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问题的思考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摘要: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包括声、磁场、静电场等的物理网络,它在海洋数据采集、污染预测、远洋开采、海洋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将在未来的海军作战中发挥重要的优势。
描述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现状,给出了几种典型的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并针对水下应用的特点,分析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中面临的节点定位、传感器网络能量、目标定位等诸多难题,最后根据应用需求提出了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定位1.引言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使用飞行器、潜艇或水面舰将大量的(数量从几百到几千个)廉价微型传感器节点随机布放到感兴趣水域,节点通过水声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网络系统,协作地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发送给接收者。
近年来,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国内外受到普遍关注,正在被广泛用于海洋数据采集,污染预测,远洋开采,海难避免,海洋监测等。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传统传感器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1]:传感器网络是由密集型、成本低、随机分布的节点组成的,自组织性和容错能力使其不会因为某些节点在恶意攻击中的损坏而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分布节点的多角度和多方位的信息融合可以提高数据收集效率并获得更准确的信息;传感网络使用与目标近距离的传感器节点,从而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因此能提高系统的检测性能;节点中多种传感器的混合应用使搜集到的信息更加全面地反映目标的特征,有利于提高系统定位跟踪的性能;传感器网络扩展了系统的空间和时间的覆盖能力;借助于个别具有移动能力的节点对网络的拓扑结构的调整能力可以有效地消除探测区域内的阴影和盲点。
因此,传感器网络能够应用于恶劣的战场环境。
在军事领域,通过多传感器系统的密切协调,形成空-舰-陆基传感器构成的多传感器互补监视网络,对目标进行捕获、跟踪和识别。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于其应用环境的特殊性,要考虑海水盐度、压力、洋流运动、海洋生物、声波衰减等对传感器网络的影响,使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比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更难,对硬件的要求更高。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I. 简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是指将多个水下传感器节点组织成网络进行数据交换和处理的技术。
与传统的有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相比,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优势在于解决了大规模现场布放的难题,同时可以大大降低传输成本。
因此,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海洋探测、海底资源开发、环境监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II. 技术基础1. 水下信号传输模型水下信号传输模型是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础。
在水下环境中,声波是最常用的信号传输方式。
声波的传输特性主要受海洋水质、水温、盐度等因素影响。
因此,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需要对水下信号传输模型进行深入的研究。
2. 节点设计水下传感器节点在设计上需要考虑到多种因素,如通信方式、电力来源、数据存储等。
同时,节点的尺寸和重量也需要尽量减小,以方便布放和维护。
3. 节点部署水下传感器节点的部署需要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如水流、潮汐等自然条件,同时也考虑到对水下生态环境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节点部署时需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因素。
III.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研究涉及到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
其中,主要包括节点设计、数据传输和能源管理等领域。
1. 节点设计在节点设计方面,国内外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设计方案。
其中,一些新型节点可以通过天线直接将信号传输到海面上,省去了中继节点。
同时,一些节点还可以通过机械臂进行布置和收回,具有较高的可移动性和灵活性。
2. 数据传输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保信号的可靠传输。
为此,研究者已经提出了多种传输方式,如信号扩频和前向纠错等。
这些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信号的传输质量和可靠性。
3. 能源管理水下传感器节点中的能源管理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保证节点可以长期运行,需要提供对其能源的有效管理。
目前,一些研究者通过有效的节能措施和深度休眠技术解决了节点能源问题。
IV. 应用前景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海洋探测、环境监测、海底资源开发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
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研究与设计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水下工程日益增多,水下通信网络的需求与日俱增。
不论是测量海底地形还是水下油气开发,都需要可靠的水下通信网络支持。
但是,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水下通信存在着许多技术难题,如信号传输距离短、信号传播衰减大、水下干扰严重等。
本文将阐述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难题及现有解决方案,并探讨未来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
一、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基本原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是指通过水下传感器、水下节点等设备在水下环境中组成的一种无线通信网络,其基本原理与地面无线通信网络类似。
一般来说,水下通信网络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1. 水下节点:水下节点是指能够接收或发送信息的水下设备,可以是传感器、水下机器人等。
在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中,水下节点相当于手机或电脑等终端设备。
2. 水下信道:水下信道指的是信号在水下传输过程中所经过的介质,也称为水下传播媒介。
水下信道的难点在于信号传输距离短、传播路径不稳定、海水对信号的衰减大等。
3. 水下中继器:水下中继器可以增强信号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能力,在水下通信网络中起到增信、放大等作用。
在水下通信网络中,水下中继器相当于网络交换机。
二、水下通信网络存在的技术难题1. 信号传播距离短:由于水的折射率比空气大,水下信号的传播距离相对较短。
2. 信号传播路径不稳定:水下信道中的传播路径常常发生折射、散射等现象,这些现象会导致信号传播路径不稳定。
3. 海水对信号的衰减大:由于海水中含有各种离子、浮游生物及悬浮物,这些物质会吸收和散射信号,导致信号衰减大,传输信号失真。
4. 水下干扰严重:在水下环境中,机器人、鱼类、海藻等各种生物都会干扰水下信号的传播。
三、现有解决方案针对上述水下通信存在的技术难题,已有许多解决方案被提出,如下:1. 采用超声波通信:超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高,传输距离比较远,可以对改善水下通信质量产生积极效果。
