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顶煤开采论证报告
煤炭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范文
煤炭开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议书范文尊敬的XXX领导: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对煤炭开采项目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就该项目提出以下建议。
一、项目背景及目的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具有巨大的开采和利用潜力。
而在目前的能源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开展煤炭开采项目,有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本次研究旨在评估该煤炭开采项目的可行性,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社会影响可行性以及环境可行性。
二、技术可行性1.煤炭开采能力:通过调研和分析现有的相关技术和设备,以及项目场地的地质条件,我们认为该项目的煤炭开采能力是可行的。
2.预计投资:根据煤炭开采过程需要的设备和技术要求,估算了项目的初始投资,确保在技术方面可行。
三、经济可行性1.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查和需求预测,我们发现在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是主要的能源资源之一,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2.成本与收益:综合考虑开采成本、运输成本、销售价格等因素,我们初步计算得出该项目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具备良好的经济可行性。
四、社会影响可行性1.就业机会:煤炭开采项目将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助于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减少就业压力。
2.经济发展:项目实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地区经济实力,促进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五、环境可行性1.环境影响评估:我们将通过专业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找出煤炭开采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并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确保项目在环境方面可行。
2.绿色开采技术:我们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绿色环保的开采技术和设备,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根据以上可行性研究评估,我们认为该煤炭开采项目具备较好的可行性,并建议继续推进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我们还建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此致敬礼XXX分析研究团队。
水库下采煤论证报告
水库下采煤论证报告一、水库下采煤的基本情况水库下采煤可是个超级复杂又超有趣的事儿呢。
咱们先得知道这个水库是啥样的,它有多大呀,蓄了多少水呀。
就像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得先知道他的基本情况一样。
这水库的大小和蓄水量可关系到采煤的安全性呢。
再说说这煤,煤在哪里呀,煤层有多厚呀,质量好不好呢。
这些都是很重要的信息。
要是煤层很厚,那采煤的时候可能就更要小心啦,因为开采的规模可能会比较大。
而且呀,这煤的质量好的话,那开采的价值就更高啦。
二、可能面临的风险哎呀,水库下采煤风险可不少呢。
水就是个大问题,要是采煤的时候不小心把水库的底给弄破了,那水就可能会灌到矿井里,这就像突然下了一场大暴雨,家里没做好防水一样,那可就糟糕透顶了。
还有地面的沉降问题呢,采煤的时候地面可能会往下陷,这对水库的堤坝可不好,就像我们坐在椅子上一直摇晃,椅子可能就会坏掉一样。
要是堤坝出了问题,那水库里的水可就会乱跑啦,会给周围的环境和居民带来很大的危险呢。
另外,生态环境也可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水里的小鱼小虾可能就没地方住了,周围的树木可能也会因为地面的变化而长不好。
三、应对风险的措施不过呢,我们也不是没办法应对这些风险的。
对于水灌进矿井的风险,我们可以加强监测呀,就像给水库和矿井都装上一个超级灵敏的小耳朵,一有动静就知道。
还可以在矿井里做好防水措施,就像给房子做防水层一样。
对于地面沉降的问题,可以提前计算好可能沉降的范围和程度,然后在周围加固呢。
就像给堤坝加上一些坚固的支撑一样。
在保护环境方面,我们可以在采煤的同时,在周围多种一些树,给小动物们再造一些家。
而且呀,开采的时候尽量采用一些对环境影响小的技术,就像我们走路的时候轻轻的,不打扰周围的花草一样。
四、采煤的效益分析这水库下采煤要是做好了,效益可是相当不错的呢。
首先就是煤的产出啦,有了煤就可以发电,可以供暖,能让很多人在冬天的时候暖暖的。
而且呀,开采煤还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呢,会有很多的工作机会,大家都能赚钱啦。
石湖矿综采放顶煤可行性技术论证1课件
矿井综采放顶煤开采采放比超1:3可行性技术论证石湖煤矿二0一六年目录一、矿井概况 (1)1、地理位置与交通 (1)2、煤田地质构造 (1)3、火成岩侵入及对煤层开采的影响 (1)4、煤层条件 (3)5、煤层顶底板岩性 (3)6、瓦斯、煤尘 (4)7、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5)二、矿井建设 (6)1、工业场地位置 (6)2、开拓方式及运输系统 (6)3、运输大巷布置 (7)4 、采区采煤方法确定 (7)5、工作面采煤方法确定 (8)6、采煤工作面参数 (7)7、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 (8)8、液压支架选型 (11)三、顶板、顶煤可冒性分析 (13)1、顶煤冒放性分析 (13)2、顶煤冒放性评价 (14)四、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及合理性分析 (15)五、瓦斯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5)六、煤层、自燃发灭火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8)七、水文地质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18)八、结束语 (22)石湖煤矿矿井综采放顶煤开采可行性技术论证一、矿井概况1、地理位置与交通大同煤矿集团阳方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石湖煤矿井田位于轩岗矿区东北部,宁武县城东北直距约4km处的凤凰镇石湖村一带(大运公路两侧),行政区划隶属宁武县凤凰镇管辖。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2°21′10″-112°22′35″,北纬:39°00′39″-39°02′20″。
