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汇总

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补充知识】发酵1.概念: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的细胞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繁殖或积累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2.类型:(1)根据是否需要氧气分为:需氧发酵和厌氧发酵。

(2)根据产生的产物可分为:酒精发酵、乳酸发酵、醋酸发酵等。

一.基础知识(一)果酒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异养兼性厌氧型,有氧时,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反应式为:C 6H 12O 6+6H 2O+6O 2→6CO 2+12H 2O+能量;无氧时,能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 6H 12O 6→2C 2H 5OH+2CO 2+能量。

酶酶2.酵母菌繁殖的最适温度20℃左右,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18~25℃。

3.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主要是附着于葡萄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

也可以在果汁中加入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二)果醋制作的原理1.菌种是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只有在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命活动。

变酸的酒表面观察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2.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反应简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3.醋酸菌的最适合生长温度为30~35℃。

4.菌种来源:到生产食醋的工厂或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或从食醋中分离醋酸菌。

二.实验设计1.流程图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果酒果醋2.制作实例(1)实验材料葡萄、榨汁机、纱布、醋酸菌(或醋曲)、发酵瓶(如右图)、气泵、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等。

(2)实验步骤酶①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②取葡萄500g,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③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有很多同学的生物成绩不是很好的,那么他们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生物成绩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生物技术实践一、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分裂生殖孢子生殖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H+4O2→CH3COOH+6H2O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一)1.DNA的溶解性DNA和蛋白质等其他成分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溶解度不同,利用这一特点,选择适当的盐浓度就能使DNA充分溶解,而使杂质沉淀,或者相反,以达到分离目的。

此外,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则溶于酒精。

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的分离。

2.DNA对酶、高温和洗涤剂的耐受性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但是对DNA没有影响。

大多数蛋白质不能忍受60—80°C的高温,而DNA在80°C以上才会变性。

洗涤剂能够瓦解细胞膜,但对DNA没有影响。

3.DNA的鉴定在沸水浴条件下,DNA遇二苯胺会被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二)1.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材料的选取凡是含有DNA的生物材料都可以考虑,但是使用DNA含量相对较高的生物组织,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2. 破碎细胞,获取含DNA的滤液动物细胞的破碎比较容易,以鸡血细胞为例,在鸡血细胞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后收集滤液即可。

如果实验材料是植物细胞,需要先用洗涤剂溶解细胞膜。

例如,提取洋葱的DNA时,在切碎的洋葱中加入一定的洗涤剂和食盐,进行充分的搅拌和研磨,过滤后收集研磨液。

注意:①为什么加入蒸馏水能使鸡血细胞破裂?蒸馏水对于鸡血细胞来说是一种低渗液体,水分可以大量进入血细胞内,使血细胞胀裂,再加上搅拌的机械作用,就加速了鸡血细胞的破裂(细胞膜和核膜的破裂),从而释放出DNA。

②加入洗涤剂和食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洗涤剂是一些离子去污剂,能溶解细胞膜,有利于DNA 的释放;食盐的主要成分是NaCl,有利于DNA的溶解。

③如果研磨不充分,会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研磨不充分会使细胞核内的DNA释放不完全,提取的DNA 量变少,影响实验结果,导致看不到丝状沉淀物、用二苯胺鉴定不显示蓝色等。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

人教版高三生物选修一必背知识点1. 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由两个互补的链组成,每个链由磷酸、脱氧核苷酸和碱基组成,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复制:DNA的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分子能够自我复制,从而使得每个新生细胞都包含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信息。

复制过程通过DNA聚合酶酶将新的核苷酸与模板链相匹配,形成新的DNA链。

3. RNA的结构与功能:RNA是由核苷酸组成的单链分子,其结构和功能与DNA略有不同。

RNA主要参与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转录和翻译,其中mRNA负责将DNA信息转录成RNA信息,tRNA负责将氨基酸运输到翻译复合体上,rRNA则是构成核糖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基因的表达调控:基因的表达调控是指细胞根据外界环境的需求,对某些基因的表达进行调节,使其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得以表达。

表达调控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与增强子的结合等。

5.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包括基因和染色体。

基因是指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遗传因子,是DNA分子的一段特定序列。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细胞器官,位于细胞核内,是基因的携带者。

6.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可以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两大类。

点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等,可以导致氨基酸序列改变和蛋白质功能丧失。

染色体结构变异指的是染色体的结构发生改变,如片段丢失、重复、互换等。

7.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指通过人为的手段,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使其具有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基因工程主要包括基因克隆、基因转移和基因编辑等技术。

