra d f e r m be c o n a —ho ea r m s t o no t i i
据 。
也 有 部 分 样 品 取 样 于 河 口附近 或 不 受波 浪 作 用 的特 大 高潮位 ,粒 度 频率 曲线 表现 出双 峰 态 。
42 近 岸沉 积物 粒度 特 征 .
根 据 龙沐湾 近 岸水 下 1 个沉 积物 粒度 分析 结 2
果 ( 限于篇 幅 ,仅 列表 一个 代 表断面 L DC 沉积 样 品粒度 结果 , 表 I , 见 ) 中值 粒 径差 异较 大 , 2 65) 在 - .q 之 间 ,有 砂 、粉砂 质 砂 、砂质 粉砂 、粉 砂 等类 型 , 粉砂 含 量大 都在 5 %以上 , 品分 选 系数在 00 ~ 0 样 .1 1 之 间,大 都分选 很 好或较 好 。粒度 频 率分 布 曲线大 都呈 单峰 态 ,除潮 下带 样 品外 ,其 他 样 品 曲线 较平
等 深线 内布 置 了 4个 调查 断面 ,每 个 断面 设 3个 底 质采 样 点 ( 1 图 ),共 取得 1 2个样 品 ,采取 筛析 法 和激 光粒度 分 析 法相 结 合 的 方法 处 理 , 于 大于 对 2mm的粒 径组 分采 用 国家标 准检 验筛 筛选 后称 重 ,
海南岛北部海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
海南岛北部海湾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曾维特;张东强;刘兵;杨永鹏;张航飞;吴多誉;王晓林【期刊名称】《海洋地质前沿》【年(卷),期】2024(40)5【摘要】对海南岛北部海湾(海口湾、铺前湾、木兰湾和东寨港)192站位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分析,基于粒级组分划分沉积物类型,利用Flemming三角图式法进行沉积动力分区,采用二维粒径趋势分析模型(GSTA)分析沉积物输运趋势。
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包括砾、砂质砾、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其中,砂分布面积最广,其次为粉砂质砂,沉积物粒度由南往北依次呈“细—粗”旋回式变化,近岸和口门外砂体分选性较好,东寨港内湾和琼州海峡中部沉积物分选性差。
研究区整体以偏高能环境为主,物质输运方式包括河流输沙、海岸侵蚀、沿岸输沙和底床剥蚀,其中,北部海峡潮余流作用强劲,表层沉积物存在EW向输运趋势;海湾中部受波浪和潮流的共同影响,于白沙浅滩处(如意人工岛)形成一个沉积汇聚中心;河口区受波浪、径流和潮流季节交替性作用控制,洪季时口门形成的堆积沙体,在NE向浪和W向沿岸流的侵蚀搬运作用下,向西输运至海口湾;近岸区主要受波浪改造作用影响,其中,铺前湾和木兰湾海域沉积物由海向岸搬运,趋势与波浪和涨潮流作用方向一致;东寨港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物无明显输运趋势。
研究结果揭示了本区海湾现代沉积特征及陆海交互作用,可为海岸侵蚀防护、航道安全保障和海洋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页数】9页(P10-18)【作者】曾维特;张东强;刘兵;杨永鹏;张航飞;吴多誉;王晓林【作者单位】海南省海洋地质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南省海洋地质调查局;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零七地质队【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736.2【相关文献】1.南海北部陆架坡折附近表层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和其输运趋势2.福建诏安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输运趋势分析3.南海中沙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输运趋势4.安达曼海东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净输运趋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理丨江苏省盐城五校联盟2025届高三10月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考试地理试卷及答案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联盟校第一次学情调研检测高三年级地理试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本试卷中所有试题必须作答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否则不给分.2.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上.3.作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将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填涂答案选项.)甲、乙两地点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迹。
