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区划数据库建设方案
县区级数据中心建库方案
XX区国土资源数据中心建设方案提纲1 概述经过“金土工程”一期、“城乡一体化”、第二次土地调查等工程的建设,XX区建立了土地利用现状、城镇地籍、建设用地等基础业务数据库,同时还建立了遥感/航空影像等栅格数据库。
目前土地利用现状数据按照全国二次调查的要求组织生产与建库,并通过年度变更的模式进行定期更新;城镇地籍数据主要为土地登记业务服务,根据土地使用者申请变更登记的情况进行了局步的被动更新;遥感/航空影像数据主要包括国家下发卫片执法监察影像和XX市局组织实施的航空摄像数据,数据现势性较好;建设用地管理数据在“金土工程”一期项目中基本完成了数据建设,后期没有继续维护,数据现势性相对较差,土地所有权数据还需要经核查后放可用于登记发证,农村宅基地数据和建制镇以外的建设用地数据目前还没有进行全面地调查与数据建库。
按照国家“一张图”的管理思路和要求,XX区需要对辖区内国土资源管理所涉及的征、供、用、补、查等各类业务数据进行细化管理和整合应用,做到图、数、实地一致。
要实现这一要求,需要对现有的数据库内的数据按照业务分类进行全面的疏理。
2 工作目的和依据2.1 目的以市“金土工程”和“全国土地二次调查”成果为基础,通过对现有系统和数据的整合和利用,建设“城乡一体、全域覆盖”的国土资源数据库,融矢量数据、影像数据于一体,覆盖全市城镇土地、农村土地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实现“一张图”管理国土资源全业务,并按照“反映现状、更新及时、安全变更”的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数据管理和更新体系。
2.2 工作依据(1)《关于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60号;(2)《国土资源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国土资发〔2011〕178号;(3)《关于印发“全国金土工程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23号;(4)《关于加强建设用地动态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92号;(5)全国“一张图”及变更调查工程建设总体方案;(6)全国一张图工程建设外业调查方案;3 工作思路3.1 组建数据中心数据中心主要由数据中心机房、基础数据库、数据中心技术人员等三部分构成。
厦门市行政区划数据库的建设
厦门市行政区划数据库的建设
江春发;魏宝安
【期刊名称】《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年(卷),期】2009(32)1
【摘要】以建立统一、权威的厦门市行政区划数据库为目标,就数据资源的整合利用、数据库设计及ArcGIS平台下的数据库建设进行探讨,能为其他城市的同类数据库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总页数】4页(P58-60,64)
【作者】江春发;魏宝安
【作者单位】厦门市测绘与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福建厦门,361012;黑龙江第三测绘工程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208
【相关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厦门市集美区撤销杏林镇设立杏滨街道办事处并调整杏林杏滨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划的批复 [J], ;
2.大湄公河次区域中尺度行政区划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GMS_AdmBnd)开发标准研究 [J], 刘闯;王晋年;吕婷婷;赵晋陵;戴丽君
3.厦门市集美区人口普查数据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J], 黄琳;杨肖琪
4.国务院关于同意福建省调整厦门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 [J], 无
5.基于SQL数据库的行政区划地理信息的识别研究 [J], 仰燕兰;叶桦;费树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政务大数据_人口库建设方案
RK信息统计
5
RK信息查询+RK信息空间化
6
RK库功能拓展
7
工作计划及资源投入
资源 人数
需求分析师 2
设计师 3
开发工程师 10
测试工程师
3
8
9
清洗层
融合层
维度 建模
数据模型设计规范
公共数据层
物理模型设计
逻辑模型设计
宽度 建模
分表规则 表命名规则 字段命名原则 数据处理原则
数据有效性策略 数据关系定义 维值定义规则
分主题设计 基础主题 民政主题 公安主题 信用主题 关系主题 ……
分层设计 共享层 融合层 清洗层
ODS(贴源层)
பைடு நூலகம்数据源
民政
税务
业务数据层
范式建模
+
接入
公安
社保
公积金中心
数据拉链
……
建模流程
逆向
需求分析
数据调研
正向
数据模型 设计
测试
开发
发布上线
培训
正向设计:从数据调研出发 逆向设计:从需求分析出发
3
RK全息视图+RK关系图谱
将来自公安网、委办局专网、互联网等数据源(现已归集至市数据湖)中的个人基本信息、个人行为信息、个人工作信息、个人相关物品信息、 个人消费信息等数据进行有机整合和关联,转化以“人、事、地、物、组织”为核心要素的数据形式,构建RK全息档案,形成人员关系图谱。
政务大数据·基础库建设 人口综合库建设方案
RK库建设整体方案
通过对RK库数据源的全面梳理,利用大数据资源平台已归集的RK相关数据,构建全市统一的、以公民身份号位为唯一标识的、可共享的综合 RK信息资源库。基于综合RK库,实现全市RK信息的汇聚治理、共享交换和应用服务,为开展跨部门、跨业务、跨区域的RK应用服务和数据共享, 以及RK大数据分析、辅助决策等,提供全方位的RK信息支撑。
数字城管数据采集和建库方案
数字城管数据采集和建库⽅案“数字城管”部件数据采集和建库⽅案1、概述“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是当前⼀些⼤中城市正在推进的项⽬,它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3S'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引⼊到城市管理⼯作中,⼤⼤提⾼了城市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和⽹络化⽔平。
城市管理部件的普查和建库为“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数据的质量及可靠性是系统建设成败的关键。
