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的十大误区

合集下载

浅谈幼小衔接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及对策

浅谈幼小衔接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及对策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变化,家长对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也有了更高更好的标准。

幼儿毕业进入小学生活面临着幼小衔接问题,而这个阶段也是进入小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如果衔接的不恰当,会阻碍幼儿今后在学习生活上的发展。

由于家长自身的文化水平的不同,成长经历也不同,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不同,对待幼小衔接也是存在不同看法与观点,同时也容易走进一些误区,在此希望能够针对这些误区给大家一些科学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误区;对策一、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主要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是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重要过渡时期。

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衔接得当,幼儿很快就能适应小学生活和学习,衔接的不恰当必然会给幼儿身体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

身体上可能会让幼儿感觉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心理上自卑,从而厌学,导致孤僻,不敢和同学说话,不爱沟通,这些问题的出现必定会对幼儿人生造成很大的影响。

由此可见幼小衔接之重要性,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二、幼小衔接中家长容易走进的误区随着幼儿即将进入的小学生活,很多家长会担心自己的幼儿跟不上学习进度,比不过其他幼儿。

“不能完全一张白纸地去上小学”开始各种的担心、甚至焦虑和忐忑,生怕自己的孩子不习惯小学生活,更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将小学的知识提前掌握。

上小学也能轻松点。

”不知不觉中家长就容易走进误区中,让幼儿过早地接触小学的有关知识技能,上培训班,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幼儿,让幼儿也很紧张,很有压力,还有一些家长会传递一些负面的信息给幼儿,比如:有家长对幼儿说幼儿园可以玩,进入小学就不能一直玩了,告诉幼儿学习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给幼儿的学习很多负担,报各种补习班,让很多幼儿还没有入学,就已经开始厌学。

三、幼小衔接中家长应采取的对策(一)正确认识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幼儿园是“教养并重”为主,以“玩中学,学中玩”为教学理念,让幼儿在快乐中成长,在玩耍中全面提高自己,最终达到在玩中学的目的。

幼小衔接几点误区

幼小衔接几点误区

幼小衔接几点误区说起幼小衔接,这可真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儿。

咱们都希望孩子能从幼儿园顺顺利利过渡到小学,可这里面啊,还真藏着不少误区,一不小心,就可能踩了坑,让孩子的小学之路多了几分坎坷。

误区一,就是“抢跑”心理。

有的家长啊,生怕孩子跟不上,早早地就开始教孩子学拼音、算数,恨不得让孩子把一年级的知识都提前学会。

其实呢,这种做法就像让孩子吃没煮熟的饭,表面看着挺饱,实际上营养没吸收,还伤了胃。

学习这事儿,得慢慢来,得按孩子的成长节奏来,不然啊,孩子学得累,家长也跟着急。

误区二,是“放任自流”。

跟“抢跑”相反,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大了,该懂的自然会懂,上小学了老师自然会教,就不用操心了。

这想法也不对,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环境变了,规矩也多了,如果不提前让孩子适应一下,到时候孩子可能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这就像让孩子突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不告诉他怎么走,他肯定会迷路嘛。

误区三,是“过度保护”。

有的家长啊,对孩子那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上小学了也不放心,什么都得替孩子干。

这样做,孩子怎么独立呢?怎么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呢?就像孩子学走路,你一直扶着,他什么时候才能自己走稳呢?误区四,是“忽视情感”。

幼小衔接,不只是知识上的衔接,更是情感上的过渡。

孩子离开了熟悉的幼儿园,来到新的小学,心里肯定会有点害怕、有点孤单。

这时候,家长得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聊聊天,让他知道,无论在哪里,爸爸妈妈都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别让孩子觉得,上小学了,爸爸妈妈就不爱他了。

误区五,是“盲目跟风”。

有的家长啊,看到别的孩子学什么,就跟着学什么,也不管自己的孩子喜不喜欢,适不适合。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你得根据孩子的特点来,别让孩子成了“跟风”的牺牲品。

所以啊,幼小衔接这事儿,咱们得用心,但不能太心急;得放手,但不能全放手;得关注孩子的知识,更得关注孩子的情感。

只有这样,咱们的孩子才能顺顺利利地走过这个人生的新阶段,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幼小衔接地十大误区

幼小衔接地十大误区

幼小衔接【导读】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即将升入小学的现实,如临大敌,甚至产生情绪上的焦虑。

