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合集下载

古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整理学生版

微主题:古代诗歌鉴赏之意象整理整合:高三语文组(一)树木类1.松柏——傲霜斗雪的典范。

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竹子——君子正直、坚贞的品德修养。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3.杨柳——留客、送别之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5.芭蕉——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葛胜冲《点绛唇》)6.折桂——科举及第。

温庭筠“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7.怀桔——孝顺双亲。

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8.桑梓——故乡。

毛泽东《赠父亲》:“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2.黄叶——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

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3.采薇——①隐居生活。

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

”②表现坚守节操。

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4.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此物最相思。

”5.芳草——①香草。

屈原以香草自喻,“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②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

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6.落花——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

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菊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8.梅花——冰清玉洁、坚韧不屈。

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9.莲——“怜”表达爱情。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10.咏絮——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精编

古诗词中常见意象理解与赏析(动物类)有大量的诗词实例和详解0精编

典型意象的理解与赏析——动物类一、鸿雁——引发思乡怀亲之情与羁旅感伤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大雁、青鸟——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又一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先被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欣赏人归落雁后,思发在画前。

——隋薛道衡《人日思归》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

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时,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李商隐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唐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

宋戴复古《月夜舟中》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南唐中主李璟鸿雁指代书信。

鸿雁传书的典故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

练习:七.(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秋天天气反复无常,时阴时晴,天色开始变得昏暗,满庭院一片冷清。

我一个人呆呆地立在秋风中,静静地听着带有凉爽的秋声。

云色暗下来,却没有大雁来来往往的身影,只能听到一声一声凄凉声音。

夜半深更,人们都已散去,天地间悄无声息。

屋子里,只有一盏孤灯照着空荡荡的屋子。

我的酒意已经清醒,伴着这忽明忽暗的孤灯,一个人怎样能度过,这漫漫的长夜熬到天亮的时候?)(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答案】作者在词中表现了思家、孤寂的心情。

高考古诗文鉴赏意象典故解析

高考古诗文鉴赏意象典故解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

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

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

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

下面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100个意象擎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青鸟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

如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高山流水也作“流水高山”。

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

每当伯牙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

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

涂鸦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城府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借光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物色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李清照:“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提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抱柱相传古代一书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书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高考常考诗词典故意象

高考常考诗词典故意象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

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此外,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寒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4.“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

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

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

此外,“柳”与“留”也谐音。

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

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

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

常见的意象和典故

常见的意象和典故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的意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的意象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见的意象1.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8.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9.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0.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如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1.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12.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总结展开全文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然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内涵。

今天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收藏下来慢慢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一、赏析古诗用典艺术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

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一)“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

”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和典故分析

诗歌鉴赏之常见意象和典故分析

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陶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分析解答:全词塑造了一个身处江湖,未忘忧国的抗金英雄形象。(什么形象?)词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闲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如何展现?)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身老未忘忧国,暮年之志不已的爱国精神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意义)
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1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③以声衬“幽”(“鸣蛙”)(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完整版)诗词鉴赏意象大全

诗歌常见意象归类(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2.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兰花诗如:3.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传统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

(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王丹桂的《秦楼月·咏竹》将这种比拟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

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

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

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知识总结一、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归纳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寄托了诗人的情感或思想的物象(事物或独特的艺术形象)。

以下是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一些意象,并例举出相关诗句。

意象情感 / 思想例句及出处酒、饮酒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醉花阴》照〕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行路难》李白〕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范仲淹〕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6、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浣溪沙》晏殊〕羌笛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1、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2、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范仲淹〕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遇门关。

〔《凉州词》王之涣〕柳折柳“柳”与“留”谐音,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而“折柳”就有相留之意。

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月〔残月、明月、新月、玉盘〕在许多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李白〕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李商隐〕流水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古典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诠释

古典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诠释

古典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诠释古典诗文07-20 0824古典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诠释1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3、孔方兄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4、青梅竹马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5、问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

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

6、见背背,离开。

谓父母去世。

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7、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

”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8、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和8种意象

古诗词中常见的27个文化典故一、梦蝶梦蝶,也称“化蝶”。

战国时庄子有一次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

后比喻做梦、梦幻。

后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无题》二、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三、青衿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毛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

”因此用它指读书人。

青衿胄子困泥涂,白马将军若雷屯。

——唐·杜甫《折槛行》四、黍离语出《诗经·黍离》,东周大夫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

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唐·许浑《登洛阳故城》五、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为书信代称。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宋·秦观《踏莎行》六、投笔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宫府抄写公文为生。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

后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宋·辛弃疾《水调歌头》七、还珠古时合浦地盘产珍珠,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唐·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八、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胜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远大志向。

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宋·吴潜《八声甘州》九、青眼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憎恶的眼,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

诗词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 精品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的100种意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以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对之进行多维解读,是鉴赏诗歌的钥匙之一。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风餐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常见意象总结

高中语文诗词鉴赏常见意象总结
松柏
耐寒,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黍离
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
予怀怆然,感慨今夕,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冰雪
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爱情类意象:爱恋、相思之情
红豆
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摘,此物最相思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连理枝、比翼鸟
对恩爱夫妻的比喻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战争类意象: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的向往
投笔
班超投笔从戎;“投笔”指弃文从武
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诗歌意象总结
送别类意象:依依不舍之情;叙写别后的思念
杨柳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长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南浦
南方水路送别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排解愁绪;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思乡类意象: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牵挂
月亮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鸿雁
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双鲤
鲤鱼代指书信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捣衣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鉴赏常见典故和意象2002 年高考语文试题进行了调整,加大主观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其中诗词鉴赏的改革尤为引人注目。

试题选的是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要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古典文化知识,充分认识“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内涵。

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柳永《雨霖铃》:“杨柳岸,晓风残月。

”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柳条过千尺。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

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它“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鉴赏古代诗歌需要了解这些事物特有的文化内涵。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

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朋友:“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

”“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12、松柏《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

”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13、杜鹃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

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

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

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4、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5、蟋蟀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

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16、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

”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17、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梅花落”为曲子名。

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18、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