2. 采用激光通信技术:由于激光具有窄束衍射、波长短等特点,在海水中的传输距离几乎不受影响,其传输序列可以高达1Gbps。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和通信技术研究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和通信技术研究随着人类对深海资源开发和海洋环境监控的需求不断增加,水下无线传感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WSN)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是指将各种传感器分布于水下环境中,在水下进行监测、采集、传输及处理信息的网络系统。
而通信技术则是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实现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挑战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现状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
90年代末,水下传感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近年来,水下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实现了快速的发展,普及了无线通信、数据库、智能算法等领域的技术的大力应用。
目前,已有众多国际学术期刊发表了大量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研究成果,一些国内外高校也开展了相关课程的教学和学术研究。
目前,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已被广泛应用于海洋环境研究、海底资源勘探、海洋通信等领域。
例如,美国宾州大学利用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建立了海水温度监测系统。
基于这一系统,科研人员可以及时监测到海水的温度变化,并根据这些数据预防海洋发生水温异常事件。
另外,还有利用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实现的深海传感器节点控制技术、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等等。
二、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现状要完成水下无线传感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解决传输介质(水)的复杂性、水下信道的特殊性、信号被海水吸收等问题。
目前,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通信技术主要有电磁波、声波、光波三种,其中声波通信技术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技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1、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理论的研究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理论主要包括水下信道建模、干扰与衰落、接收信号检测等问题。
在研究水下无线通信的基础上,开发设计适用于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的调制解调器、编码解码器、多址技术等技术。
2、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标准的研究为了提升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互操作性、可扩展性,制定了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标准。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与应用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水下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逐渐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海洋科学研究到水下资源勘探,从环境监测到军事防御,水下传感器网络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水下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水下的多个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分布式网络系统。
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感知水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参数,如水温、水压、盐度、溶解氧浓度、水流速度、污染物浓度以及海洋生物的活动等,并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岸上的控制中心或其他节点进行处理和分析。
构建水下传感器网络面临着诸多技术挑战。
首先是通信问题。
由于水对电磁波的强烈吸收和散射作用,传统的无线通信技术在水下的应用受到了很大限制。
目前,水下通信主要采用声波通信技术,但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通信带宽有限,且存在多径传播、时延和噪声等问题,这给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其次是能源供应问题。
水下传感器节点通常采用电池供电,而电池的能量有限,且在水下更换电池极为困难。
因此,如何降低节点的能耗,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是构建水下传感器网络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此外,水下环境复杂多变,水压大、温度低、腐蚀性强,这对传感器节点的封装和防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了克服这些技术挑战,科研人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通信方面,通过优化通信协议、采用多跳通信方式和智能路由算法等,提高了通信的可靠性和效率。
在能源供应方面,采用低功耗的传感器和处理器芯片,设计节能的工作模式,以及利用海洋能(如潮汐能、波浪能等)为传感器节点充电等,有效地延长了网络的使用寿命。
在节点封装和防护方面,采用高强度、耐腐蚀的材料,并采用合理的封装结构,提高了节点的抗压和防水性能。
水下传感器网络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科学家可以利用水下传感器网络对海洋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进行长期、连续的监测,获取丰富的海洋数据,从而加深对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和海洋环流等问题的认识。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组通信协议研究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组通信协议研究水下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它在水下环境中部署了大量的水下传感器节点,用于实时监测水下环境中的各种物理参数,如温度、压力、溶解氧浓度等。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分组通信协议是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的关键技术之一。
本文将围绕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组通信协议展开讨论,探讨其研究现状、关键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分组通信协议首先面临的挑战是水下环境的复杂性。
与陆地和空中环境相比,水下环境具有高噪声、大延迟、低带宽和高丢包率等特点,这对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研究者们需要通过优化分组通信协议的设计,解决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传输问题。
对于水下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分组通信协议。
其中,基于路由的协议被广泛应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中。
路由协议的设计旨在建立适应水下环境的稳定、可靠的路径,以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
例如,传统的距离向量路由协议和链路状态路由协议在水下环境中并不适用,因为它们没有考虑到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特殊传输特性。