儿童心理专家说,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产生焦虑,进而对上学产生畏惧、厌烦情绪。

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幼小衔接是什么意思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

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如何将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有机衔接,保障孩子学习品质质量,成为了教育界和家长们的重要话题。

然而,现实中各种各样的误区仍然存在,这早已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本文将会分析幼小衔接的误区,提出改进策略,帮助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

幼小衔接不顺,主要的误区有以下几点:一、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连贯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存在较大的不同,可能会引发孩子的误解和困扰。

比如,在幼儿园,老师可能会通过让孩子体验游戏、交流和探险等方式让孩子主动参与,而在小学中老师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考核。

如果孩子没有适应好这种变化,会感到不知所措,影响学习品质。

二、学前教育滞后不少幼儿园所掌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育品质与小学相比普遍滞后,甚至有些地区的幼儿园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让孩子的学前教育无法有效地补充,造成与小学的衔接难度增加。

三、教育压力过大一些地区的教育环境竞争激烈,家长普遍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期望,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和过高的学习压力,不仅导致孩子的负担过重,也会导致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过渡期的焦虑和自卑。

如何改进幼小衔接质量?改进幼小衔接质量,一方面需要学校和教师注意教育能力和教育资源的提升,缩小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的参与。

跨阶段的教育应该做到教育内容的连贯性,促进孩子对学习目标的认识,以及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应该给孩子奠定一定的知识基础,如交际、生活、科学常识等,小学则应该更多注重孩子对知识点的深度掌握和练习。

教育方法上,小学应该逐渐引导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而幼儿园中应该让孩子逐渐习惯自主探索,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

幼儿园应该提前规划孩子的衔接路径,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的学前教育环境。

加强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建设,尤其是在人才、场地、设备等方面,努力消除幼儿园教育的滞后问题,以确保幼儿园教育能够有效地为孩子的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对于幼小衔接的问题,很多家长和教育者都非常关注。

幼小衔接是指孩子从幼儿园或学前班顺利过渡到小学,过渡的顺利与否将对孩子的学习品质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误区,这些误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品质。

本文将就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和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进行探讨。

一、幼小衔接的误区1. 过度焦虑过度焦虑是指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幼小衔接问题过分关注和焦虑。

他们可能会对孩子进行各种考试和测试,让孩子背诵大量的课文,以期使孩子在进入小学后有更好的成绩表现。

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压力过大,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削弱孩子的学习品质。

2. 落后问题有些家长和老师会过于关注孩子的表现,特别是与同龄孩子相比,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稍微落后,就会过分担心孩子的学习问题。

这样的做法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压力,使他们失去自信心,进而影响学习品质的提高。

3. 忽视启发式教育启发式教学是指以发现为主导,通过提问、讨论、展示等方式,启发学生自主钻研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而一些家长和老师可能会过分侧重于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启发式教育的重要性。

这样一来,孩子就会缺乏主动性和创造力,影响了学习品质的提高。

二、改进策略1. 落后不等于失败我们要让家长和老师明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在发展和学习的速度上也是不同的。

我们不能以同样的标准去要求每个孩子,也不能用同样的眼光看待每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擅长和不擅长的领域,落后并不等于失败。

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上能够更自信,更有动力。

2. 培养学习兴趣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只有考试成绩才能衡量。

我们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这样一来,孩子更有可能在学习上展现出更好的品质。

3. 注重启发式教育我们要注重启发式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误区与建议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误区与建议

家长对幼小衔接的误区与建议一、误区:1. 忽视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玩耍,对幼小衔接并不重视,导致孩子进入小学后适应能力较差。

2. 过度重视学科知识。

一些家长过分强调幼儿园阶段要学习很多学科知识,忽视了幼儿园的特点和发展需求。

3. 教育方式的断档。

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存在断档,没有有效衔接,导致孩子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困惑。

4. 过度保护和溺爱。

一些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不给予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导致孩子在小学阶段缺乏自我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缺乏家庭教育的引导。

家长在幼儿园阶段没有给予孩子足够的家庭教育引导,导致孩子在小学阶段面临很多困难。

6. 忽视情感发展。

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忽视了孩子的情感发展,导致孩子在小学阶段缺乏自信和社交能力。

7. 对小学课程的不了解。

家长对小学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不了解,无法帮助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和衔接。

8. 缺乏家校合作。

家长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无法共同促进孩子的幼小衔接。

9. 教育观念的落后。

一些家长仍然持有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愿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导致幼小衔接困难。