石湖煤矿井田有大运公路从矿区中南部穿过,矿区距北同蒲铁路宁武集运站、阳方口集运站均约7km,此外,矿区内工业场地与大运公路有柏油路连接,与周边各乡村均有乡村级公路相通,交通较为便利。
2、煤田地质构造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轩岗矿区东北部,主要构造形态为一单斜构造,走向在井田南部近南北向,倾向近西,井田北部走向为南东,倾向南西,在此基础上发育次一级的宽缓褶皱。
井田西部边界附近和北部发育两条走向近北东—南西向的正断层,西部边界外、东部边界外分别发育两条走向近南北和北东向的正断层。
23号煤层保护层开采保护效果论证报告
F69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西南角,切割了14号煤~标五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13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65~71°,断距约2~6m。
F74正断层:分布于煤矿区浅部东北段含煤地层内,切割了标五~14号煤地层,区内延伸长度约0.17km,断层走向南西~北东,倾向北西,倾角约50°,断距约2~3m。
表1-1-1滥坝煤矿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拐点
X
Y
0
2947377
35568001
1
2947012
35568569
2
2945861
35567644
3
2946152
35567118
开采深度:1595m~1416m。
1.2矿井地质概况
1.2.1地层
煤矿区及周边出露的地层有二叠系中统茅口组、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组、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地层走向总体为南西~北东向,倾向北西,倾角6~28°,一般10~16°左右,由浅到深地层倾角逐渐变小。现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茅口组(P2m):主要分布在煤矿区外东南面,岩性以灰岩为主,分上下两段。上段:底部为薄~中层状燧石灰岩及硅质灰岩夹燧石层,为上下段的分段标志;下部以燧石灰岩为主,相变明显;上部为浅灰微带肉红色厚~块状生物灰岩,隐晶质,本段总厚约127~144m。下段:以灰~深灰色厚层状、块状灰岩为主,多含白云质斑块及少许燧石结核,下部夹白云岩。本段总厚约227~244m。
采放比超过1:3放顶煤开采可行性论证报告模板
xxxxx煤业有限公司采放比超过1:3放顶煤开采可行性论证xxxxx煤业有限公司xxxx年x月x日目录第一章开采技术条件 ........................................................................... - 1 -一、地理位置 ............................................................................... - 1 -二、地质构造 ............................................................................... - 5 -三、水文地质 ............................................................................... - 9 -四、工作面布置情况 ................................................................. - 11 -五、煤尘及煤的自然倾向 ......................................................... - 12 -六、瓦斯...................................................................................... - 12 -七、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 - 13 - 第二章矿井生产系统 ......................................................................... - 16 -一、提升系统 ............................................................................. - 16 -二、运输系统 ............................................................................. - 16 -三、通风系统 ............................................................................. - 16 -四、排水系统 ............................................................................. - 17 -五、供电系统 ............................................................................. - 17 -六、“六大系统”建设情况 ....................................................... - 18 - 第三章目前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 - 22 -一、顶板控制 ............................................................................. - 22 -二、瓦斯防治措施 ..................................................................... - 23 -三、煤尘防治措施 ..................................................................... - 27 -四、防灭火措施 ......................................................................... - 28 -五、防治水措施 ......................................................................... - 