某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A.80米B.110米C.170米D.220米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A.道路①为直线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C.道路③最长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道路重合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最适合行车的是()A.道路①B.道路②C.道路③D.道路②和③2024年9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下表示意二十四节气排列顺序。
完成下面小题。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玉小木大寒4.白露节气前后各一个月,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是()A.越来越快B.越来越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5.与白露节气昼长大致相同的节气是()A.芒种B.惊蛰C.清明D.寒露太阳时是以太阳日为标准来计算的时间,可分为真太阳时(各地日晷时间)与平太阳时(由各地经度计量的地方时)。
由于地球公转速度等因素的影响,真太阳时可能比平太阳时推迟或提前。
图为“真太阳时与平太阳时的时差曲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时空演变的影响
海南岛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碳储量时空演变的影响段璇瑜;龚文峰;孙雨欣;刘铁冬;邱新彩;张阳阳【期刊名称】《水土保持通报》【年(卷),期】2022(42)5【摘要】[目的]预测未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LULCC)及其对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为区域土地利用决策和碳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基于30 m分辨率的海南岛1990,2000,2010,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解译数据,运用ArcGIS与InVEST模型,探究土地利用时空演变及碳储量响应状况,并引入GeoSOS-FLUS模型预测研究区2030年土地利用多情景变化特征及其对未来不同情景下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机制。
[结果]①1990-2020年研究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
未利用地和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②30 a间LULCC导致区域碳储量持续减少,达到1.50×10^(6)t且年变化率为5.00×10^(4)t/a。
建设用地的大肆扩张及林地退化是导致碳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未利用地→草地”为碳储量增加中最明显的图谱变化,“草地→林地(人工林地)”是碳储量减少中最显著的图谱变化。
③2020-2030年的3种预测情景中,林地仅在生态优先情景下得到了有效保护,且面积增加了11.91 km^(2)。
建设用地在3种预测情景中均呈现不同程度扩张态势,且发展优先情景涨幅最大。
[结论]海南岛大面积高碳密度的天然草地转换为低碳密度的人工林地,高碳区转变为低碳区,区域固碳能力削弱。
应采取提高林地、草地等地类比重等一系列的土地利用调控政策,加大区域碳源向碳汇转换的优化发展。