因此,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路由协议,如基于声学信道的路由协议和基于光学信道的路由协议,以更好地适应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需求。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能量管理。
由于水下传感器节点通常由电池供电,能量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资源。
因此,有效地管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在分组通信协议的设计中,研究者们需要考虑到节点能量消耗的问题,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的方式,减少能量消耗,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例如,可以根据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情况,动态调整数据传输的参数,如传输速率和传输功率,以平衡能量的消耗和网络性能的需求。
此外,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传感器节点容易面临各种安全威胁,如攻击、欺骗和窃听等。
因此,保护传感器节点的数据安全和网络的机密性是分组通信协议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
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
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用于海洋探测、石油勘探、水下防御等多个领域,因此备受各方关注。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一、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简介水下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多个装载传感器和节点的无线网络连接组成的系统。
通过这种系统,可以在海洋中实时监测水下环境的变化,以及进行海底勘探和资源探测等工作。
这种技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声波、电磁、光学等。
其中,声波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传感器网络技术。
由于水下环境特殊,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必须能够保持稳定,以便进行有效的通信。
同时,节点间的信号传输距离也必须受到限制,以免信号过于受限。
此外,由于水下环境对信号深度、温度、盐度等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传感器节点的位置和数量也必须得到精确计算。
二、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领域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例子:1. 海洋探测:通过水下传感器网络,可以检测海洋中的水质变化、气候变化等情况。
2. 石油勘探:利用传感器节点探测水下沉积物、油藏和天然气等。
3. 水下防御:水下通信和水声传感器技术可应用于水下匿踪、敌方舰艇的追踪和战术侦察等。
4. 海洋资源探测:通过传感器网络,可以检测海底矿物、海洋资源等。
5. 水下文物修复:借助传感器网络技术,可以定位沉船文物及其附属物。
三、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案例1. 海底探测: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利用传感器网络,成功探测到了位于北极的一艘失事船只,保护了极地环境。
2. 水下视频监控:美国海军利用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进行水下视频监控,并成功远程监视人员及设备状态。
3. 水声通信:美国海军及德国官方机构广泛使用水声通信,实现水下无线通讯。
四、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应用前景广阔,这种新型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于日常生产、科研和军事领域。
水下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水下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深海勘探、海洋环境监测、水下作业、水下通信等多项领域。
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十分显而易见,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就水下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进行深入探讨。
一、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安全威胁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安全问题的核心在于网络数据的保护。
在深海勘探中,传感器网络可以进行地质勘探、海洋环境监测等,而这些数据往往是高价值的,如果泄漏将对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威胁。
同时,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还存在以下安全威胁。
1. 网络信息泄露: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容易被窃取,甚至被篡改,导致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被破坏。
2. 网络拒绝服务(DoS)攻击:攻击者通过发送大量的数据包等,占用网络带宽,影响传感器节点的正常工作,甚至完全瘫痪网络。
3. 非法接入:攻击者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网络控制权,控制传感器节点的工作,破坏网络的正常运行。
4. 传感器节点失效:氧离子、发霉、金属腐蚀等是水下传感器节点工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旦节点失效将导致数据无法传输及处理。
5. 传感器节点的安全性:传感器节点的安全性问题指的是如何确保传感器节点工作正常、不受破坏和攻击,同时保障节点的数据传输及存储的安全性。
二、水下传感器网络安全技术随着水下传感器网络不断应用,研究人员也对传感器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开发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保障水下传感器网络安全的技术可归纳如下。
1. 密钥管理技术密钥管理技术是水下传感器网络的一项基本保障。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该技术的利用方式可分为两种: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其中,对称加密采用AES加密,密钥的分配方式一般采用加权数据的抽象方法,而非对称加密则采用RSA密钥算法,严格控制密钥的查看和使用权限。
2. 认证技术认证技术是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防止篡改和截获信息的重要手段。
水下声学传感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水下声学传感网络的构建与优化在当今的科技领域中,水下声学传感网络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它在海洋资源勘探、环境监测、水下通信以及国防安全等众多领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下声学传感网络的构建并非易事,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水下环境复杂多变,包括水压、水温、盐度等因素都会对声波的传播产生影响。
其次,能源供应有限,传感器节点的电池寿命往往成为制约网络运行时间的关键因素。
再者,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高,因为水下环境中信号容易衰减和受到干扰。
在构建水下声学传感网络时,传感器节点的选择和部署是首要任务。
传感器节点需要具备良好的声学性能,能够灵敏地接收和发送声波信号。
同时,还需要考虑其功耗、尺寸、成本等因素。
为了实现有效的覆盖和监测,节点的部署位置需要经过精心规划。
这通常需要借助数学模型和算法,综合考虑监测区域的形状、大小以及环境特点,以确定最佳的节点分布方案。
网络拓扑结构也是构建水下声学传感网络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拓扑结构有星型、树型、网状等。
星型结构简单,易于管理,但中心节点的负担较重;树型结构层次分明,但可靠性相对较低;网状结构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但网络管理和路由算法较为复杂。
在实际应用中,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或者采用混合拓扑结构来兼顾各种优势。
通信协议的设计对于水下声学传感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