10. 不重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家长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导致孩子在小学阶段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二、建议:1. 提前了解小学教育内容。

家长应提前了解小学的教育内容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进行幼小衔接。

2. 关注幼儿园的特点。

家长应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

3.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长应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

4.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家长要适度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穿衣、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5. 关注孩子的情感发展。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6. 与幼儿园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孩子升幼小,家长易陷入八大误区

孩子升幼小,家长易陷入八大误区

孩子升幼小,家长易陷入八大误区导语: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人生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也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转折,为父母者当认真思量、早做谋划,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

然而,不少父母在孩子幼小衔接的具体做法上常常出现偏差,以下提出的幼小衔接八大误区,值得各位家长引以为戒。

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

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

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名校如果家长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并且不存在很多的麻烦问题,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

但是,一所好的学校,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所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

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

明智的做法: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名校,其实没太大必要。

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

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除了学校的选择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误区三: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

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

幼小科学衔接的误区

幼小科学衔接的误区

幼小科学衔接的误区幼小科学衔接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的科学学习过渡及衔接,是教育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然而,在幼小科学衔接的过程中,存在不少误区。

本文将针对这些误区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以便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

误区一:教学重点过分侧重知识本身。

在幼小科学衔接的过程中,老师往往过分注重科学知识本身,而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

这样无疑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

因为在幼儿阶段,科学知识本身并不是学习的重点,更重要的是启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开始对自然界产生兴趣。

解决办法:融入多样化的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融入多样化的活动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产生科学探究的愉悦感和成就感。

比如,在教授“空气”这个主题时,可以设计气球实验、吹奏乐器等活动,让幼儿通过实践感知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误区二:缺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许多幼儿科学教师讲授科学原理时,没有很好地将之与幼儿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导致幼儿无法真正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解决办法:打好“生活化”教学牌教师应该注重将科学原理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比如,在教授“水”的性质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从厨房的水龙头中流出水来,观察水的特点,并从中学习水的物理性质。

这样让幼儿在生活中切实地感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误区三:忽视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能力。

在幼小科学衔接中,老师过于注重教师讲授,忽略了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这就会使幼儿在小学时缺乏对科学的探究热情,只能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难以积极地探究和创新。

解决办法:引导幼儿成为创新者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发挥自主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幼儿自己进行想象和探究,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比如,让幼儿尝试自己做小手枪并用水泥粉包裹,同样可通过这种探究活动加深对水泥硬化原理的理解。

这样让幼儿成为创新者,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

结论:幼小科学衔接是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我们必须摒弃这些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得幼儿在小学阶段能够更好地探究和创新,更好地适应现在这个科技不断进步的时代。

幼小衔接的5大误区 您中招了吗

幼小衔接的5大误区 您中招了吗

幼小衔接的5大误区您中招了吗示例文章篇一:《幼小衔接的5大误区您中招了吗》一、误区一:过度重视知识储备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啊,好多家长就觉得,孩子得提前学会好多好多知识才行。

就像我邻居家的张阿姨,她天天逼着她小儿子背古诗、算数学题。

那小弟弟本来可活泼了,现在每天愁眉苦脸的。

我就想啊,幼儿园到小学,真的需要这样吗?小学是会教知识的呀。

孩子这么小,就像一棵刚发芽的小树苗,你不能一下子给它浇太多水,不然会把它淹死的。

我们应该让孩子在这个阶段,更多地去玩,去探索世界,而不是像个小机器人一样,整天坐在那里学知识。

这就好比盖房子,地基得打稳,可你要是一开始就拼命往上盖高楼,没有把基础的快乐童年、探索精神这些“地基”弄好,那房子能牢固吗?您是不是也像张阿姨一样,掉进这个误区里了呢?二、误区二:忽视习惯培养我有个同学叫小明,他刚上小学的时候可惨了。

为啥呢?因为他在幼儿园的时候,他爸妈都没怎么注意培养他的好习惯。

早上起来总是磨磨蹭蹭的,作业也不知道按时完成。

他爸妈呢,只关心他认了多少字。

这就错啦。

上小学后,习惯比知识还重要呢。

就像跑步比赛,习惯就是你的跑鞋,没有好的跑鞋,你跑得动吗?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孩子自己整理东西的习惯,像把玩具放好,自己穿衣服之类的。