【总页数】11页(P301-311)【作者】段璇瑜;龚文峰;孙雨欣;刘铁冬;邱新彩;张阳阳【作者单位】海南大学林学院;海南大学智慧林业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X87【相关文献】1.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的2010-2016年新疆尉犁县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2.土地利用变化驱动下洛阳市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异3.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密度及碳储量变化的影响——以黑龙江省大庆市为例4.基于InVEST模型的江苏海岸带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5.基于InVEST模型的辽宁省海岸带碳储量时空变化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三亚三美湾和鹿回头湾人工沙滩设计_莫文渊
烄Xs* =0.156LB* 当 Xb* <0.5时 烅Xs* =0.317LB* 当0.5≤ Xb* <1.0时 烆Xs* =0.377LB* 当 Xb* ≥1.0时 式中:无因次参数 Xb* = Xb/XB ,Xs* = Xs/XB , LB* = LB/XB ; Xb 为破波线与 岸 线 间 的 距 离 (本 工 程 Xb = 100 m); Xs 为沙嘴突出岸线的长度(这 里 可 认 为 是 人 工 沙 滩 的 干 滩 宽 度 ); XB 为堤离岸距离; XL 为堤长。 通过上式 反 推 计 算 可 以 得 到 潜 堤 离 岸 距 离 XB ≈220m,稳定干滩 宽 度 在 45 m 以 上。 因 此, 在拦沙潜堤外侧 约 120 m 处 布 置 一 道 防 波 潜 堤, 防波潜堤呈外凸形布置(近似弧形),长288 m,主 要作用是削减外 海 波 浪,防 波 潜 堤 与 拦 沙 潜 堤 之 间 的 缓 冲 水 域 ,有 利 于 波 浪 的 进 一 步 削 减 和 破 碎 。 海 滩 整 治 与 改 造 总 平 面 布 置 见 图 2。
the Sanmei Bay and Luhuitou Bay
2 人工沙滩平面布置
2.1 三 美 湾 人 工 沙 滩 平 面 布 置 根据海湾岬角 的 形 态、岸 滩 及 水 下 岸 坡 的 走
势 、现 有 海 滩 岩 的 分 布 情 况 ,确 定 采 用 拦 沙 和 防 波 两道潜 堤。 拦 沙 潜 堤 布 置 于 水 下 岸 坡 坡 度 变 陡 处 ,即 破 波 水 深 (闭 合 水 深 )附 近 ,两 端 分 别 接 东 西 岬 角 ,呈 内 凹 形 布 置 (近 似 弧 形 ),其 主 要 作 用 是 拦 截 横 向 波 浪 输 沙 ,与 东 西 拦 沙 堤 共 同 作 用 ,减 少 人
三亚地理位置介绍
三亚地理位置介绍三亚,位于中国海南省,是我国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旅游城市之一。
它坐落在海南岛的最南端,地理位置独特,风景秀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
本文将为读者详细介绍三亚的地理位置,以便更好地了解这座美丽岛城。
一、地理坐标三亚的地理坐标是北纬18°14′,东经109°30′,处于北半球的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域。
它东临世界第三大海湾——琼州海峡,南濒南海,与菲律宾巴拉望岛隔线相望,是南中国海沿岸著名的海滨城市之一。
二、地形地貌三亚地势较为平坦,整体呈南北呈细长形状。
它的西部是海拔1000多米的大东岭山脉,山间有深谷和溪流,山势陡峭,气势雄伟。
东部是广阔的大海,拥有长长的海岸线和细腻的沙滩。
沿海地区多为沙质低洼平原,且生态环境良好。
三、气候特点三亚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温适宜,常年高温多雨。
夏季炎热潮湿,气温可达30℃以上;冬季温暖宜人,气温稳定在20℃左右。
四季分明,没有严寒和酷暑,是赏花和海滨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四、地理特点1. 世界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典范三亚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被誉为世界热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典范。
它的空气湿度相对较高,降雨充沛,绿树成荫,花果飘香,气候宜人,是人们追求度假和避暑的理想温馨之地。
2. 珊瑚礁的海底奇观三亚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享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