由于水下信道的特殊性,传统的陆地通信协议往往不能直接应用。
需要针对水下声波传播的特点,设计低功耗、低延迟、高可靠性的通信协议。
例如,采用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差错控制编码以及路由算法,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可靠性。
在优化水下声学传感网络方面,能源管理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水下更换电池或充电困难,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
这包括采用低功耗的硬件设备、优化传感器节点的工作模式(如休眠唤醒机制)、以及进行能量有效的路由选择,确保能量消耗在整个网络中均衡分布,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基于水声通信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基于水声通信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在如今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人们对于传输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多,而传输介质也在不断地拓展。
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就是近年来备受瞩目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以水声通信作为传输介质,将一组成千上万的水下节点组成一个网络,实现对于海底环境的监控和数据的实时采集。
本文将探讨基于水声通信的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的现状和前景。
一、水声通信的优势传感器网络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传感器与到处都是的物品互联,形成“万物互联”网络,实现自动化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而在水下环境中,使用电磁波等传输介质不可行,因此水声通信被广泛应用,并体现出以下优势:1.低能耗水声通信的发送距离不如电磁波远,但是信号传输在水中时的能量消耗非常小。
因此,使用水声通信的节点不需要像使用电磁波传输的节点那样耗费大量电能。
2.传输距离较短相比较于电磁波,在水下环境中能信号的传播距离受制于水体的介质特性和信号频率,通信距离通常在几百米到几千米之间。
因此,使用水声传输的网络传输范围相对较小。
这也就限制了水声通信的网络规模,使得监测区域精度更高。
3.阻尼小水声信号在水中的传播会受到水质、水压、水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水声信号受到阻尼。
但与电磁信号相比,水声信号的阻尼要小得多。
这为水下传感器网络的高速传输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避免电磁干扰使用电磁波传输会产生较强的电磁场,而这个电磁场会与其他电磁设备的工作干扰彼此。
而使用水声传输的网络完全避免了这种干扰的情况。
二、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历程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已经开始被研究。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研究热度不断增加。
尤其是在21世纪,相关技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最早应用水下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领域是海洋观测。
这些水下传感器节点主要用于观察海洋环境的各种数据参数,如水温、海流、盐度、酸碱度等等。
2004年,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成功地利用104个水下节点组成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观察了北极的海冰,并取得了成功的成果。
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
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摘要】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从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概述、网络架构分析、安全挑战、安全技术和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介绍了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然后分析了网络架构的特点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
接着讨论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的安全挑战,以及当前常见的安全技术和对策。
通过对现有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以保障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总结了本文所讨论的关键技术,强调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在未来的重要性和研究方向。
本文对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技术概述、网络架构分析、安全挑战、安全技术、安全对策、结论。
1. 引言1.1 浅谈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水下资源开发的不断深入,水下无线通信网络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海洋勘测、环境监测、海底资源勘探等领域。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水下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如信道的不可靠性、信号的传输受限、通信的保密性和完整性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为了确保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性,需要借鉴和应用各种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对策。
也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关键技术,以应对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网络攻击。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探讨,分析目前存在的安全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部分仅为开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
2. 正文2.1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概述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是指在水下环境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技术,广泛应用于水下勘探、海洋科学研究、水下机器人、水下探测等领域。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二战时期,当时主要用于水下声纳通信。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水下无线通信技术逐渐向无线通信方向发展。
试论水下无线通信的网络安全问题
试论水下无线通信的网络安全问题【摘要】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具有较多缺点,容易被恶意攻击,例如信道窄、误码率较高、传输速率不快以及延时较高。
水下通信网络不同于陆地通信网络,其具有独特性,所以一定要开发可靠、高效的安全机制。
本文从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和安全弱点入手,研究了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需求,同时指出目前亟待解决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安全一、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和安全弱点水声信道和水下环境相当复杂,造成水下无线通信网络极大的不同于陆地无线通信网络。
目前水下无线通信系统都是以大传播延迟的声学链路为基础,无线电波在自由空间的传播速度比声学信号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快五个数量级,水声传输延迟为0.67/km。
水下通信系统比陆地通信系统消耗的功率更多,由于水下硬件的价格不菲,因此水下传感器布置零星疏远,导致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传输距离也较远。