2、前期准备2.1 已有资料收集⼀般在城管部件数据普查与建库过程中需要⽤到以下资料:(1) ⼤⽐例尺基础地形图数据:⼀般为1 : 500⽐例尺,作为万⽶单元⽹格划分的基础数据,同时也是城管部件测绘定位的主要依据和普查的基础地形底图;(2) ⾼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可以满⾜街道、社区及万⽶单元⽹格概略划分及作业组测区划分的需要;(3) 各类参考境界线数据:万⽶单元⽹格划分不可或缺的基础界线数据;(4) 其他资料:如地下管线数据、居住⼩区、物业管理及权属单位信息等。
2.2相关参考标准与定义221 参考标准城管数据普查过程中将参考以下标准作为建库标准:CJJ/T106《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2.2.2定义1. 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简称,是基于计算机软硬件和⽹络环境,集成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单元⽹格数据、城市部件数据、地理编码数据等多种数据资源,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作,实现对城市市政⼯程设施、市政公⽤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监督管理的⼀种新型城市管理模式。
2. 部件城市市政管理公共区域内的各项设施,包括公⽤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地类的市政⼯程设施和市政公⽤设施等。
3. ⽹格按照⼀定规则划分的(⼀般以社区、道路交通线等划分)每⼀个信息采集员所负责巡查的区域。
CJ/T213《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CJ/T214《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求》CJ/T21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格划分与编码规则》部件管理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地理编码》2.3普查软件建设由于城市部件数据多⽽且分类复杂,权属单位⽐较多,因此有必要建⽴相关的普查登记系统,加快⼯作效率和准确度。
太极——基础库建设方案(人口、法人库建设)
太极——基础库建设方案(人口、法人库建设)一、系统建设1.1 信息资库设计信息资库的建设服务于政府“大数据”战略布局,通过建立和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体系,建设一个统一规范、集中部署、安全规范、充分共享的基础数据共享服务中心,推进政务信息资共享交换及大数据应用。
人口、法人、自然资与空间地理和领导辅助决策数据库、证照库的建设,是根据国家、省、市信息化建设要求,并结合乐山市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特点的必然产物,是对提高乐山市整体的信息化水平和资共享程度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就目前全国情况来看,基础信息资库的建设还处在单个数据库的建设阶段,缺乏将基础数据库作为统一的基础性、全局性资考虑并从整体上对基础数据库的运营模式和数据采集范围等进行规划。
本次建设另外一个特点,信息库的建设数据要沉淀在数据中心而不是映射。
沉淀下来能提高政府管理城市的能力。
信息资库建设包括公共基础库、公共主题库、公共服务库的建设。
完成对政府各部门的数据进行采集、梳理、整合共享,构建智能化的信息资中心系统,明确乐山市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利,大力推进乐山市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信息资库、宏观经济、电子证照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乐山市基础数据资,以及税务、公安、社保、交通、水利、工商等数据资共享。
加快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丰富面向公众的信用信息服务,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
构建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地理信息、证照批文等市级公共基础性数据资库;规划建设综合治税、党政红云、社会和云、市场监管、公共信用、行政审批等主题信息库;推动政务数据联合共建、广泛共享,支撑政府循“数”管理和信息惠民;研究海量数据分析^p ^p 挖掘工作,为重大事项宏观决策提供支持;试点数据开放,积极探索社会利用信息资的有效途径。
人口基础库、法人基础库、宏观经济、地理信息、证照批文信息资库等基础数据资部署在政务信息资中心,由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统一管理。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为加强数据库的管理、使用、维护和更新,民政部制定了《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办法(试行)》,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关于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维护、更新,确保数据完整、规范、准确、有效,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服务,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根据有关法规及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是指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等为基础,对地名和行政区划、行政区域界线等数据的采集、录(导)入、存储、处理、分析、应用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自治州、地区、盟)、县(市、市辖区)四级数据库组成,使用统一的软件平台,其中国家级数据库存储全国范围的数据,省、市、县三级数据库各存储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
第三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管理工作内容包括:(一)采集、审核、录(导)入数据;(二)更新、补充、修改数据;(三)按时限报送数据;(四)定期进行数据备份;(五)硬件设备配置及管理维护;(六)软件研发、配备、升级及运行维护;(七)数据管理和应用;(八)安全保密管理。