31 -第四章技术力量及管理机构 ............................................................. - 37 - 第五章悬移支架放顶煤技术论证 ..................................................... - 38 -一、煤层厚度超限范围情况 ..................................................... - 38 -二、生产工艺技术论证 ............................................................. - 39 -三、“一通三防”技术论证 ....................................................... - 40 -四、防治水方面 ......................................................................... - 41 -五、结论...................................................................................... - 41 -第一章开采技术条件一、地理位置(一)煤矿位置(1)位置、范围xxxxx煤业有限公司位于xx市xx镇xx村境内,隶属xx镇管辖,地理坐标为东经xx°xx′xx″~xx°xx′xx″,北纬xx°xx′xx″~xx°xx′xx″。
三软煤层放顶煤综采设备考察报告20140120
三软煤层放顶煤综采设备考察报告2014年1月7日,机电处、宝雨山矿一行6人,到永煤永登公司丰阳煤矿、云盖山二矿,对三软煤层综采设备使用情况进行考察。
通过现场察看、听取介绍,并结合了解永煤永锦公司嵩山煤矿三软煤层综采设备使用情况,汇总考察报告如下:一、考察的目的和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两调整两提高、两创新两带动”战略举措,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型矿井实施采煤机械化工艺,针对宝雨山矿、何庄矿“三软”煤层的特殊地质条件,机电处积极联系到类似煤层条件矿井进行学习调研,了解“三软”煤层综采工作面的装备水平、配套能力、工艺选择,选择适应两矿“三软”煤层的综采设备。
二、两矿采煤工作面概况1、宝雨山矿:首采工作面为12121工作面,位于矿井西翼,设计走向长度720米,切巷长120米,可采储量53.3万吨;煤层总厚为1.1~10m,平均4.55m,煤层倾角为10°~23°,平均16°结构较复杂。
工作面老顶为粉、细粒砂岩,直接顶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细粒砂岩,伪顶为薄层状泥岩。
直接底为泥岩及砂质泥岩,老底为中、细粒粉砂岩。
预计2014年6月份贯通,7月份开始安装。
接替工作面为11129工作面,位于矿井东翼,走向长1350米,切眼长180米,可采储量132.3万吨,预计2014年12月底贯通。
2、何庄矿:11030工作面倾斜长98m,走向63m,煤层总厚为1.6~10.2m,平均4.4m,煤层倾角为23°~28°。
11030工作面煤层为三软煤层,顶板、底板都为泥岩。
三、学习考察情况1、丰阳煤矿丰阳煤矿11102工作面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与宝雨山矿、何庄矿近似,具体工作面概况如下:11102工作面切眼平均倾向长度150m;走向长度817m;工作面平均煤厚4.2m;煤层平均倾角32°,设计可采储量为66.06万吨;煤层为三软煤层,顶板、底板都为泥岩。
工作面上、下端头各安装3架端头架,工作面切眼长度150m,支架型号为:ZF3600/16/24(26);工作面布置两部SGZ630/264型(前部和后部)刮板输送机、下顺槽铺设一部SZZ630/110型转载机、一部PLM500型破碎机、一部DSJ80/40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鑫安煤矿深部安全开采技术论证报告
鑫安煤矿深部安全开采技术论证报告鑫安煤矿二00八年六月二十六日编制人:司化汝赵华徐峰梁国新宁强高德文王斌刘绪全审核人:吴文兵目录1、矿井基本情况 (1)1.1 矿井开采的基本情况 (1)1.2 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 (2)1.3 矿井顶底板和冲击地压 (13)1.4 矿井通防的基本情况 (14)2、深部开采顶板控制及冲击地压 (15)2.1采煤工作面顶板岩层运动规律及矿压观测 (17)2.2 深部巷道掘进与支护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20)2.3 冲击地压问题 (23)2.4 地应力测试 (24)2.5 安全开采评价 (24)3、深部开采火、瓦斯灾害及其预防控制 (25)3.1 矿井通风系统 (25)3.2 深部开采瓦斯灾害及其预防控制 (28)3.3 深部开采内因火灾及其预防控制 (40)3.4 深部开采地温及其预防控制 (43)3.5 安全开采评价 (46)4、深部开采水害及其预防控制 (47)4.1 矿井含水层 (47)4.2 矿井涌水特征 (47)4.3 矿井水害特征分析 (47)4.4 矿井深部开采水害措施及其有效性分析 (49)4.5 矿井深部开采水害预防与治理方案 (52)4.6 安全开采评价 (56)5、矿井综合安全开采评价结论 (57)5.1矿井安全开采的开采深度警戒线及可靠性总体分析论证 (57)鑫安煤矿深部安全开采技术论证报告1、矿井基本概况1、1矿井开采的基本情况(1)矿井地理位置鑫安煤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宁阳县境内,距宁阳县城约9km。
兖(州)~新(乡)铁路在井田南部约25km处东西向通过,西到菏泽与京九铁路相连,至新乡与京广铁路相接,东至兖州与京沪线和兖石铁路连通。
兖(州)•兰(考)国道公路干线横贯工作区南侧,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方便。
地理坐标:东经116°41′00″~116°45′00″,北纬35°42′00″~35°45′00″,东西长约2~9km,南北宽约1.3~9km,面积约27.8667km2。
二1煤带压开采论证报告