8. 进化与自然选择:进化是指物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遗传上的变化,是生物多样性的产物。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度的选择,对适应环境较好的个体生存和繁殖的机制。

9. 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其重要方法包括PCR(聚合酶链反应)、DNA测序、蛋白质电泳等。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归纳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内容总结归纳

第一章: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1. 生物科学的发展历程:从古代的观察与描述,到现代的实验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科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科学的研究手段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2. 生物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生物科学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推动了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还为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3. 生物伦理与人类未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引发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克隆技术等。

我们需要在追求科学进步的同时,关注生物伦理问题,确保人类的未来。

第二章:细胞的分子组成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主要由蛋白质、核酸、脂质和糖类等分子组成。

这些分子在细胞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3. 细胞的代谢:细胞通过代谢过程,将外界物质转化为能量和生物大分子,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

第三章: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1. 遗传信息的传递:遗传信息通过DNA分子在生物体内传递,DNA复制是遗传信息传递的基础。

2. 遗传信息的表达:遗传信息通过基因转录和翻译过程,转化为蛋白质分子,发挥生物学功能。

3. 遗传变异与进化: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机制,生物种群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第四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关于生命的起源,目前有多种假说,如化学进化论、生命起源的热液喷口理论等。

2. 生命的进化:生物通过进化过程,逐渐适应环境变化,形成多样性的生物世界。

进化论是生物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

3.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人类起源于非洲,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类。

人类进化过程中,智力、语言和工具使用等特征逐渐发展。

第五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与其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系统。

2.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生物种群和生物个体等不同层次的结构。

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1[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1知识点总结1.1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实验原理1.酒精发酵的原理:①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表达式为:C 6H 12O 6+O 2→CO 2+H 2O+能量 ② 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表达式为:C 6H 12O 6→C 2H 5OH+CO 2+能量③ 酵母菌的营养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

在有氧时,酵母菌大量繁殖,但是不起到发酵效果;在无氧时,繁殖速度减慢,但是此时可以进行发酵。

在利用酵母菌发酵时最好是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其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发酵。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的最佳温度是在18℃~25℃,pH 最好是弱酸性。

2.醋酸发酵的原理:① 醋酸菌是好氧型细菌,当缺少糖源时和有氧条件下,可将乙醇(酒精)氧化成醋酸。

表达式为:C 2H 5OH+O 2→CH 3COOH+H 2O ;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醋酸菌生长的最佳温度是在30℃~35℃二、实验步骤1. 对发酵瓶、纱布、榨汁机、盛葡萄汁的器皿等实验用具进行清洗并消毒。

