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设备因素造成纱疵的分析与控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纱设备因素造成纱疵的分析与控制

摘要:介绍了细纱工序常见的设备因素造成的纱疵,并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控制方法。通过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细纱产品质量,减少对后道工序产品质量的影响。

细纱工序设备因素对质量影响很大,在细纱工序加强对设备因素的控制,能够减少对后道产品加工质量的影响,从而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1 细纱工序设备因素产生纱疵的种类及特征

细纱工序中产生的纱疵一般有常发性纱疵和偶发性纱疵两种。常发性纱疵一般是条干CV、千米粗节、千米细节和千米棉结;偶发性纱疵主要是十万米有害纱疵,重点是长粗节和长细节,以及能够清晰定性的纱疵。设备因素造成的纱疵介于两者之间,有常发性的特征,也有偶发性的体现,主要是机械运转过程中引发的纱疵,有常见性也有突发性,不易检测和控制,危害大,影响产量和质量。具体种类有:无胶圈纺纱、条干不匀机械波、粗节、机械变异造成的错支、毛羽纱疵等。

2细纱常见纱疵的成因及分析

2.1无下皮圈纺纱纱疵

2.1.1形态对比

无下皮圈纺纱是生产过程中设备检修与运转管理失控所致,其产生规律性的7~8 cm机械波,对布面影响很大,在实际生产中不易发现,具体质量指标见表1(CJ28.5 tex品种)。

2.1.2机理分析

细纱罗拉牵伸运动中,上下皮圈组成弹性钳口,握持纤维有序变速,且集中向前钳口处变速。无下皮圈纺纱时只有上皮圈对纤维控制,丁腈橡胶与钢质罗拉滑溜率增大,并且中下罗拉菱形花纹对纤维的握持能力降低,产生波动,致使纱线在输出时受机械周期运动的影响,产生规律性条千不匀。

2.1.3成因及预防

无下皮圈纺纱的原因:(1)下皮圈销运转不灵活、偏移,使皮圈跑偏或脱落;(2)皮圈的内壁结构层与支撑层受到磨损,产生断裂变形致使皮圈受损;(3)温湿度过大,皮圈缠、挂、绕致使皮圈受损断裂,没有及时更换下皮圈。

预防方法:(1)加强检修,对皮圈质量定期校验,发现不合格的及时更换;(2)加强基础管理,保证运转过程中的温湿度,减少缠、挂、绕现象;(3)对操作者加强责任心教育,发现损伤后及时更换。

2.2上销卡簧断裂引发机械波

2.2.1纱疵形态

上罗拉在与摇架接触时,摇架装置中控制弹簧对上罗拉起到锁紧作用,保持上罗拉在运行过程中的弹性和稳定。上销簧断裂后,造成牵伸区纤维运动的不稳定,引发严重的条干不匀纱疵,并且管间CVb显著增大。表2为C14.6 tex上销簧断裂纱线与正常纱线的质量对比。

2.2.2机理分析

细纱摇架是成纱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上罗拉隔距与下罗拉隔距平行作用力的施力点,上罗拉卡簧断裂后,上罗拉位置失去控制,受运动振动的影响。中心距发生不定性的前移或后移,造成运转过程的波动和纤维运动的不稳定,进而影响成纱条干差异。

2.2.3纱疵的成因及预防

形成原因:(1)不正确的拆装方法,拆卸上罗拉时扭撕扯;(2)摇架压力过大;(3)卡簧变形,装配位置不正,使上罗拉轴与卡簧轴产生强烈的挤压。

预防方法:(1)采用正确的拆装方法,用手抵住卡簧弹力点卸压,自然取下上罗拉,而不是用生硬拉扯扭的方法;(2)弹簧调节摇架压力时,用标准定位规调节,杜绝凭经验非标准尝试性调节;(3)装配时掌握正确的装配方法,防止卡簧挤伤。

2.3细纱机械6~8cm粗节纱疵

2.3.1纱疵形态

细纱工序6~8 cm粗节纱疵一般认为是粗纱包接头或细纱接头原因造成的纱疵,但在生产中发现,实际是机械和吹吸风造成的纱疵,其形态为连续4~5个粗节纱疵,最长可达40 cm,连续性强并且没有规律,纱疵内有纤维核,外端发毛,捻度小,严重影响络筒生产效率。