小河煤矿二1煤层带压开采安全性评价与防治水设计项目负责:审核:报告编写:目录1前言 (1)2矿井概况 (3)2.1位置与交通 (3)2.1.1位置 (3)2.1.2交通 (3)2.2矿井基本情况 (4)2.3自然地理概况 (7)2.3.1地形和地貌 (7)2.3.2气象和水文 (7)2.3.2.1气象 (7)2.3.2.2水文 (7)2.3.3地震 (8)2.4以往地质和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9)2.4.1以往地质工作评述 (9)2.4.2以往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11)3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12)3.1矿井地质 (12)3.1.1地层 (12)3.1.2构造 (15)3.1.3岩浆岩 (17)3.1.4煤层 (17)3.1.4.1含煤性 (18)3.1.4.2可采煤层 (18)3.1.4.3煤层稳定性评价 (18)3.2区域水文地质概况 (20)3.2.1概况 (20)3.2.2主要含水层组 (21)3.2.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22)3.3矿井水文地质 (22)3.3.1矿区水文地质单元位置 (23)3.3.2主要含水层 (23)3.3.3主要隔水层 (26)3.3.4含水层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及水力联系 (28)4矿井充水因素 (28)4.1充水水源 (28)4.2充水通道 (29)4.3矿井充水状况 (30)4.4矿井涌水量预算 (30)4.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31)5二1煤层奥灰水带压开采安全性评价 (32)5.1全国有关矿区奥灰水特征及研究现状 (32)5.1.1奥灰水突水特征 (32)5.1.2奥灰突水研究现状 (33)5.2本矿井奥灰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 (35)5.2.1奥灰含水层富水性分析 (35)5.2.2补、径、排关系 (36)5.3煤层至奥灰隔水层性能分析 (36)5.4带压开采安全性分析 (37)5.4.1带压区的划分 (37)5.4.2巷道掘进安全性评价 (37)5.4.3回采过程中安全性评价 (38)6带压开采技术路线及工作重点 (41)6.1带压开采技术路线 (41)6.2工作重点 (42)7带压开采防治水工程 (43)7.1水文地质补充勘探 (43)7.1.1奥灰水文观测钻孔设计 (43)7.1.2水文地质自动观测系统 (44)7.1.3水文地质试验 (44)7.2工作面布置及要求 (44)7.3断层防水煤柱留设 (45)7.4掘进巷道防治水工作 (46)7.5工作面防治水工程 (48)8带压开采的技术装备 (49)8.1矿井排水能力 (49)8.2水害应急救援措施 (49)8.3普及突水征兆识别知识 (49)8.4井下水灾避灾路线 (50)9结论与建议 (51)9.1结论 (51)9.2建议 (51)1前言小河煤矿始建于1975年,原属登封市办企业,1977年建成投产。
技术论证报告 Microsoft Word 文档
立井施工技术及机械化2010-03-18 09:45:46 作者:李俊良来源:中国煤矿安全网浏览次数:2 网友评论0 条煤科总院北京建井研究所李俊良摘要立井施工技术和机械化配套是加快立井施工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
文章从作业方式,各设备之间的匹配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按我国现有施工技术和装备情况,推荐了最佳的施工工艺和机械化配套方案。
关键词立井施工施工技术机械化配套立井井筒工程是矿井建设的关键工程。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选用适宜的机械配套方式可使井筒施工质量和速度大幅度提高,进而可有效地缩短矿井建设总工期,降低人工费、辅助费、管理费、设备租赁费等,提高施工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对矿山整体的建设和其后的生产都有巨大的效益。
在70-80年代,立井施工单位多采用劳动密集型的突击创月成井新纪录的方法,对全井筒平均速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
80年代末,立井混合作业法及机械化配套在我国逐步形成和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立井施工速度的提高。
目前,立井施工重视施工技术的开发和机械化配套,充分发挥凿井设备能力,加强劳动管理,实现正规循环,争取全井筒的持续稳定高速度施工,以获得好的经济效益。
我国立井平均施工速度在经历20年的徘徊后1965年32m/月,1988年28.18/月)有了较大突破,1997年已达到45.43/月。
一、立井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方式立井施工时,通常是掘进一段井筒,砌筑一段井壁。
掘砌段高的长短,掘壁顺序的不同,演变出不同的施工方式。
混合作业方式不受井筒断面、深度和地质条件的限制,不需要临时支护,掘砌可以适当地平行交叉作业,使掘砌工序在同一循环内完成。
工序转换时间少,施工速度快,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立井筒施工速度和工程质量。
而且永久支护紧跟工作面,安全性好。
现已被建设部批准为第一批工法。
目前,采用立井短段掘砌混合作业法施工的井筒已占在建井筒的90%以上。
立井混合作业方式便于实现综合机械化配套,减轻工人体力劳动强度,大幅度提高成井速度。
8煤上行开采可行性论证报告的请示
翟煤发[2011]16号
关于送审《新泰市翟镇矿业有限公司6、8煤层上行开采可行
性论证》的申请
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我矿经勘探一采区8煤层煤厚0.8—3.0米,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下部11、13、15煤层已开采多年, 11煤层上距8煤层间距70.35米,下部煤层开采后再对上部6、8煤层的开采,属上行开采。
虽然下部煤层的开采对上部煤层的开采影响甚微,但按照【】文件要求,仍需要进行“6、8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论证”。
2011年3月份,我矿聘请山东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院对我矿6、8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现《新泰市翟镇煤矿6、8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论证》已编制完成,准备呈报新泰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审查批复。
特此申请。
附:《新泰市翟镇矿业有限公司6、8煤层上行开采可行性论证》
新泰市翟镇矿业有限公司
二O一一年四月一十九日。
3205工作面上面放顶煤分析报告(1)
3205(外)工作面上面放顶煤分析报告3205(外)工作面上面从3205(外)补切眼向外至32采区露头探煤巷,其面宽为104.3米,根据设计停采线计算,面长为90-128米,面积为11431m2。
通过两巷实际揭露及剖面计算平均煤厚为约4.5米,回采时按85%回采率计算(设计位置),其可采储量计算为:一、按放顶煤计算:T=S×(t/3m)×M×85%=11431×1.37×4.5×85%=5.9(万吨)二、按不放顶煤计算:T=S×(t/3m)×M=11431×1.37×3=4.7(万吨)其中:T为可采储量(单位万吨)S为可采面积(单位为m2)M为煤层厚度(单位米)通过计算,如不放顶煤进行回采,比放顶煤回采将少回采1.2万吨煤。
三、放顶煤分析:1、顶板管理3205(外)工作面回采到上段后,由于煤层赋存不稳定,煤层厚度有较大的变化,通过巷道揭露及预想分析,煤层厚度约为4.5米,这个煤层厚度在回采过程中,采高按2.6米,平均剩余1.9米。