第四条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运行管理执行以下标准:(一)《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l8521—2001);(二)《国家地名数据库代码编制规则》(民地办发〔2010〕1 号;(三)《国家地名数据库建设指导意见》(民办发〔2006〕4号);(四)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规程(修订版)。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五条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行政区划和地名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负责本级地名和区划数据库的使用、更新维护、运行管理、开发应用及配套建设。
第六条民政部负责制定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组织开发应用各种比例尺的图形库数据;组织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和软件升级;省级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指导、上报数据审核和检查验收;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负责国家数据库数据的汇总、修改、管理应用和安全保密等工作。
数据库地图化建设实施方案
数据库地图化建设实施方案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地图化建设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重要工作之一。
数据库地图化建设是指将数据库中的信息通过地图的方式进行可视化呈现,以便更直观、更方便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在实施数据库地图化建设时,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因此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工作的进行。
首先,数据库地图化建设的实施需要明确目标和需求。
在进行数据库地图化建设之前,需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需求,包括需要地图化的数据内容、地图化后的使用方式和目的等。
只有明确了目标和需求,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避免盲目投入资源和精力。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图化工具和技术。
在进行数据库地图化建设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图化工具和技术,包括地图软件、地图数据源、地图绘制方法等。
不同的地图化工具和技术有着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
接着,进行数据准备和清洗工作。
在进行数据库地图化建设之前,需要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准备和清洗,包括数据格式的统一、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的核查等工作。
只有经过数据准备和清洗,才能确保地图化后的数据准确可靠。
然后,进行地图设计和制作工作。
在数据准备和清洗完成后,就需要进行地图的设计和制作工作。
地图设计需要考虑到地图的样式、符号、颜色等因素,以便更好地表达数据信息。
地图制作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地图的美观和清晰。
最后,进行地图化数据的应用和管理。
数据库地图化建设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工作,更重要的是地图化数据的应用和管理。
地图化数据的应用需要考虑到不同用户的需求和习惯,提供相应的功能和服务。
地图化数据的管理需要考虑到数据更新、维护和安全等问题,确保地图化数据的持续有效使用。
综上所述,数据库地图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来指导工作的进行。
只有在明确目标和需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准备和清洗,设计和制作地图,以及进行数据的应用和管理,才能顺利完成数据库地图化建设的工作,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1.1.现状分析数据系统建设得到普遍重视,各部门基本建有自身的数据系统,如人口、国土、地理、规划、城管、社会保障、医疗、养老等,但大多各自为政、自成体系,某种程度上存在信息孤岛现象,需尽快推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1.2.建设目标建成以地理信息资源库为基础、法人信息库、人口信息库、宏观经济库为支撑与融合的公共基础数据库。
通过时空可视化系统,实现跨部门的协同共享,推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整合城市部件、事件、经济数据等信息资源,使公共基础数据库数据的覆盖率提升至80%;提供面向产业的宏观经济、法人等数据库的数据支持,以及面向民生服务的人口数据、地间空间数据、建(构)物的数据支持,提高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使用率,推动城市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数据的支撑保障。
1.3.结构框架公共基础数据库建成完善的人口基本信息、社保信息、劳动信息、民政信息等信息的人口数据库,以及法人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城市建筑物数据库、城市车辆信息数据库、城市事件数据库等。
1.1.建设内容“智慧****”基础数据库处于核心地位,几乎所有的功能板块与业务均围绕其展开,集中了智慧****所有的信息资源,并对所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处理,形成人口、法人、自然资源与地理空间、宏观经济、信用征信和城市公共服务六大基础数据库与各项专题数据库。
智慧****公共信息平台通过城市公共资源数据共享交换服务,实现对地理空间、人口、法人、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的初始建库和后续的持续更新,实现与各应用系统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通过数据的沉淀和挖掘,形成高层次的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库。