先用温水反复冲洗几次,再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擦拭消毒,晾干待用。

2. 取葡萄500 g ,去除枝梗和腐烂的子粒。

3. 用清水冲洗葡萄1~2遍除去污物,注意不要反复多次冲洗。

4. 用榨汁机榨取葡萄汁后,将其装入发酵瓶中或将葡萄打成浆后,用洁净的纱布过滤至发酵瓶中,盖好瓶盖。

如果没有合适的发酵装置,可以用500 mL 的塑料瓶替代,但注入的果汁量不要超过塑料瓶总体积的2/3。

5. 将发酵瓶置于适宜的温度下发酵。

6. 由于发酵旺盛期CO 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

如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最好选用塑料瓶),每天要拧松瓶盖2~4次,进行排气。

7. 10 d 以后,可以开始进行取样检验工作。

例如,可以检验酒味、酒精的含量、进行酵母菌的镜检等工作。

8. 当果酒制成以后,可以在发酵液中加入醋酸菌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30~35 ℃的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分裂生殖孢子生殖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H+4O2→CH3COOH+6H2O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以下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的知识点总结:
1.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 生物的起源:原核生物的起源、真核生物的起源、多细胞生物的起源
- 生物的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突变与选择、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物种形成
2. 生物的分类与进化:
- 生物分类的意义与方法:形态分类、进化分类、有关问题的解答和预测
- 生物界的分类与特征: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
- 动物界的分类与特征: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 植物界的分类与特征: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3.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 遗传物质:DNA的结构与功能、DNA的复制、DNA的修复与修复机制
- 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的定义与概念、基因的结构与功能、基因的表达调控
- 遗传的规律与模式: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染色体理论与遗传的综合规律、遗传变异与遗传多样性
4.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
- 进化过程与证据:化石记录与地层叠加、生物地理分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
- 进化的原理与方式:适应与进化、群体遗传学与微进化、分化与种的形成
- 生物的适应性结构与行为:适应体形、适应其他生理结构、适应行为
5. 生物资源与环境:
-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与价值、受威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生物多样性
- 生态系统与生物圈:生态位与种间关系、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生物圈与可持续发展
- 环境保护与修复:环境污染与修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
以上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知识点总结专题一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 谷氨酸发酵 无氧发酵:酒精发酵 乳酸发酵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 孢子生殖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 6H 12O 6+6O 2→6CO 2+6H 2O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 6H 12O 6→2C 2H 5OH +2CO 2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 2H 5OH +4O 2→CH 3COOH +6H 2O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 ,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 的H 2SO 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酶酶酶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版⾼中⽣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总结⾼中⽣物选修⼀⽣物技术实践⼀、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氧呼吸反应式:C 6 H 12 O 6 2C 2 H 5 OH+2CO 2 +能量。

3)条件: 18-25℃,密封,每隔⼀段时间放⽓(CO 2 )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

2、果醋制作: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 2 ,糖源充⾜时,将糖分解成醋酸O 2 充⾜,缺少糖源时,将⼄醇变为⼄醛,再变为醋酸。

C 2 H 5 OH+O 2 CH 3 COOH+H 2 O2)条件:30-35℃,适时通⼊⽆菌空⽓。

3、腐乳制作: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霉等,主要是⽑霉(都是真菌)。

2)原理:⽑霉产⽣的蛋⽩酶将⾖腐中的蛋⽩质分解成⼩分⼦的肽和 aa ;脂肪酶将脂肪⽔解为⽢油和脂肪酸。

3)条件: 15-18℃,保持⼀定的湿度。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物的⽣长,避免⾖腐块腐败变质。

4、泡菜制作:1)原理:乳酸菌的⽆氧呼吸,反应式:C 6 H 12 O 6 2C 3 H 6 O 3 +能量2)制作过程:①将清⽔与盐按质量⽐ 4:1配制成盐⽔,将盐⽔煮沸冷却。

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物的⽣命活动不受影响。

②将新鲜蔬菜放⼊盐⽔中后,盖好坛盖。

向坛盖边沿的⽔槽中注满⽔,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法:⽐⾊法;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染料。

⼆、微⽣物的培养与应⽤⼆、微⽣物的培养与应⽤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般都含有⽔、碳源、氮源、⽆机盐P143、微⽣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长,可以形成⾁眼可见的菌落。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清单(高三一轮、二轮复习专用)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清单(高三一轮、二轮复习专用)

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 类型果酒制作 果醋制作 腐乳 泡菜 菌种酵母菌 乳酸菌(常见种类 ) 分类 真核生物 代谢类型生殖方式适宜:出芽生殖 恶劣:孢子生殖 发酵条件 温度 最适繁殖温度: 最适发酵温度: 氧气 前期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有利于 ;后期不需(缺氧呈酸性):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 有氧呼吸:氧气糖源充足时: 毛霉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 、脂肪酶讲脂肪分解成 反应式:酒精发酵: 缺少糖源时:乙醇→( ) →醋酸;反应式: 2、传统发酵技术通常 (是/否)需要严格的灭菌。

3、果酒果醋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①若为自然发酵,不能反复冲洗,防止 。

②选择新鲜优质的葡萄,是先冲洗再去梗,还是先去枝梗再冲洗?为什么?③葡萄酒呈现深红色原因?④用带盖子的瓶子制作葡萄酒时,适时拧松、拧紧瓶盖的目的分别是什么?⑤使用左侧装置时,充气口排气口的作用分别是?制作果酒、果醋充气口的打开情况分别为?排气后要连接长而弯的胶管(开口向 ) 的原因?⑥酒精和醋酸发酵过程中,由于分别产生了 和 ,使PH 下降。

⑦酒精发酵旺盛时,加醋酸菌能否变成醋酸?⑧果汁发酵后酒精的检验:酒精+(酸性) 颜色由( 色)→( 色)4、腐乳制作原理和流程图:p7让豆腐长出 →加 腌制→加 装瓶→密封腌制 ①选择豆腐的含水量约为 ,过高 ;过低 。

②白色菌丝,可分为 菌丝(白毛)和 菌丝(腐乳外部的皮儿)。

③加盐腌制: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 ,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 。

目的:a 析出豆腐中的 ,使豆腐块变硬,以免过早酥烂;b ,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盐的控制:盐浓度过高会 ,浓度过低会 。