其海域广阔,有着丰富的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世界上最北端的热带海洋性珊瑚礁群落。
这些珊瑚礁群落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护区,吸引了众多潜水爱好者和海洋科考团队。
3. 汇聚多元文化的交汇点三亚地理位置独特,是汇聚多元文化的交汇点。
因为其地处东南亚与中国的交界处,所以这里汇集了中华文化、东南亚文化和南洋文化的交融,具有浓厚的异域风情。
这也使得三亚成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城市。
总结:以上是对三亚地理位置的介绍。
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三亚的地理位置为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海岸地貌地理报告
海岸地貌地理报告1. 概述海岸地貌是指地球表面上陆地与海洋交界处形成的地形特征和地理形态。
它是海洋力量与陆地物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地貌景观和地理特征。
本报告将对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和总结。
2. 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海岸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波浪侵蚀波浪是海岸地貌发育的重要动力源。
波浪的冲击力和侵蚀作用会导致海岸线不断后退,形成悬崖、海蚀平台等特征。
2.2 潮汐作用潮汐是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对地球产生的影响所引起的,它会导致海平面上升和下降。
潮汐的作用会影响海岸线的位置和形态,形成河口、海角、浅滩等特征。
2.3 沉积作用海水中悬浮的沉积物在波浪和水流的作用下沉降到海岸区域,形成沙滩、沙丘等特征。
3. 海岸地貌的特征海岸地貌具有以下几个特征:3.1 海岸线的多样性由于不同地质、水动力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海岸线在形态上呈现出多样性。
有的海岸线呈直线型,有的则呈弯曲型,形成了各种形态各异的海湾、海角、半岛等地貌。
3.2 海岸地貌的高度变化海岸地区的高度变化非常明显,有的地方海岸峭壁数十米高,有的地方则是沙滩和沙丘,高度不平均,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效果。
3.3 海岸地貌的多样性海岸地貌丰富多样,有的地方是岩石海岸,有的地方是沙质海岸,还有的地方是淤泥滩涂等。
不同的地貌类型给人带来了不同的游览、休闲和科研价值。
4. 海岸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岸地貌对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旅游和观光海岸地貌的美丽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和观光者。
沙滩、海湾、海角等地貌特征成为了各地旅游的热门景点,带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4.2 渔业和海洋资源利用海岸地貌提供了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
海岸地区的渔业和海洋资源利用成为了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4.3 灾害防护和海洋工程海岸地貌是海岸防护和海洋工程的重要依据。
了解海岸地貌的特征和变化,有助于更好地进行灾害防护和海洋工程的规划和建设。
三亚湾海岸地理题
三亚湾海岸地理题介绍三亚湾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三亚湾位于中国海南岛的南部,是中国四大湾之一,是中国海南省三亚市的重要景点和旅游胜地。
•湾口位置:三亚湾的湾口主要位于三亚市区的东南部,东临大东海,南界诸安东半岛,西至珠江南盆地。
•形状特征:三亚湾是一个狭长的弯曲湾,呈“一”字型,湾口宽约2.2千米至3.5千米,湾面宽约4.5千米至5.5千米,湾内长度约21.6千米,总面积约82.2平方千米,湾深一般在10-30米之间。
三亚湾的地质构造湾口附近的构造特征•岩性:三亚湾湾口附近主要由新生代碎屑岩和湾口边际的沉积物组成。
岩石类型包括石英砂岩、砾岩、泥岩等。
•结构特征:三亚湾湾口附近有断裂和褶皱构造的存在,表明该地区经历了地壳运动的影响。