还有时间管理的习惯,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做一点简单的小任务。

要是这些习惯没培养好,到了小学,孩子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

您家孩子的习惯培养得怎么样呢?有没有忽视这个重要的方面呢?三、误区三:拔苗助长式的兴趣班我在小区里经常看到一些小朋友被爸爸妈妈拉着去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什么钢琴班、舞蹈班、书法班,一个接着一个。

我就问一个小朋友,他叫小辉,他说他根本不喜欢这些,可是他爸妈觉得上了这些兴趣班就能在小学里更有优势。

这简直就是拔苗助长嘛。

兴趣班应该是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才对呀。

如果孩子对画画感兴趣,那让他去学画画是很好的。

可要是他不喜欢,就像你硬要把一个方形的东西塞进圆形的洞里,怎么可能合适呢?孩子的兴趣就像小火苗,你要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强迫他,这小火苗就被扑灭了。

家长观念中的幼小衔接误区

家长观念中的幼小衔接误区

1近年来,我市幼儿入园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公办幼儿园,更是一位难求。

费劲才能进入的公办园,到了大班部分家长放弃本园优质的教育资源,去选择社会上的幼小衔接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孩子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是简单的知识过渡,更是能力、习惯的培养,需要家长科学地参与引导,然而在部分家长的观念中还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重视物质准备,轻视心理准备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家长们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买个新书包、文具等物质准备,缺乏让孩子做好心理准备的意识。

殊不知,由于环境和教学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小学后,孩子心理会有一些微妙的波动,家长要提前为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入小学前,家长首先应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有效激发幼儿的入学兴趣。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与孩子讨论一些关于小学的话题,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其次,家长还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和能力。

从幼儿园到小学,最大的区别是孩子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交友的范围不同。

当生活、学习上会遇到问题时,小学老师不会像幼儿园老师那样帮着解决,更多的是引导幼儿自己独立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这就需要家长提前帮幼儿做好各种准备,如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帮助幼儿养成时间观念;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专心听别人讲话的良好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等。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很多家长认为幼小衔接就是大班阶段要做的事。

其实,幼小衔接主要是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衔接,知识上的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会,但能力上的培养可不是一朝一夕的。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一个短暂的过渡,而是从幼儿园开始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衔接的过程。

特别是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

幼小衔接并不是很多家长认为的只是大班阶段做的事。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品质,而幼小衔接作为孩子学习品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备受关注。

然而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影响了孩子学习品质的发展。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展开探讨,为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幼小衔接的误区1. 过度关注学习成绩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有些家长和教师过于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将学习看作是唯一的目标,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兴趣培养。

这种做法容易给孩子造成学习压力,导致学习品质下降。

2. 忽视游戏与乐趣有些幼小衔接的教学模式过于严肃,忽视了孩子的天性和好奇心,忘记了孩子是有玩乐天赋的。

游戏与乐趣正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忽视了游戏与乐趣,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品质和动力。

3. 忽视情绪管理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忽视了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

对于一些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情感脆弱的孩子,教师和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的情绪问题,导致孩子学习品质的发展受阻。

4. 缺乏个性化教学在幼小衔接的教学中,很多教育机构依然采用统一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忽视了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这样的教学模式不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对于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造成了阻碍。

改进策略1. 关注全面发展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仅要重视学习成绩,还要注重身心健康、兴趣培养、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家长和教师要关注孩子的课外活动安排,引导孩子进行有益的课外活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2. 注重游戏与乐趣在幼小衔接的教学中,要注重游戏与乐趣的融入。

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孩子的兴趣结合,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通过游戏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3. 强化情绪管理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要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问题。

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关怀,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被教育工和家长所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

近几年来,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越来越认识到了衔接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成长,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的提高。

它涉及到家庭和社会各个领域,对此,社会各界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为缩小衔接的坡度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从总成效。

但从总体看,幼小衔接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衔接工作已走入了误区,表现在:1.片面衔接在体、智、德、美四育中,重视“智”的衔接,忽视体、德、美的衔接,特别是忽视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在智育中,重视知识,特别是数学、语文知识的衔接,忽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衔接和生活经验的积累。

许多幼儿园和小学学前班甚至提前使用小学的教材,照小学的样子排出课程表,形成幼儿教育的“小学化”。

这非但不能提高儿童入学的适应能力,而且还造成了种种弊端:儿童刚入学时,确实感到轻松,自以为老师教的知识自己都学过了,已经会了,就不认真听课,从而养成不专心的不良习惯。