局部出现0~1.9米不等,而在0~1.5米范围内极易造成工作面顶煤冒落引起冒顶现象,又因整个回采区段为仰采,对顶板管理难度增大,影响正常回采,同时冒顶后,增加接顶木料投入,推进度和安全将受到影响,相应增加吨煤成本,对经济效益带来一定影响。
2、局部可放顶煤根据两巷及补切眼实际揭露分析,在补切眼及材料道向外23米(煤厚5-7点)揭露,平均煤厚为3.8米。
3205皮带巷在导Z12点后至设计停采线(煤厚2-6点)揭露,平均煤厚为3.14米,通过分析将约有面积7200m2的块段煤厚在3米左右,形成不了放煤条件,无法进行放煤。
3、煤质煤价放顶煤后,将增加原煤含矸率,根据以往经验分析,原煤含矸率(主要为顶板砂岩)将不低于40%,降低了原煤发热量,从而降低原煤价格。
经估算原煤差价不会低于100元。
鹤煤三矿煤层开采报告
鹤煤三矿煤层开采报告顶煤冒放性是在支架前移后,顶煤本身会垮落并被放出,是顶煤在矿山压力和支架一起作用下产生的,是度量顶煤垮落、放出难易程度的参数,即综合了顶煤可垮落性和可放出性。
良好的顶煤冒放性是进行放顶煤开采的必要条件,同时,顶煤的冒放性也是确定放煤工艺的一个重要依据[1]。
根据不同的顶煤冒放性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和技术工艺,是实现理想经济效益的必备条件。
1矿井概况鹤煤三矿井田位于鹤壁市区北约4.4 km。
井田范围:北部以F11、F3断层为界;西部以二1煤层露头为界;南部原以F16、F20与五矿为界,后扩大至五矿-450 m 水平以下,F40断层以北;东部至-800 m二1煤层底板等高线。
井田南北走向长5·5 km,东西倾斜宽3·1 km,井田面积17·1 km2。
二1煤直接顶板主要为黑色及深灰色砂质泥岩,厚2·65~29·22 m,平均厚10·20 m。
二1煤基本顶为S10砂岩,多为灰褐色中粒砂岩,层理多,富集炭质及白云母片,厚2·03~19·02 m,平均厚8·98 m。
二1煤底板为黑色泥岩或砂质泥岩,厚10·50~13·00 m,平均厚11·5 m此外,该矿严格落实风险预控管理和“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着力规范职工的自律安全行为和操作行为,以确保顺利完成全年安全生产任务。
□(李智勇)河南煤化鹤煤集团三矿针对“三违”现象,制定出一系列帮教措施,注重从源头上加强安全监管,及时对不安全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纠偏纠错,努力遏制“三违”现象的发生,全力确保安全生产。
该矿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制定出了“一谈、二写、三学”的“三步走”帮教新措施。
该矿党员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与区队管理人员分头与“三违”人员进行安全谈话;如果党员干部自身出现“三违”情况,由队支部委员进行安全谈话。
通过安全谈心,该矿真正让违章人员从思想上认识到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使职工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安全”、“叫我安全”向“我想安全”、“我要安全”的转变。
煤矿可采性论证报告
煤矿可采性论证报告一、引言煤矿是我国能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煤矿开发过程中,煤矿资源的可采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煤矿的可采性进行论证分析,为煤矿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煤矿资源概况该煤矿位于省市,面积约为XXX公顷,主要煤种为烟煤,是该地区的重要煤炭资源之一、据初步测算,煤矿储量约为XXX万吨,煤质优良,具备可开采的条件。
三、采采方法选择该煤矿可选用的采煤方法有长壁工作面、综放工作面、露天开采等。
根据煤矿资源概况和煤层地质条件,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安全等因素,本报告推荐选用长壁工作面进行煤矿的采矿工作。
长壁工作面具有工作效率高、取样质量好、安全系数高等优点,适用于该矿情况。
四、可采性论证1.煤矿地质条件通过煤田地质勘探和采样分析,证明该煤矿地质条件良好,煤层良好发育,煤厚度适中,煤质优良。
煤矿资源丰富,具备开采潜力。
2.采场设计根据煤矿地质条件和采矿工艺要求,通过对煤矿采场的三维布置和优化设计,论证了煤矿采矿工作的可行性。
采场设计合理,保证了安全高效的煤矿开采。
3.安全性评估通过对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提出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办法。
确保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煤矿事故的发生。
4.资源可持续利用在煤矿可采性论证中,充分考虑到煤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提出了有效的煤炭资源管理办法,充分挖掘利用煤矿资源的潜力,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分析结论与建议根据对煤矿可采性的论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该煤矿资源丰富,煤质优良,具备可采性。
2.推荐选用长壁工作面进行煤矿开采。
3.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煤矿开采过程的安全性。
4.制定有效的煤炭资源管理办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
总之,煤矿可采性论证是煤矿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煤矿资源的概况、采煤方法的选择、可采性的论证等内容的综合分析,可以为煤矿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16111、16121采煤工作面(上段)开采论证报告
攀枝花市会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湾煤矿16111工作面(上段)、16121工作面(上段)开采论证报告及专家现场核查意见二0一六年十二月第一章前言一、概况攀枝花市会兴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张家湾煤矿于2014年1月份由攀枝花市恒鼎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收购,组建了新的管理团队;并于2014年7月29日恢复了施工建设。
2016年8月16日通过了竣工验收,2016年9月30日取得了《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2016年11月取得了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的达标批复。
现在张家湾煤矿为证照齐全、管理机构健全的生产矿井。