湾内的构造特征•湾内分布:整个三亚湾内分布有若干岛屿,包括西岛、东岛等。
这些岛屿是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海底隆起所形成的。
•海底地貌:三亚湾海底地貌多样,包括浅滩、海底山脉、海底峡谷等。
这些地貌形成于长时间的海洋侵蚀过程中。
•珊瑚礁分布:三亚湾是中国南海重要的珊瑚礁分布区之一。
珊瑚礁是由珊瑚动物的骨骼堆积而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亚湾的海洋环境水质特征•温度:三亚湾年均海水温度约为24-28℃,属于热带海洋气候,适宜各类海洋生物繁衍生息。
•盐度:三亚湾海水盐度相对较高,一般在32-35左右,与世界其他热带海洋相似。
•透明度:三亚湾海水透明度较高,能见度较好,一般可达10-30米,适宜进行水下探险活动。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植物:三亚湾富含各类海藻、海草、珊瑚等,是中国南海重要的海洋植物分布区之一。
•海洋动物:三亚湾的海洋动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
其中,珊瑚礁区域还是众多热带鱼类的栖息地。
三亚湾的保护与规划保护措施•生态保护区:三亚湾设立了生态保护区,限制捕鱼、采砂等破坏性活动。
•珊瑚礁保护:针对三亚湾的珊瑚礁资源,相关部门制定了珊瑚礁保护计划,加强监测和保护措施。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0/31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
PPT文档演模板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
过去的三亚湾美丽如画,几乎没有什么污 染,海水是蔚蓝的,沙滩是白净的,植被 是丰盈的,弯弯的海岸线上分布着基岩、 沙岸、珊瑚礁、红树林、绿色植被等海岸 资源。
沙岸资源丰富,海岸带沙滩长、 沙坝高, 是海岸带中最具有旅游价值的资源。沿岸 丰富的这些珊瑚礁资源、绿 色植被资源和 原始沙滩资源,对海岸起着防浪防潮护岸 的作用,是防止海岸被 侵蚀的一道天然屏 障。
• 如图所示,可以看出在还没大力开 发的情况下就仅剩了微量的原生植被。 对此,交汇处的生态恢复具有很大 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PPT文档演模板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
PPT文档演模板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
•一 现状分析
1 海岸侵蚀加剧,岸线后退明显
• 几年来,随着开发建设大潮,由于缺乏对海 岸沙滩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不恰当的海岸工 程设置及海滩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 例如沿海而建的一处处旅游、房地产项目, 也开始不同程度地“蚕食” 着我们为之骄 傲的海岸线。
PPT文档演模板
形地貌及原生护岸植被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PPT文档演模板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
3.1.植被破坏分析
• 原有植物就是这样被侵蚀机,从植物开始以海岸线不断 后退为止。我们可以看到有了原生 态植被也就有了那一小片其生存的
“绿洲”。
PPT文档演模板
三亚湾生态环境演变案例
• 海坡旅游开发区的海滩烧烤污染异常严重,禁 而不止,烟雾缭绕,垃圾遍地;违规拉网捕鱼, 随意放置船只、网具的现象屡禁不止;节假日 市民及游客随意燃放的烟花炮竹也造成了较大 的污染。
海南岛海湾的特征分析和开发利用探讨
溻 湖一 潮汐 通 道 地 貌 体 系 组 成 的 海 岸 。海 南
岛 的港 湾 ( 海 湾 )海 岸 由 于其 重 要 的地 理 位 置 和特 殊 的 自然 资 源 已 经 成 为 投 资 开 发 、经 济 活 动频 繁 的 地 带 。投 资 开 发 利 用 活 动包 括 港 口码 头建 设 、 围填 海 、滨 海 旅 游 和 沿 岸 养 殖 等 ,人
从 行政 区划 分 布 来 看 ,三 亚 市 和文 昌 市 海
国家战 略 ,海 南 岛 海 湾 的开 发 利 用 可 预 见 也 将
达 到更 高 的 程 度 , 因此 系 统 研 究 海 南 岛 海 湾 的 特 征对 合 理 开 发 利 用 、保 护 海 湾 资 源 具 有 重 要 的意义 。
按 照海 湾 的开 敞度 进行 分类 ,海 南 岛开 敞 、半 开 敞型海 湾有 5 5个 , 占8 0 . 9 ;封 闭 、半 封 闭型海 湾 1 3个 , 占 1 9 . i 。在 分析 海南 岛海湾 特征 基础 上对海 南 岛海湾合 理开 发利 用 和保