为了通信覆盖范围得到保证,水下无线通信网络对发射功率有较高的要求[1]。
水下通信链路的质量受到声学信号的带宽限制,很容易被衰落、声学信道折射特性和多径影响,造成声学链路比特误码率(BitErrorRatio)较高,容易失去连通性。
水流会使传感器移动,再加上自主巡航器的机动性,会使得自主巡航器与传感器之间以及自主巡航器之间难以完成可靠通信。
水声信道与水下通信网络的自身特性形成了水下通信网络具有消耗大、误码率高、传输速率不高的缺陷。
根据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特性可以得出水下无线通信网络的安全弱点:无线水下信道存在被窃听的可能;传感器不固定,它们之间的距离会因时间而变化;水下无线通信比陆地无线通信要有更多的功率被消耗,并且水下传感器稀疏的布局会让网络寿命因为耗尽节点电池的耗能攻击而受到严重威胁;比特误码率偏高会使得信息包存在误差,关键安全信息包存在丢失的可能性;存在攻击者截获传输信息的可能,并可能丢掉或者修改信息包;水面上的有线链路和快速无线电会让恶意节点有机可乘,形成带外连接,我们称之为“蛀洞”;水下传感器网络的动态拓扑结构会使“蛀洞”更加容易的产生,同时还会增加“蛀洞”的探测难度。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设计与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水下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正逐渐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其重要的应用价值。
无论是海洋科学研究、水下资源勘探,还是海洋环境监测和国防安全等方面,水下传感器网络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水下传感器网络,简单来说,就是由多个部署在水下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传感器节点能够感知、采集和传输水下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水温、水压、水流速度、水质以及水下物体的运动等。
要设计一个高效可靠的水下传感器网络,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得考虑传感器节点的硬件设计。
由于水下环境的特殊性,这些节点必须具备良好的防水、抗压和耐腐蚀性能。
同时,为了保证长时间的稳定工作,它们还需要具备低功耗的特点,毕竟在水下更换电池或者进行能源补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
在能源供应方面,太阳能在水下可没法使用,所以一般会采用电池供电或者利用海洋中的能量,比如潮汐能、温差能等。
但这些能源的获取和转化技术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挑战,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改进。
通信问题也是水下传感器网络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难题。
在水下,电磁波的传播受到很大的限制,而声波则成为了主要的通信手段。
但声波在水下传播时,速度较慢、衰减较大,而且容易受到多径效应和噪声的干扰。
因此,如何提高通信的效率和可靠性,是研究人员一直努力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有效的通信,通常需要采用合适的通信协议和算法。
比如,在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上,要考虑节点的分布和连接方式,以确保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数据压缩、纠错编码等处理,以减少数据量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除了硬件和通信方面的设计,软件算法也同样重要。
比如,如何对传感器节点进行有效的定位和时间同步,如何进行数据的融合和处理,以及如何实现网络的自组织和自适应等,这些都需要精心设计的算法来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水下传感器网络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海洋科学研究中,它可以帮助科学家们收集海洋中的各种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海洋的生态系统、气候变化以及海洋环流等现象。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性能研究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性能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的探索欲望不断增强,海洋资源开发、水下环境监测、深海探索等领域日益重要,而水下无线传感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UWSN)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让水下无线传感网络发挥更好的效果,我们需要研究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
一、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特点与陆地上的传感网络相比,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面临的困难要更多。
由于海底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通信信道质量非常不稳定,信号传输也会受到海水吸收和散射的影响。
同时,水下传感节点的部署受到区域限制,节点易受到损失,因此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二、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评估标准对于评估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指标:1. 路由协议的能耗:水下传感节点电力供应有限,节点的能耗对于网络的寿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数据传输的延迟:在水下环境中,信号的传播速度较慢,如何让节点将数据尽快传输出去,是网络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
3. 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根据海洋环境的复杂性,以及节点状态的不可靠性,路由协议的可靠性对于网络的持续稳定运行十分关键。
三、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现状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经有许多针对于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
常用的路由协议有传统的网络层路由协议和基于数据流(Data Flow)的路由协议。
同时,根据节点类型的不同,路由协议也可以分为平面网络、三维网络和思克莱系统(Sclae)网络三种。
四、结论水下无线传感网络路由协议的性能评估需要从能耗、数据传输的延迟、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估。
目前的研究中已经提出了多种路由协议。
这些协议在路由机制、通信框架、数据传输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可根据应用需要进行选择。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和节点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对性能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优化。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协议设计与性能分析
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协议设计与性能分析一、引言水下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传感器网络,用于监测和收集水下环境中的数据信息。
与陆地传感器网络相比,水下传感器网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水下信道特性、能量限制等。
为了实现高效可靠的通信,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设计合适的通信协议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通信协议设计与性能分析问题。
二、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设计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通信协议的设计主要包括网络拓扑构建、节点间通信机制和能量管理等方面。
(一)网络拓扑构建网络拓扑构建是指如何部署和布置水下传感器节点以建立网络连接。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星型或网状结构并不适用。