营业执照证号为91510400709190614W,有效期2006年06月22日~2053年02月11日,采矿许可证证号为C5100002010121120103790,有效期2011年4月19日~2021年4月19日,生产规模15万吨/年,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为【川】MK安许证字(2016)5104110227B,有效期2016年9月30日~2019年9月30日,矿长安全资格证号为煤16151000110816,有效期2016年08月02日~2019年08月02日。
具有健全的管理机构,矿井配备齐全五职矿长、五科、五队、五职技术员及相关特种作业人员。
张家湾煤矿采矿许可证规定的可采深度为+2240m~+1500m,批准的开采煤层为C2、C4、C6三个煤层,目前一采区开采的煤层为C2、C4两个煤层。
C2(2号)煤层:,煤层厚度0.81~5.89m,平均厚度2.13m;纯煤厚度0.72~3.77m,平均厚度1.65m。
煤层中含1-9层夹矸,夹矸单层厚度0.01~0.80m,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煤层顶板多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度板为粉砂岩。
该煤层在矿区内均可采。
C4(4号)煤层:煤层厚度0.50~2.10m,平均厚度1.20m;纯煤厚度0.40~1.85m,平均厚度1.06m。
煤层中含1-7层夹矸,夹矸单层厚度0.10~0.51m,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煤层顶板多为泥岩,底板为粉砂岩。
浅埋藏坚硬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浅埋藏坚硬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性研究的开题报告标题:浅埋藏坚硬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顶煤冒放性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浅埋藏坚硬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存在的顶煤冒放问题进行了研究。
首先介绍了该煤层的地质特征和矿井布置情况,分析了煤层上部结构和物理力学特征对顶煤冒放的影响。
随后,通过场地调查和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顶煤冒放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最后,针对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以减轻顶煤冒放带来的安全隐患。
关键词:浅埋藏煤层,顶煤冒放,数值模拟,安全控制引言:随着我国煤矿深度和煤层难度的不断增加,顶煤冒放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在浅埋藏坚硬特厚煤层的放顶煤开采过程中,顶煤冒放的风险更加严重。
因此,对这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制定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材料与方法:本文以某浅埋藏坚硬特厚煤层矿井为研究对象,对煤层上部结构和物理力学特征展开研究,通过场地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分析了煤层的地质构造及其与顶煤冒放的关系。
此外,还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了开采过程中的顶板位移和应力变化情况,以探讨顶煤冒放的机理和规律。
结果与讨论:通过现场观察和数值模拟,发现煤层上部结构对顶煤冒放具有明显的影响。
在煤层上部存在薄弱层或者水平夹层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大面积的冒放现象。
此外,煤层首页部的硬度和厚度对顶煤冒放也具有重要影响。
在薄硬厚煤层中,顶煤的力学强度差异比较小,相对容易冒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控制措施。
例如,采用分步开采的方式,缩小顶板位移和应力变化范围,减少顶煤冒放的可能性。
此外,还可以采用支撑和预支抽采等技术手段,提高煤层上部的稳定性,防止顶煤冒放对采样作业的影响。
结论:本文通过对浅埋藏坚硬特厚煤层放顶煤开采过程中存在的冒放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但是,对于不同的矿井地质条件,需要制定具体的针对性控制措施,以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煤矿可采性论证报告
煤矿可采性论证报告一、引言煤矿是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综合利用的重要基础,矿床的可采性是煤矿生产和经济效益的重要评价指标。
本文将对一座煤矿的可采性进行论证,以便为该煤矿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煤矿背景该煤矿位于地,地处煤炭资源丰富的区域,拥有较大的储量和较高的品位。
经过初步调查,矿区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分布规律明显,矿层倾角适中,地质环境稳定,基础设施完善。
三、煤矿资源量评估通过对矿区进行野外勘探和室内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煤矿探明储量为X亿吨。
经过详细勘探和钻孔取样分析,探明煤储量可靠,基本符合预测;2.煤矿潜在储量为Y亿吨。
根据近年来地质找矿经验和相邻矿区开采状况,估算该矿区的潜在储量不低于探明储量的一半。
综合来看,该煤矿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量,并且探明煤储量较为可靠,具备进一步开发的基础。
四、煤矿品位评估通过对矿区的采样分析,得出如下结果:1.煤矿平均品位为A%,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和煤炭利用价值;2.煤矿中各品位煤层分布均匀,煤炭的赋存状况较好,具有较高的可采性。
综合来看,该煤矿品位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开发指标。
五、煤矿采掘条件评估根据煤矿地质条件和现场勘察,得出如下结论:1.矿井坍塌风险较低,矿石易于开采和运输,具备较好的采掘条件;2.煤矿所处地理位置便利,交通便捷,电力供应充足,劳动力资源丰富,基础设施齐全,有利于煤矿的开发利用。
综合来看,该煤矿具备良好的采掘条件,为煤矿开发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六、煤矿环境影响评估煤矿开发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需要进行环境评估。