公共基础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库、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基础信息数据库、宏观经济信息数据库、信用征信信息数据库、城市公共服务数据库。
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网格化管理工程已对公安、人社、卫生等部门的数据进行整合,初步形成市民基础信息和平台。
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试行)
附件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试行)1.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数据库的内容、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文件命名、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规范适用于全国开展“两区”划定工作过程中的“两区”划定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规范性引用文件GB/T 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 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GB/T 21010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33469 耕地质量等级TD/T 1019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关于全国植胶垦区胶园等级划分试行方案的通知(农垦热﹝1996﹞112号)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试行)(农计发〔2017〕99号)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两区“两区”是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等规划,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划定用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及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生产区域。
两区在空间上包括区、片块、两区地块三个层级,单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可包含若干片块,单个片块内可包含若干两区地块。
“两区”片块在“两区”内划定的相对集中连片耕地,具有明确的经营主体、管护主体或能够进行统一生产管理。
单个两区片块可跨越村组区域界线,但原则上不得跨越乡级区域界线。
“两区”地块在“两区”片块范围内,以实际宽度不小于1米的农村道路、沟渠、水系等线状地物或行政区域界线为边界所划定的具体的空间种植单元。
“两区”划定按照《“两区”划定技术规程(试行)》规定程序,以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数据库为基础,以两区地块为基本空间单元,确定“两区”空间位置、面积,并结合实际记录“两区”作物类型、权属以及农田灌排工程等基本信息。
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附件1: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数据库规范(征求意见稿)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以下简称“两区”)划定数据库的内容、数据组织与管理、数据文件命名、数据交换格式和元数据等。
本规范合用于开展两区划定工作过程中的两区划定数据库建设与数据交换。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T226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代码GB/T13923 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7798 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9710 地理信息元数据GB/T21010-202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1019-2022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粮食生产功能区与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技术规程(试行)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合用于本规程。
两区两区是依据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等规划,以永久基本农田为基础,划定用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保障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及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生产区域。
两区在空间上包括区、片块、地块三个层级,单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内可包含若干片块,单个片块内可包含若干地块。
两区片块在两区内划定的相对集中连片耕地,具有明确的经营主体、管护主体或者能够进行统一辈子产管理。
单个两区片块可跨越村组区域界线,但原则上不得跨越乡级行政区域界线。
两区地块在两区片块范围内,以实际宽度不小于 1 米的农村道路、沟渠、水系等线状地物或者行政区域界线为边界所划定的具体的空间种植单元。
两区划定按照《两区划定技术规程(试行)》规定程序,以地块为基本空间单元,确定两区空间位置、面积,并结合实际记录两区作物类型、权属以及农田灌排工程等基本信息。
4. 数据库内容两区划定数据库包括应用于两区划定数据处理、管理、分析的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土地信息要素、两区信息要素等。
乡镇行政区划界线数据
通过界桩埋设和测定、边界点测定、边界线及相关地形要素调绘等界线测绘工作,获得了界桩登记表、界桩成果表、边界点成果表,并编写了边界点位置和边界走向说明,制作了边界协议书附图。图6-2-1与图6-2-2是从上述界线测绘成果中截取的一部分。图6-2-1是a、b
两省毗邻边界线上1253165号界桩的界桩登记表,图6-2-2为a、b两省边界协议书附图的局部(1253165号界桩至1253166号界桩段)。对图6-2-2的辅助说明:边界线进入美林河后,沿河道中心线顺流下行;边界线在桃花岛东南侧约460m处上岸;1253165号界桩至1253166号界桩的长度为9.8km。
