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常用典故(简要)

合集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词典故用法及集锦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词典故用法及集锦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词典故用法及集锦要想破解“用典”之秘、准确赏析其艺术效果,其实不难,从字面上看,“用典”包括“用”和“典”,就是“怎么用”和“用了什么”。

典故分“事典”和“语典”根据来源,“用典”的典故可以分为“事典”和“语典”两大类。

“事典”就是历史或传说中的人物故事。

比如浙江卷古诗词鉴赏考查的王寂的《日暮倚杖水边》: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文后要求填空:“此诗颔联以 ______ 和 _______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据《史记》记载,屈原被贬后“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白居易则在《琵琶行》中说自己“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诗人以屈原、白居易被贬异乡自况,正是“事典”。

“语典”近似名言引用。

比如湖南卷古诗词鉴赏考查了贺铸的《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际柴扉。

溶溶漾漾白鸥飞。

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夕阳长送钓船归。

鳜鱼肥。

文后要求填空:“‘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_____ 句”。

在这里,作者直接化用“桃花流水鳜鱼肥”这一名句,即“语典”。

“用典”包括“正用”和“反用”、“明用”和“暗用”从与作品的感情结合方式上看,“用典”大致可以分为“正用”和“反用”。

“正用”就是作者的情感与所用典故的原意保持一致。

比如前面说到2008年浙江卷考查的《日暮倚杖水边》,屈原正直爱国,白居易忧民忧时,作者以被贬异乡的屈原、白居易自况,他们所具有的高尚品德、博大胸怀、坚贞节操自己也仿佛一二,从中表达高洁秉直的信念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这就是“正用”。

“反用”则恰恰相反,作者的情感与典故原意是反的。

比如李益的《塞下曲》: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

头二句化用了东汉名将马援的故事、班超的名言。

马援屡立战功,被封为伏波将军,他曾说男儿当战死在边疆,以马革裹尸还葬。

高考古诗文鉴赏意象典故解析

高考古诗文鉴赏意象典故解析

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集锦源于屈原的“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的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不得志时寄情山水,仕途失意回归自然”,“春花”是“凋零”的,“秋月”是离别的,隐逸是解脱的;爱情的离思使人愁,青春的短暂使人愁,身世遭遇使人愁,家国衰败使人愁。

把握这个特点,很多古典诗词的理解就容易多了。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熟悉意象的传统色彩,有助于我们对诗歌形象的理解。

如“梅”,由于古代诗人反复的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

“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

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

月能思乡,星可传恨,水喻愁多;松喻坚贞,荷、兰喻高洁,菊喻隐逸,竹多劲健;松傲雪斗霜、有凌云之志,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桃花象征美人,杨花多有离散、漂泊之意;柳有柔情之意,又显轻薄,更表惜别怀远之意,鸿鹄、骏马、大鹏喻志向远大的人,鸾鸟、凤凰喻忠诚的贤士,杜鹃鸟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表达归家之念,鹧鸪、寒蝉能引起人的离愁别绪、羁旅伤感,鸿雁借指书信,也表思乡之情;灞桥易水多与送别有关;夕阳、西风、残照既表示个人沉浮的身世命运,又代表历史的沧桑变化,秋风往往表思归之意,《阳关三叠》多写故人友谊,《关山月》、《梅花落》与乡思乡愁有关;杜康是酒的代称,贾生、屈原多指怀才不遇之人,陶朱多指富商;琴瑟喻夫妇感情和谐,也喻兄弟朋友的情谊等。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和典故汇总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和典故汇总

部编版初中语文诗歌鉴赏中修辞手法和典故汇总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一、常用修辞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①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文天祥),把危亡的国事比作风中柳絮,把坎坷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形象地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龚自珍)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③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使至塞上》王维),以“征蓬”“归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2.拟人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借花鸟表现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心情。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错晓。

(《望岳》杜甫),“钟”字拟人化,写出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

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李商隐在《无题》一诗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与“思”双关,意即只要有一息尚存,痴情不改,实指坚贞的爱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20例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20例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2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 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诗词鉴赏:古诗词常用典故解析100例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以蝉品行高洁。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素材92个常见的典故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素材92个常见的典故

3、琴瑟(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4、螟蛉《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

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作为螟蛉养子的代称。

* * 高考复习诗词鉴赏常见典故 1、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2、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5、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6、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8、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9、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典故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中的典故PPT课件