通过综合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煤矿周边生态环境相对较好,无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功能区,较低的环境风险;2.独立净化能力较强的处理设施,可以有效减小煤矿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综合来看,该煤矿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七、结论通过对该煤矿的可采性进行论证,得出以下结论:1.该煤矿具备丰富的煤炭资源量,可为长期煤炭需求提供保障;2.煤矿品位较高,具有良好的经济开发指标;3.煤矿具备良好的采掘条件,可为煤矿生产提供保障;4.煤矿的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可为安全、环保煤矿开发提供基础。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吴四圪堵煤矿的可行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吴四圪堵煤矿的可行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吴四圪堵煤矿是我国西北地区煤炭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但其煤层深度较大,煤质比较差,导致顶板易垮落、顶质较差、煤层倾角大等问题,传统的手工开采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
而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安全性高等优点,因此可行性研究对于吴四圪堵煤矿实现转型升级、提高生产能力、优化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煤矿地质勘探:进行煤层倾角、厚度、顶板性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2. 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研究:包括机械化采掘方式、设备选型、操作流程制定等;3. 安全管理研究:探究机械化采掘引入后的安全应急预案、人员培训等相关问题;4. 生产效益评估:对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实施后的生产效率、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查、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吴四圪堵煤矿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引入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为:1. 提出吴四圪堵煤矿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可操作性方案;2. 评估该方案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安全性,为决策者提供科学意见;3. 为其他煤矿开展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采取以下进度安排:1. 2021年1-2月:进行文献调查、煤矿地质调查等前期工作;2. 2021年3-6月: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制订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方案;3. 2021年7-10月:开展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安全管理方案的研究工作;4. 2021年11-2022年1月:开展生产效益评估工作及撰写论文。
六、研究的意义本研究有助于吴四圪堵煤矿转型升级,提高煤炭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对于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其他煤矿的推广应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盖山煤矿二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可行性技术论证河南永锦能源有限公司云盖山煤矿二矿生产技术科2017年3月22日目录一、矿井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地理位置与交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矿井地质构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煤层条件及顶底板岩性...............................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瓦斯、煤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矿井建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通风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抽采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排水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供电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提升系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采煤方法确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工作面采煤方法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作面参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顶板、顶煤可冒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开采深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煤层强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煤层厚度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煤层夹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煤层顶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顶煤节理裂