护进行 了探 讨 。 关 键 词 :海 湾 ;特 征 ;海南 岛
湾 最 多 ,各 有 1 0个 ,其 海 湾 海 涂 总 面 积 分 别
为 2 5 . 0 6 k m 和 9 0 . 2 9 k m ;其 次 是 万 宁 市 ,
有 海 湾 8个 , 海 湾 海 涂 总 面 积 为 1 4 . 1 I k m ;
陵水 县 、东方 市 、临 高 县 海 湾 数 量 各 为 6个 ; 而海 口市 、琼 海 市 、 乐 东 县 、 昌 江 县 、儋 州 市 、澄 迈 县海 湾 数 量 相 对 较 少 ,其 中儋 州 市 海
是火 山熔 岩所 构 成 的 岬 角港 湾 海 岸 ,有 由沙 堤
海岸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
海岸地貌的演变与地质环境海岸地貌是指海洋和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受海洋动力作用和地质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多样的地形特征。
海岸地貌的演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力量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探讨海岸地貌的演变以及地质环境对其的影响。
一、海岸地貌的演变1. 海浪侵蚀海浪是海岸地貌演变的主要动力,它通过碰撞、磨蚀、冲刷等方式,塑造了海岸线的形状。
海浪的能量由于受到海岸地质条件的限制而发生变化,造成了不同类型的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平台等。
2. 潮汐作用潮汐是潮汐力量驱动下的海岸地貌演变的重要因素。
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和潮流的强弱都会对海岸岩石和沉积物产生影响,形成潮间带、海湾和河口等特征。
3. 海流运动海流的流动也会对海岸地貌产生影响。
强大的海流会冲刷和沉积海岸线附近的沉积物,促使海岸线的后退或前进。
此外,季风和洋流等因素也会对海岸地貌的演变起到重要作用。
4. 海平面变化海平面的变化也是海岸地貌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冰融化和冰川的消融,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
这导致了沿海地区的海岸线后退,造成了河口的淤积和沿岸地区的退化。
二、地质环境对海岸地貌的影响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对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板隆起和下陷、断裂的活动等地壳变动常常造成新的海岸地貌特征的形成,如峡湾和海峡,岛屿等。
2. 沉积物特征地质环境中的沉积物特征对海岸地貌演变起着重要作用。
岩石的可溶性、抗风化性以及沉积物的堆积特征都会影响海浪、潮汐和海流的作用效果,从而决定了海岸地貌的类型和形成过程。
3. 地层结构地层结构对海岸地貌演变也有重要的影响。
地层的不均匀性和层理构造的存在会导致不同区域海岸地貌的差异。
比如,由于地层的抗风化性不同,某些区域会形成海蚀崖,而另一些区域则可能形成沙丘。
4. 地球化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如海水的盐度、海底地下水的渗漏等都会对海岸地貌的演变产生影响。
海水的化学成分可通过溶解岩石和沉积物的过程造成海岸悬崖的侵蚀,而地下水的渗漏可以引起地表沉降和沙丘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pen Journal of Nature Science 自然科学, 2016, 4(4), 392-400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6 in Hans. /journal/ojns /10.12677/ojns.2016.44048文章引用: 李力, 李占钊. 海南三亚湾海岸地貌与沉积环境研究进展[J]. 