研究者们提出了许多针对水下环境的拓扑构建方法,如基于声波传播的拓扑构建、动态分簇拓扑构建等。
这些方法在考虑水下信道特性的同时,充分利用节点能量,提高网络覆盖率和生命周期。
(二)节点间通信机制节点间通信机制是指节点之间如何进行传输和接收数据。
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由于水下信道的传输特性,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一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引入中继节点,利用中继节点进行多跳传输,提高传输的稳定性和效率。
此外,还可以采用自适应调制技术、多路径传输技术等来提高传输效果。
(三)能量管理能量管理是指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能量资源。
由于水下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量有限,所以需要设计合理的能量管理策略来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
一种常用的能量管理策略是基于混合式动态睡眠调度算法,通过灵活调整节点的休眠时间和唤醒时间,以充分利用节点能量。
三、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性能分析为了评估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的性能,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指标,如网络覆盖率、能耗、传输延迟、数据吞吐量等。
(一)网络覆盖率网络覆盖率是指网络中被有效覆盖的区域所占的比例。
高网络覆盖率可以保证数据的高质量采集和传输。
通过合理的网络拓扑构建和节点部署策略,可以提高网络的覆盖率。
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问题的思考
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问题的思考目前对于水下传感器的研究已经成为逐渐成为新的讨论热点,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会对水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的特点展开研究。
同时对于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我们会进行相关的介绍。
一、引言水下传感器网络指的是将能耗很低、具有较短通信距离的水下传感器节点部署到指定海域中,利用节点的自组织能力自动建立起网络。
我们说水下传感器网络如今的发展是备受关注的,在国际上它是处在前沿领域的,其发展的前景是很广阔的,在多个方面它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例如说在军事等方面。
近年来关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组成是有多个节点构成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会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推进水下传感器的通信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传感器网络是目前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我们对于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提高了接收信号的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那么对于提高水下传感器通信系统的检测性能我们有以下的几点想法,首先是节点中的多种传感器的混合应用对于搜集信息方面要更加全面周到的反映出其明显特征。
其次对于水下传感器的跟踪定位功能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二、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水下通信方式主要有长波通信、水声通信、水下激光通信,中微子通信等。
长波通信所需要设备体积大价格贵而且效率低,目前主要用于基地和潜艇之间的远程通信;而水下激光通信目前主要研究蓝绿激光水下通信系统,其穿透力强,可实现与水下400m以上的潜艇通信,通信频带宽,数据传输能力强,方向性好,不足的是里活性不够,难以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微子通信时最近新兴的技术,较为复杂,目前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因为声波时唯一一种能在水介质中进行长距离传输的能量形式,因此对于水下传感网络而言,水声通信时目前最合适的通信方式,得带各发达国家和军方的高地重视,它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海军军事战略的变革。
由于水下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海战可充分发挥近海空间优势。
2006奶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水下移动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列为重点研究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多家高校和研究单位均已开展了无限传感器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与优化研究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与优化研究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水下传感器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海洋探索、资源开发、环境监测以及军事应用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水下环境的特殊性,如高水压、低能见度、复杂的水流和有限的通信带宽等,给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构建与优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构建首先要解决的是节点的部署问题。
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节点的部署不能像在陆地上那样随意。
合理的节点部署方案能够确保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连通性,从而有效地收集和传输数据。
在部署节点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监测区域的大小和形状、水流的速度和方向、节点的通信半径以及能量消耗等。
例如,如果监测区域是一个较大的矩形海域,可能需要采用均匀分布的部署方式,以保证整个区域都能被覆盖到;而如果监测区域是一个不规则的形状,或者存在特定的热点区域需要重点监测,那么就需要采用非均匀的部署方式,在关键区域增加节点的密度。
节点之间的通信是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核心问题之一。
水下通信与陆地通信有很大的不同,主要的通信方式包括声波通信、光通信和电磁通信等。
声波通信是目前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应用最广泛的通信方式,因为声波在水中能够传播较远的距离。
然而,声波通信的速率较低,而且存在多径传播、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等问题,这给数据的准确传输带来了困难。
为了提高通信质量,需要采用合适的调制解调技术、纠错编码技术以及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路由协议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等来减少通信冲突和能量消耗。
能量供应是水下传感器网络面临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水下环境的限制,很难对节点进行频繁的电池更换或充电。
因此,如何有效地节约能量,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硬件设计方面,可以采用低功耗的芯片和传感器,以及高效的电源管理模块。
在软件方面,可以通过优化通信协议、调整节点的工作模式(如休眠和唤醒机制)以及数据融合技术等来降低能量消耗。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与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在军事领域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还在海洋科学、水下考古、海底资源开发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
目前,水下无线通信主要使用的是声波通信、水下光通信和无线电通信等几种方式。
声波通信是利用声波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但因为海水对声波的吸收较大,导致通信距离受限。