2.3.2机理分析

机械原因:罗拉传动齿轮窜动磨损致使键槽松动,传动过程中产生超前滞后现象,致使罗拉牵伸运动中的纤维集结形成粗节纱疵;吹吸风清洁器原因:吹吸风中部吸嘴直吹加捻区域,造成加捻区域的弱环,气流直吹影响纱体加捻,纤维露出体外形成粗节纱疵。

2.3.3成因及预防

机械原因:(1)机械失修,平揩车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致使键槽磨损;(2)轴承损坏,齿轮啮合量过大,造成不正常的磨损;(3)吹吸清洁器调节位置不对,调换时不按规定调节。

预防方法:(1)加强机械检修,保证齿轮的啮合量符合标准;(2)平揩车及时检修键槽和键钉;(3)

正确调整安装加捻区域吹吸风位置。

2.4钢丝圈挂花造成毛羽纱疵

2.4.1纱疵形态

毛羽是影响质量评定的重要纱疵之一,一般在牵伸加捻三角区产生。在实际生产中,钢丝圈挂花造成的毛羽不仅影响质量,检测时也不易发现。具体形态:毛羽集中细密,外观茸毛状,纱管中的卷绕层束缚层分辨不清,检测l~9 mm毛羽指数不同程度增大,正常毛羽指数与钢丝圈挂花毛羽指数对比见表4。

2.4.2纱疵形成机理分析

钢丝圈速度与前罗拉速度成正比,当钢丝圈挂花或清洁器积花后,钢领、钢丝圈的摩擦力增大,运动形成的气流形态有所变化,造成纤维间的抽拉运动,形成毛羽。同时钢丝圈、钢领的升温增加,花衣束缚钢丝圈不易散热,空气的黏滞性大,影响纤维的聚合;钢丝圈再次挂花后速度不稳定,从纺纱段到卷绕段张力受到影响,增加了边纤维的扩散.容易造成毛羽。

2.4.3纱疵的成因及预防

形成原因:(1)钢丝圈发涩发毛,质量不好;(2)钢领表面粗糙,增加了钢丝圈的磨损,形成毛羽;

(3)钢丝圈与清洁器间隔距过大或不起作用,造成清洁器作用不良,形成毛羽;(4)车间内相对湿度过低,飞花过多。容易随钢丝圈运动附入钢丝圈内,形成钢丝圈挂花。

预防方法:(1)不同纱线品种采用不同的钢丝圈清洁器隔距。实践证明,14.6 tex以下纱线采用钢丝圈与清洁器隔距为1.45 mm,18.2~22.4 tex为1.6 mm,27.85 tex为1.7mm,可以有效预防钢丝圈挂花造成的毛羽纱疵,同时要求钢丝圈清洁器作用必须良好。无清洁器的钢丝圈清理2 h 后又会重新挂花;(2)加强运转操作管理,每落纱清理一次挂花;(3)控制车间的飞花和相对湿度。

2.5细纱后牵伸传动轴断裂造成细度变异

2.5.1纱疵形态

FA系列细纱机的中后罗拉的传动轴长,传动负荷过大,容易发生断裂,断裂后不易发现。检测时纱线严重偏移,严重的可以确定为降等。实际生产中,生产14.6 tex纱时变异为17 tex,18.2 tex 变异为19.5 tex,22.4 tex变异为24.6 tex等,流入后道工序会造成大面积的布面起横、染色不匀等问题。

2.5.2纱疵形成机理分析

后罗拉传动承担细纱牵伸分配的缓冲分解作用。后罗拉牵伸是提高前区牵伸能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后区牵伸的主要作用是为前区作准备,使喂人前区的纱条具有结构均匀的紧密度,同时保证前区摩擦力界分布,形成稳定的牵伸区,以便充分发挥皮圈控制纤维运动的作用,达到减少粗节和改善布面外观质量的目的。当后区罗拉失去原有的牵伸倍数主动控制时,变为由纱条集体喂人产生的惯性力拉动,此时的牵伸倍数有所降低。总牵伸为各分牵伸倍数乘积,后牵伸倍数的变化引起总牵伸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