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城市空间生产的双重性在于,地方政府以土地财政为动力,增加了城市建设方面的投资,实现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和城市化速度,城市表面上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其潜在的成本是巨大的,一是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广大农村地区和小城镇的发展机会和广大非城市居民的福利为代价的;二是是因为空间生产的高成本导致土地价格上涨过快,带动了生产成本和城市生活成本快速上扬,反过来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受阻,这些都会导致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失衡的格局更加突出。
一、本协议所称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是指标示甲、乙双方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的河流、沟渠、道路、堤坝、行树、围墙等线状标志物,以及双方签订的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如林绿地、桥梁、楼宇房屋、山脊、山谷、山坡等线、点、面状地物及坐标点、高程点、经纬度等。
标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标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做好我县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地名数据服务经济建设、服务社会管理、服务群众生活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地名数据库采集的内容按照民政部发布的《基础地名数据库数据分类与数据项设置》的标准,国家地名数据库内容共有11个大类、62个类别。
我县需采集的地名数据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人文地理实体1.行政区域:县、乡镇人民政府资料;2.非行政区域:农、林区、工业区,军事区(对社会公开的名称及信息),地片,区片等资料;3.群众自治组织:村委会、社区居委会资料;4.居民点:城镇居民点(民宅聚集区、居民小区)住宅区、农村居民点,工矿点,农林等资料;5.交通运输:铁路(火车站、道口)、公路(长途汽车站、收费站)、城镇交通(道路、街巷、公共交通车站),桥梁、隧道资料;6.水利、电力、通信:水库、堤坝资料;7.纪念地与旅游景点:纪念地、遗址、公园、风景区资料;8.建筑物:大型建筑、亭、台、碑、塔、广场、体育场等资料;9.单位:党政机关(包括中国共产党各级机关、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各级政治协商会议、民主党派各级机关、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等),民间组织(以社团登记的为准)、大型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银行、电信、电力、研究所、大型公司、外资企业、成规模的私营企业、大型宾馆、酒店)等资料。
(二)自然地理实体1.陆地水系:河流、湖泊等资料;2.陆地地形:山峰、洞穴等资料。
二、组织领导标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为圆满完成数据库建设工作,决定成立X县标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领导组,人员组成如下: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成员:***、***、***、***等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公室主任由县民政局局长郑炜(兼)任,副主任由智X生担任。
三、职责分工全县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由县民政局负责组织实施。
民政局负责制作《地名信息数据采集表》,并发放到相关单位;负责本部门管辖和业务范围内的地名数据资料的采集工作。
(整理)地名数据库二期建设总体方案.
项目:地名数据库目标:(1)制定全省地名数据库系统建设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实现省市县三级地名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2)全面建立地名管理依赖的基础地图数据,特别是采取与国土部门共享基础地图的方式,用最少的成本建立地图更新机制,做到每隔一至两年更新一次基础地图数据。
(3)建立可伸缩、可扩展、自适应、全面完善的地名数据库系统。
当国家地名数据库标准和规范发生变化,系统不需要升级改造,可通过系统配置来扩充或调整数据库结构,使得我省地名数据库保持与国家地名数据库结构的兼容。
旧数据库资源:●两台服务器●关系型数据库平台(Oracle)●GIS开发与运行平台(SuperMap)●其他工程资源一期项目建设成果包括一下几个部分:1)搭建了系统运行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项目完成了SuperMap GIS平台、Oracle关系型数据库系统、HP rx6600小型机和HP DL360服务器等软硬件的采购,经过安装调试,地名数据库系统所需要的运行环境已建立,目前这些系统和设备运行良好。
2)地名数据库系统和区划地名网站系统开发系统开发包括两个方面的应用,一个是地名数据库系统,另一个是区划地名网站系统。
3)全省各地级市网上发布基础地图加工、整理建库所谓基础地图是为了满足地名管理的需要,从1:10000地形图中抽取框架性地图要素而形成,删除地名管理不需要的细节性地图,通俗点说就是类似目前网上的电子地图。
网上发布基础地图加工整理和建库就是从省国土部门的全省1:10000地形图上抽取框架性要素后制作而成。
内容:1建立全省地名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建立全省地名数据库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编写地名数据数据库系统建设指引,规范和指导各地地名数据库建设,解决由于标准不一导致的省市县地名数据库不兼容的问题。
●编制全省地名数据库系统建设指引2更新完善基础地图数据库并建立更新机制全省基础数据库是地名数据库的应用基础,其他好坏直接影响到地名数据可视化程度,本期项目实现对一期工程的基础地图进行更新,并建立基础地图更新机制。