当进入新的学习知识阶段时,“储备”用完,以往的知识优势不在了,又缺乏积极思考问题、主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心理和能力,也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会出现适应困难,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同时,由于幼儿教师没有经过小学教育的专门训练,对小学教学要求不甚了解,所教知识和技能有时不够规范,使儿童养成不正确的习惯,如书写汉字的笔顺错误,读拼音不能“直呼”等,致使儿童刚入学就面临首先纠正错误的问题,阻碍了儿童应有的发展。

2.形式上的衔接双方多是在外部的环境和条件的改变(如桌椅摆放形式,课时数量、课节时间、午睡时间、游戏时间的增减)上下功夫,而这些改变的真正目的(如培养儿童的适应力、意志力、自制力、注意的持久性、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往往被忽略。

小学和幼儿教师的相互交流也多吸取对方在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形式方面的特点,而在教育观念、师生关系等方面很少沟通。

八年级上册语文孩子升幼小,家长易陷入八大误区

八年级上册语文孩子升幼小,家长易陷入八大误区

孩子升幼小,家长易陷入八大误区导语: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人生的两个不同的阶段,也是孩子生活中的重要转折,为父母者当认真思量、早做谋划,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小衔接的过渡。

然而,不少父母在孩子幼小衔接的具体做法上常常出现偏差,以下提出的幼小衔接八大误区,值得各位家长引以为戒。

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

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

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名校如果家长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并且不存在很多的麻烦问题,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

但是,一所好的学校,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所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

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

明智的做法: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名校,其实没太大必要。

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

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除了学校的选择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误区三: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

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幼儿教育也在不断地被重视。

然而,在实际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却存在着幼小衔接的误区。

这些误区会影响到幼小学生的学习品质,造成他们不能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知识要求。

本文将从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两个方面,阐述如何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

一、幼小衔接的误区1. 课堂内容不连贯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老师会通过各种方式,让孩子们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认知。

但是在小学教育中,却很少听到老师对幼儿园学习内容的顺承和衔接。

因此,在学习小学新知识时,幼儿往往无法将之前学到的知识与新知识搭配使用。

2. 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幼儿园是以游戏和玩耍为主的教育方式,通过复制和模仿,让孩子们学习到许多知识和技能。

而在小学阶段,学习方式更趋于理性和系统化。

但是,幼儿园时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却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小学学习的要求。

3. 小学教育的过度重视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一些家长和教育机构更倾向于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过度强调学习小学知识。

这种过度重视,会使幼儿的体验与乐趣被削弱,反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改进策略1. 加强学科内容契合度为了让幼小衔接更加流畅,教师需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小学教育内容的介绍。

通过引入小学学科内容,让孩子们对认知和理解的逐渐加深,更好地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 重新定位幼儿教育的目的幼儿教育应该专注于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强调通过游戏和体验,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提高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在知识的丰富中逐步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一过程将会更好地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

3. 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方式,教师需要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引入更多的小学学习方式。

如课堂式教学、认真学习等将使孩子们更好地适应小学阶段,并且更好地适应小学课程内容。

结论:幼小衔接是儿童教育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并且对儿童的学习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

幼小衔接工作中的误区和走出误区的思考
幼小衔接工作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幼小衔接有利
于孩子在学校中顺利过渡,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是会有很多误区。

这些误区可能导致孩子在过渡期间遭受到不必要的困扰,所以我们需
要认真思考如何走出这些误区。

误区一:轻视幼儿园学习经验
很多老师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玩耍,所以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
和技能不重要。

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观点。

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园里的学习经验和养成的好习惯对孩子的未来学习非常重要。

我们不能轻视这些经验,而应该认真倾听幼儿园老师的意见,了解孩
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为衔接做好充分准备。

误区二:逐渐提高难度
有些老师会逐渐提高学习难度,认为这样才能适应小学课程。

其实,这样做容易让孩子陷入挫败感中,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


们应该采用适当的方式衔接,例如可以让孩子主动参与学习和教学,
让他们感到自信和愉悦,慢慢适应小学学习环境和课程。

误区三:急于追赶进度
有些老师急于追赶小学课程进度,让幼儿园的孩子尝试小学的学
习内容。

这会导致孩子学习负担太重,容易出现焦虑和厌学情绪。


们需要充分考虑孩子的身心发展,按照孩子的个人差异和发展阶段,情感上和认知上逐渐过渡,让孩子慢慢适应小学的学习。

正确地幼小衔接工作应该注重个性化关怀,将孩子放在第一位,选择适当的方式,不断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兴趣,让孩子在顺利过渡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小衔接工作更加顺利,让孩子健康成长。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幼儿园到小学的幼小衔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难题。