2020/4/3
5
1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 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1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 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 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15、三尺 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 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 称“三尺法”
6、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 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 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 “陶朱公”来称富商。
7、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 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 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2020/4/3
3
8、秋水 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 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9、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
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
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
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
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
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
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宋书·谢灵运传》 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 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2020/4/3
8
2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 国志·魏书·武帝纪》)。
2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 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例析5

诗词鉴赏:古典诗词常用典故例析5

81、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82、润色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83、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84、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85、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86、班马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

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班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

”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87、问鼎春秋时,楚望而却步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

后遂以“问鼎”喻篡夺政权。

《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88、辞第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

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

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89、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0、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

古诗词鉴赏,常考的100个意象1、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2、鸿鹄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

高考诗歌鉴赏“用典”知识点梳理及典例与练习(附参考答案)一、赏析古诗用典艺术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常常遇到语言方面的障碍,障碍之一,就是诗词中的“用典”。

“用典”是诗词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段,六朝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诠释“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也就是说,借助既往的事情熔铸自己的思想,既有“类义”的比喻作用,又能够“以古证今”。

古典诗词中的“用典”,是古典诗词固有的一种特色,这是由诗词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诗词贵在含蓄,立意要精深而不浅露,用语要简洁而又意味深长,经得起反复吟咏。

显然,不用典,就很难抵达这样的境地,因此,诗人常常借助于用典来塑造形象、烘托气氛、创设意境,在最为经济的有限天地里,最大限度地融汇深邃曲折的内涵。

从典故的性质上看,有“举人事以征义”和“引成辞以明理”(刘勰语),前者为“用事”,就是引用既往的故事,借此类比现实,或引发联想,使语意更丰盈、更深厚;后者为“用辞”,即引用现成的辞语,借此明证事理,或概括形象,使用语更清幽、更委婉。

“用事”可分为“直用”、“活用”、和“反用”。

(一)“直用”,就是直接引用典故的本来意义,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活用”,是灵活地变用典故,它既可以突出典故某一个侧面的意义,从新的角度加以引用,又可以对整个典故的原有意义加以引申发挥。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整阙可以说用的全是周瑜破曹的故事,词人多层面地展示了周瑜的飒爽英姿,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周瑜雄才大略的非凡风采跃然纸上,词人讴歌周瑜的丰功伟绩,折射出的是词人内心深处建功立业的真切渴望。

曹操《短歌行》一诗的最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引用了“周公”的典故,说周公“一沫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也。

”意思是周公为了招揽天下有识之士,一次沐浴要三次握着头发,他念叨的是如何让贤士归依自己;一餐饭要三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他担忧的是因自己接待贤士迟慢而失掉了人才。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高考诗歌鉴赏常用典故1.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在吃饭时多次把饭从嘴里吐出来,为接待贤士人才而中途停止吃饭。

后来借用这个典故,表示能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如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3.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4.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5.折腰《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捶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6.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人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如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向谁收。

”7.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8.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三径也就成了代指隐士隐居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九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含有典故的诗

含有典故的诗

含有典故的诗
1、《锦瑟》--唐代李商隐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典故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

2、《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典故是:姜太公吕尚曾在渭水的磻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代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典故是:“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