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 构建地名信息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构建地名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08年05月15日在建立地名数据库的同时,我们坚持边建库、边服务、边完善的方针,在地名信息化服务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偿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认识到位,切实为地名数据库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现代社会是电子信息化社会,地名信作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的一部分,是国家信息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内容。
地名数据库建设作为开拓地名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它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今后地名信息化工作的方向。
为此,我们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履行民政为社会全方位服务的角度,充分认识建设地名数据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充分认识到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地名是古今中外都要广泛使用的一种社会文化产品,是任何社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离不开的交流交往工具。
经济社会越发达,特别是交通通讯发展和改善,人们交流交往的活动就越频繁,地名使用的频率就高,其重要性也越突出。
做好地名信息化工作,对于方便社会交流,服务经济建设,弘扬先进文化,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只有建立完善的地名信息网络,科学调控和配置地名资源,充分发挥地名信息传递和交际功能,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其次,充分认识到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为民政全方位服务社会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
地名信息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资源,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是人民群众传递信息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
地名工作本质上是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向社会提供准确、规范、完善的地名信息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组成部分。
通过建立地名数据库,形成具备快速查询、动态管理、图表联动等数字功能的地名信息管理系统,为民政全方位向社会提供服务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极大地延伸和丰富了民政工作服务于社会的外延及内涵。
第三,充分认识到推进地名数据库建设,是提升地名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前提。
建立地名资料全面、地名信息规范、标准的地名数据库,是今后建立地名信息系统、地名信息网及地名声讯服务台、地名光盘、电子地图、地名电子触摸屏查询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对满足社会对地名信息的各种需求,全面掌握和向社会提供地名信息服务,实现地名信息的专业化和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是提升地名管理整体水平的重要前提。
城市公共基础大数据的库建设方案设计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1.系统概述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
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
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
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建立全地区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统一管理机制;3)依托地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科学的地区宏观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为基础,建设支持政府宏观经济管理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数据库系统,提高信息资源的建设、管理和共建共享能力;4)为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致的城市基础数据,为各类应用系统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满足政府管理决策、部门信息共享和社会公共服务“三个层次”的需求。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最新)
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为贯彻落实《X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X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省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建设方案(X-X年)的通知》(X 