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抬顶煤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抬顶煤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抬顶煤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放顶煤工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回采工作面通风方式及合理性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瓦斯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井历年瓦斯资料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矿井瓦斯涌出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瓦斯涌出量结果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瓦斯防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煤层、自燃发灭火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水文地质灾害因素分析及防治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矿井充水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矿井充水因素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防治措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总结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云盖山煤矿二矿综采放顶煤开采可行性技术论证一、矿井概况1、地理位置与交通云盖山煤矿云煤二矿位于禹州市西南部35km处的磨街乡境内,行政隶属于磨街乡刘门村。
其地理极值坐标为:东经113°09′33″~113°11′50″,北纬34°07′31″~34°09′10″。
矿区东西长约3km,南北宽约3km,面积。
禹州市通向文殊乡及磨街乡的柏油公路纵贯全区,磨街至神后柏油公路从矿区经过,“村村通”水泥公路网遍布全区。
向北可通往登封、洛阳;向东经禹州市可达许昌市;向南经神垕镇可至郏县、平顶山、宝丰、临汝等地;东南部平禹煤电公司五矿尚有762型窄轨铁路经禹州市至许昌市与京广铁路相接,交通方便。
见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2、矿井地质构造云盖山煤矿二矿是云盖山井田的一部分,位于井田西南部,本区含煤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石盒子组,总厚度约665m,划分9个煤段(以往划分8个煤段),含煤43余层,煤层总厚度,含煤系数%。
可采煤层4层,二1煤层全区可采,四2、六2、七4煤层局部可采,可采煤层厚度,可采含煤系数%。
本区位于角子山背斜南翼,景家洼向斜北翼。
矿区基本构造形态为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构造。
煤层倾角13°~20°,走向NE35°~42°;倾向SE55°~48°;区内断裂发育,主要为走向正断层(北东向),并把井田切割为三个块段。
浅部的花沟断层是井田的上部边界,深部下白峪断层是井田的下部边界,南部深部的风阳山断层与北部花沟断层组成地垒,西端的牛颈山斜交正断层与风阳山断层组成阶梯状断块,中部发育数条走向北东、倾向南东的小型正断层。
根据补勘三维地震资料,区内落差H≥100m的断层2条,落差50m≤H<100m的断层6条,落差5m≤H <50m 的断层21条,落差H<5m的断层12条。
岩浆岩体分布根据区域资料、钻孔及实际生产揭露,区内浅层无岩浆岩侵入及出露。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评价受区域构造的影响,本区断裂构造较为发育,且以高角度正断层为主,伴有小型断层和褶皱。
矿区范围内构造形态总体呈平缓的单斜构造,含煤地层沿走向、倾向的产状有一定变化,并伴有断裂及次级小断裂及小规模皱曲发育。
对采区的合理划分和采煤工作面的连续推进有一定影响。
区内无岩浆岩发育。
综上所述,依据《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第十一条规定,云煤二矿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应为中等。
3、煤层条件及顶底板岩性煤层条件矿井主采煤层为二1煤层,二1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大占砂岩(标5)之下,下距太原组顶部灰岩顶面一般~,平均。
上距四2煤层160m,距砂锅窑砂岩底68m。
二1煤层厚度0~,平均。
总体矿区二1煤层煤厚变化为中间厚两端薄,矿区110线以东有一个较大的薄煤区,局部不可采至无煤。
矿区二1煤层局部煤厚变化比较大。
走向上西南端106勘探线以西,煤层发育稍差,煤层厚度~9m,平均为;108~110勘探线附近,煤层发育最好的块段,煤层厚度~,平均为,煤厚比较稳定;110~矿区边界之间为一条走向宽约1km沿北西方向延伸的薄煤带,为区内煤层发育和保存最差的一个条带,4个钻孔煤厚不可采,煤厚0~,平均;107~109勘探线附近,煤层发育比较好,煤厚~m,平均为,煤厚比较稳定,大部分煤厚都在6m以上。
通过矿井生产井巷揭露煤厚,二1煤层煤厚范围0~,平均;特别在同一个采区内煤厚变化不大,相比较西部采区的煤厚变化比东部采区煤厚变化大;除东部边界附近煤厚比较薄外,其他区域煤层都比较厚。
二1煤层底板标高为+270m~–260m,埋深80~610m。
根据我矿已采的多个综放工作面,揭露煤层厚度一般均为之间,平均厚度为米,按采煤机割煤米,放顶煤高度为米,采放比为1:。
二1煤层顶、底板及夹矸二1煤层结构简单,大部不含夹矸,局部偶见一层或数层薄而不稳定的炭质泥岩、深灰色泥岩或砂岩夹矸。
二1煤层直接顶板多为厚而坚硬的灰白色中粒岩屑石英砂岩(大占砂岩,S d),东北端及中部零星部位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粉砂岩和砂质泥岩;底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伪底为炭质泥岩和灰色根土泥岩。
4、瓦斯、煤尘瓦斯:根据2014年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批复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根据2016年矿井瓦斯涌出量测定报告,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³/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³/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