三国曹魏未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

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

了解常用典故 备考诗歌鉴赏

了解常用典故 备考诗歌鉴赏

娱的隐者 , 也正是 陶渊 明的 自我 写照 。后来 “ 五柳 ” 就成 了 隐者 的代 称。如 王 维 《 J 闲居 赠 裴 秀 才 辋 1 I 迪》 “ :复值接舆醉 , 狂歌 五柳 前。 ” 东篱 陶渊明《 饮酒 》 “ 菊东篱 下 , :采 悠然见南 山。后来 “ ” 东篱” 多借 以表现辞官 归隐后 的田园生 活 或 闲雅 的情致 。如李清照《 醉花阴》 “ :东篱把酒黄 昏 后, 有暗香盈袖 。这里 的“ 篱” ” 东 表现 了词人 闲雅 的 情致 。 三径 陶潜《 归去来兮辞》 “ 有 三径就荒 , 松菊犹 存” 的句子 , 后来就用 以指代 隐士居住 的地方 。如 白 居易《 与元八 卜 , 欲 邻 先有是赠》 “ :明月好 同三 径夜 , 绿杨宜作两家春 。 ” 劳歌 本指在劳劳 亭送 客时唱 的歌 , 劳劳 亭 旧 址在南京市 , 是古 代著名 的送别 之地 。“ 劳歌 ” 来 后 成为送别 歌的代称 。如许浑《 谢亭送别》 “ :劳歌一曲 解行 舟 , 叶青 山水急 流。 红 ” 长亭 北周庾信 《 江南 赋》 , 哀 载 古代驿 路上 约 隔十里设 一长 亭 , 里设 一短 亭 , 游人 休息 和送 五 供 别 。后来“ 长亭” 为送 别地 的代 名词 。如柳永 《 成 雨 霖铃》 “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南浦 屈原《 楚辞 ・ 河伯》 “ :送美人兮南浦 。“ ” 南 浦” 指南 面的水滨 ,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 亲友 。后来常 以此指送别的地方 。如 自居易《 南浦别》 “ :南浦凄凄 别, 西风袅袅秋。 ” 阳关 王 维《 送元 二 使安 西》 “ 城 朝雨 泡轻 :渭 尘, 客舍 青青柳 色新 。劝君更尽 一杯酒 , 西出阳关无 故人 。 后 来 就 把送 别 时 唱 的歌 曲称作 “ 城 ” 阳 ” 渭 “ 关” 。如柳永《 少年游》 “ 阳闲淡秋光老 , :夕 离思 满蘅 皋。一曲《 阳关》 断肠声尽 , 自凭 兰桡。 , 独 ” 柳岸 古人 有 折柳 送别 的 习俗 , 来 就用 “ 后 柳 岸” 指送别的地方 。如 柳永《 雨霖 铃》 “ :今宵 酒醒 何 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 ” 雕 虫 语 出汉代 扬雄《 言》 “ 子雕虫 篆刻 , 法 :童 壮夫不为也 。后来 比喻微不 足道 的技 能 , 指文字 ” 多 技巧 。如李贺《 园》 “ 南 :寻章 摘句 老雕 虫 , 晓月 当帘 挂玉 弓。不见年年辽海上 , 文章何处哭秋风? ” 鸿鹄 《 记 ・ 史 陈涉世家》 , 载 秦末农 民起义军领 袖陈涉少有鸿鹄之 志 , 揭竿起义 于大泽 乡 , 以“ 后 鸿 鹄” 喻人有远大 志 向。如吴 潜《 声甘 州》 “ 首看 八 :矫 鸿鹄 , 远举高 飞。 ” 杜鹃 俗称布谷 , 又叫子规 、 杜宇 、 望帝 。望 帝 传说是蜀地的君主 , 叫杜 宇 , 来禅 位退 隐 , 后 名 后 死 魂化为鸟 , 暮春苦 啼 , 以至 口 中流血 , 闻者凄 侧。后 来 多用“ 鹃” 杜 来渲 染哀 怨 悲凄 的气 氛或 思 归 的心 情 。如李 白《 蜀道难》 “ 闻子规啼夜月 , 空山。 :又 愁 ” 鹧鹌 呜叫声似 说“ 行不得 也哥 哥” 后 多用来 , 衬托处 境 的艰 难或 心 情 的惆 怅 。如 辛 弃疾 《 萨 菩 蛮》 “ :江晚正愁余 , 山深 闻鹧鸪 。 ” 黍离 《 诗经 ・ 黍离》 中有“ 彼黍离离” 的句子 , 是 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 , 看到长满禾黍 , 由此悲叹 宫室宗庙毁坏 。后来 常用“ 离” 黍 表示对 国家昔盛今 衰 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 登洛阳故 城》 “ :禾黍离 离半野蒿 , 昔人 城此 岂知劳? ”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点仍是主流,即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和艺术技巧。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篇1:直抒胸臆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

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诗歌鉴赏抒情手法篇2: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

如刘禹锡《台城》: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100个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100个意象

高考诗歌鉴赏常考100个意象1. 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 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 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 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

11.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2020高考诗歌鉴赏---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

2020高考诗歌鉴赏---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

2020高考诗歌鉴赏之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古典诗歌常用典故125例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古代诗歌常用典故
1.投笔《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当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名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要杀他,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设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还。”
4.折腰《宋书•隐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代称书信。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5.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后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26.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后人有诗:“何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100意象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4、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6、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7、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典型的陆上送别之所。

8、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

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10、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1、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总结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总结

诗词鉴赏—诗词常用典故总结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如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4、蝉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常用典故
投笔:弃文从武
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
楼兰:边境之敌
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
杜康:酒
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五柳:隐者
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
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
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
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
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
青云:高的地位
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
丁香:愁心或情结
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
青天:清官
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
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梅雨:悠悠愁绪)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