自然科学, 2016, 4(4): 392-400.Research Progress on Coastal Geomorphology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Sanya Bay in HainanLi Li 1,2, Zhanzhao Li 1,2,31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Guangzhou Guangdong2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ineral Resources,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Guangzhou Guangdong 3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BeijingReceived: Oct. 21st , 2016; accepted: Nov. 8th , 2016; published: Nov. 11th, 2016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he modern Sanya Bay coast is most located in the wide Dashaba coast, and is Sandy accumulation coast by Active wave: both ends of the bay are the bedrock coastal because marine-abrasion. And the coral reefs are distributed in different degrees. As a whole, as the wave action, Sanya Bay is a large open embayed coast. But the tidal current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are also active in some coastal areas. Therefore, Sanya Bay coastal landform types are abundant. 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coastal Sanya Bay, and preliminary discussion on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dynamics and coastal geomorphology.KeywordsSanya Bay, Coastal Landform, Coastal Deposit海南三亚湾海岸地貌与沉积环境研究进展李 力1,2,李占钊1,2,31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 广州 2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李力,李占钊收稿日期:2016年10月21日;录用日期:2016年11月8日;发布日期:2016年11月11日摘要三亚湾现代海岸绝大部份位于宽平的海岸大沙坝上,是激浪活跃的砂质堆积海岸:湾的两端是海蚀的基岩岸,且不同程度地分布着珊瑚礁。
在整体上,三亚湾为一大型的较开阔的港湾海岸,波浪作用为主,但在某些岸段潮流作用与生物活动亦为活跃的因素。
所以,三亚湾海岸地貌类型丰富。
本文拟对三亚湾海岸作简单剖析,对沉积动力与海岸地貌的形成进行初步讨论。
关键词三亚湾,海岸地貌,海岸沉积1. 引言根据海岸动力地貌学原理,一定的海岸轮廓与物质供给状态下,不同的动力条件导致泥沙运动形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海岸与相应的地貌组合。
潮汐、波浪、河流等因素共同作用影响沉积过程,形成不同的海岸地貌,海岸地貌在演化过程中经受各种外力以及人类活动影响,反作用于沉积过程,在曲折中追求平衡过程。
影响本文综合描述三亚湾海岸地貌和沉积状况,从海岸动力地貌学角度探讨海岸地貌以及沉积对动力因素的响应,揭示人类活动对海岸地貌的影响以及目前三亚湾海岸所存在的环境压力与环境问题。
2. 地质地理概况三亚湾位于海南岛南端,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南褶皱系南缘,岩浆活动和构造活动频繁。
海南岛的区域地质构造主要受EW向断裂控制,三亚湾位于琼南拱形断块隆起的九所—陵水断裂南侧[1]。
地质构造以华夏纬向构造为格架,并与华夏、新华夏系等构造系复合形成了本区的特征[2]。
在新构造运动分区上,研究区属于琼中南强烈隆起区的琼南中度隆起亚区。
新构造运动在海岸带以不对称穹状隆起为特点,以间歇性上升为主,局部产生断陷,形成各级夷平面台阶地。
三亚地区出露的最古老地层为寒武系大矛群浅海碎屑岩类,夹含磷、锰、硅质碳酸盐岩类,地层总厚度超过2150 m;其次为奥陶系浅海碎屑岩类,夹有碳酸盐岩类,含笔石、腕足类、双壳类及三叶虫化石,厚度大于300 m;以及志留系浅海碎屑岩类,含三叶虫和腕足类化石,厚度大于60 m。
沿海第四纪地层发育,除全新世有海相沉积外,更新世极少有海相地层,主要发育沙堤与泻湖沉积,全新世生物堆积发育。
区内广泛出露花岗岩侵人体,如崖城南山的中生代—古生代花岗岩高丘和台地,鹿回头岭、马鞍岭燕山期花岗岩,亚龙湾部分受到轻微变质的燕山花岗岩等。
三亚湾海岸走向略呈弧形,其范围西起马岭,东至三亚,再向南至鹿回头。