幼儿园与小学在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些挑战。

本文将探讨幼小衔接中的误区以及改进策略,以促进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无缝衔接,实现儿童的全面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误区1、认为小学是幼儿园的延续许多家长和教育工作者认为小学教育应该是幼儿园教育的延续,即小学应该继续让孩子们通过玩耍、游戏、探索等方式进行学习。

然而,小学教育比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教师对孩子的要求也更高,所以在幼小衔接时,不能仅仅是延续幼儿园的教育方式,要逐步引导孩子们进入小学的学习模式。

2、小学教育中重知识,轻品质许多小学为了保证孩子们在各类考试中的优异成绩,把注意力放在了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孩子们品格素质的培养。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仅容易培养出门蒙头学习的孩子,也容易导致孩子们缺乏人文关怀、社会责任感等品质上的问题。

3、小学教育中过于注重智力,忽视身心的发展小学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传授,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忽视孩子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如果放任孩子们单纯追求成绩而不注重身心健康,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比如自闭、压力过大、交往能力不足等。

二、改进策略1、倡导“学习为乐”在幼儿园阶段,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孩子们的游戏体验,鼓励孩子用愉快的方式认识世界,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在小学阶段,教师应继续保持这种思维方式,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增强积极学习的动力。

2、培养多元素质小学教育应该注重孩子们人文素质、社会责任感等品质的培养,让孩子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为此,老师应该通过课程设计、班级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们接触到多元文化、社会问题等,激发他们关心社会、为之奋斗的热情。

3、平衡身心发展小学教育需要重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在方法上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体育活动时间,让孩子们在运动中释放压力、锻炼身体;(2)提高食品卫生标准,让孩子们吃到健康食品;(3)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交流、合作,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

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幼小衔接的误区及改进策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变革。

然而,在幼小衔接这一关键环节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误区。

这些误区不仅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到他们的身心健康。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幼小衔接的策略,回归儿童的学习品质。

一、误区1.太过强调学术水平: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学习应该以游戏和兴趣为主,太过强调学术水平会使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的动力降低。

2.娇惯孩子: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是必要的,但是过度娇惯孩子会让孩子失去独立自主的能力,无法适应小学学习的环境和要求。

3.过度测评:现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普遍存在过度测评的现象,这种做法不仅会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还会让孩子失去兴趣和信心。

4.重视形式,忽视实质:有些家长和教师重视孩子的表面形象,而忽视实质性的问题。

这样会让孩子的学习质量下降,并且,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改进策略1.注重兴趣和游戏:在幼小衔接中,我们需要注重孩子的兴趣和游戏。

让孩子通过游戏和兴趣来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动力,还可以为其兴趣走向埋下基础。

2.鼓励孩子独立自主:在幼小衔接中,我们需要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

让他们学会照顾自己和解决问题,这样能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生活的环境。

3.减少测评,注重评价:在幼小衔接中,我们需要减少过度测评的现象,并将重心放在评价上。

评价应该是根据孩子实际表现给予的,这样能防止孩子心理的负担和压力。

4.注重全面发展:在幼小衔接中,我们需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

孩子不仅需要学习文化知识,还需要学习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其获得丰富的生活和学习体验。

综上所述,幼小衔接是儿童学习中的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儿童的兴趣和游戏,同时也不能过度关注学术水平。

我们应该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自主和自我管理,为其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

最终,我们应该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评价,让他们成长为健康、快乐、有责任心的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小衔接【导读】很多家长面对孩子即将升入小学的现实,如临大敌,甚至产生情绪上的焦虑。

儿童心理专家说,家长的焦虑情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也会产生焦虑,进而对上学产生畏惧、厌烦情绪。

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始上学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没有必要过度紧张。

作为家长,应该帮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和生活习惯,要创造环境让孩子认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幼小衔接是什么意思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在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