水下光通信利用光在海水中的散射和吸收特性进行信息传输,但其传输速率较低。
无线电通信则利用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特性进行信息传输,但其在水下环境的传输距离较短。
尽管上述通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下通信的需求,但其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声波通信受到海水温度、盐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下降。
水下光通信的传输速率较低,无法满足大数据传输的需求。
无线电通信在水下的传输距离较短,且易受到水下环境的影响。
尽管现有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存在一些局限性,但科研人员仍在不断探索新的水下通信技术。
其中,利用激光进行水下通信是一种有前途的新技术。
激光水下通信利用激光的相干性和方向性进行信息传输,其具有传输速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传输距离远等优点。
激光水下通信还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和高清视频传输,使其在水下环境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激光水下通信也存在一些挑战。
海水对激光的吸收和散射作用较强,导致通信距离受限。
激光在水下环境中的传输稳定性较差,易受到水下环境的影响。
目前的技术水平还无法实现高效、稳定的激光水下通信。
目前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许多局限性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的出现,我们可以预见到未来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例如,利用新的调制解调技术提高通信速率和稳定性,利用和机器学习技术提高水下无线通信系统的自适应性等等。
我们也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新的水下无线通信技术,以适应未来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新需求。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探析
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探析提纲:一、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和挑战二、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分类三、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四、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五、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研究方向一、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现状和挑战随着海洋开发和利用的日益深入,水下通信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领域。
海底地质、海底资源开发、海洋军事等应用领域都需要水下通信技术的支持。
然而,水下环境物理参数复杂且变化快速,水下传输信道极度严峻,水下通信的数据传输速率低且传输距离有限,这些都是水下无线通信技术所遇到的挑战。
因此,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原理和分类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包括声学通信、水电磁通信和光学通信等。
声学通信利用声波在水中传输数据,是现在水下通信中主要的技术。
水电磁通信是指利用较低频率的电磁波在水中传输数据。
光学通信则是将激光束或LED光源扫描波导中的数据进行传输。
这三种技术各有优缺点,可应用于不同的场合。
三、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1. 海底地质勘探:声学通信技术在深海勘探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以对海底地质进行高精度测量。
2. 海底资源开发:水下通信对于海底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具有重要作用。
3. 水下机器人:配备无线通信设备的水下机器人可用于水下作业、海洋环境监测、海底地质勘探等领域。
4. 海上交通:声学通信技术可用于向具备语音和数据通信功能的船只发送海气象预报信息。
5. 海洋军事:水下无线通信在海洋军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可以用于水下目标定位和水下舰艇通信等。
四、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趋势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水下通信技术将更加稳定,传输速度和距离将会有所提升。
同时,水下无线通信技术将会与网络、绿色能源、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这也是水下通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水下无线通信技术的关键技术和未来研究方向1. 信道建模技术:分析水下信道环境,建立合理的信道模型对于研究水下通信的技术方案和性能的分析有关键作用。
海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海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波束形成方法研究简介海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用于海洋资源研究、海洋环境监测和海洋灾害预警等方面的技术手段。
为了增强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性能,波束形成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海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波束形成方法的研究内容,包括波束形成的原理、现有的波束形成算法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
一、通信波束形成的原理通信波束形成是指通过对发送信号进行空间加权,使得信号在特定方向上的能量增强,从而实现通信距离的延长和信噪比的提升。
在海洋水下环境中,由于海水的高吸收和散射特性,通信波束形成技术对于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尤为重要。
通信波束形成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传感器阵列和波束形成算法。
传感器阵列是由多个水下传感器节点组成的,并根据一定的空间布局。
波束形成算法通过将传感器节点的信号按照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叠加,实现波束的形成。
传感器节点的坐标、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和通信信道特性等因素都会影响波束形成的效果。
二、现有的波束形成算法针对海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通信波束形成,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成果和算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波束形成算法:1. Beamforming algorithm波束形成算法中最常见的是Beamforming算法,它是一种线性的波束形成方法。
该算法通过调整传感器节点之间的相位差,使得信号在特定方向上的幅度叠加增强。
Beamforming算法简单有效,但对于多径传播和信号衰减等问题的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
2. MVDR algorithmMVDR (Minimum Variance Distortionless Response)算法是一种基于最小方差准则的波束形成算法。
该算法通过最小化波束中的噪声功率,实现信号的最大增强。
MVDR算法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适用于复杂的水下环境。
3. MUSIC algorithmMUSIC (MUltiple SIgnal Classification)算法是一种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波束形成算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问题的思考
目前对于水下传感器的研究已经成为逐渐成为新的讨论热点,在本文中我们首先会对水下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进行介绍,并对其主要的特点展开研究。
同时对于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我们会进行相关的介绍。