岸外有东瑁洲、西瑁洲两岛及近岸的鹿回头岭为屏障,是一半开阔的海湾。
海岸面向开阔海域,岬湾相间,以风浪作用为主,有一定的涌浪作用,砂质海滩发育。
三亚湾处于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作用区,受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交替影响,气候湿热,干湿季明显,年均降水量1279.3 mm,年最大、最小降雨量分别为1870.5 mm和746.5 mm,年均气温为25.4℃,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36℃和2℃。
台风影响突出,受到南海台风和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共同影响。
统计表明,影响海南南部的台风以强台风为主,西北太平洋强台风年均为2.4个,南海强台风年均为0.8个。
影响三亚湾沿岸的风浪以西向与西南向为主,其次为偏南向的风李力,李占钊浪与涌浪。
东南向波浪因由鹿回头半岛之屏障,故而对本湾影响较小。
本区的潮汐是以日潮为主的混合潮,潮差2.13米。
半日潮天数平均为11天。
日潮时一天中涨潮为16~17小时,落潮时极短,仅7~8小时[3]。
大潮汛对应着日潮,小潮汛对应着半日潮。
沿岸带潮流系往复流,涨潮流为东南向,落潮流向西北,自表层至底层均为落潮流流速大于涨潮流流速。
三亚湾两侧岬角沿岸及湾内岩礁附近海底表层沉积物较粗,为粗砂和砾石,珊瑚贝壳碎屑含量高;海湾沿岸水下沉积物为细砂,烧旗河口附近为中砂。
向湾内随水深增大,表层沉积物粒度变细,逐步过渡为粉砂质砂,乃至粘土质粉砂[4] (见图1)。
3. 三亚湾海岸地貌特征3.1. 陆连岛鹿回头半岛位于三亚湾的东南部,呈东北–西南向伸入海中约4公里,构成了三亚湾的东南“岬角”。
在地貌上,它是一个中型的陆连岛。
鹿回头岭高270多米,是由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组成的陡峻山地,它突立于外海,水深浪大,沿岸海崖陡立。
向陆侧山坡(东北坡)保留着明显的断层三角面。
此情况适与对面的南边岭山坡相对应,南边岭西南坡亦存有显著的断层崖壁,表明两山间为一NW向的断裂地堑带,断裂使得鹿回头岭曾与陆地分离,突立海中为岛。
小洲、白排为此断裂陷落部分在海中的残留岩体。
后由于偏南向的波浪作用,而且主要Figure 1. Coastal dynamic geomorphology of Sanya Bay [3]图1. 三亚湾海岸动力地貌图[3]李力,李占钊是西南方向的波浪作用,它不断冲蚀岛屿沿并将泥沙于岛后波影区堆积,逐渐形成三条小型连岛沙坝,沙坝发育后不断接受来自两侧海底与陆上的泥沙,渐次合并成为一条长约2.2公里、宽1.2公里的沙坝(按其地名而称为“椰庄沙坝”),并将鹿回头与南边岭陆地相连,成为今日的陆连岛[5]。
连岛沙坝组成物质为浅色的岩屑、石英质砂砾以及珊瑚礁块屑,其地势平坦,高程为2~4米,东北部略高,西南部低矮处为残留的泻湖洼地。
看来,连岛沙坝形成为时不久。
华南港湾海岸虽在成因上与北方港湾岸基本一致,是在冰后期海面上升的背景上,受岩性、构造控制,以波浪作用为主。
但是,华南沿海高温多雨,化学风化作用强烈,岩石遭受风化分解的速度快,故而海岸带泥沙供应较北方海蚀岸段数量大,海岸堆积作用发展迅速,堆积地貌发育普遍,规模亦较大,其中尤以海岸沙坝与连岛坝最为突出。
原因在于华南海岸面临开阔的外海,浪大水深,海岸带不仅有较多的泥沙供应,而且海积作用是在海湾内或在岛礁等蔽障物后侧的波影区,这样才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条件[6]。
3.2. 海岸沙坝在上述东西呷角之间的三亚湾内,沿着海岸是一条长达19公里的海岸大沙坝。
这条海岸沙坝形成于现代海岸发育的初期,由原来的古海岸带受冲蚀破坏而形成,大量堆积于近岸带海底的泥沙,受波浪长期作用,重新向岸推移,逐渐堆积成一条与海岸平行的大型砂质堆积体—海岸沙坝。
据其地理位置,称之为三亚沙坝。
三亚沙坝的高度与宽度,从西向东由窄变宽,由高到低[7]。
沙坝的高、宽形态标志与海滩的形态标志一样,既反映着当地供沙量多少与泥沙粒度,同时,亦反映着因海岸朝向不同所经受的波浪力的差异。
三亚沙坝西段,面临开敞大海,风浪大,激浪作用活跃,并且靠近花岗岩山地,泥沙来源丰富,因此沙坝的高度大,坡度陡,泥沙颗粒粗(粗砂),而东部的三亚,有东瑁洲、西瑁洲与鹿回头半岛为屏障,外海传来的波浪经过岛屿折射后,至岸边动力减弱,故东段沙坝宽缓,泥沙颗粒小,主要为细砂。
在三亚沙坝西段的顶部,叠加着四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沙堤,其高度自海向陆略有增高。
这种现象反映着西段海岸接近供沙源地,泥沙供应充分,岸线淤进较快。
波浪横向堆沙作用强盛,且稳定持久,它不断地将泥沙推向海滩顶部,因而堆积成沿岸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