经信网办〔X〕227号)精神,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建设统一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实现全市各部门、各层级、各领域数据共享,有效支撑我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应用,切实加强监管,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到X年底前,基本建成数据采集能力强、智能分析应用广、开发共享程度高、体制机制较完善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促进我市各级政府和部门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的流程优化、材料简化、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强化部门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二、主要任务围绕全市“行政审批、监督管理、政府服务”应用,建设覆盖政府审批、监管、服务各环节的网上办事数据库,支撑“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应用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建设企业情况综合、公共信用信息、文化遗产资源和农村信用体系等政务服务专题数据库,以及支撑部门业务应用的数据库;建设和初步完善人口、法人、地理空间、宏观经济等基础数据库,形成各类数据库相互联动的政务服务大数据库。
(一)建设网上办事数据库。
1.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
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的自然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以及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标识的法人服务对象基本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将网上注册用户与服务对象信息相关联,实现网上办事一次登陆、全网通办。
[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2.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
建立完善数据标准,整合全市事项申办、受理、审批、办结等各办理过程情况数据,形成政务服务过程数据库,记录事项办理全过程、实现审批和服务事项在线监管,推进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实现阳光政务。
分析挖掘服务环节数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市大数据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配合]3.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管理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区划数据服务建设方案2011-11-091 目标1.1 行政区划数据管理通过行政区划数据管理界面,满足对标准行政区划数据的录入、编辑、删除和批量导入导出功能。
满足非标准行政区划字段的扩展和数据维护功能。
1.2 行政区划数据展现通过多种查询条件,提供行政区划信息的查询和浏览,满足不同时间维度的行政区划结构树的展现和该时间点相关信息的浏览,满足对某一行政区划历史沿革的信息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
1.3 行政区划数据同步根据系统同步设置,实现平台行政区划信息对各业务系统的同步功能,避免公共信息在重复建设和各自维护。
开发同步信息监控功能,实现对行政区划信息同步历史的统计与分析。
1.4 行政区划信息服务对于业务系统的一般信息需求,平台提取访问频率较高的行政区划信息,开发若干Web服务,便于各业务系统进行访问,提升平台公共数据服务水平。
2 现状2.1 标准行政区划数据表标准行政区划数据表保存的是省、市、县共3级行政区划信息及其变更历史,该数据表由人工进行维护,各字段如下表所示:2.2 扩展行政区划数据表扩展行政区划数据库保存的是省、市、县、乡、村、组共6级行政区划信息,该数据表由向家坝、溪洛渡以及南水北调这三个移民管理系统共同使用和维护,各字段如下表所示:3 改进方法3.1 综述标准行政区划和扩展行政区划分别存储在两张表中,均纳入公共数据资源库进行管理。
其中,标准行政区划由人工维护;扩展行政区划由各应用系统维护(记录各应用系统对扩展行政区划的变更历史,提交给管理员审批,审批通过之后进入公共资源库)。
3.2 标准行政区划数据表1. 更新ID字段,拟采用GUID;2. 新增XZQHJC(行政区划简称)字段,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简称是“广西”;3. 新增XZQHQC(行政区划全称)字段,例如:“安新县”的全称是“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4. 新增KZXZQHDM(扩展行政区划代码)字段,例如: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的行政区划代码是130632,扩展行政区划代码是130632000000000;5. 新增PREV_IDS字段,保存当前行政区划变更之前的一系列行政区划ID(合并而来的行政区划需要保存合并之前所有行政区划的ID),各ID用“,”(英文逗号)分割开,如果不存在变更,则该字段为null;6. 新增NEXT_IDS字段,保存当前行政区划变更之后的一系列行政区划ID(已拆分的行政区划需要保存拆分之后所有行政区划的ID),各ID用“,”(英文逗号)分割开,如果不存在变更,则该字段为null;7. 将JZSJ字段更名为JSSJ(结束时间);8. 改进KSSJ(开始时间)字段和JSSJ(结束时间)字段,将这两个字段的格式规定为“yyyy-MM-dd”;9. 改进BGLX(变更类型)字段,将行政区划的变更类型定义为创建、更名、更改上级、拆分以及合并,共5类:创建(代码0):初始化的行政区划均用此代码。
更名(代码1):仅仅行政区划名称发生变化。
例如:(辽宁省辽阳市)铁法市与更名为调兵山市,更名前后其行政区划代码均为211281。
更改上级(代码2):上级行政区划代码必定变化,行政区划名称和代码有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北京市)大兴县更名为大兴区,与此同时,其行政区划代码由110224变为110115,其上级行政区划代码由110200(县)变为110100(市辖区)。
拆分(代码3):一个行政区划变为多个行政区划,原行政区划保留或撤销,例如:(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拆分为安次区和广阳区,广阳区为新增行政区划,安次区的名称和编码均没有发生变化,也需要新增一条记录,表示安次区曾经发生过变更,新的安次区和原来的安次区虽然名称和编码一致,但确是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划了。
合并(代码4):多个行政区划合并到一个已经存在的行政区划,或合并为一个行政区划,例如:(天津市)塘沽区、汉沽区和大港区合并为滨海新区。
10. 新增HISTORY_ID(变更历史ID)字段,记录该行政区划的“开始时间”所对应的变更情况。