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

很多孩子进入小学后,开始兴致挺高,可几天下来就会发现,孩子总是丢三落四,不是把铅笔盒丢在家里,就是忘了老师让他带什么东西,老师上课讲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上学的兴趣也不大了;有的孩子特别胆小、孤僻,有什么事情也不对老师说,上课尿憋急了宁愿尿裤子也不举手请假;有的孩子不会听讲,不做作业不说,连基本的课堂常规也不懂,上课随便下位、说话、喝水,老师今天讲,孩子明天又忘。

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孩子从幼儿园走向小学教育这个过程也就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最重要的两件事:学习习惯早培养;能力培养最重要。

一、学习习惯早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1、认真倾听老师和家长的要求。

如家长给孩子讲了故事后可以请孩子复述,可以训练孩子的记忆、理解能力。

2、教孩子理解老师和父母的要求。

3、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4、避免做事拖拉。

5、养成阅读背诵的习惯。

二、五大能力培养最重要:语言与专注力、区分玩具与学习、课堂行为、时间观念、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

1、语言与专注力:通过语言与专注力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把听觉材料快速地读出来,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区分玩具与学习:通过区分游戏与学习的训练,使孩子能够正确的区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玩。

能够正确的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

3、课堂行为: 通过课堂行为的训练,使孩子能够养成正确的上课、举手、站立、坐姿、翻书、读书、做笔记以及下课等课堂行为,按照正确的课堂行为要求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

4、时间观念:通过时间观念的训练,使孩子学会认识时间,学会整点与半点的表示方法。

合理利用和珍惜时间,并会制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时间表。

减少和避免磨蹭、做事拖拉的坏毛病。

5、作业行为与任务意识:通过作业行为的训练,使孩子了解什么是作业,学会正确的握笔姿势与写字姿势完成作业内容。

按照正确的流程进行听作业、记作业、写作业、检查作业的训练。

通过任务意识的训练,可以训练学生的能力。

...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的能力。

一、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

1、教会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物品、用具的习惯。

2、养成倾听教师要求、不懂就问,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和交往能力。

1、使孩子懂得凡是教师要求做的事情都应努力完成。

2、养成认真、专注做事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3、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积极参与集体的活动。

三、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1、让孩子从幼儿园的作息时间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作息时间。

2、让孩子的思维方式由直观、图画方式顺利过渡到抽象、文字方式。

3、让孩子的专注力由短暂变得逐步拉长,适应分科教学方式。

四、培养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其获得长足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如何幼小衔接选好班选择教学品质高、放心又可靠的幼小衔接班十分重要。

建议家长对备选培训机构的办学理念、办学业绩、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办学条件和口碑等进行综合对比,然后再从培训时间的安排与交通是否便利等方面考虑,并要对拟选学校进行实地考察。

1.办学资质:考察学校是否具备政府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照,避免误入没有办学资质的非法办学机构。

2.学校口碑:选择一所口碑好的学校比什么都重要!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所以报班前一定得对这所学校有个初步的了解、多向周围的同事、朋友、亲戚打听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行动!3.师资水平:重点考察师资是否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拥有专业的师资力量与科学系统培训体系的机构,教学水平高,质量有保障。

4.教学环境:教学区的设置是否合理,教室面积、通风以及教学环境硬件设施是否完善、教学服务等都需要认真考量。

5.安全性:安全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头等大事,也是各位家长们筛选学前班时需要重点考量的一道关卡。

家长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要注意考察教学场所的安全措施是否齐备。

6.交通:是否便利。

7.费用:最后要考虑的就是最现实的费用问题,依据学前班所在地的不同、教学质量的差异都会有不同的差价,但是费用应该不是唯一或第一考虑的因素,因为“价廉”未必就会“物美”,各位家长应该综合比较,判断其是否合理。

...幼小衔接的十大误区1、误区一:幼小衔接就是大班的事儿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不是一个能够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而是需要从幼儿园阶段开始,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全学年的长期过程。

父母对于幼小衔接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将决定孩子入学后在很多方面的表现。

明智的做法:虽然幼小衔接主要集中在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年级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但是很多准备工作却始终贯穿于整个幼儿阶段,如习惯的养成、性格的形成、能力的提升等。

因此,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绝不能等到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我们需要从幼儿入园甚至更早的时候开始。

2、误区二:幼小衔接就是择校正确的认识:如果家长有条件为孩子选择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并且不存在很多的麻烦问题,当然是非常理想的一件事。

但是,一所好的学校,并非所有老师都尽职尽责;一所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好老师会对孩子尽心尽力。