一、引言
水下传感器网络指的是将能耗很低、具有较短通信距离的水下传感器节点部署到指定海域中,利用节点的自组织能力自动建立起网络。
我们说水下传感器网络如今的发展是备受关注的,在国际上它是处在前沿领域的,其发展的前景是很广阔的,在多个方面它都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例如说在军事等方面。
近年来关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研究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组成是有多个节点构成的,那么接下来我们会对如何进行有效的推进水下传感器的通信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传感器网络是目前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的技术之一。
我们对于传感器网络的使用,提高了接收信号的提高了接收信号的信噪比,那么对于提高水下传感器通信系统的检测性能我们有以下的几点想法,首先是节点中的多种传感器的混合应用对于搜集信息方面要更加全面周到的反映出其明显特征。
其次对于水下传感器的跟踪定位功能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相关的研究。
二、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
水下通信方式主要有长波通信、水声通信、水下激光通信,中微子通信等。
长波通信所需要设备体积大价格贵而且效率低,目前主要用于基地和潜艇之间的远程通信;而水下激光通信目前主要研究蓝绿激光水下通信系统,其穿透力强,可实现与水下400m以上的潜艇通信,通信频带宽,数据传输能力强,方向性好,不足的是里活性不够,难以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微子通信时最近新兴的技术,较为复杂,目前尚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因为声波时唯一一种能在水介质中进行长距离传输的能量形式,因此对于水下传感网络而言,水声通信时目前最合适的通信方式,得带各发达国家和军方的高地重视,它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海军军事战略的变革。
由于水下传感网络技术的发展,未来海战可充分发挥近海空间优势。
2006奶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水下移动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列为重点研究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所等多家高校和研究单位均已开展了无限传感器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
随着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技
术的发展,水下无限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概念已经由传统的传感器扩大到鱼类、舰艇等新概念节点形式。
新的水下无限传感器网络客服了传统水下无限传感器网络的性能单一时效差造价高和布设难的缺点,具有布防灵活,适应能力强,搜集快的特点。
新一代的水下网络不再仅仅是水声网络,而是一种包括水声,磁场,静电场等综合性的物理网络。
它是集侦查、警戒等综合战力的体系。
三、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的特点
水下传感器网络通信所使用的通信方式是声波通信,介质是水,这与无线电波在控制传播有显著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时延和时延的动态变化
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大概是1500m/s,比无线电波少了5个数量级,1000m 大概要0.67s,通信时延很大。
此外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随海水的变化。
(二)水声信号衰减大
通信信道带宽低,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能量损失有扩散,散射,反射和吸收。
只要是扩散和吸收这2类。
扩散是指声波的波阵面从声源向外不断扩展的几何效应,其损失与传输距离平方成正比。
吸收损失由海水的粘滞性、传热导性、海水中离子的弛豫效应,使部分声能吸收转化为热能造成的,损失与声波频率成正比,这限制了水下通信的频率选择范围。
(三)多径效应
声波传播时受害谁分层介质的折射和海底、海面的反射等影响,在生源与接收点之间存在多条先后到达接收机的不同路径,由于传播速度低,造成到达接收机的时间延迟很大。
这些时延各不同的信号会互相叠加,世界收的信号振幅和相位发生畸变,造成干扰,并影响信道传输速度。
(四)传输误码率高
由于海平面波动、内波、背景噪音、多径、阴影、时延动态变化及节点移动导致的频散等影响,水声信道呈现高度动态性,甚至会出现信号时断时续,瓷碗,传感器节点在水下更易损坏,这些导致传送误码率高。
除此之外,有些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每一个传感器节点带有一个水面浮标,开始传感器节点位于漂浮在水面的浮标里,这些浮标被投放后,传感器节点被放置到水下已经计算好的深度,形成三位的传感器节点分布空间。
每个节点由一群传感器组成,属于一个传感器节点的传感器在水下同一深度,传感器和浮标通过缆绳通信,传感器节点间通过无线信号通信,数据采集浮标搜集传感器节点的数据。
该结构特点是便于布置和维护,成本低,容易被发现,对外界天气变化敏感,节点会流动。
二维静态和基于海底的三维惊叹网络结构中传感器节点被布置在海底。
二维静态网络中的擦混干起网络节点被固定在海底,自组形成簇,节点采集的信息直接或多跳地传送给簇首,通过簇首传送给水面中继站或船基接收站,然后与岸基接收站通信,到达处理中心。
三维静态网络的节点通过锚链被定在海底,通过点整妙恋的长度形成分布在海底的三维网络,每个传感器节点必须能够中继采集信息到水面汇聚节点,因此要求每个节点到水面中继站至少有一条链路存在,它比二维网络更好的获得水下采集,两者不影响航行,不易发现,但是布置难,维护难。
四、结尾语
水下传感器网络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系统,关于水下传感器的有关问题有很多,比如硬件及软件的技术性问题等等。
水下传感器网络近几年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取得的成果也逐渐开始趋向成熟。
而本文对于过往的水下传感器网络研究进行了按部就班的总结,并对其中的着重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比如水下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问题,以及水下定位等能源问题和基于声信号的目标定位方法,其次对于一些会对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性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解释。
然而现在我们所要考虑并要迅速执行的问题是,传感器的性能会受怎样的因素影响,还有就是关于目标定为跟踪的方法我们需要研究出一个确实有效的方案出来。
但是我们的研究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对于实际的组网实验太少,仿真系统的成熟性是不够的,且对于水下传感器的安全性研究也需要加大力度,关于数据传输和物理节点分布都需要提高自身要求。
传感器网络的自身特点是我们考虑的重点,对于传感器网络安全问题如何进行有效地解决是要遵循一定的道理的,比如说另避蹊径,只要是高效的解决方案都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我们对于这
个问题主要考虑的几个方面有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的考虑;其次是我们现在对于后期节点的知识累计还是较少的;还有就是布置区域的物理安全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要知道传感器网络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开放的、活跃的研究领域,是我们绝对不可以忽视的。
另外对关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标准化规划还是不够健全,还有就是关于水下传感器与互联网的连接问题还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尽管对于水下传感器通信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而且我们对于水下传感器的通信问题上的研究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也还有很多考虑不够周到的因素存在,而且其实用性也有待增加。
但是作为一个对我们国家来说很重要的一项研究,为了更加合理的开发我国的宝贵资源,我们要更加努力不断地进行研究,对于水下传感器的研究我们要秉承着一个客观的态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在这一领域里走的更远,未来的道路也会更宽,从而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得到更有效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