每次变更,都可能涉及到多个行政区划,只把变更类型放在行政区划表中(其余变更情况在变更历史表中)是为了减少重复。
11. 删除BZ(备注)字段,将其内容记录在了变更历史表中。
修改之后的标准行政区划数据表结构如下:3.4 行政区划变更历史表此数据表用来实现行政区划的时间戳,需要全部新建。
3.5 扩展行政区划数据表1. 新增ID字段,拟采用GUID;2. 新增UPDATETIME字段,保存变更时间;3. 新增SOURCEAPP字段,保存发起变更操作的应用系统名称或者应用系统编码,建议采用应用系统编码;修改之后的扩展行政区划数据表结构如下:4 UI设计4.1 行政区划数据展现1. 初始界面。
说明:a) 时间选择区数据来源于变更历史表,默认值为最新的时刻,即展现最新的行政区划树。
2. 时间选择区UI方案1(Google Earth模式,首选此方案,如果无法实现,可以考虑下拉列表方案)。
3. 时间选择区UI方案2(下拉列表模式,需要依次选择年份和日期)。
4. 时间选择发生变化的时候,内容展现区显示选中时刻的行政区划变更情况(列表)。
5. 选中某个行政区划节点的时候,内容展现区显示该行政区划节点的详情。
说明:a) 若prev_ids和next_ids均为null,则“变更历史”按钮变灰,无法点击。
6. 在行政区划详情界面点击变更历史按钮,内容展现区显示该行政区划的前1次变更和后1次变更状况。
说明:a) 由于合并和拆分设计到多个行政区划,所以,无法一次性将一个行政区划节点的所有历史变更状况全部列出,变更历史仅显示选中的行政区划节点及其prev_ids节点和next_ids节点,按开始时间逆序显示。
b) 选中的行政区划节点突出显示。
c) 单击某一条行政区划,显示其详情(步骤5),鼠标手势也要相应变化。
7. 在初始界面点击变更查询按钮,弹出模态对话框,输入查询条件。
8. 在变更历史查询条件模态对话框,点击选择按钮,选择待查询的行政区划节点。
说明:a) 行政区划可以选择任何一个节点(包括根节点)。
b) 查询结果包含选择的行政区划节点及其所有下级节点的变更情况。
c) 点击确定按钮之后,返回统计分析查询条件模态对话框页面。
9. 在变更历史查询条件模态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显示待查询的行政区划节点的变更历史。
10. 在初始界面点击统计分析按钮,弹出模态对话框,输入查询条件。
11. 在统计分析查询条件模态对话框,点击选择按钮,选择待查询的行政区划节点。
说明:a) 行政区划只能选择根节点和省级节点,不能选择省级以下的节点。
b) 查询结果为全国的行政区划统计表(包含各省数据)或选择的省份的行政区划统计表。
c) 点击确定按钮之后,返回统计分析查询条件模态对话框页面。
12. 在统计分析查询条件模态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显示待查询的行政区划节点的统计分析情况。
说明:a) 下图显示的是全国的行政区划统计表,只列了2个省份,作为示例。
b) 此页面是参考/old/yange/2006.htm的列表做出的设计。
4.2 行政区划数据管理在初始界面点击数据维护按钮,弹出一系列向导式模态对话框,依次输入各种条件。
1. 第一步,选择维护类型。
2-1 在维护类型界面选择更名操作,点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待更名的行政区划节点。
2-2 选择行政区划节点之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编辑行政区划详情。
说明:a) 变更类型根据操作自动锁定,结束时间无法编辑,将它们放在这里是为了保持完整性。
b) 名称、简称、开始时间、备注、变更依据字段可编辑,全称根据名称自动调整。
2-3 编辑详情之后,点击下一步按钮,显示更名操作前后行政区划变化情况的详情。
说明:a) 点击完成按钮,需要在数据库完成3个操作:update原行政区划节点;insert变更之后的行政区划节点;insert变更记录。
3-1 在维护类型界面选择更改上级操作,点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待更改上级的行政区划节点。
3-2 选择行政区划节点之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编辑行政区划详情。
说明:a) 变更类型根据操作自动锁定,结束时间无法编辑,将它们放在这里是为了保持完整性。
b) 其余字段均和编辑,下一步时注意检查代码合法性。
3-3 编辑详情之后,点击下一步按钮,显示更改上级操作前后行政区划变化情况的详情。
说明:a) 点击完成按钮,需要在数据库完成3个操作:update原行政区划节点;insert变更之后的行政区划节点;insert变更记录。
4-1 在维护类型界面选择合并操作,点击下一步按钮,显示待合并的行政区划节点列表。
说明:a) 行政区划列表前面有勾选框,勾选之后点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勾选的行政区划列表。
4-2 在待合并行政区划节点列表界面,点击继续选择按钮,选择行政区划节点。
说明:a) 根据实际需要,此步骤可重复多次。
4-3 在待合并行政区划节点列表界面,点击下一步,编辑合并之后行政区划节点的详情。
4-4 编辑详情之后,点击下一步按钮,显示合并操作前后行政区划变化情况的详情。
说明:a) 点击完成按钮,需要在数据库完成3个操作:update原行政区划节点(多条记录);insert变更之后的行政区划节点;insert变更记录。
5-1 在维护类型界面选择拆分操作,点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待拆分的行政区划节点。
5-2 选择待拆分的行政区划节点,点击下一步按钮,显示拆分之后的行政区划节点列表。
说明:a) 行政区划列表前面有勾选框,勾选之后点击删除按钮,可以删除勾选的行政区划列表。
5-3 在拆分之后的行政区划节点列表界面,点击继续新增按钮,选择行政区划节点。
说明:a) 根据实际需要,此步骤可重复多次。
5-4 在拆分之后的行政区划节点列表界面,点击下一步按钮,显示合并操作前后行政区划变化情况的详情。
说明:a) 点击完成按钮,需要在数据库完成3个操作:update原行政区划节点;insert变更之后的行政区划节点(多条记录);insert变更记录。
6-1 在维护类型界面选择批量导入操作,点击下一步按钮,选择待导入的excel文件。
说明:a) 只能批量导入县下非标准行政区划。
6-2 在选择导入文件页面,点击浏览按钮,显示文件选择框。
7-1 在维护类型界面选择批量导出操作,点击下一步按钮,选择期望导出的行政区划。
说明:a) 导出的excel文件包含所选择的行政区划及其所有下级行政区划。
7-2 在批量导出选择界面,点击选择按钮,选择期望导出的行政区划节点。
5 服务接口设计5.1 行政区划数据同步1. 系统读取标准行政区划a) 通过时间、行政区划代码精确查询,cascade为ture则返回本级节点及其所有下级节点;为false则只返回本级节点。
List getLocalityByCode(Timestamp time, String code, boolean cascade)b) 通过时间、行政区划名称模糊查询,只返回本级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