④卤汤由 和 组成。

酒的控制:含量一般在 左右。

酒精含量过高,使成熟时间 。

酒精含量过低 ,导致食物腐败。

⑤用 对瓶口灭菌后密封腌制。

⑥红方加入了 ;糟方加入了 ;青方不加辅料。

4、泡菜制作原理和流程图:选择新鲜原料→修整、洗涤、晾晒、切分成条状或片状 配置盐水(水:盐= )经过①煮沸目的:a 、 b 、出去 。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物体互相关系的科学。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是一门自然科学。

其中,生物选修一是高中生物学科中的一门子课程,主要涵盖了生物分子、细胞、遗传、进化等重要知识点。

下面将对生物选修一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生物分子生物分子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它们参与了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

生物分子主要包括核酸、蛋白质、糖类和脂类。

其中,DNA和RNA是两种重要的核酸,它们负责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和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功能分子,它们参与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调节代谢反应等多种生命活动。

糖类和脂类则是生物体的重要能量来源,它们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能量。

2.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它是构成生物体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结构复杂,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重要结构。

细胞膜是细胞的外部保护层,它起着选择性通透的作用,调节物质的进出。

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其中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溶质,能够支持细胞内的生命活动。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重要器官,其中包含了遗传信息和调控生物体发育和功能的指令。

3. 遗传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它研究了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在代际之间的传递和表现。

遗传物质主要为DNA,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遗传物质的传递主要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和互换实现。

遗传物质的表现则通过基因的表达和突变等形式实现。

遗传的规律主要有孟德尔遗传定律、核酸遗传与蛋白质合成等。

4. 进化进化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它研究了生物体在长期演化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规律。

进化理论主要有达尔文的进化论和突变选择说等,它们认为生物体是经过大约的起源和不断的演化而来。

以及变异、选择和遗传等生命现象是导致生物演化的关键因素,它们使得生物体具有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生物选修一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生物学是一门有趣的科学,它涵盖了从微观到宏观的生命现象,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之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选修一是对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学习,包含了丰富且实用的知识。

以下是对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果酒制作的原理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反应式为:C₆H₁₂O₆ →2C₂H₅OH + 2CO₂+能量。

2、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化为醋酸,反应式为:C₂H₅OH +O₂ → CH₃COOH + H₂O。

3、制作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4、发酵条件的控制果酒制作:温度控制在 18 25℃,前期需通入氧气让酵母菌大量繁殖,后期无氧发酵产生酒精。

果醋制作:温度控制在 30 35℃,持续通入氧气。

(二)腐乳的制作1、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制作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

3、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盐的用量、酒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

(三)泡菜的制作1、原理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2、制作流程准备原料→配制盐水→装坛→封坛发酵。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 1 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按照化学成分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和合成培养基;按照用途可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无菌技术包括消毒(如煮沸消毒、巴氏消毒等)和灭菌(如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3、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包括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1、筛选菌株选择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进行筛选。

2、统计菌落数目常用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3、实验流程土壤取样→样品的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细菌的计数。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1.1 细胞的发现细胞是人类极具智慧的成果,也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发现,为生命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7世纪,荷兰科学家安东尼·范·莱文虚粒明确提出了细胞的概念。

1831年,罗伯特·布朗发明了显微镜,开启了细胞研究的新时代。

1885年,德国科学家范·狄尔纳首先提出了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2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一种微小的、有机化合物合成和代谢的物质,同时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主要部分包括:细胞小器官、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

其中细胞小器官包括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1.3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其功能主要包括物质合成、能量转化和遗传信息的储存等。

细胞在各种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蛋白质合成、核酸合成、能量代谢等。

第二章细胞的代谢和营养2.1 细胞的代谢细胞的代谢是细胞内部进行各种生化反应的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分解和利用等。

细胞的代谢是维持细胞正常生理活动的重要过程,能够确保细胞内部的能量供应、物质代谢和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2 细胞的呼吸细胞的呼吸是细胞内部进行能量转化的过程,包括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细胞的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能够为细胞提供能量。

2.3 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的光合作用是在光的作用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生化过程。

光合作用是植物的重要生理特征,通过这一过程,植物能够利用光合成分子的能量,满足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求。

第三章细胞的生物学3.1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裂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过程,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细胞的一种繁殖方式,能够不断地产生新的细胞;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分裂方式,能够产生具有遗传变异性的子代细胞。