所以,家长不必为了孩子的择校问题搞得心力交瘁。

明智的做法:小学阶段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都扎堆选择所谓的名校,其实没太大必要。

更为关键的是,家长为孩子选择的学校一定要跟孩子的自身发展情况相匹配。

其实,择校就跟人生的很多选择一样,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3、误区三:幼小衔接就是多学知识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是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过渡到小学的一个过程。

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这个过程看成择校、上培训班,而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入手准备。

明智的做法:除了相应的入学知识准备以外,家长更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1、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2、跟学习和生活相关的能力,最为关键的就是提升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3、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4、误区四:幼小衔接就得多上培训班正确的认识:“幼小衔接班,上还是不上?”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很多幼儿园孩子的家长。

究竟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还真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取决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平时的用心以及孩子本身的特点等很多方面的因素。

但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绝不能把幼小衔接狭义地理解成就得多上几个“幼小衔接班”。

明智的做法:适当的知识储备有利于孩子的顺利衔接。

不过我们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走入两个极端:一是过度学习,提前让孩子学习太多小学阶段的知识;二是认为孩子什么都不该学,否则会“毒害”了自己的孩子。

其实,家长的关注点不要放在是否应该学的问题上,而是应该放在何时学、怎么学等更为关键的问题上。

幼儿阶段的孩子,应多以游戏互动的方式,通过玩来掌握应学到的知识,比如认字、数数等,而不应该让孩子机械地、被动地学习。

5、误区五:幼小衔接就是孩子的事儿正确的认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关键阶段,家长都需要不断转换自己的角色,不断学习和自我成长,从心理上和情感上给孩子最大的支持和帮助,让孩子在人生的每一个转折点都走得更加从容。

在幼小衔接这个关键阶段,同样也不例外。

因此,需要经历幼小衔接这个适应过程的,除了孩子,还有家长。

为了在这个时期能给予孩子有力的情感支持,成为他们勇敢向前的坚实后盾,我们需要和孩子一起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完成自我角色的转变,让孩子更加从容地进入小学。

明智的做法:首先,需要清楚认识自己的角色。

我们可以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的家长了,从而让我们的言行举止发生一些变化。

同时,我们还可以从过来人那里获得相关的信息和经验教训等,比如:主动向家有小学生的亲朋好友咨询和请教,了解他们作为小学生家长的角色定位和心理感受,获得各类教育问题的处理经验等。

其次,尽量调整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和作息时间,为孩子入学做充分准备。

当孩子入学后,每天的作息要有序、有规律,如:用餐、学习、休息都应安排在相对固定的时间。

因此,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份新的家庭作息时间表。

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以身作则,带头按新的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6、误区六:重视物质准备,忽视心理准备正确的认识:对于即将上小学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角色和任务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所处的环境、所接触到的老师和同学也会有很多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帮助孩子提前做好适应这些变化的相关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入学准备就是让孩子在心理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入学后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和环境的改变,让孩子的心理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软着陆”。

明智的做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1、实地参观,增加孩子对小学的感性认识;2、家园配合,引导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3、演练角色,增强孩子的角色意识;4、提前试读,让孩子体验一次“实战演习”。

7、误区七:进入小学就是学校的事儿正确的认识:小学既是孩子学习历程的真正起点,也是孩子一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学校是继家庭之外引领孩子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既为孩子提供了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也对父母和孩子有所要求。

要让孩子的幼小衔接更加顺利,家校互动才是最为关键的解决之道。

教育孩子,绝不仅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需要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分工协作。

明智的做法: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到位,老师在学校也会更加省心,这比给老师送礼更管用。

作为老师,内心都希望所有家长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配合,比如平时督促和检查孩子的作业、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或亲子活动、孩子有事无法到校上课事先请假、对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给予积极回应等等。

8、误区八:孩子不适应就随便责骂正确的认识:对于所有孩子来说,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也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

每一个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都需要一段适应期。

当然,不同的孩子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孩子进入小学一个月就能完全适应,而有些孩子可能就需要一个学期甚至一个学年。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小学后出现不适应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1、生活方面,比如:对用餐、用厕、饮水等自我管理的不适应和对作息时间的不适应;2、学习方面,比如:对学习内容与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对每天要带好学习用品、按时完成作业等规则的不适应;3、人际关系方面,比如:陌生的教师、同伴,与幼儿园不同的要求以及部分家长不恰当的话语暗示等,都会使孩子对小学老师、新的同伴产生一种距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