3.2 细胞的生长细胞的生长是细胞生物学的重要过程,包括增殖生长和发育生长两种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孚L酸发酵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出芽生殖(主要)分裂生殖孢子生殖酶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2Q + 6Q-酶6CO+ 6fO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2C6聖2C2H5O出2CO6、20C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C-25 C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卅402專CHCOOIH 6H2O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C,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T冲洗T榨汁T酒精发酵T果酒(T醋酸发酵T果醋)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

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 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Q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巧口番送红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qp 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I 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卅斗—于二氧化碳的排出。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疑难解答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女口:要先冲洗葡萄,再除去枝梗;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并进行酒精消毒;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3)制葡萄酒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18〜25C?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C?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

20 C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的繁殖。

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

而醋酸菌是适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 C,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C。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

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生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营腐生生活。

2、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T加盐腌制T加卤汤装瓶T密封腌制4、酿造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前期发酵的主要作用:1.创造条件让毛霉生长。

2.使毛酶形成菌膜包住豆腐使腐乳成型。

后期发酵主要是酶与微生物协同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通过各种辅料与酶的缓解作用,生成腐乳的香气。

5、将豆腐切成3cm X 3cm X 1cm的若干块。

所用豆腐的含水量为70 %左右,水分过多则腐乳不易成形样品水分含量(%计算公式:(烘干前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后容器和样品质量”烘干前样品质量•毛霉的生长:条件:将豆腐块平放在笼屉内,将笼屉中的控制在______ 15〜18C,并保持一定的温度。

来源:1.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直接接种优良毛霉菌种时间:5天•加盐腌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加盐腌制的时间约为8天左右。

•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盐的浓度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的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食盐的作用:1.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2.析出水分,是豆腐变硬,在后期制作过程中不易酥烂3.调味作用,给腐乳以必要的咸味 4.浸提毛酶菌丝上的蛋白酶。

•配制卤汤: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

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

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右。

•酒的作用:1.防止杂菌污染以防腐 2.与有机酸结合形成酯,赋予腐乳风味 3.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也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加快蛋白质的水解,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香辛料的作用:1.调味作用2.杀菌防腐作用3.参与并促进发酵过程•防止杂菌污染:①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整齐地摆放好豆腐、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疑难解答豆腐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我们平常吃的豆腐,哪种适合用来做腐乳?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于作腐乳。

用含水量高的豆腐制作腐乳,不易成形。

(3)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 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对人体无害。

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

课题三制作泡菜•制作泡菜所用微生物是乳酸菌,其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

在无氧条件下,降糖分解为乳酸。

酶分裂方式是二分裂。

反应式为:GHQ 2C3H6O3+能量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

乳酸杆菌常用于生产酸奶。

•亚硝酸盐为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在食品生产中用作食品添加剂。

•膳食中的亚硝酸盐一般不会危害人体健康,国家规定肉制品中不超过30mg/kg,酱腌菜中不超过20mg/kg,婴儿奶粉中不超过2mg/kg。

亚硝酸盐被吸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但在适宜pH、温度和一定微生物作用下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

•一般在腌制10天后亚硝酸盐含量开始降低,故在10天之后食用最好*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是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目测比较,估算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

专题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是从红藻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在配制培养基中用作凝固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液体培养基应用于工业或生活生产,固体培养基应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和鉴定,半固体培养基则常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及菌种保藏等。

•按照成分培养基可分为人工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用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制而成,其中成分的种类比例明确,常用于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天然培养基是用化学成分不明的天然物质配制而成,常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按照培养基的用途,可将培养基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定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以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生长,促进所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

鉴别培养基是根据微生物的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指示齐域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类别的微生物。

•培养基的化学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

如CO、NaHCO等无机碳源;糖类、石油、花生粉饼等有机碳源。

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

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培养基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例如,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时须将培养基的pH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是需要将pH调至中性或微碱性,培养厌氧型微生物是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无菌技术•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无菌技术除了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还有什么目的?答: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自身被微生物感染。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

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紫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方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使用干热灭菌法,所用器械是干热灭菌箱;③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

④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③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

然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培养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倒平板操作的讨论温度?提示:可以用手触摸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感觉锥形瓶的温度下降到刚刚不烫手时,就可以进行倒平板了。

2. 为什么需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答: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 平板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平板倒置?答:平板冷凝后,皿盖上会凝结水珠,凝固后的培养基表面的湿度也比较高,将平板倒置,既可以使培养基表面的水分更好地挥发,又可以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